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史学理论 > 捍卫历史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2
ISBN:9787563378852
作者:理查德·艾文斯
页数:352页页

章节摘录

第五章 历史中的因果关系在他的《历史是什么?》一书中,卡尔提出了那个著名的论断:“历史研究就是对原因的研究。”①历史学家必须寻找关于任何一个既定事件的林林总总的原因,探明这些原因彼此之间的关系(如果存在的话),而且根据其重要程度,安排它们。这些原因必须被编排有序,列举规整。卡尔非常鄙视以赛亚·伯林爵士及其他人士在冷战思维下攻击苏联历史“决定论”的观点,因这些人认为历史是由机遇、意外和不确定性操控,而且作为个体的人是独立自主的,天生即被赋予无拘无束的自由意志,故此在道德上可以替他们的所作所为负责,其行动由是可以被解释为他们之自由意志的结果,而非一些较大的非个人“原因”。卡尔强调,公平地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没有遵照这些极端的预设。去列举原因,并非否定道德责任,“理解它就是去原谅它”这个格言,没有什么真实性。道德与因果关系是两个判然有别的范畴,不应被混淆。卡尔也明白地承认,历史中的意外与偶然性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若认为列宁在54岁的暴卒对接下来的俄国历史进程根本没有产生影响,这样的说法将是荒诞不经的。但卡尔坚持,范围更大的趋势更为重要,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的本质工作,就是形成普遍性的概念或结论,但此类突发意外并不能被普遍化为一般性的概念或结论,那么在实践中,此类事件就不具备太多重要性;它们只属于历史学家有义务要秉笔直书的“事实”(facts),而不是历史学家真正想要提出的解释。又比如,这或许是个恰当的例子,若是克利奥巴特拉(Cleopatra)有一个大鼻子,就无法诱惑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那么安东尼将不会发动阿克提乌姆一役(the battle of Actium),也不会输掉战斗(此例乃J.B.伯利引自帕斯卡尔(Pascal)的《思想录》[Pensdes])①。同样,若是克利奥巴特拉不漂亮,屋大维(Oetavious)将不能建立罗马帝国。卡尔说道:“的确不错,克利奥巴特拉的鼻子导致了一些结果。但无意识地将之作为一个普遍性的陈述,说将军们打败仗是因为他们迷恋美丽的女王……意外之原因不能被普遍化为一般性之结论……它们不能给人以教训,也不能导致那些想要的结论。”②卡尔认为,历史学家之间是在以一种获得共识的取径来解释历史,这可能不会使哲学家满意,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可以完美运转。假如琼斯先生(Mr Jones)驾驶一辆刹车有毛病的汽车,在一个黑暗角落里碾过罗宾逊先生(Mr Robinson),卡尔会说,我们会根据以下这些方面来解释此意外,即那个黑暗角落或者那些有毛病的刹车,或者琼斯先生从他饮了过多酒的宴会上返回。然而,假如我们认为车祸原因在于罗宾逊先生的抽烟习惯,致使他穿过马路到拐角的商店买烟,这样的意见不会取信于人。对卡尔来说,这个最后的原因也处于机遇和偶然性的范围之内,因而必须被排除在判决之外。你可以说,黑暗的角落、有毛病的刹车或醉酒驾驶更易导致车祸,但你不可以说步行者的抽烟导致了车祸。①卡尔举引的这个关于琼斯先生与罗宾逊先生的例证,近来被阿普尔比、亨特、雅各布教授重新回顾了一下,她们质问:“难道没有这样的分析——就是关心琼斯先生与罗宾逊先生是黑人或是白人?是同性恋者或双性恋者?(或许其中之一正全神贯注地在去同性恋酒吧的路上),甚至是爱挑衅者或作风稳健者?”②这是对卡尔分析的一个非常美国化的质疑,反对的一个原因在于,卡尔的分析在1990年代不是研究历史的政治正确方式,但三人的意见也受到公开反对,这表明了其局限性,即从任何一个特定的政治立场来重新看待历史。首先,可能确实很重要的是,这两人中之一人正在想他要去的酒吧而非即将面临的交通状况,若他确实是这样想——这还有待于验证,那为什么他要去的酒吧——不管是一般的或是同性恋的——会与车祸扯上千系,这也并不很清楚。但无论怎样,我们知道琼斯先生在他回家路上,而罗宾逊先生恰巧赶上买烟,所以阿普尔比、亨特、雅各布没有正确对待这个证据,我们可以认为其臆测缺乏佐证而无足道。就这两位的种族特征而言,也同对此意外的解释无关,除非我们能显示琼斯先生是一个种族主义者,且有意想撞向罗宾逊先生,因为罗宾逊先生属于不同的一个族群。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关于《捍卫历史》:  对有历史兴趣的那些人来说,或想为当前的理论争辩寻求一个简短与浅显介绍的那些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  ——JamesEve,《泰晤士报》    理查德·艾文斯的书从一开始就给了我很多乐趣,包括其书名公开宣示的旨趣,该书同样也极具可读性——其实所有的历史著作都应该这样。  ——AntoniaFraser,《卫报》    在这本浅显易懂且又不墨守成规的著作里,艾文斯回应了后现代主义者的挑衅……圆满地达到了对历史学家的要求,亦即:作者应该既赋予我们乐趣,又给予我们指导。  ——A.C.Grayling,《金融时报》    理查德·艾文斯为历史学科做了·次生机勃勃而又精彩纷呈的捍卫……他处理了与历史研究攸关的大范围内的课题,而且避免使用苦涩的专业术语,使得此书足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SteveSmith,《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后记

曾几何时,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让不少史家忧心忡忡,担心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学是否还有存在的合法性。到了20世纪末,“由后现代主义发动的有关历史、真相和客观性的辩论,已成沛然莫之能御之势。任何人,除非是极端的蒙昧者,都无法对其视而不见”①。其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使历史学专业,尤其是在法国和美国,陷入一个自我定位危机:历史究竟是什么?如何去做历史?是否还能求得过去之历史真相?史家对客观性之坚持是否已成明日黄花?如果材料不能反映现实,而只能反映其他文本,那么历史研究与文学创作是否就合而为一?是否真如个别学者所言:“不再有真理,也不再有不公平。……总之,不管是道德上的或是政治上的东西,一切都随风而去。”②在这后现代气氛弥漫的情况下,整个历史学专业变得异常具有批判性、反思性和理论性,实证史家依赖“常识”行事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他们也应该涉人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参与相关的争鸣与讨论。

内容概要

理查德-艾文斯(Richard J.Evans),当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剑桥大学近现代史钦定讲座教授。著作等身,曾获多种奖项与奖励。在迄今为止他出版的近二十本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书当属Deathin Hamburg:SocietyandPolitics the Choler a Yearsl830-1910(Oxford,1987),InHitler's Shadow:WestGermanHistorians andtheAttempttoEscapefrom the NaziPast(New York,1989),Rituals ofRetribution(Oxford,1996),Talesfrom the German Underworld(New Haven and London,1998),The ThirdReich in Powerl933-1939(London and NewYork,2005)等。
著作详细目录
The Feminist Movement In Germany, 1894–1933,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76.
"German Women and the Triumph of Hitler,"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 48, No. 1, March 1976
The Feminists: Women's Emancipation Movements in Europe, America and Australasia, 1840–1920, London: C. Helm, 1977.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Wilhelmine Germany edited by R. J. Evans, London: Croom Helm, 1980, 1978.
Review article: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Women: A Critical Survey of Recent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 52, No. 4, December 1980
The German Family: Essays on the Social History of The Family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Century Germany, London: C. Helm ; Totowa, N. J.: Barnes & Noble Books, 1981.
The German Working Class, 1888–1933: The Politics Of Everyday Life, London: Croom Helm ; Totowa, N. J.: Barnes & Noble, 1982.
The German Peasantry: Conflict And Community in Rural Society from the Eigh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ies edited by Richard J. Evans and W. R. Lee, London: Croom Helm, 1986.
The German Unemployed: Experiences And Consequences Of Mass Unemployment From The Weimar Republic To The Third Reich, London: C. Helm, 1987.
Rethinking German History: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Third Reich, London: Allen and Unwin, 1987.
Comrades And Sisters: Feminism, Socialism, And Pacifism In Europe, 1870–1945, Brighton, Sussex: Wheatsheaf Book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87.
"The New Nationalism and the Old History: Perspectives on the West German Historikerstreit," The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Volume 59, No. 4, December 1987, pages 761–97
Death In Hamburg: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The Cholera Years, 1830–1910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7.
The German Underworld: Deviants And Outcasts In German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1988.
In Hitler's Shadow: West German Historians And The Attempt To Escape From The Nazi Past, London: I. B. Tauris, 1989, ISBN 1-85043-146-9.
Proletarians And Politics: Socialism, Protest, And The Working Class In Germany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0.
The German Bourgeoisie: Essays On The Social History Of The German Middle Class From The Late Eighteenth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Routledge, 1991.
Rituals Of Retribution: Capital Punishment In Germany 1600–198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Rereading German History: From Unification To Reunification, 1800–1996,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Tales From The German Underworld: Crime And Punishmen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New Haven [Conn.];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In Defense of History,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1999.
Lying About Hitler: History, Holocaust, And The David Irving Trial,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1;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s Telling Lies About Hitler: The Holocaust, History and the David Irving Trial, Verso Books, 2002.
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London: Allen Lane, 2003.
The Third Reich In Power, 1933–1939, New York: Penguin, 2005.
The Third Reich at War: How the Nazis Led Germany from Conquest to Disaster , London: Allen Lane, 2008.
Cosmopolitan Islanders: British Historians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史学史第二章  历史学、科学与道德第三章  史家及其事实第四章  材料和话语第五章  历史中的因果关系第六章  社会与个人第七章  知识和权力第八章  客观性及其局限跋进阶阅读书目索引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关于《捍卫历史》编辑推荐:对有历史兴趣的那些人来说,或想为当前的理论争辩寻求一个简短与浅显介绍的那些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JamesEve,《泰晤士报》〈br〉理查德•艾文斯的书从一开始就给了我很多乐趣,包括其书名公开宣示的旨趣,该书同样也极具可读性——其实所有的历史著作都应该这样。〈br〉——AntoniaFraser,《卫报》〈br〉在这本浅显易懂且又不墨守成规的著作里,艾文斯回应了后现代主义者的挑衅……圆满地达到了对历史学家的要求,亦即:作者应该既赋予我们乐趣,又给予我们指导。〈br〉——A.C.Grayling,《金融时报》〈br〉理查德•艾文斯为历史学科做了•次生机勃勃而又精彩纷呈的捍卫……他处理了与历史研究攸关的大范围内的课题,而且避免使用苦涩的专业术语,使得此书足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br〉——SteveSmith,《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作者简介

在《捍卫历史》中,艾文斯从史学史的角度展开讨论,辅以其本人大量的实际研究经验,旁征博引、参照比对,既很好总结与反思了以卡尔与艾尔顿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乃至19、20世纪的史学史与史学思想,还讨论了材料、证据、因果关系、客观性等关键的历史概念及其意义变化,有理有据地反击了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进攻。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在本书中,艾文斯从史学史的角度展开讨论,辅以其本人大量的实际研究经验,旁征博引、参照比对,既很好总结与反思了以卡尔与艾尔顿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乃至19、20世纪的史学史与史学思想,还讨论了材料、证据、因果关系、客观性等关键的历史概念及其意义变化,有理有据地反击了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进攻。艾文斯强调历史学是一门经验主义的学科,它更关注知识的内容而非本质,历史学家若是足够小心谨慎,客观的历史知识既是可以期望的,也是能够获得的。可艾文斯本人亦非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反对者,他指出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冲击产生了许多有益影响,历史学家应该将这些有益的影响贯彻到当下的历史研究中。
目 录 :
导论
第一章 史学史
第二章 历史学、科学与道德
第三章 史家及其事实
第四章 材料和话语
第五章 历史中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与个人
第七章 知识和权力
第八章 客观性及其局限

进阶阅读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图书封面


 捍卫历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Evans是个喜欢文字仗的人,这本书就是他挑起江湖恩怨的力作几个不错的章节,第四,第五,我觉得挠到痒处了,其他几处,不是卡尔就是艾尔顿,不是怀特,就是Telling the truth,还有詹金斯啊,卡瓦拉啊,这种高密度的引用,误读且不算(肯定有的),Evans妄想把两派势力一桶糨糊的希望的确有些天真,但是我很认同他这种天真的做法我基本认同Niel Furgeson回应Evans的说法,即史学领域作为一种正在普及化的技艺和学术领域,他缺乏的创造性的史学典范和使人愉悦的阅读作品。当然,随着历史学家愈来愈离开他们曾经引以为荣的政治史领域(因为他们不再是事件的第二手,第三手接触者,往往是第九手了…………),历史学家往下看的趋势就像自由落体般不可避免,因此预期说是后现代,新文化史起发酵作用,不如说学术圈的历史学光环一如既往的在陨落。人被逼急总要跳墙的,从这一点,我喜欢Evans的刻薄观点。历史学乃是一种高尚和负有道德感的叙述技巧,他的评判者,正如祖师爷兰克的老乡所说的,乃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呵呵,其实兰克和康德是一个路子的)
  •     晕晕乎乎地看完了,不得不承认,历史学本身又是非常高深的。到头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体会,大概就是,历史的客观事实是可以得到的(虽然并不全面,但材料的限制足以让史学家构筑基本轮廓);材料对比及解释是有必要的,而且从各个角度都是有必要的;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在于解释过去;在历史学不断分化的今天,不可能再找到一部包罗万象的盖棺论定之作,有的只是各种不同角度的史学精品,一部真正全面的史学著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当时的道德标准出发评判当时的人与事;史学家不应做简单的道德评判,引导性的叙述更有效;《钢铁王国》的写作风格很像结构主义,打破时间界限,按主题分类叙述,这样反而更加井然,能更容易地剖析到国家发展的内在结构,反而比编年史还要清晰。历史学回答的就是“我们从哪来”的问题,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本来是一无所知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过去,解释过去的机会,促使史学家“消得人憔悴”的东西就是人类对“过去”的渴望,我们想知道自己站立的地方曾经发生过什么,是怎么发生的,而且历史的诗意并不来源于虚构的幻想,相反,它来自我们追踪着的事实及维系这一旅程的洞察力,想象力。我丝毫不怀疑历史学家在著作中加入了个人价值观,但史学家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至少在史学家看来它们就是真实的,史学家不是国家机关的宣传机器,恰恰相反,为政治而歪曲历史的史学家只能是作茧自缚,历史教给我们谦卑地面对过去,不管它是什么样,诚然史学家永远得不到永恒的真理,永远得不到盖棺论定的结论,但至少史学家能提出一些还算能站得住脚的理论,一定程度上对过去做出解释,但这一过程永远不会完成,因此这也是历史学及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历史而需要捍卫,正说明其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读罢本书,却是充满着对历史研究的信心与辩证……所可惜者,今昔异势也
  •     写得好。非常好
  •     可读性很强
  •     读了之后发现史学概论老师讲的东西全在里面! 。。但还是有些没读懂,抽空再读一遍
  •     历史学是什么?这好像还真是个问题。是不是科学,能否归纳出历史发展规律,能否给出定律和通则供后世采用,能否预测历史发展前景和方向,如何看待社会科学对历史学的影响;如果历史学不是科学,那它与文学、哲学之间的区别在于何处。这些都是有争议的。总体看,这几十年里,历史学经历了:传统史学、社会科学冲击下的史学、后现代理论影响下的史学,至今,历史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没有办法说清楚了。 儿子就是投身了这样一个专业,将此作为今生的追求和饭碗!
  •     我果然骨子里还是旧的...
  •     这个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历史题材的书籍了。靠谱! 这本书会指引我走向真正意义的历史探究!
  •     “《捍卫历史》一书试图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平衡后现代主义的极端相对主义(postmodernist hyper-relativism)和传统历史主义的经验论(historicist empiricism),我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后现代主义的极端相对主义。”——《跋》一般,和李茂增那本书有点类似,有点理顺和整理的意思,就是一方起来了,另一方就要怎么都来“拨乱反正”一下。
  •     与《历史的真相》还有海登法师对照着读会有些意思,回顾了不少史学概论课上的知识。论战型的书,对后现代主义的众多流派观点缺乏系统的梳理了解,在这个基础上的反击犹如建立在沙子之上的大厦。
  •     学史之人可读 以便对一些基本问题有初步之认识
  •     跨年一口气读完。非常好。作者关于汉堡霍乱的研究是医疗社会史的标杆之作。不过我之前一直都没有留意他就是这本《捍卫历史》的作者。我个人很久以来一些理论困惑,特别是如何回应某些极端后现代主义论说,感觉从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作者对有些人物的臧否,用词有点点调皮(好几次我都笑出声来)乃至刻薄,可是那些被批评的人自己也大多与出言不逊吧。 不过我觉得,如果对西方历史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阅读和思考,以及亲自从事档案为基础的史学写作,在此基础上再来读这本书,可能会有更多的收获吧。 翻译也很流畅。 2015年,新的一年,也是决定我个人职业走向的一年,以这本书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开始,会是一个好兆头吧。
  •     西方史学界八卦集成
  •     简单易懂,后现代历史哲学入门
  •     作者很彪悍
  •     1认得每一个中文字还是读不懂 2不理解这本书的意义。这本书论述的结论,和徐国富“灌输”的一模一样...
  •     捍卫历史就是拒斥历史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
  •     把Britain's Open University翻译成"英国广播电视大学”真的合适吗?页9。。
  •     英国学者不少都看上去温文尔雅的绅士,探讨起学术来就是不惧枪林弹雨的战士,本书作者就是这样一位。从史学史的变化入手,探讨后现代主义对于历史学的影响,对于历史,乃至对于哲学、社会与道德等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读者都可从中得到启示,随着讨论的深入专业性也不断增强,跋更是与其他相关,尤其是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的大战,非专业人士可略过。进阶书目很有参考价值,翻译很用心,虽然张仲民多少有点掉书袋就是了。
  •     2009年7月16日,万泉河畔书店 | 09年夏用
  •     页61:在近代早期欧洲的贵族肖像画里,孩子们都穿着成人的服装,那位业余史家菲力比·阿利亚斯曾猜测,这说明他们没有把童年视为人生的一个独立阶段的概念。这并不真确,有其他的资料显示,当时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穿着打扮与成人不同,只是在让人画肖像时,才穿上成人的衣服而已。
  •     在经受后现代思潮洗礼之后,作者仍能保持“捍卫”姿态同时不失吸收教训和自我反思,这是不容易的。写得流畅,译得也好,对19-20世纪史学史的梳理和书后所列的进阶阅读书目很有帮助。
  •     老师推荐读的书,假期里读还是感觉比较艰难。但是对一些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理论都有很详细的介绍。具体看了第三章和第四章,但是对于作者所持立场以及两种立场交锋,感觉还是不大能消化。倒是觉得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下后现代理论。
  •     真是特别棒,好多疑惑都被诚恳地解决,还给出了高冷姿态
  •     前几章翻译得相当好
  •     某译者喜用成语,喜加译者注,有空去对台译本
  •     理查德·埃文斯对待历史学的态度如同本书的名字《捍卫历史》一样,站在一个坚定的立场,维护历史学的理论传统。他以气势汹汹的态度反驳后现代主义否认所谓历史真相和客观性的存在,以及质疑他们剥夺历史学科的传统合法性与存在理由的行为。
  •     读了此书,更深知后现代史学之虚无主义流毒,已经到了何种程度。那些后现代主义者,将一切历史皆视为“文本”与“话语”,否认历史有客观事实。最极端的例子,就是他们否认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存在。他们认为,这只是资产阶级权力建构出来的一种“话语霸权”。德里达本人,甚至为一个前纳粹分子辩护。我们中国史学,如何才能捍卫历史,抵御后现代与后极权叙事的合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不想在某天看到,后现代傻逼们否定文革和大饥荒的书在江湖上流窜。
  •     历史也纠结
  •     一个钟就看完了,好好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