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记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62474463
作者:于坚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于坚,诗人,作家。1970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评论至今。1980年开始摄影至今。1992年开始拍摄纪录片至今。著有诗集、文集多种。获数十种诗歌奖、散文奖。长篇散文《印度记》获2012年《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作品奖。纪录片《碧色车站》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 节银狼奖单元。系列摄影作品获2012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典藏奖。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总撰稿。最近二十年为《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旅行家》等刊物特约撰稿人。 在西班牙、台湾、澳门、昆明、大理等地举办摄影展。

作者简介

★ 2012年获得《人民文学》最佳非虚构奖
★ 摄影作品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典藏奖
★ 诗人于坚独特敏锐的摄影视角,深获荒木经惟等摄影大师的肯定与推崇
★ 160幅摄影图片,于坚把他的镜头和心置于平凡之中——理发店、单车、河岸、集市、空露台、火车站、张望、沐浴的人群……从这些一闪而过的日常瞬间和平凡物事,提取出诗意,觉知感悟印度点滴。
★ 于坚写印度,带着一份“寻根念旧”的情怀,由印度所见之“旧”,唤起对旧时旧事的怀缅追寻;再反观现世之“新”,身处这个凡事求新的世代,生活洪流汹涌前向,更多时候,我们真需要回头看看。
★ 有别于其他行纪的书写方式。于坚用洋洋洒洒的断词、分句,譬喻、排比,还有极富个人特色的长句,热热闹闹淋漓畅快,引读者仿若掉入特吕弗的电影《四百击》中安托万的旋转魔桶,恰好还原一个目不暇接、色彩斑斓的印度,读来是自成一体的诗性与深意。
《印度记》是于坚的一本关于印度、尼泊尔、不丹之行的随笔集。于坚以富于感性色彩的文字,细腻真实地描绘了旅行所到之地,字里行间洋溢着于坚对印度的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如电影场景般历历在目,令人身临其境,行文处处流溢出“反诸求己”的自觉意识,其中包含对印度精神世界的独到感知、对故乡昆明的某种旧日情怀等,全书配以摄影图片互为表里,另收录行走尼泊尔、不丹的两篇新作,为读者带来亲临其境般的阅读经历。


 印度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人与其他生物最大的不同其实就是对精神的无限追求,在这方面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都走出了自己最明显的轨迹。西方世界除了探求世界本源以外,对人的伦理、道德、价值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探索,不论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思考还是以非理性为基础的感受,都让人充实其中。然而,东方世界则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去进行自己的精神洗礼。东方世界主要有三种精神领域的代表即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西亚和北非、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大中国区和以佛教、印度教交融的南亚地区,三者中又以南亚地区中的印度更加关心人的内心修为。于坚先生的这本《印度记》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将一个真实的印度还原在大众面前。书中多以摄影作品示人,这让人更能体会印度人的生活,这种生活模式也许在我们看来是无法接受的,但在印度人看来却是在正常不过的。印度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就是人多、贫穷、环境差等负面因素,当然对于研习政治的我而言更清楚他们的政体和政治运作方式是西方民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也许也为其社会现实的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的贫富差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民众素质偏低等可能都可以用民主制度的低效来解释,但是我更想指出的是民主制度的低效也是有限度的,其中更重要的应该是印度的宗教信仰和自身的核心价值。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可以说文化底蕴深厚、文明灿烂,自然也少不了文化名人、思想家等社会精英,他们实际上才真正引领了印度的社会文化发展和社会主流意识,泰戈尔、克里希那穆提都是这样的代表,于坚先生在《印度记》中亦提及了泰戈尔和他的故居并再次让泰戈尔访问中国的告别演说“公之于众”。“你们一部分的国人曾经担着忧心,怕我印度带来提倡精神生活的传染毒症,怕我动摇你们崇拜金钱和物质主义的强悍的信仰,我现在可以告诉曾经担忧的诸君,我是绝对不会存心与他们作对我没有力量来阻碍他们健旺与进步的前程,我没有本领可以阻止你们奔赴贸易的闹市。”这实际上是泰戈尔再给中国人以忠告,同时也仍然是在谈及印度的精神和价值,也许我们的精神一直以来就没有平静过,心灵没有淡然过。道家的哲学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这种似乎闲云野鹤式的精神宁静始终不属于中国人,但是在印度由于佛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加之社会精英的不断延伸和塑造,终于让整个印度社会的核心价值逐步形成了。其实要做到心灵的淡然是不容易的,在印度的圣河恒河的具体情况中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很早的时候,我就看到了关于恒河与印度人关系的相关资料,恒河不论是在佛教时期还是现在的印度教时期,都已经是印度人心中不可侵犯的圣河,他们也都把在恒河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做一个目标。恒河在外界看来水质污染、水色浑浊,当中漂浮着垃圾和油污,这在一般人看来根本就不可能接近的污水河,却在印度人看来是可以洗澡、饮用的,甚至可以在一具在恒河自杀者的尸体旁边洗澡,这说明了印度人心灵已经和恒河的宁静融为一体了。印度的贫富分化和生活环境的恶劣可以通过《印度记》一览无余,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国家竟然还常常被拿来和中国比较。我一直认为印度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是不可能和中国真正的竞争的,因为两者之间的差距是一条难以想象的巨大鸿沟了,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印度这个国家的稳定度要高于中国。在这样的一个印度,尽管有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等组织仍坚持局部武装斗争,却仍难以建立自己的基础,关键在于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意并没有到达他们普遍的临界点,想想看这样的印度如果换做中国人会怎么样?因此,我非常佩服印度人,但我并不认同他们的主流文化,这样的文化只能让这个国家在现代性和前现代性中挣扎,或许有人会说只要印度人自己没有意见就好,但是这并不是逆现代性的理由。物质和精神永远是一对难以调和的概念,桑德尔教授的《公正》课中提及到了幸福层次的问题,在这里印度人似乎在追求的就是高层次的幸福,他们更渴望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知足,相比之下中国人目前普遍追求的还是一种低层次的幸福,甚至更低要知道桑德尔教授的高、低之分起码也是在精神范畴中。那么,我认为印度人现在需要的是和中国人的精神、价值进行互换,相信结果对印度是好的,对中国更是好的。
  •     我没读过于坚的诗,而《印度记》这本书放在书架上很久了。没有翻看的欲望首先是因为书中所印图片喷墨颗粒感太重,好歹书背建议上架还写的是:摄影,搞得像是用500W像素安卓手机拍的一样。当翻读几页大量不寻常的排比、隐喻又让人发现这不是本介绍沿途风光见闻的游记,那这本书要么是作者哗众取宠以游记之民写出郭敬明一般的飘渺文字,要么是编辑愚蠢得看了标题配图就大手一挥上架出版。耐心读下去,不得不为于坚打抱不平,印度记实乃于坚西亚次大陆忆往昔寻梦记。这个梦贯穿始终,那是年少时昆明的模样。彼时的人,彼时的物,彼时的单纯。你能在旅途中看到似曾相识的一面,而那种感觉现已淡去,以至于作者不得不用大量的排比、并列词句来描述激动复杂的情绪。做作也好,诗感伤的天性也罢,我觉得这些描述比起一句简练的记实要更加具象化,跟随着作者沉浸在想象之中。你所见无非是心中的折射,于坚笔下的人仿佛都脱离了现实喧嚣,宗教所赋予的精神世界支撑起他们生活的很大部分。实际或许并非如此,是作者对信仰的诉求,对日益浮躁的生活的抵触,导致他过度夸大了这般成分。在书中,我看到了与往日获取信息的另一面,另一个印度。我们已经丢掉的东西。你若是想来一发偏颇怀旧的旅行,这本书很适合你。
  •     开始也是读不下去,觉得第一篇80多页的文字,只有一层标题,完全抓不住脉络;照片也是没有说明,很难了解拍下瞬间的更多细节。但还是有点耐心,再拾起来看完了。看完觉得作者这种作文形式没有不妥,文字就仿佛是德里大街上完全没有空隙的人流,拥挤着,各自存在。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和平年代,诗人都老了,戴上了老花眼镜。有错别字。阅读感觉与读安妮宝贝的旅行书类似,即读了等于没读,雾蒙蒙的。如果不是太重,我还是愿意在半夜蹲马桶的时候随便翻一页读一段,截取其中词句的韵律美。但读完不会留下什么记忆。这是一本美图时代的作品,有重重叠叠滤镜的痕迹,美,但不真实,不清晰,不深刻。
  •     一直想去印度,不管是之前看的心动不已的印度,还是这本印度记,都让我对这个国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     好好寫詩,再多讀點書
  •     心的感受是第一位,用略带晦涩的排列式语句,方能将于坚回归淳朴的感情描写透彻。
  •     大抵像印度这样以神为天的国度都太令人着迷。
  •     之前的印象里印度似乎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而且有些疑惑的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印度是个以神为明的地方,物质形而下,所以什么东西脏脏旧旧对他们也造成不了什么困扰。而且他们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宿命论,即使有机会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更愿意拿来供奉神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活在别人的业是死。现实对他们是幻世,他们更向往来生。因此有时候不能单单用贫穷落后来解释他们的生活状态、
  •     詩人的文字,詩人的照片。留不住我們的過去,只能去羨慕別人。
  •     照片不错
  •     印度真是一个去过还想再去的国家
  •     确实没什么内容 太轻浅
  •     于坚是用莱卡相机拍摄,这点我挺吃惊的。这本书之前,我们邀请他做过一次报告。他展示了他的印度图片和旅行心得。后来一些内容变成了这本书里的主张。印度,究竟是我们误解了它还是它的确应该被那样批评?于坚是诗人,看到了印度的诗性。其实了解于坚的人,不会觉得奇怪。
  •     读着就发现索然无味。。。
  •     不同于旅行者的记述,属于诗人的游历。读到汽车只是笨拙的代步工具,豁然开朗,追求物质的虚荣真是费时费力的一件事,返璞归真最简单开心。总体风格阴郁,文字唯美,视角剖析了内在的一些东西,总的来说,我是挺喜欢的。
  •     于坚是诗人,所以文字上很出色,但是照片不行,没有到获奖的水平,我的朋友们都比他好。
  •     诗人的摄影是不堪看的,文字还是蛮好
  •     耐心读下去,你会发现印度旧得很好看。
  •     都推荐去印度必看,于是花血价买了本,然后就发现文字各种重复累赘,一篇短小游记非要死撑到能够出一本书的地步,关键里面还包含尼泊尔和不丹游记各一篇,以及另外有大概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摄影作品(作为行外人拍摄水准啥的就不吐槽了,反正好多拍糊的.....),总之看完只有一个感受,就是买本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来看更靠谱或者还是看印度LP吧
  •     于坚的风格显著,大段的,阴郁的,有事及触的感受
  •     絮叨、散乱,过量的引文难以掩盖这本行知笔记的浅薄,获过《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作品奖也可以理解了。。。。几十页的照片也很不牛逼,浪费了纸钱。
  •     不喜欢
  •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     还不错啦,之所以看是因为曹勇军老师的推荐~
  •     在脏乱差的外表下,于坚看到了古老的印度文化,对大地的崇拜以及宗教的包容。他写出了文化的源头。
  •     因为上次看一半回来看了书评,说写的好烂,这次去看各种带入感,觉得也写的好烂。还能不能客观公正了昂!
  •     自己所见的最好的一本写印度的书
  •     卧槽!有文化的人写东西就是不一样,啥地方都能发现美。
  •     于坚写东西有童心
  •     印度文化
  •     这铺天盖地的描写啊。。。不过还是有些收获
  •     印度大概是不会去的了
  •     感觉很一般呀。。比较装逼,受不了,最大的问题是太重了!
  •     纵向历史,横向比较,很棒。图片真敷衍,画蛇添足。
  •     尼泊尔写的不怎么样。不得精髓,感觉随随便便套一个不丹锡金都可以。看的好尴尬。
  •     这位看了一本Max Weber的书就带着一腔热血和两台胶片机流窜到印度猎奇来了。先看的照片,感觉就是个去那边旅游的大陆客信手捏来照的,回去好跟村里的父老乡亲臭显摆,瞧,这是俺在印度大街上撒尿留的印!去的地方有点太俗了,我觉得这是一次抢钱之旅,就为了写本书骗钱。同样是瓦拉纳西,人家Michael Ackerman怎么就那么有出息呢,拍除了Bénares的魂。文字写的很飘逸,各种穿插,忆苦,加上诠释您做了解的印度文化;这种回忆很廉价,是刻意的在为了凑数而回忆,而不像Marcel Proust的‘追忆’里边的那种仿佛睡眠状态下充满灵性的即兴回忆。这本书竟然得了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作品将,摄影作品还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华夏典藏奖,貌似有人已经嗅到一些东西了。
  •     旅行的画面,较真实的南亚
  •     这本书有很奇怪的世界观,觉得印度人自甘贫穷,脏乱差都说明精神战胜物质。不过对世界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是值得欣赏的。
  •     印度,尼泊尔,不丹。加尔各答泰戈尔故居,迦叶摩诃菩提寺,孟买印度门,德里红堡,瓦拉纳西恒河。加德满都帕斯帕提那神庙,巴特岗古城,奇特旺国家公园,博卡拉喜马拉雅。廷布扎什曲宗,老虎寺。场,仪轨,狂欢,轮回。文化民族主义于全球化。喝恒河水和大肠杆菌。印度的过去活着。
  •     还好
  •     文字好过于照片,毕竟是个作家
  •     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给这本书差评。摄影是差了些,但毕竟这也不是个摄影集,于坚把印度写的多么的琐碎细致多么的动人美丽,让人真想立刻飞到那里去狂欢去拥挤啊。
  •     只有照片可以看
  •     照片定格另一种人生
  •     印度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天堂啊!
  •     写诗的 似乎 读起来有点 弃
  •     印度那张写的不错,尼泊尔和不丹感觉就是拿来凑字的,P159蓝色之手……那几行百度一下能搜到整段文字,不知网上哪篇是不是作者写的;其次照片没水平没意境纯属充数,有些甚至对焦都不准,看飘口还写着在多地办过影展,这水平真的是给跪了;最最最恶心的是这价格,这几篇字值68元?坑死爹了
  •     摄影和文字都十分具有感染力,读了这本书,我开始慢慢能理解印度的一些现象。我没有什么信仰,但我相信,印度人的信仰,使得他们区别于别的民族!
  •     十分钟翻完,皆因文字没有可看的必要。通篇形容词和动词的罗列——这种我小学三年级已经知道的凑字数且无美感的方法实在激不起阅读的热情。照片嘛——只要一黑白bigger噌噌噌!当初竟然还种草好久,幸亏价格久居不下,幸好~幸好~
  •     实际上是游记,这类游记也是不错的,不专注于理性的细节,而是描述感受和社会讨论批判。当然,看完发现,建议上架类型是摄影,就让人颇感无力,幸好不是买来看的,仅仅是借阅的,要不然69元的定价,打完折都不值,图片太多,而且有内容的照片很少。
  •     不喜欢买插图很多照片的书 特别是游记 觉得在凑数 这本是特例 文字特别好
  •     反正蛮失望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