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外记 采访二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采访外记 采访二记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108026187
作者:曹聚仁
页数:535页

章节摘录

  `

内容概要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出生地蒋畈村现划属兰溪)。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以散文创作立足文坛。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等刊物。1937年抗战开始,从书斋走向战场,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记者,曾采访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及东南战场,并主持《正气日报》编务。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同时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到香港,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并参与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1956年后,曾数次回大陆采访,并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1972年7月病逝于澳门。一生著述逾四千万言,生前出版成书约七十多种。

书籍目录

总序 曹雷
采访外记
前记
读报微言
一、从事实到谣言,从谣言到事实
二、时事分析
三、读者的心理
1.一般的兴趣
2.真实与正确
3.反常的与新奇的
四、新闻文艺论
1.什么是新闻文艺?
2.新闻眼
3.材料处理
4.艺术笔触-特写
战地八年
一、战场初旅
二、淞沪线上
三、火的洗礼
四、西南行
五、政圈里的疑团
六、赣南行住
七、下笔难
八、又一村
九、战场的侧面
十、乱离人语
十一、战场异闻录
十二、一些高鼻子的故事
十三、胜利前夕
十四、别页
十五、我的独白
采访二记
前记-与长女曹雷书
一、胜利之歌
二、风雨吴山又八年
三、望平街上一团糟
四、上海三月记
五、千头万绪从何说起
六、国共之间
七、民主同盟
八、政治协商会议
九、一九四六年的夏天
十、台湾行
十一、最后的调停
……
后记 曹景行

作者简介

《采访外记》《采访二记》《采访三记》加上《采访新记》,合起来就是曹聚仁先生的“采访”系列了。这次依据新加坡的创垦出版社地世纪50年代版本刊本,为大陆简体初版。
  “采访”系列的六七十万文字,是曹聚仁的先生自1950年从上海到香港后的五六年当中最重要的写作。书中记录了他四十岁前后至五十岁前后的人生变化,记录了他从抗战到内战时期的采访经历和所见所闻,也记录了他在大时代巨变的惊涛骇浪中的彷徨、复杂心绪。要了解他,不能不细读他的“采访”。以时间划分,《采访外记》以抗日战争“八年生活为第一段落”,以中日战争为主线,兼及国共两党间的分合恩怨,应是1953年前后所写;接着的《采访二记》,写的是国共内战时期两条战线上的战事与各谈,兼及民主党派的活动。以“采访”作为书题,当然与新闻采访相关,是要留下一点“旧事陈迹”,给下一代的青年作参考。但综观全书,却有着回忆录的味道。他晚年正式写回忆录《我与我的世界》时,就把《采访外记》中的一些内容和章节纳入其中。

图书封面


 采访外记 采访二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作为新闻从业人士,作者更偏爱于具体事实本身,再在具体事实基础上力图构建他眼中的历史。这有别于国共官方在后来以及在当时的叙事。这种视角,让我们能够了解相对真实的历史现场。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现场是:1,中日战争中,农民照常在田地里耕作,哪怕两旁枪弹横飞。如此看来,国军和皇军的战斗,基本可以做到不以平民为对象,对平民有组织的屠杀并非日军侵华战争的全部。2,老蒋在抗战胜利后确有威望,但这个人没有好好地掂量自己,刚愎自用,跟不怕死的老毛硬来,遂酿成内战惨祸。3,东南战区的僵持,很大原来是在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受到牵制,不然南中国可以很快被日本纳入囊中。抗战后期日军一气打通豫湘桂,足见当时国民政府国防之薄弱。4,老共似乎确实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自称军事懂得比较多的曹聚仁讲,八路当时不只是小敲小打的游击战,而是借鉴洪秀全、有别于当时传统的阵地战的“运动战”,“百团大战”可见其威力。曹说,当时的主战场在华北,而华北日军主要被八战军的运动战牵制。但终观全书,作者好像没有实地探访过共方,他对老共的描述可能部分地是对国民党无能的失望心情之反映。5,国共内战时,双方士兵其实都是为了混口饭吃,不同的是共军有大量政治工作人员。阵前大家都相信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至于不得不打的时候,那就通知一声。等到淮海一役既毕、双方实力出现明显对比时,很多国军将领都懒得打了,希望谈和,组建联合政府,免得继续涂炭生灵。倒是南京政府几个文人坚持要血战到底,这正是书呆子当政的恐怖之处。不过战争也曾停歇也不是因为他们,而是因为毛蒋对自己都有着高度自信。6,抗战胜利后,中共主张建立联合政府,它对自己的最高纲领并不否认,但也不会立即执行于当下,蒋政权溃败时,很多民族资本家痛恨于官僚资本的迫害,很希望解放军过来,因为他们相信暂时不会被共产,老共暂时不会执行苏联和东欧那一套,而是像年轻时的国民党一样,努力争取民族之独立与富强的。老蒋果若在战后“功成”身退,两党联合,再加上不掌军权的第三方力量,则今日之中国,当是何情何景。呜呼。
  •     才看了《采访外记》,对战地记者的生活略有印象,知其艰辛。也感受到了战乱时的民众生活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更重要的体会是,打破了因为一直以来受中共宣传教育而产生的对国民党的印象,真的不能光听一家之言啊!其中以其对范长江的评语最令我震撼,不管是对范长江的通讯或他当时的地位处境。。。第一次听说曹先生,是因为英美报刊欣赏课上老师曾经提到曹景行,然后提了一下曹的父亲,说他父亲也是很优秀的记者,很有深度的一位大家。所以一直以来对曹先生记挂于心,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这本书,兴奋不已,越读越喜欢,等我看完了再说其他的了。。。呵呵。。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看了不一样的历史,有些话很激进,三联居然也能发,看样社会真是开明了。
  •     虽然有些当时的语境看不懂,但确实一本了解那个时代细节的好书!很真实
  •     作者既是事件的观察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加之深厚的历史地理素养,使著作有独到的深度、高度。
  •     作者的亲身经历,对了解历史有帮助。
  •     曹先生的书我当历史读。
  •     才看了《采访外记》,对战地记者的生活略有印象,知其艰辛。也感受到了战乱时的民众生活状态,特别是心理状态。。更重要的体会是,打破了因为一直以来受中共宣传教育而产生的对国民党的印象,真的不能光听一家之言啊!其中以其对范长江的评语最令我震撼,不管是对范长江的通讯或他当时的地位处境。。。
  •     看过文坛五十年
  •     作者是曹景行的父亲,抗战时期国军将军级的战地记者,但不是国民党员,解放后居港、澳。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最值得称道的是“真”,比较客观。外记是抗战;二记是内战。非常值得一读。
  •     08 9
  •     曹氏的本业
  •     关于国共的拉锯很好的描述。其中二记前给曹雷的信尤其动情。
  •     还不错,品相也很好。
  •     看到谈张治中不懂步坦协同,结果16辆坦克,8辆因为没有步兵配合而油料耗尽被俘。 抗日名将尚且如此。 又,金山卫失守,国军主力无法有序撤退进入预设的太湖防线,溃不可收。
  •     采访外记·采访二记
  •     有些现今流行的观点、故事原来出自他
  •     好书。新闻人的回忆录,有史家笔法。对抗战八年、内战三年,期间时局变迁,人物掌故,均有描述,而见解独到。
  •     好书 全面 真实 通俗易懂 一本公正的抗战内战历史读本 对于笃信教科书的人来说 等于扫盲
  •     50年代对中共就有如此真见卓识,难得.
  •     应是中学历史的去魅读物,进入现当代史情境的绝佳手杖。
  •     曹景行的父亲,跟林语堂打笔仗那段
  •     一开始曹是共党的喉舌 因为他言必毛泽东主席、蒋介石云云..所以想不通为什么严复外孙女叶文心用曹的书做引用。无论如何,曹的《浙东》篇是不错的,哪个时代知识分子都是左倾的。若曹是共的喉舌,他也不会用脚投票跑到香港;但同时,他尴尬的中间人位置,又迫使他去香港才能发挥他的作用。
  •     曹先生的书,还可以,曹先生当年是左派,
    如果现在的话,可能不一定是左派了。
  •     一幅生动活泼的近代史画面
  •     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那段历史
  •     读来恰似明季南北略,可叹~
  •     对战争分析评价到位,准确,历史的时代之殇跃然纸上。
  •     比较简单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