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本事的皇帝第一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一部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50204065
作者:雷振
页数:262页

章节摘录

  第七章  起义联军营中的逆淘汰  公元23年注定要浓墨重彩地载入史册,因为这一年发生的扭转乾坤的大事太多,特别是发生在王莽身边、联军内部以及双方之间的事太多,随便拿起来一件都能直接写进史书。  从年初过年开始,联军就与官军开打,正月未过完,就胜仗不断:夜袭蓝乡夺取辎重,沘水大捷斩了甄阜、梁丘赐,育阳大捷又打得官军著名将领严尤、陈茂弃军而逃。  这年年初的形势,当然对联军十分有利,王莽则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在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包括起义军将士)中,一种“厌莽思汉”“人心思汉”的思想十分强烈,也普遍流行,这成为以刘縯、刘秀为代表的刘氏宗室复兴汉王朝的社会思想基础,也为一些人搞阴谋玩猫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其实,刘家当皇帝的爷们儿只是贪玩,不好好干活,而王氏外戚抱着国柄不松手,自己没有本事干,还要疯狂地排挤和残害别人,攫取天下利益为己有,让老百姓没办法活下去。  也就是说,为非作歹、欺民误国者,是窃国弄权的外戚,而非刘氏宗室。  特别是王莽得手以后,利欲熏天,见啥毁啥,还要摆足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已经让老百姓绝望至极,厌恶透顶。  老百姓因为愤恨和唾弃王氏外戚特别是王莽,而怀念刘汉王朝,普遍向往高祖武帝时国力强盛、文帝景帝时政治清明的岁月。  这样,在人心思汉之际,“复兴汉室”就是一面鲜艳的、很有号召力的旗帜,有的人打着它想开辟新气象,有的人打着它则想干其他事。  一团乱麻  正在这人心思汉、天下一团乱麻的时候,刘縯、刘秀兄弟在忙于工作:率联军紧紧包围宛城,全力攻打。  这时的联军,已经多少像个军队的样子了:连战连胜,士气正旺;队伍空前壮大,舂陵子弟发展到一两万人,投降的官军两三万人,加上原绿林军三部,大约有十万之众;已经有了威望很高的领袖刘縯,他卓越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能不仅深孚众望,而且使王莽寝食难安。  眼下,刘縯率军在宛城外面扎下大营,拿出志在必得的劲头儿,分兵布阵,把宛城围得铁桶一般。  在这种乱局中,除了这支联军,还有很多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队伍在打杀。  这些打打杀杀的队伍背景、成分、目的各不相同,但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是矛头对着王莽,以消灭新莽政权为目标。毕竟这年头最时尚、最有号召力的活儿就是打王莽了,局势已经发展到别管什么人,只要一说去扁王莽,马上就有成群的人跟着。  二是别管谁起兵,一旦凑够人数,立即称王割据。反正别管谁能得手吧,先称王割据了,就争取了主动,抢占了先机,进一步可以有抢一哥位子的机会,退一步或者偏安一方,或者用来讨价还价,也有点儿资本。  三是谁都想跟刘家扯上亲戚,说自己是前汉刘氏宗室的嫡传脉系。因为人心思汉甚烈,说自己是刘家正儿八经的亲戚,也就像说去打王莽一样,马上就有很多人跟上来,容易占据主动,赢得人心。  仅从公元17年绿林军起兵,到去年(公元22年),就有这么几拨儿:  公孙述自称“成帝”,割据今四川省;  隗嚣自称“西州上将军”,割据今甘肃东南部;  卢芳自称“西平王”,割据甘肃东北及内蒙古一带;  窦融自称“河西大将军”,割据今甘肃西部;  刘永自称“梁帝”,割据今江苏、山东、河南三省交界一带;  王郎自称“汉帝”,割据今河北西南部;  樊崇率领的赤眉军在今山东、河南、陕西、山西一带打击官军,一心想攻长安、杀王莽;  李宪自称“淮南帝”,割据今江苏、安徽一带;  董宪自称“海西王”,割据今山东东南部;  张步自称“齐王”,割据山东;  彭宠自称“燕王”,割据河北东北部;  秦丰自称“楚黎王”,割据湖北中部;  在今河北一带,还有铜马、尤来、青犊等多支农民起义军,人数达数百万之众,各自为战,到处攻城拔寨,见谁毁谁。  关于这些厌莽思汉的人想跟刘氏宗室攀亲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早在王莽称帝不久的公元10年11月,京城长安就发生了一起冒充西汉成帝的儿子,诈骗高级军官的事件。  据时任立国将军孙建向王莽报告:  有一天,孙建正在街上走,一个男子拦在他车前,说自己名叫刘子舆,本是成帝与歌女生的儿子。现在王莽当亡,刘氏即将复兴,请发兵攻打皇宫!  这还得了!孙建立即把这个男子抓了起来,认真调查,发现他是唬人的,原来是长安人名叫武仲。  王莽毫不犹豫地把武仲杀了。  由于王莽本人的“极力倡导”和“身体力行”,绝大多数坑蒙拐骗、偷抢扒拿的勾当都十分盛行。有人在大街上公开这么干,说明当时反莽的情绪已经十分高涨。  可以这么说吧,自王莽篡汉得手以来,反他的人打出刘氏宗室的旗号,要么真的是刘家人,如刘縯、刘秀兄弟;要么辅助、拥立刘氏,如李通、邓晨。  而还有很多人则有点儿另类,要么冒称刘氏,如武仲,以后还有更搞笑的;再不就是干脆改姓刘,比如卢芳,在安定(今甘肃镇原县)起兵时谎称自己本来是汉武帝的曾孙,改名刘文伯,后来他果然因此在西北很吃得开,被拥立为上将军、西平王,不过最后还是被刘秀打趴下了,病死塞外。  “贤愚错位法则”——你优秀不见得你便上位  刘縯率联军十多万之众围攻宛城,城内岑彭县长则率残余的南阳官军拼死抵抗。  经过几次大仗,南阳的官军已经被联军吃得差不多了,包括岑县长本人在内多是伤兵败将,宛城的军需辎重也很缺乏。  但是,已经负伤的岑县长勇敢地挑起了本应该一个地厅级省辖市市长挑起的担子,完全凭着自己出众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干,硬是扛住了联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这时候,城外拼命攻,城里拼命守。城外慕名前来投奔联军的老百姓则越来越多,城里的人员、物资则一天一天减少。宛城攻防呈现胶着状态。  随着全国形势和眼前战局的变化,特别是队伍的迅速扩大,联军面临着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建立领导体系,推举最高领袖。  过去联军分成几支各自行动时,由于人数少,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建立组织领导体系的问题倒不突出,大约着走就是了,打得过就狠打,打不过就快跑。  大联合以后,由于刘縯个人能力太强,能拢得住大家。  但是,现在不行了,十万大军,要吃喝拉撒,要行军打仗,再单靠个别人的个人能力是不行了,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最高首领和统一的组织体系。  由于前面分析的社会原因,联军将士们一致同意从刘氏宗室中推举一个人当最高领袖,甚至当皇帝。但是,在推举谁这个问题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问题立即变得很复杂,矛盾立即变得很尖锐。  虽然在消灭王莽的目标上大家是高度一致的,但在灭他的过程中,以及成功后利益怎么分成,则各有各的想法。  也就是说,当大敌当前,必须为生存而斗争时,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干。而一旦形势大好,“不同的追求”就会激化内部矛盾,甚至酿成阴险的算计和残酷的杀戮!  在大家一致同意从刘氏宗室中选人的前提下,候选人也就是几个:刘縯、刘秀、刘玄。  在很多人看来,这么三个候选人中,刘縯希望最大,他的表现十分抢眼,大家都看到了;其次是刘秀,他文武兼备,也是非常优秀,但由于目前他一直活跃在大哥刘縯的旗帜下,独当一面的机会少,一般人还看不到他的潜质;最没戏的是刘玄,无德无才,性格懦弱,贪生怕死,前几年投奔平林兵,什么事也显不着他,他目前弄个更始将军干干,主要沾了是刘氏宗室的光。  这时候,舂陵子弟,也就是所谓的南阳豪杰,以及下江兵的首领王常等人,主张推举刘縯。理由很简单,无论品德、能力、战绩,还是声望,在联军中没有人能与刘縯相比。而新市兵、平林兵首领们坚决主张推刘玄,他们是王匡、王凤、张卬、陈牧等。  这个理由就有点复杂了。  当“不同的追求”占上风,特别是在推举最高领袖这样分配权力和利益时,整个联军的首领们实际上就分成了这样两派:  一派是刘縯、刘秀、王常等人。  他们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远大的目光,为人忠厚严谨,磊落坦荡,无论是政治谋略、组织能力还是军事指挥水平,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经过了实践的初步检验。  另一派是王匡、王凤、张卬、陈牧等。  在武装反抗王莽官军的同时,他们喜欢放纵,桀骜不驯,乐于抢掠,贪图享受,个人品质不太好,目光也不是多么远大。  比如,他们在抗击官军、打家劫舍的时候,经常掳掠人家的妻女,在取得唐子乡战役胜利时觉得自己分的东西少马上提出要散伙,刘秀说服舂陵子弟把自己的东西让给他们后立即欢天喜地,这都说明很多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刘縯、刘秀事业心强,有能力,整天忙于工作——调兵遣将,行军打仗;而王匡等人私心重,工作能力不够,老吃败仗,就躲在后面玩弄权力,琢磨别人。  可以这么简单地说吧,王匡等人舍刘縯选刘玄,不是因为刘縯无能而刘玄优秀,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刘縯太优秀,刘玄太无能。  首先,刘縯胸怀复兴汉室、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志,能力强,威望高,而且治军严谨,疾恶如仇,他要是当了老大,王匡等人要想再放纵享乐,肆无忌惮地抢东西,抢女人,将很不方便。  其次,刘縯豪气干云,性情刚烈,不甘居人之下,他要是当了老大谁也驾驭不了,王匡等人将难以左右形势。  再次,在王匡等人看来,刘玄是替代刘縯的最佳人选,他前几年为了逃避官府追捕只身投靠平林兵,能力差,官职小,为人窝囊,没有圈子,容易控制,非常适合当木偶和傀儡。如果让他上台,不过是个摆设,大权还在哥几个手里。  旁观者看来,如果联军择贤能而立,选择刘縯或者刘秀,是符合大多数联军将士愿望的,事实已经证明、也必将不断证明这是联军的最佳选项。  但是,有一个历史法则这时发挥了作用,导致联军因为这次关键的抉择而步入歧途。  这个历史法则叫做“贤愚错位法则”,就是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缺少健康的选人用人机制,导致有德有才的贤能之士受排挤,没舞台,而愚钝、顽劣之徒把持权力,控制局面,最后事情变坏。  也可以叫做“逆淘汰”。  这有点像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公元23年2月,正当刘縯忙着干活、在前方紧张地指挥攻打宛城的时候,王匡等人正躲在后方育水之畔的大营里算计他。王匡、王凤、陈牧、张卬等人经过密谋,为了便于自己控制和把玩傀儡,下定决心立刘玄为皇帝,同时挖个坑让刘縯往里跳。  他们认为自己较量不是对手,就决定来个先下手为强。计议已定,他们派快马把刘縯从前线请来,立即召开众首领会议,要求他在立刘玄为帝问题上马上表态。  必须说明的是,这次联军首领会议有点像简装版的“鸿门宴”,与会人员多是王匡等人安排的,而刘縯、刘秀用着顺手的将士都正在前方干重活儿:围攻宛城。  这让刘縯措手不及,十分为难。  他很清楚这些人摊牌,实际上就是要来个冷不防,硬压他同意既定方案。  他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  如果同意,那就意味着不仅自己要放弃做皇帝的机会,而且联军的领导权将完全落入这些人手里,联军能走多远都成问题,复兴汉室大业前景堪忧。  如果不同意,就等于公开与这些人对着干,联军贵如生命的团结将出现巨大的裂缝,也等于公开说,我带领大家出来拼命就是为了自己本人当皇帝。  刘縯毕竟是智勇双全的帝王之才,他客观分析了眼前的复杂形势,说大家起兵的目的就是消灭新莽政权,目前王莽未除,群雄割据,不少地方都要拥立刘氏宗室,将来势必自相残杀,反而失去民心。因此,他建议暂缓确定皇帝候选人。  他说:“各位将军想尊立宗室,对刘氏后裔来说,实在是大恩大德。但从我愚笨的想法看,不敢赞同。现在我们的朋友赤眉军活跃在青州、徐州一带,已有数十万(应为十数万)人,听说我们拥立宗室,他们恐怕也要立一个刘姓皇族,那样的话,必然引起我们内斗。王莽还没有消灭,自己人先打起来,这只能让天下人起疑心而削弱我们自己的权威。这不是灭莽之计。况且凡是刚用兵就打出帝王旗号,很少有如愿的,比如陈胜、项籍就是这样。我们从舂陵打到宛城,也不过三百里的地盘,根本不能算什么了不起的功业。条件不成熟就仓促称帝,必然会成为天下各路豪杰集中攻击的目标,给人可乘之机,并不是上策。现在不如暂且称王用来号令大家,如果赤眉军所尊立的领袖贤明,我们就相率而往服从他的领导;如果他们不立,我们消灭王莽、收降赤眉,然后再举尊号也并不算晚。请各位仔细想想。”  平心而论,刘縯的这番话,讲得很有水平,也是很有道理的。  他完全站在联军顺应社会潮流、更好地建功立业的高度,既分析了形势,阐述了社会发展规律,又结合实际说明了暂缓称帝的理由。  我们无法详细推测刘縯当时的内心世界。如果这番话是他的真实想法,那就充分表现了他的非凡谋略和坦荡襟怀。  当然,如果这番话是他为了自己将来当皇帝采取的缓兵之计,那也无可厚非。  大家想想看,刘縯起事之初就自称“柱天都部”,几天前包围宛城时又自称“柱天大将军”,他的“复兴汉室”大业,难道不包括自己要当皇帝的内容吗?  问题是,他就是想当皇帝,也不为过分。  在这样的形势下,很多人都想灭王(莽)称王,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条件,刘縯就是公开站出来竞争皇帝职位,也是冠冕堂皇的。  所以,听了刘縯的一番话,不少将领都认为有道理,当时就表示赞同。  正在这时候,狂徒张卬出场了。  他本来是追随王常的下江兵首领之一,联军合兵时就被王匡、王凤拉拢过去了,向来恃勇好强、桀骜不驯,在这场立帝的阴谋中,唱的是白脸。眼看阴谋耍不下去了,张卬站出来,拔剑击地,声色俱厉地大声说:  “三心二意,不能成大事!今天说好的立刘玄为帝,就这么定了!”  面对会场上人众我寡的局面,刘縯十分冷静:大业刚举,不能毁于自相残杀。再说,现在联军来之不易的团结,是很多人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他选择了顾全大局和沉默。  在场的大多数都不是政治家,也不见得有多么强的议事决策能力。对他们而言,立一个姓刘的当皇帝只是一个号召,一个旗子,立谁都无所谓,反正合适就跟他干,不合适就散伙。  一见张卬气势汹汹的样子,刘縯没有爆发,大家谁也没敢再提出疑义。  联军拥立刘玄为皇帝的事儿,就这么一“剑”定音了。  王匡等人迅速筹办刘玄的登基大典。  其实这个登基仪式也没有什么可以筹办的,一来物资条件差,正在行军打仗,联军需要什么东西都要靠去抢;二来没有个像样的窝儿,从舂陵一路打杀过来,遇到的小县城小集镇都被打烂了,再说也不能为了举办个活动拉着队伍走回头路,宛城还没有打下来,那就只好在育水之畔的沙滩上找个地方,扒扒土,平平地凑合一下了;三也是最重要的,王匡等人怕刘縯反悔,夜长梦多,要赶时间。  大家只要看看登基典礼所选的日子就会明白,筹办这个活动比普通农家筹办红白喜事儿还要仓促:当年(公元23年)2月1日,也就是联军取得育阳大捷、包围宛城后没有几天。  在两汉之间的农民起义联军中,刘縯被刘玄取代这一历史现象,成为“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贤愚错位效应”最好的例子。  这个“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最初是由16世纪英国造币局长(有称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的,所以也叫做“格雷欣效应”。  据说当年,老格用专业的眼光发现,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活动中,消费者往往保留成色好(贵金属含量高)的货币,而把成色差(贵金属含量低)的货币投入流通,导致实际价值高的“良币”退出市场,而实际价值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  这种现象不仅在铸币流通时代存在,在纸币流通时代也普遍存在。  比如,人们总喜欢把污染、破损或者不便存放的纸币花出去,需要存放现金也是存放整洁的。这样导致市场上有脏污的纸币像击鼓传花一样在人们手里传来传去,而很整洁的纸币人们则较少看到。结果,用手摸钱成了一件很不卫生的事儿。  这种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大量存在,所以,“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理论有着普遍意义。  再比如,在排队等候公共汽车的时候,那些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排队的人往往要等很长时间,过来了几趟车也挤上不去。而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则扒开众人,捷足先登,能够抢得时间,抢得座位。  后来,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每有车来,人们蜂拥而上,搞得乘车就像打仗,让人苦不堪言。  包括官场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社会环境中,在干部人事问题上,这种良劣错位、贤愚错位的现象更是十分普遍。  比如,在缺少健康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地方和“吃大锅饭”的单位,人的升迁、待遇与个人的德才、业绩无关,一些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人要么另谋高就,要么没有舞台,说不定还饱受排挤,而一些平庸之辈乃至不良之徒则把持权力,左右局面。  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前者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提高自己、干好工作上,不愿意也没有时间搞歪门邪道;而后者为了升迁和待遇,加之也不会干工作,必然用主要精力来琢磨人、搞阴谋诡计。  结果,这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一塌糊涂,局部危机乃至社会危机由此酝酿。  现在,“良币”刘縯被“劣币”刘玄驱逐,这绝不仅仅是刘縯的个人悲剧。  刘秀也是“良币”。为了避免被“驱逐”,至少从现在开始,刘秀提高了对“劣币”们的警惕。  沐猴而冠——搞笑的更始皇帝登基大典  公元23年2月1日,春天还没有到来。  在育水边的一处沙滩上,新土筑起的坛台被装点得花花绿绿,联军召开大会,举行刘玄登基典礼。  这是一个多少有点儿搞笑的新皇帝登基大典。  在这以前和以后,当然是谁坐一哥大位都要搞个仪式。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当一哥的这几百个人中,除了武媚娘,大伙儿都是爷们儿。虽然大家年龄有大有小,水平能力有高有低,条件有好有差,混到这一步的原因各不相同,搞个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这些仪式多是奢华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室内活动或者广场活动。  像刘玄这样在河边上堆个土堆就宣布当皇帝的比较少,实在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当。不过我们也要说清楚,愿意不愿意、能不能、什么时候来当皇帝,这连刘玄本人也做不了主。  因为,他不过是个玩偶。  “劣币”刘玄在土堆上面南而立,战战兢兢地接受面前一群赳赳武夫的朝拜。  他向来懦弱无能,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明知道这些人并不是真心拥护自己,而且为了争权还差点儿动刀子,心里不由得直打鼓。他也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自己虽然有时候能耍个小聪明,但要是单挑,下面的人自己谁也斗不过。  ……

前言

  开场白  这个长篇历史散文记叙东汉开国之君刘秀由一个卑微书生成为天下雄主的故事。刘秀本来是个不起眼的回乡知青,恰逢新莽乱世,在风云际会中历尽坎坷,终成天下共主,实在不容易!  千百年来,人们对刘秀的评价也不低,认为他由草民而致万乘之尊,咋说也是创了一把奇迹。他读书很用功,他的庄稼种得好,他做小生意很会赚钱,他打起仗来用兵如神,他的皇帝当得也非常称职,因把“新莽乱世”拾掇成“光武中兴”而名垂千古。  但总体上,人们还是把他当普通的好皇帝看待,放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下,即使在开国皇帝中,也没给他应有的评价。  这是不公平的。  从他的一生历程来看,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也不为过。

内容概要

雷振,男,汉族,生于1965年,安徽宿州人,现为安徽党政干部。自幼喜欢历史,潜心研究汉史20多年,读书笔记达80万字。
大学毕业后,雷振在省、市、县直机关工作20多年,深刻了解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中国历史,首先是一部政治利益关系调整史和政治权力运行史,本书则是真实历史和作者政治经验的完美结合。

书籍目录

《最有本事的皇帝》
第一部 天下雄主
开场白
第一章
刘秀的家世其实很简单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既能拾掇好自己种的庄稼,又能管理好一个大国,既能当好农民,又能当好皇帝的,唯刘秀一人!
不曾想生出一个皇帝
被稀释的皇族血统
刘秀那一大家子猛人
农村回乡知识青年——当皇帝先当农民
第二章
伪君子王莽成了国家一哥
这个时期,从官场到社会上,到处弥漫着一种虚伪的风气。也就是说,容忍虚伪、欣赏虚伪、利用虚伪成为很多人的品格和习惯,成为官风、民风和社会风气。更可悲的是,虚伪也得到体制的认可和鼓励。
这种政治文化的堕落,是西汉败亡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试想一下,如果在风气上、人格上乃至于体制上都以虚伪为美,谁还愿意做个诚实的人?干部群众谁还真抓实干,诚实守法?国家机器怎么能健康运转?
王莽的裙带发迹史
奇怪的“毛延寿现象”
虚伪的社会风气造就虚伪的人
最高级别伪君子兼帝国CEO
王莽是个蹩脚的政治演员
大家为什么都骂他
第三章
太学生——历代君王最高学历
我们说刘秀了不起,绝不仅仅因为他建立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这样的开国之君历史上有好几个呢。
他能伸能屈,有着极强的生存能力。
当农民,他把庄稼种得比别人好,经常手有余粮。进城市,他会经商,不耽误读书,还能培养自己的政治爱好。
无论在哪里,自己饿不着,还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儿。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他都能很好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千方百计求得生存、谋取发展。
这其实是一种很了不起的素质,一种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顽强生存的素质。刘秀之所以能起身于社会的最底层,历尽坎坷终成大事,靠的就是这种素质。
以后大家会不断发现,这种素质帮助刘秀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目标,使他无论在做人还是做事,无论在治国还是治家上,都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王莽提供了刘秀上太学的机会
刘秀同学的学习成绩——刘秀其实不简单
学习赚钱两不误
“当官就当执金吾,娶妻就娶阴丽华!”
王莽的“抹桌布理论”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第四章
别人忙着造反,刘秀不急
刘秀办事,向来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动,没有成功的把握,一般不莽撞行事。而只要他看准的事,一旦火候成熟,条件具备,他便迅速行动,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
这种性格素质就是:谋后而断,慎思敏行。
性格决定命运。
虽然表面看起来,刘秀起兵,是一个由被人推动,到自觉行动的过程,而且起事之初,他还活动在大哥刘縯的旗帜下,但是,他心中始终自有主见。
这种自有主见、坚韧内敛的心理素质,和多谋善断、慎思敏行的性格素质,使他走得很快,少走弯路,一般人还撵不上;使他走得很有水平,脚步时隐时现,一般人看不出门道,他就走到前面去了;使他走得很远,一般人达不到那个境界。
即便是做粮食贩子,刘秀依然很成功
险些饿死在牢中
舂陵发轫,刘秀终于出手了
大事开头难,所以成功者总是那么少
第五章
锋芒初试
在当前兵火连天、饿殍遍野的时候,要让谁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把拼命抢来的东西让出来,并不比打仗容易。
君不见,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和普通百姓为了战斗而结成革命友谊,而为了分享果实又反目成仇!
古人深感于此,有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所幸联军有了刘秀!
刘秀敏锐地觉察到这种局面的严重危险性,果断而严格地约束舂陵子弟,要求大家立即把战利品都拿出来,全部送给新市、平林兵。
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火并避免了,新市、平林兵都很高兴,对刘秀刮目相看。
骑牛上战场
赤眉军,绿林军
要生存壮大,就必须进行联合
试刃——有时候,你必须暂时妥协
战地金兰
第六章 刘秀也不是天生便是成功者
我国封建社会农民长期存在皇权主义思想,现在看来是一种保守的草民意识,但在当时,很有市场。马克思曾这样描述农民心态: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
小长安——刘秀的第一场惨败
新的军事同盟——单打独斗者从来就不能成功
偷袭蓝乡——抓住对手的致命弱点,你就成功
宛城攻防大战——刘縯有多厉害,岑彭就有多生猛
第七章 起义联军营中的逆淘汰
有个历史法则叫做“贤愚错位法则”,就是说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缺少健康的选人用人机制,导致有德有才的贤能之士受排挤,没舞台,而愚钝、顽劣之徒把持权力,控制局面,最后事情变坏。也可以叫做“逆淘汰”。这有点像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法则”。
一团乱麻
“贤愚错位法则”——你优秀不见得你便上位
沐猴而冠——搞笑的更始皇帝登基大典
第八章 血战昆阳——拼命的人才有成功的资格
毛泽东在1936年12月写上面这篇文章时,我们中华民族正处于被日寇全面武装侵略的危亡关头,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和人民也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他在这个时候把包括昆阳大捷在内的七个著名战例总结给广大军民看,绝不是开玩笑。
干实事要靠真本领
王莽的保命三板斧
昆阳!昆阳!——有些人的成功是必然,有些人的失败也是必然
傻子领导着四十万大军——跟对领导才有前途
宛城破
3000对430000,奇迹!
第九章 阴谋和阳谋
刘縯对自己的优点看得很清楚,也发挥得很好。但是,他对自己的缺点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这往往使他疏于防范敌人,也不善于保护自己。
这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大不了吃点儿亏,而在关键时刻,有可能是致命的。
这就像管理学、经济学上的“木桶原理”。
政变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迎娶阴丽华,志遂意满
好汉刘縯的短板
性格决定刘縯只能被黑
第十章 忍忍忍,刘秀的痛苦表演
刘秀搞阳谋不搞阴谋。
几乎所有的史家都承认,刘秀不愧是天才的演员,他把同胞手足被害的万分痛苦成功地埋在心底,在表面上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天上掉下个冯异,人才也会滚雪球
韬光之术——刘秀的成功之道
刘秀的心机
第十一章 王莽这老家伙终于挂了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王莽通过几十年辛辛苦苦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他祸国殃民的人生理想,形成了一种发人深省的“王莽现象”。
这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怀有阴暗心理或政治野心的人通过虚伪、欺诈和造假的手段蒙骗大众,达到个人目的,但很快会自食其果,被大众抛弃。
“王莽现象”是一个骗子用欺诈创造奇迹的故事,也是一个玩弄老百姓最终被老百姓抛弃的哲理。
人人喊打,王莽等死
王莽的最后一场荒诞表演
悲惨的死法——王莽到底有多招人恨
王莽死,“王莽现象”不死
第十二章 刘秀其实留了一手
确切地说,刘秀目前是隐忍,但并非不发。
慎思敏行,稳中求胜,是刘秀的风格。在充分表现自己对更始顺从的同时,刘秀从没停止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只是,他有自己的方式。
冰底之火
实习洛阳——真正的机会只要一次就够了
为渊驱鱼——更始政权的糟糕统战工作
更始不小心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强敌
蛟龙入海向河北
第十三章 跳出牢笼,从头再来
刘秀识人用人的独到眼光和能力确实非常人能比。
在雄主天下的征途上,包括耿纯在内,他使用的很多人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一生对他忠贞不贰。
想要创业发财,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你必须学会识人用人,这方面,刘秀是最好的老师。
单车临河北,英雄归心——刘秀识人用人的秘诀
赝品小人物反倒成了大气候
与死神赛跑
讨饭讨到了敌人地盘
第十四章 更始“劣币”的癌症晚期
大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我国封建社会几百个坐在龙椅上的人,无论你是怎么坐上去的,无论你美丑贤愚、个人条件如何,一旦坐上就再无自由!
忠良者希望你兢兢业业地工作,把每一件国家大事都办好,他们自己忠于职守,每天忙碌,也不希望你闲着;奸佞者希望你把事儿办砸,处处碰壁,有的还希望你把大事儿,甚至于把大位、把生命都交给他,为此,他们什么样的坏点子都能想出来,什么样的陷阱都敢挖;老百姓可能虽然永远无法知道你每天在干什么,但都希望你好好干活,不断地把大家往好处领。
在广大老百姓眼里,你可以拥有无上的权力,你可以享受无上的荣耀,你可以用一切公共资源来满足自己的感官之欲,你可以尽情地玩,你甚至还可以犯错误,但是,你就是不能不干活儿!无论谁,都不会容忍你不干活儿!
挪窝——底细就在不经意的细节处暴露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无德,无才,无大志——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做的
“重炮杀法”
忙碌的更始王朝掘墓人
第十五章 讨王郎(一)——正牌对冒牌
慎思敏行,谋定立行,是刘秀的一贯风格。
凡事三思,而一旦拿定主意,立即迅速调动一切手段和力量组织实施,虽百折而不挠。
点将聚兵,三管齐下
载木焚庐
刘秀娶了郭圣通——陪嫁,10万精兵!
第十六章 讨王郎(二)——迈不过去是虫,迈过去就是龙
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一个知错即改的人是十分可怕的。而刘秀从善如流,知错即改。他本来就是杰出人物,又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干什么事儿想不成功都难。
同时,刘秀理解人,尊重人,设身处地地为朋友考虑,一般情况下不纠缠历史旧账和恩怨枝节,这是刘秀做人的魅力所在。
对自己和别人错误的不同处理,充分体现了他深邃的政治眼光和博大的胸襟。
刘秀大反攻
云台二十八将——刘秀聚拢人才的秘诀
打你没商量——王朗一哥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解体
通敌铁证——刘秀告诉你怎样做最英明的领导

编辑推荐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从一个底层农民成为天下雄主的传奇经历:起事后3年称帝,12年扫平天下,开创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  官场领导干部二十年时间写历史品政治,真正点明了历史和政治的奥妙。本书是真实历史和作者政治经验的完美结合。  史上近乎完美、最有本事皇帝的成功秘诀:独特的识人驭人术,审时度势的眼光,能屈能伸的生存能力,谋而后断、慎思敏行的性格素质等。  治世读刘秀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近乎完美的皇帝。他年轻时是好农民,会想办法做生意,求学成为高学历的太学生,在战场上3000人击败43万,屈居别人手下当官有声有色,自己创业能吸纳大量追随者,最后当了皇帝不忘本,不杀功臣,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

作者简介

《最有本事的皇帝•治世读刘秀(第1部):天下雄主》内容简介: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如何从一个底层农民成为天下雄主的?败在刘秀手下的有:起义军势力绿林军、铜马军、赤眉军、尤来军等,皇帝王莽、王朗、公孙述,割据势力隗嚣、刘永、张步等。起事后3年称帝,12年扫平天下。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聚拢了以邓禹、吴汉、冯异为代表的“云台二十八将”这些非凡人才,一起打下江山。难得的是他们一直对刘秀忠心耿耿,哪怕在刘秀落魄的时候;而刘秀也与他们保持了真挚的情谊,从没想过鸟尽弓藏。他将众多曾经的敌人变成了自己人,吸引他们前来相投。这是更为难得的事情。他做了33年皇帝,让自己治下的百姓过得很不错。哪怕到了晚年,依旧做事清醒,仍然是个成功者。他娶了历史上有名的美女阴丽华,与阴丽华两情相悦,始终幸福。他们的孩子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也是一位好皇帝。

图书封面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一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作者雷振对故事的描述十分具体形象,构造人物的细节同时,既展示了战争中的人性,也融入自己的政治经验,口语化切合历史故事,不失创意的讲述了汉光武帝刘秀生动的创业经历。这是你我早就猜到的结局,依然对过程抱有兴趣。西汉末年是极具特色的混乱的年代,内主无心主事,外家擅于朝,在这样的乱世中,朝廷为官的人永远不能预知自己下一刻的命运,乱世好做官,更多的热衷权力的人,摩拳擦掌的跃跃欲试,而做的最好的,无疑是王莽了。王莽其人,属于伪装天才,一出道就是包装形象,营销自己的品牌效应。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王莽却舍得下面子,长期潜伏直至破茧而出。大司马王凤患病期间,王莽蓬头垢面的精心侍候,三月衣不解带。深得王凤信任,被临终推荐。生活简朴,孝义无双,行为得体,人气空前涨高,杀子示众以示铁血无私,一切皆是手中棋,所有的波谲云诡,都融进了长安城,最后成为汉室的操盘手,并且取而代之。新莽王朝改制,是他下得一手臭棋,也许是没了对手的寂寞。而这盘命运棋,才真正开始。刘秀,有着强大的人格力量,多谋略,简而概之,文武双全。他有一个有点,干什么都不轻易分心,在极度的专注中,做出很多骄人的成绩。人才,就是不被社会和自己毁掉的学生。他始终做自己想要的,审时度势。他的刘縯属于有勇无谋,在宛阳城被刘玄一群鼠辈小人暗算。当然这趟水很深。这群人造反尝到了甜头,也许看到了一点光明的未来,就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利益这东西很奇妙,人们都在盘算,可口头上又否认。刘縯错误的相信那群人,也忽略弟弟等人的善意提醒,终是落得扑杀的下场。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刘秀对哥哥的死选择沉默,因为时机还不成熟。而每一次沉默,都是心智的放空,他在沉默中,自给自足。于是宁愿被雪藏,情愿做累活与苦活,不动声色的麻痹对手,不露声色的打造自己的立业基础。乱世中命如飞蓬,一夕之间,就是生死之隔。我们都有一个阴影,人格越庞大,阴影就越大。你想成功,就要学会容忍,忍受等待。他在这段时间里,努力组织人脉网,并且也为自己留下后路,因为知道。事情中有一个结束。要知道,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对环境做出的反应。复仇之花,终于伴着战争恣意绽放,接下来刘秀也讲打造自己的王朝!
  •     名为《最有本事的皇帝》的一本书,可以说雷振先生的选题很不错,至少很聪明要知道“最有本事”几个字的意义所在。刘秀作为这一系列的主人公本身没有太多的新鲜感,因为光武大帝带来的“光武中兴”历史教科书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但是相对于其他有名的皇帝而言他又有一些让人愿意了解的不为人知的东西,作为开国皇帝的刘秀比起他的同行们在近几年的“历史热”中似乎被忽略了。这样就给这本书带来了两个明显的看点即一是“最有本事”;二是光武大帝刘秀。尽管这是本系列书的第一册,但是也让人能清楚地感到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手法。当然在我明确了两个明显的看点后,自然也在不断地思考作者的内容框架,但是结果并不是那么让人满意。第一,“最有本事”,这一讲法是本系列书的吸引眼球之处,本事与最都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更何况是对一个皇帝的形容,因为大家都很明白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权力之大、影响之大。雷振先生从刘秀的发迹开始论述,强调了他不当皇帝照样能够做一个社会上非常有用的人这一点或许不错,能够管理国家这一事实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能够做商人和农民雷振先生通过自己的方式也提醒了我们,但是一个问题即“最有本事”中的本事难道也包括这些吗?如果包括的话,就是雷先生忘记了刘秀的主要身份是皇帝,所谓最有本事的皇帝与种地和做生意有什么关系,很让人怀疑。第二,光武大帝刘秀,相信看这一系列书的人大多都是为了想进一步的了解刘秀其人,那么书中对于刘秀的着墨和重点的阐释应该占主导,但是刘秀的哥哥刘演似乎成为了抢戏的主要角色,这位“柱天大将军”确实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倘若不是雷振先生的重点描写刘演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去了解更不会知道了。当然尽管刘演是值得发掘和记住的历史人物,但所谓“最有本事的皇帝”毕竟不是他,每当刘演起到巨大作用的历史事件作者都希望把刘秀扯进来,不过明显是比较牵强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也是本书的缺陷之一。虽然本书有缺陷,对我来讲他不是一本非常好的历史性书籍,但是它客观上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皇帝的本事到底是什么。皇帝作为中国集权社会的典型象征位于社会的最顶端,他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也非常的宏观,因此对于他所应有的本事问题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了。雷先生在本书里对刘秀的本事有过很多的论述,但是所谓能够种地、做生意等等根本不能算作皇帝的“本事”,相应的作为开国皇帝应具备的“本事”则更多、更为复杂。我结合本书的内容对皇帝的本事进行了一点浅显的思考,第一,皇帝要具备强大的领导才能,皇帝作为古代社会政治权力甚至可以说是所有权力的至尊人物,他没有卓越的领导力就不可能使其手下的政治精英们敢于臣服于他,王莽的篡权就是西汉末期皇帝领导力的严重缺失,政治精英们不会轻易地被所谓君权天授或神授所蛊惑,因此必须能够控制大局领袖群伦。第二,皇帝要具备很深的城府和高深的权谋,皇帝必须有这方面的素质尽管这些素质看似非常的龌龊,但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目标这就是必修课。作为开国皇帝权谋的素质更是这样,因为在成为开国皇帝前有很多挑战给他,除了军事战争方面的争夺更有集团内部的政治倾轧,只有自身具备卓越的政治洞察力和权谋、城府才能避免过早的夭折,《最有本事的皇帝》中的两个人物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刘演、刘秀兄弟两,刘演的经历在我看来是当皇帝的不二人选,但是他死了而且死的很早很没有价值,而刘秀则不同他沉稳面对政治风云的变幻,甚至能够对于亲人枉死而隐忍不发,最终成为真正的“天子”。第三,皇帝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才能,皇帝的业务才能是什么,一些人可能不是非常清楚那就是行政、军事、政治等才能,对于开国皇帝来讲军事才能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没有它这个人可能就很难在混乱的军事争夺中凸显自己的价值,也就无法真正上位了。第四,皇帝必须有延揽人才的能力,人才对于任何的集团、组织都很重要,对于国家更是如此。作为开国皇帝,他需要一个卓越的团队并与之合作打下江山,在建国之后这些人会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支柱力量。刘秀作为一个成功的皇帝在对待人才以及延揽人才方面做得非常不错,否则不会有后来的所谓“云台二十八将”。一个人的思考总是有局限的,雷先生对历史的解读会有,我对雷先生著作的评说也会有,但是问题总是要有解读的,这种解读总会给一些人以新的视角看待同样的问题。或许《最有本事的皇帝》对我来讲带来的新的、具体的东西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将我成功的引入了一个深刻问题的思考,并且有了自己的答案。
  •     读这本说刘秀的《最有本事的皇帝》,很自然地心中便拿之前读过的《嗜血的皇冠》作对比。同是史说刘秀,感觉雷振的《最有本事的皇帝》主要从人物的品格和素质入手,而曹昇的《嗜血的皇冠》更多从人性角度解读,解读的方式方法不同,读者看到和感觉的人物形象特点便有了差异。个人更偏重喜爱于《嗜血的皇冠》的解读,无论解读方式,特别是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语言风格,都令我深深着迷其中。而这本《最有本事的皇帝》,读来感觉就像流水日记一般,缺少了一种摄住心神,不舍放下,一路追逐非要阅读下去的吸引力。不过,正是这有条有理的讲述,使我们了解到光武帝刘秀如何从农民到太学生到生意人到盟军的中流砥柱到雄据天下的霸主。在完成一统伟业这一漫漫征程中,刘秀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做到最好,更难得的是即使当上万人之上的皇帝,仍然不忘本,不杀功臣,就算废皇后郭圣通事件,仍然不违厚道给了郭圣通一个“中山王太后”的封号,安排其在洛阳北宫安住,使得郭圣通有别于历史上诸多被废后妃,幸免于一个凄惨的结局。这不能不说刘秀有一颗感恩之心和厚道的秉性。成就刘秀皇帝伟业的,除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身边人的人心,乃至天下人心。从刘秀漫漫称雄天下的征程中,“得人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得到了最好的验证。特别对刘秀的韬光养晦,以屈求伸的本事叹服。面对大哥刘縯被更始帝刘玄一伙杀害一事,换成一般人免不了伤心悲愤难以自控,然而刘秀在这个时候表现十分理智,十分清楚此刻自己也在风口浪尖之上,稍有不慎势将也成为更始一伙的刀俎之肉。他把失去手足的痛苦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表面上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并且自责而谦逊,于人前不露一丝痛苦痕迹,成功掩盖了自己内心的隐忍和挣扎,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伪装得滴水不漏,骗过了所有人使得在最危险的时刻性命得到了保全。刘秀与大哥刘縯一样都是一身本事的英雄,但刘縯性格心高气盛,恃才傲物,锋芒毕露;刘秀性情谨言慎行,低调行事,与人宽厚。一样的英雄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两兄弟迥异不同的结局人生。果然是性格决定命运!刘秀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诸如谋后而断,慎思敏行;能屈能伸,顽强生存,谋取发展;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厚道待人,懂得感恩……正是这些良好的素质魅力,让刘秀嬴得了美人,赢得了友情,赢得了天下英雄的追随,赢得了上天的眷顾,最后赢来了万里江山。所谓最有本事的皇帝,不是刘秀最能打能冲能杀,而是他最懂做人,最善做人,最能洞悉人,最识把握人心。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风起云涌的群雄争霸战争中,便成全了刘秀坐拥上皇帝的宝座。读史使人明智。读刘秀从一个底层出色农民当上英明皇帝的历史,使人明白到很多做一个优秀的人所需具备的素质和智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底层农民成为天下雄主的传奇经历
  •      慎思敏行,稳中求胜,是刘秀的风格。在充分表现自己对更始顺从的同时,刘秀从没停止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只是,他有自己的方式。
  •     天下雄主一书,对于了解光武帝刘秀的起家、发展过程,介绍得十分地透彻,且语言恢谐幽默,用词儿贴近现在人的阅读实际。好书一本。
  •     刘秀本是没落皇族,于乱世起兵,以独特的人格魅力,陆续聚拢了邓禹、吴汉、冯异“云台二十八将”这些非凡人才,血战昆阳,击灭赤眉,得陇望蜀,起事后3年称帝,12年扫平天下,开创了东汉帝国,硬是把一个乱世拾掇成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
  •     刘秀的书之一。只买了第一本,刚读完的时候还是比较想买第二本接着读但是放弃了。原因是这本书的主要针对人群是给想治世想当官的,所以内容有些地方偏说教和现实,虽然这些地方我直接跳过了,但是感觉还是不适合我这个纯爱刘秀的人,本身书还是可以吧大概
  •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勇敢的皇帝,昆阳大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十几人冲出王莽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以三千子弟兵大破王莽大军,创造了中国军事史的神话。
  •     刘秀起义的时候,也有很多其他团队在各地壮大,但最后,只剩他一个!值得一读!
  •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近乎完美的皇帝。他年轻时是好农民,会想办法做生意,求学成为高学历的太学生,在战场上3000人击败43万,屈居别人手下当官有声有色,自己创业能吸纳大量追随者,最后当了皇帝不忘本,不杀功臣,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成功秘诀:独特的识人驭人术,审时度势的眼光,能屈能伸的生存能力,谋而后断、慎思敏行的性格素质
  •     汉光武帝与唐太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明君,他们有很多的共同点:
    一、都是痴心男儿,光武帝与阴丽华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恩爱也是很著名的。中国古代痴心男儿不少但是如此忠心相爱的明君却不多;朱元璋爱妻却残暴,汉武帝始乱终弃,秦始皇更是花心,倒是隋炀帝与北齐宣帝不错可他们是昏君!
    二,都善待功臣,光武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与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都是大有作为,这里就不解释了!光武中兴与贞观之治都是历史有名!
    四,都长得不错,皇帝长的什么样的都有,但是说到刘秀都知道他长得潇洒,而唐太宗英武过人又是汉胡混血长的肯定不错!
    五,文化程度都不赖,刘秀是太学毕业,搁今天就是清华的高材生。李世民文武皆全、骑射惊人。出生又好受教育不错。他执政以来以自身为楷模感染众人可见他的高才水平!
    六,前者是偶像,李世民好看史书,他阅遍史书觉得光武帝最像自己!
  •     小弟不才,因为是理科生 ,想当年每每对历史非常憎恶,于是去年我看到刘秀这个人名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有点耳熟。因为当时我比较无聊,所以就在网上看帖子,看完了两年《君临天下——看刘秀是怎样一步步成为皇帝的》,令我十分感动和震撼!自此,我开始涉猎一切历史小说、人物志等,通史等,最后才发现,刘秀乃当之无愧的完人!阴丽华乃当之无愧的国母!自此,刘秀成为了我的偶像!
    看其它的帝王,不是后宫各种残酷的斗争,就是不厌其烦的穷兵黩武,抑或怠政、幼稚,抑或顽劣无度。而看刘秀,我看到的是一场温暖的亲情,一场温暖的爱情,一场温暖的爱民之情。每次看他的故事,我都会感动的一塌糊涂!
    汉之风采,远非其他朝代能比!!!!
    何时我国才能有汉之风采。。。。
  •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近乎完美的皇帝。他年轻时是好农民,会想办法做生意,求学成为高学历的太学生,在战场上3000人击败43万,屈居别人手下当官有声有色,自己创业能吸纳大量追随者,最后当了皇帝不忘本,不杀功臣,一辈子只爱一个女人。
  •     干一行爱一行的人
  •     刘秀是个标准的帅哥,史学界的评委们齐刷刷的全部给了他10分。刘秀小时候家里已经不行了,他和他的哥哥也整天忙着如何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一天年轻的刘帅哥看见了更为年轻的阴丽华,马上就成了她的忠诚粉丝,并立下宏伟誓言“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其实那个时候他还远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汉皇帝,所以做梦也就做个执金吾的官。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party,有一个很会算命的就说“将来有位皇帝是要叫刘秀的”。刚好当时有位叫刘秀的大官,顿时觉得自己很不简单起来,这时尚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刘帅哥凑上前去说“我也叫刘秀,会不会是我”,结果大家都好象听说布什抓住了拉登一样哈哈大笑,当然结局就不用多说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刘帅哥对阴丽华真的非常好,虽然中间他因为政治原因而娶了另一位皇后,但最后他还是不改当初志愿,与阴MM一生恩爱,白头偕老,可谓相貌、才华、人品之三绝,即使那位中间插足的郭皇后后来被废后,下场也很不错,决然没有中国古代通行的那种斩草除根的厄运。
  •     光武帝刘秀可以为男人的典范第一,他拥有高深的文学修养,第二,他长得很handsome,第三,他三十一岁就当了大老板。第四,他获得了大美人阴丽华的芳心。第五,他精通政治和军事,是个完才。第六,他没有杀功臣留下非议还有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他兴起了一个国家,算是民族英雄了。第八,他还有严光这么一个步衣知己,幸福。
  •     雷震用“最有本事”来形容刘秀,说治世当读刘秀。其实,在中国230位皇帝当中,刘秀不光“本事”最全面,他的性格、胸怀、才能,足以说明他不仅是一位好皇帝,还是一个好朋友,一个好人,如果非要在皇帝面前加一个形容词,我觉得不应是“最有本事”,而是最完美。无论治世乱世,无论做人还是处事,刘秀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     也活该汉朝命不当绝,经过西汉的辉煌到没落,终于造就了东汉的文武全才的刘秀这个一代明君。也有人说刘秀生不逢时,他从一个儒生、沉静的没落贵族走出来,创造了东汉的“光武中兴”,创造了一个奇迹! 史学家称他是中国历史上学历最高、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胸怀大志的人城府最深,在打天下的时候与刘秀一起出道的一奶同胞哥哥刘演因为功高震主,被当时接替王莽的更始帝刘玄杀害,善于韬晦的刘秀亲自向更始皇帝请罪,才逃脱了这次杀身之祸。这种窝囊气也确实难为了当时这位血气方刚小刘同志,逼的人家净在背人的地方抹眼泪。可人家想的是小不忍则乱大某,依当时的实力只能委屈求全,这不能不说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一种胸怀。以后他更是礼遇下属和对手,下属私通敌人,他下令把信笺烧毁;敌人投降,他一个人到敌营房去慰问,感动的人家热泪盈眶。难怪有那么多人都依附在他的麾下,甘心情愿地为他卖命,成就了他的一代王朝帝业。
  •     同事推荐的,几天就看完了,很适合了解历史,越来越喜欢刘秀的行事风格,刘秀把大丈夫能伸能屈的气魄诠释的淋漓尽致,期待第二部。
  •     多看迁移账户送的钱买的书。对汉史不太了解也没看过类似的书。感觉起来就是老重复同样的话,比较水,作者应该受马列思想影响比较严重……
  •     据说刘秀是汉朝少有的被记载说很帅的皇帝。至少我看过那么历史书,所有写到刘秀的都说他帅的。
  •     汉光武帝刘秀,他是汉高祖的九世孙,长沙定王的后裔,九岁而孤,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他有两个哥哥,长兄刘缤,次兄刘仲,都气度恢宏,轻财仗义。刘秀更是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

    阴丽华美丽贤惠,当时未即位的光武帝有一言:作官当作执金晤,娶妻当娶阴丽华。后来果然如愿。他当上皇帝后,想封阴丽华为皇后,但她却拒绝了,并且坚持要他立郭妃为皇后(郭妃的父兄为光武帝夺得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于是,郭妃成了皇后。但后来终被废掉,阴丽华才当了皇后。

    刘秀自幼钟情于阴丽华,少年时期就立下一个心愿–娶妻当娶阴丽华,这一志愿在当时看来只是不着边际的空想,因为当时汉代已历十二帝,总计二百一十三年,帝裔子孙众多,不可能一一照顾周全,更何况当时王莽已经篡位称尊,刘氏子孙更受到无情的摧残,刘秀一家早失去贵族的身份,在乡里的财势与声望上,刘家似乎还比不上阴家,刘秀虽然熟知阴丽华貌美,但真正能把她娶过来作为自己的妻子,还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当时只是心里想想而已。

    刘秀当时还有一个志愿。一天,他在长安市上,看到执金吾出巡,前呼后拥,车骑很盛,于是发出”仕宦当作执金吾”的感慨。”执金吾”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卫戍司令,刘秀当时在政治上最大的追求也就如此而已。想不到时势造英雄,后来他竟成了中兴汉室的光武帝。

    倘若美慧秀丽的阴丽华七早八早地就嫁给了刘秀,而且刘秀又能在王莽政权中谋得一官半职,在如花美眷的拖累下,或踌躇满志的状况下,刘秀也许就此安于现实,不再有拼命谋求发展的斗志与浩气了。无奈多少土族少年向阴家求亲,都尝到婉转拒绝的滋味,刘秀更是不敢贸然有所行动;再说想要在王莽新朝获得立足之地,更是谈何容易,为了完成他的两个心愿,时势迫使他不借工本地另谋发展。

    在消灭王莽的过程中,刘秀的功劳最大,公元二十三年,”绿林军”几千人被王莽主力四十二万人包围在昆阳城中,是刘秀带十八人突围,带回三万多援军,以少胜多,把王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从此,”绿林军”乘胜前进,推翻王莽的统治,进占长安。就在此时,随刘秀作战的阴氏兄弟,说服家人,把阴丽华嫁给了刘秀,也正因为两人的结合,刘秀才逃过了更始皇帝诛杀功臣的一劫。
    更始皇帝先是杀了刘秀的哥哥刘演,刘秀表面还只能强颜欢笑,要哭也是晚上偷偷地哭。阴丽华劝慰丈夫:”更始皇帝气局狭小,小具规模便沉迷酒色,为求自保,不如向河北发展,也好相机独树一帜。”阴丽华的话给刘秀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一切计划妥当,十九岁的新娘回到母家暂住,刘秀以有名无实的特使虚衔,带领数百人马渡过黄河,一路抚辑流亡,废除苛政,排除万难,争取民心,赢得了河北诸郡的爱戴和拥护,刘秀就是以此作基础,建立东汉,他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多出在这一带地区,可说阴丽华不仅使刘秀避祸,而且还使他建立了一个政权。

    当时,邯郸地方有一个以卜卦为生的术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际,许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是刘秀在河北扩展势力的主要障碍,刘秀为了彻底击灭他,必须借重刘扬的势力,作为权宜之计,不惜答应娶刘扬的甥女郭氏为妻,终于借得精兵十万,击败王郎,廓清河北,于是他拒绝了更始皇帝的封号,另树一帜,不久即帝位于部南的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洛阳。
    于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以阴丽华为后,尽管郭氏是刘秀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虽然在戎马倥偬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并已身怀六甲,但依然只得了一个贵人的称号,阴丽华是刘秀的结发妻子,刘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她,星夜派侍中傅俊将她迎来洛阳。不料阴丽华却说: “困厄之情不可忘,而况郭贵人已经生子。”坚持不肯接受皇后的册封,光武帝迫不得已,只好立郭氏为后,封阴丽华为贵人。
  •     光武帝刘秀 在史学界 评价很高 光武中兴可谓结束了人民颠沛战乱的生活 刘秀本人也是非常文武双全的帝王!
  •     科普一下刘秀的故事,认识点人,以后有机会读正规的史书
  •     故作幽默,很多地方空洞,有点瞎评论。不过读着还算轻松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从一个底层农民成为天下雄主的传奇经历
  •     作为近来如雨后春笋噌噌往外冒的历史读物之一,《最有本事的皇帝》这本书无疑是借了国人对于传统的说教版历史无比厌恶的东风,但能够脱颖而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书很靠谱。
  •     上大学的时候,偶然发现图书馆中有这本书,但自己不是中文系的学生,每次只能借一本中文书,于是动用了三个同学的图书证,来保证我的看书计划。 刘秀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于是命运注定了他要从走历史
  •     东汉野史科普书,作者主观性比较强
  •     真实的刘秀据说也长得挺帅的,喜欢
  •     刘秀能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使用得当。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将帅能在不违背总的战略企图下见机行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马援称他“恢廓大度”,“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
    耿在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年纪最小,刘秀到河北的时候他才二十出头,但耿作战勇猛,兵法娴熟。耿曾在河北时救过刘秀的命,刘秀常常把他比作韩信,颇为欣赏。曾经亲昵地说他:“小儿曹乃有大意哉!”

    河北平定之后,耿献平齐之策,刘秀同意他率兵前去,结果真就大功告成。
    刘秀高兴之余,饶有兴致地又拿耿与当年的韩信做了一番比较,结论是耿的能力更强,同时又回顾了当初耿献策时的情景:“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从前你在南阳曾建议请求平定张步,我当时以为你口气太大,恐怕难以成功)。遂得出了流传后世的定论:“有志者事竟成也!”这对耿来说,是何等欣慰的评价啊!
    刘秀起兵路过颖阳时,王霸和一帮朋友去投靠。刘秀豪情盖天地说:“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此后王霸便忠心耿耿地追随在刘秀左右。刘秀在河北邯郸和王郎作战时,遭到了重大挫折。危急时刻,随王霸的一道投奔刘秀的人纷纷溜走。刘秀对王霸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     刘秀只爱一个女人。
  •     刘秀办事,向来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动,没有成功的把握,一般不莽撞行事。而只要他看准的事,一旦火候成熟,条件具备,他便迅速行动,坚定不移地进行到底。
     这种性格素质就是:谋后而断,慎思敏行。
  •     书是很吸引人的,不过很可惜,这只是刘秀故事中的一部分。刘秀在河北站稳了脚跟,但是他后来又是怎样从河北出发,打下整个江山的呢。如果把整个中国看成一个棋盘,那么河北、关中、东南、四川就是这个棋盘的四角。历史证明,只有从四角出发的军事势力才能夺得整个国家。秦、西汉、隋、唐都发家于关中,明发家于东南,东汉和清则应该算是发家于河北了。四川是个特例,不过这里不是要讲四川的事情,就不详谈了。
  •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一部:天下雄主-治世读刘秀挺喜欢!
  •     有人总会说刘秀打天下用了十三年。时间太长就说能力不行。
    刘秀早在河北就定下了统一的战略思路。那就是把河北洛阳关中连成一线。分割天下乱兵。
    分成东方集团兵和西方集团兵。
    建武六年以前集中力量打击东方南方的集团。冯异的西方集团兵在关中取守势。
    建武六年以后东方南方解决。天下已经大势明朗了。在建武元年到六年期间。他同时开始组建政府机构,向东方南方集团实行政治打击和军事打击。政治打击包括去谈判,释放奴婢,求取隐藏起来的有才德的人来为新政府效力。刘秀手上这时候就基本形成了两党。军事谋略功臣党和在野士人党。
    建武六年以后。就着手解决西方的魁啸公孙述窦融卢芳。也是两手兼用。
    建武六年期间。刘秀还培养了南阳党。帝乡党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南阳这个地方的作用巨大。南阳地理优势经济优势,南可以经略长江以南,北连接洛阳。向西可以进入成都。后来三国时期魏蜀吴重点争夺荆州。就可以看出刘秀经略南阳帝乡党的作用。
    自古中国冷兵器时代。刘秀的战略都是非常精湛的。毛伟人说刘秀最会打仗来于此也。
  •     这本书写刘秀的创业史,我觉得刘秀丰富的个人经历,应该写的更轰轰烈烈,更引人入胜。
  •     刘秀本是没落皇族起事后3年称帝,12年扫平天下,开创了东汉帝国,硬是把一个乱世拾掇成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
  •     现在全都是讲汉武帝刘彻的,怎么都没有刘秀的电视剧呢?我觉得他比那个昏庸的皇帝好太多了!
  •     刘秀虽贵为刘性皇族,但其实为远支,加上年幼时经历王莽篡汉,早已自云端跌落。之后的经历,可作一部白手起家的个人奋斗史
  •     一个人的思考总是有局限的,雷先生对历史的解读会有,我对雷先生著作的评说也会有,但是问题总是要有解读的,这种解读总会给一些人以新的视角看待同样的问题。或许《最有本事的皇帝》对我来讲带来的新的、具体的东西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将我成功的引入了一个深刻问题的思考,并且有了自己的答案。
  •     扑面一股百家讲坛味儿,还是民科版的
  •     看近乎完美的皇帝,了解近乎完美的人格!
  •     您说,刘秀为嘛就喜欢一个女人——阴丽华呢?是不是基友!!!!好吧!我承认我邪恶了!
  •     从百家讲坛认识汉光武帝刘秀,我一直对刘秀很感兴趣,觉的他很独特,不像别的皇帝那么张扬,很温柔英俊的一个皇帝,尤其他的爱情故事很唯美,动人。有看点
  •     曾经听说过,富贵家族一旦破落,三代之后贵气尚存。而从高祖至于平帝12代,王莽篡汉后刘氏家族破落至此,而刘秀却始终不沦落于风尘草莽,贩夫走卒之属,(虽然他也种田,还做生意)依然保持着儒雅脱俗的贵族之风,这就是所谓的“天生富贵”,真正的富贵不在于锦衣绣服,而在于气质高华。
  •     天下雄主,最有本事的皇帝----刘秀。
  •     最近对了一些历史书,看了曹操的、康熙的,还有朱棣的。感觉都不错。这本刘秀也不错。可以的。
  •     了解刘秀,了解西汉,说的不错
  •     以前不读历史,这回偶然读了回刘秀,觉得还不错哦,以后要多读点儿历史!
  •     皇帝一生只真爱一个人,真是太伟大了,不过刘秀的治世之道,也真是值得深思!
  •     《最有本事的皇帝》1

    现在是读历史最轻松的时代,我喜欢历史,家中有一架从地板到天棚的历史书,《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通典》《通鉴纪事本末》,虽然还没收集齐全,但是也算不少了,还有《中国历史地图集》《二十四史人名纪传词典》等等工具书,读历史应该没设么问题。可是在这么多历史书中,我只读完了多半部《史记》,也就是纪传部分,至于志书,啃了半部天文志,就实在是啃不动了。《三国志》看了一点,剩下基本上都当资料用了,只有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从头到尾读完了。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业余读者来说,历史原著读起来实在太困难。

    上学的时候就有了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那个过瘾,后来到了《明朝那些事》出版以后,现代版的历史书就再也止不住了,简直可以称为是浪潮,三国、曹操、西汉、民国、辛亥、西周、元朝、西夏……甚至日本、英国……都白话到国外去了,到书店看看,你都想象不出还有那段历史没有被白话了。这是一个好事,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历史,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历史,毕竟我们并不想,也不能成为历史学家,我们只对故事感兴趣。

    这本书讲的是刘秀,西汉末年的历史,本来想看看王莽,却没想到一开头王莽就已经称帝,并且要完蛋了。和三国相比,以前对这段历史并不太了解,只在历史课上学过绿林赤眉起义,别的就不知道了。作者把刘秀称为“最有本事的皇帝”看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刘秀在历史的各位皇帝中,的确是非常能干的,虽然并不是最伟大的,最有功绩,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用最有本事来评价,确实很到位。

    刘秀确实很有两下子,能带兵打仗,领着军队冲锋陷阵,古代历史中的皇帝们确实找不到一个能够和他对阵的。而且不仅仅是将才,还有更高的能力,用人,为政都很出色,是个多面手。这样的英雄才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最后得到天下,并非凭借的是运气。

    第一本写到刘秀有了自己的地盘河北,然后开始征讨天下,估计按照这个速度在第二册中天下就能被平定了,第三本就应该是治理这个国家。还没看到第二本,等待出版。
  •     刘秀是古代最优秀的皇帝之一,非常值得一看
  •     东汉光武帝刘秀(刘邦的九世孙),在大浪淘沙中从一个放牛娃庄稼汉到中兴之君定鼎帝王。他统一全国后没有发生兔死狗烹鸟尽的悲剧,是王道治国的典范。他实行的王道就是顺应时节,教化百姓,发展经济。他量时度力,刚柔相济,宽松而不放任,柔和而不软弱。他用人不疑,裁减官吏,解放奴婢,减轻刑罚,减免赋税,安置流民。他清醒地认识到,对百姓,如果只剥削而不给予利益,只想百姓效忠他而不关怀百姓,只强迫百姓为他做事而不为百姓做实事,这样治理国家结果只能是灭亡。刘秀不仅是一个好皇帝,还是一个好儿子、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心里装着阴丽华,直到28岁才美梦成真,多年愿望得以实现。战火遍地,大敌当前,燕尔新婚的夫妇只好分别。刘秀为争取地方势力的支持,出于政治军事目的,又娶了郭氏为妻。刘秀称帝后,迎接阴丽华回宫。刘秀决定立阴丽华为皇后,但阴拒绝了。刘秀立郭氏为皇后,但对阴丽华更加敬重,更加亲近。阴丽华生子刘庄,刘秀偏爱刘庄,废郭氏改立阴丽华为皇后,在彬彬有礼的气氛下完成了这项重大政治变动。阴丽华有母仪之美,始终保持谦恭美德。
  •     在众多朝代中能封为世祖的区区有几人?唐太宗不能比,因为太宗与世祖刘秀级别差一级,李世民也不敢自称世祖,成吉斯汉、铁木真也一样不敢自益,只能靠后辈皇帝为其加封!可见刘秀之功当世伟。
  •     今天的很多人一提一流的皇帝就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排个一二三四。呵呵,不还是毛主席的诗里写的得到认可的么? 那么毛主席还说这四个人都不行,但他单独表扬了光武。你注意到了吗?
    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 毛主席是谁
    呵呵 毛主席是洗脑大师 他那一代通过洗脑帮很多人建立了信仰 成就了很多人 也起了很多副作用 毛主席写大气磅礴的诗 更是藐视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是战略大师 跟美国佬交过手 跟苏联顶过牛 抗过日 把同样瞧不起西方的蒋中正赶去了台湾 尝试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毛主席虽说是现代社会的领袖 但他的实权和皇帝差不多 他当然知道坐上皇帝之位的柴米油盐的价钱 当你说光武这不行 那不行的时候 首先你不是皇帝 你是外行 你看的是热闹 毛主席当然是一心一意想当的好领袖的 他当然更能神交光武 (那些说光武不好的人请你良心哈)在封建社会 皇帝是天人的君父 王夫之是封建社会的人 他如此评价光武 更多的是站在光武内心思想 个人品行与其帝王身份所折射出的光辉上来品价的 尤其他认为光武这个君父做的才叫真正的君父 什么是君父 ? 一个身份是全国最高长官 一个是天下人的父亲 大臣的父亲, 做全国最高长官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汉高明太也许才力够 但是做天下的父亲这些人就吃力了 因为对待他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都是威严足够 生活细节上的爱心不够 不然为什么他们在权利交接的过程中都出了岔子 秀哥人品好 两个主力培养的皇子很谦让 待臣下很少惩罚什么 综合才力也是所有皇帝中最高的 毛主席更说他是最有学问的皇帝
  •     用毛主席读《东观汉记》中,对光武帝的评价来说: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     我对刘秀的印象,虽然只限于“娶妻当娶阴丽华”一说,但仅此一说,已经足够让我对刘秀印象深刻了。虽然刘秀是个创业皇帝,但是也依然会有三宫六院,美女不少,聪明的女人自然也不少。阴丽华自然有她的综合优势,但刘秀必然也是个IQ高,EQ也不逊色的长情男子。哪有女人不爱长情男?就冲着这个,我也想看。
  •     范曄評價劉秀:「雖身濟大業,競競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欖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     消磨时间可以看看。作者主观感叹有点多。
  •     刘秀早起的创业史,写的还不错,对那段历史有了点了解。
  •     刘秀是好皇帝的榜样。
  •     本人在校时很讨厌历史政治,看了刘秀比较有故事性,没有那么枯燥乏味,对清朝的历史才多了一些了解,对政治也才多了一点认识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如何从一个底层农民成为天下雄主的?真的是奇迹。读者是草根,受益很深。
  •     刘秀的治世之道值得学习!
  •     光武皇帝,天下雄主。
  •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历史!也很欣赏刘秀!
  •     最近穿越剧火的一塌糊涂,四爷也更是火上加火了一把。可是在我看来,刘秀却是比雍正更有魅力的皇帝。《后汉书》记载的刘秀的相貌“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不能不说是大帅哥一枚。他在感情上更是专一有加,一辈子只爱阴丽华。如果让吴奇隆演绎这个角色,我相信他一定能把刘秀的感觉演出来。
  •     本人对汉光武帝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推翻了十多个政权。以柔取天下!!比秦始皇更厉害!是个没犯过错的千古一帝!!最可敬的是他对感情的专一,千古皇帝也就他一人!!
  •     刘秀的大半江山是他哥哥打下的。本来很多人以为皇帝肯定是他哥哥的,可——
  •     作者文笔太差写作功底简直不堪入目,语言掌控能力低下得让人看不下去。
  •     刘秀有识人之才,也反证了他的魅力。
  •      不错的一本书,不过我仍旧认为,最有本事的皇帝不一定就是刘秀吧。
  •     表面看起来,刘秀起兵,是一个由被人推动,到自觉行动的过程,而且起事之初,他还活动在大哥刘縯的旗帜下,但是,他心中始终自有主见。
     这种自有主见、坚韧内敛的心理素质,和多谋善断、慎思敏行的性格素质,使他走得很快,少走弯路,一般人还撵不上;使他走得很有水平,脚步时隐时现,一般人看不出门道,他就走到前面去了;使他走得很远,一般人达不到那个境界。
  •     行文格调恶俗,作者思想水平有限,值得一看的就是资料整理的功夫,跟住主线讲讲故事方面还行。
  •     历史书不少,写刘秀的还没有,买一本呵呵
  •     刘秀这哥们靠谱,绝对的潜力股。虽然他喊得不是“我爸是李刚",但是也总是说自己是刘氏宗亲。攀亲戚,这个从古至今,都没断过呀。
  •     这个真厉害
  •     讲述了刘秀这一东汉缔造者波澜壮阔的一生,能够不漏重点,不重复的讲述这位人物,难得
  •     汉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皇帝里学历最高的了,太学生出身!
    学识和学历没多大关系,别指望计算机学博士,能够给生活带来多少情调!刘秀同志每到一处必征集当地散落古籍,拜访当地名士,还经常组织饱学之士之间的辩论!
    读一些关于刘秀的事例,有利提升涵养呵呵
  •     先定性,后述史,不推荐这样来。
  •     特立独行就是刘秀的创业策略,别人当官,他当农民,别人上学,他当商人,别人起义,他又不动声色。但是当时机成熟时,他在当初积累的力量就迅速崛起。
  •     像封面上写的一样,刘秀做什么都能成功,而且爱一个女人,可见IQ高啊
  •     第一本这样的,写东汉,写刘秀的,也算是有新意的。
  •     作者文笔根本就不行,总想模仿当年明月的,可完全是东施效颦。另外作者对汉史研究的完全不够深入,完全是凭主观的臆想去写,把王莽批评的一无是处,更可笑的是把刘秀说的那句著名的做官当做金执吾都解释错了,完全是照字面解释的。所以想了解刘秀或汉朝,千万别读此书。
  •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中国历史上853个帝王之中,不怎么引人注目。也可能因为汉高祖刘邦开创的大汉帝业功高盖世,也可能因为高祖子孙的“文景之治”太辉煌,掩盖了这位文韬武略、以“柔”克刚的东汉开国之君的光芒。也可能正是他采用“柔”的手段,没有秦朝始皇大帝的铁腕那么狠,又少了刘邦的诡计多端那样狡诈.所以,历史上没有刘秀太突出的地位也不足为怪。但是,刘秀的确算得上中国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帝王,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他以平民起家,并依靠个人的能力,一统天下,开创了东汉近200年的刘氏基业。他的“直柔取天下”的精神、他的“上善若水”的信念,他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品德,他的宽民众、严官吏的法度,足以荫及东汉和后人,真是惊叹他的智慧与谋略!报告一下刘秀‮导领‬的事迹,品味一下他的执政历史、陈年轶事,说不定对咱建设和谐社会会有所启发和裨益呢。
    这本书得推荐下,写得比较好,也较符合史实。
  •     刘秀起兵,是一个由被人推动,到自觉行动的过程,而且起事之初,他还活动在大哥刘縯的旗帜下,但是,他心中始终自有主见。
  •     提到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成,康乾盛世这些立赫赫伟功的明君贤帝;要不就是纣王幽王,宋徽宗这类荒淫残暴,昏庸无能等导致国破家亡的昏君,神武不可测的光武帝却知知甚少。大家在上学时应该都学过毛主席的一首词,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话: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可见他对这些历史上这些有名的皇帝评价有多低,(我说毛主席的这句话并不是说我有多赞同,只是为了进行对比)。而我们的毛主席唯一称赞并且学习的皇帝就是刘秀。 刘秀的知名度并不如以上那些皇帝,但在军事作为方面却丝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通过农民起义登上宝座的皇帝,也是一位中兴汉室,使汉室断而再续的明君,有人甚至称他为中国历史上学识最高,最会御权,最善用兵的皇帝,“忍术”最好的皇帝,堪称中国史上的顶峰人物。文才武略,相貌人品,都达到无人企及的程度。而且他也不象其它皇帝一样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他的妃子人数很少,且他和阴丽华的感情一直很好。不象有些皇帝一样滥情。
  •     好书!

    《最有本事的皇帝》主要记述了公元22年10月到36年11月之间刘秀攻伐天下的历史,包括起兵反王莽政权、参与组建更始政权、受更始权臣排挤、河北独立发展、建立独立政权、反击更始、平定隗嚣和公孙述割据政权。该书还用一部分篇幅叙述刘秀平定天下后的治政历史。

    该书通过记述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各个不同形象的历史人物:

    先说刘秀。一是慷慨顾大局:在联盟起义军之间因为战利品分发问题闹别扭的情况下,让舂陵子弟把战利品全部送给新市、平林兵。二是英勇机智:以弱胜强取得昆阳大捷。三是心机很深:大哥遭刘玄等人陷害身亡,刘秀向刘玄自责,并不许亲友议论此事,表演得比真的还真。四是心胸宽广:消灭敌帅后,在敌营中发现本部将士通敌书信,一把火烧之。五是善于做思想工作:对数量庞大的铜马投降将士“推心置腹”,安定降军和己方人心。六是善用计谋:借刀杀人处李轶,离间计除除苏茂。七是治军严明,善取民心:本书最后有刘秀军事经验总结。八是善于整顿吏治:完善监察制度,提高监察地位,大胆任用一批“硬骨头”从事监察,有效保证吏治清明。九是重视文治,平和对待博士、文臣,不介意忠言逆耳,使优秀的知识分子能够充分施展才干。十是富于仁爱之心。在战争中总是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避免无谓的伤亡;天下平定后,即专注于构建和平繁荣的社会,拒绝开疆拓土、好大喜功。总之,刘秀近乎一个完人。

    刘秀手下干将也有很多不俗表现。例如寇恂,从更始朝廷使者手中夺取印绶,使者也无可奈何;杀敌军使者,敌帅却主动投降。例如耿弇,以弱对强战张步,流箭射中大腿,耿削去箭杆,继续战斗,逼敌退,又在敌逃必经路线设伏,大胜。例如芩彭,攻打公孙述时,声东击西,派多支疑兵跑来跑去,自己却率精锐日夜兼程,攻城略地,短短几十天里,行程两千余里,终使公孙述的大本营——成都——转眼间成为一座孤城。比较抢眼的干将还有冯异、来歙、王霸、贾复等。

    本书中提到的刘秀的亲属绝大多数多极为优秀,其品质很值得学习。如大哥刘縯,光明磊落,侠肝义胆(可惜缺防人之心,遭小人陷害);如外公樊重,宽厚轻财;如舅舅樊宏,德才兼备,谦恭和顺;如两个舅子阴兴、阴识,位高权重,但严于律己。

    总之,这套书在描绘战争的残酷无情的大背景下,能使读者见识许多优秀人物的光彩。

    本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出自这段历史的成语、俗语,如:疾风之劲草、推心置腹、得陇望蜀、有志者事竟成。

    此外,这套书也引导读者阅读别的关于这段历史特别是刘秀个人的书籍,让一切更生动、更鲜明、更真实。
  •     说情节不错,但格局不高。于满清,刘秀是不错的皇帝。但是在王朝达到顶峰的奴才文化、权谋政治、文字狱等,延绵不绝,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民族的劣根性,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桎梏。
  •     罪有本事还是最优秀呢?怪不得叫刘秀。
  •     这套书是除了马平写的《世纪末的市场战争》之外我读过最搞笑的一部关于历史的书 笑得眼泪出来
  •      刘秀搞阳谋不搞阴谋。
  •     被人遗忘的历史
  •     刘秀,刘家最优秀的。
    无论是做皇帝还是做人,都很完美。
  •     刘秀还真是个不错的皇帝,起码不忘本,而且专一。
  •     更喜欢曹三的版本
  •     书主要写了刘秀怎样从一届农民登上皇位的 一片一片的小故事组成的 没有小说的连贯性 没怎么着重写阴丽华
  •     这本书里所讲的刘秀的治国道理,让人受益匪浅,应该好好读一读!
  •     喜欢刘秀这个皇帝很久了,这段时间读了最有本事的皇帝这本书,对他的崇拜更是多了几分!
  •     中国古往今来皇帝众多,所以我们也许可以在读书读史之时认识诸多的王侯将相与帝王豪杰。也许也正是因为皇帝数目的众多,我们基本也只会对其中的某些颇有代表性的人物记忆深刻。毕竟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特色;毕竟他们身上有着很多的故事;毕竟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有很多的焦点。

    说句实话只要能做得了皇帝,他们身上必定有着某些他人所不能及的能力或者机遇所在。如果在这个皇帝的名词之前额外再加注了“最”字,里面更可以彰显这个皇帝与众不同的强大实力所在。正是因为好奇于这些万人之上最有本领的皇帝们,我们时刻地希望可以通过某些书籍汇总来一睹他们的雄韬武略。而在这部《最有本事的皇帝第一部:天下雄主-治世读刘秀》书中,里面将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一代天子刘秀的纪实。

    对于我个人而言,刘秀在以往的史书阅读中最有特色的成就便是历史上的那个“光武中兴”。于是乎,这个名词更是皇帝刘秀的代名词。只不过,很少有更简洁明了的书籍对这样一个皇帝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此次,在这部《最有本事的皇帝》书中,我却得到了一次对这个历史人物更为深入的认知机会。作为一本历史书籍,它有着忠实于真实历史的基调;作为一本讲解皇帝“最”字的书籍,它又脱离了原本枯燥单一的讲解陈述;作为一本分析人物的书籍,它又将刘秀的生平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一一进行了相关的讲解。分析一个历史人物,注定了你我需要透过他的为人处世,思想行为,性格决断,待人接物,学识才略等多方面综合性地进行讲述。所以,我们可以在看这本书时候,不仅可以读到有关于刘秀的家世,我们更可以看到他的深谋远虑;不仅可以一睹他的忍辱负重,我们更可以看到他的稳扎稳打;不仅可以读到他的学识渊博,我们更可以看到他的全面发展;不仅可以读到他的失败挫折,我们更可以看到他的逐渐成长于壮大----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他是一代有本事的皇帝,但是书中同样可观地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不足。正是因为他的不足,我们更可以透过相关的改进与崛起。与此同时,书中的文字和章节也并非枯燥无味。作者很好地拿捏着皇帝刘秀不同时期的地位和权力,运用颇多现代化的搞笑语句向读者娓娓道来这个最有本事皇帝的故事。类似于忍忍忍,刘秀的痛苦表演;类似于王莽这老家伙终于挂了;类似于讨王朗---正牌对冒牌等等。通俗化的讲解更是惟妙惟肖地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深入认识刘秀的真实一生。

    透过这本书籍,读者可以忍俊不禁的同时用一种现代的眼光来认识一个故人的传奇一生。于是乎,我们可以认真一睹这个“高处不胜寒”的刘秀。见证他的伟业也见证他的本事。与此同时,我们更可以从中读古人而领悟今日为人处世的相关道理。皇帝也是人。皇帝同样有本事的和没本事的。看着这个有本事的皇帝,我们也可以从中参悟着相关的古为今用的成功秘诀。从刘秀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慧眼识珠,审时度势,能屈能伸,慎思敏行,用情专一等等。

    谈笑风生间,你我读书读史读刘秀;风起云涌间,你我看人看世看门道。在这里,我们会对为人处世有一种豁然开朗般的感悟。
  •     臣关系是封建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文关系。君臣关系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封建臣属的人生命运,更关系到国家政治的成败与否。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中国有多少位皇帝,就有多少代君臣关系,每一代都因皇帝的不同而不同。那么,在这几百代君臣关系中,最好最和谐的是哪一代呢?我个人认为,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君臣关系应该是最好最和谐的一代。
    刘秀时期是典型的通过全国起义建立统一王朝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君臣关系要比其他时期的好,因为在这一时期,每个人都能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适合自己的位置。特别是皇帝和大臣能够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彼此了解,互相配合,建立起深厚的情谊。纵观中国历史,这样的朝代只有西汉、东汉、唐、明。但刘邦和朱元璋在建立政权后都对功臣进行了杀戮,君臣关系恶劣,可谓以热血打天下,以冷血治天下。究其原因,无非是臣子的功劳和才能大过了皇帝,从而使皇帝产生了自卑、猜忌直至仇恨的心理。与此相反,刘秀和李世民在建国后不但没有杀戮功臣,反而厚加赏赐,维系了良好的君臣关系。究其原因,是因为刘秀和李世民自身的功劳和才能都大过任何一位功臣,所以他们在功臣面前只有自信,没有自卑。但由于李世民出身贵族子弟,性格中难免有骄纵冷漠的一面,所以他的君臣关系就不如出身平民、性格宽厚的刘秀的了。
  •     呵呵,我的看法是把刘秀“先生”放在现代,如果在和平年代,就是一个能力强、收入高、朋友多、爱老婆(请大家不要怪他有几个老婆,在古代没办法啊)、崇尚户外运动(放在古代就是打仗)又十分儒雅,还长的特别高大帅气。这样的男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甚至将来,都会受大家的欢迎。女孩子不用说,男人有这样的朋友都觉得脸上有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