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安倍晋三传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1
ISBN:9787802114517
作者:王柯,王智新
页数:221页

章节摘录

  安倍晋三在当选首相后,任命了一位成蹊学园的毕业生:国会参议院议员若林正俊为其内阁的环境大臣。因为若林正俊从未做过大臣,其之所以能够在安倍政权成立之时初次人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成蹊背景。但是72岁的若林正俊的最后学历却与安倍晋三不一样,他是成蹊高中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没有升入成蹊大学,而是考进了东京大学的法学院,毕业后又成为农林水产省的官僚,之后才转向政界。如果不是安倍晋三在政界的地位如此迅速上升,若林正俊大约是不会乐意跟在这位晚辈之后的。就是现任的成蹊大学校长栗田惠辅,也是在成蹊高中毕业后考上东京大学工学部,又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读完博士课程后再回到成蹊大学任教职。  平心而论,包括成蹊高中在内,日本许多大学的附属高中的教育水平都很高。因为许多学校,首先要照顾自己的初中毕业生,所以如果不从这里的附属小学或附属初中念起,而是从外部直接考进大学附属高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成蹊高中同样如此。但是这样靠自己的实力从外部考进成蹊高中的学生,毕业后都不会升人成蹊大学,而是另攀高枝。《成蹊学园广报》上,先后刊登了对包括安倍晋三在内活跃在日本社会政界、经济界、法学界、出版界、文学界的10位毕业生的访谈,其中毕业于成蹊大学的只有五人。  那么,安倍晋三和他哥哥为什么选择了成蹊学园呢?按照安倍晋三的说法,那是由于外祖父、即日本政府前首相岸信介的极力推荐。而岸信介之所以推荐成蹊学园,是因为岸信介从成蹊学园看到了当年吉田松阴开办松下村塾的精神。吉田松阴是出生于长州藩的日本幕府时代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为计划暗杀幕府的老中,即大臣而被捕,以后被押解到江户,即东京斩首,时年29岁。吉田松阴死后被誉为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岸信介和佐藤荣作的曾祖父佐藤信宽,就曾经跟着吉田松阴学习军事。  成蹊学园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学校呢?它是座由私人创办的学校,创始人叫中村春二。他1877年出生于东京一个具有汉学传统的家庭,27岁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30岁时得到今村银行头取,即总经理今村繁三的经济支援,与妻子一起在东京本乡地区西片町的家中设立私塾并亲自执教。1907年中村又开始得到日本四大财阀之一,三菱财阀家族中岩崎小弥太的经济支援,同年为私塾取名“成蹊园”。“成蹊”一词,取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该卷的“太史公曰”中有这样一句:“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中村春二借用这一句古典的意思是要表明,只要品格高尚,成蹊的事业自会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最后必将“桃李满天下”。当然,这句话对于成蹊的学生们也很有意义。  中村春二的最终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师生亲密接触的住校制学校和不收贫穷家庭孩子学费的学校。他的这个理想在今村繁三和岩崎小弥太的支持下得以实现。中村春二于1912年在东京的池袋地区设立了以“免学费”、“小人数教育”(一学年25人)、“学以致用”(重视数学与英语教育)、“道德实践”为原则的成蹊实务学校。但是由于当时追求西洋式近代化的日本政府不承认成蹊实务学校的村塾式的教育方式,中村的理想很快破产,不得不于1914年改设中学,1915年再设小学,1917年又设立成蹊实业专门学校和成蹊女校。由于确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系列教育体系,成蹊教育从这时起实际上已经无法彻底贯彻中村春二确立的教育原则,使他的办学初衷大打折扣。中村春二在1924年病逝,年仅48岁。同年,成蹊学园迁到了今天的所在地:东京都武藏野市吉祥寺地区。1949年成蹊学园再开办成蹊大学,成蹊学园最终建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一贯教育体系。  成蹊学园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很容易被国家主义所利用。现在成蹊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门叫启行门,这座门其实是1938年建于成蹊学园内的“报命神社”的“神门”。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宣传日本国家主义的产物。但大学里建神社,即使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当时成蹊大学的土田诚一校长是一位神道学者,他提出了以“近神之道”来“培养日本人”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成为继中村春二之后“成蹊教育”的又一精神支柱。战后,虽然成蹊大学校园里的神社作为军国主义的象征不得不被拆除,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安倍晋三的思想中看到传统成蹊教育理念中的国家主义成分的影响。成蹊校园里还有一座以学园名义建立的“战死者慰灵碑”,上面镌刻着:“为了慰籍为祖国而战死的教职员生之灵,谨此铭记他们的名字”。这座为纪念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从军而战死的教职员的碑建立于1964年。也就是安倍晋三在这里上小学四年级的时期。   ……

内容概要

王柯:生于195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获民族学专业硕士学位。1994年获东京大学研究
生院学术博士学位。2001年起任神户大学教授(1998年起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海外交通博物馆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日本研究所兼职教授。专著有《“东突共和国”研究》、《民族与国家》、《20世纪中国的国家建设与民族主义》、《多民族国家中国》、《走向“天下”》,另有多篇编著、合著、论文、随笔。

书籍目录

前言安倍家族  人杰地灵的长州藩  近代山口与中国 众首相之乡悲壮的晋太郎 孤独少年 联姻的“政治” 内助之功 多事的1987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晋太邮的遗产 继承晋太郎的政治地盘 晋太郎之后的安倍派 晋太郎的务实外交 安倍洋子在成蹊学园的日子里 成蹊学园 贵族学校中的安倍晋三 学历问题 成蹊的朋友圈贤妻:安倍昭惠 有“旺夫运”的昭惠 外交战线初霹锋芒 国内频频亮相 夫君首相与中国之间的桥梁 欲与夫君试比高安倍晋三的政治立场 安倍晋三的“人气” 众议院议员:安倍晋三 首相周围的六大智囊 “民族主义”这把双刃剑对手还是盟友 微妙的日朝关系 云山雾罩的“绑架事件” 一波三折的朝日交涉 龙潭虎穴探究虚实 欲擒故纵通赔罪 安倍晋三初露锋芒 “探亲团”急转之下 明硬暗软欲何为 盟友、对手本同相安倍团队 论功行赏 两位“中川” 内阁中的内阁” 咨询会议安倍首相漫长的一天 朝鲜“核爆”起波澜 天下第一福地 唇枪舌剑 夜半不眠主要参考文献跋

作者简介

《安倍晋三传》两位作者旅居日本多年,潜心观察日本政界风云变幻,用生动的语言为你剖析这一切。通过对安倍世代家谱的整合,追踪安倍晋三走向政坛的轨迹,并对日本政治今后走向做出大胆的预测。1977年大学毕业,32岁首次参选议员,49岁任自民党干事长,52岁当上首相。随即旋风般地开始中国韩国之旅,一举打破外交僵局。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冲上日本政坛顶峰,他成功的秘诀何在?他来自怎样的一个家族?

图书封面


 安倍晋三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安倍晋三在当选首相后,任命了一位成蹊学园的毕业生:国会参议院议员若林正俊为其内阁的环境大臣。因为若林正俊从未做过大臣,其之所以能够在安倍政权成立之时初次人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成蹊背景。但是72岁的若林正俊的最后学历却与安倍晋三不一样,他是成蹊高中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没有升入成蹊大学,而是考进了东京大学的法学院,毕业后又成为农林水产省的官僚,之后才转向政界。如果不是安倍晋三在政界的地位如此迅速上升,若林正俊大约是不会乐意跟在这位晚辈之后的。就是现任的成蹊大学校长栗田惠辅,也是在成蹊高中毕业后考上东京大学工学部,又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读完博士课程后再回到成蹊大学任教职。  平心而论,包括成蹊高中在内,日本许多大学的附属高中的教育水平都很高。因为许多学校,首先要照顾自己的初中毕业生,所以如果不从这里的附属小学或附属初中念起,而是从外部直接考进大学附属高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成蹊高中同样如此。但是这样靠自己的实力从外部考进成蹊高中的学生,毕业后都不会升人成蹊大学,而是另攀高枝。《成蹊学园广报》上,先后刊登了对包括安倍晋三在内活跃在日本社会政界、经济界、法学界、出版界、文学界的10位毕业生的访谈,其中毕业于成蹊大学的只有五人。  那么,安倍晋三和他哥哥为什么选择了成蹊学园呢?按照安倍晋三的说法,那是由于外祖父、即日本政府前首相岸信介的极力推荐。而岸信介之所以推荐成蹊学园,是因为岸信介从成蹊学园看到了当年吉田松阴开办松下村塾的精神。吉田松阴是出生于长州藩的日本幕府时代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为计划暗杀幕府的老中,即大臣而被捕,以后被押解到江户,即东京斩首,时年29岁。吉田松阴死后被誉为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岸信介和佐藤荣作的曾祖父佐藤信宽,就曾经跟着吉田松阴学习军事。  成蹊学园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学校呢?它是座由私人创办的学校,创始人叫中村春二。他1877年出生于东京一个具有汉学传统的家庭,27岁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30岁时得到今村银行头取,即总经理今村繁三的经济支援,与妻子一起在东京本乡地区西片町的家中设立私塾并亲自执教。1907年中村又开始得到日本四大财阀之一,三菱财阀家族中岩崎小弥太的经济支援,同年为私塾取名“成蹊园”。“成蹊”一词,取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该卷的“太史公曰”中有这样一句:“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中村春二借用这一句古典的意思是要表明,只要品格高尚,成蹊的事业自会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最后必将“桃李满天下”。当然,这句话对于成蹊的学生们也很有意义。  中村春二的最终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师生亲密接触的住校制学校和不收贫穷家庭孩子学费的学校。他的这个理想在今村繁三和岩崎小弥太的支持下得以实现。中村春二于1912年在东京的池袋地区设立了以“免学费”、“小人数教育”(一学年25人)、“学以致用”(重视数学与英语教育)、“道德实践”为原则的成蹊实务学校。但是由于当时追求西洋式近代化的日本政府不承认成蹊实务学校的村塾式的教育方式,中村的理想很快破产,不得不于1914年改设中学,1915年再设小学,1917年又设立成蹊实业专门学校和成蹊女校。由于确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系列教育体系,成蹊教育从这时起实际上已经无法彻底贯彻中村春二确立的教育原则,使他的办学初衷大打折扣。中村春二在1924年病逝,年仅48岁。同年,成蹊学园迁到了今天的所在地:东京都武藏野市吉祥寺地区。1949年成蹊学园再开办成蹊大学,成蹊学园最终建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一贯教育体系。  成蹊学园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很容易被国家主义所利用。现在成蹊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门叫启行门,这座门其实是1938年建于成蹊学园内的“报命神社”的“神门”。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宣传日本国家主义的产物。但大学里建神社,即使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当时成蹊大学的土田诚一校长是一位神道学者,他提出了以“近神之道”来“培养日本人”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成为继中村春二之后“成蹊教育”的又一精神支柱。战后,虽然成蹊大学校园里的神社作为军国主义的象征不得不被拆除,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安倍晋三的思想中看到传统成蹊教育理念中的国家主义成分的影响。成蹊校园里还有一座以学园名义建立的“战死者慰灵碑”,上面镌刻着:“为了慰籍为祖国而战死的教职员生之灵,谨此铭记他们的名字”。这座为纪念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从军而战死的教职员的碑建立于1964年。也就是安倍晋三在这里上小学四年级的时期。   ……
  •     今天央视的午间新闻30分里,报道了纪念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活动,我注意到一个新闻背景镜头掠过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的春帆楼。春帆楼所在的长州藩马关,就是今天日本的山口县下关市,安倍的家乡。2007年8月安倍晋三下台前夕,中央编译局出的《安倍晋三传》开头就对当前发生在安倍晋三家乡的缔约过程有很详细的描述。我那时候有剪集报纸连载的习惯,今日再翻出来重新审视那段历史,愈感翻脸如翻书。两个甲子之前的春帆楼早在1945年毁于兵燹,如今的春帆楼是在原址上重修的,并在前面修建了“日清讲和纪念馆”,楼前则立有对中国人来说有羞辱意义的“讲和碑”。在春帆楼2楼的楼道里,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题写的“和气满堂”的匾额就悬挂在墙壁上。《日本新华侨报》的总编辑蒋丰先生今年7月初到这里住宿,看到这匾额后说:日本的精神文化讲究一个“和”字,但是安倍晋三如今置“和气”于不顾,对这样的不孝之子难道不打板子吗?同样在春帆楼留下墨迹的,还有当年被伊藤博文点名来签条约的李鸿章。“道不可卑德唯自下,言思为则行必有威 合肥李鸿章。”血洒春帆楼一幕至今仍有一条“李鸿章路”来纪念,他不仅留下了墨迹,更留下了民族耻辱的血和泪。不言而喻,对于当年第一次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说,那场一百多前的中日战争和那份不平等条约,放在《安倍晋三传》一书的开头,既表明这是安倍家族和家乡所谓的“荣耀”,更是对中日关系的警示。2006年9月安倍晋三刚上任就对中国进行的友好访问时称“破冰之旅”,不久温JB的“融冰之旅”,再到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迎春之旅”,直至2008年5月chairman胡的“暖春之旅”,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展现出回春后的茁壮生机。这些都获得舆论媒体和国际关系界的认可,更为中日公众所津津乐道。 但好景维持不到4年,2010年开始中日关系再度紧张,更在安倍晋三二度上台后,一意孤行之下一手造成两国关系坠入前所未有的冰点。这恐怕是7年前那个初秋,那个焦躁的下午电视机前,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春帆楼是近代日本第一位首相伊藤博文命名的。《安倍传》上说,伊藤在倒幕活动时期曾躲藏在这里,某夜看到马关海峡(关门海峡)海面上潮水涌动,千帆竞渡,“令其感动不已”。伊藤或许是认定倒幕成功指日可待,妄想日本乃至整个东亚的命运即将收入自己手中,兴致大发,用自己的别号“春亩”给这个旅管三栋楼分别取名“春帆楼”、“月波楼”和“风月楼”。多年后又选择回到这里,代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伊藤把分布在日本各地的战舰全都调遣到这里,又是千百条舰船在狭长的海峡昂然穿行,在李鸿章面前依旧扬威耀武,清廷使团受到巨大的震慑。而在一旁围观的山口县各大家族成员和普通百姓们,无疑深受其鼓舞。实际上,安倍祖上在甲午战争扮演了重要角色。安倍晋三的祖母名静子,而静子的外祖父为甲午战争期间的陆军大将大岛义昌,算起来,安倍晋三是他的玄孙。大岛义昌1894年7月率其混成旅团4000多人进兵朝鲜与清军作战,在牙山战役击败叶志超、聂士成。这是甲午战争中双方的第一次陆战,也开现代日军外战的先河。伊藤是安倍的同乡,也是山口县诞生的第一位日本首相。山口县如今被日本人称作“保守派的牙城”,因为在2007年之前,包括伊藤博文和安倍晋三在内,山口县共“贡献”出8位首相,无一例外全具有强烈的“国粹主义立场”。在中国人看来,这些都是赤果果的军国主义分子:山县有朋、桂太郎、寺内正毅、田中义一、岸信介、佐藤荣作,个个臭名昭著。2010年6月,同是山口县出身的菅直人上台,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詹其雄事件,中日政治关系由此开始变得高度紧张,至今没有丝毫缓和。由于他是第二位向日本殖民统治受害国道歉的日本首相,中国媒体通常不把他定为右翼。但无论如何,安倍晋三如今的所作所为正是沿着以上众位的路线越走越远。
  •     因为不太关心政治,所以对安倍晋三的印象和概念如同对桥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一样仅仅限于在电视里几个西装革履、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镜头形象而已,知道他是当今日本首相,对一个人所有的认知仅限于此。被人称为冷面铁杆鹰派的安倍晋三似乎更适合不会微笑、强硬作风等词语描述。事实上,当我翻开书扉页的时候一张暖意融融微笑着的安倍晋三展现在了眼前,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安倍居然会笑?而且是开心的露出了整齐牙齿的笑容,仿佛连眼角的皱纹都张开了。安倍晋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否由于曾经的历史和现在某些违背我们意愿的行为而使我们把日本首相全部妖魔化?当大多数中国民众把日本首相这一位子妖魔化的时候,无论坐上这个位子的人是谁,都将会被至少是中国的民众投以怀疑和仇恨的目光。包括安倍晋三本人,只要参拜了靖国神社,于是便无法抱有好感了。安倍就任首相后首次出访的国家定为中国,这在战后日本历代首相中还是第一次,这也是安倍本人的意愿,短短两天的时间,还要前往韩国,日程安排紧凑。而他此次出访的住宿地点选择了北京。这似乎表示了安倍内阁对中国的重视和友好,然而政治是复杂的,一方面安倍表示日本历史上曾经给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将按照日中联合声明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另外一方面他所领导的自民党依然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似乎言行不一,然而纵观日本历来的首相,又有几个是言行一致的呢?安倍是幸运和幸福的,不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好的政治家庭,也不是因为他能够顺利当选日本首相,而是他有一个支持他、理解他、性格与他互补、时尚又活力四射似乎永不疲惫的妻子,这似乎是每一个男人都梦寐以求的,而安倍晋三却得到了全天下男人都想得到的幸福。书中那一张张安倍昭惠的图片告诉我们,虽然昭惠相貌并不出众,然而那动人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开怀之笑似乎富有无限的亲和力,拉近了首相家庭和民众之间的距离,正是有了这位妻子的支持,安倍晋三才能在政治路上走得很远。书中提到面对政治抱负带来的压力,安倍对太太昭惠赞赏有加,称她是“自己信心的源泉”。安倍说:“当我遇到困难时,没有信心时,昭惠比任何人都理解我,是我最大的支持者。”从安倍昭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为普通日本男人安倍晋三的幸福,也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爱的普通日本男人,使民众更了解这位真实的首相。在日本国民中,安倍晋三有着除却小泉纯一郎之外的高“人气”,这“人气”来源于哪里?按照《阿爱拉》的分析,除了他的个人形象不错之外,很大程度还来自于他一直支持对北朝鲜实行经济制裁,参拜靖国神社,支持修改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并且热衷于“改宪”的政治姿态中。看到这里,恐怕大多数中国读者都会哑然失声。如果安倍在中国,估计会被中国民众的口水淹死,因为他在日本国民中的高“人气”完全源自于对亚洲国家的情感、行为伤害和对历史的不尊重。然而我们同时要看到,本届安倍内阁成员中一半以上曾经是“思考日本与未来与历史教育新生议员联盟”的成员,安倍本人担任过该组织的事务局长,更有70%的内阁成员是右翼组织“日本会议”的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右翼内阁,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安倍的种种行为。然而,当现实还未成为历史的时候,谁都没有资格准确的评论安倍,对于安倍的左右手的外交力量,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不同的评价,然而安倍晋三的所作所为必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笔,等待着后人的盖棺定论。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初心不可忘
  •     安倍这个月又当首相啦,所以买来看看,了解一下其人其事。看来是绝对的鹰派,本质不会变,但他的语言却很具有迷惑性。有的时候,在外交场合会对华“含糊”一下,但从其实际行动看,肯定不会有所“后退”。别忘了,防卫厅就是在他任内升格为防卫省的。对书价说一句,作为一本2007年出版的书,现在还卖8折有点高啦,为什么不趁此良机降价促销呢?!
  •     还行,有点资料堆砌的痕迹,作为时政参考书籍尚可一看。(PS:安倍君的咸鱼翻身和他上次的昙花一现同样让人炫目。)
  •     三颗星是打给作者的文笔的
  •     日本右翼政治家常常在涉及和平宪法以及反省二战等的问题上罔顾民意。不知道为一个民主国家为什么会在这一问题上这样一反常态?安倍的外公自己就是因此激怒民众而下台的。
  •     还行,作为传记还是比较一般。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可以读。
  •     真实地展示了安倍晋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