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理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考古学理论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
ISBN:9787309040326
作者:陈淳编
页数:284页

章节摘录

  第八章20世纪中叶考古学的进展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是新技术不断问世,新发现层出不穷的时期。正如丹尼尔所形容的,二战之后考古学出现的百废具兴,一派兴旺发达局面,使它成为一门举足轻重和众望所归的学科。丹尼尔列举了这一时期世界考古学发生的四个重要变化:(1)史前考古学成为世界性的学科;(2)美洲考古学空前繁荣;(3)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考古学家的辅助手段,并且成绩非凡;(4)原史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得到发展和确立,使历史学和考古学受益匪浅。  在成果林立的进展之中,对考古学革命起了决定性推动作用的,应当首推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发明并于1949年公之于众的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回顾考古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代考古学家梦寐以求的就是寻找一种能确定人类历史年代的方法。从汤姆森的三期论到莫尔蒂耶的考古学分期,从蒙特柳斯的类型学排列编年到柴尔德的考古学文化交叉断代,都无不围绕着年代学的问题展开。因为,考古学没有一种可信的年代学证据,所有的研究与探索都无从谈起。碳14方法的问世,标志着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意味着,考古学家的大部分精力可以从烦琐而又含糊的年代推测中解放出来,去关注其他更为重要的问题。自然科学家所提供的多种绝对断代方法,也使得考古学家可以更加精确地观察细微的文化差异和历时演变。  在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同时,种种新的考古学思维和实践也随之出现。美国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朱利安·斯图尔特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在考古学研究中引入了生态环境的重要变量,并鼓励戈登·威利首次尝试聚落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演变。英国考古学家格雷厄姆·克拉克创导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强调考古学应当尽可能了解人类的生活环境、经济形态和社会信仰。柴尔德在苏联考古学的影响下,强调器物功能分析的重要性,并呼吁从内部动力来研究社会与文化的演变。美国考古学家罗伯特·布雷德伍德自1948年开始对伊拉克北部的扎尔莫遗址进行发掘,理查德·麦克尼什自1960年起对墨西哥南部特瓦坎河谷开展调查和发掘,这两例实践都是从区域性遗址的综合研究来探索近东和中美洲农业起源问题,开创了考古学战略性研究的先河。

前言

  张光直在为《时间与传统》的中译本所写的序中谈到,《中国考古学年鉴》中根本没有“考古学理论”这个范畴,说明“理论”这件东西在当代中国的考古活动中没有什么地位①。在为《中国文物报》所撰写的一篇题为“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的随笔中,张光直也提到,考古工作不是挖挖死人骨头,它是很复杂的社会人文科学②。如果中国考古学对它的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和阐释,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它的科学性?如果考古发现不重视从理论上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那么这门学科又意义何在?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在当今中国的考古学界可能有很大的分歧,特别对于一辈子在田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学者,实践出真知是无可置疑的座右铭。这些学者通过毕生的努力,构建起过去不为人知的中国史前史,并增进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出土的精美文物一次次引起社会的轰动和瞩目,文物精品的世界巡回展令国际友人叹为观止。在重大发现的光环里,考古学家被喜悦所陶醉,并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同样,社会公众也常将考古与发现地下的珍宝和失落的文明联系在一起,在媒体的渲染和炒作下,考古学家的工作被认为是通向浪漫和迷宫之旅,比如开启地下宫殿和宝藏、进入神秘的金字塔以及探寻沉入湖底的城堡。然而,只有为数不多的考古学家才能有幸从事这样的探险工作。大部分的考古发掘,找到的只不过是破碎的陶片和石器,以及古人废弃的生活垃圾。因此,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S Piggott)将考古学称为是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考古学家用他们毕生的精力来寻找、发现和研究远古人类丢弃的垃圾,并不是试图发现其中的珍宝,而是像侦探那样试图从这些远古社会的残留物中寻找各种信息。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张光直在为《时间与传统》的中译本所写的序中谈到,《中国考古学年鉴》中根本没有“考古学理论”这个范畴,说明“理论”这件东西在当代中国的考古活动中没有什么地位。在为《中国文物报》所撰写的一篇题为“要是有个青年考古工作者来问道”的随笔中,张光直也提到,考古工作不是挖挖死人骨头,它是很复杂的社会人文科学。如果中国考古学对它的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和阐释,那么我们如何评价它的科学性?如果考古发现不重视从理论上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那么这门学科又意义何在?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在当今中国的考古学界可能有很大的分歧,特别对于一辈子在田野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学者,实践出真知是无可置疑的座右铭。这些学者通过毕生的努力,构建起过去不为人知的中国史前史,并增进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出土的精美文物一次次引起社会的轰动和瞩目,文物精品的世界巡回展令国际友人叹为观止。在重大发现的光环里,考古学家被喜悦所陶醉,并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同样,社会公众也常将考古与发现地下的珍宝和失落的文明联系在一起,在媒体的渲染和炒作下,考古学家的工作被认为是通向浪漫和迷宫之旅,比如开启地下宫殿和宝藏、进入神秘的金字塔以及探寻沉码湖底的城堡。然而,只有为数不多的考古学家才能有幸从事这样的探险工作。大部分的考古发掘,找到的只不过是破碎的陶片和石器,以及古人废弃的生活垃圾。因此,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S Piggott)将考古学称为是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考古学家用他们毕生的精力来寻找、发现和研究远古人类丢弃的垃圾,并不是试图发现其中的珍宝,而是像侦探那样试图从这些远古社会的残留物中寻找各种信息。他们关心古代的人们如何生活,怎样思想,当时的社会和今天有什么不同,早期的社会又如何发展和演变……  考古学在19世纪兴起时确实是和挖宝与盗墓无异的工作,早期欧洲的考古发掘者并非是专家,而只不过是业余的爱好者或旅行家,他们将挖到的珍宝带走,或把它们变成私人的秘藏,或把它们陈列在博物馆里,很少考虑文物的背景和文化历史信息。当时的考古发掘也没有严格的规范,从现代考古学的要求来说是极其野蛮的,根本不考虑遗迹的保护和未来研究的需要。于是发掘也是毁灭的过程,文化遗产和考古资源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到了20世纪,考古学已经逐渐向一门严肃的学科发展,考古学家必须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现代考古学的基础已不是19世纪的那种探险和挖宝,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已变成一门严谨和要求甚高的学科,有一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过去,并且不断地处于更新与发展之中。  作为科学的考古学今天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既是我们了解自身发展的一个独特的窗口,又为其他人文与社会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与信息。考古学研究的成果不但能增进我们对自身历史的了解,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上生态环境、气候和资源与我们自身发展的关系,从而能使我们从更长更广的时空中来研究我们当今与未来的世界。  由此可见,考古学不应当仅仅满足和局限于发现与补充历史,更不能停留在挖宝和寻找失落古迹的层次上,现代考古学已变成一门应用科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人类古代遗有的学科。考古学需要自己的理论方法,是因为考古学家观察的有关人类历史的物质证据是和文献完全不同的研究材料,而且这些材料由于保存的难易程度使得考古学家在利用它们来观察过去时,受到证据残缺不全的干扰与制约。这使得考古学家必须要像侦探一样,采用各种先进技术从那些杂乱和残缺不全的物品,如陶片、石器、动物骨骼或植物孢粉来提炼远古人类生存环境和适应方式的信息,并从理论上来解读这些信息的文化历史意义。  ……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历史与发展  第一章 理论与方法    1.1 什么是理论    1.2 理论与假设    1.3 方法与研究艺术  第二章 早期古物学    2.1 古物、宗教和历史    2.2 中国的古物学———金石学    2.3 石器与人类的古老性    2.4 启蒙运动与人类进步观    2.5 古物学的死胡同  第三章 考古学的诞生    3.1 三期论与相对断代方法    3.2 斯堪的纳维亚考古学    3.3 三期论与田野考古的推广    3.4 旧石器时代研究的发轫  第四章 19世纪下半叶的考古田野方法    4.1 马利耶特(A Mariette)(1821—1881)    4.2 谢里曼(H Schliemann)(1822—1890)    4.3 皮特里弗斯(A H L F PittˉRivers)(1827—1900)    4.4 皮特里(W M F Petrie)(1853—1942)    4.5 伊文思(A Evans)(1851—1941)    4.6 小结  第五章 进化考古学    5.1 旧石器时代的分期    5.2 社会达尔文主义    5.3 美国的殖民主义考古学    5.4 非洲的种族主义考古学    5.5 大洋洲的考古学    5.6 小结  第六章 文化历史考古学    6.1 考古学文化概念的形成    6.2 器物类型学    6.3 传播论    6.4 柴尔德与考古学的新起点    6.5 小结  第七章 20世纪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实践    7.1 美国的文化历史考古学    7.2 中国的文化历史考古学    7.3 俄国与苏维埃考古学    7.4 小结  第八章 20世纪中叶考古学的进展    8.1 考古科技    8.2 文化功能观    8.3 沃尔特·泰勒的《考古学之研究》    8.4 小结  第九章 新考古学的兴起    9.1 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    9.2 新考古学的目标与视野    9.3 中程理论与民族考古学    9.4 戴维·克拉克的新考古学观    9.5 对美国新考古学的批评    9.6 小结  第十章 新考古学之后    10.1 后进程考古学(postˉprocessual archaeology)    10.2 象征考古学(symbolic archaeology)    10.3 结构考古学(structural archaeology)    10.4 马克思主义考古学(Marxist archaeology)    10.5 认知考古学(cognitive archaeology)    10.6 小结第二部分 探索与阐释  第十一章 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二章 聚落考古学的方法论  第十三章 埋藏学与遗址形成过程研究  第十四章 实验考古学  第十五章 农业起源的理论探索  第十六章 文明与国家探源问题  第十七章 系统论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考古学理论发展和现状的教科书,共分两部分,十七章。第一部分介绍考古学理论、思维与方法的沿革,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考古学理论主要领域的进展和特点,是作者根据国外留学期间系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综合编撰而成,力求反映学科的成就与发展方向。中国高等院校的考古学科专业训练,考古学理论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加上这门学科和国际学术主流疏离时间较长,造成许多方面的严重脱节和滞后。这本教材的编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有助于提高专业素质训练的水准。
《考古学理论》论及的范围较为全面,并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置于国际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过去半个世纪中,考古学的术语变得丰富而复杂,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对新的专门术语做必要的解释。《考古学理论》第一部分适于本科生的教学,第二部分适于研究生的训练,同时它也可作为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和古代史专业人士了解学科发展和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书。

图书封面


 考古学理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考古学不是单一的去附和典籍,他更需要去被思考,被推理,陈淳先生的这本书,无疑给中国的考古学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考古需要发掘,更需要发掘者的独立性思考,与其说理论不如说是多种思考的结晶。当这些结晶与发掘结果相碰撞时将会有了不起的观点产生。
  •     对于中国的考古学而言,更多学派的聪明孩子都更擅长于背考古百科全书,而作为考古百科全书的一个条目,新考古学其实完全和中国的传统考古学分庭抗礼,复旦考古,作为中国第四流的考古系,有陈淳这样的教授,无疑是其一大亮点。新考古学大量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比如说人类学,对于新入门者而言,这些跨学科的理论逻辑其实很难一下子读明白,本书以相对明了的语言逻辑教授这些新逻辑,的确是本好书。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陈淳先生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有着中外结合的教育背景,在考古学教材方面著述颇丰。此书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是一本十分适合入门者拥有并且精读的作品。
  •     最好的书本是告诉我已知事情的书本,谢谢陈先生
  •     是帮朋友买的,她说很喜欢
  •     陈淳的书大都很好看虽然业界对他的缺乏实践的考古学论述颇有微词,但个人认为他的这本考古学理论写得非常的棒把各种理论的历史发展写得很清楚值得一读
  •     专业考古与博物馆人员必备的书籍,但本书纸张质量一般
  •        对于考古学在中国只是为历史学做嫁衣的现状很是无奈,很多考古发掘都是为发掘而发掘,然后将考古资料一味的附和史料,这在三代考古中最为突出,这就不免一些穿凿者出现,以致得出错误的或者片面的结论。殊不知,这造成了考古资料极大的浪费,考古资料的特殊性在于,一旦被发掘就不能再二度还原了。
       历史的记载是由当时的政治主体来完成的,这就不免有修改捏造历史之嫌,诚如张光直先生言,周人的历史是由周人自己书写的,周人自当以周至上,很多周边国家被视作“蛮夷”,所谓“蛮夷”就不免在史料中被贴上“落后,野蛮”的标签然后充当渲染衬托历史“正统”的角色。因此,若是过度依赖史料,那么中国考古学不免走入歧途。我们应该做的是有选择的利用的史料,而不是一味的穿凿,中国考古学的任务不是补充、证实史料,而是在史料帮助下更好的还原历史。
  •     此书对传统考古学理论有很好的反思
  •     很好地兼顾了教学需要和与考古相关的学科的内容补充。
  •     学考古的必看
  •     老师推荐的书 比较权威 很好 就是书味道敢不敢不那么大啊
  •     挺好的,很快的物流
  •     又一本被梅大牛逼着看的书。。orz
  •     嗯,还没看,不过老师要求看的专业书
  •     我期待特里格的新一版吧.....
  •     《考古学研究入门》.陈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pdf这本没得下呀
  •     内容简单明了,值得一读
  •     也就是那样吧
  •     作为学习参考
  •       考古学不是单一的去附和典籍,他更需要去被思考,被推理,陈淳先生的这本书,无疑给中国的考古学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考古需要发掘,更需要发掘者的独立性思考,与其说理论不如说是多种思考的结晶。当这些结晶与发掘结果相碰撞时将会有了不起的观点产生。
  •     我喜欢历史.我的最爱
  •     思辨与理论
  •     还可以,谢谢啊……
  •     跨专业考研学考古这是一位学考古的朋友推荐的书内容还米顾上看估计不错吧但大概翻了一下还是很喜欢的
  •     陈淳先生此书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语言又清晰易懂,颇值一读。
    看完此书对中外考古学理论的源头、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的理解都有所加深。
    书中所涉及的讨论中外考古学理论的参考文献很全面,读者进一步扩展阅读肯定会更有收获。
    读好书,书好读,好读书。
  •     喜欢,讲解的很好。很喜欢!!!!
  •     该书中的理论多涉及国外的理论,而作者所举例子多为中国的材料,接地气的一本理论读物
  •     概论性质的书。
  •     深入浅出,很是受益
  •     很容易读
  •     大一读的
  •     能说下中国前三流的考古系么
  •     基础理论用书,入门。
  •     研究生部分介绍了许多外国理论,很好
  •       对于中国的考古学而言,更多学派的聪明孩子都更擅长于背考古百科全书,而作为考古百科全书的一个条目,新考古学其实完全和中国的传统考古学分庭抗礼,复旦考古,作为中国第四流的考古系,有陈淳这样的教授,无疑是其一大亮点。
      新考古学大量使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比如说人类学,对于新入门者而言,这些跨学科的理论逻辑其实很难一下子读明白,本书以相对明了的语言逻辑教授这些新逻辑,的确是本好书。
  •     作者是帅哥(喂!)
  •     本人比较喜欢考古学,因此在朋友推荐下,买了此书,正在阅读中,本书对于专业人士或者业余人士都很适合,书中的很多观点很值得借鉴,简单明了,编排合理,是一本很不错考古学理论基础书!
  •     这本书很值得看一看!
  •     被人推荐才买的,长见识啊。
  •     已购
  •     相当相当棒,介绍了很多方法论,以及我们当代考古的怪圈反思,水平很高。
  •     校思路的。
  •     了解考古学理论方面的知识。
  •     帮朋友买的,考研用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