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63398966
作者:[美] 史景迁
页数:212页

章节摘录

朕以为,自我太祖、太宗、世祖至今,野战必胜,攻城必克,特规酌旧制,参以新谟,统以如下军令告我全军:凡兵之盔尾甲背,及战矢之干,各记名其上。马烙以印,鬃尾处系以小牌、书旗,分佐领姓氏,以为记号。毋酗酒、毋喧哗、毋呼叫,不遵者,该管官即行补责。掠夺马畜,擅离营伍,从重治罪。扎营务按旗列幕,不密不疏。出哨,勿举火、勿携帐,其马备鞍以待,必张弓、束服,并解甲囊以备。如衣服器械有异者,即行擒拿。若无寇妄报,或寇近不知,以致传报稽迟者,立刻正法军前示众。驼马须择水草善地牧放。搜察遗失驼马,审其印烙牌记,各交原主。其疲乏者,即就近地方官、或村庄居民、或蒙古处,交于饲养——因其疲乏而委弃宰杀者,严治以罪。大军凯旋时,凡军器不得售卖或存留与诸蒙古,违者从重治罪。凡大兵存驻,毋令闲惰,每日较射,磨砺器械。”自康熙三十五年春出兵京师,朕告祭天地、宗庙、社稷,务期剿灭噶尔丹而还。自兵丁以至厮役,无不思灭噶尔丹。然如何作为,众说纷纭,朕诹询众将陈议,特遣侍卫马武、侍读学士喇锡商议,得七种谋略。朕最终统整鄂扎、吞珠、索额图之筹谋,宜遣使谕窜伏克鲁伦河之噶尔丹,使之方寸大乱,朝西逃窜,引噶尔丹与自宁夏行军之费扬古师遭遇。”朕熟计噶尔丹情形久矣,故知此乃上上策也。二十年前,靖逆将军甘肃提督张勇疏言,其秘察噶尔丹莽撞但优柔寡断,其人之年龄、家庭概况,启衅穆斯林,以及性好酒色。

前言

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虽已停止了侵略殖民,但西方一般民众对中国的认识,仍然带有殖民心态与说不清道不明的迷思,三分猎奇、三分轻蔑、三分怜悯,还有一分“非我族类”的敌意。想到中国的山河广袤、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心目中浮现的图景就似真似幻,好像乘坐荒野打猎的越野吉普,手持望远镜,驰骋过山林丛莽,观看熊罴虎豹、狮子大象、猿猴猩猩、斑马羚羊,倏忽群兽遍野,狼奔豕突,倏忽蒿草无垠,万籁俱寂。中国像万花筒,什么都有,什么花样组合都变得出来;中国历史像变魔术,可以把一切想象变成真实,又可以把一切真实变成幻象;中国文化传统玄之又玄,阴阳变化,万象归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变是不变,不变是变。不要说听的人越听越糊涂,讲的人也是越讲越糊涂,于是,中国也就“假作真时真亦假”,神龙见首不见尾了。其实,在欧美真想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也有不少西文学术书可供阅读,从孔子到毛泽东,都有所论述,而且大体上都提供了史实正确的知识。读者对中国近代有兴趣,也可以从各类学术专著与教材,知道些翻云覆雨的历史大人物,得知鸦片战争肇启列强对中国领土资源的觊觎与蚕食,得知中国从几千年的帝制转为民国政体,得知军阀混战与日本侵略,得知国共内战与共产党的胜利。耐下心来读点思想史与社会经济史,还能知道耶稣会传教给中国带来…‘些科学新知、早期中西文化接触给西方启蒙运动提供滋养、清代思想统治影响学术变化、明清以来人口流动与增长的情况、美洲白银与农作物传人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甚至会发现,原来有这么许多学术专著讨论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与特定人物,探讨传统社会生产与伦理关系的解体,研究政体改变与城乡结构的变化,以及西潮如何冲击文化传统、思维逻辑与教育制度,等等。但是,对一般读者而言,学术专著太深奥,教科书又太枯燥,陌生的人名、地名、事端、争论,令人越看越纷乱,满脑都是浆糊。实在不懂为什么中华帝国会反对通商、反对自由贸易、反对门户开放,不懂为什么一向讲究礼义和平的老百姓会突然变成革命群众,不懂中国人民到底在想什么。好像愈知道许多人物与事件,却愈加糊涂,有如雾里看花。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他在其中每一个世纪都选择了一、两个专门题目,写出生动的叙事(narrative)长篇,从正面或侧面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是史学家的真本领,也是史学的最后归宿。就我阅览所及,在并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之中,好像只有史景迁一人具有这一特殊的本领。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不但史学的功夫深厚,而且文学的造诣也超出侪辈。 ——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 余英时 (史景迁)描写历史人物的性格,也往往从细节见到性格,于是这些人物不是平面的面谱,而是有笑有泪的活人。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都在他的笔端复活了。……中国史学的祖宗,太史公司马迁,其文笔之优美,使《史记》不仅是历史记载,也是文学作品。这一传统,自清代考证之学独擅胜场,文章之美,已不受重视。史景迁先生的著作,堪为我认借镜。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许倬云

后记

史景迁的作品向来独步西方中国历史研究学界,且能赢得非史学界读者的青睐,近来甚至在海峡彼岸引燃一片“史景迁热”的阅读风潮,这全有赖史景迁的生花妙笔,奇绝的布局结构,以蒙太奇般的叙事手法,拼贴出真实与虚幻交错的历史情境。《康熙》正是史景迁个人建立独特写作风格的滥觞之作。在这本书里,史景迁打破习以为常的线性时间意识,而悠游于故纸堆之间,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康熙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忆、梦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质、心智意念。史景迁的斐然文采固然令人叹为观止,但读者不免质疑,这究竟是历史论著,还是文学小说?史景迁笔下的康熙,究竟是中国历史上的那位伟大君王,抑或只是历史学家操纵下的傀儡?诚如同行学者康无为(Harold Kahn)对史景迁的评述:“史景迁在为康熙皇帝写自传时,取材于私人数据,以及经过彻头彻尾改写的官方记录。

内容概要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936年生于英国。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他在其中每一个世纪都选择了一、两个专门题目,写出生动的叙事(narrative)长篇,从正面或侧面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是史学家的真本领,也是史学的最后归宿。就我阅览所及,在并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学者之中,好像只有史景迁一人具有这一特殊的本领。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不但史学的功夫深厚,而且文学的造诣也超出侪辈。
——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 余英时
(史景迁)描写历史人物的性格,也往往从细节见到性格,于是这些人物不是平面的面谱,而是有笑有泪的活人。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都在他的笔端复活了。……中国史学的祖宗,太史公司马迁,其文笔之优美,使《史记》不仅是历史记载,也是文学作品。这一传统,自清代考证之学独擅胜场,文章之美,已不受重视。史景迁先生的著作,堪为我认借镜。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许倬云

书籍目录

总序 / 郑培凯 鄢 秀
自序 康熙王朝/ 史景迁
第一章 游
第二章 治
第三章 思
第四章 寿
第五章 阿哥
第六章 谕
附录一 康熙三十六年春
寄总管太监顾问行的十七封信
附录二 康熙遗诏
参考书目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康熙是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的中国皇帝。他凭恃着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治理中国?他自周遭的世界学到什么教训?他如何看待治下的子民?什么事情能令他龙心嘉悦,又是什么事情惹得他龙颜勃怒?身为满族征服者的苗裔,他如何适应于汉人的知识和政治环境,又是如何受到来京西洋传教士所夹带之西方科学与宗教思想的洗礼?
在这本书里,史景迁打破习以为常的线性时间意识,而悠游于故纸堆之间,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康熙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忆、梦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质、心智意念。

图书封面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一开始是读不下去的,从第一章的话。第一章写景的话,怎么也没进入到一种史书的感觉。于是直接跳到阿哥那一章,那章一开始列举了长串的康熙后嗣很好玩,带着想窥探雍正在史景迁笔下的康熙是怎样的看法,结果没等到雍正,全是太子,太子。史景迁没有必要为了迁就我这种某年某月看过的雍正电视剧来写他想写的康熙,对吧。然后,是因为读了序,才明白到用意,才读下去了。而且是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先是最后的长谕,接着是所谓标准化的那个短的。接下来,一章,一章。不紧不慢。翻译的风格读着也比较舒服。有些字词的感觉很好。康熙,有其过人之处,也有其常人之处。或者人人如是吧。我其实对真实的康熙也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永远也不可能知道那个“真实”的康熙是怎样的吧。但这本书里的那个,很亲切(尤其是最后附录里的那十多封信),在帝王的位置上有自己的想法,在满清的关系上知道如何平衡,察人,体事。史景迁的重构,于我看来,还是很成功的。我不懂史学,但内心世界,每个人都有种想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的窥看癖吧。称之为八卦也好,称之为好奇也好,惑也好。反正人人都有些。为这个而写作,也不见得就不够正大光明。如果不为这个,为 什么更好?
  •     读过几位外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像孔飞力的《叫魂》、魏裴德的《上海歹土》。这些外国学者笔下的中国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审视自己,因此感觉获益匪浅。而对于史景迁,我是闻名已久,知道这位美国学者写过许多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是一位中国史的专家,而这本《康熙》是我读过的他的第一本书,只不过这次满怀期待地阅读结束之后,我个人的感觉与原本的期待有了那么一些差距。其实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有过疑问,这本书究竟是文学作品,还是史学著作呢?若说是文学作品,书中却绝无演义,可谓字字可考,句句有凭。书中记载的康熙的一言一行,一事一论都是真实发生的。而早已被娱乐文化娇生惯养出来的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那些被我们视为传奇的人物——即便独特如康熙——的生活其实也是由无数平凡琐事和你我皆有的普通情感所组成的。这样没有演义、没有奇情、没有八卦、没有意淫、甚至鲜少跌宕起伏的真实能算是文学吗?那本书能算史学著作吗?我也很犹豫。我们知道凡后人写前人历史,几乎不可避免都会带有自己的评判、好恶、抱负、理想,甚至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使是大史家司马迁和他的不朽史著《史记》,其中的好恶评论也是比比皆是,哪怕是一字之褒贬,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作者的观点。而有些史学研究的著作就是要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历史上的事件。而本书似乎是要一反常态,要坚决地摒除作者的一切情感和观点。书中的正文部分全部都是作者以康熙的第一人称写成的,而其中的内容也全部都是康熙自己曾经的一言一行,作者只是做了一个忠实的转述,将这位伟大帝王的言行分做几个方面,将史料也分门别类地拼接堆砌在一起。在我看来,相对于史学研究而言,本书更像是一本康熙实录的简化、简化、再简化的现代简化本,其中真的很难在字里行间发现作者的观点。也许真的像作者所希望的那样,忠实地呈现一位伟大帝王的生活,从而探究他的内心,只是这样的将史料简单分类后的堆砌,在普通读者看来,既无重点可循,也无线索可依,一章章地读下来就像是在读一篇篇的流水账。我想这也是本书一个问题,本来史料的拼贴就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的感觉,而再少了作者观点的承上启下与润滑,就更会产生一种生硬的感觉了。而本书就有这方面的问题。我在读书时,总有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杠子的感觉。这也是给我造成心理落差的重要原因。当然这里面也许也会有翻译方面的问题。虽然本书在我看来并不是那么出色,但也可以从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可以看出,史景迁深厚的史学功底,像这般对于史料的信手拈来和组合的功力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得来的。而至于文笔方面,本书中大量的史料引用也许限制了作者自己文笔的展现,但在本书“附录二”中,作者在对于引用《康熙遗诏》的解释中,还是可以发现作者文笔功力的灵光一现。而在我看来,这略略几百字展现出了本书正文鲜有的作者观点和不多的文字趣味。这两方面也使得我对于作者的其他著作依旧保持着期待。
  •     康熙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品质,诸如“脚踏实地、真情至性、敏学勤读、谦逊认真”无一不能让人受益。看过康熙这本书,作为装高端的人应该内心惶恐。你要知道康熙对各种神仙怪诞之事嗤之以鼻,对“国学”数学天文机械艺术医学养生爱好甚广,他知道欧几里得数学,了解工程测绘,喜欢游猎山水,打过虎抓过熊,喜欢夜宿露营,知道沙漠取水,晓得食品卫生。干得了强臣,打得过藩王,去的了俄罗斯,下得过江南,管得了儿子,理得了朝政,能推测月食,能思考潮汐,特别的能独立思考。四十多岁始有白发,在位60年而勤政一生,取过老婆一大堆,跟宫女做过爱,生了50几个孩子,不畏生不惧死,心态坦然而乐观向上。总而言之,是个聪明健康积极认真可爱的明白人,要是如今站在非诚勿扰,肯定被爆灯。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从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角度解读了康熙大帝的内心,他的公正心,他的爱心,他的雄心,他的伟大,静静从笔端流出。史景迁的生动的笔触,让历史读起来更加的亲切,更加的自然,书里的一句话,很是喜欢“凡人处世,唯常寻欢喜,欢喜处自有一番吉祥景象。”
  •     下订单的时候没缺货,收货的时候却缺货了,钱没付那么多,但是也挺缺憾的。期待下次与康熙“相见”!!
  •     这半文半白看着着实不爽啊……
  •     当做小说看,视角还是很独特的,附录的康熙家信蛮有趣的。
  •     被迫再读
  •     玄烨即康熙,是中国大历史上,为数不多极其有皇帝天才之人。历来被电视剧热播,陈道明的大型连续剧已经是不可超越的经典,更有金庸的《鹿鼎记》从侧面虚构的一个人物,完整地囊括了康熙一朝的所有历史。而史景迁在这里,只有区区200页的文言文笔,分八章写了他的一生。跟达芬奇、苏轼相同,由于禀赋的高超而热衷于各种事物,并能读《尚书》《易经》《黄帝内经》,包括外忧内患的治国方针,宫廷内斗子嗣的存废,都太有揣摩的亮点。
  •     直白而有文采。好看,信息量大。康熙了不起,他这辈子真没白活。
  •     比写张岱那本好看~~~
  •     史景迁最拿手的是对杂乱史料的整理,用第一人称的书写方式加上古典的翻译,真有读 康熙日记之感,治、思二章尤显一代帝王的治国为人之道。
  •     2015年百书斩69弹。康熙的复杂,恐怕这本书只扑捉到了一二。
  •     形式新颖,翻译牛逼,从一个更为人性化的角度去了解思考康熙这个帝王。我觉得还挺有启发的。
  •     朕之一生可谓致也
  •     大概心境不对, 看不下去。
  •     康熙是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的中国皇帝。他凭恃着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治理中国?他自周遭的世界学到什么教训?他如何看待治下的子民?什么事情能令他龙心嘉悦,又是什么事情惹得他龙颜勃怒?身为满族征服者的苗裔,他如何适应于汉人的知识和政治环境,又是如何受到来京西洋传教士所夹带之西方科学与宗教思想的洗礼?
    在这本书里,史景迁打破习以为常的线性时间意识,而悠游于故纸堆之间,尝试透过康熙本人之口,述说康熙内心世界的种种欢愉、悚惧、猜疑、懊悔、无奈,乃至于追忆、梦境,俾以深入揣摩康熙的人格特质、心智意念。
  •     读着稍显费劲.属四平八稳型.
  •     "西洋算法原系中国算法"。。。。你是心门上了锁的一扇窗啊。。。。
  •     译文比较准确,史景迁的代表作品,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兼具
  •     太精彩!字字有据,又结合巧妙。大帝跃然纸上,多少事只能意会,不需言传。
  •     因为读过史景迁的《追寻现代中国》,就入了这本《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装帧精美,纸张舒适。阅读体验么,大概是因为我的文言比较一般,没有《追寻现代中国》那么流畅。还在慢慢读。倒是能看出康熙就是个勤劳的皇帝,心怀天下,有点儿心有余而力不逮啊。
  •     这本书最厉害的不是史景迁搜集各方资料自述了康熙本人的观点 而是温洽溢把它翻译得如同康熙亲口所述的字句。神。
  •     书写得不错,翻译得很好,相比国内这一主题得书籍,可读性和对康熙内心得了解都深入很多,值得购买和阅读
  •     #書友集记录# @書友集 史景迁笔下的康熙有着除帝王身份外更多的人性一面,既是父亲,也是丈夫,工作勤恳,生活克制。难得的是作为封建帝王还能有丰沛的好奇心。
  •     文体我读起来也是有点累,结构大不相同,最让人感怀的是谕的部分。康熙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当自信,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观念相当时髦,他应该是希望大家可以看到他这种真挚,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爱他,然而,君王一旦为君王,就只能去了肉身,成为帝国形象的威仪,人性里的层次一一被抹平,成了圣上。
  •     这套书的装帧很赞!六星。史景迁的写法五星。若请一作家,补入心理描写,完善情节,可成一绝佳历史小说。历史因求真而干瘪。史景迁虽很努力,学科所限,没办法。
  •     对皇帝日常的生活,工作分门别类的进行了梳理。起初以为是作者的推断,后来感觉应该是作者对实际的史料进行了有序的衔接,让康熙帝本人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也是一个平常的人,也有烦恼,甚至天下最多的烦恼;他也有自己生活的品质,膳食补品,钟表字画,天文数理,都有很深的研究。要是可以还原成正剧拍拍就好了
  •     作为一个皇帝,康熙真得很不错了。从维护统治的角度讲,能够把鳌拜搞得退步的社会发展成相对和谐的境地,康熙是很功劳的。但是,皇帝永远是皇帝,永远都是自身的利益为重,所以,皇帝永远是我们的敌人。再伟大的皇帝,也是我们的敌人,康熙也不例外。
  •     读《雍正原理》说是仿史景迁,然而我看并没仿到意蕴,只是在翻译史料抄袭
  •     以恰当的文治武功的分类,以第一人称论述康熙帝一生,新颖,贴切,如题把我们带进了千古帝王的内心世界。
  •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自从阅读了史景迁写的《张岱的浮华与苍凉》后,对美国史学家史景迁的文字也比较感兴趣,于是又买了一本《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以下简称康熙),继续在文字的世界穿越,不过这次穿越进去的,是一个古代皇帝的内心世界。
    就像本书的作者史景迁在自序里面提到的,本书是“悠游康熙帝国世界的导览”。全文用古代皇帝自称的“朕”作为第一人称,以《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和《临终谕旨》等史料为依据,来揣摩这位在位61年的大清皇帝的所思所想。全书共分六个章节,分别为:游、治、思、寿、阿哥、谕。可以说,基本涵盖了康熙的一生。在“游”这一章里,把康熙对治下这个东方大国的切身感受描摹得淋漓尽致:“江湖、山川、沙漠、瀚海、不毛不水之地,都走过”;康熙还对各地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广为搜罗,可见这个古代皇帝的兴趣之广泛;在“治”这一章里,作者借助大量的史料,还原一个帝国最高统治者对治理国家的所思所想,从中可以看出,古代的统治者是如何“在其位,谋其政”的,因为家就是国,国就是家,选材任贤,抚恤爱民,这本身就是一个皇帝的分内事,虽然现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情况有所区别,但是也可以给为官者以启示,作为人民的公仆,如何做到执政为民。文中有一句话讲到:“做官之道无他,只以实心实政,不多生事,官民爱之如母,即是好官”。也值得现在的为政者深思。在“思”这一章里,看康熙巡游孔庙,接见外国的传教士,对天文历法和修史等无不感兴趣,可以看出康熙对治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在“寿”这一章里,可以看出康熙对健康饮食颇有研究,“健康之道,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如是而已”。对官员任期的终身制,康熙也有自己的看法:“凡年老者,不令休致,则其下官兵皆老弱者”,可见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这样的观点还是相当有远见的。在“阿哥”一章里,可以看出帝王家也有太多难断的家务事,想当一个好父亲,即使贵为皇上,有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事与愿违啊!康熙十一岁大婚,十三岁生子,自己人都尚未发育完全,怪不得前面几个子嗣都相继夭亡了。“少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果然是也。可惜康熙告诫子孙的话,自己却带头违反了,想来也是经验的总结吧。这最后一章“谕”,相当于康熙皇帝的遗嘱,可以看出康熙尽人事,知天命的豁达:“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又提到“尔等有退休之时,朕何地可休息耶”,又可以看出一代帝王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坚守与无奈。
    纵观本书,在汉学家史景迁的笔下,更像是一本康熙大帝的自传,读来对这个300多年前的帝王有了更全面和直观的了解。这份了解,不同于陈道明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演绎的一代君主,更像是一个长者的内心独白,亲切,而略带忧伤。
    (2011年6月19日阅毕)
  •     很赞,从没有想到一个老外能写出如此中国化如此精彩的中国历史……
  •     史景迁的中文作品差不多收集全了,几年前远东版的史景迁作品系列,在翻译、纸质、装帧上面不能说粗制滥造,还是有诸多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比如好些翻译实在不敢恭维。这次看到重新再版,无法不惊喜,且不论重新翻译后的质量怎样评价,单看装帧和纸质,就令人喜爱。这本《康熙》,可能会让不少华语历史学者惊讶、嫉妒甚至眼红吧,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的。
  •     “人之一生,虽云命定,然命由心造,福自己求。”第一人称的叙述,很大胆,也很新颖,彰显史家对史料、布局的深厚功力。附录中给顾问行的十七封信,足见康熙也是个有爱的普通人。
  •     译者参考了大量诏书和尺牍,竭力模仿康熙的言辞句法,从史景迁的正文读到康熙的临终诏书,文言句法几乎对接。那些吐槽这是高中文言文水平的,你们真的认真看了么?或者说这便是清朝日常文言用语的风格吧。
  •     拜服!绵密的史料基础上用第一人称重构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怎是简单一句“会讲故事”能概括的
  •     l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并且有历史的高度,好书
  •     视角和结构很好。
  •     每次听到这首歌,心中都不由自主的想到康熙皇帝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帝王风采,感谢作者,好书
  •     史景迁的书很值得读,一种非常特别的叙述历史的方式,让你像看一部小说,书的包装也很精致,简朴的封面很有历史感,不过,所有翻译的书都有这样的问题,文笔通顺欠缺,故事的结构上有点乱。期待几本缺货的书赶紧到货
  •     史景迁的作品,我买了一套之后又买广西师大的这个本子,比上海的前进的很多。这是出版社努力对得起读者的明证。本身作品,还需细细读来。
  •     意外地觉得,换个视角读历史也挺有趣的。只是这重构,与实际倒底是几分贴切?大概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真假的分辩再准确也是模糊的。
  •     中国的强盛时期
  •     如果找中国历史上最喜欢的帝王,第一当属玄烨,次之李隆基。玄烨帝王气十足而浪漫不足;隆基浪漫有余而定力缺缺。如果把玉环给玄烨,结果会如何呢?想必他奶奶一定棒打鸳鸯,天天耳提面命“情深不寿啊情深不寿”
  •     史景迁最著名的书应该算是《妇人王氏之死》,见微知著,精彩至极。而这本书是他以康熙皇帝的口吻,讲述康熙的日常生活,是很少见的一种历史书。
  •     很早就听说史景迁这个作品 看到当当有货就毫不犹豫下手了 果然物有所值
    这样的描述方式着实少见 很生动完整 另外翻译得确实不错 书的印制也很好
  •     一种不太一样的历史写法,重构康熙大帝的内心。草草翻的,并不是很感兴趣。
  •     好书啊,名气大,书也很棒。康熙自传体。哈哈
  •     特意找了这些历史相关图书,非常不错的书,元旦3天就看这些了,很享受
  •     史景迁老师的作品,基本上偶都有
  •     杂乱、支离,也算是叙事史学的一大尝试,史景迁先生于当时尚须更为精进吧。
  •     视角很独特,让康熙自述游治思寿子,有趣有趣
  •     第一人称,很有趣的叙述方式,仿佛从康熙的角度看世界
  •     甚诡异,不伦不类。
  •     康熙的时代无疑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时代。而在这个时代康熙是如何来治理,这本书用一种真实的史实来剖析康熙的内心,他的雄心壮志,他的后继无人的焦虑,他的治理方式。喜欢历史的值得一看
  •     书收到后用了二天的时间读完了,不能不提到对作者及译者的感谢,作者的角度是新奇的,译者则用文言文表述,让书中的康熙用他自己的语言阐述他的思想,他的人生的经历,如果不是文中屡屡出现的“朕”我已经忘记他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他仿佛是一位智者,一位善解人意的夫君,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位体贴大臣的天子,一位走遍四海的行者,让人不能不爱他!本书值得一看。
  •     书有低级错字。就内容而言,是折子穿起来讲故事,也讲得很生动。只是没有什么高度。
  •     这部书对史料的搜集翔实切当,通过大量的文献、奏折、上谕可以清晰地对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性格、志趣等得以了解。康熙也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五十六年发布的上谕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回顾,读来令人动容。推荐。
  •     这书也太好翻译了,对着英文注释去把史料的原文全搬来就完事了吧(⊙o⊙)…
  •     2016-10-23
  •     帝王营销学做到这个地步,也算奇了,更奇的是出自一个歪果仁之手。史景迁真的相信“自古得天下之正者,莫如我朝”吗?帝王心术一个字都没有提到,焉得“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小说笔法写成的历史最终只能当小说来读。
  •     史景迁的作品从来都不会让人失望。这本书其实就看过,非常喜欢。老实说,英文版更好看,但中文版能翻译到这个程度,也足见翻译者所下的苦功了。之所以买一本早已看过的作品,一是给作者捧场,二是因为它是精装本,好收藏。
  •     史景迁的文采比较过硬了,在其中对康熙的内心世界做了一番纵横驰骋,几乎是信马由缰,别开史书生面
  •     能看出译者水平很高, 不过原文内容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既非架空又不是完全写实,不知该取信多少
  •     外国人写的中国皇帝,有点意思
  •     康熙爷,是我在清朝历史上最喜欢的皇帝。
    这本书,竟然写得如此精彩。我忍不住要赞一个
  •     史景迁的书还是很有看头的
  •     作者大名,自不多言。一个很独特的视觉,一些很琐碎或者很重要的事情都展现了一个很真实,很近乎“人”的康熙。同时,译者是作者学生,作为在美国的中国学者,中文功底精到,远胜国内很多所谓有名的翻译者。全书不厚,但内容很丰富,值得一读。
  •     我认为如果克服了阅读困难之后,真正进入到书的内容之中,会发现这本书的美妙所在。中国人,作为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的继承者,应当对自己祖先们所做?伟大贡献和光辉形象产生无比敬仰的心态。而且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更能够让我们珍惜现在,把握自己,做好未来。
  •     还原康熙内心世界
  •     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千古一帝。 看到了他年轻时驰骋草原钟情大清山山水水,身居高位但善于思辨求真好学不受人蛊惑,他身为人父一面是对太子的疼爱一面是深陷废立太子的痛苦。 然而遗诏中却被人修改的陈腔滥调,他的果敢、愤怒、真挚、痛苦、知足,无一例外的抹杀殆尽,变成历史潮流中的一个身影。
  •     走进内心世界的书
  •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史景迁作品)不错的书
  •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精神专一通利,康熙七八岁所读之书,五六十年犹不遗忘;壮而学者,如炳烛之光,长成之后思虑散逸外驰,二十以外所读之书,数月不温即至荒疏。至于我,因为幼年不勤,失于早教早学,则劝言于盛年尤当励志,然记性之差至今未得改善,尤以诗词为甚,余一生所爱惟少陵野老与一渌水亭侧帽词人耳,然所记忆词句不甚多矣,师友为此一叹,怅怅。
  •     第一人称写历史非常有意思。了解到不为人知的康熙,一个外国人能对康熙有如此领悟非常厉害。
  •     本身书就很精致,内容丰富可读,从不同角度了解康熙非常的有用
  •     不一样的历史角度
  •     3.5
  •     外国人写的,角度很独特。多是康熙原文。
  •     不是讲故事只是自述,外加有点文言的形式读起来好困。。不过也算看到欲戴王冠者,必承其重。幸而康熙承的了这重量,想想那无力戴王冠却天生帝王家的失败皇帝也蛮可怜。被强制拥有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也是另一种负担了。
  •     实际效果未达到所要宣称的目标 只不过是史料的重现 当然 让洋老爷们读读还算可以 毕竟原本史料也要翻成英文 无聊呀 国内有点水平的史学家的史料分析与组建功夫都比这本书强 当然作为东方人确实不觉得如何
  •     史景迁用自己的生花妙笔勾勒出两个世界,一位皇帝的内心世界和清初的风云世界
  •     这本利用史料以康熙第一人称写,感觉怪怪的,不过总还有些史料是可以阅读的。装帧比较朴素,不过不足之处用了硬皮封面,本人一向不喜欢。
  •     史景迁的作品好看
  •     史景迁写得《前朝梦忆》最好。这个是以康熙自己讲述的形式来塑造康熙大帝,有些章节没有很好的表现出当时的气氛与情节,需要多读一些其他材料才能深刻理解。所以不是很理想!
  •     今年真正读完的第一本正经书(汗颜)。这本书揭示的康熙充满细节和智慧,同时又富有帝王的气概和(必要的?)残忍,让人感到亲切的同时也心生畏惧。虽然有生花妙笔,还是觉得史料未免太枯燥了,如果能真由康熙本人书写,那将是更有血有肉得多的一本书吧。
  •     把历史写得那样好读,文笔如此优美,国内搞历史研究的需要学习一下。史景迁的作品,当当网上海不全
  •     什么奇怪的东西。
  •     經過中英轉換后能這樣就不錯了,前言似乎比正文更精彩
  •     从本书看来,康熙倒少了平时人们刻画的雄韬伟略。更像是一位敏而好学,坚忍克制,兢兢业业,时常感慨当皇帝不容易的治国者。以往看电视剧,觉得玄烨同学斗鳌拜平三番荡平葛尔丹霸气非凡。这里看到的是他承认撤藩实属当年轻率决定致国家陷入八年战争。值得学习的是他是一个审慎的人,凡事追根溯源,善于绸缪,精力非凡,热爱天地,也认真地做好了皇帝这个天下最难的工作。
  •     书很薄,几个小时就能读完.
    但是,写法却完全让我感到震撼.
    以第一人称写历史,独特固然是需要提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主人公的内心有充分的把握,对他的一生有十足的了解,否则肯定不会让读者有代入感.
    这本书做到了.
  •     首先为翻译温洽益点赞,将这样一本书翻译成文言文,且字句皆有出处,实在是非常难得之事。 书名中有重构二字,也就是将散落在不同地方的资料汇聚而成,对于史学家而言这是一件基础性的工作,因而书中的康熙并非事实,而是史景迁先生想象中的中国皇帝:他确是一代明君,但所关心的也并非全是大政,对细节、人情亦有关注。如果说书中康熙有哪一点打动我,应是他的自信与自知,绝非凡人可及。 书中的康熙,多为内视自省,于万物皆有自己看法,好恶已有定式,是以老成回视今生,所描述的人生经历,多是抽离,似是非人格化的,读时或可揣摩其心境,但故事性也就略输一筹了。
  •     不错,从不同视角来看历史
  •     重读此书 到寿这一章 满族的皇帝醉心于研究医术 且欣赏红毛医生的奇技 朴素的总结“健康之道 惟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如是而已” 天子庶民同理// 后面附的信函事无巨细 终于感觉到有血有肉 带了干甜瓜给妃子们 “尔等传知妃们 物虽微而心实远也 不可为笑”呵呵
  •     看看美国人史景迁为您勾划康熙大帝的内心世界
  •     如果说史景迁的构思、著述、考究可以打10分,那么加上《康熙》的翻译文字就是11分。
  •     康熙的《沉思录》
  •     史景迁的书就是棒!
  •     第一人称书写一个皇帝的心灵史
  •     这肯定不是史景迁的代表作。
  •     2016.4
  •     治国如其名号,且康且熙。翻译着实不易,为还原康熙口吻。看到最后遗诏,方明白译者良苦用心。
  •     喜欢康熙,所差不多的书都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