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知识读物 >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213046278
作者:当年明月
页数:314页

章节摘录

四小贝勒里的其他三人,那更别提了,年龄小不说,老头还不待见,以上四人可以全部淘汰。    而四大贝勒里,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没资格,排除;莽古尔泰比较蠢,性情暴躁,排除;能排上号的,只有代善和皇太极。    但是代善也有问题——生活作风,这个问题还相当麻烦,因为据说和他传绯闻的,是努尔哈赤的后妃。    代善是聪明人,有这个前科,汗位是不敢指望了,他相当宽容地表示,自己就不争这个位置了,让皇太极干吧。    于是,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天启六年(1626)九月初一,皇太极登基。    在后金诸人中,论军事天赋,能与袁崇焕相比的,只有三个人:努尔哈赤、代善、皇太极(多尔衮比较小,不算)。    但要论政治水平,能摆上台面的,只有皇太极。    因为一个月后,他做了一件努尔哈赤绝不可能做到的事。    天启六年(1626)十月,袁崇焕代表团来到了后金首都沈阳,他们此来的目的是吊丧,同时祝贺皇太极上任。    在很多书籍里,宁远战役后的袁崇焕是很悲惨的,战绩无人认可,也没有封赏,所有的功劳都被魏忠贤抢走,孤苦伶仃,不胜凄凉。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说法是未经史籍确认,也未经大脑思考的,因为就在宁远胜利后的几天,袁崇焕就得到了皇帝的表扬,兵部尚书王永光虽然跟袁崇焕不大对劲,也大发感慨:    “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    总之,捷报传来,全国欢腾,唯一不欢腾的人,就是高第。    这位兄弟实在太不争气,所以连阉党都不保他,被干净利落地革职赶回了家。    除口头表扬外,明朝也相当实在,正月底打胜,二月初就提拔了袁崇焕,先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一个月后又加辽东巡抚,然后是兵部右侍郎,两个月内就到了副部级。    部下们也没有白干,满桂、赵率教、左辅、朱梅、祖大寿都升了官,连他的孙承宗老师也论功行赏了。    当然,领导的功劳是少不了的,比如魏忠贤公公,顾秉谦大人等等,虽说没去打仗,但整日忙着阴人,也是很辛苦的。    无论如何,袁崇焕出头了,虽说他是孙承宗的学生,东林党的成员,但边界得有人守吧,所以阉党不难为他,反正好人坏人都不管他,任他在那闹腾。    几个月后,得知努尔哈赤的死讯后,他派出了代表团。    这就闹腾大了。    在明朝看来,后金就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强盗团伙,压根不是政权,堂堂天朝怎么能和强盗团伙谈判呢?    所以多年以来,都是只打不谈。    但问题是,打来打去都没个结果,正好这次把团伙头目憋屈死了,趁机去谈谈,也没坏处。    当然,作为一名文官出身的将领,袁崇焕还有点政治头脑,谈判之前,先请示了皇帝,才敢开路。    憋死(打伤致歹D了人家老爹,还派人来吊丧,是很不地道的,如此行径,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然而皇太极忍了。    他不但忍了,还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回应。    他用最高标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好吃好喝招待,还搞了个阅兵式,让他们玩了一个多月,走的时候还送了几匹马、几十只羊,并热情地向自己杀父仇人的使者微笑挥手告别。    这意味着,一个比努尔哈赤更为可怕的敌人出现了。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强大的。    在下次战争到来之前,必须和平,这就是皇太极的真实想法。P2-3

前言

历史原来很精彩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而行。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好一段时间,远远地,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 ,有点儿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地,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哪儿,就这么写吧……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镜头拉远。声音淡出。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捡起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这也算我给它写的序,比上次那篇序轻松点儿。毛佩琦   2006年9月8日于北七家村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特想跟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人聊,那本书很好。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本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联想集团创始人 柳传志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利。《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央视百家讲坛主讲 毛佩琦《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自认为所读过的最好的书。这样的奇文,亘古少有,多一字是狗尾续貂,少一字又言犹未尽,文字表达浑然天成,近乎十全十美。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底气,作者不露庐山真面目,没有借助任何学历、经历、名号、头衔的光环效应,却能在充斥着“假、大、空”的出版市场脱颖而出,仅以文字的魅力(甚至连一幅插图都没有)就能深深地吸引读者,使千万人趋之若鹜,为世间又创造出一例“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典型。——金牙大状首席律师我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大伙能坚持不懈地一起将《明朝那些事儿》直接顶入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潜水潜到2008《明朝那些事儿》注定会成为一个里程碑事件。这不在于当年明月的文学功底有多好,而在于这套书以足够有趣的笔法还原了历史原貌,吸引了像我这样每天追踪的读者。可以说,没有《明朝那些事儿》,“明矾”对于那个朝代的印象,肯定还是电视剧里胡编乱造的片断。——资深“明矾” 公孙扬眉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化身为魔语)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接近真理的理

后记

本来没想写,但还是写一个吧,毕竟那么多字都写了。    记得前段时间,去央视

内容概要

当年明月,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皇太极
第二章 宁远,决战
第三章 疑惑
第四章 夜半歌声
第五章 算账
第六章 起复
第七章 杀人
第八章 坚持到底的人
第九章 阴谋
第十章 斗争技术
第十一章 投降?
第十二章 纯属偶然
第十三章 第二个猛人
第十四章 突围
第十五章 一个文雅的人
第十六章 孙传庭
第十七章 奇迹
第十八章 天才的计划
第十九章 选择
第二十章 没有选择
第二十一章 结束了?

编辑推荐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是迄今为止唯一全本白话正说明朝大历史。新中国成立60周年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全新修订,雅致收藏。荣获“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第19届全国书博会金口碑好书榜。2009年京华书榜年度十大畅销书首位。2009年读者最喜爱的24本书。2010年中国图书馆借阅量排行TOP10。

作者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
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
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您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注:此书为再版《明朝那些事儿7:大结局》。

图书封面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因为平时读书很难坚持看完,这次一口气读完了7本明朝那些事,感觉颇有成就感。收获也颇多,我就想到哪,说哪。1,读完之后我的名族自豪感剧增,要知道当时的韩国、越南、朝鲜等国都是明朝的附属国家,经常要向明朝上供。而当时的日本人也只是小强盗,被明朝的猛人们追着打,还上演过抗日援朝的好戏。还有明朝许多名臣、猛将,比如说拿着碎瓷片割自己腐肉的杨继盛,还有下西洋的郑和,打得鬼子到处跑的戚继光。2,我明白了做人和做事不是两码事,做人要有原则要有气节,但做事不必顽固、迂腐,名称于谦就说过“丈夫意如此,不做腐儒酸”。许多明朝名臣虽然为国尽职尽责,但是为达到目的可谓是“不择手段”。
  •     历史原来很精彩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而行。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好一段时间,远远地,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 ,有点儿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地,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哪儿,就这么写吧……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镜头拉远。声音淡出。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捡起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这也算我给它写的序,比上次那篇序轻松点儿。
  •     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从最开始觉得作者说的东西很牵强到后来一步步的欲罢不能。我不知道是什么逐渐改变了我的心态。很明显,当年明月是偏爱明朝的,毕竟这是最后一个由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败在自家手里总比烂在蛮夷手里强。余秋雨也在书中说过,中华文明能历经千年而不衰实在是伟大的奇迹,中间很多次奄奄一息到最后总能够转危为安。所以到现代,越来越多的不是国家的概念而是以中华民族来代替。中华文化圈其实并不在意在大陆的是谁。中华人民共和国已存在63年,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所处的时代和以前是不同的,是安稳不会改变的,只是明朝尚且存在了300年,我们有何不同?以史为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摘要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强大的。无耻的人读过书后,往往会变得更加无耻。越是低调的敌人,就越危险。战国的时候,秦军大将王翦出兵时,一边行军一边给秦王打报告,要官要钱,贪得无厌。有人问他,他说,我军权在手,是有这样,才能让秦王放心。别看今天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小兵张嘎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无需暴力,无需杀戮,因为温和,才是最高层次的暴力。所谓闹事,也是有欺软怕硬这一说的。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巴顿共患难者,不可共安乐,世上的事情,大致都是如此吧。在这个世界上,有着许多或明或暗的规则,必须适应,必须放弃原则,背离良知,和光同尘,否则,无论你有多么伟大的抱负、多么光辉的理想,都终将被湮灭。那一天,我跟几位史学家聊天,偶尔有人说起,据某些史料及考证,其实弘光皇帝(朱由崧,南明南京政权皇帝)跟崇祯比较类似,也是相当勤政,卖命干没结果。这位弘光同志,在史书上,从来就是皇帝的反面教材,吃喝嫖赌无一不精,所以我很奇怪,问:“若果真如此,为何这么多年,他都是反面形象?”答:“因为他是清朝灭掉的。”都解开了。解决魏忠贤后,崇祯认为,除恶必尽,矫枉必须过正,干人必须彻底,所以开始拉清单、整阉党,但凡跟魏忠贤有关系的、拍马屁的、站过队的,统统滚他娘的。这是一个极其不地道的举动,大家到朝廷来,无非是混,谁当朝就跟谁混,说几句好话,服软低头,也就是混碗饭吃,像杨涟那样的英雄人物,我们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起码在精神上支持他,现在反攻倒算,打工一族,何苦呢?温体仁未必是奸臣,钱谦益未必是好人,不需要惊讶,历史往往跟你所想的并不一样,英雄可以写成懦夫,能臣可以写成奸臣,史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写。瞒报注定是要穿帮的。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认定,在这些偶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必然,一个真正的,决定性的原因。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这个最终的原因,四个字——气数已尽。成大器者的唯一要诀,是能吃亏。老把别人当白痴的人,自己才是白痴。其实很多时候,群众是好说话的,因为他们所需要的并非特权,而是公平。可做可不做的好事,最好做,可做可不做的坏事,最好不做。有人曾对我说,文明的灭绝是正常的,因为麻烦太多,天灾人祸、内斗外斗,所以四大文明灭了三个,只有中国文明流传至今,实在太不容易。我想想,似乎确实如此,往近了说,从鸦片战争起,全世界强国(连不强的都来凑热闹)欺负我们,连打带抢带烧带杀,还摊上个“量中华之物力”配合人家乱搞的慈禧,打是打不过,搞发展搞不了(洋务),同化也同不了(人家也有文明),软不行,硬也不行,识时务的看法,是亡定了。然而,我们终究没有亡,挺过英法联军,挺过甲午战争,挺过八国联军,挺过抗日,终究没有亡。因为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对手有多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绝不妥协。所以我想说的是,当年的这场辩论,或许决定了大明的未来,或许黄道周并不明智,或许妥协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遇事妥协,不坚持到底,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因为妥协、退让很现实,很有好处。但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应该不妥协,至少一两件。因为不妥协、坚持虽然不现实,很没好处,却是正确的。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至少有一点儿。你之所以受重用,是因为有我,如果没有我,你还能如此得意吗?所谓养寇自保,自古以来都是至理名言。一旦把敌人打光了,就要收拾自己人。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他妈死心眼。黄道周和孙承宗应该不是教导队出来的,但却是是死心眼。这种死心眼,在历史中的专用称谓,叫做——气节。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很多人问,为什么看历史;很多人回答,以史为鉴。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记得马未都同志有次对我说,这世上很多人都有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你成名太早,成名太盛,太过年轻,人家不喜欢你,那是有道理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讨厌你、怎么逗你,你都得认,你该认。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因为它就在那里。所有的王朝,他的开始,正如他的结束,所以才有了这句结束语,没错,就是下面这句: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最后一部,王朝终于面临夕阳西下的落幕,任凭崇祯皇帝再努力也无力挽回,看了第6部已经唏嘘不已,到了这最后一部更为感叹。可能因为当年明月对明朝很有感情,所以在最后一部中并没有详细写到李自成是如何打入京城、之后吴三桂又是如何引清兵入关等等,只点到崇祯“煤山”自尽。所以希望能在日后看到这段明末清初的历史。
  •     孩子和老公都爱不释手,看了一遍又一篇。整个暑假就沉浸在“明朝那些事儿”里了
  •     废话过多
  •     什么都有气数,大明朝传到崇祯,真真个风雨飘摇,什么都有命运,作为皇帝的崇祯励精图治,艰苦朴素,最后他与他的王朝和家业一起完了,怨恨什么,那是最无力的,所以人要有信仰,信仰头顶的星空,对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这样心情就平静了。
  •     如果没有深厚的积淀和对历史知识的娴熟掌握,是没办法做到能够以这么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深刻讲述那段历史的。当你拿起这本书时,看了第一句话时,你不会再轻易放下它,除非直到你读完。王阳明、于谦、徐霞客、张居正等等这些人,那些事,让人灵魂激荡,写的太好。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     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套书很火,并且自己很喜欢了。作者在写历史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历史观,使内容有神韵,充实不枯燥。并且这最后一本,赋予了历史足够的厚重感和沧桑感。让人读完回味无穷。总之,不是第一遍读了,也不会是最后一遍。可以说,通俗历史读物,已经难有超越的作品了。可以拿给孩子看的书,值得我一直喜欢着,并且记得老大的召唤!
  •     看了前5部,写得很不错,轻松了解明朝历史。
  •     是这部书更新了我对于明朝的认知,文笔不错
  •     读完这本书其实感触最深的还是言官身上的那种气节,虽然明朝的灭亡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言官无休止和莫须有的弹劾,但是当我读到当时的大臣为了能立朱常洛为太子而不怕牺牲的精神我深深的被惊住了,气节在则人在,气节无则人死。这种精神是我们现在的人都应该学习的东西,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上一代人所失去的东西。总体来说这本书写的不错但是结局太过潦草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     值得一读的,尤其是作者的点评比较出彩。
  •     前六本很早之前便已读了。大结局迟迟不读,还是怀着“见其生,不忍见其死”的妇人之仁。读罢,感觉作者跟我有一样的心态,内容真是大失所望。一个朝代的覆亡应和它的兴起一般精彩,往往情节还更加扑朔迷离,而作者大多只是草草带过,更是很少提及南明政权之后的故事。“以史为鉴”能给人更多地启发,朝代兴起有很多的偶然,而朝代覆亡更多蕴含着一种“大厦将倾”的必然,更应细细道来,更多思考。诸君共勉!
  •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明朝那些事儿的结束,明史的开始。
  •     《明朝那些事儿 7: 大结局》是对这样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更是与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大不一样: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也许你知道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但你知道“薛仁贵”、“曹操”和“刘备”也到明末来了么?这绝对不是穿越小说里的场景。而你又知道竟然有义军队伍叫“逼上路”、“鞋底光”、“一块云”,甚至“三只手”这样的名字吗?   《明朝那些事儿 7: 大结局》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成功只有一个一一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     气数已尽。
  •     看完了1,2.。迫不及待想看其他的呢。很喜欢。以前最不喜欢上无聊的历史课,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很喜欢这样方式展现出来的历史。
  •     181 12.28-29,无奈
  •     读过明朝那些事的人对于此套书的评价,我相信只有一个“好”字是远远形容不够的。
    一路看来,叹息不已。
    当年明月通过他那细致的文笔,一笔一笔的用调侃却包含热情、心酸、悲愤,骄傲的感情尽责的将大明年间那些人、那些斗争、那些跌沓起伏、兴衰荣辱真实的展现给了我们。
    那些壮怀激烈的事、那些智斗奸臣为国为民的事、那些于民族危亡力挽狂澜的事,
    强烈的震动着我的心,原来在六百多年前,我们的先人们竟然如此的有血性。
    反观现在,着实让人失望。
    满屏幕的清朝电视剧,无责任的编剧淡化扭曲了明朝的历史。
    而现在的应试教育对历史的不重视更是让很多年轻人不关心历史,
    只知道哈韩哈日哈清穿(清朝穿越剧)。
    完全无视中华民族本来就光芒盛放的历史。
    感谢当年明月写了此书,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让我们知道历史原来可以这样读这样看。
    更重要的是让很多人开始重拾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并且回过头来翻阅感受五千年的漫漫长河里老祖宗们经历过的种种惊涛骇浪和与之结出的智慧结晶。
    不管怎么说,人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历史。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明朝那些事儿值得人细细品读,回味。
  •     一个朝代的荣辱兴衰。
  •     孩子原本说好只买第一本《明朝那些事儿》,结果看后一发不可收拾,非要配齐全套。 现在终于配齐了,留着慢慢享受。
  •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     面对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内斗外斗,崇祯、孙承宗、卢象昇、袁崇焕等等,这些厉害的人物也挽救不了大明,一句“气数已尽”。书的最后: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战争四起,遍地哀嚎,徐宏祖却自费“游山玩水”,以一部《徐霞客游记》闻名后世。
  •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崇祯的一生也很无奈。感谢当年明月,让我对历史又多了几分敬意和喜爱!
  •     帝国的没落真是叫人痛心啊,可怜的崇祯皇帝,怎么努力也不能扭转颓势,看了这套书改变了对好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感觉作者是个很有气节和个人想法的人。
  •     以前都是在教课书上看到关于明朝的一些历史,看了这本书第一次全方位的了解了明朝的历史,有些地方令人震撼。不愧是一部好书。
  •     写了那么长,说话腔调有点让人反感了。不过最后一段还可以。
  •     把明朝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写了出来,很好看!
  •     我相信。这些日子以来,呈现在我的眼前最生动的画面不是上下班公交车上拥挤的人群,也不是忙碌不过来的公司事务,以及我原本拥有并且平常、平淡、平凡的生活,而是权力、希望、痛苦、愤怒、犹豫、冷漠、热情、刚强、软肉、气节、度量、孤独、残暴、宽恕、忍耐、邪恶、正义、真理、坚持、妥协、善良、忠诚。
      
      是的,我就此沉迷,沉迷于《明朝那些事儿》。
      
      或许应该跟我的眼睛说声对不起,长久以来,它们已经不止十次用眼泪向我抗议,它们的感动,它们的愤怒、它们的震撼、它们的伤感、它们的疲惫以及它们的坚持。我只用了一个理由,抚慰了它们所有的焦躁、疲惫、不安。因为我也是这个故事的一员。
      
      从跟随当年那个给地主放牛的小屁孩起义的小兵,到跟随道衍的小和尚,从见识于谦力挽狂澜的小吏,到独在异乡为身是客的朱祁镇的侍从,从陪同王守仁前往龙镇驿站的家仆,到连中三元张居正的书童,从汤显祖的粉丝,到带走袁崇焕人头的刀斧手,最后看着崇祯上吊的小百姓......
      整个过程三百多年,说长不说短不短。对于时间,我们无法给与最公正的评论。很久以前我收藏过一句话:
      世人都以为时间就象一条平静流逝的大河,永远只向着天的方向奔流不息。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见过时间的真面目,其实他们都错了,时间就像是在狂风暴雨中的大海,或许,你想知道我会是谁?来吧,跟我来吧,我会告诉你一个故事,一个你从未听说过的故事……。
      
      这或许是时间最真实的面目。而正是这三百多年的波浪壮阔与夹杂其中的平淡不惊,给我们一段鲜活的历史,给我们无数站在历史舞台上的人格形象,而这段历史中,我只留下了2个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于谦,一个是崇祯。
      
      一个是力挽狂澜,两袖清风的臣子,一个是最为勤劳却最为悲剧的帝王。然而历史终将把他们带到同一个地方,那个是个伟大的地方,那个地方,只配站立伟大的人。
      
      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对其中那句“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记忆犹新,如果诸葛老先生知道后世若有一位叫于谦的人与其事迹,我想他老人家也会自叹不如,毕竟当时蜀国还拥有地利这一优势,更何况是内战,并非民族之战。当时的北京城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根本不用引用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示敌人对北京城的一望而尽。整个北京城陷入混乱。
      
      当年明月对于谦的介绍已颇为详细,可我还是有话要说,不同的或许他知道没有写出来,相同的,他写出来了,我只是要表达我强烈的强调。
      
      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据说奉旨去抄于谦家的官员最后都没有脸再抄下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而于谦正是用自己的一生来维护了"两袖清风"的人生格言,世人知道两袖清风,却未必知道于谦。
      
      偶然在百度于谦的时候发现“西湖三杰”这一名词,所谓“西湖三杰”是指宋朝的岳飞、明朝的于谦、清朝的张苍水,因为他们死后走葬在西湖山脚下,故有西湖三杰一说,世人知道岳飞,却未必知道于谦。
      
      历史证明并非只有忠臣才能流芳千古,奸臣同样可以遗臭万年,比如秦桧、魏忠贤、和珅之流。而这样的反面教材更是被后世人们利用再利用,世人知道秦桧、魏忠贤、和珅之流,却未必知道于谦。
      
      从唐朝的贞观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人们记得李世民,记得康熙,记得乾隆,却未必记得于谦。、、
      
      其实还可以近一点,人们记得明朝最后一个亡国的君主崇祯,更未必记得明朝那位光明磊落的民族英雄于谦。
      
      ......我记得,看过这本书的很多人记得,我相信。
      
      一个把两袖清风作为人生信条的人,一个把文天祥当做偶像的人,一个始终按照自己方式将自己生活进行到底的人。------------于谦。
      
      读到最后,我的心情一直是惋惜的。崇祯,这个可怜且悲情的帝王。
      
      你可能无法相信一个会有穿补丁的衣服的皇帝,皇帝是什么,天下的拥有者,权力的巅峰,就算再穷,添置几件新衣裳还是随便当零花钱是使的,。可是正是这位明朝乃至整个皇朝最为勤勉的帝王,穿过打补丁的衣服,为了面子,不行不得不放慢速度,跟蜗牛赛跑,而不是乌龟,因为走快了别人就可能看到他的补丁,现在想起来多么的麻烦,但是他在坚持。
      你可能也无法相信一个帝王会拿自己的钱出来充当军饷。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帝王都有自己的私人宝藏,尤其很多王朝灭亡时的皇帝,哪一个不是带着自己的金银珠宝逃之夭夭,有哪一个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做军饷。在我的记忆里没有,始终没有。
      
      你可能也无法相信,我们之前说过,崇祯是历来最勤勉的帝王,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都在工作。在此我不得不佩服这位仁兄的精力值旺盛。我睡不上八个小时第二天必定打瞌睡。
      
      你可能也无法相信,崇祯是最悲情的一个帝王。地方叛乱到处都是,祖坟也被人挖了,部下被人杀了,轮番几次被人抢到家了...似乎老天太吝啬了,只给了它苦难,忘记了幸福,然而却成全了他的坚持。忽然觉得他太可怜,我是喜欢睡懒觉的人,最烦那些打扰我睡懒觉的人,以前是老妈,再以后是同学,后来是叫我上班的闹钟,后来是女朋友,恨死了,恨透了,却还好因为几乎没有坏事发生,至少没有人把我叫醒告诉我,你家祖坟被挖了,你的地被别人占了,你的钱被人抢了,你部下被人杀了,你的都城又被围了......如此种种....所以 我是幸运的。
      
      崇祯是不幸的。但即使他拥有所有的不幸,他都依然在坚持,几十年的坚持,为我们讲述了另一类人的坚持,用他的方式,坚持他的生活,即使他的坚持没有结果,或许他的坚持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灭亡,但是他仍然坚持着。或许他也只能坚持。
      
      而最后他还是继续了他一如既往的坚持,走向了那根属于他的吊绳。
      
      翻到书的最后一页,看到那首诗,读到那首诗的最后一句: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结束了吗?
      结束了。
      真的结束了吗?
      没有。
      因为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度过我自己的人生。
      以此纪念那些伟大的人们。
  •     当年明月才20多岁就能写出如此气势的7大本书来,值得所谓历史学家三思。希望当年明月兄像你说的二十多岁,写完了,有趣,再有趣,还有清朝、宋朝、唐朝或金辽等朝代的那些事儿等着你。
    反正我是等着你。
  •     《明朝那些事儿》最吸引人之处是在史学基础上,辅之适可而止的评论,说主观也客观,说客观也主观,总而言之,点到为止,对明朝那些文臣武将铮铮铁骨的塑造中,将武将死战和文臣死谏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了,也不乏另外两种人,比如混蛋和王八蛋。《明》书表现人物各有不同,有和稀泥的、有烂泥的、还有烂泥扶不上墙的种种。勾心斗角,权力争斗,只能说水太深了。
  •     写了全书完,但是怎么感觉没写完呢~不好,太零碎了,跟前几本差远了~
  •     历史也可以如此生动
  •     大明历史就此结束,历史很精彩。权力的斗争是残酷的,能脱颖而出之人很少,能全身而退之人更少,忠奸善恶不断涌上历史舞台,又终将面对自己演出的落幕。历史的运行有巧合,也有必然。作为历史洪流中无名小卒一枚,唯愿岁月静好,平安喜乐。
  •     为这件商品评分很让我纠结,这次我买了《明朝那些事》这一套书的其中五本(2、3、4、6、7),发现这5本书的正文中出现三种不同字体,这是我很不喜欢的,我认为同一时间印刷的同一套书如能保证字体的一致会更完美。另外,还存在印刷的字迹颜色浅;反面的字迹透过来的问题。
  •     世上最好的工作,是皇帝;世上最坏的工作,是末代皇帝。大明以崇祯自尽告终。纵览有明一代,各式人物事迹纷繁如烟。然而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     近年来难见的好书,通俗易懂!看完这套书,使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一个更为完整的理解。
  •     儿子已经读了前三部了,一直想买剩下的四部,正好赶上这次活动,很划算。书很好呀,我也在读。以前不太爱看历史书籍,觉得很枯燥。可这本书却不同,作者用平实、幽默的语言将我们带进明朝那段历史,各色人物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各种事件娓娓道来,还不时设置一点小悬念,真的让人手不释卷。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且人人都爱看的历史书。
  •     一口气七部全读完了,真不错,作者以幽默风趣的口吻,描述了明朝发生的那些事儿,值得一看
  •     所谓气数已尽就是崇祯治下的大明吧。能如何呢?该做的都做了,有对的事也有错的事,这一切只有那句:诸臣误我!文臣皆可杀!景山孤魂终究让人扼腕长叹泱泱大明,何以至此?
  •     作者活灵活现的为我们讲了明朝的那些事
  •     通俗易懂,是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     几年前买过前六本,现在才买了大结局,对于当年明月的文笔和本书内容,我只想说:好到实在没什么说的!最近又买了很多通俗历史读本,无一不是模仿作者的文笔,但很明显无人能够望其项背,不管是对明史的了解程度,还是诙谐、幽默、充满个人风格的叙述,以及对情节的流畅把握,都不在作者话下。不过大结局看得我实在有点儿憋屈,于是还没看完就回去翻万国来朝和戚英雄揍倭寇去了囧
  •     当年明月写的这一套明朝那些事,确实非常好看,有趣。
  •     结束了
  •     明朝那些事儿,不错
  •     袁崇焕,二流角色
  •     再版印刷精美,整部明朝历史看了7部,却不觉得枯燥,谢谢作者让我以看小说的心情看完整部明朝历史
  •     最喜欢的一套历史通俗读物
  •     看的电子版,分明不完整啊!不完整啊!不完整啊!不过也算是终于看完了!相信未来!相信未来!相信未来!
  •     能改的,叫缺点;不能改的,叫弱点。
  •     相信未来
  •     当年明月写的明朝跟别人写的就是不一样,让我觉得历史也可以这样的有趣,了解到了很多明朝发生的事情。
  •     因为明朝那些事儿,让我真正读到不一样的历史。两周,一口气看完7本;现在在看第二遍
  •     缘起缘灭,皆有定数。
  •     所谓难得糊涂,不是稀里糊涂,大概是看透不说透。
  •     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吧!
  •     诚如所言,如果把历史真的读透、看透了,一切的一切真的太没意思了、没意思透了,但还是相信未来;正如人性一般,历史、人类的历史,无非也就是人性的轨迹而已。总结:“宁锦大捷”,崇祯朱由检、“钦定逆案”,黄宗羲(“黄宗羲定律”)、顾炎武、王夫之——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范文程,“平台召对”,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己巳之变”,周延儒、温体仁、曹化淳、钱谦益、柳如是,徐光启、孙元化,杨鹤、杨嗣昌、熊文灿、郑芝龙(郑成功之父),洪承畴、曹文诏、左良玉、陈奇瑜(车厢峡之战)、卢象升“天雄军”、孙传庭“秦兵”(子午谷),“西濠之战”、王左桂、王嘉胤、神一魁,高迎祥、李自成(高杰)、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荥阳大会”、崇祯“罪己诏”,“松锦大战”(祖大寿、洪承畴),“诸臣误我”、“是文臣人人可杀”、长平公主
  •     终于看完了,最后一本主要讲崇祯朝的事情,第一本时看朱重八同志造反感觉很开心,真看到了闯王、张献忠造明朝的反就感觉十分伤心难过了,不过封建王朝免不了这个样子,也算是毅种轮回。感谢当年明月创作的七部经典,向我展示了一幅由励精图治的明君、懒政无能的昏君、心怀天下的能臣、贪婪无耻的奸臣、以及形形色色人物构成的画卷。总结一下就是:写的很好,看得很爽,终于看完啦,可以开新坑了!
  •     明朝在我心目中一直不是很明确,但是看完整部明朝事,让我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值得。
  •     没看过那么好看的说历史的书!一直还以为是说历史的书都是很正经,枯燥无聊得,但是《明朝那些事儿》颠覆了我以往的看法!
    爱历史的,不看你后悔。
  •     用了近半年時間,利用上下班公交20分鐘,外加工作期間偷看,終於還是堅持著把這套書啃完了!還是感謝作者的,能把歷史寫的如此有趣,也正如他自己所說,幽默的人內心深處則是悲觀主義!歷史很無趣,帝王換,大臣換!但爭鬥卻沒換,滾蛋的依然要滾蛋。而所謂的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人生!
  •     这本书对我们现在所学的明朝历史十分有帮助,十分生动
  •     明朝那些事儿,值得一看的历史书籍,内容活泼,幽默!
  •     拿到书就趁春节大假的好时光读了一遍,很有收获。想到原来有句话:一千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有很厚的底子,才能笑骂谈趣,抽丝剥茧。很精彩的一本书。可以先速读,而后再精读,明史是中国历史最值得研究的。好书!!
  •     这是当年时月写的《明朝那些事》的最后一本书,是终结版。书中文字盎然有趣、情节生动、文字简练、易于阅读,对于看历史原著很吃力的人,这是本很好的读物,当下的年青人,不愿看古书,就看看这本书吧,能从中读到历史、读懂历史,也应通晓我们民族的历史......这是一本不错的历史小说!
  •     还没看,但是明朝那些事一直都很好看啦
  •     写书的人用现代的诙谐 的语言诠释的明朝的事儿,很有新意,让人愿意去读,容易接受。,就是字有点小,还有真的是单本拍比全套便宜。
  •     趁着周末,花了一天时间看完。大结局,帝国的消亡,看得我很揪心,好几次都本能得想这次出来的牛逼人物能不能挽救危局,转念一想,这是历史,历史是既成的事实,遂心中满是无奈和伤感。历史从来不是轻松的,历史还是重复的,再强大的王朝终有谢幕的一天,再繁盛的世道也有受苦的人民,但是诚如结尾所言,充满希望,相信未来。
  •     很有趣,是明朝历史不再变得那么难背了。
  •     本来是想买给自己寒假读的。结果每每看到我读的哈哈大笑,女儿和她爸爸在受到无数次的刺激之后,终于都忍不住拿起了这套书,现在一家三口都看完了这套书。我又推荐给我爸爸在看。我爸爸要出远门了,专程跑到我家来,又把这套书七本带走了。这套书真的太好看了,用诙谐幽默的笔触提示了一个朝代的开创、繁荣、没落及被灭亡。完全不同于我们小时候学的历史课。如果所有的历史都能这样写,我想没有谁会不爱上历史。只是个人感觉作者是一个亲明之人,对明朝后期皇帝的昏庸腐败一笔带过,不大客观。
  •     第二遍读完确实感觉最后一本太仓促和随便了,但结尾很加分,历史不是用来借鉴的
  •     崇祯也是可怜,言官真是哪本书都有其身影。
  •     用小说的形式将明朝400年的历史主观性的,又不缺乏客观的记录出来,语言通俗亲近,并没有像平常的史书那般沉闷,刻板,用一种新的形式记录历史,是一本很适合大众阅读的书!!!
  •     在书店原价买了第一部,觉得这本书写的不错,可读性强,又能增加历史知识。就从当当网上买了二到七部,省了不少钱。书跟我从书店买的一样好。以后买书就**当网
  •     嗟尔明朝,气数已尽。遍观全书,崇祯令人肃然起敬。
  •     以现代语言全面解读明朝历史,只能说俩字儿,好看
  •     终于看完了
  •     《明朝》系列是要多读几遍的——对于不致力于历史研究,但却想了解得更多、更真实的人来说。第一遍读没有做笔记,也没有刻意去记什么东西,因为读得太畅快!全书的文字很简单,很通俗,有人说这不好,我看这不好也就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较强”上面了。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爱明朝的人,切深深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生长在明朝的汉人。以前完全不懂明史,看完一遍后已略知脉络,以后一定会再来多读几遍
  •     明朝那些事儿,是历史,也是现在,是未来,有的东西亘古不变。
  •     高三时就开始看明朝那些事了,语言诙谐当中又带着某种哲思,是一本好书,在不会让你感到太枯燥的同时又学到知识
  •     这是我看过的最最好的一部历史书,不是说教,而是说故事,唯一的不同是,这故事是几百年前真实发生过的史实。对当年明月的一句话映像很深,“历史其实很无趣,它只论成败,不问其它。”成王败寇,成功的人就可以诋毁失败者,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     明朝那些事儿道尽了明朝的那些风风雨雨,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法介绍了朱元璋的一生。新颖的小说版史书让更多的人爱上历史!
  •     「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卢象升那一节泪流不止。无论怎样的气数已尽,仍有一类人坚持着这个民族自古以来最重要的一种品质:气节。
  •     喜欢这样的方式和文字书写的那一段历史,看完明史感觉还真的是不过瘾,很希望继续读下去,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明朝读完了,谁来书写清朝呢
  •     结束的有点仓促
  •     最后的结局还是有种悲壮感,看到写努力肯干的崇祯还是无法回力大明江山确有些唏嘘悲凉。作者后记写的真诚,确实觉得读历史多了会悲观对人性有更多敬畏,但更如作者所说"成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不管世界如何自己都要充满希望继续前进"。
  •     明朝果然是中国最典型的朝代。崇祯遗言“文臣人人可杀”放到现在也一样。
  •     书不错,很好,很通俗的讲了明朝的历史。
  •     各得其所: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     诙谐的语言, 尊重史实的内容, 加入了作者的一些观点, 让我们通俗易懂地了解了明朝这个朝代.连看了三遍
  •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崇祯皇帝,干掉魏忠贤就足以让人崇敬了,更何况勤政节俭。又来了个偶像——孙承宗。#17年第6读#
  •     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
  •     本书基本以皇帝纪年为线索,穿插了其中的大事和一些重要大臣的事情,非常值得一看,是普及明朝历史的一本好书。
  •     气数已尽…无力回天…
  •     《明朝那些事儿》系列丛书不错
  •     我超爱看的白话历史书,读了两遍了,真的是手不释卷呀,当年明月,牛!
  •     这个朝代最终是被自己人给灭了,然后又被外来人夺取了政权。
  •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有开始,就有结束。王朝落幕。
  •     结束。苍凉,历史如此苍凉。。。
  •     喜欢明朝那些事儿,写的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