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考》书评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39459824
作者:王慧萍
页数:168页

《怪物考》:怪诞中窥见现实

一个比较有用的观点,是在阅读的旅程中,我们理应当多读一些“无用之书”的——从没有什么意义,藏在紧锣密鼓的意义论证里。世界其实不过是一个个前后衔接的“环形废墟”,踮起脚,“这山望着那山高”,大概无助益于现时的存在,可至少不会让你觉得这世界从来都是如一本书一样,“顺理成章”。关于《怪物考》这本书的认知,如果偷懒一点,其实是可以被贴上几个标签,其一就是“无用”——中世纪的怪物传统,早已被人们当做是这段时间混沌黑暗的重要佐证了。于是洋洋洒洒地去写一本书,论证所谓 “愚昧”的传统,似乎不具有任何实在的意义,除了满足好奇——或是好玩。至少在一个问题上,人们的认知是存在偏见的,那就是关于中世纪——从“时间的空间”上看,那真的如人们普遍所认为的,是一个暗无天日的黑暗地带吗? “拥有财产并在都市中受人尊敬时,丢下一切,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朝圣之旅。”这是日本史学家阿部谨也在《中世纪星空下》一书中描绘的属于中世纪人的“荣光之路”。看起来这极端而偏执,有些不可理喻——人生的价值,竟被限制在单一向度的“朝圣之旅”之上。然后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意义不也同样是单调的吗——倘若祛除了对某种意义的虔信,剩下的也就只有虚无了吧。相较之下,“中世纪的星空”反倒更加浪漫多彩,至少人们付诸艰辛所期盼的,属于幻想,属于非凡。而《怪物考》,这样一本关于中世纪的“无用之书”,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全书统共分为五章,除去首章浅绘了中世纪社会的整体图景,末章总结“怪诞风格”的成因与意义之外,中间的三章都是以“图志”的形式完成。大量的插画举例加上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述,对于有意了解中世纪“怪物文化”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怪物文化”离不开中世纪看似无理的“怪诞崇拜”。对于生活在中世纪的人们来说,经验传递的断层,迫使他们生活在非理性的状态之下。但人的思维方式却总是偏向于“阐释”的——对于“事件”,人总很难置若罔闻,可在“无理”的语境之下,人们所谓的解释,也只能在有限的经验之下勉强形成——怪诞便于此而生了,而光怪陆离彰显的,是人类从不会被囚禁的想象力。人们愿意去相信,去崇拜,不过是因为人们不得不去相信点什么,崇拜些什么——只有如此,黑暗里的人才有光,看似无路可走,实则,坐拥四方。或许也正因如此,原本在主流文化里代言了愚昧的“怪诞”,才会在今天仍然被保留下来,并且与正统和严肃并存——在教堂、在图画上,“光怪陆离”并未被驱逐,也不只是单纯的点缀。而每一个孩子都会喜欢的“奇幻文学,似乎也标志着人性之中某种无法割舍的印记。所谓怪诞,只是我们习惯了书写“正常”,对现实的歉疚和释放吧。在黑暗中,想象力牵引了光亮——怪诞的世界里,人们享用着被智性剥夺的安宁。

人间即是地狱,他人便是魔鬼

西方的中世纪可说是欧洲历史上最神秘与黑暗的时代。从罗马帝国解体开始,硝烟便始终笼罩着欧罗巴,历史上著名的十字军东征更是断断续续打了一个世纪。这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圣战确定了基督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夺回了圣地耶路撒冷,同时也血洗了这座城市。疯狂的圣战士们藉圣子之名屠杀了城内无辜的伊斯兰教民,不论妇女儿童一并在列。大约7万多人死于非命。城内血流成河,随处可见横死之人。随后,十字军对城内进行大肆掠夺,金银珠宝洗劫一空。那些贪婪的圣战士,甚至用剑破开死人的肚子,翻肠倒胃去翻找搜刮。最后,为了节省时间,干脆将尸体集中焚烧,再从骨灰里翻找黄金。“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顸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顸言上添加什么,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顸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份《启示录》22章18至19节”随之而来的黑死病,便是上帝对教会此举的回应。这场被史学家称为“大死亡”的黑死病长达六年,席卷了整个欧洲,夺走了超过2500万人的生命,而这个数字占当时总人口的1/3。患病者全身青紫,死相可怖,尸横遍野,欧洲文明日暮途远。这期间著名的形象“鸟嘴医生”,虽是治病救人,但其一袭黑袍再加上骇人的巨大鸟嘴(当然,这是为了隔绝瘟疫的防毒面具),不禁让人联想到死神降临,游走在市井。在这种大灾难背景下,民众的生活危若累卵。所见所闻以讹传讹便成了今天我们读到的这本《怪物考》中芸芸众妖的蓝本。由于长年的战乱,人民居无定所,宗教战争的好处便是打破了此前罗马帝国对民族的分歧,凯尔特人、日耳曼人以及衍生出的撒克逊人、苏维人等糅杂并存得生活着。各自民族的文明互相渗透,所以在这部《怪物考》中,我们既能看到希腊神话中奥林斯匹之巅的众神,也能看到诸如哈比、人马、羊人、飞马、三头地狱犬以及米诺陶洛斯等鼎鼎大名的怪兽;同时,还有《圣经》中的“四活物”和臭名昭著的魔鬼;更不用说那些古老民族传统崇拜的圣树,或是传说中的怪物们。当然,这些有据可查的怪物,并不在我这篇讨论之列。整部书最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有凭有据,在编在册的怪物们,而是在中世纪大灾难背景下,人们臆想创造出的那些怪物。这种将恐惧具象化的创造,无疑是种心理暗示和逃避,仿佛将对生存的恐惧画在纸上,雕刻成尖塔外壁的承溜口,便可以将其封印。这些怪物并没有那些与神明颇有渊源的怪物那般形象丰满。但却是当时人们心境的真实写照。在经历战争之痛后,那些因战争失去肢体的残疾人随处可见,这可能便是独眼怪人Cyclops或是独腿怪人Sciopod的原型。而那些被罗马人视为蛮族,身披熊皮亦或是头戴兽头的日耳曼斗士,也许就是狗头人Cynocephali也说不好。那些被疾病侵蚀,病变的人们,面目可怖,其中很可能有双腿残疾的Himantopodes或是佝偻怪人Artibatirae。在颠沛流离中生活的人们,学会了伪装与作势。我仿佛可以看到全身插满树枝树叶妄图吓走路人的裁缝,多年之后被传为那一代“山野传说”的绿人Green Man,旅人在客栈被老板娘善意提醒着:“留意那片树林,那是绿人出没的地方!”此时,没什么比信仰更鼓舞人心了。人们或许握紧十字架默默祷告,祈求上帝的垂怜;或是向沿途的某棵橡树祈祷,寄托对已故家人的追思,这也是为什么橡树、冬青、棕榈树都成了祷告对象吧。总之,不管你信奉什么,总是要找一个心灵寄托,才能睡得安稳。在这样大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为了片刻安稳与宁静,不但盲信盲从,也在不停地为自己创造神明和怪物,藉此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和对明日恐惧的暂置。我们无从考究书中数以百计的怪物背后,一个个的故事。只是从只言片语,以及怪物特征上,去臆断当时人们的心态,在我眼里,书上的怪物并不是一个个兽化、拟态、臆想、拼凑出来的怪物,而是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动荡、黑暗、蒙昧的时代下一张张顽强求生的脸孔。---------------------------------------------------------------------   定位最新最快最专业,“柒书坊”读者团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图书评论及评测,全面提供读书解决方案!      详情请关注小站http://site.douban.com/240998/

“魑魅魍魉怎么它就这么多”

文/橘川如果喜欢《哈利·波特》中形形色色的怪兽和生物,那么在《怪物考》无疑也会发现它们的踪迹和渊源。载着小天狼星逃走的鹰头马身有翼兽巴克比克,对应的是本书中的狮鹫(Griffin),欧洲中世纪的纹章、族徽图案上也常可见其踪影;在霍格沃茨的密室管道中穿梭的蛇怪,其“前身”是巴西里斯克(Basilisk),在本书中被描述成一种异常凶狠的怪兽,和蛇怪相同之处是生性害怕公鸡的啼叫,以及遇到它们目光的生物都会丧命;龙在中世纪被认为是邪恶的象征,在罗琳阿姨的小说中更是屡见不鲜,看守古灵阁的龙,海格用火孵出的挪威脊背龙,火焰杯四勇士竞赛中用到的龙,等等……此外还有饮其血就能长生不老的独角兽、会猜谜语的斯芬克斯、观天象而知世事的马人,以及将罗恩和赫敏掳走的人鱼们……罗琳阿姨确实是从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和中世纪怪物文化中汲取了不少素材呢。在中世纪的教堂建筑、手抄本以及画卷上面,有关怪物的雕塑或者图形比比皆是,其中很多都是人与动、植物的混合体、扭曲变形的人体,这就造成了一种怪诞风格,可以参考前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和“怪诞现实主义”。他在分析拉伯雷的《巨人传》时,认为“拉伯雷的怪诞表现不只在于讽刺,而是含有深刻、本质的双重性,那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诙谐传统,并非只是单纯以讽刺为目的的夸张”。在我看来,这种怪诞的戏谑和戏仿也是一种庶民压力的释放,中世纪宗教的专断和压制,使得人人在精神上自危,遂趁狂欢节时大肆吃喝放纵、亵渎神明,各种怪物、面具、恣肆的狂欢活动组成了那个时代平民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比较喜欢书中的插图和照片,唯一觉得值得改进的地方是,作者是西班牙语专业出身,想必在板鸭国呆了很久,因为书中大部分的教堂建筑或雕塑的照片都拍摄于那么固定的几处地方……如果能搜集多个国家的照片放在一起进行比照,这样可能会更加具有普遍性和说服力。这本西方的“《山海经》”展现给我们的是中世纪基督教视野下的世界图景。很多怪物的出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它们所对应的宗教背景和历史原因。“对于中世纪人来说,相对于自己居住于世界的中心,那些世界的边缘是不受上帝眷顾的荒地,任何诡谲离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而怪人出现在这里更是自然不过的事”。因此中世纪的基督徒们乐于想象那些存在于蛮夷之地的怪人,似乎对他们来说,荒蛮之处的人类长得越可怕越好,这才能充分体现出上帝对于欧洲大陆的眷顾。当哥伦布踏上美洲的土地,发现那里的印第安人在外貌上与正常人类并无多大区别之时,欧洲民众的幻想于是集体破灭了。正如作者所说,这种心态无疑是优越感在作祟。但同时,雕刻在教堂建筑上的那些怪异的人种,“他们所象征的是,有一天基督的福音,必会到达未知世界的见证者;他们的存在,是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基督教世界必将来临的承诺”。回顾本书,里面还涉及了大量的圣经故事,皆与中世纪的怪物有关,读来甚是好玩。譬如伊甸园里的蛇引诱夏娃吃下了智慧果,人类犯下了原罪背叛了上帝,而蛇吃下了生命之树的果子,得以长生不老,每年蜕皮获得新生,这就是人类为什么憎恨蛇的缘故;也不乏希腊神话对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怪物形象所做的贡献,克里特岛上的国王米诺斯的迷宫中的人身牛头怪物米诺陶,相传是宙斯变成公牛掳走了欧罗巴之后诞下的怪物;还有歌声甜美、引诱奥德修斯和水手们的塞壬……书中阐释的比如圣树崇拜、头颅崇拜也不仅仅是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很多都是当时的“蛮族”——日耳曼人、凯尔特人遗留下来的文化,被中世纪的文化所吸收,从而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样貌。

可爱的怪物

此书的书名,第一眼中并没看出是啥,完全是冲着中世纪和艺术而来。查资料发现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拿到新书,看到封面以及内页才发现是满眼的怪物,未免有些可怕。既然对怪物了解不是很多,咱就先扫扫书中的图片,在头脑中先留下个感性的认识,回头再带着各种疑问去阅读文字。图书的每一页都是精彩的怪物图片,建筑物上的、中世纪图书上的,让读者喜悦不已。对照着说明浏览完精彩的图片之后,独角兽、挂着许多乳房的女性、畸形种族等等这些形象,和伊甸园里的蛇女一样,停留在头脑之中。慢慢地,这些神秘的怪物有了姓名、有了历史、有了灵性,让读者不再有种恐惧感,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些怪物,也想在建筑上或图书上去找寻它们的存在。正巧赶上苏富比7月7日的“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手稿”拍卖,正好给了个查找中世纪怪物的机会,不知是否能在此批拍卖品中找寻到有趣的怪物?想起西方欧洲的古代艺术,停留在印象中的是满眼的裸体,如断臂维纳斯、掷铁饼者等等作品,优美的曲线和线条给观者以美感。至于啥时候慢慢消失,在书中找寻到答案,原来是来自于基督教的兴起。“基督教坚持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多地遮住自己的身体,因此使得裸体有一种病态的魅力。赤身裸体似乎是有罪的,即使是在浴室的私密空间里,而且,今天依然有些天主教学校,女孩子都穿着衬衣洗澡。”如此才导致,之后的裸体艺术作品慢慢减少。记得有这样的故事:米开朗基罗在公元1536~1541年完成的壁画《最后的审判》里,史无前例地把人物都描绘成有醒目生殖器的裸体,Carafa枢机强烈反对,认为在基督教最重要的教堂内,不能容忍如此的淫秽、“渎神”和不道德。米开朗基罗去世后不久,教皇就命画家伏尔泰拉给这些裸体人物添画了遮羞布条。这位画家因此得了个“穿裤衩的人”的绰号。回头看看伊甸园里的亚当和夏娃,在受到蛇妖的诱惑后,放弃生命之果,吃下智慧之果,也顿时有了羞涩,而拿起树叶遮丑。难怪伊甸园里的绘画,都有这个细节,原来是如此的缘由。圣经里的撒旦,原来是恶魔(Devil)的象征,之前的感觉总是善意,其作为上帝的对立面而存在 。上帝有多大的能量,恶魔撒旦无疑也有着很多的本领。看着坠落前的星辰之子路西弗(Lucifer),拥有着俊美的脸孔与身型,只可惜美丽的天使坠落,成为了祸害之源。还有,混种的杂交怪兽在中世纪的艺术之中,同样代表着邪恶和黑暗,还有许许多多与魔鬼有关的动物:蛇、蝙蝠、猫头鹰、恶龙、狮子、蝗虫、青蛙、狼、猴、山羊等等。这些和中国的文化所蕴含的寓意完全不同。要知道中国文化里的蝙蝠,可是“福”的象征;中国文化里的龙,可是“皇帝”的代表。人和动物,在中西方的文化里,也有着不同的含义。中国人的思维里,有些动物可以通过修炼而达到人的身份;而西方基督教的传统则把变形为动物的人类,视为人性的坠落。比如人鱼,不就在水里发出动人的音乐,让水手沉沉欲睡,变为人鱼的口中餐。想着美丽的美人鱼,看着熟悉的星巴克标志,没想到它的设计竟然来源于怪物人鱼,长着两条尾巴的裂尾人鱼。人鱼叫做塞壬(siren),好奇怪的姓名,看不仔细,还以为是塞王呢!中世纪的教堂之内,有着大量的头颅或脸孔,这些和人民曾经无比亲近的、可爱的异教装饰形象,基督教化无法驱赶。基督教们只得赋予它们新的寓意,让其堂而皇之地登入教堂。还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名大陆的探险,中世纪所能想象的怪物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野人,遍体长满毛发的人。这到让读者能接受,毕竟在国内不是时不时就报道神农架等野人的报道么。中世纪各种各样的动物形式,或为善意或为恶意,而中世纪里的植物形象,则普通具有着善意的色彩。这终于有种心落地的感觉,如使用植物元素所组成在中世纪经文里的大写字母,常常显得非常可爱。看着这些可爱的怪物,有种奇特的感觉,中世纪的艺术莫非是怪物的艺术?或者怪物的艺术是中世纪的艺术?


 怪物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