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法律与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汉魏法律与社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09723036
作者:韩树峰
页数:34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收律》中有如下条文:“罪人完城旦、鬼薪以上,及坐奸府(腐)者,皆收其妻、子、财、田宅。其子有妻、夫,若为户、有爵,及年十七以上,若为人妻而弃、寡者,皆勿收。”罪人犯罪,假如子女已经结婚,或者已经另立户籍,或者有爵位,又或者年龄在十七岁以上,均不在连坐被收之列。十七岁以上与为户作为“勿收”的并列条件,意味着十七岁以上的子女肯定没有单独为户,而是与父亲共籍。汉政府与秦政府在对待成年男性共籍方面态度上的差异,在《户律》如下条文中得到了较为明确的反映:“子谒归户,许之。”这一条文对要求归户的子女没有任何限制,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是否尚有其他子女与父母共籍,已经分异的子女均有归户的权利。前引《户律》规定:“毋它子,欲令归户人养,许之。”似乎在没有其他子女的情况下,才允许已经分异的子女与父母合户。但是,在这条规定中,是父母要求子女归户,而不是子女主动要求归户。没有子女共籍,父母有可能在生活上发生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征求子女意见,只要父母要求子女归户入养,政府一律准许,这是对父母权益的保护。不过,假如有其他子女共籍,父母无权要求分异的子女合户。当然,子女有合户的愿望即“谒归户”,政府也会允许,这又是对子女权益的保护。法律禁止父母子女合户的情况只有一种,而对子女要求合户却不加任何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对合户的隐隐提倡之意。有研究者认为,《二年律令》鼓励民间分户析产的意图显而易见,但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汉政府对百姓分异基本采取听凭自愿的态度,除特殊情况,百姓固然有分异的自由,但同样有合户的权利。

内容概要

韩树峰,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书籍目录

前 言…………………………………………………………………………………………/1
上篇 法律篇…………………………………………………………………………………/1
第一章 完刑、耐刑与徒刑……………………………………………………………/3
一 完刑考…………………………………………………………………………/4
二 完刑、耐刑与徒刑的关系……………………………………………………/12
三 和完刑结合的徒刑……………………………………………………………/19
四 结论……………………………………………………………………………/22
第二章 西汉前期赎刑的发展…………………………………………………………/25
一 《二年律令》中的独立赎刑和附属赎刑……………………………………/26
二 惠、文、景三朝附属赎刑考…………………………………………………/34
三 武帝时期附属赎刑的变易……………………………………………………/38
四 结论和余论……………………………………………………………………/45
第三章 秦汉徒刑结构…………………………………………………………………/49
一 徒刑的两个等级………………………………………………………………/50
二 加刑与附加刑…………………………………………………………………/61
三 徒刑与肉刑……………………………………………………………………/68
四 结论和余论……………………………………………………………………/73
第四章 魏晋法律体例的名理学化与玄学化…………………………………………/77
一 魏晋法律体例变化诸方面……………………………………………………/78
二 《新律》的名理学特征………………………………………………………/82
三 《泰始律》、《注律表》的玄学化…………………………………………/88
四 结论……………………………………………………………………………/91
下篇 社会篇…………………………………………………………………………………/93
第一章 从“户人”到“户主”………………………………………………………/95
一 “户主”与“户人”…………………………………………………………/96
二 汉、晋户主的经济义务与法律责任…………………………………………/101
三 汉、晋家长的公权与私权……………………………………………………/113
四 唐代的“户主”………………………………………………………………/120
五 结论和余论……………………………………………………………………/125
第二章 汉唐承户制度的变迁…………………………………………………………/130
一 “诸户主皆以家长为之”是新制还是旧规…………………………………/131
二 秦汉代户法与民间自行选择户主的关系……………………………………/138
三 魏晋之际户主身份的限定……………………………………………………/146
四 结论……………………………………………………………………………/153
第三章 从“分异令”到“异子科”…………………………………………………/156
一 异子科:汉法、魏法之间……………………………………………………/157
二 “分异”、“异子”解………………………………………………………/161
三 汉、吴时期的析户与共籍……………………………………………………/170
四 结论……………………………………………………………………………/177
第四章 汉魏时期的同居………………………………………………………………/180
一 秦汉律令中的同居……………………………………………………………/181
二 汉魏民间的同居………………………………………………………………/196
三 从同籍同居到共财同居………………………………………………………/206
四 结论……………………………………………………………………………/217
第五章 走马楼吴简中的大、小、老…………………………………………………/221
一 老、小与大的年龄交叉………………………………………………………/221
二 名籍简中的大、小、老与算赋的关系………………………………………/227
三 其他簿籍简大、小、老用例分析……………………………………………/230
四 大、小、老称谓的性质………………………………………………………/234
五 孙吴征收赋税的多重标准……………………………………………………/240
后 论 从法律、社会的变迁审视法律“儒家化”学说…………………………………/244
一 法律“儒家化”学说概述…………………………………………………………/244
二 法律“儒家化”的动因……………………………………………………………/246
三 差别性法律条文的性质……………………………………………………………/250
四 轻刑、宽刑与学术思想的关系……………………………………………………/265
五 法律“儒家化”:中外法律的共性………………………………………………/269
六 中国法律的另一面:体例的玄学化………………………………………………/274
附录一 魏晋南北朝法制史研究走向刍议…………………………………………………/278
附录二 评《秦律新探》……………………………………………………………………/300
参考文献………………………………………………………………………………………/311

编辑推荐

《汉魏法律与社会》是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本书以新出简牍、文书为中心,以政府、民间互动为视角,对汉魏时期法律、社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本书细致的考证,有关秦汉刑名、刑罚级别构成等旧问题得到新的解释,魏晋法律体例的玄学化,汉唐户主称谓、身份以及户籍分合、同居概念的变迁等学界未曾措意的新问题得到揭示。在此基础上,对学界视为定谳的“法律儒家化”学说提出了质疑,为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法律和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书封面


 汉魏法律与社会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作者功力不凡,很多见解值得深入思考
  •     前有于振波先生的秦汉法律与社会,现有韩先生此书,均是力作。
  •     只读过关于法律名理学和儒家化问题的讨论。
  •     为一顿饭钻锅,也是蛮拼的
  •     刑罚、户籍、汉魏法律演变。对“法律儒家化”问题的拷问也相当有意思。
  •     书内容调理清晰,运用史料较为丰富,分析也很到位,值得读一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