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9世纪的首都》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208061583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页数:241页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59页 - 1939年提纲-结语


布朗基竭力追溯一种进步观念,进步最终不过是历史本身的幻境。没有进步可言,进步仅限于每一个特殊的世界,且与他同灭亡。
这个世纪不可能用新的社会秩序来响应新的技术可能性。世界是被它自己的幻境主宰者,用波德莱尔的说法,这就是“现代性”。
归根结底,布朗基把新奇视为被诅咒的那一切的一个属性,。。地狱的折磨被表现为有史以来最新奇的样子,是“永恒的痛苦和永远的新奇”。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135页 - 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

注释1:“不要把闲逛者和看热闹的人混为一谈;应该注意其中的差异.......单纯的闲逛者总是保留着全部个性,而看热闹的人身上没有个性。他的个性被外部世界吸收掉了.......外部世界令他如痴如醉,以至他忘却了自己。看热闹的人被在呈现在他面前的景观所左右,变成了无个性的生物;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成为公众的一部分,人去的一部分。”(维多克 福尔内尔:《巴黎街头见闻》)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166页 - 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

19世纪开始在家庭之外的生产过程中毫无节制地使用妇女。一开始是以一种原始的方式把她们赶进工厂。接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妇女身上必然会出现雄性特征。摧残身体的工厂劳动特别容易造成这种特征。高级生产方式与政治斗争都能在一个比较优雅的身躯上促成雄性特征。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230页 - 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

很显然,城市居民的眼睛承担着过重的保护职能。乔治。齐美尔提到眼睛所承担的一些不为人所主义的任务。“有视觉而无听觉的人比有听觉而无视觉的人遭遇的麻烦要多得多....大城市的人际关系明显地偏重于眼睛的活动,而不是耳朵的活动。主要原因在于公共交通手段。在19世纪的公交车、铁路和有轨电车发展起来之前,人们不可能面对面地看着,几十分钟乃至几个钟头都彼此不说一句话。”
在戒备的眼神里没有对遥远事物的梦幻迷惘。它甚至会让人以侮辱遥远的事物为乐...人们往往认为“有益的幻觉”不如“可悲的简洁”更重要。波德莱尔则强调距离的魔力;它甚至用市场货摊上的绘画作品作为标准来判断风景画。他的意思是说,距离的魔力将被打破,因为观众走进风景画布景时必然会出现这种需求吗?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107页 - 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

自从路易-菲利普的时代起,资产阶级就努力弥补在大城市中私生活无足轻重而造成的缺憾。他们是在四壁之内寻求这种补偿。尽管资产阶级不能使自己的尘世生命永垂不巧,但他们似乎把永久保存自己日常用品的痕迹当做一桩光荣的事情。资产阶级乐于获得作为一个物品主人的形象。因此,他们要把拖鞋、怀表、温度计、蛋杯、餐具、雨伞等罩起来或者放进容器里 。他们偏爱天鹅绒和长毛绒罩子,因为它们能够保存所有触摸的痕迹。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44页 - 1939年提纲

居室是艺术的避难所。收藏家是居室的真正居民。他一美化物品为己任。他身上负有西西弗式的任务:不断地通过占有物品来剥去它们的商品性质。但是他只赋予它们鉴赏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收藏家乐于召唤一个不仅时空遥远而且更加美好的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并非比日常生活能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但是能够让物品摆脱被使用的辛劳......在第二帝国特有的一种时尚里,寓所变成了一种密封舱。居住者的痕迹留在了居室。这就是寻找这些蛛丝马迹的侦探小说的起源.......早期侦探小说中的罪犯既不是绅士,也不是流氓,而是中产阶级的死人公民。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6页

与新的生产手段的形式——开始还被旧的形式统治着——相适应的是新旧交替的集体意识中的意象。这些意象是一种愿望,集体力求不仅克服而且完善社会生产的不成熟和生产的社会组织的缺失。与此同时,在这些愿望意象中出现了一种坚定的意愿,即疏远所有陈旧的东西,也包括刚刚过去的东西。这种倾向使得想象力回到了最原始的过去。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13页

世界博览会使商品的价值大放光彩。它们造成了一个让商品的使用价值退到幕后的结构。它们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幻境,让人们进来寻求开心。娱乐业更容易实现这一点,因为它把人提高到商品的水平。人们享受着自己的异化和对他人的异化,听凭娱乐业的摆布。
时尚规定了商品拜物教所要求的膜拜仪式。格兰维尔扩展了时尚的统治范围,让时尚不仅支配了日用品,也支配了宇宙。通过这种极而言之的做法,他揭示了时尚的本质。时尚是与有机的生命相对立的。它让生命屈从于无生命世界。面对生命,它捍卫尸体的权利。这种屈服于无生命世界的色诱的恋物癖是时尚的生命神经。商品崇拜调动起这种恋物癖。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1页

就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前传。一个崛起英雄的发迹史。在兴兴向荣,快乐美好的基调下的险恶用心被昭示出来。

《巴黎,19世纪的首都》的笔记-第106页 - 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

城市居民的欢乐与其说在于“一见钟情”(love at first sight),不如说在于“最后一瞥之恋”(love at last sight)。"永远不可能"标志着邂逅的顶点,诗人的激情似乎受到挫折,其实是从他内心中火焰般地迸发出来。


 巴黎,19世纪的首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