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2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罗马人的故事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08630397
作者:盐野七生
页数:340页页

章节摘录

从未有人能够察觉他的真实意图上一位继承人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一年,汉尼拔二十六岁。父亲哈米尔卡去世的那一年,汉尼拔只有十八岁。八年过去了,已经二十六岁的他,在所有方面都已经成熟起来。在西班牙的迦太基人一致推荐他就任总督,宗主国迦太基也同意他担任总督之职。踌躇满志的汉尼拔上任第二年就计划征服埃布罗河以南的所有地区。西班牙土著居民是未开化的民族,他们的骁勇彪悍远胜高卢人,因此汉尼拔要彻底统一西班牙并非易事。一年过去了,到了公元前219年,是年二十八岁的汉尼拔开始要把长期以来的愿望付诸行动。当时,罗马和迦太基本国都未觉察这位年轻人的真实意图,直到后来,人们才恍然大悟。这一年,汉尼拔首先向萨贡托城发起了进攻。萨贡托是港口城市,位于西班牙东岸,与马赛一样,是希腊人入殖后建起来的城市。同样与马赛一样,是罗马的同盟城市。与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的希腊人一样,为了对抗大国迦太基,生活在西地中海的希腊人都与罗马结交,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公元前218年5月,二十九岁的汉尼拔率领全军,全副武装地离开了卡塔赫纳。生活在后世的我们知道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全过程。但是在当时,只有汉尼拔一个人知道。汉尼拔要率领他的军队一路向北横渡埃布罗河,翻过比利牛斯山脉,进入现在的法国当时的高卢,再渡过罗纳河,横穿法国,最后,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汉尼拔率领大军、带着象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在其后的二千二百年里广为人知。即使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有耳闻。当然,他选择这一冒险的行军路线不是为了博取后人的赞誉。如果只是因为喜欢冒险而冒险,是不可能完成冒险的。既然这样,我们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为什么他要选择这样一条路线?为什么他一定要冒险翻越阿尔卑斯山?我想,答案是,汉尼拔没有其他选择。虽说是为了继承其父哈米尔卡的遗志。但是,汉尼拔的终极目标却是打败罗马。以西西里为战场的第一次布匿战争已经证实,在意大利以外的地方作战,不可能战胜罗马。要战胜罗马,战场只能在罗马的土地上,在意大利境内进行。意大利半岛像一只靴子一样伸向地中海中央。南部与迦太基本国相距很近。无疑,从迦太基出发,在意大利南部登陆最为便利。但是,那里有西西里岛,岛上大多数地方是罗马的行省。而且,第一次布匿战争以后,迦太基和西西里之间的制海权掌握在罗马海军的手中。因此,从这里进入意大利本土几乎没有可能。那么,从东边进入又如何呢?首先,航海中的风险与航海距离成正比。西班牙和意大利相距太远。其次,即使顺利通过西西里附近的海域,后面还有意大利南部的海港城市及“罗马联盟”同盟国的海域。即使成功穿越所有这些海域,进入了亚得里亚海,同样还有危险存在。因为,罗马已经把希腊西岸的伊利里亚地方纳入了势力圈,遭遇罗马海军的概率非常高。此外,从西班牙横渡西地中海也可以到达意大利。但是,从西侧进入意大利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因为,撒丁岛和科西嘉岛都是罗马行省,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是,罗马海陆军常驻这两个岛上。如果只有五六艘船,或许可以顺利通过。但是,运送大军的船队,无疑会多达数百艘船。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庞大的船队可以顺利从罗马海军的眼皮底下通过。公元前218年的时候,罗马在意大利东、南、西三面的防线几乎像铜墙铁壁一样坚不可摧。从北方进入意大利是唯一可行的路线。但是,这条进攻路线不仅漫长而且困难重重。需要横穿辽阔的法国,翻越阿尔卑斯山。而且,生活在这一带的原住民高卢人虽然不是罗马人的友邦,却也不是迦太基的友邦。当然,这条路线也有有利因素。当时,罗马防线虽然已经扩张到了波河,却尚未巩固。而且,皮亚琴察和克雷莫纳的殖民地建设虽已完成,但是,与旧防线相连的公路尚未铺设。此外,生活在这一带的高卢人虽然和罗马签署了和平条约,那也只是战败后的权宜之计。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完善基础设施”所带来的“罗马化”的恩泽。因为,这里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开始。更何况,他们并非心甘情愿地被罗马所保护。汉尼拔在意大利北部看到了突破罗马防线的可能性。我想,汉尼拔应该清楚,虽然翻越阿尔卑斯山难关重重,代价很大,但不是不可能。只是,当时的罗马人想不到这一点。 后面还会讲到,与同时代的人相比,汉尼拔之所以拥有出色、超常的判断能力,是因为他知道情报的重要性。可以断定,他早就知道生活在意大利一侧的高卢人和生活在法国一侧的高卢人,经常赶着家畜往返于阿尔卑斯山两侧。数年前,与罗马军交战的高卢军中,有一部分高卢人就来自罗纳河一带。汉尼拔要做的就是当地高卢人平常在做的事情。只不过他的规模更大——他要率领大军,还要带着大象。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虽然冒险,却是在经过冷静观察和谋划之后实施的一次大胆行动。现在的我们能够对汉尼拔的这次行动了解得一清二楚,这得益于当时有记录员随行。或许,这一点他是向亚历山大帝学的吧。担任记录员的是汉尼拔的希腊语教师,一个叫西勒诺斯的希腊人。同一时期,罗马也有一个记录员。他是罗马元老院议员费边•皮克托,与汉尼拔同时代的人。这两人的记述没有留存至今。但是,古代有人看过他们的记述。汉尼拔四十六岁那年出生的希腊人波利比乌斯和二百年后的罗马人李维的作品都参考了这两人写的原始史料。根据他们的记载,汉尼拔离开西班牙的根据地卡塔赫纳时,军队的组成是步兵九万人、骑兵一万二千人和大象三十七头。与此同时,汉尼拔派出二万士兵前往迦太基本国,在西班牙留下一万二千名步兵和三千名骑兵以及二十一头大象。对他来说,西班牙是他的第二故乡,比迦太基本国还要重要。他把守卫西班牙的任务叫给了二弟哈斯德鲁鲍尔,让小弟马可尼与自己率领的远征军一起远征。九万名步兵加一万二千名骑兵的规模应该说非常庞大。骑兵以非洲的努米底亚人为主,步兵是非洲的利比亚人和西班牙人的混合军,比例为二比一。除了将官,全体士兵都是雇佣兵。这一点,汉尼拔完全遵循了迦太基军的作战传统。但是,这位年仅二十九岁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自己可以把所有人都带到意大利,也没有想过要把所有人都带去。这是一次深入敌后的行军,军粮供应是最大的难题。事实上,过了埃布罗河,汉尼拔已经留下一万名步兵和一千名骑兵,守卫比利牛斯山至埃布罗河的地区。同时,他还慷慨允许不愿去遥远意大利的西班牙士兵回家。像这样,汉尼拔在行军途中,同时选拔精锐士兵。翻过比利牛斯山脉,进入法国境内时,他的军队还剩步兵五万人、骑兵九千人以及大象三十七头。

前言

给中国版的序文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了。生活在当代中国的读者,如果读了我写的《罗马人的故事》,对书中的内容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若细细品味读者的感受,必将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作者我最关心的事情。盐野七生2011年夏  于罗马王石推荐序:为什么是罗马?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的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的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是为序。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巍推荐序: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多年前,在朋友处看到台湾出版的一本书《我的朋友马基雅弗利》,借来后一口气看完。文笔的清美,布局的平实让我印象深刻,特别是作者起笔的角度真是别开生面: 马基雅维利看到了什么? 由此展开了佛罗伦萨的当时历史背景和事件 马基雅维利做了什么? 由此展示了马基雅弗利一生的经历和事变 马基雅维持利想到了什么? 由此发掘了马基雅弗利的成就和遗憾这是一本历史,也是一本游记,还是一本政论,更是一本优美的散文集。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就这样让我铭记在心.。她年轻时就爱上了意大利,一住就是大半生,写了很多书,获了很多文学奖,在日本有几百万的铁杆粉丝,近年来在英语世界也声名大振。大陆读者久闻大名,翘首以待。感谢当年资深书友衣锡群兄专门从香港带回两大袋书,这便是台湾版的《罗马人的故事》全集十五本,我如饥似渴的读完。掩卷长思,深深敬佩。一个日本女人这样如痴如狂地写古罗马,发掘两千年前往事,娓娓道来.她的细腻描写让你身临历史其境,她的逻辑铺陈促你遐思当下因缘。我读过许多不同作者的罗马史,只有盐野七生女士真正带我走进历史。 我去过意大利四次,也自驾游过西西里岛两次。曾带着盐野手绘的地图在佛罗伦萨四处寻觅马基雅维利的故居。意大利作为政治国家的历史很短,不足二百年,作为文化国家的历史却波澜壮阔地上溯到三千年。在维罗纳的一个酒店里,看到一幅将意大利历史描绘为一棵盘根错节的古树,展示了几十个诸侯公国,几百个影响欧罗巴文明的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军事等名流的来龙去脉。一瞬间,我体验到了卑微和崇拜,也叹服盐野女士把握历史的勇气与能力。意大利有两次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是当时世界上幅员辽阔的强盛帝国。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它直接启发并推动了全球现代文明的兴起,而这个复兴就是以回归古罗马为道德旗帜。此后一代代的意大利人梦寐以求地希望光荣历史得以重演,统一意大利的民族英雄马志尼如此期许自己,不到四十岁便一举颠覆了民主政府的墨索里尼也这样激励自己。此外,法国的拿破仑和德国的俾斯麦都以古罗马的恺撒大帝自居。条条大路通罗马,地球上各个角落的部落都这样厘清自己的文明坐标。古罗马成为意大利人的永远图腾,也成为欧罗巴大陆高度默契的文明血脉。继承希腊文明的古罗马的法典礼仪艺术建筑等构成了当下西方世界主流价值的表达,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华文明的演进。百年以来,中国知识界始终在希腊文明中捕捉思辨的知音,在印度文明中寻求失落的安慰,但却是在罗马文明中锲而不舍地吸收普世价值体系。我有趣的注意到,日本作家盐野女士不断用东方的思维来考究古罗马的蛛丝马迹,体现了类似的精神焦虑。阅读盐野的罗马史与罗马人,时空穿越两千年,体验着人类文明中顽强生长并趋同的精神动力,尽管语言、宗教、习俗、体质和自然环境有千差万别,但内在的思辨、伦理、行为、愿景和组织制度却可以彼此熟悉和理解的。现代人往往以仍然蓬勃发展的中华文明与曾经衰落的罗马文明进行比照,发掘出许多文明之谜和文化冲突的理念。不过,从更高的时空立场上看,罗马文明仍然是一波波地前行,荡涤着不同社会形态的隔阂。同样,中华文明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进化成长,与前者共同汇成当下全球文明的主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读盐野的罗马人故事,看到了主导当时文明的精神特质,也是传承至今的进化基因,更是鞭策中华文明的动力。我也希望读者能与我一起用心体验至少这样几点: 自信与宽容:罗马人的生活态度和对异教对外族的接纳与吸收。 竞争与开放:罗马人的生存立场和对制度对风险的尝试与面对。 人性与权利:罗马人的生命价值和对快乐对自由的追求与捍卫。 去年在东京本来有机会见到盐野女士,索尼集团的前董事长出井伸之先生与她是好朋友,愿意安排见面。得知她正在赶下一系列关于十字军故事的书稿,我惶恐无知会浪费她的时间,借口推脱了。感谢花了大气力将盐野女士的这部书稿介绍到大陆出版社的王宇女士,有机会写上几句,真是非常荣幸的事情。期待我能将这部中文版亲手呈给盐野七生女士。王巍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了。生活在当代中国的读者,如果读了我写的《罗马人的故事》,对书中的内容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若细细品味读者的感受,必将看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作者我最关心的事情。盐野七生

名人推荐

她的作品,让人找到打通文学和历史的道路。——田中美知太郎(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日本瑞宝勋章获得者)虽然该书在书店及图书馆中都被归为历史类,并且在深受广大学生和市民欢迎的讲座中,也声称该书是历史类书籍。然而笔者通读全卷认为该书如果作为小说来阅读的话,是很不错的。该书引起的社会效应提醒我们,历史的研究成果应当积极地与社会和民众进行互动。——《史学杂志》(东京大学历史学会编辑,日本历史学顶级权威刊物)该书让众多的日本读者开始关心古罗马历史,从这一角度来说该书有很大的贡献。该系列从人物论的观点来看,是绝赞的。——本村凌二(日本古罗马研究学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古罗马从共和制进入到帝制的阶段里,恺撒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成为现实。而我们后人则从罗马之后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并伴随着法律而创造的一段和平、安定历史中,目睹了恺撒理想的实现。                                                             ——《读卖新闻》罗马“宽容”的治世基本方针,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对手的无条件“大赦”或者“接受”,而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当处理和对手的“差异”时,认真考虑这种“差异”究竟是什么。通过与对方的不断沟通、对话来了解为什么自己会和对手产生这样的差异。自己不仅从对方的“差异”中学习到新的东西,还试图为超越这种“差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                                                           ——《日本经济新闻》

内容概要

日本女作家,1937年出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盐野七生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
日本人提起写罗马的作家,首推盐野七生。盐野七生曾出版《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文艺复兴的女人们》等以罗马为题材的作品,获得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自1992年开始,盐野七生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丛书的出版后,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学界巨大震荡,盐野七生因此频频受到日韩企业界及媒体邀请讲学,日本企业界领袖及政府高层都曾与她有过多次高端对谈。

书籍目录

目录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
给中国版的序
致读者

第一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
第二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 (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9年)
第三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初期 (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6年)
第四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前期 (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11年)
第五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后期 (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06年)

第六章 第二次布匿战争后期 (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1年)
第七章 布匿战争以后 (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83年)
第八章 马其顿衰亡 (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67年)
第九章 迦太基衰亡 (公元前149年~公元前146年)
年表
参考文献 图表出处一览

编辑推荐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编辑推荐:① 日韩企业界、商界震荡韩国,狂销 250万册销量,日本,累计销售1090万册。日本日产•法国雷诺汽车联盟CEO、索尼集团董事长、日本钢铁集团总裁力荐此书。韩国 30名知识分子推荐教养必读书,50名职业经理人推荐 史上最好的书,100名CEO向青少年推荐最必要读的书② 万科董事长王石、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并购专家王巍作序力荐,《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21世纪商业评论》总编辑吴伯凡,蓝狮子吴晓波联袂推荐③ 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借鉴的,唯有古罗马帝国。古罗马被视为人类史上最早的大型跨国企业;古罗马时代是现代社会的原形,几乎拥有今天中国迫切需要的所有普世价值。古罗马帝国的国家与民族、中央与地方、自由与法制、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每一项都与现代中国息息相关。这是一部激发国家和企业发挥最大活力和创造力的书,一部被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教材的书。④ 这一个最受男性欢迎的传奇日本女作家,定居罗马30多年,15年写就的传奇帝国千年兴衰史。作者因为此书获得获意大利国家勋章,获得日本新潮文艺奖、司马辽太郎奖等多项大奖。《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中《凯撒时代》于2010年被改成舞台剧搬上东京日生剧场。《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书也是东京各大书店联名推荐书目。

作者简介

《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以战争为题材,描述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最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战争人反映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什么知识优越的希腊人、军事力量强大的迦太基人最后会败给罗马人? 

海报:

图书封面


 罗马人的故事2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5条)

  •     从小就非常喜欢古罗马,一看到罗马军团的军阵,我就会兴奋不已。长大以后,又看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书籍和影视节目,随着对那段历史的深入了解,越发的觉得古罗马的伟大!西方文明,一脉相承,不了解罗马,就不理解美国,一个平常的日本人,给了我们窥探这两个世界级帝国的钥匙。感谢盐野七生,带个我们这么美妙的故事,更希望国人以后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     盐野七生的鸿篇巨著《罗马人的故事》的故事中的第二本《汉尼拔战争》读读停停,今天终于读完。这一本讲了罗马和腓尼基之间的三次战争。三次被称为“布匿战争”中,第二次的汉尼拔战争简直就是一副恢弘庞大的史诗。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开始入手,罗马节节败退,盐野七生的叙事能力实在太过于完美,一边读,一边都在为罗马这个强大的国家命运担心,读到第二次布匿战争,即历史上著名的汉尼拔战争,她把汉尼拔作为一个腓尼基战将的野心、魄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腓尼基能够对抗与罗马,几乎全部是汉尼拔的功劳。汉尼拔作为一名年轻的将领,带领迦太基的雇佣兵进入意大利境内攻打罗马,也是当时开创之举。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描述之中,他几乎打垮了罗马,盐野七生的叙述把读者的好奇心提到了嗓子眼,她说当时汉尼拔为了示威,独自骑着马直接在罗马城外,故意让罗马士兵看到,罗马整个城市大乱,但是作者又笔锋一转:“这也是汉尼拔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近罗马了。”读到这里,才为了罗马国吊着的心稍稍稳下来。后来罗马之所以能够破了汉尼拔的阵,把迦太基赶出意大利境内,根据作者描述,是出了另外一名得力将领西庇阿。西庇阿展露才华的时候,汉尼拔已经步入中年,但是西庇阿简直就是年轻版的汉尼拔,把迦太基连连击败。盐野七生无数次的在书中表达了一个观点,就是在这一时期,最伟大的三位将领莫过于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和西庇阿。而最精彩的,莫过于书中描述罗马取得决定性胜利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和西庇阿交战。“具有同等才华的名将交战极为罕见,在交战的前一天,这样的两个人坐在一起会谈,在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当时,汉尼拔大势已去,但是作为成功的长者,他和年轻的西庇阿之间的对话可谓是充满了智慧,和辩论的力感。汉尼拔说:“……因为我从自身的经历中,已经学到了命运是怎么回事,它就像对待幼儿一样,可以任意摆弄我们人类。西庇阿,你还年轻,也许你还不能接受。因为直到今天,……你还没有尝到过失败的滋味。所以,对你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很难。但是,这种事情无须从历史上寻找先例。因为现在,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希望你不要把我看成是一个傲慢的男人。我想说,我们还有将来,虽然将来的事情无法预料。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让好事情多一些,坏事情少一些。……”而西庇阿的反驳,更是充满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摧枯拉朽之气势。他说:“……我也知道命运无常。而且,我自以为了解一个人得能量最大限度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汉尼拔,您能做的只有好好备战明天的会战。因为迦太基人,尤其是您,实在太不擅长在和平环境中生存了。”简直跟大片一样精彩啊。书中仍然是有很多有趣的细节让人回味。意大利现在著名的葡萄酒种植,就是始于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因为当时西西里已经被罗马接受行省统治,而西西里的小麦价格非常便宜,受到此冲击,缺少耕地的罗马近郊农业失去了竞争力,于是,罗马周边的农地从小麦种植变成葡萄和橄榄种植地。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数学家阿基米德居然在故事中登场了。我们都知道阿基米德定理,但是他居然曾经率领过西西里岛上的锡拉库萨一同抗击罗马人。而当时锡拉库萨是雅典的城邦,所以阿基米德是希腊人。如果说第一本《罗马人的故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罗马先进的制度,那么这一本,则从汉尼拔和西庇阿身上,让我感受到,年轻的,突破传统的,充满生机的想法、勇气,是多么可贵。再一次,作者仍然在强调罗马的“同化性”多么强大,在汉尼拔想要瓦解罗马联盟的时候,没有一个城邦背叛罗马,就是因为罗马对它们开放的、先进的政策。作者提到,当时希腊文明已经有些衰落,但是罗马人仍然崇尚并且喜爱希腊文明,对希腊文明进行保护,让人深思。最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书末,对历史叙述的一些思考。“一个尝试写历史(故事)的人,知道在整理汇总史料的阶段,已经需要求助于想象力。同时他也知道过于依赖想象力,会自掘坟墓。只要不是写虚构的东西,历史真相也好,脱离历史也好,都不是明确下结论即可的命题。”这是一套非常非常好的书。第三本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我很期待。
  •     我历来看到战争史就头大,但这本书却看得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前天去先锋书店看到那一套《大秦帝国》,跟老牛说起去年一整个暑假就光看这套书了。说着说着突然想起秦朝与罗马的相似之处来。我们常说与四大文明古国比,中国的文化多么渊远流长,然则胸襟气度能与中国想比的,也唯有古罗马。本书名为《汉尼拔战记》,却通篇在写罗马的王者风范。第一次布匿战争从264BC起,打了整整23年(“布匿战争”的意思就是与腓尼基人之间的战争)。这次战争以罗马的胜利而告终。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能够投入如此众多的兵力,在同时期的地中海世界,除了这两个国家,不可能再找出第三个。虽然战争已结束,但是决定地中海明日的既不是埃及,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马其顿,而是迦太基和罗马中的一个。在两次布匿战争之间又隔了23年,在这23年中,罗马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开始迷恋上了希腊文化。西西里长期受希腊殖民,希腊文化盛行,罗马虽用军事力量征服了西西里,却不以征服者自居,反而热衷于学习被征服者的语言文化,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然这一做法也能让被征服者得到些许安慰,有利于征服者的统治)。在这23年间,罗马也确立了统治西西里的新体系(即行省)。简单介绍一下罗马联盟的体系:盟主罗马,该国一切自由民均享有市民权,即参与国政的权利,他们需要纳的税为“血税”,即服兵役(无产者不需要);第二类为自治城市,民居享有“无选举权的市民权”,罗马也承认他们完全的国内自治;第三类为殖民地(这与现代意义上的殖民地完全不同)(分为罗马殖民地和拉丁殖民地),其实是新建的城市;第四类为同盟城市或同盟国,罗马承认他们完全的国内自治,并允许双重国籍。第二类到第四类都没有义务向罗马缴纳年贡和租税,罗马对它们的要求就是提供兵力资源(罗马人是出了名的“言必信,行必果”,即使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罗马也会拒绝同盟国的物资捐赠,而坚持要出资购买。一般来说,罗马希望同盟各国提供兵力援助,却不要求资金援助,在行军途中掠夺同盟国的情况更是闻所未闻)。这种视对象来定关系的做法,说到底只是“区别”对待,并不存在“歧视”。第五类是行省,接受罗马的直属统治(由罗马派出法务官),其领地为罗马的直属地,居民有义务缴纳什一税,但是他们没有服兵役的义务。(西西里渐渐成为罗马的粮仓,而罗马周边的农地从小麦种植地变成葡萄和橄榄种植地。)219BC,汉尼拔攻打萨贡托,诱使罗马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即汉尼拔战争)拉开帷幕。这次汉尼拔选择在意大利本土作战,其策略是瓦解罗马联盟,却无法得逞(原因会在下文提到)。那么,罗马到底为什么能称霸地中海世界呢?首先,坚持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比如在发行战时国债时,要求购买国债的不是全体罗马市民,而是有产阶级和元老议员以及位居政府要职的这部分人。再比如说,即使在战事最吃紧的时候,一旦有机会,罗马就要让士兵轮换上前线,尽量每年轮换一次,不过,指挥官却没有轮换过。这一点更体现在服兵役这件事上,具有盟主地位的罗马,其市民服兵役的次数是同盟国人的3倍(罗马可以要求罗马市民兵一次又一次地服兵役,却不能如此要求罗马联盟各加盟城市的士兵。然而即使在各同盟城市的负担到极限时,拒绝提供兵源的同盟城市也不到一成)(这就是为什么与希腊比,获得罗马市民权要容易得多,却仍不那么具有吸引力)。在每次作战中,罗马的牺牲最大,而与罗马军团比,汉尼拔的部队中,牺牲的都是雇佣兵(高卢人),而自己从迦太基和西班牙带来的兵力却很少受损(这里也可看出汉尼拔缺少王者气概,充其量只是个战术家。)。作为罗马联盟的盟主,罗马认为有责任保护联盟的加盟者。如果他们看着联盟中的城市遭受涂炭,也会咒骂自己的无能,因为未尽到联盟盟主的职责深感懊恼。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时期的罗马联盟如此稳固,不管汉尼拔再怎么强大,也几乎没有罗马联盟的加盟城邦背弃罗马而转投汉尼拔的帐下,只要汉尼拔不用武力强行攻取,罗马无须担心友邦判离。维持联盟的不仅是经济关系,更是盟主的“国格”魅力。罗马和各国盟城邦之间的关系,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共存共荣的关系,或者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榨取,也不是利用,而是信义。罗马在我们的观念中常是坚硬冰冷的,而实际上,信义和情理在罗马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责任。作为盟主,虽然身为异族,为了拯救深陷危机的希腊人的独立与自由,罗马曾自己出资,流血战斗。最后却无任何要求,撤出全部军队。第三,宽容,这就是一个大国的风范了(虽然当时的罗马还是一个城邦国家而不是世界国家,但是这种气度已然存在)。这体现在对被征服者人民和文化的宽容。与当时大多数国家不同,罗马在征服一个国家后,不会轻易变民为奴。此外,在战胜后,指挥官一般会保护那些在掠夺中最易毁损的美术品和工艺品,运回罗马。另一方面,不管多么可恶、给本国带来多大的伤痛与损失的敌人,罗马人对他们都十分宽厚,在与失败国缔结和平条约时,从来没有报复的念头。信任。罗马不对任何人追究战败的责任。这对阵亡者来说,若舍弃小我,为共同的长远利益着想,并无不公。因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下舆论不统一,会很难发挥国家的国力。只有国论统一,才能有效发挥国力,就可以减少牺牲。人是具备牺牲精神的,他可以接受自己牺牲,但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子孙也成为统治阶级无能的牺牲品。罗马人非常通情达理,如果战败的原因在于指挥官能力不足,那么他接受的唯一“惩罚”就是有兵役义务的所有罗马市民不会再选他担任执政官。即使在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的情况下,一方若连连败北,另一方也不会抱怨指挥官的阶级出身。很多国家在危机来临时,常常出现意见分歧,但是,在罗马没有出现过这种状况。正因为如此,在被汉尼拔打得一败涂地之后,罗马依然能够保持强大。另一方面,由于疆域过广,征服一个地方之后,罗马的指挥官常把保卫这座城市的任务交给当地居民再继续行进,他们认为用人不疑才会取得最大的效果。坦然。即使在战争中被暗算,罗马人都会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的失败,并如实告诉全体市民,这也是一种大国的胸襟气度。所以,在现代研究者中,几乎没有人认为公元前200年以前的罗马人不好(当时罗马的奴隶的境遇也与我们惯常认为的奴隶完全不同)。当时的罗马,在其共和政体下,堪称最美好的时代。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读毕掩卷神思,对于这段历史,固然是双雄会,汉尼拔和西庇阿的战争,按照作者的观点,西庇阿用从汉尼拔那里学到的战术打败了汉尼拔;但是颓势的迦太基怎么能抵挡处于上升期的罗马呢。一个人或这一个组织,一种文化,上升期时事事都顺利,没落期时,事事都成为障碍,历史一再的在重复着这样的故事。
  •     罗马人故事这套书 也算是一种世界文化遗产吧!
  •     比第一本有意思
  •     卷二写的是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罗马长大了,成为霸主了,可是同为曾经的霸主迦太基却灭亡了,最后的下场让人可怜。
  •     天才的汉尼拔,读到扎马战役的时候热泪盈眶,英雄末路。伟大的西庇阿,如同大海般包容一切。真是荡气回肠的史诗。
  •     汉尼拔
  •     罗马人的故事,还用说吗?经典啊!
  •     史观不正
  •     如果不是最后给罗马人洗地的话可以多打一星。
  •     可读性一如既往的好,把跨时一百多年的两次布匿战争描述得条理分明、高潮迭起,真的会让女性也迷上战争文。历史不仅没有必然性,还时时充满偶然性和荒诞性。天才的汉尼拔其实是个不懂得如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就将罗马拖入了死伤无数的持久战争。幸而罗马有自己的“盾”和“剑”,也有西庇阿这样的天才少年……
  •     20170212 讲述了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很详细生动。有自己见解
  •     这本看着着实过瘾,主要的描写第二次布尼克战争,也就是汉尼拔战争,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之间的战斗。罗马从战争中期开始反转,由衰入胜。最终灭掉了迦太基和马其顿,地中海成为了罗马的内海,罗马也转入了帝国政治。
  •     难得找到的汉尼拔的事情。
  •     描述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盖世名将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带领着他的象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16年间汉尼拔令罗马捉襟见肘,不得安宁。最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战争人反映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什么知识优越的希腊人、军事力量强大的迦太基人最后会败给罗马人?
  •     这一本基本就是讲打仗了。
  •     汉尼拔战争 酣畅淋漓
  •     值得所有对历史与政治感兴趣的人仔细、反复阅读。想起杨绛的一句话:你(现在许多人)是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两千多年前的罗马面临的问题与抉择,至今看来值得深思与玩味。
  •     130年间罗马称霸地中海的历史,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2年,汉尼拔从西班牙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本土,历时16年的战争,双方八回合的交战,难分难解。最终西阿庇击败盖世名将汉尼拔。令人击掌称快的战争场面,胜利逆转的精彩情节,引人思索。战争人反映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为什么知识优越的希腊人、军事力量强大的迦太基人最后会败给罗马人?
  •     两个王国的决斗《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

    这是《罗马人的故事》中的第二本,讲述的是布匿战争,当然重头戏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主角的名字叫汉尼拔。

    罗马发迹之后,在地中海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还对面非洲的迦太基,冲突发生在西西里岛。地中海里面有几个大岛屿,科西嘉、撒丁岛、克里特岛,不过这三个岛屿和西西里却没办法相比,倒不是面积的大小,科西嘉不比西西里小,重要的是位置,西西里岛正好位于地中海的中心,岛屿距离北面的意大利的靴子尖近在咫尺,距离对面的非洲迦太基对于地中海也遥遥相望,所以统治了西西里也就扼住了地中海的咽喉。这样的位置两个想要统治地中海的大国肯定势在必得。

    第一次布匿战争主要是海战,迦太基一败涂地,失去了制海权。不过伟大的英雄汉尼拔出现了,海上打不过,汉尼拔从西班牙绕行,慢慢征程,穿越高卢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来到了罗马,结果一战获胜,再战获胜,三战获胜,连战连胜,都记不住那些战役的名字了,也记不住被他杀死的罗马执行官的名字了,一共有十个。汉尼拔在罗马是常胜将军,没失败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一开始击败了防卫部队以后,他就有直取罗马的可能,不过他的考虑是对的,自己的军队虽然很强大,但是毕竟人数有限,只有三四万人,在平原开展会战还行,要是攻城,面对防卫严密的罗马很难能的手,而一旦时间久了,罗马的援军到来以后,自己就将腹背受敌。于是他的策略是一个一个把罗马的盟国击败,让他们脱离罗马,加入迦太基,然后最后收拾掉罗马。

    开始的几年这个策略的确取得了成绩,汉尼拔在意大利南部建立的获得了很多国家的加盟,可是却一直没有能够获得深水港口,没能够得到海上的支援,罗马还是控制着制海权,这样汉尼拔只能孤军作战。

    一年两年,谁也想不到汉尼拔竟然在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征战了十六年,杀死罗马辛辛苦苦组建起来的一个又一个军团,几十万罗马的军队死在了汉尼拔的刀下,到后来没有那个罗马的执行官敢和汉尼拔面对面的较量。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尼拔自己的军队得不到补充,只能靠当地的雇佣兵来补充人数。而且汉尼拔就好像项羽一样的好汉,能打仗,会打仗,却没学会现代管理学,是将才,却不是帅才,汉尼拔在自己的军队中培养不出来得力的副手,所以一旦地盘一大,他就好像救火队一样,哪里被罗马人攻击,他就要跑到哪里,否则就会丢掉那块地盘。所以罗马人一点一点蚕食他的领土,最后把他一点点逼到了靴子的尖上。可是还是不敢和他面对面的作战。

    直到另一个英雄出现,罗马的西庇阿出现,西庇阿先横扫西班牙,然后竟然攻入了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乘船回到迦太基。这里作者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挺有意思,汉尼拔乘船离开靴子尖,走的是海路,而当年的海洋是被罗马舰队控制的,汉尼拔多年无法获得迦太基的补给,就是因为冲不破海上的罗马舰队。所以说罗马的舰队是放过汉尼拔一马的,要是他们发动攻击,汉尼拔一条船都跑不回去。虽然当时的确是在和谈,双份处于停战状态,可是汉尼拔在罗马杀人放火,差点灭了罗马,这样的机会罗马人竟然能够放过去,真的让人不能不佩服罗马人的伟大。

    汉尼拔回到迦太基以后,迦太基就撕毁了还没签署的合约。两个英雄面对面的进行决战,结果是西庇阿获胜,可是西庇阿还有罗马人并没有报复,还是和谈,并且并没有追究汉尼拔的责任。在这里作者日本人盐野七生还挺感叹的,说那时候也没有审判战犯,也没把战争胜负和正义联系起来。这就有点扯蛋了,布匿战争和日本侵略中国完全两回事。

    最后布匿战争的结果就是罗马人统治的地中海,迦太基出局,并且最后被罗马消灭,成为罗马的一个省。
  •     已汉尼拔和西庇安为主角的一部详细的战争电影,从个人喜好来说,西庇安的性格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讨喜,将汉尼拔发明的汉尼拔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单从各方面的角度来说,汉尼拔确实是一名少有的将军,只是从外部的各方面来说,外部条件没有西庇安的那么好,以至于最后的多少年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战绩,但是历史中的人物就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样,都是复杂的个体,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历史人物,但是现实社会里,西庇安的品格可能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最后两个章节讲的是马其顿王朝和迦太基王朝的衰亡,强权政治一直都是这样,只要有一方霸主在,岂能容二虎~
  •     迦太基和罗马的战争,特别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从开始的颓势到最后的胜利,是值得借鉴的。
  •     汉尼拔和西庇阿的对决太精彩,江山代有才人出,少年人志气不可短。
  •     精彩! 三次布匿战争,其中第二次占了至少一大半的篇幅。一边是汉尼拔在意大利所向披靡,一边是罗马在危机下苦苦支撑却最终获胜 汉尼拔那超越时代的战略战术,罗马的奴隶军团和一剑一盾的配合作用,汉尼拔与西比奥师徒间的决战 最终罗马和迦太基,一个称霸一个覆灭,也够令人感慨的了
  •     汉尼拔战争的影响;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     买这本书是看畅销书榜单后,的确很吸引人,虽然讲的是历史,但并不枯燥,让人感叹于2000多年前的罗马文明,汇集了智慧与勇敢。
  •     看了此书,才真正了解到古罗马的辉煌,很震撼人心。感觉此书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更多的是让我们获取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HR的人尤其适合看!
  •     汉尼拔与罗马的战争,精彩!
  •     在这本书中看到罗马人和中国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们可以兼容并包,并且不以一次的成败论英雄
  •     这一个最受男性欢迎的传奇日本女作家,定居罗马30多年,15年写就的传奇帝国
    千年兴衰史。作者因为此书获得获意大利国家勋章,获得日本新潮文艺奖、司马辽太郎奖等多项大奖。《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中《凯撒时代》于2010年被改成舞台剧搬上东京日生剧场。《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书也是东京各大书店联名推荐书目。
  •     罗马人的故事,喜欢!
  •     我第一次听说汉尼拔是看沉默的羔羊的续集,第二次是看全球通史,在那本书中略提此人,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此人。我读这本书后想到是如果,当然历史不会有如果。如果汉尼拔真的出生在罗马面不是出生在走下坡路的迦太基,历史又会如何?英雄啊,英雄
  •     汉尼拔的战术,罗马人的胸襟,令人赞叹
  •     汉尼拔也许就是改变罗马历史的人 20170103
  •     就像盐野自己说的,她写历史是给人以借鉴之用的,因而在这本里,对于罗马的手下败将迦太基人,以及日渐衰落最终凋亡的希腊城邦,盐野着重对其国家模式进行了分析。自然,从中也对比出了罗马帝国的优越性。这种写法目的性强,也很好看,但也容不得较真,毕竟一家之言,说给一家人听。
  •     不知道假如这是意大利人写的书,又是怎样的一个罗马。
  •     悲壮
  •     这套书是难得的好书,启发很深,也没有一般历史题材的沉闷,但从书中可看出作者对古罗马的研究不是一般的深,值得一看的好书!希望后续快点出.
  •     汉尼拔确实是个伟大的战略家,即使他失败了,但他依然是荣耀的。他其实并不是败给了西庇阿,而是罗马坚不可摧的制度。
  •     一位英雄、一位战神,无数次的胜利,成为罗马人的梦魇,最后的归宿。。。令人可怜、可叹,认为他是古往今来为数不多的伟大军事家之一。
  •     气势恢宏,图文并茂,让我第一次知道了汉尼拔。布匿战争的结局:罗马从共和走向了帝制。2017.03.25
  •     真的非常好的一系列书 想了解罗马的历史吗 这个最好了
  •     想了解罗马史和欧洲现阶段文化的,此书必读
  •     买这本书是冲着里边有提到亚历山大大帝。买回来了,认真一看,咦?说的是战记啊……我以前看过一些希腊的战记,是助睡眠的。但后来,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不助睡眠,而且看了很兴奋得睡不着……因此,我好几个午睡都毁在它手上了。这场意义重大的匿布战争,在初中历史书中,只有那么短短的几行字,而期间的曲折,期间的故事,是那么的精彩!这本书中的人物较多,而且人物名字很长。看起来很费劲,但我只有了不够两周就看完了它,以我的看书速度,我也觉得神奇啊。因为真的很好看啊。说得没错。罗马,真的是一个中国极需读懂的国家。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国家,给我难以言说的心灵震撼。伟大的国家,需要的只是为国家尽心尽力的公民,而不需要英雄。在大难当前,罗马人仍可以上下一致,没有丝毫的阶级歧视。也不严惩败将,甚至还会重用。而中国呢?
  •     古罗马人的历史让世人震撼!好书!值得一读!
  •     唉,我最喜欢的汉尼拔。这个写的够客观
  •     买了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很不错的一本书,介绍了当时罗马的历程,成立一个国家的各种艰辛,看完了第一本就想买第二本,就是每次给的书书籍都是不太好,很影响美观度啊
  •     很庞大的一套书,还是买下来,希望知道更多关于罗马的故事。
  •     刚买到,还没读呢。《罗马人的故事》一共15册,网上只能买到前9册,后面几册到货后请通知本人。谢谢
  •     只有一个天才是孤独的,而要是有两个,这一个就会把另一个干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一个是汉尼拔,一个是西庇阿
  •     人不能计较于一城一池之得失,有韧性,得人心,是长久的竞争优势。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最大的困难不是人是战象,为给战象凿路,千百人丧生悬崖,结果呢?战象只剩一头。这是他的幸运。在其后的战争中,迦太基几次大败无不与战象反踩有关。汉尼拔在意大利辉煌的胜利都是在没有战象的情况下取得的。回到故国,他得到了战象,于是在扎马会战中……
  •     汉尼拔的故事很精彩!
  •     在罗马帝国史上,汉尼拔创造了多个第一,在后面仍能感觉到在当时他是多么的令人惊讶!
  •     罗马人征服和灭亡迦太基,即便有伟大的汉尼拔也无法抵挡!
  •     对战争进程的叙述把握得可以
  •     从汉尼拔出征到大快人心的战役再到一个人对抗整个罗马再到最后迦太基消失于地平面…… 不说两千年前 说现在 让人带着帐篷带着手机带着一切现代化设备在网络时代从北非穿越西班牙法国徒步到意大利 都极为艰难 汉尼拔当时带着大象带着军队跋山涉水 ……厉害了word汉尼拔
  •     第二本比第一本读起来有趣很多,难得对战争也感起了兴趣,汉尼拔和西庇阿各自巧妙的战术运用让我这几天一口气把这本书看完了 另外没想到阿基米德竟然和汉尼拔差不多时代,我真是历史盲
  •     描述考据等等都没看出太大问题,但是翻译....不知是不是因为毕竟东西方语言差异比较大的缘故,私以为有些翻译不准确,名词和名字都有,其实稍微用原文查一下就能搞定的事情却没有做,让人遗憾....对于这样的书私以为还是应该锱铢必较才算的对得起读者和原著,减半星。还有一星减在了作者本身观点上,什么叫战争的战胜战败方和正义与否无关,如果说某场战役的战胜战败可以这么理解,布匿战争这种持续多年的大规模战争这么分析还疑似暗暗洗白自家就不能原谅了。让人不禁觉得有点小国民众的狭隘视野。说回第二次布匿战争本身,汉尼拔都一路烧杀抢掠达到罗马城下了,作者还在暗示其未必不正义只能送上一个瞎字。当然了,霓虹那么几百年历史貌似速来对名将个人有着盲目到变态的崇拜,所谓战国不过一堆村长,汉尼拔这级别往那一戳也难免跪舔
  •     之前也曾看过有关迦太基的书。但看完这本完全成为汉尼拔的迷妹~\(≧▽≦)/~
  •     古罗马,当代中国最要懂的国家。。。
  •     很推荐!虽然还没有全部看完,但已经领略了汉尼拔的伟大,一场场战役似展开的画卷一样,罗马人在汉尼拔面前一次次的失误,但开放与宽容的胸怀让罗马还是罗马,今天晚上继续读!
  •     计划一次欧洲旅行,从西班牙出发经过法兰西前往意大利,追随汉尼拔。
  •     期待罗马人的故事3!!!
  •     看了第一本就想看第二本,个人觉得第二本的故事性更强,也更能引人入胜。追随着汉尼拔的脚步,发现了罗马人之所以成为地中海霸主的原因
  •     看看汉尼拔有多强,更重要的是看罗马被汉尼拔几乎打残之后又是如何重新崛起的,好看!
  •     罗马人的故事II汉尼拔战记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     最好的罗马历史书
  •     罗马人的故事,从网上看到俞敏洪的介绍收藏,恰逢5折抢购,果断买进。当当的书一如既往的正版,纸张、印刷装帧等等都不错,名家推荐,待细细品读。
  •     汉尼拔与西庇阿,这本书挺有趣
  •     要了解古罗马,必须了解他最强大的敌人!
  •     (风靡日韩的商界精英/政要必读书、教养必读书!王石/王巍作序,吴晓波/秦朔/吴伯凡联袂推荐) 您喜欢这本书吗?写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
  •     被汉尼拔圈粉,发觉欧洲史是该好好补一补了。
  •     迦太基必须被毁灭。
  •     罗马的崛起,从罗慕路斯的建国到王政的崩塌,从共和制的开始,到统一意大利半岛,似曾相识,脑海中浮现出秦国的身影,对照一下编年史,中国当时确实也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宛然一笑
  •     生于军帐内,长于军营中。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于罗马为敌的誓言,一个改变罗马,引导罗马前进的敌人,伟大的战术家!!!
  •     这一本讲得非常详细,持续16年的汉尼拔战争(即第二次布匿战争)占据了全书三分之二以上的位置。汉尼拔是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其心中以亚历山大大帝为基准),意图打败罗马。但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罗马联盟很容易解体,而罗马优秀的制度以及血液中包容的特性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输家必然是迦太基。作为战术家西庇阿不如汉尼拔,但作为政治家西庇阿远超汉尼拔,汉尼拔一辈子都不明白什么叫做朋友。然而罗马人好了伤疤忘了痛,审判西庇阿,使得这位英雄拒绝死后葬在罗马,似乎暗示了日后罗马的衰落。
  •     看着罗马的崛起,从罗慕路斯的建国到王政的崩塌,从共和制的开始,到统一意大利半岛,似曾相识,脑海中浮现出秦国的身影,对照一下编年史,中国当时确实也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宛然一笑。
       作者经前人的史料总结道,罗马的伟大是政治体制的协调、多神教的信仰及同化战败者的综合产物。与希腊繁荣的通商文化不同,罗马是勤恳的农牧民族,土地是他们的根本,而四通八达的罗马大道既是罗马大军出征的便捷通道,却也是敌军来犯的捷径。
  •     <罗马人的故事2>主要写了三次布匿战争。一代名将汉尼拔碰上了罗马的西庇阿,真正是棋逢对手。但是两个一代名将,身后的国家对他们的支持却不同,西庇阿在战争中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很多职位都不符合年龄,不应该由他担任,但元老院一次次的破例成就了西庇阿,而且给予他无条件的支持。反观迦太基这边,不仅支持的不够,有时反倒还拖了后腿。最后导致了布匿战争的失败,直至迦太基的灭亡。这本书很大篇幅写了布匿战争,简单的写了罗马征服马其顿和叙利亚两国的战争。感觉罗马还是比较宽容的,读的世界史比较少,但是与中国历史比,罗马对失败者还是比较宽容的,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而不是杀人放火,烧杀劫掠。但对方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时才会征服这个国家,让他们臣服。至此,地中海已经成了罗马的内海,迦太基,叙利亚,马其顿都成了罗马的行省
  •     读汉尼拔战争的战略意图突然让我联想到二次大战中的日本,战术虽然一次次成功,战略上却彻底失败了,那么结局早已注定。 所以说,读史书很锻炼脑力!
  •     罗马帝国的兴衰,对于我们理解帝国的兴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行文生动,叙事清晰,译笔也十分流畅。由此,我们也能体会日本人的认真劲,而这一点正是中国人所欠缺的。
  •     罗马人的故事 不错的罗马史
  •     对布匿战争,汉尼拔战记时地中海的大背景描写描述的很精简,如果历史书上没能让人记住什么。
    那这本书可以让你看一次就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了。
    特别描述下汉尼拔,他的父亲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战将,国家战败后岁父亲去开拓西班牙的殖民地,再跟随姐夫发展西班牙,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能不成为一代名将
  •     罗马人的故事II汉尼拔战记,好书,值得一看。。。
  •     汉尼拔比楚霸王项羽有着更高明的洞见,却仍逃不了乌江式的遗憾,其原因就在于,罗马的文化,赋予其内部一种紧密相连的力
  •     主要讲汉尼拔的风光,在面对汉尼拔时罗马的颓败,幸好西庇阿的腾空出世最终将汉尼拔打败。
  •     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汉尼拔的传奇。有些观点不能同意,最后罗马毁灭迦太基的外交谈判,分明是给出对方不能接受的条件,逼对方玩完。
  •     前因后果描述的比较到位。
  •     以第二次布匿战争为主线,主要讲述汉尼拔远征的辉煌胜利到失败和罗马从失败走向最终胜利的历程。穿插主要战役的记述和评点。古罗马的崛起,从地区强国到地中海统治者。
  •     终于,罗马历史上的名将出现啦,很大的篇幅都与战场有关,很精彩
  •     这本书大赞,有战争,有权谋,更有对英雄们的细摹。第一次布匿战争时还是秦赵长平之战爆发前,第三次战争结束时都到了汉武帝的时代。对汉尼拔和西庇阿两位英雄的描写太棒,两位天才在北非用兵的一年也是汉王会集诸王邀攻项羽的一年,历史还真是巧。最后为迦太基的毁灭续1s,700年文明尽成烟尘。
  •     海纳百川,罗马正是靠着这样的精神称霸地中海世界!
  •     大西庇阿 vs 汉尼拔
  •     汉尼拔和韩信、秦琼、关羽、张飞比较起来究竟那位更厉害?回荡在古罗马的历史中,让人感到罗马的强大和历史的无情。
  •     非常棒的一本书,精彩极了.在书中,将近三分之二的容量给汉尼拔所占居,这位是一位天才的战士,以所向披靡的势气攻箱罗马,几乎百战百胜.只是他是一位寂寞的高手,寂寞在于没有可匹配的对手,更在于没有知音.他在则胜,当他不在时,他的军队则败,他没有培养起能够领略他的战术的下属。于是,当罗马终于横空出世了一位天才——阿庇西时,汉尼拔注定了要失败。因为阿庇西不仅更年轻,而且有一众能够理解并执行他战略战术的下属。
    历史书写得如此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真难得。我看得津津有味,连我家5年级的小朋友也捧着书放不下。
  •     汉尼拔想要灭亡罗马的决心,没想到恰恰成就了罗马帝国的繁荣
  •     系列书籍,值得拜读,喜欢了解罗马史的强烈推荐,赞
  •     正在读,被罗马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了!
  •     《罗马人的故事2》讲述了始于公元前264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终于公元前146年罗马先后灭亡马其顿和迦太基王国,完成称霸地中海沿岸主要地区的历史。短短的130年罗马就完成了从意大利向整个地中海沿岸的扩张!书中2/3的篇幅详细介绍了罗马人称之为“汉尼拔战争”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战争史上旷世的人物——汉尼拔和西庇阿之间的较量2200年后读来依然引人入胜,其后的70年罗马从“稳健的帝国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严厉的帝国主义”。读后愈发感到历史就是“特定的时间,由特定的人物,搞的特定事情”,兼顾了偶然和必然两方面,最后总结成一句“如果没有如果”的感叹。
  •     看完会对西方人念念不忘的汉尼拔有所了解。
  •     力荐,不舍得看完
  •     超级好,我要读完整个罗马人的故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