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2》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罗马人的故事2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08630397
作者:盐野七生
页数:340页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6页 - 第二次布尼克战役后期

公元前210年-前206年,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罗马人手中。公元前210年,罗马本土的战斗没有太大起色,但是西班牙那边就不一样了。西比奥显示宣称自己是海神波塞冬附身,鼓舞了士气。西班牙,汉尼拔的军队有三支,汉尼拔大弟汉席多巴、小弟马构涅、迦太基的将领吉可涅,共计七万人。西比奥自己只有两万八千人。西比奥采取的方法是快速移动,分别击破。汉尼拔在西班牙的三支部队分在不同的地方,相距较远,西比奥采用急行军的方式发动突然袭击,使得人数少的差异变的几乎没有。西比奥首先攻下了卡塔赫那,利用从卡塔赫那后方的泻湖突袭的方法获得了成功。(现在看来,很多的战役都是这样,所以要了解地理环境。一方赖以天险或自然壁垒形成的一侧,往往不加防备,而这个一旦被突破就是最弱的环节)西比奥利用怀柔政策,征服了西班牙原住民。利用原住民补充军力,并训练他们。罗马本土,塔兰托被罗马人攻陷。公元前209年,罗马本土和西班牙的两场胜利,罗马联盟更加稳固,也就是说汉尼拔的瓦解罗马联盟的战略失败了。公元前208年,别库拉--第五回合战役。战役发生在西班牙,西比奥又是利用快速突击的方法获得了胜利,战败了汉尼拔的大弟汉席多拔。俘虏里面有努米底亚的马西尼沙(后来成为罗马的同盟,在迦太基灭亡后,维持了北非的独立王国努米底亚。在战争过程中,提供了优良的骑兵)。经过此次战役,汉席多拔决定带军到意大利与汉尼拔回合,留下马构涅和吉可涅阻击西比奥。公元前207年,梅他吾隆--第六回合战役。汉席多拔顺利进入了意大利,但是与汉尼拔通信的骑兵被罗马人抓获,罗马的指挥官涅欧决定违反驻扎的命令出击攻击汉席多拔,而此时汉尼拔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晚点触发与大弟回合。涅欧又是突袭的战术,带领少量兵力一天行军将近百里,出其不意的攻击汉席多拔。涅欧和波尔蒂、李维斯何兵在梅他吾隆攻击汉席多拔。涅欧一改以往的正面攻击的战术,而是绕道侧翼攻击,汉席多拔战死。涅欧快速的回到驻防地,面对汉尼拔,汉尼拔都不知道与自己对峙军队的指挥官带兵参与了其他的战斗。公元前206年,艾利帕--第七回合战役。战役发生在西班牙,西比奥的军队只有迦太基军队的一半。西比奥每天与迦太基军队摆阵,不打又收兵,麻痹对方。一日清晨,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起攻击,而对方毫无准备,迦太基军队全军覆没。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罗马建国史就是战争史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40页

双方在第三次战役中,罗马军战胜了对手。但是,那已经是四个半世纪以前的事情了,再次面对大象……皮洛士最初进入意大利是280 B.C ,距离252 B.C 不过28年吧,为啥成了四个半世纪?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7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20页

罗马是一个同化力很强的国家,20年前还是殊死战斗的敌对国家,20年后就把该国的人选为了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这样宽容毫无偏见的社会,真正让人的才能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也许这才是罗马日渐强大的关键,第二部开始布匿战争,期待!!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47页 - 第一章 第一次布匿战争

元老院不认为提高税收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也没有人想过一反以往的惯例,要求各同盟城市负担军费开支。于是,元老议员决定发行战时国债。。。要求购买国债的不是全体罗马市民,而是有产阶级和元老议员以及位居政府要职的这部分人。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8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4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42页

在这一点上,迦太基人和罗马人正相反,因为罗马人从不追究战败者的责任。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28页

改海战为陆战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2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9页 - 致读者

人类和人类成果体系都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如果让我对历史进行裁定的话,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否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3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罗马人的故事 2
第一次布匿战争。占领阿格里真托后,2.5万人被卖为奴隶。
评:这与罗马人的一贯风格不符,特别是刚刚打败锡拉库萨并将其纳入罗马联盟之后。罗马人的包容同化为什么没有用在阿格里真托呢?
罗马人在陆地取得胜利后总是建设要塞和殖民城市,并铺设公路建立防御网。他们很快意识到制海权的重要。
评:罗马人初建海军,就取得了多次胜利,是因为他们能扬长避短,改进战船和阵型。
罗马人大概是第一个注意到“完善基础设施”重要性的民族。
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人决定在西西里建立行省。行省由罗马派出的法务官实行统治。行省居民需要缴纳直接税,到不需要服兵役。西西里成为罗马的粮仓。
前241年改革,中产阶级扩大化,投票数和兵役数都增加。国家意志体现为更广泛的市民意志。
之后,本书对罗马军队做了详细介绍。罗马军团由骑兵,重步兵,轻步兵组成。军团人数基本固定。罗马军团建制化、规范化,奖罚分明。这些源自于军官和士兵每年更替。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之战。从西班牙出发,翻越比利牛斯山脉,穿过高卢,翻越阿尔卑斯山,进攻罗马。
评:几次战役,罗马几乎是完败。最难以理解以少围多的坎尼战役,如果罗马的一万后备队及时赶来援助,包围圈也就无法形成了,战斗结果也许就难以预料了吧。况且历史真相已经掩埋在史料中,真实情况如何已经不得知。反正我无法相信罗马人会战死七万人。
评:汉尼拔可以算是全面手,战术上可以击败敌人,战略上也想好了分化罗马联盟的方案。不过汉尼拔最大的弱势就是没有后方的协助,也没有自己稳固的根基。当时,迦太基虽然想援助汉尼拔,却无法穿越罗马海军的封锁,派往西西里的援助也被击败。可以说,当时罗马之强大已经可以横扫世界,汉尼拔是以一己之力强击罗马,依靠卓越的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没有根基的,是无法持续的,只要罗马缓过劲来终会拖死汉尼拔。罗马在坎尼大败之后很快可以组织起20个军团,之后甚至增加到25个军团在多个战场同时作战,这是汉尼拔永远做不到的。
讨论: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无论中国还是罗马,早期战争都是面对面的正战,双方凭的是实力凭的是谁的兵多器利。这样一来,一旦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就要大吃亏了。罗马遇到了汉尼拔,只不过提高了骑兵比例,稍微用点战术,就把罗马军团打得屁滚尿流。而西庇阿更是青出于蓝战胜了汉尼拔。
战争从来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不再是胜者与败者的区分,而是被定义为正义与非正义,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即使战争被定义为正义与非正义,战争并没有消失。战争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
评:这一段,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给二战日本洗地的嫌疑,反正读着不很舒服。战争从来就不是什么好事,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正是人类反思战争的结果。如果没有正义与否的约束,战争只会更加频繁而且无所限制。战争难以完全消失,但在当代已经少了很多。这不正是人类对战争反思,对那些非正义战争加以限制导致的么?
“彻底消灭失败者不是罗马人的做事风格。对待武装的敌人,我们要用武装起来的决心对付他们。但是,对于主动解除武装的失败者,我们也应该解除他们心里的武装。”
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走向了霸权之路。先后击败了马其顿,叙利亚。罗马允许他们独立自治,但限制他们的军事力量。迦太基、希腊、马其顿没有接受罗马的“宽容”,相继违反和约或反叛,遭罗马灭城,沦为罗马行省。
评:罗马人一直以来实行的宽容政策第一次受到了严重挑战,失去耐心的罗马人对反抗者施以灭城的惩罚。这些也许会使罗马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对外政策,有所改变了。以前,罗马的扩张只在意大利半岛,人种相似,也容易同化,所以宽容政策比强硬手段更加有效果。然而,当对手是迦太基人、希腊人的时候,情况就不那么一样了。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0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 第一次布尼克战役

公元前264年-前241年。公元前265年,西西里岛上的墨西拿向罗马求助,抵御叙拉古人。罗马人到西西里岛之前,西西里岛上有两大势力,一个是北非的迦太基人(腓尼基人),一个是当地的希腊移民城邦。这时的罗马人连船都没有,从来没经历过海上的战争,这个时候开始,罗马开始参与制海权的争斗。这个时候的迦太基海上力量强大,如果迦太基的力量再向西西里岛东北部扩张的话,那将与罗马直接产生冲突。最终经过罗马公民大会的决定,罗马决定出兵,进驻墨西拿。叙拉古和迦太基人开始进攻墨西拿。叙拉古首先战败,比较了罗马和迦太基的文化之后,叙拉古国王希耶隆决定和罗马缔结同盟。当罗马攻下亚格里珍特后,要把当地人带回罗马当奴隶。这个时候的亚格里珍特人没有采取殊死抵抗的方法,而是祈求叙拉古人买下自己,这样以后还有机会回到亚格里珍特(人有时候还是要现实一些,一味的莽撞解决不了问题,可以采取退让的方法,减少自己的损失)。双方的战争居然还有冬歇期,而冬歇期罗马的一个执政官就会带部分部队回罗马,一个是执政官进行重新选举,一个是更换罗马的士兵。罗马开始造船,与迦太基人进行海战。但是缺乏航海经验的人的罗马怎么取得战斗的胜利呢?罗马人在船上造了卡拉斯铁钩,逼近敌船,然后用铁钩钩住敌船,人冲上对方的船开始肉搏,发挥自己的长处,公元前260年,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首次海战,罗马获胜。公元前257年,罗马人又取得第二次胜利。公元前256年的海战,罗马人再次胜利。并成功登陆北非,攻下库尔匹亚。同年冬天,罗马人进驻突尼斯,双方议和失败。公元前256年,罗马人首场失败,一个是因为迦太基人雇佣了非常厉害的指挥官库山提朋,一个是因为罗马的执政官为了连任而冒进。同年的赫马角的海战,罗马人第四次又赢了。但是胜利后的罗马人确因为不熟悉海洋,盲目行进发生海难,损失惨重(罗马的执政官战败了不会受到太严厉的处罚,而迦太基的将军失败往往会被处死)。公元前253年,罗马再次遇到海难。多次的海难,使得罗马人不想再发展海军;而陆上迦太基人的大象也使得罗马人不敢进攻马尔沙拉。罗马的执政官利用战术,解决了迦太基人的大象,反守为攻。公元前249年,迦太基海战终于赢了罗马。公元前247年,连年的战争使得罗马人口减少,而靠雇佣方法战争的迦太基人口确损失不大。迦太基也启用了有才能的将领汉米卡,也是后来著名名将汉尼拔的父亲。迦太基人内部有保守派和激进派,保守派重视国内,依靠农业;激进派放眼国外,依靠贸易。国内派对发展派有所影响和牵制。到公元前242年,这一阶段,主要是迦太基人掌握战局的主动。公元前241年,迦太基想利用罗马人换防的时候进攻,结果罗马人没有按往年的习惯行动,罗马第五次获得海战的胜利。双方订立了协议,结束了战争,罗马人取得了西西里的全部权益,迦太基人退回北非。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21页

把曾经的敌人选为自己最高领导者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45页

哈米尔卡•巴卡 罗马人噩梦汉尼拔的父亲 最杰出的战术家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9页 - 马其顿灭亡

公元前179年-前167年,马其顿的国王去世,新国王佩鲁修斯开始扩军。公元前171年,罗马军队登陆希腊。公园前168年,罗马战胜马其顿,马其顿被洗劫,被分成四个城市。罗马的惩罚比以前的要重,一个是因为马其顿的背弃,一个是罗马开始走帝国路线。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 1

拿破仑曾说,两位优秀的将军不如一位平庸的将军。优秀的领导者不只是有优秀的才能,他选让被领导者感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持续的人际关系必须是互动的,光是单方向的关系,则无法久存。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36页

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两次布匿战争的很多失误都源自制度上的缺陷。由于共和罗马的执政官的任期问题,大多数执政官都想在自己任期内取得阶段性成果,导致往往过于急功近利。联想到去年奥巴马在换届选举之前同样急于把本拉登给干掉,感慨独裁,寡头和民主政体,其实各有优劣。
比如斯巴达,柏拉图笔下理想国的原型,典型的独裁国家,人民的衣食住行完全在政府牢牢的控制下。人民生活困苦,但是幸福感强,团结一心;精神生活匮乏,但是身体健壮,战斗力超群。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东北某邻国?
然后雅典,典型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体制,创造了古希腊最辉煌的精神财富,物质文明,但是往往在需要迅速做出决定的问题上反应迟缓,最终导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被斯巴达征服。
最后是共和罗马,寡头政治的代表。罗马在雅典最辉煌的伯里克利时代派使节出访雅典,学习了一年时间。而智慧的罗马人却没有照搬当时如日中天的雅典民主体制,而是看出了雅典体制中的很多问题,结合斯巴达的政体,创制了共和罗马的寡头体制。
现代人讨论到民主或者独裁,往往走极端的认为民主就是简单的雅典式的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说到独裁似乎就是斯巴达似的政府掌控一切的绝对独裁。实际上在我眼里,无论是美国似的民主,还是中国式的独裁,都更接近于共和罗马式的寡头政治,很难说孰优孰劣。
美国式的民主政治,让人一人一票的选出当选的政党,给了普通人主人翁的错觉。实际上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上台,对普通人来讲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区别,两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态度都是一致的,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所以美国式的民主,看似一人一票的直接民主,实际上对普通人来讲,只是把票投给了半斤土豆,和投给八两马铃薯的区别。这和希腊的直接民主是截然不同的,希腊每个重大决定都需要召集市民进行全民投票,那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而相对于美国人,其实投完了土豆还是马铃薯的票之后,这个国家政策如何制定,就也没你啥事了。“美国制宪的主导 不是‘民主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刘瑜:《民主的细节》
中国的制度就不详细说了,大家也能看出来,我们的制度比东北的邻居已经开放很多,更遑论连睡觉都得全国一起睡大通铺的斯巴达了。
民主的雅典最终未能摆脱被独裁的斯巴达征服的命运,独裁的斯巴达也未能战胜寡头的共和罗马,而寡头的共和罗马却最终被独裁的罗马帝国所取代。雅典的伯里克利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被视为是民主主义的先驱,现在的学生如果把他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独裁者奥古斯丁给予相同的高度评价,那么一定会被历史老师打0分。但是如果把“自由”和“平等”这样无疑是高尚的理念搁置一边,古代的历史学家《古罗马史》作者狄俄尼索斯却给了两位同样伟大的评语。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意识形态无所谓优劣,与其纠结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解决当前体制产生的问题,而不是改变这个体制。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8页 - 布尼克战役后

公元前200年-前183年,胜利的罗马逐渐走上了帝国主义的道路,开始对周边的战败者进行强权的统治。公元前197年,罗马军开始与马其顿开战,一个是为了给汉尼拔战争期间与汉尼拔结盟的马其顿一个教训,也是为了援助希腊地区被马其顿侵略的城邦。这一站,马其顿死亡八千人,罗马死亡七百人。马其顿和罗马和谈。在希腊的阿耶多利亚人和汉尼拔的提议下,叙利亚王安提欧寇斯准备进攻马其顿。公元前193年,罗马派出使节团与叙利亚会谈,叙利亚同意不出兵。公元前191年,叙利亚终于出兵。公元前190年,西比奥出兵希腊,安抚了阿耶多利亚和马其顿,巩固了后援。然后与叙利亚会战,罗马获胜。公元前187年,凯旋回国的西比奥被控告。西比奥通过演讲,获得了民众的认可,但是伤心的西比奥离开了罗马。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6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2页 - 致读者

这是用非通俗手法写出的通俗历史读物,仅仅前言就写出了作者对于古罗马,甚至历史的研究态度。最后还不忘幽默一把,让我不禁对全书内容开始期待!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 1

迦太基作为一个民族消亡了,但是我们永远怀念她。(写得最好的一本,可惜作者感情倾向太明显)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3页 - 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的组织方式和制度:罗马军团分成罗马人的队伍和同盟国的队伍,罗马人的队伍包括现役和预备役(年龄较大),同盟国的队伍只有现役。罗马的现役从17-45岁,称为junior;预备役从46-60岁,称为senior。罗马军队的指挥官:先是两位执政官,每个执政官指挥两个军团。四个军团一共有24名将官,10人是要求有经验的(军旅经验10年,年龄27岁以上),其余14人要求有一定经验(军旅经验5年,年龄23岁以上)。24名将官得票顺序分成两组,前14名分给四个军团(分配方案4-3-4-3),后10名按年龄分给四个军团(2-3-2-3)。可以看出将官的分配讲究平衡,军团从1-4的顺序代表从强到弱,军团之间有强弱的平衡,军团内部也考虑受欢迎程度和资历的平衡。军人的选择:从行政区中抽签,选中的行政区每轮配出四个人,分配到四个军团,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选拔;每轮的选拔军团的分配顺序也在变化,不是每次都从第一集团军开始分配。一个集团军人数在4500-5000左右。集结出兵是在每年的3月15日。军团的兵种组成(两个军团为一个战略单位):六百名骑兵(一般是第一阶层,因为需要钱买马,而且还得有钱去参加骑马的培训)。两千四百轻装步兵(第四、五阶层)。重装步兵(第一、二、三阶层,偶尔也有第四阶层),前卫2400人(战斗经验少的青年人),中央2400人(30-40岁的经验和体能都和很好的人,是核心),后卫1200人(40-50岁,经验丰富,但体能少差)。上述三个重装步兵的中队每个再分成20个小队,也就是一百个人,领兵是百人队长,由百人自己选出。得票数最高的12个百人队长可以列席作战会议。各同盟国的指挥官、罗马的执政官和将官召开参与作战会议。行军:第一批是同盟国的精锐部队和执政官,第二批是同盟国的右翼,第三批是罗马第一军团,第四批是罗马第二军团,最后是同盟国的左翼。每天行军20公里,每天的扎营都有很大的讲究,有标准的流程。可以看出,罗马的军队从征招、组织层级、人员配置、出兵的行动安排都有严谨的安排,力争平衡有方略,同时制度化有利于陌生人的合作。层级也是四级,跟现在的企业差不多,一级是最高级,二级是部门或行动单位的领导,这些都是统一选举任命,由国家或公司整体决定。三级是具体小团队的头头,由小团队选出,也就是具体做事的人选出。三级可以参加作战会议,将上层的命令传达到士兵。所以小部门的领导起到了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战略落地的关键。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2页 - 第一次布尼克战役后

公元前241年-前219年,第一次布尼克战役后,迦太基雇佣的佣兵因为得不到报酬而联合起来进攻。汉米卡用了三年四个月,到公元前238年,完全镇压了叛乱。罗马趁机获得了萨丁尼亚岛、科西嘉岛的统治权,确立了罗马对意大利以西和以南的制海权。汉米卡带着儿子汉尼拔,决定到西班牙去发展。公元前228年,西班牙东岸建成了城市新迦太基。汉米卡死后,他的女婿汉席多巴尔继承并继续发展。同一时间的罗马兴起了希腊热,追求希腊的文化,用希腊的语言和文字,更好的帮助罗马融合新占领的南意大利的希腊人殖民地城邦。公元前229年,罗马进攻伊利利亚的海盗,保证了南意大利与希腊的通商,巩固了东方的防线。公元前226年,高卢人开始进攻罗马,罗马人战胜了进攻的高卢人,并开始反过来向高卢人进攻,到公元前220年,罗马人平定了阿尔卑斯山以南的高卢人。罗马的北方边境从卢比孔河移到波河。在这32年间,罗马人用属省的方法统治西西里,击退东边伊利利亚的海盗,向北方攻击高卢人,同时也进行改革。罗马的中产阶级扩大,第一阶层的投票数已经不能过半,更多的阶层参与国政,同时更多的阶层也承担兵役业务。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1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第一次开始记笔记,以后保持。
罗马第一本看完后觉得人要有历史的眼光才不会犯历史的错误,了解政治的同时也是在了解管理。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银币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今天开始看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5页 - 第二次布尼克战役中期

公元前215-前211年。公元前215年,罗马四面环敌,东边是马其顿,南边是叙拉古,西边是西班牙,北边是高卢,本土上还有汉尼拔。罗马虽然形势很不好,但也有好的一些因素。汉尼拔军队只有一位领袖,汉尼拔由于深入罗马后,战线过长,所以无法分身照顾所有的地方;而罗马同时出动四位指挥官;虽然部分城邦投靠了汉尼拔,但是没有引发连锁效应,罗马联盟并未解体。公元前214年,罗马投入了20个军团作战,罗马在本国作战的优势慢慢体现,一个是持续的兵源,一个是同时攻击多个点。罗马在进行与汉尼拔的战争的同时,也采取外交政策应对马其顿,联合埃及的托勒密和叙利亚的塞琉卡斯,牵制马其顿 。公元前213年,罗马投入了22个军团。汉尼拔攻占了港口城市塔兰托。南意三大城市,叙拉古、塔兰托和加普亚都在汉尼拔的控制之下。罗马坚持持久战的战略,一方面避免和汉尼拔发生直接冲突,一方面堵截迦太基的补给线,同时深入西班牙和汉尼拔的弟弟进行缠斗。这个就是本土作战的惯用战略,就是持久消耗战,然后想办法掐断补给,有可能的情况下利用外交等手段,骚扰对方的老巢。公元前212年,罗马投入了25个军团。这里提到了一个牛人,是叙拉古的阿基米德,他精于创造和改良,加强了武器的威力,罗马人被阻止在叙拉古之外。最终,罗马人利用叙拉古过节庆祝的机会,夜袭并攻下了叙拉古。由于叙拉古的反叛,被攻下的叙拉古成为了罗马的属省。公园前211年,罗马6个军团包围了加普亚,汉尼拔攻到了罗马城边,而罗马坚守不出,结果汉尼拔的围魏救赵的策略也没有成功。最终加普亚也被攻陷,成为了罗马的属省。虽然罗马本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是西班牙那边因为迦太基的援助和自身的消耗,最终罗马的科尔涅留斯兄弟战死。谁去西班牙成为了一个问题,这个时候著名的西比奥出场,西比奥是西班牙战死的科尔涅留斯的儿子,才二十四岁。按条件他不能成为指挥官,而他通过在公民大会上的演说,他和哥哥鲁奇斯一起当选,当然哥哥只是个幌子,真正有才能和实施军队指挥的还是西比奥。最终元老院同意了西比奥的申请,派了有经验的将官同行。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5页 -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期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24页

迦太基的士兵逃出阿格里真托,罗马入城后大肆掠夺,多达2.5万人被迫为奴。很好奇罗马军队为何这样,因为这直接导致了其他西西里岛的城邦国家变得坚定地与迦太基站在了一起;同时这也不是罗马一向同化战败者的风格。为什么会这样?与执政官的昏庸有关?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9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5页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页

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不可能保持长久 的国泰民安。即使没有来自外敌的威胁,也会出现 产生于内部的敌人。
这就如同人体一样,强健的体魄可以抵御外来疾病的入侵,但是内脏器官的疾患,却会制约身 体的健康成长,并使人饱受折磨。
——汉尼拔(引自李维《罗马史》)决定战斗结果的所谓战术,既是哥伦布的鸡蛋, 同时又不是哥伦布的鸡蛋。所谓哥伦布的鸡蛋,是指 用别人不曾想到的方法解决间题。但是,同样的方法,用的人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所以,它又不是哥 伦布的鸡蛋。同样的方法,是否有效,要看实际使用 这一方法的人是否具备相应的才能。因为使用的人是亚历山大,所以,他成功了。但是,这不表示任何 人都会成功。汉尼拔以亚历山大的先例为参考,加上自己的独创思想,进行了灵活运用。可怜的高卢人俘虏都要求加人决斗。惨烈的决斗开始了。随着决斗的进行,决斗中的高卢人和围 观的士兵们内心的感受有了共鸣。所有人为胜者鼓掌庆贺,也为失败而亡的高卢人送去更加热烈的掌声,因为他们终于得以结束残酷的人生。这场决斗结束后,年轻的指挥官对士兵们说:
你们看到了高卢人刚才的表现。如果你们怀着 与他们同样的心情去战斗,我可以肯定,胜利将属于 我们。刚才,你们看到的不是表演,而是真实地反映 你们现状的一面镜子。
我们的左边和右边都是大海,这两个大海把 我们阻隔在这里,我们没有船可以从这里逃出去。 我们的前面是波河,这条河比罗纳河还要大,水流更湍急。我们的背后是高高耸立的阿尔卑斯山,是我们经过千辛万苦刚刚翻越过的山。我想,没有人 愿意再次翻越这座山吧。
所以,摆在你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面 对罗马军队勇往直前。战斗中要么胜利要么失败而 亡。如果战胜了他们,你们可以得到长生不老的诸 神都不敢奢望的酬报。只要战胜罗马,不要说西西 里或撒丁,罗马人所有的一切都将属于你们。你们 将是罗马人统治的所有土地上的统治者。
我想,大家休息的时间巳经够长,接下来的日 子里,我们还会很艰苦。但是,与之前我们从西班牙 出发,直到翻越阿尔卑斯山这一路上的千辛万苦不同 ,我们的辛苦将会有所回报。
现在,我还不知道敌人的统帅是谁。但是,无论是谁,都无法与生于军帐内长于军帐中、还有个勇敢的父亲哈米尔卡的我相比。在罗马没有一位将 领可以与率领军队完成从西班牙到意大利长途跋涉 的我相提并论。
我们一定要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战争结束后, 你们可以去任何你们想去的国家,我将赠与你们当 地的土地,无论是在迦太基,在西班牙,还是在意大 免除一切租税,直到你们的孩子那一代。如果你 不要土地只要金钱,我会给你相应的金币。如果你想 要迦太基市民权,我会授予你这一权利。
此外,汉尼拔还许诺跟随士兵一起来的奴隶 说,如果他们参加战斗就还他们自由。同时承诺,这些奴隶成为自由民后,将为他们的主人各配两个罗马人奴隶。
所谓天才,不是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新事物的人,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能够意识到别人没有意识到的、已知事物的重要性。
面对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敌军,亚历山大总在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出自己军队的每一份战斗力,如何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战场的主导权总是掌握在他的手中,而不是坐等敌人出手。他经常说:“所谓战斗,就是呈现出激烈变化的一种状态。因此,战场上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有变化地进行。” 汉尼拔无疑从亚历山大身上学到了很多,但他们是两个人。与汉尼拔不同,亚历山大几乎从来没有向敌人发起过突然袭击,也从来没有用计谋置敌人于死地。这不能说是希腊人和迎太基人之间民族性的差异,只能说是亚历山大和汉尼拔个人性格的不同。荷马的英雄中,亚历山大最喜欢的是既高贵又勇敢、却对谋略一窍不通的阿喀琉斯。我们不清楚汉尼拔的偏爱,也许他说过喜欢用奸计攻陷了特洛伊的奥德修斯。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战略战术是否能够成功。即使是经过填密设计的战略战术,如果执行者的性格不适合该战术,也很难在战斗中取得成功。
因为,人只会把适合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汉尼拔也有自己的想法。从俘虏口中得到自己所需的情报后,他把俘虏一分为二:一边是罗马市民,另一边是同盟各国市民,并给他们完全不同的待遇。罗马市民兵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还要承受繁重的劳动,境遇非常艰难。相反,来自同盟各国的士兵不仅可以吃饱饭,甚至手脚也未被束缚起来,还可以在火堆旁取暖。一段时间后,他杀掉罗马市民俘虏,然后集合来自同盟各国的士兵,对他们说:
我的敌人不是罗马联盟的所有成员,我的敌人只有罗马。现在我还给你们自由,还不要求你们支付赎金。但是,条件是你们回到自己的国家后,要把今天发生在这里的事和我说过的话转告给你们的同胞。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脱离罗马,投奔我,我汉尼拔保证你们国家的自由、独立和安全。
尚不满30岁的年轻人,从未想过仅靠2.6万人攻打可召集兵源达75万人之多的意大利。他要瓦解罗马联盟。他要在铁一样牢固的罗马联盟中插入楔子。罗马联盟的模式是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失败的最大原因。只要成功瓦解罗马联盟,双方力量就不再是75万人对2.6万人。翻越阿尔卑斯山,坚持把战场设在意大利,就是为了要挑动同盟各国背叛罗马。见此情形,汉尼拔不禁仰天长叹:
啊,上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对付那个家伙了。他好像毫不在意胜负的结果,赢了会继续追击,输了就好像没输似的,还会穷追不舍。
难道我永远也摆脱不掉这个罗马军队中唯一有血性的家伙吗?难道我只能和他进行无谓的战斗吗?他输了不服输,赢了更来劲,难道只是为了寻求战斗的刺激,却不在乎胜负吗?为回应这一情形,西庇阿要求发言。这位年轻人走到议会会场中央,努力控制住激动的声调,斟字酌句、简洁明了地开始阐述自己的意见。
费边·马克西姆斯以及元老院各位议员,首先,我丝毫不相信费边反对我是出于妒忌,而且,我也丝毫没想过要超越他的伟大。
尽管我的年龄还年轻,但是,我参加过的战斗无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迄今为止成功的做法,在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变革。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西庇阿继续说:
五年前,就在这里,在元老院,大家都同意我的请求,没有一个人反对派我前往西班牙战场。与那时相比,现在的我又成熟了许多。可是,为什么大家要反对我呢?说实话,那时,我遭遇的困难比现在大多了。父亲和叔叔相继战死沙场,西班牙战线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我不仅挽回了颓势,最终还实现了全面称霸西班牙。难道这样的战绩还不能令各位对我充分信任吗?
之前,是迦太基向罗马挑起战端。从今往后,应该由罗马向迦太基发起进攻。汉尼拔在意大利带给我们的伤害,我们罗马人要在非洲统统还给他。攻打敌人大本营的效果如何,汉尼拔已经向我们作出了证明。
如果我们一味等待汉尼拔自我消耗,那么我们究竟要耗到什么时候?要知道他现在只有41岁。
30岁的年轻人又转向70岁的老人说:
费边·马克西姆斯,正像您曾经忠告过我的一样,早晚我会和汉尼拔交锋。但是,这场交锋,不是在他发动进攻的时候。我要主动出击引他出击,让他不得不与我展开会战。战场不应该在卡拉布里亚已经毁了一半的城堡,而是在迦太基!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4页 - 第二次布尼克战役前期

公元前219-前216年,汉尼拔成为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统治者,准备进攻罗马。罗马这个时候不希望打仗,派出两拨使者到迦太基和谈,但是都失败了。于是罗马为了防备汉尼拔,兵分两路,一路去马赛,一路去西西里(怕迦太基人声东击西,从西西里进攻)。结果,汉尼拔翻越了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罗马人认为不可能的路线进攻罗马。在这次行军过程中,汉尼拔的队伍从十几万人减少到两万六千人(部分逃亡,部分死亡),而高卢人的加入使得兵力增长到三万六千人。虽然罗马人有几十万,但是由于连年战争,按照轮流服兵役的传统,实际能够出战的人也就几万人。提西诺--第一回合战役双方在互相出兵侦查的过程中相遇,罗马人战败,执政官身负重伤。特列比亚--第二回合战役这一次汉尼拔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罗马的平民执政官为了突显自己的能力,在发现汉尼拔的军队时,在没有吃早饭且没有御寒衣服的情况下就开始追击。渡河的罗马人浑身湿透,而等待的汉尼拔军队吃饱饭还浑身涂了保暖的油,于是罗马再次战败。特廉吉梅诺--第三回合战役公元前217年4月19日,汉尼拔埋伏在特廉吉梅诺湖的湖边,趁着湖边的大雾,快速行军的罗马人遭遇了伏击,罗马人再次失败,死伤了将近两万人。坎尼--第四回合战役新的罗马指挥官非常谨慎,一直尽量不与汉尼拔发生正面冲突。公元前216年8月2日,罗马和汉尼拔的军队在坎尼正面开展。罗马再次失败,罗马死亡七万人,汉尼拔只牺牲了五千五百人。这四次战役,罗马人都输在骑兵上,而且在这种战力不等的情况下,罗马人仍然是堂堂正正的按兵种对战,太过死板。经过四次失利,罗马联盟开始松动,加普亚首先和汉尼拔建立同盟,随后西西里岛上的城市也和汉尼拔缔结盟约。汉尼拔的偶像是亚历山大,主要就是依赖于骑兵的灵活性和战斗力,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马镫,骑兵的战斗力还没有发挥到极致。另外,除了骑兵的优势,从战争过程看,汉尼拔对罗马的东向了如指掌,我很怀疑这个时候汉尼拔在罗马内部有内应,仅说汉尼拔收集情报能力强很难让人信服。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7页 - 第二次布尼克战役末期

公元前205年-前201年。西比奥回国,提出意见要进攻北非。但是因为他太年轻(30岁),战略也比较激进,国内的保守派不太同意。经过辩论,最终是个折衷的办法,西比奥被派到了西西里,同时允许第二年进攻迦太基。公元前205年,西比奥在西西里自己募集了两万五千士兵,对其进行训练,同时搜集非洲的情报。公元前204年,西比奥带领两万六千士兵进攻迦太基。在非洲,努米底亚的马西尼沙投奔了西比奥。因为努米底亚有两个王,一个是马西尼沙,一个是锡芳齐。锡芳齐投靠迦太基,迦太基的吉可涅本来想把女儿嫁给马西尼沙,结果又被锡芳齐夺走。结果马西尼沙失去了国家和夫人,决定投奔西比奥。公元前203年,迦太基战败,迦太基接受了和谈条件,召回了西班牙的马构涅和意大利的汉尼拔,马构涅在回程路上伤病不治死亡。公元前202年,扎马--第八回合战役。汉尼拔集结了五万人的队伍,回国的汉尼拔和西比奥开展。两位天才武将还有过战前的一番对话。灵活的战术又使得西比奥胜利。罗马终于彻底胜利,迦太基接受了一系列战败条件,主要是不能扩充军队。回国的西比奥获得了非洲征服者的称号。

《罗马人的故事2》的笔记-第10页 - 迦太基灭亡

公元前149年-前146年。罗马人总是担心迦太基还会出现汉尼拔第二,于是借着迦太基进攻努米底亚的机会,彻底毁灭了迦太基,是整个城市被毁。也是因为同时间希腊的不安分,使得罗马觉得必须通过强硬的手段才能控制距离罗马很远的城市。迦太基的第二大城市尤蒂卡成为了罗马的属省。从此,罗马扩张到西班牙,北非和希腊的很多城市,地中海成为了罗马的内海。只有马赛、斯巴达、雅典是自治国。


 罗马人的故事2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