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学术编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汉晋学术编年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61771433
作者:刘汝霖
页数:740页

章节摘录

民国十八年夏,余着《周秦诸子考》始讫,又拟将自汉以后学术,通盘整理,编年记载,一如司马温公之《资治通鉴》。歙县吴检斋师深赞斯议,并锡名日《资学通鉴》。着笔未久,而应南开大学之聘,功课忙迫,鲜有暇时。且津门书籍缺乏,检阅为艰,进展匪易,事几暂停。十九年夏,言旋北平,任职女师院研究所,方得博览典籍,广收史料,抉择真伪,考定年代,改名为《中国学术编年》。因念前人所传史体,互有短长,历代史家,视为无可如何。纪传之体,一事辄分隔数卷;纪年之体,一事则散见数年;纪事之体,一人则分见数处。补救无方,翻阅斯难。今欲兼收众美,弥补诸阙,允宜增加体例。一日标明时代。文化演进,繁变无方,时代不同,色彩斯异。前代史家,昧于斯旨,故卷帙之分,恒依君主生卒、朝代兴亡、史料多寡为断。画分时代,既无深意,阐明演化,何由准则?汉之文、景,崇尚道术,而观辕固、黄生之争,儒家正名,反有逊于道家。武、宣之代,儒术斯倡,而酷吏之用,杂霸之说,明儒实法,昭昭甚着。怀、愍北狩,中原陆沉,牛继马后,开发东南,地域既殊,情势迥异。倘以两晋合为一谈,则失实殊甚。如此种种,不有特别标明,安能晓其背景?二日注明出处。前人着书,每逞其渊博,凡引用前人之语,多不注明出处,致使览者检查无从,考究匪易,谬误之点,莫由指摘,杜撰欺人之徒,因而生心。故今特标“出处”一格,将直引、转引之书,注明版本、卷页、篇章,使读者得之,欲参校原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欲考究史事,鲜有因袭致误之弊。三日附录考语。中国旧史,多重政治,集其事迹,考其年代,尚属易易。学术记载,向少专书,学者身世,多属渺茫,既须多方钩稽,又须慎其去取。故标出“考证”一格,将诸种证据,胪列于后,以备读者之参考。四日附录图表。

前言

我国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发扬,肇自遐古,源长流远,缠缝数千载。秦火以前,书缺有间,百家诸子所述,或出传闻,或由附会,年代先后,较难辄定。自汉以还,贤哲踵起,流别至多,益以域外学说,蓁蓁而至,影响所及,洵非浅鲜,稽古之业,弥见发皇。壹童学子,呕心敝脑,二千余年,未尝间断,成绩之优,世罕伦匹。但以典籍之繁富,渺若烟海,又复纯驳不掩,真伪杂陈,学者从事于斯,终身未窥门径者有之,误入歧途冥行忘返者有之,条贯难寻,探索匪易,是以望洋兴叹者比比也。近岁欧洲各国,渐重视东方文化。东邻日本,尤提倡汉学。国人整理国故之声,亦已喧腾数载。所苦者,事体既大,头绪较繁,分工合作,均觉不易。昧者为之,或注意琐屑,沾沾自喜,或抄袭陈言,藉充篇幅,将何以餍世人之望乎?今欲开来学之捷径,解千年之纠纷,允宜通盘计算,勒成专书,将我国自古迄今学术沿革盛衰之迹,汇为一帙,使学者一览无遗,资为伐山之斧,通津之筏,一得之愚,不忘献曝。

内容概要

刘汝霖,民国学者,师从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吴承仕。

书籍目录

自序凡例方法卷之一  汉高祖元年至景帝后元三年(西元前206至前141)共六十六年卷之二  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宣帝黄龙元年(西元前104至前49)共九十二年卷之三  汉元帝初元元年至刘玄更始二年(西元前48至后24)共七十二年卷之四  东汉光武建武元年至章帝章和二年(西元25至88)共六十四年卷之五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至灵帝光和六年(西元89至183)共九十五年卷之六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至魏齐王正始十年(西元184至249)共六十六年卷之七  魏齐王嘉平二年至晋愍帝建兴四年(西元250至316)共六十七年附录一  分类索引附录二  人名索引

编辑推荐

《汉晋学术编年(套装上下卷)》: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刘勰《文心雕龙•序志》

作者简介

《汉晋学术编年(套装上下卷)》内容简介: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百年学人的积累——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的学术抱负和“皓首穷经”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图书封面


 汉晋学术编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翻出的舊文,貼在這里)这本书再次验证了文言与白话的悬隔。引证两汉书,考述生卒除迁年代,自然要属文典雅。篇首说明条例,卷末总结陈辞,也尽力显白。关键的是两种文体凑在一起总显得比较诡异。  比如考证元康三年夏侯胜为太子太傅:汉书夏侯胜傳,胜由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考宣帝时为太子太傅者,最后为萧望之,而望之傳谓其由御史大夫左迁乃为太子太傅。百官表載“五鳳二年太子太傅黄霸为御史大夫”,可知霸之为太子太傅在望之之前,而胜必更在前矣。最初为太子太傅者乃丙吉,丙吉之后乃疏广。汉书广傳,广归里时太子年十二,即元康三年。則继广者,当即夏侯胜。丙吉傳亦称丙吉于封侯时太子太傅夏侯胜云云,吉于三年封侯,則胜之为太子太傅,亦当在此年。  牵引数篇汉书,分毫不乱,不可谓不精彩。到了说明条例,就成了:  剩余: 一事发生之年代已不可知,但第一知此事在同一时间中不得有二,第二知此事发生年代之最大范围。可用此法,以求正确结果。即在最大范围中,将已知年代者逐渐除去,故研究范围,渐随之缩小,至于最后,所余之时间,即吾人所求者也。兹列式于下:设 X为未知之年代已知条件:P=X+a+b+c+d則P-(a+b+c+d)=X若a,b,c,d俱可考知,則得最正确之年代。若a,b,c,d所知不全,則X之范围亦可缩小。  后者旨在说明考据方法,然窃以为还是前者明白有效。就像所有的文献学教材都教我们,校勘方法不外本校对校他校理校,但是我们真的见过用本校对校他校理校校书的吗?      又记。今天早上看见一句:  光武帝本是南阳白水村一位安分守己的刘老三,因为谶记上有他的名字,所以怦然心动,加入乱党。  该怎么説呢,文青一点地説,这句话旨在叙述事件本身,而非展现意义与价值,它成功消解了文言文的雍容典雅,也因之消解了后汉书这一权威性经典文本为事件附加的神圣性。单行散句的流畅和具体准确的心理描述让浅易成为了新的叙事维度。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厉害!
  •     上次购买时还要追溯到上海书店的那套民国丛书,是繁体竖排一册本的。此次简体横排,忍不住又买了一套。此书颇见学术功力,是学界公认的好书。
  •     书很好,作者学术功底很深,要好好学习。
  •     这套书都蛮好的,就是封面太白,容易脏。
  •     编年体的学术著作,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写出了水平,成为了后学必须的参考文献,赞!
  •     我是在图书馆看了之后再买的,很不错
  •     汉晋学术编年(上下卷)学术史著作,不可不读
  •     华师六点的这套书普遍问题就是错字太多,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这本书给作者五星,给编辑一星。综合起来三星吧。
  •     印刷很好,纸张柔柔的,内容为文学作品的编年,摘自《后汉书》的居多,不如陆侃如先生的《文学系年》详尽。
  •     资料书,聊备一格,用时便见其重要价值。值!
  •     草草翻过,恐怕又得重新看了。
  •     就是有点小错别字,但在可容忍范围之内
  •     抄缀也可以成书的新典范。
  •     连书评都看不懂的我~~跪了~~~~
  •     家庭教育的需要父母来学习。muqindaxue.com
  •     再来个新版的。
  •       (翻出的舊文,貼在這里)
      
      这本书再次验证了文言与白话的悬隔。引证两汉书,考述生卒除迁年代,自然要属文典雅。篇首说明条例,卷末总结陈辞,也尽力显白。关键的是两种文体凑在一起总显得比较诡异。
        
      比如考证元康三年夏侯胜为太子太傅:
      汉书夏侯胜傳,胜由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考宣帝时为太子太傅者,最后为萧望之,而望之傳谓其由御史大夫左迁乃为太子太傅。百官表載“五鳳二年太子太傅黄霸为御史大夫”,可知霸之为太子太傅在望之之前,而胜必更在前矣。最初为太子太傅者乃丙吉,丙吉之后乃疏广。汉书广傳,广归里时太子年十二,即元康三年。則继广者,当即夏侯胜。丙吉傳亦称丙吉于封侯时太子太傅夏侯胜云云,吉于三年封侯,則胜之为太子太傅,亦当在此年。
        
      牵引数篇汉书,分毫不乱,不可谓不精彩。到了说明条例,就成了:
        
      剩余: 一事发生之年代已不可知,但第一知此事在同一时间中不得有二,第二知此事发生年代之最大范围。可用此法,以求正确结果。即在最大范围中,将已知年代者逐渐除去,故研究范围,渐随之缩小,至于最后,所余之时间,即吾人所求者也。兹列式于下:
      设 X为未知之年代
      已知条件:P=X+a+b+c+d
      則P-(a+b+c+d)=X
      若a,b,c,d俱可考知,則得最正确之年代。
      若a,b,c,d所知不全,則X之范围亦可缩小。
        
      后者旨在说明考据方法,然窃以为还是前者明白有效。就像所有的文献学教材都教我们,校勘方法不外本校对校他校理校,但是我们真的见过用本校对校他校理校校书的吗?
        
        
        
      又记。今天早上看见一句:
        
      光武帝本是南阳白水村一位安分守己的刘老三,因为谶记上有他的名字,所以怦然心动,加入乱党。
        
      该怎么説呢,文青一点地説,这句话旨在叙述事件本身,而非展现意义与价值,它成功消解了文言文的雍容典雅,也因之消解了后汉书这一权威性经典文本为事件附加的神圣性。单行散句的流畅和具体准确的心理描述让浅易成为了新的叙事维度。

类似图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