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的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古典学的历史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8年6月
ISBN:9787108029652
作者:[德] 维拉莫威兹
页数:341页

章节摘录

古典学的历史古典学术的本质——虽然古典学这一头衔不再暗示那种崇高地位,但人们仍旧这样称呼它——可以根据古典学的主旨来定义:从本质上看,从存在的每一个方面看都是希腊一罗马文明的研究。该文明是一个统一体,尽管我们并不能确切地描述这种文明的起始与终结;该学科的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复活那已逝的世界——把诗人的歌词、哲学家的思想、立法者的观念、庙宇的神圣、信仰者和非信仰者的情感、市场与港口热闹生活、海洋与陆地的面貌,以及工作与休闲中的人们注入新的活力。就像每一门知识所使用的方法一样——或者可以用希腊的方式,用一种完全的哲学方式说——对现存事物并不理解的敬畏之感是研究的出发点,目标是对那些我们已经全面理解的真理和美丽事物的纯洁的、幸福的沉思。由于我们要努力探询的生活是浑然一体的,所以我们的科学方法也是浑然一体的。把古典学划分为语言学和文学、考古学、古代史、铭文学、钱币学以及稍后出现的纸草学等等各自独立的学科,这只能证明是人类对自身能力局限性的一种折中办法,但无论如何要注意不要让这种独立的东西窒息了整体意识,即使专家也要注意这一点。古典学术史的使命就是表明这门科学是怎样从希腊人的语法[grammatike]那里发展而来的,人们现在已经明白了古典学的真正本质与功能,尽管这门学科是科学的,不仅是一门历史意义上的科学,而且是继续存活在罗马、拜占庭世界的科学,尽管是一种萎缩了的形式存活下来。这种学科的发展与智力的现代进步保持一致,就此而言,吸收古代文化遗产对智力的现代进步有着强大的影响——一般是有促进意义的,但有时也是约束意义的。反过来说,现代思想对这种学术也有反作用;但是追述现代思想的这种反作用已超越了本书的范围,虽然这非常有趣,尽管读者也总是愿意知道这些反作用。欧洲人从古代人那里接受“语法”[grammar],其目的首先是服务于语言教学,因为作为普世教会的拉丁语一直在实际生活中保持其地位。言辞的文学形式——诗歌和散文——也伴随语言而为人们继承,因此发展出一种新的拉丁文学,这种拉丁文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仍为人们所感受到。模仿——包括视觉艺术在内的古代诸门艺术的复兴——是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的宏伟目标,结果是以现代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古代文学形式和风格发生了自然转化。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这种模仿活动当作是古典学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这与我们已着手研究的古典学成长过程是不切题的,我们不要期待在书中提到拜布[Bembo]和约翰尼斯•瑟昆杜斯[JohannesSecundus]的拉丁诗歌要多于讨论帕拉狄奥[Palladio]、克伦策[Klenze]、瑟沃尔森[Thorwaldsen]或弗拉克斯曼[Flaxman]的篇幅。我们也不太在意姆莱图斯[Muretus]或伦肯[Ruhnken]的某作品是不是模仿古典拉丁语的典范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没有人再把希腊诗歌的创作当作古典学术的一个分支来看待。(附带说一下,直到19世纪,这类诗歌缺乏风格,但是今天出现了完美的这类诗歌,在英国更是如此)然而,对于学者来说,对这类实践效用的过高评价是不可能的,即使获得这类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更加重要的时,也是如此,因为这类活动仅仅局限在一小部分群体之内。学校教育和大学教育也有其单独的历史。但这里不是详细叙述这个问题的地方,尽管教育对学术事业发展所起的间接作用十分大,如果我们忽略了那些只把自己的作用局限在指导年轻人学习的人,这似乎不公平,因为这些指导教师所获得的成就时常是比许多学者对学术的总体发展只作出微小贡献要大得多。维特里诺·达·菲尔特[VittorinodaFeltre]和古阿里诺·达·维罗纳[GuarinodaVerona]是15世纪这类令人尊敬的指导年轻人学习的典型,自那时以来直到今天,这种人物不绝如缕。翻译者一般也必须排除在外,尽管这些翻译者的译著在传播古代观念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我们只要想到阿密奥特[JacquesAmyot]翻译的普卢塔克的著作这个例子就够了。翻译著作在把希腊精神沁入现代文化之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要大于最重要学者明者作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但翻译著作不属于学术研究之列。以这种方法限制了我们研究的领域,我们就可以在宏观的背景下勾勒出学术发展的演进,而不必提到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许多人物,因为每一个时代的先锋人物都不是很多的。空间也是一个受限制的因素;但习惯要求对那些富有个性的人物要着重处理,包括一些取得短暂成就,不久就从记忆中消失的人物——这类虔诚有其自身价值。所以,善迪斯[J.E.Sandys]的《古典学的历史》[HistoryofClassicalScholarship]是有关这一主题惟一值得一提的著作,这是部功底扎实的学术著作;必须要说明的是,我从这部著作中获得了大量知识。另一本值得信赖的书是奥托·雅恩[OttoJahn]写于1868年的抄本,我利用该抄本就同一主题做了一系列演讲,该书使我终生受益。在雅恩去世之后,如果能有机会立即从他的笔记和速记中把该抄本整理出版,这本书必将受到欢迎。雅恩的博学是无限的,而且他不仅仅是一位博学的人[polyhistor],他从不迟疑地表达各种观点。从文艺复兴开始叙述古典学术史,可能是不太恰当的,因为在这个时间很久之前,古代学术就开始复活了。学校里的传统从来就不能完全被打断;事实是,公元开始的早期几个世纪对于古代文献的保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作为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并且西罗马崩溃的结果,西部建立了日耳曼诸王国,只有那里的教会单独保存了个别的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分别追溯这两个渊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君士坦丁堡陷落、东西两部分重新联合之后。这两个渊源的共同资源是希腊化时代语法[grammatike]。学科,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为语源学,指导方针是对词汇进行分类,这可以追溯到智者[Sophists]时代——甚或更远,一直可以追溯到对诗人的说明——这点在哲学家和“批评家”或“语法学家”那里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这类典型的代表有: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他谦虚地把自己称为语文学家[philologos],因为他的兴趣非常广泛)、拜占庭的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ofByzantium]和阿里斯塔库斯[Aristarchus]。我们可以把狄奥尼修斯·斯莱克斯[DionysiusThrax]的那本小书以及迈尔里的阿斯克里庇德斯[AsclepiadesofMyrlea]之学说真实地还原,这至少可以窥见当时“语法”的状况。菲洛克斯诺斯[Philoxenus]在语言科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或许因为他认识到拉丁语的重大意义——这时他认识到单音节词根的概念;布特曼[Buttmann]从他那里学习了东西。随后的时代是古典主义(classicism)的胜利,“语法学家”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因为现在要求的是对书面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实际指导。目标又倒转回三百年前——在安东尼时代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那时一些人又回归到以爱奥尼亚语[Ionic]进行写作。高等教育几乎完全关注修辞学的研究,但是这要求使用“语法学家”的语言这种基本的训练。早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特里芬[Tryphon]就编辑了第一部书面语词汇《名号辞典》[onomastikon],他也是第一位论述句法的作家。二百年以后,赫洛迪安[Herodian]最终在严格的古典法则基础之上确定了正字法[orthography]和“韵律学”[prosody]。大量的手册刊登了古典词汇,最后像阿里斯提德这样的模仿者以其自身的才能成为文体的楷模。另一方面,保存学术上的说明是因为诗歌文学的范围在不断地缩小,并且学术本身也越来越沉溺于纯粹编辑的水平。我们或许会期待从下层社会崛起的教会对于社会现实投以更多的关注;但是教会屈服于正在流行的修辞学,甚至在教会产生了几位这方面的大师后,试图以克里门特[Clement]、格雷戈里[Gregory]和西里尔[cyril]的著作取代学校原有的教科书,当然这没有成功。荷马和欧里庇得斯的著作从没有消失,因此,古老的系统继续存在,不过变得越来越平淡无奇罢了,这点可以在6世纪最有影响的教师乔治·邱尔波斯库斯[GeorgiusChoeroboscus]的著作中得到充分地证明。文学语言与实际生活语言之间的裂缝变得越来越大,社会上层阶级仍旧精通那种语言的人越来越稀少了;但是这种分裂从没有彻底地完成,大部分古书仍旧可以在一些图书馆中找到,即使是几乎没有人在读它们了。直到伊斯兰教毁灭了西班牙、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古代文化场所,加上偶像破坏之争,古典的衰落似乎迫近了。然而,几代人之后,在伟大的主教福提戊斯[PatriarchPhotius]的影响下,古代文学的研究又开始了,福提戊斯本人只关注散文,在这方面,他表现出对风格之惊人的、准确的感觉。这种感觉同样适合于帕特里的阿拉特斯[ArethasofPatrae],他结束了在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的恺撒里亚[Caesarea]大主教的生涯,献身于学术研究,这种孜孜不倦的关注使他保存了许多主要散文作家的不少珍贵的或重要的手稿,这包括柏拉图、埃里乌斯·阿里斯提德[AeliusAristides]、琉善、卡西乌斯·迪奥、菲洛斯特拉乌斯、欧几里得、波吕克斯、波桑尼阿斯、克里门特[Clement]和护教士的手稿。我们应对福提戊斯进行全面的研究;苏格拉底·库格阿斯[SocratesKugeas]对那些富有价值的专论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阿拉特斯[Arethas]和其他一些牧师在他们所使用的抄本边缘写满了解释性的注释、引语和推测性的读物,毫无疑问这改变了文本的原貌,现在我们则抱怨这些窜改。有关柏拉图、克里门特和琉善的注释就是这样起源的,这些古代作家的著作仅仅通过间接的途径流传到我们手中。这时,这些手稿以精美的新小体字编排了;分字符和“做诗”符号也被引入,这一切预示着手稿研究中高水平的学术活动。作为获得必要语法知识的辅助手段帮助,也是作为获得人工文学语言的辅助手段,人们编辑了大大小小的、许多匿名的或笔名的著作:选自赫洛迪安[Herodian]的语源学著作,福提戊斯的辞典和贝克尔[Bekker]编辑的辞典。人们仍旧可以读到许多这一时期的手稿。卷帙浩繁的辞书《苏伊达斯》[Suidas,对于编这本书的人,我们一无所知]也属于这个时代,假如没有康斯坦丁·普菲洛杰尼图斯[ConstantinePorphyrogenitus]任命的历史学家所摘录的内容广泛的抄本的话,《苏伊达斯》就不可能产生。这类作品的搜集是普遍的现象:比如在诗歌领域,福提戊斯的《书目》[Bibliotheca]就是康斯坦丁·塞法拉斯[ConstantineCephalas]的诗文选集,该选集的材料甚至包括一系列韵律方面的铭文——这是当代所感兴趣的铭文的惟一线索,因此常常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关于这时的诗人方面的学术著作,我们没有肯定的证据;但就是在那时,文本和注释已经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格式,这意味着语言学研究的高度发展。毫无疑问的是,这些著作的读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范围之内;但是这多少也有其合理之处,这种合理之处也包括以人造阿提卡语进行创作的作品,学者们继续以极大的鉴赏力来赏玩这种语言——特别是模仿晚期修辞学的书信体格式写了些措辞优美的但毫无意义的东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君士坦丁堡陷落。由富有影响的迈克尔·普塞路斯[MichaelPsellus]所复兴的柏拉图哲学(曾为教会所禁止)具有无可比拟的伟大意义。当然这种柏拉图主义包含一些不纯洁之物的混合主义,因为普塞路斯的材料包括《波曼德斯》[Poimandres],这本著作对于研究古代晚期的神秘主义宗教的学生而言,毫无价值。就像普塞路斯被保存下来的著作的数量所表明的一样,从14世纪到16世纪,《波曼德斯》拥有很多的读者,菲奇诺[Ficino]在翻译了柏拉图著作之余,也翻译了该书,只是到了最近该书才几乎完全失去了其影响力。对学术感兴趣则需要有著作的新版本,比如逐渐毁灭真正希腊主义[Hellenism]之树的占星学是典型的例子。亚里士多德研究从没有停止过,我们必须在我们的学术园地中为拜占庭注释拍保留一个席位。约翰·采策[JohnTzetzes],一位最让人讨厌的人,假装博览群书,实际远非如此,作为一位批评家,他是彻底的失败者;但他还是有一些我们没有具备的优点。教会三王子,萨洛尼卡的攸斯塔修斯[EustathiusofThessalonica]、雅典的迈克尔·邱尼尔特[MichaelChoniatesofAthens]和柯林斯的格雷戈里[Gregoryofcorinth,约1200年],他们的研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我们从阿克敏纳图斯那里知道,除了雅典卫城之外,雅典古代的纪念碑在他那个时代已经毁灭了,当人们于17世纪开始探险雅典时,人们已经遗忘了雅典的古代传统。攸斯塔修斯所搜集的有关荷马的材料数量是惊人的,他的注释长久地笼罩着荷马研究,该书也是最早印刷术印刷的书籍之一;我们拥有作者亲笔写作的版本。不过,在希腊国内并没有一群爱好古典的人,即使是带来浩劫的第四次十字军39使这一地区产生了普遍的衰落,即使是仍旧丰富的古代文献传统遭到了大量毁坏,也没有使希腊产生研究古典的兴趣。损失是不可挽回的。自此以后,这只是一小群人,这群人大多在修道院内,他们竭尽全力来挽救最后的残卷。我们应特别感激马克西姆斯-普兰努德斯[MaximusPlanudes]所做的一切,这包括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普鲁塔克全部著作就是由他搜集的,包括专家的培养和教学的培养;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翻译了大量通俗拉丁文著作。默修普鲁斯[Moschopulus]、托马斯·麦吉斯特[ThomasMagister]和崔克利纽斯[Triclinius]把古典诗人又带回到人们的视野之内,这是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崔克利纽斯可以比上人文主义学者,他对古代作家著作的修订与增补,我们合在一起称为意大利人的[Itali]的著作,但实际上他是超越前辈的,因为当他采取猜想方法辨认文本时,他很仔细地区分了他自己的注释与古代的注释。事实是,君士坦丁堡仍旧鼓吹一种能够挑战意大利人的文化与艺术,任何读过西奥多·麦陶西特[TheodorusMetochites]作品的人,任何参观过由他赞助修建的如今被叫做凯里耶清真寺[MosqueofKariyeh]教堂时,都必定会承认这种观点。这把我们带回到14世纪,在那个时代,渴望希腊书籍的意大利导致了对希腊书籍的大量复制,以那个时代的不美观的草体来复制,这包括一些优秀的书籍,也包括一些不上档次的书籍。“书籍”也并不完全是原来的内容,因为并没有通过书籍贸易来流通相同版本的书这类事情。这时,希腊语老师也开始流向西方,并且大多数人获得了名声;但是,作为学者,甚至包括克利苏劳拉[chrysoloras]和凯尔孔代莱[chalcondyles]这类学者的人,在当时的地位并不重要。只是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这里的学术才衰落了;这里全部高等教育停滞了几个世纪之久才开始恢复。

内容概要

维拉莫维茨(Ulrich von Wilamowitz-Moellendorff),1848年11月22日生于普鲁士的马科维茨,1931年9月25日卒于德国柏林。
维拉莫维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顶尖别的德国古典学大师,也是19世纪和20世纪的古典文献学中心人物之一。在学术界很有名望,是著名的古希腊权威和古希腊文学权威。研究当时历史学科中较为新颖的的分支:历史科学的衡量标准,铭文(金石学),历史地理学,考据学和纸莎草学。
1867年维拉莫维茨在普福塔著名的寄宿学校高中毕业。1869年前往波恩大学学习古典学,他这时期的老师是雅恩和奥托赫尔曼·乌泽纳,这两位老师对他此后的研究产生了影响。同一时期,他与当时被视为古典学界天才以及“明日之星”的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他后来终生的竞争者赫尔曼·第尔斯(Hermann Diels)(后来久负盛名的三卷本DK版前苏格拉底残篇集的编译者)结识建立了亲密的友谊。1870年,维拉莫维茨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72年1月,尼采《悲剧的诞生》在莱比锡首版。随即引发德国古典学界哗然,这位一直被视为古典学界“明日之星”的尼采遭到古典学界主流的全面攻击,攻击者包括一直支持和钟爱尼采的他的导师里敕尔以及尼采往日的同窗维拉莫维茨。在此之后,尼采日益淡出古典学术圈。而维拉莫维茨在古典学界的地位则逐步得到确认。
1875年因为研究Analecta Euripidea,维拉莫维茨获得了教授称号。同年,他在柏林发表了他的第一次公开学术演讲。1876年,维拉莫维茨在格赖夫斯瓦尔德受聘为Ernst-Moritz-Arndt大学的正教授(Ordinarius,full professor)。在此期间,他与特奥多尔·蒙森的女儿马里亚·蒙森结婚,并出版《荷马研究》(Homerische Studien)。
1883年,他任哥廷根大学教授(professorial position at Georg-August-Universität in Göttingen),继续教授古典学,并开设古代史讲座。1891年又成为哥廷根大学副校长,次年成为哥廷根皇家科学院成员。
1897年他就职于柏林大学。同年与他当年的同学,现今德国古典学界另一位巨擘的赫尔曼·第尔斯建立了柏林古典学研究所(Institut für Altertumskunde,the Berlin Institute for Ancient Studies)。
1915年,维拉莫维茨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为期一年。1921年退休。
1931年9月25日,维拉莫维茨卒于德国柏林。

书籍目录

导言古典学的历史注释书目与省略语索引译后记  维拉莫威兹与古典学术研究

编辑推荐

《古典学的历史》的选题大体比较偏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方学界对西方经典著作和经典作家的细读诠释,二是西方学界对西方文明史上某些重要问题之历史演变的辨析梳理,三是所谓“学科史”方面的研究,即对当代各种学科形成过程及其问题的考察和反思。这套丛书没有一本会提供中国问题的现成答案,因为这些作者关注讨论的是西方本身的问题。但我们以为,中国学人之研究西方,需要避免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心态,那种急于用简便方式把西方思想制度“移植”到中国来的做法,都是注定不成功的。事实上西方的种种流行观念例如民主自由等等本身都是歧义丛生的概念。新一代中国学人应该力求首先进入西方本身的脉络去阅读西方,深入考察西方内部的种种辩论以及各种相互矛盾的观念和主张,方能知其利弊得失所在,形成自己权衡取舍的广阔视野。——甘阳 刘小枫

作者简介

古代文学、艺术具有如此的魅力以至于它强烈的吸引力在每一代都可以吸引一些人,不管一个时代在流行什么,都是如此;因此,只要任何种类的历史研究继续存在的话,古典世界的历史,我们直接的祖先,就不会遭到忽略。从整体上来说,学者不能放弃古代世界研究的高贵观念。学者必须永远警惕的是要避免枯燥的危险,枯燥不但来自对技巧的过分关注,也来自采纳非常狭隘的历史研究出发点。他们不主张古典学是为模仿提供一个理想的模式。实际上,我们不能以这点来谴责文艺复兴时代的古典学家或歌德时代的古典学家;理想类型的模仿观念几乎不能有效地说明米开朗基罗或歌德与古代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他们从这些古代艺术家那里获得了灵感。研究古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不是要去模仿的类型,而是一直可以起作用的可能信仰和方法的模式,假如以智慧的、理智的方法,研究古典所带来的可以让我们避免那些只知道自己时代东西的人的狭隘。古代人认为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假设人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管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会盛行什么;因此古代人所处理的艺术和文学是恒久的主题而非短暂的主题;这使得古代人的文学、艺术和历史极有可能为我们自己的实践提供经验以及其他的经验。除了这种经验所带来的各种价值是用来维持我们与古代相联系的传统外,这种经验也被用来证明这些研究连贯的合法性,只要任何种类的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被认为是正确的。

图书封面


 古典学的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这是一本新出的书,在读之前,我是抱着读皮锡瑞《经学历史》的心态去读的。读完后发现,西方意义的古典学不是我想象的这般,而我心目中的古典学可能沾染了太多解释学以及施特劳斯学派的观念。在这篇读后感中,我主要理解这样几个问题。首先,作者意义上的“古典学”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的学问?其价值在哪里?其次,作者开创的古典学方法,应该怎样去评价?当然要先说说作者。根据我对《导言》的理解,作者维拉莫威兹撰写本书,并非为西方的古典学写一部教科书式的论述,而是贯穿了自己的意图,即用他本人的语言学观念来统摄整个西方古典学历史。所以,本书所处理的古典学历史观念还是有些个人色彩的。好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古典学?作者认为,古典学的本质就是“从存在的每一个方面看都是希腊罗马文明的研究”,“该学科的任务就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来复活那已逝的世界——把诗人的歌词、哲学家的思想、立法者的观念、庙宇的神圣、信仰者和非信仰者的情感、市场与港口热闹生活、海洋与陆地的面貌,以及工作与休闲中的人们注入新的活力”。所以,古典学的目的就是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世界的方方面面,进入古人的生活,用古人的眼睛和头脑去思考古人。认识古人的世界——目的又是什么呢?或者说,就算把古希腊古罗马所有的历史、艺术、文化、法律乃至一切都复活出来了,目的在哪里?而按照作者对古典学的定义来看,进入古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价值。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家园,还有什么价值比回家更重要吗?这种古典学的观念,事实上与华夏学问中的经学并不相似。因为这种古典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时代——是时间和空间观念上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学没有神圣的文本,只有不断被发掘的手稿。而中国的经学实际上还是以经典为对象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华夏经学和基督教神学更近,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圣典。所以,本书中勾勒的所有的古典学者,都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搜集、保存、研究、注释各种各样的手稿;编纂所有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诗人、学者、立法者等的文集,哪怕只余残片;发掘、考证所有的古代废墟,研究古希腊罗马所有雕塑建筑以及花瓶陶管等艺术品的风格……这种研究,显然与华夏经学还是不同的。第二个问题,维拉莫威兹的古典学方法是什么?怎么评价?这个问题只能由《导言》来回答:维拉莫威兹有意想把……文献学术传统与……宗教、艺术和考古研究传统,……文献研究的历史学术传统综合起来。所有这些学科都可以在已经唯一发展起来的古典学的概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用什么来统摄这些学科?维拉莫威兹使用的是语言学,他认为,一个语言学学者必须是古典学学者。而他说的最让我对西方古典学大吃一惊的描述是:“古典学术史的使命就是表明这门科学是怎样从希腊人的语法那里发展而来的。”虽然以前也知道语言学对古典学很重要,但从没想到过如此重要。这又会让我们想到华夏经学,虽然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在后世势同水火,但谁也不敢丢掉小学这个最有效的武器。在维拉莫维兹看来,语言学不仅是语源学意义上很重要,也不仅是认知手稿、区分时代的工具,而是进入古代世界的路径,更是把历史、文献、解释、艺术各种学问统一在一起的旗帜。本书让我掩卷略思的,是作者在书的末尾这样说:“一位学者……想取得一些经得起考验的成就,有一件事是他必须做的,那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就是精通演讲艺术的人’。”这句话引用自古人,不过在我看来,作者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孔子所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另一个意思,则是语言学。读此书有一种飘的感觉,因为大多数人名都是第一次见到。但看到一小段关于圣像学的论述时,我还是很兴奋的。这说明我长久以来对西方艺术不务正业式的爱好并非无用;作者对温克尔曼的描述也改变了我的印象:温克尔曼不仅是一个艺术史家,更是古典学意义上的艺术史家;再比如简格雷夫人——一个我只在八卦史书和电影中知道的英国女王,居然也是一位古典学者;格林兄弟首先是语言学家这我早知道,但作者把《格林童话》同样赋之以古典学的意义,这令我印象深刻。翻译者有些习惯我不喜欢,如施莱格尔翻译成席雷格尔。译者注释中有不少错误,尽管大都是文字错误。此外,正文中有些句子翻译的明显有语法错误,颇让人不快。我想,倘若一个西方汉学家读我们的《两汉三国学案》或《汉学师承记》之类,也会有这种飘忽的感觉吧。所以,我们对西方古典学知道的还是太少太少。潇筱子 2008年7月罗斯特罗波维奇 Suite for Cello Solo N0.2 and No.5Vanguard Classics 2004唱片编号:ATM CD 1584《古典学的历史》,(德)维拉摩维兹著 陈恒 译三联书店2008年6月一版一印
  •     [顾按]中译本即:[德] 维拉莫威兹著,《古典学的历史》,陈恒译,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1版。陈恒(1968—),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引自度娘)。陈译底本为Alan Harris英译本(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下“原文”指此英译本,非德语原文。前几页的排印错误见早先的日志。【一】[陈译]古典学。(页8行8)[顾按]当作“古物学”,误同页4行6。【二】[陈译]这种项目自然会导致古代史研究要采纳很严肃的现实主义观点。(页9行5-6)[原文]This programme naturally led to the adoption of a sternly realistic view of ancient society.[顾按]programme宜译作“计划”;“古代史研究云云”误,当作“对古代社会[的研究]采取很严肃的现实主义观点”。【三】[陈译]巴塞尔的语言学教授。(页9行倒8)[原文]professor of Philology at Basle.[顾按]当作“巴塞尔大学的语文学教授”,此为尼采生平之事实。【四】[陈译]弗里德里奇。(页10行1)[原文]Friedrich.[顾按]通常译作“弗里德里希”。【五】[陈译]著作中大量的错误、夸张之处。(页10行7-8)[原文]the numerous inaccuracies and exaggerations which the book contains.[顾按]“错误”宜作“不精确”——陈译本的“排印错误”中不精确之处比错译多。【六】[陈译]从维拉莫威兹的个性来说,他不欣赏最后这部分的原因是其永恒价值的表述。(页10行11-12)[原文]Wilamowitz was by reason of his character not likely to appreciate the part of the work which has permanent value, the philosophical theory of the nature of tragedy.[顾按]似当作“由于维拉莫威兹的个性,他并不会欣赏著作中具有长久价值的那部分——肃剧本身的哲学理论”。【七】[陈译]演讲课程。(页10行倒6)[原文]in the notes made for a course of lectures.[顾按]漏译the notes。【八】[陈译]模仿古代经典是为了装饰理想的类型。(页10行倒4-3)[原文]the ancient classics could furnish ideal patterns for imitation.[顾按]误译,当作“古代经典可以为模仿提供理想的参照”。【九】[陈译]他攻击那些一般把古代人想象为他们自己一样的学者。(页10行倒2-1)[原文]He attacks scholars for assuming that the ancients were in general like themselves.[顾按]in general(“大体上”)修饰like,而非assuming,句意有偏。【十】[陈译]最困难的是要有能进入古人生活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可以感觉到古人和自身的不同。(页11行1-2)[原文]the hardest ... is to enter into the life of antiquity in imagination and to fee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ncients and ourselves.[顾按]句意偏,当作“最困难的是在想象/理解层面进入古代的生活方式,并且感知古人与我们的差异”。【十一】[陈译]尼采变得更加悲伤了。(页11行6)[原文]Nietzsche became more bitter.[顾按]误译,当作“尼采变得更加尖刻了”——“悲伤”与段意不合。【十二】[陈译]在一篇名为《我们语言学家》中。(页11行6-7)[原文]In the notes for ‘We Philologists’.[顾按]病句、漏译。【十三】[陈译]假如语言学家真正理解古代本质的话。(页11行10-11)[原文]If they really understood the nature of antiquity.[顾按]原文中的they不是指所有的语文学家,而是指前一句提到的尼采所攻击的语文学者。【十四】[陈译]尼采的古老画面。(页11行13-14)[原文]His picture of antiquity.[顾按]病句,当作“尼采对古代的描绘”。【十五】[陈译]完全不同的。(页11行14-15)[原文]differed radically.[顾按]作“有根本差异”为宜。这里的意思是,尼采与另一些学者各自从事于本质不同的古典语文学研究,而非是表面上有不同。【十六】[陈译]所以,尼采建议他的对手维拉莫维茨应放弃语言学的席位而献身于哲学的、预言的使命来结束这场争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页11行倒8-6)[原文]Not surprisingly Nietzsche ended by taking the advice given to him by his adversary Wilamowitz and giving up his chair of philology to devote himself to his philosophic and prophetic mission.[顾按]大误:是维氏建议尼采,而非尼采建议维氏,当作:“毫不奇怪,尼采作了了结,采纳了他的对手维拉莫威兹的意见并且放弃了他语文学的教席而投身于哲人、先知的使命”。【十七】[陈译]古典中学。(页11行倒1)[原文]classical gymnasium.[顾按]classical gymnasium即gymnasium,作“文理中学”为妥。【十八】[陈译]自1914年,由尼采最早提出的一些问题一直在不断被提及,不过有时提这类问题的是语言学家本人。(页12行3-4)[原文]But after 1914 the questions first asked by Nietzsche were asked with increasing frequency, sometimes by the philologists themselves.[顾按]“一直在不断被提及”误,宜作“愈发频繁地被提出”;“不过”无着落,且sometimes by the philologists themselves似是递进关系。【十九】[陈译]这或许可以认为是这个时代的典型。(页12行6-7)[原文]and may be considered representative of the period.[顾按]“典型”宜作“代表”(representative),从而与上句中的“典型的”(typical)相区别。【二十】[陈译]已经唯一发展起来的古典学。(页12行11)[原文]a single developed concept of Altertumswissenschaft.[顾按]“唯一”误,维拉莫维茨将前文提到3种学术传统都置于Altertumswissenschaft之下,故此处的simple宜译作“一个”。【二十一】[陈译]如果不把语言学看作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语言学可能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已经证明古典学的观念是符合古代科学研究的。(页12行12-14)[原文]Since philology could not be truly scientific unless seen as a part of this great whole, it was identified with the science of antiquity.[顾按]句意混乱,“古代科学研究”大误,全句宜译作:“既然除非我们把语文学看作古物学这个大整体中的一部分,语文学就不会是真正科学的,那么古物学就等同于[研究]古代的科学”。【二十二】[陈译]他出版了古代作家最重要的版本。(页13行3)[原文]He brought out important editions of classical authors.[顾按]病句,edition意为“校勘本”。【二十三】[陈译]但是,他对全部新发现的文献进行评论。(页13行5)[原文]But he also wrote commentaries of an entirely new kind.[顾按]此处But不宜译作“但是”,also漏译,“进行评论”当作“作笺注”,全句当译作“而他还为各种新发现的文献作笺注”。【二十四】[陈译]他以学术建构了庞大的古代知识体系。(页13行5-6)[原文]in which the whole vast body of knowledge of antiquity built up by scholarship.[顾按]句意错,维拉莫维茨有能力建立整个(whole)庞大的学术体系?whole漏译,“古代知识体系”有歧义,此句宜作:“(文献与笺注)中的学问建立了关于古代的整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二十五】[陈译]文本的制定。(页13行6-7)[原文]the constitution of the text.[顾按]当作“文本的重建”——西方古籍校勘术语(经过抄本比较、梳理、取舍,拟构/重建出尽可能接近作者手稿的“原型”)。【二十六】[陈译]原始文献与评论。(页13行13)[原文]the text and commentary.[顾按]当作“文本与笺注”——校勘学常识。陈氏错译commentaries(笺注)为“评论”处尤多。
  •     [顾按]中译本即:[德] 维拉莫威兹著,《古典学的历史》,陈恒译,三联书店,2008年6月第1版。陈恒(1968—),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引自度娘)。陈译底本为Alan Harris英译本(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下“原文”指此英译本,非德语原文。【一】[陈译]英语世界没有一本非常简明、实用的古典学术史著作。(页1行1-2)[原文]There is no adequate short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writte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顾按]“没有一本”与adequate不合;“非常”、“实用的”无着落。【二】[陈译]最伟大的希腊研究专家。(页1行倒2)[原文]the great Hellenist.[顾按]“最”无着落——前句有一修饰short history的best。【三】[陈译]《语言学史》[Geschichte der Philologie]。(页2行1)[顾按]译philologie / philology作“语文学”似能将其与linguistics区分——后文多见,不一一。【四】[陈译]《犹太法学家和学者》[Scribes and Scholars]。(页2行倒5)[顾按]scribes当译作“写工”或“抄工”,该书介绍西方古典文献学,与犹太法学家无关。【五】[陈译]我参考了……以及其他一些著作对这些人物所做的简短评论。(页2行倒7-4)[原文]and I have referred to the chief treatments of them ... and in other works.[顾按]“简短评论”与chief treatments不合,译者恐将chief误作brief。【六】[陈译]对我来说,一种判断似乎会引起特别的争议,我会对这种判断加以说明。(页3行1-3)[原文]and where a judgment seems to me specially controversial I have said so.[顾按]原文有条件意味,译文未能表现之。【七】[陈译]对于任何抱怨我前后矛盾的人。(页3行8)[原文]to anyone who complains that I am inconsistent.[顾按]此处insconsistent宜译作“反复”——既为普通读者又为专业读者提供书目。【八】[陈译]我的目标是有用的。(页3行9)[原文]my aim is to be useful.[顾按]漏译to be,当作“我的目标是使之有用”。【九】[陈译]我所提到的这些著作都附有索引。(页3行11)[原文]together with the abbreviations by which I have denoted them.[顾按]误译abbreviations(缩写)作“著作”。【十】[陈译]该词完全表达了对文献、思想的心仪,以及其他一切可以用各种词语表达出来事物的心仪。(页3行倒4-2)[原文]which properly denotes the love of literature, of thought, of all that is expressed in words.[顾按]病句,宜作“……以及对其他一切可以用各种词语表达出来的事物之心仪”,或作“……以及对一切以语词表达之事的心仪”。【十一】[陈译]这就是在各个语言协会盛行的牛津、剑桥词典等辞条的意义。(页3行倒2-1)[原文]This i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in the titles of the Philological Societies which flourish in Oxford and Cambridge.[顾按]病句,此处titles指Philological Societies之名称,并非指“词条”,故“词典”亦误。【十二】[陈译]使用这种有价值的词意。(页4行1)[原文]use this valuable term.[顾按]直译term作“术语”似更通顺。【十三】[陈译]“philology”一词不应包括纪念碑的研究。(页4行2)[原文]‘philology’ should not include the study of monuments.[顾按]此处monuments似指广义的“遗迹”、“古迹”。【十四】[陈译]古典学[Altertumswissenschaft]。(页4行6)[原文]Altertumswissenschaft, ‘the science of antiquity’.[顾按]据英文释义,宜作“古物学”,以与后文的classical learning / study相区分。【十五】[陈译]Altertumswissenschaft一词是由19世纪德国学者发明用来一种与古代世界一切都相关的研究,并把这种研究想象为一个整体。(页4行7-9)[原文]a term invented by German scholar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describe the study, conceived as a unity, of everything connected with the ancient world.[顾按]上半句为病句;下半句中“想象”(conceived)有歧义,作“构想”更妥。【十六】[陈译]这种观念自从产生以来已流行了几个世纪之久。(页4行10)[原文]That concept had taken many centuries to come into being.[顾按]大误,当作“这一观念过了几个世纪才生成”。【十七】[陈译]他们也认为早期教会的知识也能使基督教受益。(页4行13-14)[原文]they thought that a knowledge of the early Church could benefit their Christianity.[顾按]“早期教会的知识”宜作“对/关于早期教会的知识”;their漏译;“基督教”宜作“基督宗教”。【十八】[陈译]古代世界编年史知识。(页4行倒5)[原文]knowledge of the chronology of the ancient world.[顾按]“编年史”(chronology)宜作“年代学/断代学”。【十九】[陈译]极其渊博的卡松本。(页4倒4)[原文]Casaubon with vast erudition.[顾按]病句,“渊博”当修饰“知识”,不可修饰人,如苏轼《东坡志林·记讲筵》:“卿讲义渊博,多所发挥,良深嘉叹”。【二十】[陈译]古代相关的事实与对象。(页4倒4)[原文]all kinds of facts and objects connected with antiquity.[顾按]漏译all kinds of。【二十一】[陈译]神学、法律、医学或医学。(页4行倒2-1)[原文]divinity, law, medicine or science.[顾按]“法律”宜作“法学”;第二个“医学”当作“科学”。【二十二】[陈译]研究古典学的春天也就枯竭了。(页5行1-2)[原文]the spring almost ran dry.[顾按]“研究古典学”宜作“古典学研究”;漏译almost。【二十三】[陈译]有关古代作家研究的书籍以雪片般出版。(页5行2)[原文]The study of ancient authors issued in heavy variorum editions.[顾按]误译in heavy variorum editions作“以雪片般”,宜作“以厚重的集注本形式”。【二十四】[陈译]这些都是卷帙浩繁的“古代遗物”。(页5行3)[原文]or in huge volumes of ‘antiquities’.[顾按]“这些都是”误,与原文结构不合,当作“或是以……的形式出版”;“古代遗物”(‘antiquities’)宜作“古代记录”或“古代史”。【二十五】[陈译]古人曾发表的珍贵信息。(页5行4)[原文]The precious information which the ancients had had to give.[顾按]“信息”(information)宜作“资料”或“知识”;误译had had to give。【二十六】[陈译]书籍之战。(页5行6)[原文]The Battle of the Books.[顾按]原文中两个名词词首字母均大写,指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所著《书籍之争》(1704),陈未详考。【二十七】[陈译]批判方法获得进步。(页5行倒10)[原文]critical methods were developed.[顾按]疑作“考订方法……”。【二十八】[陈译]非常精明的修正家。(页5行倒8-7)[原文]the author of ingenious emendations.[顾按]意指本特利(Bentley)精于文本校勘;本特利对通行本中的错误作了优秀的校订,故宜作“杰出校订版的作者”,参:苏杰编译,《西方校勘学论著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页348-350。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翻译不好
  •     这套书翻译的都特么不知道该打几星了
  •     翻译,只能打70分
  •     翻译错误太多
  •     人名书目汇编
  •     似应有个更通顺的翻译和负责的编辑
  •     古典学,其实语言学,但又不仅仅是Linguistic。
  •     呵呵……(至少十个字)……呵呵呵呵翻译得基本读不下去
  •     早听老师说此书误译之处颇多,最近发现的确如此……从中国学界的目前水平来看,古典学科应注重实证的历史学,而非思辨的解释学。这套《西学源流》丛书的主持者是刘小枫,其在大陆思想界的地位自不必说。但缺少实学功底的弊病由此书即见一斑。此丛书宣称爬梳西学源头,纠正“拿来主义”。窃以为以刘氏目前的学术理路,不过是重蹈前人覆辙而已……
  •     译文糙,脚注更糙,不过翻译出来了就算难得,并且译名都标上了原文。期待看sandy的三卷本
  •     尼采同学
  •     專英讀本
  •     古典学在中国被某些人变成了有点神秘的玩意,除了经典还是所谓经典,其实大可不必,无非就是西方历史文献学加综合考古(碑铭+田野);现代西方学术体系除了这些老古董的玩意,还有很大一部分科学成就的因素。怯魅很重要。
  •     怎么说呢,以一本书的译法彻底搞乱Philologie, Linguistik, Altertumswissenschaft, classical scholarship之间的关系也可谓是大手笔啊......
  •     没有读懂。。。
  •     自從上一門叫專業外語的慫課,從此對西方文獻學有了心理陰影。。所謂鄉願德之賊也,以其似德而非德,而反亂乎德
  •     书是好书,但翻译太可怕了。我强烈怀疑这位陈教授的汉语水平。记得读他的《希腊化研究》时,我不止一次想:这真的不是外国友人学了两年中文翻译出来的书?
  •     这套西学源流其实选材很好,本册内容也很好,但看过其他用户分享的评论,觉得书商还是考虑引进原版吧。。。
  •     发现译者实在是太成问题了,对译文降低信用评级。希望不要影响对维氏原书价值的评判。
  •     章节也没有,不过没觉得翻译有像其他人评论的那么不堪,看书不能只挑刺
  •     发货时,书没有内包装,书的封面有些脏了。要是直接从德语原版翻译过来就好了。从英语翻译过来,已经是经过一道,虽然英译者很有水平。其中对概念的厘清是比较好的。当然,看这本书,好像有点难度吧,特别是跟进时。
  •     吃不消啊~
  •     翻译很烂
  •     对现存事物并不理解的敬畏之感是古典学研究的出发点,目标是对那些我们已经全面理解的真理和美丽事物的纯洁的、幸福的沉思。
  •     不行啊,德語不懂從英語轉譯在你這裡成了最小的問題。左拉為什麼翻譯成佐拉;上句尼伯龍根、下句尼貝龍根、下下句又尼伯龍根,那真的是態度問題了啊,我這可是只舉了一頁裏的問題啊。名字叫陳恆,多麼學術的一個名字,可是你的態度和古典學那是相悖的。給一星與作者無關,陳恆難辭其咎。還是這一頁,也是全書,最大的問題之一大概是把語文學說成是語言學,大概沒有更不妥的了?
  •     翻译差得好玩。每三句会有一处错误、剩下的两句是看不懂的病句。有些像是谷歌翻译、有些却是只要谷歌翻译一下就不会错的。
  •     五分是给书的作者的,wilamowitz真是伟大,古典学真不是国人能玩的。也只能是介绍西方学者的古典学研究。另外,对于译者,我只能用一句话评价,就是没有翻译的职业道德,这本书明显是没有校对,缺字错句很多,有些人名,地名翻译的也有问题。注释更是挑软柿子捏。
  •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 Hardcover: 189 pages # Publisher: Gerald Duckworth & Co Ltd (February 1982) # Language: English # ISBN-10: 0715609769 # ISBN-13: 978-0715609767
  •     译这种充满书名、人名和外文括号标注的书是很容易取巧的,从注释和译后记能看出很多问题,译者本人到底闹清楚作者意图没有?
  •     分章不明確,而且注釋,全為尾注很難讀文藝復興以前古典學研究側重文獻研究,而文藝復興以後則是現代學術意義的研究,古典變成了時間形容詞。
  •     准备读英文本
  •     名字太多,但看起来很轻松啊。
  •     翻译得不好
  •     西方小学史,简直天书一样。
  •     “很差”仅针对翻译而言。张治那篇书评只挑名词翻译错误似乎太客气了些,等回头写点别的来补充。
  •     确实翻译得……
  •     枯燥是枯燥了一点,但是Wilamowitz的一些点评还是很精妙的,也是很有意思的角度。劳埃德的导言很好看。
  •     算是大概浏览了一遍吧,只能感慨牛人毕竟是牛人,不愧是能从学术的高度鄙视尼采的大师作品啊,信息量够大,无奈本人盲点太多,一时接受不能,整本书都是各种人名和作品名,一遍读下来没记住几个,谁知道咋提高记忆力啊……
  •     译得比较差。英文版的导言和注释还不错。
  •     我得说这低分是给翻译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