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概要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国史概要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3
ISBN:9787309024814
作者:樊树志
页数:421页

内容概要

樊树志,1937年生。籍贯辽宁沈阳,出生地浙江湖州。1957年由浙江杭高(杭州一中)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62年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指导委员会委员。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尤以江南市镇研究蜚声史坛。

代表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年)、《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年)、《万历传》(1994年)、《崇帧传》(1997年)、《国史概要》(1998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其中发表于日本四篇、韩国一篇。现正从事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晚明史(1573―1644年)》的撰写工作。

书籍目录

导言
一、史前史与传说时代
1.中国古人类进化链
2.石器时代
3.史前文化的各种类型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
4.炎帝、黄帝与传说时代
二、夏与商
历史时期的开端
5.世界文明史上的中华文明
6.探索中的夏文化
7 从“大同”到“小康”
8.商的起源与盘庚迁殷
9.青铜时代
10.商文明:甲骨文,宗教观念,科学
三、西周与春秋
Feudalism时代
11.周的起源与周朝的建立
12.周公“制礼作乐”
13.“封邦建国”与宗法制度
14.农村公社与井田
15.春秋时代的列国争霸
16.步入铁器时代
17.老子与孔子
四、从战国到秦
大一统中华帝国的建立
18.各国的变法
19.百家争鸣:群星灿烂的时代
20.秦的大一统及其地理基础
21.秦始皇: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22・秦始皇阵与“兵马俑”
23.徐福东渡之谜
五、西汉与东汉
帝国规制的完备
24.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25.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26.汉武帝: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
2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8.王莽托古改制
29.光武中兴
30.清议与大学生运动
31. The silk road
丝绸之路
32.小农经济的发展
33.科学技术新成就
六、三国与两晋
统一王朝消失的时代
34.从东汉末的割据到三国鼎立
35.曹操与诸葛亮
36.西晋:从“禅让”故事到“八王之乱”
37.东晋:北伐与偏安
38.魏晋风度与玄学
七、北朝与南朝
走向再统―
39.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
40.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的改革与汉化
41.均田制与府兵制
42.门阀政治
43.艺术与科学
八、从隋到盛唐
统一王朝的再建
44.隋的统一
45.隋的“国富”
46.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47.从武则天到唐玄宗
48.盛唐气象
49.佛教的兴盛
50.长安:东西方文明的交汇
九、从唐的衰落到五代十国的割据
sl.由盛转衰的各个侧面
52.安史之乱与全盛时代的消失
53.藩镇割据
刘晏、杨炎的财政改革
54.宦官与党争
55.唐朝的分裂
56.五代更迭,十国割据
57.从柴荣改革到赵匡民统―
十、北宋
划时代的新阶段
58.北宋的官僚政治
59.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60.“田制不立”与井田限田论
61.传统农业的新发展
62.巅峰状态的科学成就
63“商业革命”面面观
64.契丹的兴起与辽的二元化体制
65.党项羌与西夏
66.宋对辽、西夏的妥协
67.女真的兴起与辽的灭亡
十一、南宋与金的对峙时期
68.“靖廉耻”与岳飞抗金
69.金朝统治下的北中国
70.举棋不定的和与战
71.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
72.朱嘉新儒及其学派遣禁禁锢
73.民族危难时期的文化界
十二、元
蒙古建立的王朝
74.蒙古的兴起与成吉思汗
75.混一亚欧的大蒙古国
76.蒙古对中国的统治
元朝
77.劝课农桑与“棉花革命”
78.富有特色的工商业
79.对外交往的扩大
80.郭守敬与关汉卿
十三、明
中华文明的余辉
81.朱元璋:从游方僧到开国皇帝
82.“胡蓝之狱”与皇权的强化
83.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84.海上走私贸易与倭寇
85.商品经济的高水平发展
86.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87.正统思想与异端思想
88.张居正与万历中兴
89.从东林到复社
90.崇祯: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
十四、清
末代王朝的兴与衰
91.清军入关与南明抗清运动
92.康熙之治
93.雍正:“为治之道在于务实”
94.八旗,议政工大臣会议,军机处
95.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96.“夕阳无限好”
康雍乾盛世
97.文化专制与文字狱
98.乾嘉学派
99.从海禁到闭关
100.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
附录 历代帝王建元简表

作者简介

本书对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起自史前时期迄至清代,内容不同于以往的社会发展史模式,而是展现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与演变,以此作为国史主线,演绎出新意。结构不同于以往的章节目三层框架,而是分设专题,推陈出新,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绝非以往多卷本通史的缩编。

图书封面


 国史概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如果遵循道家的教导,人们一派天真烂漫、无欲无求,与自然混融一体,智慧就是不必要的了,但那也就根本不会有人类的历史,而只有自然史在一种动物身上的延续。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并拥有了人类的历史(纸上的,和纸下的),有各种可能的解释,其中之一就是拥有了属于人类的智慧。我们常说文明是智慧的结晶,且不论这个智慧是劳动人民的还是统治阶级的,是双手的或者大脑的,总之文明的根源在于智慧,而文明的累积形成历史,是无可质疑了。那么,智慧的根源、历史的起源呢,又在哪里?如果遵循道家的教导,智慧的产生是因为日益膨胀不可扼制的欲望。欲望,为将人自身变成人,最终将人之外的一切变成物,一切都成为满足欲望的存在或潜在的对象——这怎么可能?攫取是唯一的态度和方式。攫取需要讲究技巧、策略,于是便形成了在生产与分配过程中的合作与妥协,以各种各样的名义和说辞,包括生命和爱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人类的生产完全是一种攫取,攫取外在资源以满足欲望,成就自身;在力所不及时,人们便声称要与自然和他人合作,或者妥协,克制欲望,以保存自身。总之人与物之间不可能有平等的感情,“亲亲仁民爱物”,在圣王不作的时代,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因此人必将在无休止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天、地、人均已被对象化为物)中耗尽最后一丝气力,于是人最终不成为人——智慧作废,文明消失,历史终结。历史终结于历史起源之地,古圣先贤早就识破了这一吊诡局面,于是提出了种种反历史(反智慧/反文明)的观念,孔孟、老庄、释迦的一切教诲,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此一特征。反历史在于成就永恒。然而,当孔孟的仁义、老庄的虚无、释迦的空寂等而上之地道出所谓历史与文明的本质,却又等而下之地成为数千年文明历史中一切阴谋阳谋的资源;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喑呜叱咤和唏嘘感慨在历史的银幕内外久久回荡,拂之不去,我们看到那些并不足称道的权谋诈术,却成为世人翘首以待的所谓大智慧。治乱兴衰之由,生死存亡之道,固然宏大,终也无聊。真正的智慧是什么?真正的智慧在哪里?我们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需要怎样的智慧?我们应当如何获取和怎样运用这种智慧?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被思考。我从1999年被考入山东师大历史系到如今,几乎已经没有对历史的任何反思能力了,近日偶又拿起书来读。前些日子我的心智陷入最窘迫之地的时候,我对历史的两个最大的迷惑,其中之一如今已是流行语了:历史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之二:司马迁为什么非要写那部《史记》?这两个明显是否定式的疑问句,彻底抹煞了历史在我心目中所有残存的虚幻的眷恋。看见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学究们卑之无甚高论的等身著作,我真切地为他们感到悲哀。我只好想不管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至少是个能给一部分人带来稻粱衣食之需甚至不可否认是其安身立命之地(尊严和信心,地位和名望)的东西。那么人们需要这么一个东西,不然司马迁活得很没脸面——不然很多牵强附会与捕风捉影也都无从说起。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公元494年,公元626年……我从思绪中随手抓出这么几个数字,但我怀疑历史像它们现在看上去那么言之凿凿。可能因为文不足征,可能因为献(贤)不足征;可能因为古献不足征,可能因为今献不足征。而更重要的是,这献能征不能征(是不是朱熹所谓“贤”),我也不能确定。我根据朱熹来确定的事,朱熹已经相去久远了,这献还咋征?朱熹尚兀自在那里东征西征,然而司马迁在那壁厢做什么?我知他年轻的时候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见了很多老古董听了很多老掉牙的老故事,回来那么捋巴捋巴,编巴编巴,就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这句话最让我不高兴。子长一手好文章,会讲故事,我信我服,所以我更怀疑这史书要怎么读?子长当面都敢跟皇帝老子理论理论,既然已经被宫了,就接着跟那些早已作古的人们理论理论吧,偏偏本传都说好话,夹在别人的传里说坏话,这个跟孔老夫子“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一脉相传,由是我知道上国的史书,再编千秋万代,也只能当作文学作品看;而文字再不好的,那就简直废纸,钻在废纸里大喊自己有学问有智慧的人,那就简直,那就只不过,是癖儿了,无奈。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我这样问,自然是让那些飘渺而毫无信实的记载与那些枯燥而毫无确论的考据伤着了,所有喜欢读历史的人都让这些学究先生们给伤透了。我不喜欢戏说,也不希望细说,你就捡那有眉有眼儿的说一段,那没有的,就算了,就算了吧,何妨?丢你天朝脸面了?伤你民族自尊了?最近某些考古事件,硬生生摆在面前的物事都说不清楚,你说你非要“说清楚**一段信史”,我叹,含义无限丰富地叹!历史如果不是考据先生、博雅君子的癖好,如果真是要告诉人们一些不得不、不能不的情不得已,我想一曲“临江仙”六十字足矣,何必《史记》数十万言!其余更无足论矣。历史如果只是考据先生、博雅君子的癖好,那一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又比那些寻章摘句、口舌纷争多出多少深长韵味!然后我想读史到底会让我有虾米智慧?长见识是毋庸置疑的了。如果这就是上国的学问,那我也自可以说长学问了。那170万年的元谋人,50万年的北京人,那7000年的红陶黑陶,那3000年的方鼎圆鼎,封邦建国,平戎拓疆,科举取士,三教通玄,天文地理神机妙算,琴棋书画辞赋满江,自不待说。治水大禹是一条虫,亡商妲己是狐狸精,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武则天是唐太宗的小老婆,杨家将被潘仁美害得好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我更爱听。我不知道历史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没人确切知道历史到底是怎样的,所以从我记事起听《杨家将》评书,看《戏说乾隆》电视剧,到我厌世时听易中天品三国,看当年明月讲明朝那些事儿,我不知道他们比古今诸史家为若何人物。读史到底会让我有虾米智慧?治世的商鞅、报国的岳飞遭到了死罪,手足相残的唐宗、欺人孤儿寡母的宋祖领略了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雕都射了,据说D却被咬掉了……乱!春秋战国,那个乱;魏晋南北朝,那个乱;五代十国,那个乱;宋辽夏金元,那个乱;武王伐纣,那个乱;大汉开国,那个乱;武后登基,那个乱;大明一统,那个乱;陈胜吴广那个乱;百万黄巾那个乱;黄巢那个乱;李闯那个乱……这一部动荡流离、鲜血淋漓的历史,多么诡异!多么混乱!不堪!最不堪的是安史之乱,看那一段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妻恩断、兄弟义绝的变乱,就知道历史虽然不是某人的痔疮引起的一连串偶然事件叠加,也决不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两军对垒,是非善恶分明。我看不到任何必然与一定,只看到欲望,色欲、权欲,以及实现欲望时人性的残酷或者怯懦,狡诈以及虚伪。且不说清近三百年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禅让的故事和大同的理想,从没有也永不会出现。小国寡民的设计和世外桃源的幻想,从没有也永不会实现。构木为巢、钻燧取火后,制作舟车、锻造剑戟始,圣王退隐、群雄逐鹿,青牛出关、泰山崩颓,天子逊位、皇帝登基,歌舞承平、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就是我所看到的历史!龙椅上换了多少姓氏,历史却从没有改变过。王道或霸道,性善或性恶,老学究徒逞口舌之利,从来就没有发生作用过。饶舌的人指明“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而“(性善)不过是假设”,反遭质疑或一顿痛斥,从此只好哑默。上国人,上推两千年都是农民;上国的城市,下去两千年还是农村。上国的事,很难办;上国的历史,很难读。你如果要从其中读一些逗趣的段子或者春药的方子,自是不难。如果要从中读出一些人话人事、人心人情来,固是不易。但还是要读一读啦,读一读得好!然后就可以知道,我们,我们,TMD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需要什么智慧——根本就没有什么智慧可言!“中国的灵魂”、“将来的命运”,不在纸上写的这些历史里……
  •     你可以不知道从小学到高中读的历史书到底给你多少错误的信息。至少你可以从这本书浓缩的历史缩影里看到些正确的,正面的,客观的东西。开始工作,作为社会劳动力之一,会根据所闻、所见、所感、去重新疑问和思考社会、体制、和抽象到想让人骂脏话的社会生产力是否与客观规律相适应,为什么换了那么多人,那么多朝,那么多代,失败和成功在宏观体制上的差别。至少,让你知道嬴政,达成了统一中国的目标,但是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还有当时的物价如何。至少,让你王莽并非是历史书里那般,伪善和很烂之人,像某名人评价王莽,如果政治这么做作的话,那么它至少是清明的。至少,让你知道掘墓其中一项主要的原因是可以从陵墓里发掘的文献填补历史断代或者找出比现今知道的时代更久远的时代至少,让你知道成吉思汗的疆域扩展到波斯湾用了几代人至少,出现第一个女权统治者,并非武则天,好书,值得一看,值得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思路算清晰,引用观点有一定角度
  •     不好买
  •     作为史书来说,前后连贯,逻辑通顺,言必有证,挺好了
  •     简单、明了、易读
  •     。。。国史概要。。。
  •     oh 樊爷爷……
  •     扫盲啊扫盲
  •     全面的描述了中国历史,其中的一些观念比较创新。
  •     读的是第一版当时。
  •     大学时的教材,教书时的参考书。深入浅出型,很好读。
  •     这本书没有北大张帆教授的《中国古代简史》写的扎实、透彻。比如说对西周开创的宗法制度,张教授不但具体解释了大宗小宗的差别,还对宗法制度的流变做了一些提示性论述,国史概要则一带而过。 但国史概要中提到的一些当时的新书,新观点,视野比较宽。
  •     我猜老师不用这本作为教材其中一个原因是这本相对更具故事性 而张帆先生的「中国古代简史」引用和史实更多 也就是更难读
  •     终于看完了 = =
  •        这本书属于普及性质的,适合高中历史水平。基本属于灌输讲述式,没有研究,没有论述。所以是一本历史爱好者读物还不错,没有突出的好的地方,也没有突出的不足。
       比起剑桥中国史那样的鸿篇巨制来说,这本书就是以短小篇幅给人以概览,所以叫做概要。
  •     中国古代史的高度浓缩。明明是历史教科书,读来却不乏味。
  •     过去一年的苦行,我惊奇地发现了哲学的深邃与有趣,同时也觉察到了历史的魅力与重要,,,,,,,,一套6卷的世界通史从图书馆借出来后没机会看完,很遗憾,身为中国人,如钱穆形容的那样,对中国历史知识的匮乏,同样让我愧疚,,,,,,但亡羊补牢,一切还有机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