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确定的世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在不确定的世界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9-1
ISBN:9787500446132
作者:罗伯特・鲁宾,李晓岗,王荣军,张凡
页数:299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书中的极品,作为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无人能及。此书是他多年工作的智慧结晶,对所有那些想知道当政治和经济产生交集时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忍,这本书十分值得一读。  ——沃伦·巴菲特  罗伯特·鲁宾是我们这一时代最光彩夺目和可亲可敬的智者。而一本特别的书已经从他手中诞生,它既引人入胜又有着很强的可读性。通过精彩坦率的描述和大量的人生教训,它给我们展现了他在华尔街和作为总统顾问、财政部长期间的精彩人生。它又是一本非常个性化的书,全书有大量关于他和一些著名人物交往的故事和见识,例如艾伦·格林斯潘、桑莫斯和克林顿总统等。此书注定将成为最重要的经典书籍之一,也将是我们这一时代出版的最具欣赏性和启发性的读物。  ——沃尔特·伊萨克森  罗伯特·鲁宾带我们走到一扇能够窥探全球经济特殊历史性时期的华尔街、白宫和财政部门等动脉中心秘密的最近的大门的背后。这是一段最吸引人的、最具建设性的故事,特别是当它由一位带领我们战胜这些政治和经济挑战的、独特而又优秀的领导者口中讲出时,其权威性更是无可置疑。  ——汤姆·波克瓦  罗伯特·鲁宾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时期赢得了崇高的威望。现在他已经写了一本关于他这段经历的极富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书籍。即使是那些不同意他的某些结论的人,也能从中发现很多重要的可读点。  ——亨利·基辛格  当历史学家回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几乎都很肯定的思考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繁荣时期是怎样发生的。罗伯特·鲁宾的坦率而醉人的回忆录将给我们一个思索的起点。既有一个学者的小心翼翼,又有那些吸引人的写实,鲁宾写出了一本历史上很多重要人物应该撰写的却又很少做得到的书籍。  ——迈克尔·伯斯鲁斯

内容概要

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花旗银行执行董事会主席,美国克林顿时期财政部长(1995—1999),高盛公司董事会主席(1990—1992)。作者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本“借自传形式介绍政策的书籍”。书中以很短的篇幅回忆了童年时代和求学历程,随后描述他人生经历中的华彩篇章(高盛—白宫—花旗),阐述了他所笃信的“或然性理论”,也从一个侧面讲述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工作和生活。

书籍目录

作者自序
第一章 21世纪的首次危机
第二章 市场教育
第三章 出入高盛公司
第四章 政治熏陶
第五章 白宫生活
第六章 信心与信誉
第七章 言谈技巧
第八章 危机边缘的世界
第九章 对危机的思考
第十章 触底
第十一章 政治和生意
第十二章 贪婪、恐惧和自满
第十三章 “鲁宾经济学”
第十四章 相互依赖宣言

作者简介

当罗伯特·鲁宾在1995年1月一个生气勃勃的庆典上宣誓就职担任美国第七十任财政部长的时候,参加者却只是他的妻子和几位大学同学。但一旦就职典礼结束,他就马上和克林顿总统一起投入到处理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紧急会议中去。这次危机,不仅是全球经济转入多事之秋的先兆,而且使鲁宾本人的英雄本色得以全面展现,他不拘泥于礼节,却又能迅速进入事实真相。
从他早期在著名的高盛公司负责“套汇交易”的工作到他最近担任花旗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鲁宾一直是美国金融系统的主要人物。他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进期的一个关键政策主导者。在《在不确定的世界》一书里,罗伯特·鲁宾将对美国近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精辟锋锐的分析,同时引导你对市场导向和全球经济风险做出全面连贯的思考。
鲁宾的人生哲学就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概率思考”一直贯穿他的整个金融生涯和政治生涯。在处理亚洲、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联邦政府信誉危机、股票市场的升降、后“9·11”世界的挑战和正在进行的财政策的争辩和其他重大经济政治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罗伯特·鲁宾对这个人生哲学反反复复而又恰到好处的应用。
在此书,鲁宾以他一贯的引人注目和开诚布公的声音,以及一双锐利的目光,来详尽地描述,演绎白宫的日常生活和政治风云他既有对处理重大事件的决策和又有对普通事务的感怀。这种描述风格与他处理国家挑战的手法并无异处。部分是政治回忆录,部分是说明性的经济分析,部分是个人对商业问题的看法,《在不确定的世界》是一位三朝元老对华盛顿和华尔街两个世界中心的全面深入解读。

图书封面


 在不确定的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作者淡泊的心志,中国什么时候也能这样民主?当官不再是为了贪污腐败
  •     条理很清楚,连我这样断断续续看的手机党也不会觉得厌烦。比如说墨西哥、亚洲金融危机,还有减税的负效应,美国的赤字,这些问题都讲得很好。鲁宾本身的生活态度也很值得欣赏,他知道生活永远有别的可能性,而变得更愿意去承担责任,面临风险,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把它放到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里,就会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不至于像华尔街其他很多人一样,被过大的压力挤得灵魂都变了形。他的学习经历也很有借鉴性,认为进入哈佛是很幸运的事,所以一直加倍努力,直到毕业的时候,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而在欧洲呆的那段时间的享受,并没有让他堕落下来。这段生活为他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可以回到这样的生活。抱着这样的信念,人会超脱很多吧。然后这本书不仅改变了我对供给学派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对克林顿的看法,嘻嘻 真希望他写多一点关于希拉里的,有没有人推荐呀?
  •     此书开篇,鲁宾就任财政部长的第一天,宣誓完毕,马上就到克林顿办公室开会,着手处理墨西哥债务危机。墨西哥危机的处理经过与当今时事想对照,实可以很好理解体会美国政治家应对危机的心路历程和美国政治的运作机制。  墨西哥长期靠引入外资、借贷外债维持经济发展,本已有些不堪重负。到1995年,政治上突然出了点乱事,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外资失去信心,纷纷出逃,引发比索贬值、公司倒闭。墨西哥一感冒,美国跟着打喷嚏。对墨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排名第三,墨国经济衰退带来贸易减少,使得美国工人失业增加;再加上工厂关闭、失业增加,墨西哥盲流就得往美国跑,带来美国南部的治安问题和贩毒增加。所以这些政府官员明白:保西哥,救经济,就是保家乡。注资墨西哥,解其一时之急,是利国利民的最佳选择。   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美国政府就面临与当前处理金融危机完全一样的两难选择:不提供援助,邻国经济衰退带来一系列恶果可想而知。若提供援助,会被舆论攻击是用纳税人钱来避免华尔街金融大鳄的损失,而且客观上起到放纵资本家冒险的效果,将产生道德风险;要是援助失败,就更是要千夫所指,丢官罢职。同时,在普通民众看来,墨西哥虽然离得不远,毕竟是外国,“纳税人的钱”的概念根深蒂固,拿去给别人填窟窿,总是不乐意的。美国又没有我党强大的宣传机器去统一思想,民意之反对可想而知。   面临诸多矛盾,事情后来的发展经过是这样的:经克林顿同意,并与重要议员沟通,财政部准备投入400亿美元救援墨西哥。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庞大的规模,除了实质资金的支持外,政府更希望通过数字上的震撼力一举恢复市场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比现在,各国政府也正是抱同样目的极力发挥着“7千亿”、“4万亿”之类数字的心理效益。 动用如此规模的资金,需要得到国会批准。国会议员大多理解援助的必要性,但考虑到他们的选民的态度,议员们畏首畏尾,不愿表态。如此一来,即使提案能通过,也是旷日持久,一旦错过援救的有效时机,将造成一发不可收的崩溃。这时,政府动用了另外一项武器:在30年代放弃金本位时,设立了一项货币稳定基金,有350亿。使用这笔资金是财政部的权力,无需议会批准。如此,财政部就绕开了国会,利用其中200亿开始了救援行动。行动并不顺利,因为外界对国会的态度感到担心,第一期30亿投进去没什么动静,眼看就有鸡飞蛋打的风险,财政部的官员做好了引咎辞职的准备,好在有惊无险,形势渐生专机,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墨西哥经济好转,美国的资金也丝毫无损,连本带利提前收回。   资金的时效性、市场信心以及很大程度上是运气,决定了金融行动的成败。而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士的表现也很值得玩味:克林顿:马上面临第二任期的竞选。面对于他个人来说,败则损失惨重,成亦加分无多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以国家利益为依据做出选择,而且面临挫折时也毫无动摇。当时有评论说:救援计划是“克林顿总统嘴不受欢迎,最不被理解但又是最重要的外交决策”共和党重要议员,众议长金里奇等:全力支持政府的行动,毫无趁火打劫、谋取政党利益之私心。鲁宾:是高盛前董事长,有议员攻击他的救援行动是庇护华尔街金融寡头,尤其是保护其个人在高盛公司的利益;而他早在进入政府时就已全部出清在高盛的所有股份,所以能不避嫌疑,放手而为。大多数国会议员:支持救援,顾及选民民意不愿表态,但乐观其成。以上是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内容,很全面地展现了美国政治、经济的运作过程。不能说鲁宾作为当事人的叙述没有溢美之词,但我相信也是八九不离十。由此观之,美国政治家的专业能力,理性务实精神和国家责任感;政府基于民意而超于民意的行政;政治体制上,权利与制约的相互妥协——如此等等,正是这个国家能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中,不断绕过激流险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坚实基础、动力之源。

精彩短评 (总计81条)

  •       你如果想能这位前投资银行家、政治家的书里,找到任何确切的内幕或学习一招二式,我看很难。这本书唯一准确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我发现凡是那些在仕途中人,都喜欢我推荐的这种本。
  •     具体不太记得了
  •     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生活包含成功的可能性。世界唯一确定的是不确定。这本书包含了很多对于人生的看法。值得一读。只是读的过程中会有些许烦,是印刷的缘故吗?
  •     宏观经济的一些实践知识。掺杂了政治的经济决策总是有很多顾虑的。面对危机的处理方式,以及政治方面的处理。全书翻译非常一般,逐字逐句,没有信达雅。
  •     Sep 2011
  •     有点看不懂。
  •     罗伯特 鲁宾,对他的年代基本一片空白,没读出什么东西
  •     鲁宾的自传- - 关于经济和政治的千丝万缕关系
  •     我唯一确定的是,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不去判断。
  •     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和高度
  •     1)涉及内容较多,职业、公共事件、金融圈。。。 2)危机连连,墨西哥、亚洲、、、 3)或然性思维方式,这个很理性 4)查了下背景,鲁宾很厉害,但此书没给出深度东西。
  •        条理很清楚,连我这样断断续续看的手机党也不会觉得厌烦。比如说墨西哥、亚洲金融危机,还有减税的负效应,美国的赤字,这些问题都讲得很好。
       鲁宾本身的生活态度也很值得欣赏,他知道生活永远有别的可能性,而变得更愿意去承担责任,面临风险,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把它放到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里,就会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不至于像华尔街其他很多人一样,被过大地压力挤得灵魂都变了形。
       他的学习经历也很有借鉴性,认为进入哈佛是很幸运的事,所以一直加倍努力,直到毕业的时候,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而在欧洲呆的那段时间的享受,并没有让他堕落下来。这段生活为他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可以回到这样的生活。抱着这样的信念,人会超脱很多吧。
       然后这本书不仅改变了我对供给学派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对克林顿的看法,嘻嘻 真希望他写多一点关于希拉里的,有没有人推荐呀?
  •     :K837.127/2638
  •     啰嗦
  •     就像哲学家伊壁鸠鲁说的一样“人没有什么是自己固有的,除了自以为是”
  •     很壮观。只可惜自己英文不行。觉得翻译的好差
  •       作者本身是套利交易员出生,在高盛公司工作了30年,然后在华盛顿工作了6年半,其中担任了几年的美国财政部长。他在华盛顿期间,发生了好几起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在他卸任后,美国也发生了911和土耳其金融危机。因此这本书主要就是围绕着作者如何去处理和看待这些危机来写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其实更加像一本管理和政治类书籍,而不是一本投资类书籍,最适合大公司/政府的高层来阅读。当然,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譬如加深了对或然性思考方式的理解。这本书的弱点其实和《投机教父尼德霍夫回忆录》一样,我觉得鲁宾和尼德霍夫都没有很好的写作技巧,以至于有些地方过于啰嗦,有些地方没有着重去讲透,有点浪费了他们两个传奇卓越的经历。
      
      下面是我从本书中得到的一些知识和教训:
      
      1,作者来自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曾经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我所知道的来自这个学校的人都是大富翁,譬如索罗斯、Midas和我生活中认识的几个人)游学过。
      2,鲁宾和其他牛人的传记让我知道--“就算是很牛逼的人,年轻的时候大多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
      3,鲁宾在高盛公司的时候,经常用这句话来安慰年轻一辈遇到的压力和挫折:“一千年以后,没有人在乎你这笔交易是否成功,没有人在乎你的交易生涯是否成功”,我很喜欢这句话。
      4,金融模型是有用的东西,但也是危险的东西,因为现实生活总是比模型要复杂的多(来源自高盛公司和LTCM的心得和教训)
      5,募集资金是大多数人踏入政坛的第一步
      6,从9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中国家的危机已经不仅仅是他们国内的危机,很可能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危机,世界从未像那样的紧密联系在一起。(蝴蝶效应)
      7,在处理过几次危机后,鲁宾在辞去美国财政部长留下的感言:“亚洲危机的全部经验给我留下了这样的看法,那就是未来金融危机的发生几乎是肯定不可避免的,而且可能更严重。市场在扩大,信息流动在加快,流量在扩大,贸易和资本市场不断继续隔阂。”(这个预言和他对墨西哥危机的处理让我想起了后来2008年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和2009年的希腊危机)
      
      从书中的摘抄:国际金融学中的鲁宾主义:
      
      1,生活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确定的
      2,市场是好的,但他们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3,对一个国家的前景来说,其政策的可信度和质量比美国、七国集团或任何国际金融机构所能做的都更重要。
      4,金钱不能取代强有力的政策,但有时提供的资金太少比提供太多成本更高。
      5,借款人必须对他们所借债务的后果负责--贷款人则须为他们所提供的贷款的后果负责。
      6,美国必须愿意接受他所反对的和他所赞成的对他进行的定义。(不是很理解这句话)
      7,美元太重要,不能作为贸易政策的工具。
      8,可选择本身就具有价值。
      9,永远不要让你的言语把你拖进你做不了的事。
      10,在决策中花招不能取代严肃的分析和小心谨慎。
      11,在全球经济问题上,美国的自身利益要求我们与其他国家保持紧密接触和合作。
      
      2011年3月1日
  •     作为高盛的合伙人。我相信他的预测……
  •     这种人会没有ghost writer吗?不想讲透还是讲不透呢?挠头
  •     鲁宾的书太乏味了,以后再仔细品味吧,好在我本身是不可知者,很多思想也都理解,有差错未来重读再证伪吧
  •     a great book, not only about uncertainty, but also on how you should think about the life and your growth.
  •     翻译实在是烂到了一定境界~~大卫.里卡多是谁?
  •     不错 有没有电子版本啊?
  •     翻译差评,手动拜拜.gif
  •       金融的风险在于哪怕你估值准确,也不一定能赚取市场失灵造成的差价,因为市场失灵可以持续很久而不修正,在这段市场扭曲的存续期内,你已经破产了,被踢出局了。泡沫会破灭的,但你不一定能活到那一天。所以,做决策需要将这种可能考虑进去,不能仅仅凭借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就不顾一切地投入,很多不可挽回的灾难都是这种心理促成的。
  •       他说,对于他人生最为重要的一课,是哈佛时候的一门哲学课,which also turned out to become the title of the book.
      
      其中还推荐了一本好书,the philosopher's holiday. 闲时可以怡情。
      
      关于南美洲债务危机有深入的表述,对于今天以Dubai World和Greek的quasi-soverign和soverign debt risk不乏借镜。只是美国已经not that invovled anymore.
      
      
  •     非常有教益,不同寻常的视角,深度和广度
  •     突然间想起这本许久以前读过的书,可能是跟最近的心态有关系罢了
  •     翻译真差。。
  •     花了大半个月终于读完这本书,人生没有什么是确定的,不确定才是永远的确定。
  •     oh yes 太好啦 哈哈
  •     市场维持着不合理状态的时间可能会比你维持着偿付能力的时间要长。——John M. Keynes
  •     @CJ 我觉得不是不想讲透的问题,而是语言表达的问题更多一点。
  •     作为自传满分,作为世纪之交世界金融形势的分析或有欠缺,作者在自传中给人的感觉是处处受制,很多思考戛然而止。不过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身处高位的财长怎么可能会透露重要的商业秘密呢,从他说,书中的对话已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可见一斑。但总之,依然很精彩。
  •       读完这本书再看中美战略对话,会觉得能够非常清楚的理解政治的背后所深藏的忍俊不禁。 也只有诸如Robin才能把这写的如此生动。很幸运,美国有这样聪明的Robin, 很不幸,美国这样的Robin不多。不过,中国没准就能占个便宜:)
  •      2,鲁宾和其他牛人的传记让我知道--“就算是很牛逼的人,年轻的时候大多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
    ——————————————————————————————————
    确实啊,之前我一直以为那些牛逼的人一定都是梦想导向型的,现在看来,很多牛人所取得的成就都是遵从内心的好奇心以及直觉的结果,如Jobs的一句名言所说“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
  •     一部分
  •     5,借款人必须对他们所借债务的后果负责--贷款人则须为他们所提供的贷款的后果负责。
    ---我的理解:该破产就破产,救援会有副作用。
    6,美国必须愿意接受他所反对的和他所赞成的对他进行的定义。(不是很理解这句话)
    ---我的理解:不管正面负面,别人的评价总体上是有道理的。
    7,美元太重要,不能作为贸易政策的工具。
    ---我的理解:美元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定义的世界货币基石,美国不应单方面滥用发钞权。
    8,可选择本身就具有价值。
    ---我的理解:餐厅里只有咖啡,或者有茶和咖啡可选,客人的福利会增加,餐厅的成本也会增加。
    9,永远不要让你的言语把你拖进你做不了的事。
    ------我的理解:美国会食言。
  •     过誉了,过誉了~
  •     对我从事证券投资帮助最大的一本书,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思维方式
  •     再次印证在美国不拼爹没前途。读哈佛是因为父亲的朋友是哈佛招生办主任,毕业后做了律师想转行金融,靠的又是父亲的朋友的朋友,高盛套利部的主任。鲁宾说他的“或然性‘思维来源于大学哲学课程,并差点转去学哲学。但在这本书里,并没有看到多少哲学理论方面的讨论,对于投行业务和美国的政治如何运作倒是不错的扫盲书。至于作者作为美国前财长能够透露多少不为人知的决策机密,还是别指望了。
  •     第一,天下唯一能够确定的事就是其他种种事情的不确定性; 第二,我们的每个决定,都基于对机率的研判和权衡; 第三,用果断的行动来对付不确定性; 第四,优良的决策程序比优良的决策结果,更为重要。
  •       我推荐的另外一本书《绝处逢生》的作者是美国国税局的原局长,这位局长大人就是鲁宾提拔上来的。在提拔之前,他是一家企业的CEO。
      
      在书中作者谈到与鲁宾初步接触的场景,鲁宾估计也看透了这家伙的性格,一句“收拾这个局面非你莫属,美国需要你”(大意是这样),让其改变了坚决不受的想法。可以看出,除了擅长理财之技,鲁宾也算是用人大师。
      
      鲁宾在这本书当中的一个基本哲学观,跟中国的传统智慧有相通之处。他看到的世界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在决策方面,即是任何一个决策都是其好处和弊端。
      
      在看到好处的同时要尽可能防范弊端的蔓延。在开篇讲到援救墨西哥的时候,他就清楚地描述了当时的决策细节。
      
      这是一本读来增智的书。
  •       很多时候,朋友们说某个“理论”和某个“看法”是经过事实检验的,是某成功人事通过其经历证明是正确的,你应该信服。
      
      但是,我不能信服,特别是,我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以成败论英雄是逃避对核心问题进一步分析的责任,而只看之前的结果,这和赌博是一样的原理,虽然很多人冠以“直觉”的名义。 如果这只用来愚弄别人,还算是一种有力的说服工具,如果自己也认为自己天生慧眼,那可就连自己也骗倒了,结果只有一种:继续辉煌后一蹶不振。
      
      如今中国股市大部分的“股神”们,都有很多的理论,但我认为,绝大部分都不是理性的。 他们都应该学学鲁宾的思维方式。
      
      
      
      
  •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如何做好一个决定对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我想这正是能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
  •     启发如下:概率思维,鲁宾对国际金融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对投资与金融市场的理解,与什么样的人共事,公司与政府对待问题的视角、思维和行事方法的差异,金融企业的管理及运行模式。
  •     首先是哲学观,其次是实践经验。
  •     概率思考,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那么我希望在商业实践中得到和他的共鸣。全面连贯的思考,渐渐摸索出自己在巨大博弈中的行走方法
  •     就是废话太多。
  •     有的,你上QQ,我发给你。
  •       标签:自传,金融史
      
      我很喜欢这种综合风格的书籍,它涵盖了自传,历史,政治,金融,管理,等领域
      
      本书对下列几方面的描写很精彩:
      
      美国政府如何应对和处理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
      美国政府运作;决策;
      政府机构和商业组织的区别,以及管理上的不同;
      谈判技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机制和作用;
      美国利率货币政策;
      
      作者哲学思想的来源是:不确定性,怀疑论,存在主义,价值投资。不相信市场有效理论,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鉴于政治和保密因素,作者自觉或被迫地隐藏了大量信息,因此,对书中阐述的观点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否则容易误入歧途。
  •     about probabilistic thinking!
  •       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可以看到作者淡泊的心志
      ,中国什么时候也能这样民主?当官不再是为了贪污腐败
  •     同意,真的有全球眼光的美国政治家不多了。。。
  •       作者经历高盛、白宫和花旗高职位,知道很多,经历丰富,才智过人。我们很多人就是冲着这点去读他的书,希望学到一招半式的。但是,大家想想,那三个地方很多机密是随意能透露的吗?作者作为领导者,能随便写在书上吗?且不说人际之间的利害关系,就以公司和政府的保密规定而言,多一句,可能就是要上法庭的。所以,只要留意一下书中关于,作者对于允许其引用某些讨论的话都要表示感谢,我们就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和鲁宾的经历有多大的距离哟。
      但开卷有益,这句老话含有丰富的哲理。我们在鲁宾和克林顿政府处理墨西哥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采用扩张流动性的办法与今天的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如出一辙。然次贷危机后,很多舆论归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低利率政策,那么这种周期会不会再次显现?
      鲁宾在高盛的崛起,一定让很多在金融机构很感兴趣的吧,书中对此说的很少。他仅提到莱温对他的器重,原因却没有说。他提到概率性地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其在交易时给人的感觉似乎很理性,很有分析框架。我们知道投行是很讲效果的地方,它首先看交易员的业绩,再看交易员的潜质的,我们只能推测鲁宾当时的交易成绩不错,莱温看中他的潜质。鲁宾提到在其在高盛一件事,让我很有感触,某次遇到并购企业破产,鲁宾判断这破产的影响较大,不能依常规的方法处理,建议成立专门小组,聘请专门律师,这个建议立刻得到莱温的赞同。鲁宾,说在公司里,除了做好日常的技术工作外,遇到特殊时刻,还要贡献你的观念。我觉得,从超越技术,贡献观念,可以窥到莱温将衣钵传给他原因的一点线索吧。
      鲁宾阐释他概率思考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处理墨西哥危机,各种因素都考虑到,决定了,就义无反顾,一切的结果听天命了。
      要学鲁宾的人,要有他从一般中学进哈佛,一年后拿到优秀学员的天资,要有他自己说的做起事来忘掉一切的专注力;也要有他听天命的豁达,也要有做不了鲁宾的准备。仅仅看看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
      
  •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地产泡沫会破灭的,可等不到那时,曾和你卿卿我我的女孩已经做了别人孩子他妈了,这么说起来,它跌不跌,破不破也就和你没关系了。这么说来,也许做房奴也不完全是不理智的?
    同样的道理,那些在股票市场上跟风的人,你很难说他们入场时的想法是不理智的,他们很可能是抱着捞一票就跑的心态来的,不料却受了干扰,没经受住诱惑,最后被套牢了。
    真的是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啊。知识到底能带来多少确定呢?
  •     2014-11-06
  •       对我来说,利用这一机会系统地反思过去,可以使我所坚持的许多观点得到进一步提炼,从而也更为准确。
      
  •     思考模型,成长过程:一个套利者的大学生涯,哈佛,耶鲁。思维,哲学
  •     NY, Washington。商-->政-->商。1)鲍威尔:“只有当美国的利益面临危险时美国才应当进行干预,而且必须以压倒性的军事力量进行干预。” 2)与华尔街不同,华盛顿做决策时,信用和可靠性是强大的价值;3)人们找到自我实现的唯一地方是我们的内心。而那是往往他们寻找的最后一个地方。4)P188鲁宾危机处理原则。
  •     作为高盛、白宫和花旗高管,作者把能说的都说了,剩下的就是读者的悟性了。
  •     这个算是有用的评论
  •     作为财长,这本书写的完全一般
  •     换换口味。 但是实在看不下去了。
  •       不确定性是鲁宾的信条,这和鲁宾的出身有关
      作为一个交易员,没有任何一定取胜的定律,即使有,也会迅速的失效。
      唯一的生存方式就是,认识到这种不确定性,并且小心、投入的进行观察与行动。
      
      不确定性,很多人是从书本上知道的,而鲁宾是从一线的操作里直接体会与认知这一点的。
      
      不确定性是贯穿本书的主题,那就是鲁宾如何认识与运用这一点在他的公司经验以及国家政策制定上。
  •      6,美国必须愿意接受他所反对的和他所赞成的对他进行的定义。(不是很理解这句话)
    划分句子结构:
    美国 【必须】愿意接受 (他所反对的和他所赞成的) (对他进行的) 定义
    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修饰宾语“定义” 定语 宾语
    我的理解是,别人对美国做出的定义,或是说评价,不管美国反对也好赞成也罢,美国都必须接受
    怎么说呢,这些正面或负面的评价或定义,都是美国的行动或意识作用与别人,从而使别人产生的意识的反映嘛
  •       说实话,是冲着书名去的。因为年龄越大越深切的感到这是个不确定的世界,我们往往要为自己并不确定的事情下决断。而人民福祉赖以其创造的政府领袖们,其实也是如此,而当他们在高压之下去做事关一个乃至好几个国家人民的利益时,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理性分析、利弊权衡、经验、感觉,往往是下决断的基础。不过虽然在书中序言作者似乎是想说明这个道理,但是其实本书却是一本介绍经济政策的书,介绍自己职业生涯的书。书中体验的是行政决策体系的不同,以及美国自由经济思想。
  •     理性,作者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淡定
  •     这段生活为他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再坏的情况下,他也可以回到这样的生活。
    悉达多的生活方式, 只是去体验,寻见吧
  •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正确的决策不等于成功的结果。好吧,可以对失败看开一点了。
  •     当年的鲁宾居然也这么屌丝哈哈哈,还给普林斯顿写信炫耀。。。
  •     本以为是论述什么科学规律。原来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书籍,主要讲述了克林顿执政期间自己身为美国财政部长的一些重大决策前因后果中间穿插了些个人及白宫政要的私生活显得颇为有趣,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经济危机是全书的背景,本人不是学经济专业的,所以感觉一直在叙事没有任何解释甚为枯燥。只能给差评了。
  •     光环效应推荐;保持不懂谦虚的心;对于不确定世界,决策只是相对最优解
  •     终于读完了。抛开作者的个人优越感和国家优越感,还是能够稍微对那个时代有点认知的,尤其是对我这种文盲而言。不过他的行为做派也还是有值得思考之处。
  •        鲁宾将这个世界描述为复杂而不确定的,并以此为生活理念来生活,甚至写书,鲁宾被称为自汉密尔顿以来最成功的财长,而且你在书中的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坚持的人,但不固执。
       总体来说,如果从传记的角度,写的不是很精彩,至少没有前些日子我看过的格雷厄姆写的那么挥洒自如,但有些幽默的小细节(如和克林顿讨论太晚,没钱打车,和克林顿借,他也没有,他又不想或者不敢叫醒希拉里,最后两人找特工借5美元,呵呵……,特工没借,开车送鲁宾回家)让你感觉到就算你贵为总统和财长,你也是一个普通的人。
       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怎么应对和处理宏观事件,这些目前离我太遥远,看的有些累,而且,书中一个论点相当有意思,就是自己经济独立再从政,很多时间就会超然于隐藏利益的矛盾之中。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       此书开篇,鲁宾就任财政部长的第一天,宣誓完毕,马上就到克林顿办公室开会,着手处理墨西哥债务危机。墨西哥危机的处理经过与当今时事想对照,实可以很好理解体会美国政治家应对危机的心路历程和美国政治的运作机制。
        
      墨西哥长期靠引入外资、借贷外债维持经济发展,本已有些不堪重负。到1995年,政治上突然出了点乱事,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外资失去信心,纷纷出逃,引发比索贬值、公司倒闭。
      墨西哥一感冒,美国跟着打喷嚏。对墨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排名第三,墨国经济衰退带来贸易减少,使得美国工人失业增加;再加上工厂关闭、失业增加,墨西哥盲流就得往美国跑,带来美国南部的治安问题和贩毒增加。所以这些政府官员明白:保西哥,救经济,就是保家乡。注资墨西哥,解其一时之急,是利国利民的最佳选择。
        
      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美国政府就面临与当前处理金融危机完全一样的两难选择:
      不提供援助,邻国经济衰退带来一系列恶果可想而知。
      若提供援助,会被舆论攻击是用纳税人钱来避免华尔街金融大鳄的损失,而且客观上起到放纵资本家冒险的效果,将产生道德风险;要是援助失败,就更是要千夫所指,丢官罢职。
      同时,在普通民众看来,墨西哥虽然离得不远,毕竟是外国,“纳税人的钱”的概念根深蒂固,拿去给别人填窟窿,总是不乐意的。美国又没有我党强大的宣传机器去统一思想,民意之反对可想而知。
        
      面临诸多矛盾,事情后来的发展经过是这样的:
      经克林顿同意,并与重要议员沟通,财政部准备投入400亿美元救援墨西哥。这在当时,已是相当庞大的规模,除了实质资金的支持外,政府更希望通过数字上的震撼力一举恢复市场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比现在,各国政府也正是抱同样目的极力发挥着“7千亿”、“4万亿”之类数字的心理效益。
      动用如此规模的资金,需要得到国会批准。国会议员大多理解援助的必要性,但考虑到他们的选民的态度,议员们畏首畏尾,不愿表态。如此一来,即使提案能通过,也是旷日持久,一旦错过援救的有效时机,将造成一发不可收的崩溃。这时,政府动用了另外一项武器:在30年代放弃金本位时,设立了一项货币稳定基金,有350亿。使用这笔资金是财政部的权力,无需议会批准。如此,财政部就绕开了国会,利用其中200亿开始了救援行动。
      行动并不顺利,因为外界对国会的态度感到担心,第一期30亿投进去没什么动静,眼看就有鸡飞蛋打的风险,财政部的官员做好了引咎辞职的准备,好在有惊无险,形势渐生专机,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墨西哥经济好转,美国的资金也丝毫无损,连本带利提前收回。
        
      资金的时效性、市场信心以及很大程度上是运气,决定了金融行动的成败。而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士的表现也很值得玩味:
      克林顿:马上面临第二任期的竞选。面对于他个人来说,败则损失惨重,成亦加分无多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以国家利益为依据做出选择,而且面临挫折时也毫无动摇。当时有评论说:救援计划是“克林顿总统嘴不受欢迎,最不被理解但又是最重要的外交决策”
      共和党重要议员,众议长金里奇等:全力支持政府的行动,毫无趁火打劫、谋取政党利益之私心。
      鲁宾:是高盛前董事长,有议员攻击他的救援行动是庇护华尔街金融寡头,尤其是保护其个人在高盛公司的利益;而他早在进入政府时就已全部出清在高盛的所有股份,所以能不避嫌疑,放手而为。
      大多数国会议员:支持救援,顾及选民民意不愿表态,但乐观其成。
      以上是这本书的第一章的内容,很全面地展现了美国政治、经济的运作过程。不能说鲁宾作为当事人的叙述没有溢美之词,但我相信也是八九不离十。由此观之,美国政治家的专业能力,理性务实精神和国家责任感;政府基于民意而超于民意的行政;政治体制上,权利与制约的相互妥协——如此等等,正是这个国家能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中,不断绕过激流险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坚实基础、动力之源。
      
  •     顺带回味下克林顿的个人传记《my life》,我会说我只记得他因为和莱温斯基的丑闻而睡了很长时间的沙发么?好吧,其实不止这一点。
  •     楼主,你能把里面的英文换成中文吗?
  •     得好好再读几遍!
  •     政经不分家,美国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顺便预测下现在美国的财政悬崖危机,按照这本书中的逻辑的话,一定是最后两党妥协。 马克斯最新的备忘录,担忧两党并无妥协的精神,可能有些杞人忧天了吧。
  •     The attitude towards uncertainty hold by R is what i admire most.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