千年一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千年一叹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
ISBN:9787506318891
作者:余秋雨
页数:520页

章节摘录

   牛和斗牛士   从开罗向南二十公里处有一处叫孟菲斯的地方,早在大金字塔建造前一百年就已经是统一的埃及的首都。著名法老左赛尔(Zoser)的陵寝阶梯金了塔就建造在这里,建造的地方还有、个小地名叫撒卜拉(Sakkara),冈此又叫撒卡拉金字塔。   不管人们对大金字塔作何种猜测,这座阶梯金字塔倒是一看就觉得人力可为。不仅体积较小,而且又不精确,好几个层面都已坍弛,因此显得更加远古。更加远古却不神秘,原因是它按照年龄平常地老化了。大金字塔的神秘就在于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方正挺展,计人觉得太不正常。   孟菲斯出土过一个有名的金牛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让我感到新奇的是,一位讲解员指着阶梯金字塔前一块足球场大小的沙地悦,这是一个选拔统治者的斗牛场,有一段时间,古埃及把在这里获胜的斗牛十选作自己的领袖。这是我在书本中没有读到过的,连忙迎上前去反复盘问,这位讲解员以专家的口气再一次肯定,而且说,这种斗牛三十年一次,有一位统治者连续获胜两次。这使我惊讶,因为到第二次,这位统治者无论如何不可能年轻了,居然还能力敌天下。   我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讲解员所说的事情属实,但粗粗一想觉得当时的统治者要做的事确实也无非是挑战强暴、躲避伤害、机敏处置、虚与委蛇,与斗牛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统治者要驾驭的牛十分庞大,是埃及。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   几千年过去,哪一位斗牛士都走了,只有牛还在。   牛把斗牛十的坟墓默默驮在自己的背脊上,让人们瞻仰。   此间恩怨,无法分清,但此间图景,颇为动人。   从阶梯金字塔再走不远的路,我看到了一位极著名的“斗牛土”的形象,那就是三千二百年前埃及新王国时代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人卧像。本来是立像,由于尼罗河的泛滥一再侵蚀塑像腿部,他渐渐站不住了,侧身卧倒,坦然休息。   拉美西斯二世名震整部埃及历史。除了他的木乃伊保存在博物馆外,埃及很多地方都有他的塑像。从眼前这尊卧像石,他确是绝顶英俊,脸部轮廓分明,鼻子高挺,微笑中带着一种只有埃及才有的纯真而缥缈的眼神。他一生政绩、战功都十分出色,当政六十多年,活到九十多岁,娶过三十四个妻于,生有一百多个儿女,真是生命力旺盛。都说他风流成性,但他自己活着时最喜欢的一个雕塑是自已高高地站立,把妻子娇娇小小地卫护在自己脚下,似乎很有丈夫的责任感。   这是一片真正站立过男子汉的土地,只不过男子汉站立得太久太累,睡了。此时,偏西的阳光越过他的鼻眼嘴唇照在我们身上,我们举头仰望,只觉得那是神奇起伏的远山。   这时突然想到,没有斗牛士的牛,毕竟落寞。   ……

前言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  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以前我在实地考察中国现存原始文化、写作《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的时候,也曾一次次地投入过肢体历险和精神历险,但与这次相比,那时总还能转弯抹角地找到帮助和保护。而这次,小小的车队就像几只蚂蚁在荒原上蠕动,任何一种不知来由的暴力都能把它们捻得粉碎。  不仅仅是荒原。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幢幢黑影、闪闪目光。硬说自己没有恐瞑,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惧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也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我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老人的伤痕。  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  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  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  在这样一个历险过程中每天写一篇日记,不太容易。  我是随香港凤凰卫视的越野车队进行这次历险考察的,起初谁也没有指望我能坚持把这些国家一个个走完。每天行车十几个小时,沿途买不到什么像样的东西下肚,找到旅馆后还是饥饿不敌困倦,倒头便睡,但伙伴们入睡前都会关切地看我一眼,大家知道我还要熬夜写作。我不会抽烟,要提神只能靠喝茶,但沿途十个国家的旅馆客房都没有开水供应,同车的赵维便每天端着自己的保温杯,满面笑容地到餐厅向侍者讨半杯剩余的红茶,讨来后就倒给我。另外一些伙伴知道我喜欢吃萝卜,每到一座城市便满街找,终于在伊朗买到一种黑萝卜送来,可惜这种黑萝卜实在太难吃了。  很多住地无法写作,我只能趴在车上写,蹲在路边写,所以多数字迹都歪歪扭扭。这些字迹当天就要通过卫星传送万里,接收者看不清,便造成海内外各家报刊发表时的很多错讹。我把原稿放在一个塑料洗衣袋里随身带着,直到进入伊拉克前几分钟才想起,那个洗衣袋上印有以色列的希伯来文,赶陕停车换下,要不然如果被伊拉克海关查到,不知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我怎么能够说得清,这厚厚一大堆装在敌国口袋里的象形文字,居然是什么“日记”?  在穿越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段时,我把这包书稿放在离身体最近的背包里,连每天做梦也都是抱着这包书稿奔逃的狼狈隋景,而且每次奔逃的结果都一样:雪花般的纸页在荒山间片片飘落,匪徒们纷纷去抢,却不知是什么。  为此,我对这样的写作方式珍惜起来,愿意小心翼翼地保存它的原生状态和粗糙状态,只等春节那天车队进北京后就把这包书稿交给出版社,基本上不作整理修改。这种做法有点像现代的行为艺术,一切只在行为过程中完成,不再在行为之外进行涂饰;也有点像中国书法,大笔一挥总有诸多遗憾,却不宜在收笔之后东修西描。根根攀攀、泥污水渍都留着,图个真切。  这也是一种有关写作态度的边缘试验。没有资料可供查证,没有时间琢磨文句,未及修改便已经传送出去发表,比较彻底地阻断了“做学问”或“做文章”的任何企图。我早期的散文还有一点“做”的痕迹,容易碰擦到我已经离开的某些领域,这次终于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白了。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荒原上的叹息总是糙粝的,如果要把它们调理成书斋里的柔声细气或沙龙里的尖声尖气,我如何对得起自己多年前就开始的辞职远行?  时间越长,越庆幸自己的选择。支持我选择的,是广大沉默的读者,因此只管安心走路,神清气爽。  这篇自序,写于二千年一月三十一日深夜,时在黄河壶口,隔窗俯视,见万千激浪全被冻住,无风无雪,无声无息,却严寒彻骨,吐气呵手,方可执笔。离“千禧之旅”结束还有五天。  二千年一月三十一日夜——二月一日晨写,二千零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再版时有删节。

内容概要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书籍目录

自序

出发
一 选择荒凉
二 雨中的白发

希腊
三 哀希腊
四 荷马的迈锡尼
五 闲散第一
六 永恒的坐标
七 全场一片哭声
八 雅典地震
九 神殿铭言
十 畏怯巴特农
十一 我一定复活
十二 伏羲睡了
十三 人类还非常无知
十四 挂过黑帆的大海

埃及
十五 巨大的问号
十六 石筑的《易经》
十七 元气损耗
十八 牛和斗牛士
十九 中国回送什么
二十 一路枪口
二一 碧血黄沙
二二 他们老泪纵横
二三 封存的法老人
二四 枯萎属于正常
二五 荒原沧海
二六 金字塔下的歌剧
二七 文化以沟通为业
二八 西眺的终点
二九 失落的背影
三十 蚀骨的冷
三一 海已枯而石未烂

以色列、巴勒斯坦
三二 所罗门石柱
三三 向谁争夺
三四 年老的你
三五 鲜艳了一万年
三六 每一步都面对孩子
三七 写三遍和平
三八 交缠的圣地
三九 多一点遗忘
四十 寻找底线
四一 碗是什么
四二 我们不哭

约旦
四三 幽默的笑意
四四 山洞盛宴
四五 把伤痕当酒窝
四六 文字外的文明
四七 告别妻子
四八 人生的最后智慧

伊拉克
四九 我的大河
五十 如何下脚
五― 一屋悲怆
五二 奇怪的巴比伦
五三 你们的祖先
五四 中国有茶吗
五五 河畔烤鱼
五六 忽闪的眼睛
五七 过关
五八 且听下回分解

伊朗
五九 白胡子、黑胡子
六十 翻开伊朗史
六一 阔气的近邻
六二 黑袍飘飘
六三 再凿西域
六四 荆天棘地
六五 丝路旅栈
六六 中国人为他打灯
六七 一代霸主
六八 西风夕阳
六九 我会鼓掌
七十 再闯险境
七一 札黑丹话别

巴基斯坦
七二 黑影幢幢
七三 赤脚密如森林
七四 美的无奈
七五 面对腱陀罗
七六 玄奘和法显
七七 运行的人们
七八 阅读大地
七九 难解的南亚
八十 国门奇观
八一 “佛主笑了”
八二 恃弱和逞强
八三 四轮驱动

印度
八四 人口爆炸
八五 杰出的建筑狂
八六 忧心忡忡
八七 铁铸的觉悟者
八八 甘地遗言
八九 东方专制的童话
九十 洁净的起点
九一 我拒绝说它美丽
九二 菩提树和洞窟
九三 告别阿育王

尼泊尔
九四 车轮前的泥人
九五 本来就是一伙
九六 万仞银亮
九七 没有例外的衰落
九八 远征和失序
九九 迷昧与保守
一百 中国牛的眼神
一一一 面向自然

到达
一一二 今天我及时赶到

尾声

补记

编辑推荐

   其它版本请见:《文化苦旅全书:千年一叹》  余秋雨自1992年携《文化苦旅》横空出世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几乎一枝独秀,风骚文坛内外。这次他又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香港凤凰卫视组织的大型跨国采访报道活动——“千禧之旅”的全部过程。“千禧之旅”之余的余秋雨,以一个中国人的独特视野,记述了旅途的所见所闻,是为《千年一叹》。

作者简介

余秋雨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香港凤凰卫视组织的大型跨国采访报道活动——“千禧之旅”,过程中所写的日记及散文在国内外多家报纸同步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千年一叹》即为这些文章的结集,记录了作者随“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图书封面


 千年一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3条)

  •     凭良心说,是本挺有趣的旅行杂记。因为对希腊,埃及,印度等等这些文明发祥地,除了知道有残破的庙宇和遗留的谜团以外,对其现状基本无知。它们都距离我们太遥远,时间上的,地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所以勾引不起太多的兴趣。    通过余的眼睛,我们走马观花了一番。也就仅此而已。他的主题是寻找文明的遗迹,探讨文明的兴衰。与“全球通史”搭在一起读,相得益彰。 再凭良心说,他最后对文明盛衰的分析,我觉得还是满到位的。    但是我不喜欢他对印度特别是对恒河情景的描述,充满居高临下的蔑视。    再再凭良心说,余是个才子。 但是,因为文人是通过文字传达其思想,所以我特别看重人品。扭扭捏捏的人品,没法对他说:I 服了U。    最后,余在这4万公里的“千禧之旅”中,没有生病,没有当逃兵,从一而终,非常勇敢而坚强,这点,值得佩服,给与表扬,望保持。
  •     这是一部旅游日记,也是一份历史资料.没有很奢华的词句,只记录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想.不是因为喜欢余秋雨而去看这本书,而是很想知道,在一队外媒人马游历这些国家是怎么一番情景。想知道,在千禧之年,现代人带着现在通讯工具,寻求人类古文明是怎样一番情景。想知道,在这位老先生眼中,人们古文明带给我们的又是些什么,而我们又是如何珍惜历史沧桑的。。。这本书就本旧书,千禧之年的日记,而现在再去翻阅,书中的字里行间与现实,我只能说:只有改善而没有转变。但,相信大家都明白,在这些历史沉淀的地方想在短短几年有所改变是不可能的,或许,如今的些许改善已经能让我们欣慰。   最后,给自己留个愿望,有那么一天,在那些古文明中能够留下自己的脚印。
  •     “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记得看到这句话时,我眼泪夺眶而出,觉得心里各种委屈和感动。未知和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希罗多德对于历史事件的态度是:“我有记录的责任,却没有相信的义务。”这便是一种希腊式的高贵。就像许多财富争夺只是账面概念,许多领土争夺也只是地图概念。纸上的东西,最容易让人热血沸腾。“我们没有哭腔,我们不哭”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千年一叹(新版)
  •     没有看完 带着太强的目的出发 让人有点失望。
  •     很有趣的游记。值得思考。
  •     有一点点的文人的酸味儿,可依旧是不错的文章
  •     散文中比较有思想的一本书吧
  •     是本不错的游记
  •     看完 实在难以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     很佩服,穿越战火纷争,膜拜文明。
  •     不为写书评而为骂人。书本身没有问题,文化散文,功底非常好。但是余和周国平一样作,现在伪君子这么多嘛。
  •     逝去的历史留下的只能是衰弱的文明
  •     一本像游记的日记。读完想去旅行了。
  •     结合凤凰卫视“千禧之旅”一起阅读,仿佛徜徉在世界古代文明历史长河之中,受益匪浅。
  •     #图书清除计划#2017.02 今年阅读的第二本书。暂不评。
  •     历史可以不在,文化不能消失传承。
  •     这本书是余秋雨2000年他和凤凰卫视合作写的 历经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
  •     书籍不错,余秋雨的文学值得深夜闭门闲读。
  •     也就是飞机读物,尤其是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先生的见解可谓粗浅。
  •     褒贬不一的一本书
  •     内容很好
  •     文字带着我游历了平静又动荡的世界。
  •     我十二岁那年,第一次读到余秋雨,感觉文字超级美丽,各种引人入胜。现在就觉得有点矫情扭捏不够真实,但是他的文笔还是够好,无论如何,这本书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烙印。如果有机会,我还是会去回到过去看看,但是可能不会花钱买了。
  •     还没有开始看呢。看了他们的评论感觉很好才买的呢,感觉还不错
  •     重温下以前读的书,呵呵
  •     还可以,绕着世界的古文明转了一圈
  •     第三十章,从古到今,世界上最难化解的冲突,就是宗教极端主义。大家一起聊一聊为什么最难化解的是宗教冲突?
  •     文化类的游记还是深入探讨一些比较好~
  •     大学时,看这本书,就停止了对余秋雨的迷恋。 作者用心程度,读者是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
  •     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     书不错的,值得一看的
  •     感觉还好 本身不太喜欢游记(´・ω・`)
  •     高中时候特别喜欢读这种游记散文 感觉自己虽然被困在教室 但心可以满世界游荡 而且我发现 高中时候读过的书对我的影响真的非常大 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担心
  •     游记也能卖钱
  •     很多句子都很美,值得仔细品味,认真思索。
  •     作为游记算足料,作为余秋雨的文章,深度远不够
  •     这本书好到没话说,虽然只是随笔,但是对文化有深刻的认识。
  •     期待是美丽与善良的交界线
  •     心灵之旅
  •     失望而归!
  •     北非中东南亚见闻录
  •     千年一叹 很厚的一本书
  •     更喜欢的是书中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的风土人情
  •     当年看觉得,恶心
  •     好书得多看几遍,好
  •     呵呵
  •     在《收获》里断乀继续地读了。没有读出感情,不是很喜欢。
  •     文明的失落,让人更加珍惜中华文化
  •     走吧
  •     我并不喜欢余秋雨 当然现在我也开始写旅行随笔了
  •     提高了自己思考境界,对世界古文明更加了解。
  •     第一次一下午读完一本书的愉快体验
  •     为啥他招黑,我高中时可喜欢了
  •     遊記寫到這個水平很好了,鳳凰衛視贊助
  •     修过了相关的专业课之后对这本书的好感就骤降了。但是毕竟早年间还是很喜欢的,很多地方不能亲自走好难过——
  •     12岁
  •     代购书。
  •     印度和巴基斯坦那一段印象深刻。垃圾堆一样的国家。
  •     本人开眼看世界第一本书, 无论别人怎么说好, 在当年的环境下此书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没事依旧会翻翻, 哪怕拿来当游记看也属一流 (同时也感谢凤凰卫视)
  •     酷爱装逼
  •     读了一半就不读了 感觉每一篇都有几个点金句 但我没有很强烈的欲望读完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