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515508023
作者:陈希我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陈希我,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博士。上世纪90年代初留学日本时,在酒吧、KABARE、PACHINKO赌场及码头混职。现居国内,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主要作品有小说《我们的苟且》、《抓痒》、《冒犯书》、《我爱我妈》、《大势》、《母亲》,随笔集《真日本》、《日本人的表情》,理论研究专著《享虐的文学》等。获“人民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多次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部分作品被翻译、介绍到法、英、美、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
曾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年度文学新锐人物。香港《凤凰周刊》称其作品是“活脱脱人性阴暗的浮世绘”。

作者简介

一个人可以从自己国家金蝉脱壳吗?
第一部全方位透视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的当代小说
被媒体认为“够狠”的当代小说家,潜心跟踪十八年,九易其稿
直击第三波中国海外移民潮
偷渡、劳务输出、打黑工、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留学、假结婚、跨国婚姻、中介、蛇头、假护照、护照、签证、大使馆、移民局、商务考察、海外购房团、绿卡、国籍 、双重国籍、新移民法案、EB-5、移民公司……
陈千红,一个命运像水一样的女子,水是没有界限的,没有是非对错之分,水能包容污垢,流动不止。
二十多年前,为了更好地生存,陈千红流向日本,有了钱后回国发展。二十多年后,她带着从国内挣来的财富和唯一的儿子流向美国。从中国人睡到日本人,又从日本人睡到中国人;从没钱人睡到有钱人,从有钱人睡到有权人。这是家乡流传的关于她的不堪闲话。
她来自流乡,流乡这个地方有着移民的传统,最初从中原移民到南方,后来又移民到海外——有人下南洋,有人被卖到西洋当“猪仔”,近二十年,越来越多的人跑得更凶——跑北美,跑南美,跑欧洲,跑澳洲,还跑非洲,就连太平洋岛国也跑,只要给身份就跑,这一幅幅跑路的场景蔚为壮观。
这些人背后的故事烙印着时代的痕迹,《移民》正是用每个个体鲜活的视角,全方位透视近二十年来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反思狂热的移民现象及其背后的根源。


 移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尽管这本书名为移民,但是其实它的重心却集中在那些并不成功的移民,其描述集中在最底层的移民及非法移民群体,未能融入主流社会的边缘群体的心理和生态。而即使当这一群体中的人归国,富有,自己出身的这个国家中的重重问题却依然难以让他们无所适从,于是他们的种种挫折、痛苦,迷茫,惶惑,成为这本书最强的旋律。坦诚地说,这本书作为记录文学的价值远远大于它作为小说的价值,尽管作者也尝试了一些简单的技巧,但总体来说,这本书中写实的成分远远大于艺术创作的成分。而尽管它严肃地讨论了诸多流浪之人与边缘之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对我来说,书中所描写的困局却并没有书中看上去那样令人绝望,那样令未来感到迷茫。陈希我书中的移民们,与其说困于环境,不如说困于他们自身的认知,他们的囚笼是由无知和固执己见组成的,他们的不幸是由情绪和缺乏深思组成的,他们站在命运的山岭之间,却对自己面临的状况和具有的选择所知寥寥——而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其实不论他们做什么、在哪里,都没有成功的保障。尽管这本书中有一个人也叫孙武,但纵观全书却没有一个人懂得兵法的真谛。孙子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谋定而后动,立不败以求胜。情报现行在这里是决定一切胜负的关键。而必要的知识的缺乏,恰恰是他们最大的弱点,农民出身者尽管缺乏知识,尚有朴素的行动主义,所以能够在实践的教训中不断自我改善,而书中的中国知识分子表现则更加糟糕,因为他们固步自封在脱离现实的幻觉中,对于理解和影响现实所必须的那些真正有实效的知识闭目塞听,既不愿意了解,也不愿意认同,于是他们的成就尚在农民之下。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这一代,以及那些比我们更年轻,适应能力更强的一代人来说,要小得多。随着世代更替,年轻人对于所谓传统中国的种种眷恋越来越轻,对地球上其他国家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有了开放得多的认同。同时我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让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不断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许多人正在逐渐理解和接受自由主义的真谛,那就是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认可。对于那些选择离开故乡,前往异国之人,这应该说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你已经脱离了过去的环境与家乡,没有现成的理所当然的习惯了。你的自我认同,你的家园,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和思想去营造,你是什么人,你活得怎么样,只应该由你决定。如果你将这一基本的权利拱手让人,你的命运就必然任人宰制。不管你如何努力奋斗,又怎么可能赶得上别人心随念转的速度呢?精神上没有摘下枷锁自我解放的人,漂流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但是作者却对之一语不发,我不知道,他是没有想到,还是不愿意告诉读者?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     有太多的人都怀着一颗漂泊的心,有太多的人又都按捺着那颗漂泊的心。带着反抗或妥协。有人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想要流浪的心。流浪是一只背包,一条小路,一双鞋,和一对闪亮的眼睛。每个人都想望自由,而流浪则代表追寻自由。但漂泊不一样,漂泊是无着无落,灵魂很轻,心茫然。所以,每个人都渴望归属,但又极难找到应有的归属。国家是一个民族的归属,民族是一堆人的归属,家庭是一个人的归属,那自己与自己的归属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那移民的归属是什么?这个问题同样不好回答。只是我想从《移民》里的那个大环境摸索一下,到底“归属”这个词汇的含义,是什么样的来头。首先,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相同的社会里,我们是和陈千红、林飘洋、魏小微一样,在中国式特色的环境中拔起步调闯荡江湖的。或孤单无依,或群起攻之。或努力拔高身调倨傲而居,又或湮没在人堆里当个泛善之徒,这其实同任何一个国家的生活境况如出一辙。只不过我们同在中国式特色的绕料缸里,浸淫于红色的行列行规,并难以自拔。“对中国局势,王发展是不希望乱的,从最直接的方面说,乱了他怎么可能做生意?还有,他的一切都在这里,他的财产,他的亲人,他的事业。当然,他也不希望这个社会像现在这个样子。他希望有人来当监督者,来促进社会改善,这就是知识分子。他们是针砭现实的专职者,他们让执政者有所忌惮,从而使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这里不算很乱,但是可以大踏步地往好的方向走,心里头寄存着期待,与此同时也安于现状。从这点来说,这个社会不算坏,却也不算好。不好不坏的局势会容易把人也刺激得不好不坏,然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习惯着这不好不坏,虽然心里是觉得不好不坏的状态不怎么值得依恋,但事实是,如同王发展一样,生存在社会里的人,都是时时刻刻依赖着整个社会的规章制度的,无论是明理还是暗地,依赖我们的社会成为必然性。《移民》这本书很现实,现实就是说与理想和幻象割断了关系,却愈加依赖这现实。我相信很多人是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在这种境况里的,我们抱怨社会,斥责社会,却轻易地就顺着社会的胡须往上爬,因为简便又轻巧。可是这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归属感,有时依赖某种事物并不证明它就是最舒适最牢靠的,只是你熟悉的是它,尚且没有选择的余地,你不依着它,就必受它的责难。大家就不好不坏地搁着,像快要腐烂又似要发酵出另一种滋味的食物,只是大家总这样搁着毫无进展。于是有人移民奋力一搏开拓前景,有人安居乐业响乐号召,有人则畏首畏尾隐藏集市,社会就分出了几条枝杈,分别支起几起形象一致的人群,按着前进的方向,头不能回。“世界上有两种移民,一种是被迫的,一种是自愿的,前一种为了生存,后一种生存不成问题了,但为了更好的发展。前一种,准确的说应该是‘流亡’,当然从概念上都可以称其为‘移民’。”当然现在“流亡”是不存在了,更多的纯粹是移民,各式各样的移民,装着不同眼色,揣着八十山路的心思,更确切来讲,移民在当下,已经不像从前那般单纯了。为了好的发展,或者为了好的出路,这也要看何种阶层。移民,好像从最开始就延续着阶层问题。开始时,中国破破烂烂,踩一脚就要陷进坑里,于是坑里的底层人人都竭力爬上岸,偷渡去了国外,到后来,中国经济飞速滋长,踩一脚就能撞上一坨金子,提着金子的资产阶级就绞尽脑汁想把一坨金变成一担,于是出国为一担金某个好住处。作者陈希我把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的一群人挖掘得蛮悲戚的,他们没想到中国变化巨大,而且世事难料,移民的人,最后却感觉像是流亡者。这种心理落差很深入,自然也是源于一种比较的心理。出去的时候吧国外比国内安全,在外的时候,国内竟比国外有前途。但最后是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不好,然后竟然是,没有出路的人选择出国,和没有出路的人选择回国。移民的人,其实是想找更好的归属地,但移民的人,他们本身就是从飘零的土地上离开的,他们在熟悉的土地都没有找到属于他们的应许天堂,去陌生的他国,发现足够安乐的一个环境,又怎么能是轻松的呢?心就永远处在飘飘荡荡的频率间,但是心,应该是有根的,只是扎不进土堆里。为什么?可能跟社会的公平有关。每个人都会产生比较心理,这比较又是生出嫉妒、失落、不甘、痛苦、绝望等等不良情绪的根源,人一陷入比较的漩涡,可能就完了,也可能会绝地逢生。看不得好的人,一方面会自甘堕落,一方面又会奋起反之,方法不一样,移民是其中一种。都是为了可以制造出更符合生活质量的更多人生可能性,大家迈出熟悉的那一步,踏上未知的疆域,为了未知的可能性幸福着想,可是只要幻想真真切切破灭了,心理落差才是真真正正难以平复。其实吧,那颗始终无法落到实处的漂泊的心,是因为它一直一直都没有落到实处过,它始终悬在半空,稳当当的,对人生期望的胃口很大。而归属最有说服力的可能会是,亲人在哪儿,你的脚板踏在哪儿,家在哪儿,那那里,就会是最好的归属地。原谅我的悲观主义,因为我觉得,这人生在哪儿都一样,能选择的没那么花里胡哨。
  •     如果你问我:这个世界上,哪个民族的生命力和生存力最强大?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中国人!Why?因为在国外的某个你绝对意想不到的角落里,你都有可能遇见一家中国店、看到一个中国人,哪怕这数量仅仅是“一”。正如陈希我的《移民》中所说的“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的确已经实现了“地球村”的概念,不管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大批中国移民涌向国外。这也正是《移民》这本小说的时代背景。移民,就是离开家,去不是家的地方。《移民》中的女主人翁陈千红认为用人口流动的“流”来概括移民潮的现象更为准确。人们总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流动着,奔向异乡。《移民》中最先写到的那一拨去日本的流乡人,就是为了赚外汇。当年人们跑去日本,收入相当于国内的几十倍。干上两年,就相当于在国内干一辈子。只是,用句今天的时髦话来说,当年去日本的流乡人的生活质量极其低下。一个房间里铺上六张床铺,别说大house,能有个小单间容身就是幸福;没日没夜地轮轴转着打工,请假要扣钱,迟到也要扣钱;除了赚钱和生存,人生似乎别无所求;更关键的是,人家日本并不欢迎他们,签证一年一签,并且由签证官依据自己的情绪和喜好来决定是否给签。林飘洋受不了这口腌臜气,回到了中国;陈千红也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选择回国。其他的人,有得到签证的,也有得不到签证而选择黑在日本的。黑在日本的那些人,在一波又一波的打“黑”中,有的客死异乡,有的被遣送回国。移民之路,从来就是一条血腥之路。无论是清末时被卖去北美挖金矿、修铁路的“猪仔”,还是今日为了追求国外的更圆的月亮而奔赴异乡的人们。“黑”在异国,并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今日仍在上演的事实。即使是通过正规渠道流去异乡的人,他的心中也是苦涩的。在别人的国家、别人的土地上,一代移民很难扎下自己的“根”。移民们始终是别人社会的边缘群体,是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所以,魏然固执地将自己的女友目标锁定在金发碧眼的白人女孩身上。只是,再宣称开明的国家,本质上还说排外的,不但洋中之间有排斥,就连老移民与新移民之间也有跨不过去的坎儿。可是,回国呢?没有衣锦还乡,怎么有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不是“海创”“海仕”的“海龟”,迟早会变成“海草”“海带”。更何况,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早已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何日君再来”,可是,当归来时,却发现自己与这个社会已然脱节。林飘洋发觉自己与主流的关系变得极其尴尬:“也许还因为人家所关心的,不是你所关心的;你关心的,也不是人家所关心的。你进入不了主流,或者说,你脑子里的主流不是这里的主流。”无论是在异国他乡,还是在华夏大地,林飘洋再也融不进主流。陈千红也明白了自己“异国人”的身份:“她一心要成为日本女人。可是她错了,她不能成为日本女人,也不应该成为日本女人。她必须成为日本人眼里的中国女人。几年后她才明白这个道理,她成了中国人眼里的日本女人。也许这就是她的宿命,永远是异国人。”林飘洋的人生是一直在流动的人生,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到加拿大,又由加拿大到中国,林飘洋始终在追寻着自己的“主流”人生,却不知道路在何方,只能漂泊着。陈千红是水,她具有柔软性,她能将自己的“异国人”身份适应得很好,甚至加以利用。她售卖着她的与众不同。她知道,她的根在中国。一个人很难从自己的国家金蝉脱壳。“她的一切都在这里,就像一棵榕树长在了这里,跟这块土地盘根错节;或者说,是一粒沙子长在海蚌的伤口里。”作为一根海带,是异乡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爱国之心有多么得深切炽热,也是异乡让我明白,只有自己的祖国才是根之所在,才是最美的生活所在。我的根在中国。发表于《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11月16日副刊,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61567479/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宜宾做假房產証Q「78110879」 本服务宗旨:███信誉第一质量可靠诚信户期望的产品与一站式,做客户们永远的伙伴,这是我们一直坚持和倡导的理念。我     们站在客户的立场,重视客户的意见,不断完善我们的系统和相关流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客户需求
  •     作者想说的似乎很多,但说不清楚~
  •     我觉得我很像林飘洋
  •     作者心里阴暗
  •     还不错。
  •     勉强三星。作者想说的太多,看起来却说不清楚。bklyn public lib central
  •     跑路者或为求生存,或为求发展,准备跑路的人买这本书或为看热闹,或为做准备,跑路,是人们掌握命运的另一条道路,《移民》是一本好书,记录了各阶层跑路者清醒之下清晰的痛苦。
  •     上当了,一点都不好看。#20140221
  •     看得纠结看得累——人类的历史就是跑来跑去的历史。原来移民是这么回事。
  •     信息量很大,值得一读。
  •     他们为何去往外国?又为何要回到祖国?
  •     读完本书,会产生迷思。此前常常有等我有钱了一定要移民的想法。读后常想,原来移与不移都如此不易,然后会反问,为什么在自己的国家会过的如此不舒心,不容易。
  •     陈老师这次的选题很吸引人啊,以至于拜读的时候可以直接跳过一些硬伤。
  •     想说的东西太多,又写的笨拙,400页装不下。不过还算真实吧。
  •     久违的长篇
  •     反思的段落有启发性
  •     这书写的挺犀利的。。。最后还笔锋一转写起了归宿感
  •     写得不怎么好,但一定值得了解。
  •     全方位透视中国各阶层移民百态的好书,要读!
  •      精神上没有摘下枷锁自我解放的人 漂流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还是自困
  •     本以为这本书是写作者经历的纪实作品,读了才知道是小说。从主人公的经历可以看出这篇作品作者用了相当长的年限完成的。对移民潮的各种方法都有涉及,很全面的展示了一个不了解的移民群体的生活。陈千红更是一个有姿色有情义的奋斗女人,她的经历和事业以及生活跃然纸上。
  •     当陈希我不再用身体解释灵魂的时候,他具有了鲁迅的气质。
  •     读到后面,五毛党的赶脚。。。
  •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受益!
  •     对一些人而言 是为了满足自己的 <权利情感>(王泽鉴 创) 才走上这条路的。选择自困、还是开放,当然结果不同。http://book.douban.com/review/6335503/
  •     名不副实,结构松散,不知所云!
  •     一批批的中国移民潮不断涌动 跑路各凭本事 我们跑来跑去 流来流去
  •     马上就要看完了 好几页是空白的 郁闷的
  •     记忆的闸门打开,一幕幕,皆呈现在眼前,我所认识的那些人,听过的那些故事,一一重现在眼前。原来,往事并不如烟。在读这本小说前,我自己刚刚写了个相类似题材的2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也算是对前些年认识的那些人、听来的那些故事做个交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