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传奇》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香料传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108026682
作者:[澳] 杰克·特纳
页数:363页

值得收藏

让我联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那部电影,都是以香料作为主角,引发出连绵的故事。      去逛有卖进口食品的超市时,也总爱看那些被密封在小小的瓶子里的各种香料。收获之后以手工细细研磨,从此有了另一种生命。      这本书很适合在午后看得见阳光的房间里,静静细看。有一种音乐流动的韵律感,荡漾其中。不过不失。这样的书是难得的,它不急躁也不功利,就这样安静地摆在书店里等待发现。      值得收藏。

由肉体到灵魂

作者的脉络让人钦佩,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西方世界对香料的执著,但是好像与国人无关,作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好像更多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权且一看,当作消遣罢了

简单说下吧

在马尔代夫度蜜月的时候,躺在水屋甲板的躺椅上翻完的。直面印度洋,听着海风,仰望星空或烈日,还是能带入些乘风破浪找香料的感觉。岛上的菜虽然难吃,但香料却是放的很足,所以每次总是安慰老婆眼前的饭菜放到中世纪可是只有王公贵族方能享用的,以此来提升食欲。蜜月dinner的调料瓶里面装的居然是肉桂粉,又让俺兴奋一番。总而言之,这次旅行看这本书很应景。

香料历史的另类视角,值得一读

当全世界顶尖糕点师还在为罂粟子狂热,在烤箱中充满黄油味道糕点表面,细细洒上一层比芝麻还小的种子的时候,三角地带的人们恐怕开始欢呼庆祝自己每天舌尖接触到的香料多得足以让人乍舌。于是在印度地带专门诞生了一种新星教派,确切的说,是一种半信仰。他们坚信食材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尤其是充满辛辣刺激的辅料们,更是深刻刺激着味觉,性欲,还有他们呛呛的性格。这种食材的魅力,我想无论哪个充满咖啡色皮肤的东南亚人,在手里婆娑一把细小枝叶,味道四溢的罗勒(一种香草)时,就算是欧阳应霁也绝对会相见恨晚的向梵天一番赞美。印度似乎是被上天庇护的一块土地,就像马可波罗大加赞赏印度遍布香料,湿热的土地几乎可以生长任何植物。然而印度人对自己优势的不以为然,成就了中世纪欧洲贵族对亚洲的极端幻想和对东方食材的顶礼崇拜。当恒河边上虔诚的教徒还在信仰着湿婆强大的生殖功能和可以为他们祈福的河水,有头脑的欧洲人已经实验性的开始慢慢殖民印度,开始了一场由味觉和诱惑打开的历史。当殖民由初级到高级,行态意识领域,印度的最大教派开始往东转移并飘洋过海成为全球三大教派之一;欧洲贵族们也开始在颈项上喷洒以麝香作为定香的香水来遮掩浓重的体味;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厨师能够精准地抓住制作咖喱的精髓。也许作为交换的外来者,也带给了印度作为官方语言的非母语,成全了现在班加罗尔的繁华与地位,以及全世界范围内对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籍作家的聚焦和认识。

太好了,这本书,正是我想要看到的。

作者作为澳大利亚被殖民地的原居民,聪明地揭露了大航海时代的许多历史内幕,许多精彩的真实片段。比如我们都知道哥伦布是由于错误而发现了新大陆,这本书则更露骨,引经据典,披露了当时探险家如何固执地坚持错误,迷信古书和长者的权威,硬是坚持把美洲当作印度,他们作过把树皮撕下来当桂皮的滑稽搞笑的事,最后南美洲人喜欢不懂装懂,乱指路的民风导致他们发现了辣椒。他的行为多少遭受了底下船员的唾弃,他们有的捉弄他说差点发现了乳香以赢得赏钱,有的则。。。。达迦马进入印度那段也很精彩。他拿了一些生活日常用品跟富饶的印度王换取黄金,把他当作没穿衣服的野人酋长一样对待,感觉跟中国当时一样,最后啊,那印度王就很软弱地被打倒了。葡萄牙人于是侵犯了印度和阿拉伯。目前刚看到这里,但是很棒。

情寻色香味

这本书让我联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那部电影,都是以香料作为主角,引发出连绵的故事。去逛有卖进口食品的超市时,也总爱看那些被密封在小小的瓶子里的各种香料。收获之后以手工细细研磨,从此有了另一种生命。这本书很适合在午后看得见阳光的房间里,静静细看。有一种音乐流动的韵律感,荡漾其中。不过不失。这样的书是难得的,它不急躁也不功利,就这样安静地摆在书店里等待发现。书中淡淡的情节,值得收藏。

从西方的观点来看香料的历史

西方研究历史的人,确实功底很扎实,内容详实,资料齐全,是一本很厚的论文,适合有闲心的人慢慢细读.因为观察的角度不一致,很难对中国人的口味,因为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太发达了,很难想象欧洲人的饮食是如此的简单和粗糙.桂皮肉豆蔻丁香胡椒等等香料在中国饮食中好象不是如此重要.

通神的香料与欲望的历史

杰克·特纳的《香料传奇》解决了关于世界史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西方人就为了厨房里缺点佐料,至于要到半个地球以外去掀起一场战争么?对美食的追求大约是全世界人类的一个共性,可是当我们审视从15世纪中到18世纪中的“地理大发现”这段历史时,还是忍不住要惊讶,激励这些西欧小国满世界去开拓疆土的动力,除了寻找金银和基督徒之外,对香料的渴求竟然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一事实并不鲜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特纳为我们指出的这些事实:哥伦布发现美洲,可以看作是发现香料之旅的一个副产品。发现印度,对于当时的葡萄牙王室而言就等于打开了通往香料之国的大门。没有在合适的季节到达,缺乏辨别香料的知识之类的理由并没能说服他的资助者,终其一生,哥伦布都为自己在“印度”没有找到货真价实的香料而懊悔。我们今天当作石破天惊的“发现新大陆”,在当时只不是是一场不成功的香料大冒险而已。麦哲伦完成的第一次环球航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发现香料群岛,这场耗资巨大的航海牺牲了五条海船中的四条,270多名船员中的18人,包括麦哲伦自己,可仅仅他们带回一小船丁香就支付了所有这些开支。这些事实无疑打开了另外一条历史的线索,如果说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将丝绸与美酒覆盖在冰冷而理性的西方经济发展史上,重新让被韦伯的“理性”阉割了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恢复了血肉的话,那么《香料传奇》就是将丁香、桂皮、豆寇这些芬芳的作物重新拉回历史舞台的中央,让今日被大豆和小麦所主宰的世界进出口贸易找到了最初的源头。一种被“神奇”而非“理性”所主宰的全球化,才是当初跨全球文化交流的真面目,某种程度上我们大可以说,这也是今日全球化的真面目(虽然力度稍逊,《玉米与资本主义》大约可以被看作是对今日世界的类似分析)。被数字和计算所掩盖的全球化贸易表象的背后,其实是文化之间的争霸和交流。特纳无疑属于受到社科理论熏陶的一代新史家,其关心的重点并不仅仅是以上那些事实,而是在历史事实中寻找各种相关的解释。我们以往知道的那种简单直白的唯物主义解释显然无法解释香料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在特纳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香料在西欧民族的日常生活和对世界的想象中占到了一种多么重要的地位。香料不仅仅作为一种调味品,更作为一种奢侈品、营养品、药品、防腐剂、解毒剂、春药和奉神的贡品,在西欧文化的方方面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前,香料已经成了西欧人生活“品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我看来,关心“味道”还是关心“品味”,这是区分劣史与良史之间的一个重要标准。粗粗分拣香料对于西欧社会的重要性,特纳为我们列出了三个方面:味觉、肉体和精神。每一个方面都从希伯莱、希腊、罗马和埃及讲到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知识传承,叙述得绘声绘色。在味觉部分,特纳简直是借助香料为我们讲述了一部西方文明兴衰史。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香料并不是必需品,恰恰因为如此,在强大的古罗马时代,食用香料成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把客人的晚宴用水果、香料和珠宝装饰得奢靡豪华是贵族和富商的义务,且看当时的暴发户特里马尔奇奥的一次宴会:“他点的菜有印度培育的蘑菇,以活鸟填赛的烹野猪,野猪的肚子被破开时,小鸟飞出来。还有蜂蜜腌制的睡鼠、摆放在银烤架上的熏肠,而烧烤的“煤炭”是草莓和石榴。一位奴隶端出了一个伏于一堆鸡蛋上的呆滞母鸡,特利马尔奇奥看到后惊奇地问道,那鸡蛋是不是半熟的,故事叙述者试着去敲开一个,却发现是面制的。他觉得母鸡肚里不会有什么好东西,本想把它扔出窗外,但他在鸡肚子里面掏了一下,却掏出了一只在加胡椒的蛋清中有用的无花果啄鸟。”而这奢侈的一餐甚至往往不必吃完,要将其中的一半从窗口倒出去,以显示主人家的慷慨。当时奢靡的风气如此之盛,乃至于“一个小学生的课本中画了一个叫做克罗考塔的会说话的猪,它恳求人们用胡椒、干果和蜂蜜把它烹调得香一点。”简直像是《中华小当家》里的寿司卷们。看此书,香料之于罗马,简直就如同鸦片之于大清,不但造成大量财富外流,还腐蚀了整个帝国的风气。在罗马覆灭之后,对香料的使用被各地蛮族继承下来,为千年后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奠定了品味上的基调。当然,封建王公比不上罗马贵族的气派,东方虎视眈眈的穆斯林世界也让他们摆不起这样的排场,不过生活中的品味总还是要讲究的。香料成了腐败的葡萄酒和啤酒的解药,盛宴上的点缀和腌肉的防腐剂,甚至是对抗瘟疫的良药。出乎我意料的是,居然连查理一世、鲍德温一世和罗兰这样伟大的武士,死后的遗体也是用香料处理的,这说得好听是防腐,说得不好听和腌咸肉没什么区别。而香料之于肉体的作用,主要是春药和药品。特纳介绍了西欧宫廷中的一种媚术,取一只鸡,“以基督的名义”将其杀死,然后用5根丁香刺穿它的心脏,口中一边不断念叨“以基督耶稣的名义……他曾像你(指鸡)现在一样受难”,同时把刺入的丁香做成十字状。“服用之后,回心转意的情人就会由你随心所欲”(p228)。至于“使小JJ重振雄风”之类的事情,更是不在话下。说到药用价值,我看完《香料传奇》才发现,原来西欧对食物也有类似中国的“热/寒,温/凉”这样的分别,此外还有“干/湿”的分别,羔羊肉温热而湿,水果寒冷而湿,而香料则是干而燥热的,有助于提升生命活力。这也解决了我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西方民族喜欢把水果放进糕点里烤着吃?什么蓝莓派、香蕉派之类,原来都是为了祛除其中的寒气呀。说到香料在精神上的妙用,倒不是熏香提“神”,这一点已经在“肉体”中提过了,而是指的“敬神”。“神”是什么,东西方自有不同理解,由此也可见特纳作为一个西方人坚持“肉体/精神”这一基督教二分的文化背景。焚香祭神这一点东西方共通,早在《圣经》中就记载了希伯莱人焚香祭拜上帝的规格。特纳在这里梳理的“焚香史”让我惊讶的一点,是其中分明透露出了一条信息:“多神/一神”信仰与享用香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而言,多神教难得有统一的教规和信条,对信徒要求较宽松,因此宗教生活中往往会更重视那些肉欲和物质的东西,用香祭神是常见形态(想想古罗马人和印度人的信仰就知道)。在与多神教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神教在经验和教理上都会自然而然地厌弃这种做法,强调清心寡欲,专心奉神,“基督信徒抱有这样的理念:把物质性的香料祭献给非物质性的神是荒谬的,为什么要把可朽的香料贡奉给不朽的存在?”拉克坦蒂说:“凡可朽的东西……与永存之物是不相容的”。(p287)在坚守神格唯一的年代,基督徒严格限制香气的运用,可是众所周知,今日的天主教大量使用焚香,随便猜想一下,这与其在漫长的年代中默许了对圣母玛利亚以及圣徒的崇拜有关吗?新教徒不使用香料,是因为他们坚持三位一体之外别无神祗吗?有意思的是,最严格的一神教伊斯兰教彻底抛弃了焚香的方法。这让我们仿佛能从中摸索出一点规律性的东西。当然,这只是一个设想。在神奇的、仿佛可以通灵的香料与神之间联系起来是人之常情,香料仿佛是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之间的一道桥梁,多神教的天堂不在尘世之外,而一神教的天堂往往高踞云端,要不要在祭祀中泄露神的机密呢?或许这就是人们在仪式中对使用香料有这种争论的原因吧,我猜想。顺便可以说一句,造就香料在西方神圣信仰中的这种特殊地位的,是一种很奇妙的社会学。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香料是顺着天堂的河流落向人间的,是世俗与天堂之间的桥梁。这一半是出于香料的物性,一半当然与欧洲与东南亚远隔重洋有关。香料来到欧洲,要经过多次转手,而商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这种神话只会广为宣传,不会轻易拆穿。于是就造成了一种不易拆穿的迷信——香料确实与上帝有关。由经济决定论者和功利主义者勾勒出的世界史无疑是有重大缺陷的,他们忽略了在全球化的早期,推动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力量,往往不是去寻找那些影响人们生死的重要物资,而是一些奢侈品,乃至为了一些精神上的追求。《香料传奇》勾画出的史诗画卷恰恰在这一点上是最值得称道的,读着这本妙趣横生的历史,我仿佛回到了500年前,神游那个千帆竞发的大时代。远渡重洋的西欧殖民者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叩问陌生人的门,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个弱智问题:“你们这里有基督徒和香料吗?”今日光鲜文明的欧美民族的祖先,正是这么一些锲而不舍的土鳖,悖谬的是,恰恰正是这么一些土鳖,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变革。书里还有很多好玩的细节,罗列一下:原来在达迦玛第一次达到印度之时,已经有热那亚的商人在那里了,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其实是“西欧人的地理大发现”。其他的“大发现”亦可作如是观。古欧洲人不洗澡,原因倒不是水源难得,而是因为他们认为清洗身体会使得毛孔打开,使人的身体更容易受感染。原来14世纪席卷欧洲的黑死病罪魁祸首很可能是香料贸易,黑死病最早于14世纪20年代见于中国,是由一只受感染的黑鼠血的跳蚤传播的病菌引起的。最初传入欧洲是经由罗马人与印度的越海贸易。香料在西欧贵重非常,甚至胡椒可以当作一般等价物流通,还有人用银屑来掺假,大概算是最落足本钱的造假了!还要挑个错,这本书总的来说翻译得不错,但这个错还是太明显:p101,把法显(Fa-hsien)翻译成了“法师”,汉译本中出现这种大Bug,替高僧哭两声。最后要为三联书店惋惜,这样一本学术专著居然把参考文献全部略去,实在是与三联的形象不符。

论文集

受书本标题吸引买下的,内容、资料都很翔实,以介绍国外香料为主。但文章多像论文,读起来没那么轻松。少了许多美食书籍应有个轻松。

之三:最后的芳香旅程

世界上第一个香料消费者,是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或者,称他为世界上第一个香料被消费者更确切一点:他公元前1224年去世的时候,在大而长的鼻梁中,被嵌入了几粒来自印度的胡椒子。在一个没有冷冻库和化学药物的时代,香料起着使尸体保鲜和形象完好的作用,没有它们,尸体将很快会腐烂。不过,埃及人对尸体的这种精心处理,也并不只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其中有更深远的意义:“按照埃及的信念,死亡并不是人的结束,而是一个转渡过程。在他们看来,一个永世灵魂存续的死亡比肉体的死亡要可怕得多,由此便衍生出埃及人对保存尸体的极端重视。制作木乃伊以及使用防腐胡椒的最好的解释就是,它们是法老永世生存的保证。”这几粒胡椒子,标志了香料史上又一个重要的开端。在此后的几百年里,香料成为那些显赫者死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尸体都是带着香料进入坟墓的。实际上,不仅仅古埃及人有这种习俗,古代很多民族都有这种把死者送入芳香坟墓的习俗。不管是制作木乃伊、土葬或火化,都会使用香料、树脂、鲜花和芳香物。但他们的真正意图并非像埃及人那样寻求尸体保鲜,而是为了持有一种圣洁之气。在路加和约翰的福音书中记载,“耶稣的尸体被以麻布裹身,涂有香料”,基督由此成为香料葬礼最有影响的先驱,成为后世模仿的对象。在基督时代,罗马人流行火葬,他们把香料涂抹于尸体上或与尸体一同焚烧,在这最后的送行仪式上,香味要越浓郁越好。对罗马人来说,芳香之物不单单闻着有股圣洁的气息,它本身就是一种圣化之物。香料的味道不仅代表生命战胜了死亡,象征着永生,而且用香料处理尸体,还使死者更像基督。据此看来,香料实则为上帝恩惠的证明,葬于香料之中即是葬于圣徒的气息之中了。不过,就像香料在满足口腹之欲方面的情形一样。在葬礼上,香料的使用也有明显的社会阶层划分。王公贵族需要以香料葬礼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甚至他们的宠物升天都要伴之以肉桂,而对穷人来说,伴以香料的葬礼不过是一种幻想。

太多的西方故事

说是传奇,更多的则是西方的历史,从远航的哥伦布,到英王查理;从希腊神话到古罗马史诗...引经据典,圣经的故事本就已无多少国人熟悉了,还引用了培根等一大批古代欧洲文学家、诗人、画家的原著,除非你是位对欧洲史颇有研究的学者,否则定会被典型的西式文体弄得晕晕沉沉...难怪帮我买此书的年轻MM一点都没翻动,嘿嘿虽然叙述的比较琐碎杂乱,不过还是有很多很有趣的小故事,午后闲暇及舟车无聊时,泡杯咖啡,看看香料“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还是非常不错的!:)

神奇的香料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香料在西欧贵重非常,甚至胡椒可以当作一般等价物流通!还知道那些个贵族们在没有冰箱的时候,吃着全靠香料的掩饰实则不新鲜的食物。还知道了香料的催情功效。。。

微观历史

“5月17日,也就是离开葡萄牙10个月之后,一名值班船员在海洋空气中嗅到了一股种植物的味道。第二天,透过季风吹刮的雨幕,印度陆地上的高山终于扑入眼帘,船队到达了马拉巴尔,也就是印度过‘香料海岸’。”杰克·特纳在其才华横溢文笔优美的大著《香料传奇》中如是写道。从达·伽马的这只船队到达印度开始,世界历史顿时如一个保龄球般加速滚动:从此,度过中世纪的无知与黑暗之后的欧洲,终于接触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并改变它,进而主宰了整个世界历史与文化进程。达·伽马的这只船队是第一个正式与东方接触的西方使团,当然它的目的不是搞郑河下西洋式的蜻蜓点水的外交,而是为了一种神奇的财富:香料。为香料而来的达·伽马交了好运,因为马拉巴尔,用特纳的话来说,“胡椒是马拉巴尔得过以繁荣的基石,那时的胡椒对于马拉巴尔来说正像今天的石油之于波斯湾。”在与当地的统治者发生冲突之后,达·伽马带着可观的香料回到了欧洲。接下来的第二个葡萄牙使团由彼得罗·阿尔瓦里斯·卡伯拉尔带领,于1500年3月8日起航,由13艘帆船和一千多名船员组成,使团到位印度,要求当地统治者驱逐所有的穆斯林商人,这个要求被拒绝之后,卡伯拉尔用大炮对准城市轰了两天,让当地统治者抱头鼠窜,所有穆斯林船只被毁,穆斯林商人被吊死,为了香料,欧洲开始了对东方的游戏规则的强行推行。而此时,发明火药的中国人,还在用火药制作节庆的烟花,而他们的指南针,还在看风水。这样的国家,接下来肯定会遭遇比印度人更悲惨的殖民地命运。因为全球的游戏规则永远是由强力者制定,并且由被不由分说地全球推行。世界的中心在哪里?虽然每个国家印制的地图中该中永远处于世界中心,但真实的世界中心却在强力文化那里,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都成为过世界的中心,但后来的世界中心,先是欧洲,然后是现在的北美洲。让欧洲成为世纪中心的,正是因为香料,它成了欧洲扩张的“第一推动力”。从香料的角度看过去,正是如上所说的这样,就象我从植物的角度过去,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改变世界”,从动物的角度看过去,得出的结论是“动物改变世界”。在达·伽马到达印度的5年之前,同样为了香料,哥伦布遭遇了“伟大的失败”,它发展美洲,却认为那不过是印度而已,它努力在美洲寻找香料,结果当然是非常可笑的。“哥伦布由于不能兑现他那些有关金子和香料的许诺渐渐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他去加勒比岛屿的四次远航中,每次只能带回为数不多的金子和一些既说不上真也说不上假的‘香料’样本。”特纳如是写道。就美洲被发现的主要原因香料来说,因为没有达到目的,所以这个新大陆的被发现,多多少少是令欧洲人感觉到失望的。但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虽然欧洲人对美洲而言没有达到香料的目的,但却因让大大地改变了历史进行,让地球因为人类而空前地“颤动”了一下。在欧洲人已经发现了香料岛之后,麦哲伦再次向西航行,并不是吃饱了撑的或者要进行科学考察、环球旅游,而是为了更快捷的一条路到达香料岛。在这些为了香洋而饱吃苦头的航海家之中,这位仁兄最不为幸。他先是不被葡萄牙国王信任,只好转到西班牙,几经折腾才找到赞助人。然后,他于1519年(此时离美洲的发现过了26年,离香料岛的发现也过了19年)9月20日,带着5艘黑色帆船从西班牙的桑卢港起航,船员共有270多人,14个月之后方驶入太平洋,此时船队只剩下了3只船。“幸存者们发现新的太平洋很平静,故称之为‘太平洋’。”但是,太平洋并不太平,因为太平洋并不是西方人的一只洗澡盆——它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在4个月之后见到陆地前,麦哲伦与他的同伴们只能吃锯末、老鼠粪、桅杆末端的皮革。但这还算是幸福的,因为在接下来到达菲律宾之后,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的冲突中,这位注定后来会大名鼎鼎的名垂青史的大人物,被当地的无名小卒打死在浅海滩上。但不幸中的万幸是,剩下来的船员们还是成功地到达了香料岛并弄到了一些香料……到1522年9月6日,唯一船下的一只船维克多利亚号驶入桑卢港时,只差14天就满3年了,只有18人生还。在香料的诱惑之下,人们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虽然历史上没有比这次航行更狼狈更倒霉的航行,但毕竟香料以它的气味诱使欧洲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南辕北辙”也可以到达目的地。香料是什么呢?是胡椒、丁香、肉桂、桂皮、豆蔻等调味品,它们大多原产于摩鹿加群岛,在西方人数千年的眼中,这里就是天堂。这些香料先是用于贡奉给神灵,后来被用于祭司、涂抹死人,能搞到更多的香料时,香料被用于当治病的药物、春药、香水、食品……在西方,香料演绎了一部从天堂到人间,从奢侈到日常的观念史。特纳从他的视角出发去看欧洲史,发现那是一部香料的历史,被香料改变的历史,虽然他嘲讽地说“不是要揭示香料如何‘改变了世界’(过于热切地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可以去看卡罗·希波拉写的热闹的讽刺剧《胡椒——历史的马达》)”。但通读全书,你会感到,香料的确改变了历史,至少,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它确确实实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并让西方世界从成为“地球的中心”。没有任何人具有上帝或蜻蜓的复眼,所以没有任何人看见一个无所不包的历史,在每个研究者眼里,历史或者是政治的历史、或者是战争的历史,或者是动物的历史,或者是胡椒的历史,是香料的历史,当这些个人视角的“微观历史”整合起来之后,才是一部完整的“大历史”,要知道课本上教给你的那些历史,只不过是一种非常愚蠢地乐观的全视角的“想象叙事”罢了,真实的历史,在具体之中,在胡椒之中,在丁香之中,在人们对香料的观念之中,也在你将在研究的任何一种具体事物之中……

应该很不错

在风入松看到这本书,本来想当即买下,不过定价有点高,又不打折,唉,还得网上买,这样下去书店怎么维持下去啊?

从吃开始,波澜壮阔

如果只是对菜谱或者是香料的药用价值感兴趣的话,就可以不用看这本书了。这本书属于喜欢玩《大航海时代》,喜欢波澜壮阔的海上历史的人。香料群岛一类的地名如果不能让你的肾上腺素提高的话,这本书的魔咒对你就不会太有用。作者的古典学根基非常雄厚,所以也才能构造出一个更为雄伟的框架。香料不光在《雅歌》当中歌唱,也会在古罗马诗歌当中被吟咏。可惜只有西方部分,没有中国部分。唐代的元载对胡椒的痴迷就非常著名,至于现在变成川菜标签之一的辣椒,明代末年之前在中国完全是陌生之物。食物总是能象征人类的欲望,从苹果开始就是。而香料这样,只能算作食物的补充的东西,就更似乎是无关紧要的欲望,到了如今更是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光环。其实回头看一看香料传奇这样的书,才知道超市架子上的胡椒、丁香,曾经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东西,远非“农产品”这样稀松平常的词可以概括。

翻译很糟糕

如果大家不是因为对大航海时代着迷和感兴趣,我想没有什么耐心会看完。一句话,翻译太烂。评价力荐是因为书里还是有很多亮点和好的思维方式。没有考虑翻译。凑字数,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了。凑字数,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了。凑字数,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了。凑字数,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了。凑字数,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了。凑字数,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了。凑字数,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了。凑字数,豆瓣说我的评论太短了。

之二:吃货的幻境

在中世纪的欧洲,崇尚征服的冒险者梦想的是遥远东方的神秘香料天堂,而好逸恶劳的贪吃者梦想的则是传说中的香料“乐土”。“乐土”的河中流淌着食用油、牛奶、蜂蜜和酒。花园中长满了香料树,树根是生姜和高良姜,树皮是桂皮,树芽儿是片姜黄,开着肉豆蔻花,果实是丁香。在这里,贪吃、游手好闲、耽于享乐是受人尊崇的德行,而勤奋、努力、上进、操劳则是遭人鄙视的恶行。无所事事的人赚钱,努力工作的人受惩罚。最轻松的挣钱方式莫过于放屁,因为在这里,放一个好屁可以挣到半个克朗。就连教堂里的祈祷也与众不同,不是唱诗,也不是祷告,只需要吃东西就可以了。而且为了方便祈祷,教堂本身就是可以吃的,墙是面团、鱼和肉做的,用布丁支撑着。而最让吃货们垂涎的莫过于“乐土”无穷无尽的食物都是美味可口又现成的,晚餐自己走着、飞着、爬着、跑着、游着就到了盘子里,撒上丁香、桂皮粉、佐配着肉豆蔻、胡椒粉等各色香料的云雀、鸽子、鲟鱼、小羊羔,都会谦恭地把自己呈送到饕餮们的嘴里。吃货们如此之恳切地沉溺于“乐土”幻境,是因为中世纪的欧洲离美食天堂还差距甚远。虽然香料早在公元1000年之交就已随着威尼斯人的船只和开罗人的驼队深入欧洲腹地,不再是少数王公贵族独享的东西。但对于大多数欧洲人而言,他们此刻还要忍受粗糙恶劣的炖煮食物和“苍蝇横飞”的厨师作坊。冬天,由于鲜肉难得,人们要与单调乏味的咸鱼和风干的硬肉做斗争。夏天,由于没有冷冻设备,人们要与腐臭变质的肉类和酿造粗糙、酸涩烧心的“酒”做斗争。在这场与咸肉、腐肉、酸酒的斗争中,香料成了一剂良药,不仅可以为食物增香,延长食物的保质期,而且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罹患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危险系数。当然,发挥香料的这种实用主义功用应该是放在普通人饮食上更为确切些。对于王公贵族和有条件的人而言,他们有的是钱去购买新鲜食物,他们不需要把高档、昂贵的香料浪费在廉价、腐臭的肉上面。在他们的餐桌上,香料依旧是场面和身份的象征。当然他们也愿意在炫耀之余,用香料去缓解乏味的饮食,增加不同的风味。此刻,他们的厨师已经创造出了香料的数百种用途,不仅有花样繁多的沙司,还有各种口味的香料“蜜饯”,香料的芳香几乎无处不在。富裕人家还配备有专门的香料师,他们决定一家人的饮食口味,以及香料的使用量。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有钱人学会了有节制的生活,而是因为在医学还不发达的中世纪,饮食与健康往往是合二为一来理解的。当时认为人的健康状况和性情由血液、粘液、胆汁和忧郁液四种体液所决定,每个人的体液指数是不同的,不同的指数又决定了不同的个人气质。为了健康起见,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气质来选择吃的肉、喝的饮料、添加的香料,因为所有脱离了温和适中的食物都可能导致体液失调,使人致病。香料由于有加热、干燥等特性,能矫正食物中的有害物质,是平衡饮食、保健养生的绝好材料,因此香料的使用,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香料师也因此成为有钱人家不可或缺的雇佣者。假设一个中世纪的吃货和一个香料师一起下馆子,点菜之前,香料师一定会忽略掉吃货紧盯着菜谱的垂涎眼神儿,一本正经地问:“您——的气质是什么?”

之一:美食与香料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尤其对于热爱厨艺又热衷于饕餮的人而言。看《香料传奇》这本书已经有些日子了,以每天3、5页的速度,读完大概就是春暖花开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香料并不是饮食的必需品。而从欧洲的饮食历史来看,最初人们食用香料也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味道好,更主要是香料使人们看起来显赫、富贵、有品位。香料更多的承担了社会功能,而不是出于实际的烹调目的。这么说,是因为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及之前的很多年,香料并非像现在这般垂手可得。胡椒、桂皮、肉豆蔻、丁香……仅产自遥远东方的某些神秘岛屿,它们辗转辗转再辗转,才能到达欧洲人的餐桌上。因此,从社交角度看,香料的食用恰好吻合了人类那古老的爱炫耀的脾性。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古罗马人“为炫耀的虚荣所驱使,哪怕饿着肚子也要把世界搜遍”的行为。古罗马人肯定不是最早发明饮食虚荣的人,但是他们把饮食虚荣发展成了一门高级艺术。特里马尔奇奥,是古罗马一个因从事冒险航海而发财的暴发户,在他招待客人的宴席上,菜品繁多,菜式的共同点是古怪奇特,独出心裁:有印度培育的蘑菇;以活鸟填塞的烹野猪,野猪的肚子被破开时,小鸟飞出来;还有蜂蜜腌制的睡鼠;摆放在银烤架上的熏肠,而烧烤的“煤炭”是草莓和石榴。一个奴隶端出了一个伏于一堆鸡蛋上的呆滞母鸡,主人看到后(故作)惊奇地问道,那鸡蛋是不是半熟的?奴隶试着敲开一个,却发现鸡蛋是面制的。主人觉得母鸡肚子里不会有什么好东西,本想把它扔出窗外,但他在鸡肚子里面掏了一下,却掏出了一只在加胡椒的蛋清中游泳的无花果啄鸟。还有一道菜由四个奴隶端出来,菜的底部是肥禽,上铺母猪胸肋肉,顶端是一只野兔,却长了翅膀,意在模仿传说中的一种带翼的马——其效果有如一只捆绑的模仿超人的汽锅鸡。在这一堆肉食旁边摆放的是香料酒沙司,其中有活鱼在扑腾。从客人们的反应来看,这些菜的味道好不到哪儿去,不过很明显,主人的用意也并非为了制作和展示美味,使用香料不过是为了给炫耀的气场添油加醋,以匹配他贵为暴发户的身份。而在一个叫纳赛迪那斯的人举行的宴席上,其对菜品进行的解释,更可看作是今天很多美食杂志专栏的鼻祖: 作为开胃菜的是野猪肉,那猪是在南风乍起时捕捉的,胡椒是在一道叫做七腮鳗德尔主菜上撒放的,这菜用活虾沙司蘸着吃。七腮鳗在腹中有鱼子时打捞,过此期则肉质下降,所用的沙司作料包括:维纳夫罗的纯净橄榄油,西班牙的鱼酱,在烹调过程中加入意大利产的五年陈醋,若要在烹调后加入则以齐安的陈醋为佳……其实,不仅美食专栏如此。在今天的餐桌上,香料的双重身份也跟历史差不多。

香料,西方,风情画

很不错的书,以香料为线索,展示了西方的历史风情。里面有不少相当有趣的东西,比如中世纪的医学,对香料和食物的研究,和我们的中医何等相似?过去常常看到国人说的西方什么东西,中国“古已有之”,现在看到我们的中医在西方,也是“古已有之”,相当的新鲜。

为香寻乡

在古老的佛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的卌八轻戒中,第四条《不食五辛戒》曰:“佛子,菩萨不食五种辛物:大蒜、小蒜、青葱、韭菜、兴蕖。五种辛物,一切食中,不宜掺入。若故意食,犯轻垢罪。”一千多年前,佛教已有香料乱性的说法,认为食用香料乱人心性,影响修行。一千多年后,杰克▪特纳在重建 香料史时,将其定义为“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然而,在杰克▪特纳的笔下,这种“诱惑”似乎没有明显的贬义,与之相反,其成为了具有强大吸力的磁铁,将隔着茫茫海洋的人们吸引到了对岸:“香料史探索发现的催化剂,扩大一些,用通俗历史学家有些滥用的词语来说,它们重塑了世界。葡萄牙、英国、荷兰在亚洲的领地略微夸张一点说乃是由寻找桂皮、丁香、胡椒、肉豆蔻仁和肉豆蔻皮等始而形成的,而美国的领地也多少如此。是的,不论在现代还是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对香料的渴求都是激发人类探索的巨大动力。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千百年来,这种饮食上的欲求驱使人们横跨这个星球,从而改变着这个星球。”航海冒险、异域风情及风俗禁忌等,萦绕着杰克▪特纳展现的香料史,使其充满了既浪漫又传奇的色彩。杰克笔下的香料史,复原了千百年来香料随着搜寻者迁移的路线,描绘了香料运用所带来的饮食质量的改善,并描述了香料在肉体和精神上带给人类的特殊的感觉。然而,逐渐翻到书中最后的章节,随之而来的是杰克对香料史最后的描述——一切都结束了,绵延上千年的历史终结了。“最后散布到世界各地的香料之一是锡兰的肉桂……荷兰人的体制于1795年突然结束,锡兰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垄断体制被废除了,肉桂被移植到英国的其他热带属地。香料的孤立封闭状态被打破了,它们自古以来的稀有和贵重的二重性至此已成明日黄花。由于供应方式发生了变化,需求也随之改变……当英国人到来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业已摇摇欲坠,行将破产,香料已经不再是它们昔日那样的摇钱树了。”在香料从摇钱树上掉落成为大地上与其它普通植物无太大差异的商品时,不仅是一个行业的落幕,也拉下了一个时代的帷幕。当狐狸从英国穿越大西洋到达印度洋的彼岸澳大利亚并成为一方霸主时,人类除了忙于想办法控制在澳大利亚没有天敌的狐狸的繁殖速度,也知道了一个真相——需要引入的不再是某种商品,而是它的种子——从异域购买所需香料的种子,播撒在自家门前,绝对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澳大利亚墨尔本,既是杰克▪特纳的出生地,也是他完成本科学业的地方。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期间,杰克主修古典文学艺术,并获得了文学学士。墨尔本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据有良好的学术传统,由古典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的老师授课。主修该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开始学习拉丁文,往后的每一年逐步深入学习该语言,在获得学位之前,需要通过拉丁文的三级考试。获得该等级的认证,意味着拉丁文学习者已经拥有了较好的拉丁文读写能力。墨尔本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古语言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阅读拉丁文古籍。拉丁文的学习对杰克之后的研究影响深远。使用拉丁语的古罗马帝国在香料史上的地位之崇高无可非议,很多研究田园蔬菜发展史及香料史的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到茴香早在古罗马时期便被当作一种可食用、多汁的水果而广泛使用。而更多关于香料在古希腊时期便被广泛应用于烹调、配菜及改善室内气味、人体气味的证据,在各类古罗马文字遗存中可找到。研究一个地区的香料种类,寻找同时期的菜谱——如果存在的话——大多时候可以让研究者满载而归。幸运的是,古罗马的确给后世留下了不少食谱,如一般被认为是在公元4至5世纪编写的《the De re coquinaria of Apicius》(Apicius的烹饪书),非常详细地记载了当时的几百种菜式所需要的材料、配方及烹调方法。研究香料史,阅读此类文献是必不可缺的工作,通过阅读食谱了解当时烹调使用的食材和调料,为香料使用的溯源提供了值得信服的论据。不仅可以证明若干种香料在远古时期便已存在,并得到了厨子们的青睐,这些香料的受欢迎程度也可从中窥见一二。 有学者统计过胡椒在《the De re coquinaria of Apicius》中出现的频率:“胡椒在全部468种配方中出现了349次,包括果仁胡椒塞鼠肉等”。对于杰克的香料贸易研究而言,此类的阅读及统计工作必不可少。在大学时期掌握拉丁文,使杰克拥有了在往后阅读原始材料的能力,为他完整地还原香料贸易和传播的路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基督时代之前就有一条香料运输路线,从罗马帝国最东端横跨印度洋,穿越欧洲,向北和向西到达罗马帝国的外缘。它是一种饮食传统最早的起源,它在罗马军团已经溃败、罗马本身已成为废墟之后仍然长久地流传着。罗马人虽不是最早吃胡椒的欧洲人,但他们是最早习惯性地食用胡椒的人。”除了受到拉丁文的训练外,古典文学专业的学生同时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古希腊语。出于阅读文献的需要,古希腊语的学习与拉丁文的学习一样,使杰克大受裨益。关于古希腊与现在的希腊在香料界的地位,从现代人为希腊冠以了“香料共和国”的名称便一目了然。而在同名电影中,男主角的爷爷开了一家香料店。当镜头扫过各式各样的药物和香料时,希腊民族与这些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植物的纠缠,从很久以前开始,延续至今,深深地烙印在观众的眼里,心上。“地中海民族食用本地产的调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晚期的古叙利亚马里文明时期,当时的一些刻写泥板上记载着在啤酒中添加孜然芹和胡荽调味的事实。当罗马还是一个农业村庄的时候,希腊的厨师们已经知道了多种不同的调味品……有一位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诗人安提法奈斯(Antiphanes)曾在一个片段中写道:“假如有一个人把他买的一些胡椒带回家,他们就会提议把他当做间谍加以拷问。”古语言的相关课程并不局限于非母语语言学习的范畴如文法、词汇等,作为学习古典文学专业的学生,拉丁文和希腊文的读写能力只是一块敲门砖。曾经使用这些语言的古老帝国的深厚文化底蕴,才是正闪耀着等待他们开启的宝藏——这些古老的民族是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又是如何编写本民族的历史为后世留下辉煌的先例……在前人智慧结晶中徜徉,手捧《荷马史诗》吟诵着:“文艺女神啊!请给我讲述那位足智多谋的英雄,在攻破了圣城伊利昂之后,四处漂泊的经历吧!”经典的诗歌和文学作品,培养了杰克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素养,为日后他的作家生涯建立了牢固的地基。曾在罗马帝国、希腊半岛上奋笔疾书的编史修志的学者们,余辉洒向了千年以后,千里之外的澳大利亚,照亮了杰克史学研究的前路。大学期间,杰克除了与经典名著为伍外,还走进了考古学的殿堂。先人虽去,却在生前活动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资料。在一堆朽木渣滓中重构航海出发的场景,在破碎的瓦片中重建热闹的市集,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给长了翅膀的幻想着陆于大地的落脚点。考古学完整、严密的方法论,为杰克搭建香料史的宫殿提供了钢筋。墨尔本大学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对田野调查的重视,也对杰克后来的研究影响很深。“利珀河畔的营地被弃于脑后,成立一个几乎无人知道也无人问津的地方,只是约在两千年之后,一群德国考古学家由于一时的兴趣到这里做过短暂的探访。在灶间废弃物堆中搜索时,他们发现了窖藏的丁香、芫荽子和黑胡椒。”杰克▪特纳从墨尔本大学毕业后,以优秀的学术表现及学术研究潜质获得 罗兹奖学金(The Rhodes Sholar)——该奖学金由塞西尔▪罗兹先生于1902年创办,创办至今已逾百年,每一年在13个国家选取85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到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由于录取率达到万分之一,被誉为“世界上最难申请的奖学金”之一。 为大众所熟悉的获得过该奖学金的政治家、企业家和学者,包括: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Google现任首席财务官Patrick Pichette、哈佛大学校长Neil L. Rudenstine、全球定位系统发明者Ivan A. Getting及“突触研究之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克尔斯爵士等。在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期间,杰克▪特纳主修国际关系,进一步研究近代历史上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理论,并对不同的政府和政体进行比较研究。当时正逢苏联解体,他的硕士论文题目为《苏联的新思考与柬埔寨的冲突》。在后来的《香料传奇——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中,杰克在叙述历史时,提出并强调了多个概念,关注社会的经济形式,以此为基础探讨各种公共活动、社会形式、群体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这种写作思维与逻辑,和他在大学以及研究所期间所受到的学术训练密不可分。“这个主意是一个引人产生幻觉和神迷的许诺——并不是因为它展示了为发现而去发现的前景,甚至也不是因为它特别有创见性,而是因为与其相连的财政上的收益。如果能够成功,哥伦布的计划将能给他的西班牙赞助人带来滚滚财富……有一些专家不同意他的说法,但是在15世纪也如现代的民主社会,专家的意见和证据的分量并不总能左右形势。有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和资金的支持,那些说他脑子有毛病的人就起不了多大作用了。”杰克▪特纳在研究所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政治学的理论外,还涉及了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国际关系学的研究生被教导了全方位的研究设计方法及数据分析的技巧,同时被要求拥有独立完成田野调查的能力及经历。杰克在大学及研究所求学的阶段,学习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包括语言学、文学、考古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与其学习及研究的背景有关,《香料传奇——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当中又不乏通过实地调查所获得的信息,以及各种文字、实物材料作为可信的依托。“我特别要感谢德那地岛上的村民,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一英里高的盖马拉马火山峰,我们穿过丁香气飘溢的丛林来到散发着硫磺气味的火山口。站在山顶我们俯视着那几个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丁香唯一故乡的岛屿,正是为了获得这里的香料云早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力。”获得博士学位后,杰克▪特纳到西班牙马德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忍受了三个月的西装皮鞋束缚后,杰克接受了写作事业对他的召唤。辞掉工作的他,和妻子——被他形容为像香料一样永远充满活力的海伦娜▪弗雷泽,搬到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共和国的首都。在这个沿着宽广的库拉河的两岸,以阶梯式向被茂密植物覆盖的山麓展开的美丽城市,在前人J. Innes、亨利▪皮雷纳和阿兰▪科尔宾等学者的研究的影响下,他完成了第一本著作《香料传奇》。“有几本著作需要特别提出。J▪英尼斯(J. Innes)的极有风格的《罗马帝国的香料贸易》(Spice Trade of the Roman Empire)给我一最初的启发,这也包括亨利▪皮雷纳的著作。阿兰▪科尔宾(Alain Corbin)的《疫气与长寿花》(Le miasme et la jonquille)告诉我,可以通过感官的范畴想象历史,即通过嗅觉和味觉探索过去。”在国内,谈到香料史时,几乎都会提到《香料传奇》。但在研究香料史时,引用当中材料的研究却屈指可数。《香料传奇》的叙述非常详细,对各族群的变迁有十分多细节性的描写,却较难成为研究的例证。虽然国内外的引述该书的研究并不多,但涉及的领域也算广阔:植物学、经济学、史学、保健学等,都能看到其影子。这与杰克的研究方法密不可分,撰写此书,除了拥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有助于描绘迁徙的路线,搜集及整理文献的能力——用于历史的重现,还需要对植物有较深入的了解。植物学本非杰克擅长的领域,为了撰写此书,他在这方面下了一番苦工。“在作研究的过程中我使用过许多不同的图书馆和档案,我特别要感谢纽约公共图书馆、不列颠图书馆、纽约医学院和纽约植物园的员工们。”书评人杨小洲曾在广州日报上发表过对《香料传奇》的看法,评价颇高,称其为“历史趣味性读物”。不少读者在阅读后惊呼:“香料改变了历史!”《香料传奇》带给我们的,也许不仅仅是“香料改变历史”的观点。从语言学到历史学,从政治学到人类学,从社会学到植物学,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论融合运用在研究中,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细致,使研究更趋近于真相。


 香料传奇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