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与分裂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统一与分裂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4
ISBN:9787108006073
作者:葛剑雄
页数:247页

内容概要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并任国际历史人口委员会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等。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中国移民史》(一、二卷)、《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葛剑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走近太阳――阿里考察记》、《剑桥札记》、《中国古代的疆域变迁》、《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合著)等及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目录
中华文库序
合作出版中华文库缘起
编辑说明
作者序
引言
第一章 昔日的天下观
九州的传说和现实
从未实行过的九州制/胎死腹中的五服制/大
九州说/中原和华夏
一厢情愿的“天下’
九州观念的延续/如果世上只有中文/长城的
价值/炎黄子孙
第二章 分与合
历史上的中国
国与“中国”/“中国”的扩大和变化/“中国”之
争/中国和中央帝国/历史上的中国
分合大势之
从万国到七国/六国灭,四海一/由楚河汉界
建起的西汉帝国/盛世难再/大分裂的十六
国和南北朝
分合大势之二
大唐帝国的形成/分裂和分裂的继续/疆域空
前的元帝国/退缩中的明朝/统一疆域的最终
形成/内乱外患,国土沦丧
第三章 分合的标准
何为统一
“统一”的本义/正统僭伪之争/朝代的起讫与
统一的始终/称臣纳贡与天下一统/汉唐典章
与统一/赫赫武功与统一
何为分裂
合中之分/分中之合/分中之分
第四章 天命与人事
受命于“天”
得天独厚/以农立国/运粮之难/盐铁会议上
的难题/胡骑南下/农区的盈缩/周边与中原
有民斯有土
亿兆斯民/移民实边/“迁虏”与“滴戍”/自发
移民与战乱移民/内聚移民/移民和民族融
合/游牧民族的贡献/人口压力与边疆开垦
民以食为天
交通运输/手工业和商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裂与分治的背后
殊途同归
中行说与汉使的辩论/各取所需/因时因地的
行政管理/一般与特殊
芸芸众生与风流人物
“帝力”的变化/苍生望太平/君王千秋业
第五章 千秋功罪
社会财富的投向
“海龙王”的业绩/太仓陈陈相因/驰道和宫殿
陵寝/军队和佛寺/挥霍性的“赏赐”
行政效率和治理
王温舒的妙计/君民的不同选择/张知县砍茶
树/“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政策与对策/神
通广大的吏/礼失求诸野/朱元璋的“直隶’
分裂政权的贡献
小国的自立自强/移民与开发的导向/戍卒、
流民、衣冠/从供天下到供本国/华夏正音重
返中原/征服者被征服
乱世岂止出英雄
飞将军抱恨终身/百家争鸣与万马齐喑/乱世
的魅力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统一与分裂在中国历史上交替出现,于是先人留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老话。分合的背后是宿命的轮回?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与迁徙、生产方式、经济水平、文化制度、关键人物的作为、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各种因素制约着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本世纪即将过去的今天,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回顾过去,领语历史给予的启示,放眼未来的天下。重新讨论这个古老话题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知道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抛弃。

图书封面


 统一与分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ab9d5010097zd.html上  假设有这么一本书,你不需要的时候压根不会去看它,甚至闻所未闻,但是如果你想了解某种信息,在千方百计地寻找文献后,最终一定会看到它,而且一定会在看过之后有所收获;那么,这本书就是有价值的。  葛剑雄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三联书店,1994年),我认为就是这样一本书。  2008年的茜臧“打石匝抢烧事件”,使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了中国民族问题的严重性,也使许多本来就了解这种严重性的人益加忧心忡忡。如何解决这些民族问题,如何把它们的解决和中国的民主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成了许多人热议的话题。  然而这种政治话题,虽然人人可以谈得,却不是人人可以谈得好的。抛离了实际,每个人都可以讲出一大套逻辑自洽慷慨激昂的话来,可是一旦结合实际,十种方案里面恐怕有九种都要被无情地淘汰。这实际也绝不仅仅是当下国内的实际,还要包括对国际、对历史的打量;甚至,这实际也不再只是人文的实际,还必须把科技的因素考虑在内。事实就是这么让人沮丧:你想谈好统一与分裂的问题吗?先去读几本书再说吧!  而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上的统一和分裂对今天的启示,葛剑雄的这本书,是肯定要看的。不管你赞同不赞同他的观点,起码他做到了言之有据,论之成理;你想反驳吗?光干嚎是不行的,也请拿出证据和逻辑来吧。  而我呢,既然要推荐这本书,那自然是基本赞同书中的观点的。在第一章里,我就看到了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文字:“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早已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岂能再用历史上部分中原王朝狭隘的民族立场来认识长城?岂能用它来象征中华民族?”(22页)  这段话所代表的思想意义,我后面还要提到,但是现在我想先介绍书中另一个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观点。  该书的第二章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的具体过程,接下来一章讨论了判定分合的标准。随后,在用了又一章的篇幅讨论自然环境、人口、文化等因素对统一和分裂的影响之后,全书最精彩、最有价值、也最有争议的一章开始了。作者举了大量的例子,说明中国古代史上的统一并不总是好的,分裂也并不总是坏的;这些彼此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的例子,经作者的精心安排,就成了一波又一波外柔内刚的浪花,静默而有力地敲击着那些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就先验地认为中国的统一一定比分裂好的读者的内心。经过这层层论述,最后的结论,也就呼之欲出了:  “昔日天下的历史完全证明:在统一政权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和社会弊病的根源并不是统一本身,更不是统一带来的和平安宁和经济繁荣,而是政治制度,或者说是用什么制度来实现统一,如何统一,统一到什么程度。同样,分裂社会中存在的积极因素也不是分裂本身带来的,更不是战争和破坏所能造成的,而是冲击、削弱了旧制度的结果,是外力迫使中央集权制度暂时或局部解体的副产品。”(243页)  几乎是紧接这段话,作者又说:“尽管我们讨论的是昔日的天下,但面向的无疑是未来的世界。”(243页)全书就以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结束了。  对于这句话,我自己是这样理解的:现在我们在创造的,毕竟是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憧憬的“第三样时代”,而不是中国古代史上那两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第三样时代如果彻底到来的话,中国古代史上的那些治国平天下的经验,是根本用不到也不可能用到的。可是现在,这第三样时代还没有来到,旧思想还有未破之处,所以我们对这些经验的最后一次利用还不能结束。  无怪,虽然有人瞧不起这本书,觉得它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民主社会提供的经验远不如西方的那些政治学名著多,但是一本书自有一本书的作用。就总结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和分裂所能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来说,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已经尽了力。它就摆在那里,如果你要看它,就一定能看得到。下  现在可以谈谈书中前一个我深表赞同的观点了。  了解葛剑雄的人都知道,2003-2004年的时候,他参与了一场著名的大讨论,就是该不该搞对黄帝的“国家级”公祭。葛剑雄当然是坚决反对的,先后在《南风窗》[1]和《南方周末》[2]上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他质疑黄帝根本只是传说中的人物,祭黄帝其实就是祭神,而“国家级”的祭神违反了宪法第三十六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规定。更重要的是,黄帝不过是汉族(华夏族)的祖先,并不是其他族群的祖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级”公祭黄帝又违反了宪法序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的规定。一句话:凡是有政府背景的公祭活动,都是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在一些非汉族族群中本来就形成得非常艰难的国家认同感。  把这些观点拿到今天,拿到刚刚发生了彊犭虫制造的未遂劫机案和臧犭虫制造的“打石匝抢烧事件”的2008年的中国,能说它没有价值吗?制止分离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增强各族群的国家认同感,我想这应该是共识了吧。葛剑雄在1989年的时候就在《光明日报》上反对国家领导人用“炎黄子孙”作为中华民族的代称,那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很多今天靠写时评“揾食”的家伙也不过才上中学罢了。将近二十年过去,研究历史地理学研究了大半辈子的葛先生仍然在坚持和反复申明这个并不难懂的观点,就冲这一点,还不值得我们引为“自己人”吗?  中国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一直是中国民间各种不请自来的“自由主义者”感兴趣的。据王怡的不完全总结,各种描述词至少有六七种之多[3]——这之中还漏掉了储建国“后威权主义”一说[4],而就我的认识,我反倒觉得“后威权主义”的描述更准确一些。后威权主义是威权主义向民主主义过渡的中间阶段,它的专制性已经受限,而民主性有所进步,这在厦门PX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如果你不觉得后威权主义的中国可以和平地向民主主义过渡,那请你拿出理由来;如果拿不出理由,就把后威权的统治势力简单粗暴地斥责为“魔鬼”,把在体制内做事以推进改革的人说成是“替魔鬼化妆”“犬儒主义”,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的滥用,说不客气点,是没有受好高等教育的表现,而且绝不像某些人所想的,只有理科出身的人才会这么做。比如有个叫余世存的人——据说是个诗人——前头因为茅于轼独自搞农村小额贷款深得其意就大肆赞美,后来看茅于轼和政府合作了就大骂其为“昏得不知人间何世”,帮助农民是“做局”,被人揭穿不学无术的真相还百般狡辩[5],小丑跳踉,于斯为甚。  葛剑雄无疑是“体制内”的人,那又如何呢?人各有气质,各有才华,让曹操捉刀,让崔琰冒充魏王,都属于乱用人才;让葛剑雄像某些没有受好高等教育的人一样游离于体制之外并病态地以此为荣,显然也是乱用人才,这从葛剑雄就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以后为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做了多少有益的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山东济宁“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件事情上,头脑简单的人以为葛剑雄必须把项目推掉才算是不“替魔鬼化妆”,不“犬儒主义”,我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不想想,如果复旦不接这个项目,济宁也一定会再找另一家机构,与其让这笔钱花在别人的手里,为什么不花在自己手里,用以弘扬自己的观点,多少把坏事变成一件好事呢?只要上网查查复旦大学的设计方案就可以知道,整个方案再次贯彻了葛剑雄淡化民族主义、强调各族群的国家认同感的思想,如果“中华文化标志城”在地方的固执己见之下非建不可的话,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案吗?更何况,“中华文化标志城”在“两会”上引来一片反对之声,这简直是必然的,而且正是后威权主义的有限民主的体现;一边为了描述中国现状而纸上谈兵地弄出一大堆冗余的名词,一边又全然不用他们自己发明的理论,一碰到实际的事情就抓瞎,天下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情吗?  葛剑雄在接受《现代快报》的采访时还说道:“说真的,站在我个人的立场,我不需要通过建文化标志城这种方法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但是中国有大量的人需要。我们国家并不是如知识分子,或者说有智慧的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你不需要那种文化普及方式,但是有很多人、成千上万的人需要你看不上的那种文化普及。事情并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样简单。有时候你必须做出妥协。”[6]这种经验之谈,实在也只有做过文化向大众的传播工作的人才能说出来;比如我虽然才写了不到一年的科普,连上在“自然之友”的志愿工作,也不超过三年,但是我对于科学传播的经验,和葛剑雄几乎不谋而合。反观我们的某些“自由主义者”,写的不过是些诘屈聱牙的文字,最终也就只是圈子里的人自娱自乐、彼此吹捧罢了,这种做事的意愿和能力,以及王婆卖瓜的力度,真是不值一哂。  《菜根谭》有云:“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该书作者是非常欣赏这种谥法的,今天某些人也莫不如此。我看过一些曾经在洪浐灙内身居高位、晚年反思忏悔的“思想家”的书,觉得写得也不高明,他们用一辈子知道的东西,其实只要苦读三四年国外的人文著作就可以知道(虽然没有亲身体会),但就是因为“晚景从良”,结果无不获得莫大的声誉。而茅于轼、葛剑雄等人,只要一和政府合作,就要被看成是“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了,各种恶毒的评语于是如雪片般纷至沓来,几乎可以把人埋没、窒息而死。我总觉得,在今天还信奉这种哲学的人,其实也是属于旧时代的;只有这流人的声音能够压制到一定的阈值以内,我心目中的“第三样时代”才能真正到来。2008.03.23参考文献:1. 葛剑雄《“国家级”公祭黄帝质疑》,《南风窗》2003年第15期;2. 葛剑雄《“国家级“公祭黄帝于法无据》,《南方周末》2004年4月8日;3. 王怡《如何识别一个专制政权 (1.0版)》;4. 储建国《论后威权主义——含义、条件与目标》;5. 闲言《余世存原来一“愤青”》;6. 《葛剑雄回应公众质疑:工作中包含自身批评精神》,《现代快报》2008年3月23日。
  •     第一次接触历史地理的书籍。然后就随便挑了这一本。我觉得论证“华夏”“中国”“天下”的过程十分新颖有趣。看了很多评论,其实我觉得厘清概念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过程。我们接受的是主流思想,或者说是平常教科书所提供的思想,教科书里的内容将很多重要概念都简化了,甚至有的还是不合理地利用。其实本人十分同意统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的观点。但是两百多页,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看,是因为,里面的内容经常让我分神。确实有的部分真的是一个罗列的过程,就像是快速浏览近千年的历史。不说那么多,还得敲读书报告呢
  •     此书出版于90年代初期,在当时的环境里能出版,没有被扣上鼓吹分裂主义的帽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爱国粪青横行于网络的今天,葛先生会因此书被扣上“汉奸”的帽子,不过粪青们一般不读书,所以葛先生还没怎么被泼粪。从秦皇汉武、到射鸟的铁木真、心理扭曲的朱和尚,再到本朝的毛太祖,这些好大喜功,视百姓为刍狗的统治者被今天的粪青们视为我天朝开疆拓土的大英雄;那些心地善良、爱民如子的统治者反倒被认为懦弱无能的昏君,搞不好还会给扣上“汉奸”的“谥号”。你要把他们赶到台湾海峡去填海,他们就会对你顶礼膜拜;你要是呼吁一下两岸和平,大家好好过日子,那就可能被他们研究出你爷爷当年就是汉奸。大一统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葛先生这本书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历史一注重细节,小姑娘就不能任人打扮了。
  •     科普书最适合我了!
  •     2016年 第三季度书单
  •     我一直在思考支那解体论的可行性
  •     看的是老版,是应三联当时的“中华文库”约稿之作,觉得新意不多,在作者其他相关著作当中也能读出类似观点。
  •     当然要推荐。大三左右读的吧。
  •     客观论述,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     更新知识,刷新观念。我所姓的高家是明朝中期从山东迁移到甘肃的,到我这里是19代,我想已经有20代、21代了,毕竟我都二十有四了,但我不认识他们。移民,有民斯有土,无民土遭弃。
  •     史观!
  •     合有时纵容了消极守旧的因素,分反而促进了地方的发展。分合交替推动了人口迁徙、文化传播、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和疆域的拓展。也解释了户籍制度和当代行政区划的历史来由。
  •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非常不错,可解汪晖之毒~
  •     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大一统,年岁渐长看过很多其他书之后,再读这本书,还会重新思考『中华民族』的构建与西方民族定义的关系,中国的天下文化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应该以什么方式构建共同认知
  •     虽然本书着眼于中国历史的分裂和统一,但我觉得稍显笼统,囫囵吞枣了一点。
  •     作者在二十年前提出的观点,现在应该已是学术上的成论,但在当时还是很厉害的。厉害之一当然就是无论按照哪种标准,中国的历史中分裂的时间远远多于统一的时间;厉害之二是最后部分,讨论了分裂的积极因素和贡献,比如财富和文化的保留,人才的涌现和思想的繁荣,地方建设的发展,(如果作者用古希腊城邦来做对比的话,可能更有意思。另外,在书中某些部分几乎是后来吴思“潜规则”发现的雏形。)书中中间部分讨论了推动统一与分裂的一些客观因素,如地理交通物产民生等等,并非完全出于至上者的贪欲,是以前从未想到过的。
  •     正统史书总是在宣扬大一统观念,但文化的传承,多元的思想乃至地区的发展,移民和边地开发,更依赖于分裂时期
  •     木有环环入扣,丝丝入理。
  •     酣畅淋漓,简而言之,制度有问题的话往往只能在分裂的时候才有一线生机,这不是因为分裂好,而是分裂冲击了旧制度
  •     清醒剂
  •     枕上马上厕上。有启发。
  •      读葛剑雄《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余论》。扎实深入的思考,新鲜的见解。但是专家没有灵魂不会去统筹兼顾 平衡,他们是理想主义者。
  •     葛劍雄的名作,十來年前的薦書,現在才有時間一口氣讀完。統一分裂的意識形態內容被剝開,呈現出其本來歷史面貌時,是令人吃驚又欣喜的,立論歷料詳實、觀點鮮明又令人信服,統一與分裂,自有其經濟與政治的緣由,但其具體的形式與對歷史的助益到底如何,則要看其制度權力的真實內涵……
  •     1、须跳出汉人的视角,看中国历史!
  •     提炼观点 为我所用
  •     作为普及性的书籍,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     深入浅出,不过大治了解了以后,觉得稍有点浅。
  •     看了之后感觉很受启发,历史地理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方向。比如作者说说,农业民族通常没有必要统一到长城之外,建立幅员辽阔的统一王朝的通常是游牧民族。比如作者所分析的移民在疆域扩大过程中所起到的稳定作用。地理条件对于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小型政权所产生决定作用。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之间的距离关系对于统一与分裂的重要作用。统一与分裂各有利弊。主观愿意和客观结果常背道而驰。还有一点要指出:西方历史研究重细节,东方重综合,这方面的差异很显著。
  •     篇章之间连接似乎有点散~应该是分别论文凑在一起的缘故吧~话说放寒假至今才读了《延安阴影》、《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小红帽》,以及这本书,说来真是羞愧~
  •     挺好的,薄薄的一本书,道尽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老葛说得好,国家强大,主权领土才有保障,如果强大的国家发生安史之乱,再多的国土也会让人觊觎侵占。二战以来的领土问题,其实只是国家强大的问题而已,假如今天有实力,不要说南沙诸岛,就是台湾,唐努乌梁海也能收复回来!
  •     “尽管我们讨论的是昔日的天下,但无疑面对的是未来的世界”
  •     语言清通的历史通俗读物,略有新意
  •     很多观点历久弥新
  •     不管能不能接受最后的观点,在历史观念方面很有启发性。
  •     : K207/4784-101
  •     解体大法好!解体是彻底粉碎东方专制主义的最终途径,匪之后,无再有也!解体保卫自由!解体滞拿,重建诸夏,大蜀复国,荣耀天下!
  •     基本立论点就错了,最后一段为“分治”辩护的章节还算不错
  •     近来稍空些,开始重读年轻时看过的书,重新建立自己的史观
  •     葛老爷子真心是厉害的!以史为鉴珍惜统一,但不意味着对统一做奴才式的歌颂与考据式的历史附会…对某些研究来说,这本书也是绝佳的史料综述,十分好看!
  •     对统一和分裂有比较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的角度挺有趣
  •     “我们谈的虽是昔日的天下,但面对的是未来的世界。”
  •     分合新述
  •     无需多言
  •     行文流畅活泼,最动人的是八十年代的启蒙情怀,尤其是最后一段。
  •     好书,大学时读的,当时是真喜欢。现在大了些,好多观点都不认同了,但作为历史科普读物来说,这本书还是相当经典的。
  •     很抱歉以一种消遣的心态去读这本书。本来我读这本书的着眼点在于“启示”。而实际上这本书在梳理中国统一与分裂的历史上或不可谓之无用,但在于启示一环作者明显气势不够。文末的启示虽不算谬论,却也只能说是轻触了历史的浪花,距离对历史的洞察还差很远呢!我一直期待本书在某处的升华会向我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境界,最后却以失望合上本书。
  •     把握大的历史趋势方能研究具体问题。读罢觉得做考古的,读书太少。。。。
  •     统一与分裂的同时祛魅
  •     http://wenku.baidu.com/view/96aaf01b6bd97f192279e9a1.html
  •     通识性质,随便看看
  •     地缘为范,历史为鉴。中国没有新鲜事。3.5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