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意义上的需求论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10446177
作者:庞庆利
页数:293页

内容概要

庞庆利,男,1957年生,吉林医学院毕业,1982-1989在通化卫生学校任讲师,1989-1996在大连第五人民医院任主治医师,现专职写作。

书籍目录

目录
导论/ 001
第一章 需求论的人性理论 /013
一、寻找人的至极本性 /015
二、需求性是人的至极本性 / 031
三、人类的属性与人的属性 / 042
四、人之初性本“需求” / 046
五、马斯洛给我的灵感 / 048
六、寻找人性的思路和方法 / 056
七、从人的行为共性方面来求证人性 / 058
八、论自然性与非自然性 / 066
第二章?需求论的社会哲学思考 / 073
一、撬动人类社会的“阿基米德支点” / 075
二、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 075
三、社会发展的“趋势论” / 077
四、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一个 / 080
五、人类社会的遗传密码 / 081
六、以需治国 / 082
七、反省吧,人类! / 085
八、人类的终极目标 / 087
第三章?需求论的假说
 / 089
一、需求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的哲学假说 / 091
二、物质的需求性创造了生物——生物进化的新假说 / 100
第四章?需求论的思想随笔 / 105
一、对《自由与文化》中一些观点的质疑 / 107
二、质疑“兴趣价值说” / 108
三、马林诺夫斯基给“文化”的定义 / 108
四、对“自我反射原理”的质疑 / 109
五、谈“里比多” / 110
六、苏格拉底的奢侈品 / 111
七、追问“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 / 112
八、动机概念给予的证明 / 113
第五章?需求论的小论 / 115
一、需求的力量 / 117
二、宇宙的需求 / 118
三、系统的目的 / 121
四、成也梦想败也梦想 / 124
五、在当代哲学为什么被边缘化 / 125
六、论“需求精神”是人类的元精神 / 128
第六章?需求论的概念、公式和定律 / 131
一、“抽象度”的概念 / 133
二、“需求度”的概念 / 134
三、“需求能”和“需求力”的概念 / 135
四、幸福公式 / 136
五、万有需求定律 / 140
六、需求满足定律和供给定律 / 142
第七章?需求论的理论应用和实践应用 / 147
一、根据需求论的理论来看价值和价值论 / 149
二、根据需求论的理论来看道德及其来源和本质 / 156
三、需求论的“我需故我在”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 162
四、需求论对某些学说或理论可能产生的影响 / 167
五、需求论在哲学中的地位 / 171
第八章?根据需求论的理论对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三位大思想家的反思 / 177
一、对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反思 / 179
二、对尼采的“强力意志”思想的反思 / 207
三、对弗洛伊德的思想的反思 / 225
第九章?根据需求论的理论揭示“美”的本质 / 247
后 记 回顾本书的“思想日记” / 279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哲学类的图书。该书作者首次提出“人生本性需求”的思想,并论证了“需求性”是人的至极本性。这一人性理论,将合理解释人的所有行为均是由于需求性而导致的。利用这一理论便能破解当今世界上诸多问题。需求论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以这一世界观来看世界,可通达一种新的境域。需求论揭示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和根本动力是人类的需求。


 哲学意义上的需求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首先,我非常佩服作者庞庆利能够辞掉医生的工作,而投身入“需求论”的研究之中,而且一扎进入就是7年,在这7年里面“放弃了读书、思考、写作之外的许多欲望”,按照作者的需求论,我想这里的“欲望”也是“需求”,实属不易啊,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作者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所影响而开始研究人的需求,进而认为“需求性”是人的至极本性,我个人觉得这个观点有点把需求性拔高的感觉,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证明出这个观点,于是进而推导出植物界以及动物界等世界上的生命体都是具有需求性的,而且是离不开的,彼此都是为了需求而生存下来的,“需求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于是,在这里,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究竟世界上是生命体先出生,还是需求性还出生,他们之间是如何建立这种需求性的,根据作者的观点,这种基本属性是早已就有的了,但这与达尔文的进化论就了相悖之处了。为了不显得相悖,于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了“物质的需求性创造了生物——生物进化的新假说”,试图推翻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而提出“万有需求定律”,这种野心是比较大的。因为“需求性”不单是对物质的需求,还有对精神的需求,所以作者接着谈到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如敬业精神、民族精神等等,其实精神的更高层次便是幸福了,作者认为“幸福就是需求的满足”,然后用一个简单地公式:幸福=需求×满足度。对于这个公式,我觉得这样子把幸福简单地变成一条公式实在有点过于简单了,另外的就是需求的至高点是否和幸福等同,这个也是需要不断地验证的。最后,我想讨论的就是作者所提出的“以需治国”是否妥当,历史中的计划经济失败了,我们现在是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也就是按需供求,但是我们也没有大胆到完全放开手去,而是需要政府的控制和监管,所以“以需治国”还是有点危险的,毕竟作者他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我认为“以需治国”的前提是所有的人类都有高超的素养,这样子才不被物质的需求所控制,这样子才不会发生不理性的需求,但是作者所说的“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是趋于无限的,我们将人类的最大需求的满足状态成为美的极致”。对于这句话,我还是保持自己的观点,一个是人类的需求不能无限化,另一个就是最大需求的满足状况未必要成为美的极致,这显得有点过于理想了,另一个就是我们追求美的极致未必要最大需求的满足。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     我不知道现在国内的哲学界是否已经刮起了拼凑之风,仿佛一刹那,大家都喜欢把各门各派、各个学科领域里的主义、理论全都拼凑在一块儿,并“突破性”地发明创造出某个哲学术语或概念,打着“假象”、“假设”的旗帜来回答一些存在于人类社会千百年的问题。当然,答案若是换汤不换药,是会被人排斥的;那就给它们冠上个“创新性”、“首创性”的头衔来彰显这些内容在哲学界“新颖”和“精辟”特点。我不是哲学科班出身,更没有多年研读哲学的积淀。但我知道一派哲学体系的建立、一个理论的提出和论证、一个概念的定义势必要遵循一个严谨的过程,最忌讳的就是东拼西凑式的挪用。那么,当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谈论这本《哲学意义上的需求论》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我的感觉是,谈论的太多了!从学科领域来看,这本并不算太薄的专著交叉横跨了哲学(光是所涉及的哲学种类,从时间上既有古希腊和中国各派各家的古典哲学,又有现代派哲学,自然也把唯物论、唯心论也都兼容并蓄了起来)、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Sociology)、生物学等等。不是说论证问题的时候不能引用其他学科,而是如此这般在大段大段地引用各路学说里的理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总结说某个词、某个概念是我首创的假说,能普遍解释人和人性之本源的问题,我觉得颇有点像弄了个谁也叫不出名字来的“四不像”!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认定这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呢?我看未必。比如作者津津乐道用自己的“人之初,性本需求”之说来解释人的自然和社会行为的模式,其实并不算创新。先不说佛洛伊德用性需求理论来解释人的心理动机,单是经济学大厦两大基础的假设之一——人是自利的,早在作者的“需求论”提出之前就已经发展得极其成熟了。但是,弗洛伊德也好、经济学大家也好,都没有认为有“人之初,性本需求”这一说,他们还是宁愿在善恶之间找到符合自己哲学观的答案?难道是他们太傻了没有总结出有关于人的这一至高奥义么?还是他们认为人的需求只是人性的一个表象?如果仅仅停留在人的层面,这一理论也还算得上是“有待商榷”,但作者不遗余力地将这个理论推广至宇宙论的层面,认为万事万物皆为需求,世间存在着继“万有引力”后的新定律——“万有需求”律!至少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不知道对于分子、原子这些没有脑子的“二货”来说,他们会有什么需求?是不是说在某个密闭的容器内,把激活了的氢、氧、氮原子放在一起,当氧原子A和氢原子A、B结合成了水,就说明这两个家伙是相互需求的;氧原子B和某氮原子结合成了另一种化合物时,有人问氧原子A或B能不能调换时,给出的答案是不能!因为氧原子A和B都有其特定的需求,只会对某几个氢原子和氮原子感兴趣!看来电子位移位置无法精确获得(只能描绘出运动轨迹)的难题也不外乎解释为电子有这个需求才到那个位置!看来1公斤钚-239为什么是这1/2而不是那1/2出现衰变,只是因为衰变的这1/2有衰变的需求!试图将“需求”这种明显带有人的主观意味的词汇,去作为解开量子力学乃至整个客观宇宙的奥秘的钥匙,我是无法接受的。我向来认为哲学从来就不是把一堆大哲人箴言、辞书释义、名著观点排列组合起来就能自成一派或是贴上“首创”标签的学问。哲学是一个结构严谨、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哲学家们可以疯狂地提出仅你一家的理论,但哲学家也有义务去论证——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信手拈来论点、论据,而是用还未曾被世人所见识过的新想法、新思维;你在证明自己正确的同时,你还得去证明别人理论不合理或谬误之处,同样地,你也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反驳另一个你不信服的大家,你也得用自己的理论。以彼之矛攻他人之盾,绝非“哲学”所为。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轻描淡写地处理--几乎就是提几句--柏拉图和黑格尔所提出的问题却很认真地讨论一本教材,这样地谈美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作者认为满足需求的就是美,那每个人需求不同,美的标准又在哪里呢?人需要的很多,万物都是美的?且不论康德在判批中明确反对的就是因对象的功利性来评判美,而作者恰恰就喜欢谈论有用的、能满足需求的就是美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