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9
ISBN:9787100037839
作者:尹伊君
页数:47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西方社会理论方法的局限,在于大多数西方社会理论都缺少一种历史的眼光,更准确地说,是缺少一种历史学的时间概念。这多少是西方学科严格分类所产生的弊端。作为晚近学科,自社会功能学派昌行以来,社会学把目光严格锁定在社会结构上,而把事件及其意义留给了历史学。因此,社会学和历史学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时间概念。在历史学家眼里,时间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概念,一切以时间为起点,又以时间为终结。而社会学的时间概念是片断的,它只是社会学家观察某一社会的特殊标尺,在这一特殊时间段内,社会呈现出一种没有运动的、凝滞的静态结构。社会学的这种研究方法招致了某些历史学家的严厉抨击,他们认为,社会学家不应该随意拦截时间、放过它或促使它运动。不错,社会学应该解释社会结构的破坏和重建,但社会结构的这种破坏和重建应该通过时间来准确定位,历史学家关心的正是这些运动的交叉、相互作用和断裂点,而要记录这些只能使用历史学家的时间。①但社会学家似乎能坦然面对历史学家的挑战和诘难。在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看来,那种绵延不断的时间性历史倒很可能是某种文化局限下的产物,如果将历史撰写为社会变迁,将时间的流逝和社会变迁当成一回事。

内容概要

尹伊君,满族,祖籍北京,1962年出生于陕西安康,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曾任吉林市委常委、副市长。工作之余,致力于法学、红学、书法研究及清代法律文书的收藏与研究。著有《红楼梦的法律世界》 (商务印书馆200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读书》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书籍目录

我为什么研究社会变迁(代序)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西方社会理论的两大局限 三、中国问题与中国意识 四、法律研究的方法 五、比较与解释 六、开放的法律第一章 社会变迁要论 一、社会变迁的历史意义 二、社会转型:文明的再生 三、连续抑或断裂 四、文明与文化的分离 五、进步的观念 六、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第二章 法律与理解 一、什么是法律 二、法律的社会基础 三、法律的文化意义 四、法律与进步 五、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第三章 法律变革与法律传统 一、法律变革与法律改革 二、法律变革的模式 三、变法与守常 四、法律传统的延续与转换 五、活着的传统第四章 社会变迁中的法律 一、法律自治与法律自主 二、法律变迁的三种形式 三、实质法领域的一些变化与差异 四、强制机制的形成与演变 五、始于法律终于法律第五章 秩序、规则与法律 一、从有序到无序 二、自然秩序与人造秩序 三、规则的形成与分类 四、双重社会模式理论 五、法律秩序与法律规则 六、自发秩序、市场秩序与法律第六章 现代、后现代及其法律 一、现代化:困境与幻象 二、法律的时代 三、法律移植与现代社会变迁 四、法律理想主义的危机 五、法律现代化与本土化 六、晚期资本主义的法律危机第七章 法治辨 一、什么是法治 二、中国传统社会的“法治” 三、法治的社会文化条件 四、中国传统法律的社会文化条件 五、法治:理想与现实第八章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与法律 一、挑战与回应 二、沈家本的移植西律运动 三、建构社会及其法律 四、社会、人生及对法律的三种不同需要 五、我的态度

编辑推荐

《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法学文库

作者简介

《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是一本从法律视角解释社会变迁的历史社会学(Historical Sociology)著作。作者从中国近代社会、法律转型的现实问题入手,在社会变迁和中西比较的背景下,对法律的概念、法律变革与法律传统的关系、法律秩序与法律规则、法律现代化与法律本土化以及法治等重大问题重新加以梳理和解释,提出了“双重社会”的理论模式。作者认为,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中国法律与西方法律源于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不同心智,是依各自的文化传?连续演进的。法治非建构之物。中国近代社会和法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晚清以来在制度层面上移植了西方模式,而这一模式未能与中国固有社会融为一体。只靠移植西方制度解决中国社会和法律问题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社会与法律变迁应该更多地尊重中国传统,恢复并重建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秩序。

图书封面


 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你们有谁知道,在微积分和路易十四时期的政治朝代原则之间,在古典的城邦和欧几里得几何学之间,在西方油画的空间透视和以铁路、电话、远距离武器制胜空间之间,在对位音乐和信用经济之间,原有深刻的一致关系呢? ——你们有谁想过,在激动的阿兹特克人中,当他们从祭天的祭品盒子中将还在跳动的活人心脏高高举起,与表现迟钝的祖尼人中,他们跳着大规模的群舞向雨神祈求慈悲,二者对现实最基本倾向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作者,在本书的开篇指出,在对我们这个业已存在的世界、一直生活的世界探索研究过程中,社会学家总是断然拒绝采用历史学的方法,法学家则总是日复一日地在实在法构筑的园地里耕耘。希腊灭亡了,一个哲学和艺术的时代不复存在;罗马坍塌了,它的法律却得到继承,一个法律的时代由此展开;拿破仑的辉煌早已经成为历史,但他的法律仍然活着。作者,在开篇就指出,本书所要贡献的,就是将法律与社会、历史、文化、文明联系起来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社会正在发生的变迁加以解释的方法。在《社会变迁的法律解析》一书中,作者采取的是高屋建瓴的视角,从社会学、法学、历史学、文学、哲学诸方面……对各个学科的观点、各个学科的视角、各个学科的学术,信手拈来、俯拾即是,给我们水银泻地的酣畅感觉。 作者思考、探索的是社会变迁,却同样可以从文明和文化的高度对中国社会进行“外科手术”式的剖析。本质上,作者对西方文明是有戒心的,本质上作者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的这个“中不成西不就”的社会状况是有微词的,所以他说“现代社会所生发出的文明潮流,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涤荡全球,势不可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是否必须以彻底摧毁、打碎和脱离传统来顺应西方文明的这股潮流?我们有没有考虑过,中国社会、中国人一旦脱离了由自己心智说孕育出的文化传统,我们会不会在这种潮流里变得迷茫困顿,反而更加难以适应这股潮流?”所以他才会说“如果我们失去文化的自主和自觉,亦步亦趋地成为另一个文明的附庸,我们——还凭什么创造出新的文明?!”——在这里,他体现出的是研究历史的人思想的睿智和深邃。 但是,仅仅只凭借这一点点思维的火花,或者说忧患意识,显然既不能使一个人变得多高尚,也不能使一个人变得多高贵。幸好,作者还是一个法学家,或者说他在法学方面的造诣,是不逊于很多法学家的。这样,所以他理解,一个复活的摩西是怎样被一个复活的查士丁尼压倒的;这样,所以他明白,人总是容易在自己创造的法律面前,逐渐失去自我;这样,所以他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实际的、现实的变迁,已经根本不再是什么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的问题,而是我们全面移植了西方的各种制度,在中国原有社会之上,依据西方社会的模式,构建了一个新社会;但是这个社会并未能彻底取代中国原有社会,从而——从而,中国被缔造成为了一个‘双重社会’的模式。此情势,是在西方强势文明面前,中国问题、中国意识极度简化极度弱化的表现,是一心想借西方文明而达到富强,却失却了对异邦文明吸纳的循序渐进的自主性,硬性将中国社会发展的连续性截断,插入一个与中国原有文化和性质完全不同的异质社会及其文明。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并未中断,在制度层面上,它们隐退了;在潜在方式上,它们存在着,并影响着、决定着那些制度层面上的东西。” ——这是一个法学家的精确和严谨。 尹伊还是一个社会学家。但他不会“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他看到“我们在一定的程度上试图用力推开传统,而当传统真的离社会远去之后,我们立即要以同样的力量挽回传统”;他指出“一百多年来那种因西方文明的输入或摇旗鼓噪或扼首痛心的文化对垒,那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爱之恨之意欲发扬之废除之的文化争论已经属于历史”。——本书以社会学为基本构架,以历史学为重要概念和材料补充,以法学为主要逻辑。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书比较沉重,适合慢慢品味发现其中的知识
  •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盯着“尹伊君”三个字,发愣了好久……
  •     看不太懂,文字比较绕口。
  •     倒是这一本,有点儿意思,未免语言好玩儿的少一些。
  •     多一点的哈耶克+少一点的韦伯+后现代的解构+乡土情结=这本书。内容一般。后面的结论虽然看出了问题,但也只是在分析问题,更有偏颇意味。03年这书还尚可,如今已经落俗了。
  •     真实一本很好的书,如果你真想理解中国法律,那么你必要读!这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最后的部分写的有点虚了,显得有些江郎才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