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五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在华五十年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11707567
作者:司徒雷登
页数:31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I also began to evaluate missionary methods. Acceptance for baptismwas chiefly a matter of doctrinal beliefs in simplified form, attendanceon Sunday services and the rigid keeping of that day, more thanin the mor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he Gospel. Repudiation of ancestor-worship seemed to be a needlessly harsh aggravation of thedifficulties for the Chinese convert. Worship was chiefly preaching, withno sensuous appeal through the pageantry of ritual, artistic adornmentand such, all of which are instinctive among Chinese. In general thetendency was toward a somewhat severe, repressive, formalizedconception of religion, which was a natural fruition of accepted standardsin the parent Church. In other missions, and latterly in most of them,there have been notable changes in all these matters. A far more serious problem, then at its worst, was the abuse of thesecular power represented by the governments supposedly behind themissionaries. Roman Catholics, through the Concordat with the FrenchGovernment claimed official status for their hierarchy and protectedtheir members in lawsuits and other political issues. To join a Churchmea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This statement is made withoutimpugning the motives of the Catholic priests. Still less is there criticismof their piety and devotion for which I have the greatest admiration. But itled to false reasons for joining the Church and to constant legalinjusticesdue to the fear Chinese officials had of complications with the Great Powers which were too often made the pretext for additi.onal territorialor commercial concessions. Chinese workers in Protestant missions were appealed to to help relatives or neighbors in difficulties and alsohad the temptation to supplement their meager salaries by assisting insuch negotiations.

内容概要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书籍目录

A PREFATORY NOTE ON JOHN LEIGHTON STUAR
INTRODUCTION
FOREWORD
1 ANCESTRY AND EARLY YEARS
2 COLLEGE ANDTHEOLOGICAL SEMINARY
3 BACK TO CHINA
4 YENCHLNG UNIVERSITY--A DREAM THAT CAME TRUE
5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YENCHING DAYS
6 PERSONALITIES ON THE CHINESE SCENE
7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AN ISLANDOF FREEDOM
8 INCARCERATION AND RELEASE
9 CALL TO DIPLOMACY
10 THE DREAM THAT DID NOT COME TRUE
11 MOUNTING PERPLEXITIES
12 BEHIND THE BAMBOO CURTAIN
13 TO WASHINGTON AND IN WASHINGTON
14 REFLECTIONS IN RETIREMENT
15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HAT POLICY NOW?".
APPENDIX

编辑推荐

《在华50年:司徒雷登回忆录(英文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在华50年:司徒雷登回忆录(英文版)》讲述了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是一本回忆录,司徒雷登自幼生长在中国杭州下城区的耶稣堂弄间,操一口纯正的杭州话,“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自1919年司徒雷登被任命为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便为这座学校奔走驰驱,建造起美轮美奂的燕园,以重金延请邓之诚、郭绍虞、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一批大学者来校任教。1927年,司徒雷登更一手促成燕大与哈佛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抗日期间,司徒雷登被关押在日本人的监牢内,战后又出任驻华大使,可以说,他的一生有大半时间与中国的教育、时政难解难分。

图书封面


 在华五十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历史真是个叵测的事物,没人知道哪些会被记录下来,哪些又被人为地冲刷掉。   作为曾在燕园度过六年最好时光的北京大学毕业生,作为司徒雷登唯一一本回忆录的中文译者,我仿佛肩负着某种不容推脱的责任。太多的内容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我不妨去碰触一下那个最浅白也最深奥的问题:谁是司徒雷登?在我看来,这个生于中国、长在中国、将大半辈子生命播撒在中国的美国人有三张面孔。   首先,他是燕京大学的创始人和校务长。燕京大学在1949年之前是远东地区最出色的教育机构之一,从诞生到发展所产生的一切开销,由司徒雷登及其同伴在中美两国筹集而来。筹款的过程可以“筚路蓝缕”来形容。如司徒雷登本人所言:这种高级乞讨最让人着急的地方就是,尽管我用友善的态度将潜在的捐助人吸引过来,但友谊却迟迟不能化为实际的款项。到1937年时,燕大的捐助基金已达到250万美元。那么燕大声誉最隆时的情况是怎样呢?以颇负盛名的新闻系为例,在一段时期内,中央通讯社在世界上所有大国首都的常驻代表几乎都是这个系的毕业生。燕大,如司徒雷登本人所言,尽管用了美国的钱,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大学。   其次,他是一位基督徒。他虽以传教士身份来华,却最终放弃了本行,走上教育家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胡适曾在《在华五十年》英文版序言中毫不吝惜赞美的笔墨,甚至将司徒与马礼逊、伟烈亚力和傅兰雅等人并举,称其最先呼吁社会与政治变革,将古老的中国从沉睡中唤醒。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司徒雷登将传教视为义务而非兴趣,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信仰的忠诚。   他的最后一个身份,才是政治家。在国共谈判行将破裂之际,司徒雷登匆忙上任大使一职。对此,无论胡适还是司徒雷登本人均承认是一个失败的认命。从执掌使馆到退休,司徒雷登远离自己心爱的燕大,近观中国时政,最终在大陆全境解放前夕离开中国。其实,司徒雷登并不想做美国大使,也不适合去当大使。他的意识形态,时刻挣扎在对人性无限信任和对新政权深切怀疑的罅隙里,从未得到片刻灵魂的安宁。他曾声称:“从国民党获取政权那天起,各级官员就受贿、贪污、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乱搞裙带关系、大行派系斗争”,而“中共新的政权却给我留下了精力旺盛、效率奇高、清正廉洁的印象”。但宗教情怀和政治倾向使他无法看清当时的政局和民意,最终只能在大陆“沦陷”的背景下黯然退场。   三张面孔,代表着三个司徒雷登。在他的这本回忆录中,处处可见他对传教士与政治家两个身份的抵触,唯有追忆燕大岁月时,才流露出深深的缅怀与温情。历史的演进往往伴随着一个遗憾:真相总是缺席,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对真相的种种解释。当年毛泽东主席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仿佛为司徒其人画上京剧脸谱,几十年来他变成了一个符号——能指是司徒雷登四个字,所指是十恶不赦的美帝国主义。尤其令人伤感的一点是,过去60年来,始终未给这位燕大校长任何讲话的机会,就连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对司徒雷登的称赞,也在选入中学课本时被删除。这样看来,半个多世纪后,《在华五十年》中译本的公开发行,恰是还历史以澄澈的最好方式。   所幸的是,层累的历史终将趋向公正。司徒雷登的骨灰终于在2008年11月17日下葬于杭州西子湖畔,他出生的地方。尽管葬身燕园的愿望或许永远不能实现,但能够在半个世纪后魂归故里,终究是对这位“爱美国也爱中国”、“像中国人比像美国人更多”的老人的迟来告慰。墓碑上,他的头像下面用中英双语刻着简单的一句话语: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我相信,这正是他最希望自己被后人永远铭记的那张面孔。(本文作者:常江,《在华五十年》(新版)译者。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一面之词听的太多了,听听另一面怎么说没害处.。兼听择明嘛。
  •     司徒雷登这位美国老爷子因为一篇毛主席的鸿文《别了,司徒雷登》而在中国家喻户晓,其在中国的知名度绝对高过过半的美国总统和五星上将。在那篇犀利、幽默而又气势磅礴的檄文里,司徒雷登代表的也绝不仅仅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50年的前大学教授和驻华大使,而是代表了一个以霸权始,以失败终的,反动的、妄图奴役中国人民的帝国。正是因为毛主席的生花妙笔,使得60年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司徒雷登始终是一个咎由自取的失败者的形象。正如一提到章士钊,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落水狗”,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接触的学者。然而正是这部《在华五十年》,为我们还原了半个多世纪前一位活跃于中国政坛的学者型外交家的形象。尽管自传往往有自捧之嫌,但作为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谦谦学者,司徒雷登对自己的描述相当客观、公正,很多内容可作为信史来读。对于喜欢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读者,此书绝对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     可以看到文人如何不适应做官
  •     正版图书,质量可靠,开拓视野好书。
  •     装帧太精美了!透明的塑封+质感的内衬。
  •     对我一个高中生来说有点难,但还是很有挑战性的~书皮有很多浮土,擦了很久~
  •     书的设计有点特色。外面有塑料外壳保护,塑料壳上有司徒雷登的照片,只是发来的时候有点脏。有两张很漂亮的插页,可见是费了点脑筋的。还有一张藏书票,看不出与本书内容有何关系。英文版印得清晰,大方,文字也还浅显易读。
  •     想了解燕山大学,就买了司徒雷登的原版回忆录,质量不错
  •     同类读物中,这个算上品。
  •     司徒雷登的英文表达当然值得一看,书中透露了司徒雷登本人对国共两党的看法,相当直接,希望了解现代史的人们值得参考
  •     书的印刷装订质量非常好。送货也很快。很满意。
  •     这个出版社的这一系列英文版本都特别好,有大幅大幅彩页,内容的编排很在意细节之处,包装也是独树一帜,除了大气精美之外,外包有灵活摘下的塑料书衣,防水耐脏,真是细微之处显功夫啊!

    这个系列另外基本还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罗素的《中国问题》等。

    值得推荐。
  •     印刷和装订都近乎完美,但是物流太不给力了。
  •     从司徒雷登眼里看中国以及中国经历 提供了很独特的视角。
  •     很好的书,先看了中文版。推荐
  •     美国人不错了
  •     速度挺快这个包装印刷都还好就是在第一页就有一点小印刷错误
  •     既练了英语 也读了名著 还了解了历史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写的南京方言,one of the uglist accents in all China
  •     包装精美,值得拥有。有没有删节不清楚,要是配上些图片就完美了
  •     在没有完整中文版的情况下,英文版,虽然吃力,但也可以尝试。
  •     好书,给力!推荐!值得收藏!
  •     文笔很好,用来学英语很合适。
  •     相当好的英文,作者的理想和信念跃然纸上,以及对某党相当直率的批评,
  •     燕京大學是司徒雷登在華期間的代表作 在日后重大場合總能遇到燕大的畢業生在各行各業綻放光彩那種自豪感都可以跨越時空通過文字傳遞給讀者;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將美國一流學府的校訓和基督教義完美結合卻始終不見宗教色彩和資本主義的洗腦教育;之后主攻外交領域 也是General Marshal得力助手 外交才能不在于政治利益的斡旋而帶有民族情懷在內 包括最后美國國會的官方措辭都一直采用諸如旨在推動建立a strong, unified and liberal China. 都更讓人對后來突兀地紅色政權更有懷疑態度。幸而 我們可以不受限制讀到接近于真實的文字。Thank God!
  •     还没看,怕读不懂。。。
  •     装帧精美,不错。封面有较多灰尘
  •     我们需要最基本的判断自己的判断而非别人强加的判断 我们需要好好面对被曲解的历史人物
  •     司徒雷登的回忆录能够出版表明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开放,书很好,质量也好
  •     才看了几十页,一下要看完不是容易的事儿啊
  •     他口中的历史很客观
  •     封面跟图片不一样哈,封面连书名都没有哈!!奇怪哈!!!是不是盗版的哈!!!封面还有些褶皱!!!书的装订也不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