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10812187
作者:黄峥
页数:33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少奇同志和光美同志1966年3月25日至4月20日访问巴基斯坦、阿富汗和缅甸后,于4月下旬回到北京。我也于5月初结束了在河北农村的四清工作回来了。当时,我满脑子装的都是关于四清的问题,急切地想向少奇同志汇报和请教,于是稍事休息后就上班了。我走进光美同志办公室,同她互相问候几句后,就提出向少奇同志汇报的要求。这时光美同志先关了少奇同志办公室的门,怕因说话声干扰了他。然后神色异样地低声说:“少奇同志现在顾不上‘四清’的事了。在我们出访期间,党内发生了一些问题,有的事情他也接不上头。出访前他病了一场,没有看什么文件,我也是因出访被临时叫回来的,许多文件也没有看……我们出访刚回来就匆匆赶到杭州,毛主席在杭州会议上讲了许多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少奇同志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样吧,咱们先把最近机要室送给少奇同志的所有文件,特别是有关文化革命的文件,找出来看一看,选一选,以便使少奇同志能多了解点情况。”当我从农村回来第一次给少奇同志送文件时,他看见我时只举了一下手,表示知道我回来了,又继续埋头看文件。往日久别重逢后的热情一点也没有了。后来,从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简报上,我看到了少奇同志的一段讲话:“在我们这次讨论发言中,对文化革命问题讲得比较少。对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是糊涂的,很不理解,很不认真,很不得力,包括我在内。最近,我对文化革命的材料看得很少。

后记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他一生的最后岁月,国家和人民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深重灾难中。刘少奇同志遭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但他始终没有停止过以各种方式抗争。即使在处境最艰难危急的时刻,他仍顾全大局,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表示“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编辑这本书,就是为了缅怀刘少奇同志的高风亮节,也为了永远记取十年动乱的沉痛教训。    收入本书的文章,都保持原貌,编者只订正了个别有误的日期、引文,并对其中的三篇因原题重复等原因另拟了标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顾问李琦同志审阅了全部篇目。    本书选编工作得到李琦同志的指导,并得到文章作者和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此表示深切的谢意。    这次九州出版社再版本书,为尊重历史,我决定对所有文章一律维持原样,不作任何改动。由于时隔较远,一些原作者经多方查询未果,盼这些同志见书后尽快同我联系。    黄峥    于毛家湾

内容概要

黄峥,江苏省启东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71年11月起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工作,1979年3月进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班学习,1980年9月毕业后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任刘少奇研究处处长、第二编研部副主任、当代文献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少奇研究分会副会长等职,1995年被评为研究员职称,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有:《刘少奇一生》《刘少奇传》(两卷,副主编)、《刘少奇年谱》(两卷,副主编)、《刘少奇研究》《王光美访谈录》《刘少奇大辞典》(主编)、《刘少奇冤案始末》、12集电视文献片《刘少奇》(总撰稿)、大型传记性画册《刘少奇》《薄一波》《万里》《荣毅仁》《王光英》(主编或副主编)等。

书籍目录

1、王光美谈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2、怀念我们的爸爸刘少奇/刘平平 刘 源 刘亭亭
3、机要秘书的回忆/刘振德
4、最后一次见父亲/刘爱琴
5、刘少奇与“文革”初期的工作组/黄峥
6、“打倒刘邓”的反革命口号是怎么出笼的/郑理
7、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厄运/王年一
8、“刘少奇专案组”始末/黄峥
9、伪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李耐因
10、最后的27天/朱可先 卞 卡
11、查寻刘少奇骨灰经过/赵文甫
12、日记三则——迎送、散撒刘少奇骨灰纪实/李 平
13、天公挥泪——刘少奇骨灰海葬追忆/若 仆
14、刘少奇在1966—1969/黄 峥

编辑推荐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9月,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1959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66年,“文革”开始,受到批判;1968年,被开除出党,并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逝世。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相信未来》(食指)并不是少奇同志没有10年好活,而是一场浩劫夺去了他的生命!——王光美一个国家主席的最后三年。确凿的事实证明,硬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作者简介

短短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国家主席竟然赤身被运往异地“监护”,最后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
“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总头目”和“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批判与陷害。1966年冬,刘少奇被隔离与批斗;1967年,彻底与外界及亲人失去联系。1969年,重病中的刘少奇被裹在一床被子里,运往河南开封“监护”;同年11月,含冤逝世。短短三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致使一个国家主席竟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
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经过多方搜集与整理,精心编选了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专家学者等人所撰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读者准确了解历史、全面认识刘少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与视角。

图书封面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看到刘少奇说“好历史是由人民写的”,我的心里就一团苦涩。如有异物凝噎在喉,无法正常地呼吸,也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其实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感觉,相信读过《刘少奇的最后岁月》的人和知悉了这位心中常存人民的人竟遭遇了被那些所谓的“人民”所推翻、批斗并赤身送葬的经过之后都会有此感同身受的。刘少奇冤案是中国建国以来人为蓄意制造的最大冤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的主角又是当时在任的国家副主席,曾经身居要职却遭到惨绝人寰的人身迫害,然后黯然神伤地寂灭……文革过去多少年了,可是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始末始终很少有人提及,即使是偶有提及也很少有人知道刘少奇冤案的细节,包括经历的那场浩劫,并与那个动荡的时代共同走过的人们也是很少很少有人真正知悉。是时代以及国人集体失忆了吗,还是我们的媒体和视听根本就缺位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中那位忍受不堪的国家领导者…….很显然,黄峥研究员关于刘少奇的系列作品填补了这些空白,也为世人了解史实和痛定思痛做好了准备,《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就是其中之一。本书是由刘少奇同志的妻子、儿女、身边的机要秘书、工作人员和研究员共同书写的,他们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详尽地揭秘了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定的时期内,刘少奇同志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经历和细节,以及遭遇迫害前因后果细枝末节,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坚贞不屈者最后岁月的生命履历以及心路历程。多少年过去了,刘少奇被极其惨烈地留在了那个年代,成为了那个时代永远的痂,但是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知道这样的历史以及构成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中的这样一个不能忽略的人,感受那个曾经为了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为了国家建设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时代伟人汩汩流动着的新鲜血液,感受那个为了国家恢复稳定,为了政治局及早恢复正常工作而努力维稳义无反顾地高喊着“向我开炮,要打倒就打倒我自己”的滴血的情怀,为了正义为了大爱他流尽最后一滴的血,而成为那场浩劫的最大牺牲品,不过很显然,他的牺牲也留给了这个时代这个民族最大的反思。我们是一群时常遗忘的生物,但有些人有些事是不容遗忘的。
  •     三十多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象急风暴雨般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了正常运行,工检法被摧毁,不明真相的学生青年、群众组织,走上街头,开展了大大小小批判会、斗争会、声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无数正真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打击和迫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刘少奇在这场运动中被迫害致死,溘然与世长辞之际,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独地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日,孤独地离开了人间。本书是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其它专家学者等人所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从各个角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我们全面认识刘少奇、准确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对这段刚刚成为的历史的历史,现在已给出了定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为了错误的目的,用错误的方法发动的一场错误的运动。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我们象看戏一样看待我们过去的历史,不能从灾难中总结并吸取教训,势必还会重犯以前的错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帮派,同样有官员的地方就有官僚主义,任何官僚主义毛病,都是所有的官员所共同拥有的,无论是中国的所谓走资派还是非走资派,是西方执政之类的“象党”还是“驴党”,有当权者的地方就难免有官僚主义错误,有官员就有官僚就有官僚主义乃至更严重的官僚集团,就象职业病一样,只是轻与重,多与少问题,用何种方法去制约与减少的问题。卢梭说过,有权利者,如不加以限制,无不滥用其权的。他的后辈韦伯也曾说:无限制权利,无限制腐化。西方行政机构或国家机器的官僚主义毛病,是可以通过国家法律与法律程序以及社会舆论的临督,来制约来解决的。而我们国还未具备这样的条件下来解决这方面的顽症,所以民众只能通过所谓的“文化大革命”这种形式去破坏再重建,以致使我们国家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空前的破坏,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刘少奇最后的岁月是凄惨的,这也是整个民族的伤痛,时间的流逝冲淡了人们的记忆,也能使人们更冷静地思考过去。
  •     这本书是刘少奇的研究专家黄峥同志编著的,黄峥从1980年起就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研究刘少奇的重要集体成果《刘少奇传》和《刘少奇年谱》中,他都是担任副主编的重要角色,12集电视文献片《刘少奇》中,他担任总撰稿,长期关注刘少奇的研究经历造成了他独特的视野和眼光,由他来编著这本以“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为主题的书籍是非常适合的。收在这本书中,既有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同志关于刘少奇的最后岁月的谈话,刘少奇的子女刘平平、刘源、刘亭亭对父母的怀念文章,长期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机要秘书的回忆文章等,又有中国党史方面研究的专家黄峥、王年一等人的文章。这本书的不少文章都是长期在刘少奇身边的亲人或是工作人员的回忆性文章,因为好多都是亲身经历过,可信度比较高,一些文章写的很是感人,读后禁不住为之动容。“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是刘少奇同志和她妻子王光美永诀的话语,也是她亲耳听见的少奇同志最后的留言!这样的话从王光美的口中再次说出,无疑是悲愤的,也充满对未来的信心!至死,刘少奇对党、对人民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从中可见一斑。这句话也是鼓舞王光美活下来的精神支柱和力量。可以这么说,正是这句话,使她能经受住近12年牢狱生活的残酷迫害而不倒,相信党、相信人民、相信未来,坚持活到了平反的那一天。面对被造谣诬蔑的种种境况,事后,刘少奇还是那句话:“客观的历史事实是否定不了的!”说的多好啊!历史事实是不容否定的。“如果马克思再给我10年时间,跟同志们一起干,一定还可以把中国搞得更好!”是啊!我们相信这一点,可惜历史没有给刘少奇同志这个机会,而是让中国走上了一段曲折的道理。“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但对这段历史的深刻的反思著作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很少。中国真是到了该好好研究一段时间的时候了!中国当代史的研究人员真的应该努力了!刘少奇同志子女的回忆文章,写的非常感人,那种对父亲的深情怀念和绵绵之思,让人动容!黄峥等研究专家对刘少奇的研究材料,很多与《刘少奇冤案始末》一书有重合之处,而且相对而已,后来内容更为详实一些,毕竟这本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以前出版过,现在这个版本是再版的。为了尊重历史,黄峥同志对所有文章一律维持原样,没有做任何改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阅读一下的。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一国主席,优秀的共产党员,最后落得这种下场。历史,也不能抱怨,不能重演,成败付笑谈中。。。要知道刘在延安整风的时候,也并不是光明磊落的,对老毛的个人崇拜,也是刘掀起的。之后,林彪如法炮制,大搞个人崇拜,也青云直上,最后死得更惨。。。。世事云烟。。。。
  •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惨痛的回忆,而每每人们谈起这段历史,当然也一定会谈到中国中产党史上最大的冤案。这个冤案主要的受害人刘少奇在这个时间度过了他人生的最艰难时期。庆幸的是,最后中国共产党也认识到了错误,重新走上实事求是的路线, 还刘少奇一个清白。《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一本非常真实感人的伟人回忆录。
  •     给爸买的,觉得书的内容不错,讲述刘少奇先生人生 后几年生活,好书!
  •     看着一个国家主席的最后三年,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三年。看着王光美写的那段回忆,直到最后见到了刘少奇骨灰的时候,将脸放在骨灰盒上的照片,实在心中五味杂陈。为了新中国付出一生,为了树立毛泽东的形象,整理了毛泽东思想。最后却被残酷打倒,伤了自己,也累及家人,差点连王光美都失去性命。对于王光美而言,自己的丈夫受尽折磨,自从两人分离后,音信皆无,当在看到的时候,竟然是只剩下丈夫的骨灰了。
    罗织一个人的罪名太容易了,身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在文革中遭到林彪、江青等人的恶意构陷与错误批判,最终被迫害致死。而刘少奇的家属亲友、为数众多的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以及社会各阶层群众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株连与迫害。
    人有错误、失误是常事,知错能改则可。可是在那个年代没人给你这个机会,更何况你的做法、你的想法挑战了毛泽东的权威,他为了树立自己的“红太阳”,不能允许有别样的声音出现,对于那些对异己,采取了残酷的打击报复手段。最高领导者有了这样的想法,那么更不要说那些早就有别有用心的人了,他们此时不出来还更待何时,更加变本加厉采取行动。刘少奇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三年。
    不管江青、林彪这些人怎么别有用心,但是没有最高领导者的默许,怎么可能将国家二号人物顷刻颠覆。那个时代还有是非观念么?没有了,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状况,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国家不去搞经济建设、到处浮夸,最高领导人只知道一味的听好话,听顺话。为了统一大家思想,为了统一众人的想法,借用文化革命来扫除异己,破除所谓的四旧,让文化传统荡然无存,人人关心政治,人人一切为了政治而斗争。“一顶帽子”下去让此人无地自容,更加连累家人世代无法翻身。这样的状况,谁还敢开口,除了颂歌,还敢唱什么?
    在这样的浩劫中,我们看到了国家主席在人世的最后三年,心情沉痛。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因为制造这一切的人也早已离去,他所造成的一切对今天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除了一声叹息外,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过去的终将逝去,但是在那时的摧毁力我们通过读书再次领略,而且它的延续力何时可以终止?
    一个国家终要发展,真的做到还政于民、执政为民是谈何容易?绝对的权力势必导致权力的滥用,而这样权力的摧毁力是无法预想的。
  •     翻着翻着,就读完了...不知觉的眼眶全湿了.
  •     很少有历史类的书会让我看得哭了,而《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就是其中一本。看着刘少奇被一次次迫害,看着他和王光美生离死别,看着他病重还一次次被要求做检讨,生不如死,我的眼泪不自觉得流了很多。一代伟大的领导人,最后的日子,竟是如此凄惨!!!历史痛的记忆!
  •     当时已收到我就很激动的看了 到现在已经看了一大半了 看完之后觉得文革那个年代好像是一个完全颠覆法制的年代 谁都可以乱打乱骂 刘少奇的特大冤案学历史有有所知晓 但是今天一看确实令人难过愤怒
  •     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勾践灭吴后,范蠡即小舟从此逝,商海寄余生。因其既能治国领军,又能齐家保身,人评其: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汉初军事家、政治家,汉朝开国元勋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取得天下。天下初定,便称病告退,终避免落得如彭越、韩信一般“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下场。

    ——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全身而退的事例,纵览上下五千年,这种事例所占比例甚少。在舞台上登场的人,更多的是文种、吴起、商殃、周亚夫之流。功绩斐然,却又不得不被迫终结生命。

    1079年,苏轼因一篇《湖州谢上表》而卷入乌台诗案中。同朝为官的舒亶弹劾苏轼,云其: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乌台诗案与清朝文字狱相比,实属小巫见大巫,清至乾隆统治时,文字狱达至顶峰,竟达一百三十余起。其中四十七起案犯被处死刑,亲属因此而受诛连者不计其数。

    ——这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文字狱现象。统治阶级或是既得利益者为了全面把持权力,往往采用下流手段,罗织罪名,诬蔑当事人及其支持者,对舆论进行已脱离道德规范的煽动与控制。

    文化大革命与以上诸多事例虽不尽同,却有相通之处。它的序幕,便是由吴唅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而建国后,若第一大冤案的当事人刘少奇当时拂袖而退,或许事态走向就会完全相反,他亦能终老此生。固然,这也仅是一种感慨,丝毫不含对其行为的贬义。事实上,刘少奇的风光霁月,从少年起就常听父亲提起。他乐道这些往事。有次问他,为什么他当年参加红卫兵,他答说,那时年纪尚小,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政策下来,唯其竭力而为,才显爱国本色。并且形势如此,即便个人有些想法,也无力逆势而为。

    这样一个无法辨别是非的年代,造就了国家副主席无数莫须有的罪名:被指分别于1925长沙、1929年沈阳被捕时叛变;1927年于武汉、庐山进行内奸活动;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对过去言行没有辩解机会,只有任别有用心者深文周纳、断章取义。他的家人同事,以及许许多多相关者,因为他的“罪过”,或惨死,或被捕,或被批斗。

    十年浩劫,法制制度崩溃,道德秩序解体,经济萎靡不振,百姓生活游离,恐怖肆意流行。这么大的代价,概括成《刘少奇最后岁月》封面上凝重的一句话: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一个民族要配得上它曾经历的苦难。

    书中章节由不同身份者写就:妻子,儿女,秘书,研究者。又从不同角度,对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以及身后之事进行解读。编著者黄峥分写两章,分别为针对性极强的《刘少奇专案组始末》以及综合性叙述的《刘少奇在1966-1969》。附录有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这个决议,不仅仅是刘少奇平反,它显示政党与民族敢于担当、知过则改的气魄。又附有1966年至1969年刘少奇与相关重大政治事件年表。阅读年表时,仿佛有令人倍感压抑的陈腐气息迎面吹来。

    一个文化大革命的时代结束了,一个经济迅速腾飞、但是非观念又逐渐混淆的年代兴起了。太多言语,谈似乎亦无益处。不如向历史深处回头一笑,对那个在浩劫中曾饱尝百般滋味的老人恭敬以礼。
  •     正如刘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难时所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作者黄峥通过真正认识刘少奇的人的讲述,记录下了那段最后的日子,沉重的历史。真实的,人民口中的刘少奇的最后岁月,推荐!
  •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课本中的知识非常有限,我也经常找些课外的好书和学生分享,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最近读到一本好书《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一本难得的关于刘少奇的一手资料。本书通过离刘少奇亲近的家人、朋友,讲述刘少奇的最后的日子。那个沉痛的历史,很多不为人所知,但却是被了解和记忆的。推荐给学生们,这本书会让你们对解放初期的那段历史有更好的了解。推荐!
  •     对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了解,最初是从阅读岳南的《南渡北归》三部曲开始,读到“文化大革命”对广大自由知识分子的迫害,其中就有当时身为北京市副市长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皆因写了一篇《海瑞罢官》的剧本,被江青“四人帮”一伙批判为“一株毒草”,吴晗成为众多高级知识分子中“文化大革命”的牺牲者之一,在狱中被迫害致死,死前还被人拔光头发,其多病的妻子袁震也在家中被“四人帮”一伙迫害致死,而唯一的养女在狱中不堪折磨也自杀而死。文革中,像吴晗一家这样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高级知识分子数不胜数,这一段历史,已永久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当中,提醒我们永不忘却……

    而《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再一次让我看到这段中国大地暗无天日凄风苦雨的日子。这是一段秋风凄厉、枯木凋零的岁月,我们敬爱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凄厉风雨中,被迫害而死。本书通过刘少奇主席的子女、家人、机要秘书等等的回忆性文字以及刘少奇主席研究者黄峥编撰的文字,给我们披露了刘少奇主席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开始,至1969年冤死狱中的这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全过程。读着文字,为“四人帮”不择手段给刘少奇主席罗织出:1925年在长沙“被捕叛变”,1927年在武汉和庐山进行“内奸活动”,1929年在沈阳“被捕叛变”以及其它一系列“反革命罪行”等等“莫须有”罪名而达到将其打倒的目的而痛恨;为刘少奇主席的顾全大局,牺牲自我的高风亮节精神而敬佩;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我们也敬爱的毛主席而陷入了沉思。毛主席,在这场声势浩荡的“文化大革命”中,如果他擦亮了他那睿智的眼睛,识破了林彪、江青一伙企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狼子野心,也许就没有《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严厉文字,正是毛主席的一篇《炮打司令部》,让“四人帮”得着了上方宝剑一样,对刘少奇展开了疯狂的批斗和迫害……乌云压顶,不见青天!文革十年,中华大地被林彪、“四人帮”一伙掌控,胡作非为!

    读文革这一段历史,真是让人一阵无言无力又深深的悲伤!“四人帮”能够随意猖獗迫害无辜,究其深由,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些错误,使党和人民蒙受了巨大深重的灾难!好在,我们的党和国家是一个敢于担当、知错能改的伟大政党和国家……粉碎“四人帮”,给所有在“文化大革命”中造成的冤案错案重审,给受害人平反恢复名誉,处处彰显出党的有错则改勇气和浩然正气,这使得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的人们在天之灵亦将安息了吧。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但愿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谨记十年文革的教训!同时亦为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的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深深地恭敬致礼!
  •     党内斗争的历史悲剧。
  •     在没有看过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刘少奇当初是被冤枉的,却不曾想过,那段被冤枉的日子,他是如何度过的。当我看到《刘少奇的最后岁月》的书名时,我就来了兴趣,想看看这个伟人在他的最后岁月,是怎样度过。一次又一次,遭到四人帮迫害,妻离子散,妻儿也遭受迫害。那是怎样艰难的日子啊,但他们一直相亲相爱,一直彼此鼓励坚持。值得一看的好书!
  •     王光美悲痛地说:“并不是少奇同志没有10年好活,而是一场浩劫夺去了他的生命!”——当看到王光美说到这句话时,我哭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陈伯达一伙,动员了40万人,查阅了400万卷敌伪档案,但从未向少奇同志当面核对或查证过一件事。他们找不到任何证据,就采用法西斯手段,制造假证,罗织罪名,对少奇同志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造成了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     以前关于历史的知识,大多数都是在课本上得到的。可是真实的历史又是哪样的呢,教科书毕竟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可能真正体现真实的历史。近来在网上看到《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就买来一看,看看当时一代伟人刘少奇的最后岁月是怎样的。通过这本书,我的心感觉有点痛,很多为了新中国诞生付出很大贡献的人,都在这时候,遭到了非人的迫害。这是一段沉重的历史,一段不应该忘记,需要时时引以为鉴的历史。
  •     不知道现在的我们,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至少我们的课本,告诉我们的非常有限。最近通过老师推荐,我买来了《刘少奇的最后岁月》,我才真正有所了解历史的真相。读过后心里隐隐作痛,幸好林彪、“四人帮”一伙阴谋的最后彻底破产。历史是公正的,也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刘少奇同志在当时遭受了非人的虐待,遭受人民的误解,他在那段日子所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坚持,不得不让人感到佩服。刘少奇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书籍装订包装都很好,快递也很给力,昨天晚上十点多下单,今天上午就到了。
  •     三个晚上看完了这本给我感觉有点复杂的书。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枕?所以,与人斗其乐无穷。成王败寇,历史总是让胜利者来书写,没有审时度势的摆正位置,但也可以庆幸只是那只蝉。螳螂们自诩是摆局人,黄雀一直都在那等着。最后发现命长才是最大的砝码,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     一个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文革中居然被迫害致死,是新中国第一大冤案.说是四人帮迫害的,如果没有最高领导的指示,谁有这样权力?
  •     虽然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场四人帮的浩劫,但是我并非不知道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段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但是那时所造成了的损失,那时所作下的作孽,那时所遭受迫害的人们依然是中国永远不得不说的伤痛。而在这其中的刘少奇同志,无疑是其中的最为值得纪念的人物。他曾经是那么一个伟大的领袖,但是他取在那场浩劫之下含冤而亡。对于他,我们怀着崇敬的心理;对于他,我们有着惋惜的心境。那么,这样的一个伟人又是怎样在当时的那段历史中度过他的余生的呢?

    作为一本历史类的书籍《刘少奇最后岁月》,便是今日的人们在缅怀这位伟人的同时,更是怀着一颗伤痛的心去记录伟人最后的人生。如果中国没有四人帮历史事件的发生,相信刘少奇必定会带领着中国百姓实施大有作为的举措。然而,一切的一切皆因为这样的迫害让让他事业的戛然而止。相反地,带给他的更是屈辱和叹息。

    怀着一份崇敬和沉重的心情,我翻看着这本记载这位伟人的书籍。原本只是停留于简单历史事件记载的印象在这本书的引领下更让我逐渐步入到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之中。一如此书所说,这本书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客观实际的描述分析中更是清理交融的穿插讲述,让我们这些虽然并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震惊于四人帮所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之中。书中同时还穿插着边际如了很多当年的历史图片,更是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那个年代的沧桑之中。对于一个国家的副主席,原本应该在国家安定之时带领着国民一起为新中国的建设规划绸缪。不过短短的三年文化大革命中,他的一切就被毁于一旦了。不是他没有反抗,只是因为他被有心计的那群人隔离与批斗;不是他真的别有用心,只是因为有人蓄意地栽赃嫁祸。为了展示那段曾经过去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中国伟大的革命领袖,为了让我们不去忘却他的那段受屈辱的岁月,我们共同可以在《刘少奇最后岁月》见证那个年代的残酷。尽管这是一段已经逝去的历史,但是通过刘少奇身边的亲朋好友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可怜老人的余生。除此之外,书中最后还有相关的背景大事记。所有的一切就在如此直接详实的记录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残酷的过去。

    刘少奇最后的岁月是心酸的。在我们伤痛的同时出了叹息更有惋惜。但是,也就是在如此的一本不同人们的回忆中让我们看到了当年伟人的最后余生。可悲可叹。事实上,这更是一个令整个中华民族都痛心的冤案啊!
  •     读后令人反思
  •     本买来给爷爷看,自己倒是翻完了。
  •     一场运动,可以让名以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蒙难至死,这当中的来龙去脉自然不会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本书通过多篇文章回顾那段历史,对刘少奇的同情溢于言表。但这本书的缺陷也同样明显,读者要切忌兼听则明的道理。
  •     派工作组被指犯了方向、路线错误,身为党副主席、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批斗受尽折磨,而伪证是怎怎样制造出来的呢?也许在看过《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之后,会有所了解。江青直接控制、指挥专案组迫害无辜,用法西斯手段逼取口供,制造伪证,诬陷刘少奇,证据是大量的、确凿的。书中有江青的同伙谢富治在一个报告上的批语,讲得清清楚楚:
    “大叛徒刘少奇一案,主要工作都是由江青同志亲自抓的。今后一切重要情况的报告和请示都要……”
    原来伪证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     我们在枯燥的历史书上了解我们未曾经历的那个部分,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诠释了一段历史,一个时期,非常喜欢!
  •     父亲说还行,不是太完美的。
  •     重复的内容比较多,还可以更详细一点吗?太心酸了,哎。
  •     书的印刷很好,内容新版,是作品集,作为“了解一下”还是有用的
  •     看这类书心里不知是什么味。都形容人生五味有酸甜苦辣咸,但这些都代替不了我心情的味道。我为那时的国家悲哀,为那个年代的人遭到的迫害痛心疾首。我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我的心情。我恨那个年代。为什么、是谁搞出来那么个年代?恐怖时间之长、惨遭迫害的人之广,世界前所未有。堂堂一个国家主席竟然被人任意屈辱,死无葬身之地,真想不明白国家政府我们的党都在干什么呢?这类书想看又不想看,想看是想记住历史;不想看是不想摧残自己的心灵。
  •     刚收到数,看了一部分,感触很深,对刘少奇通知的遭遇深感不公,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为他平反昭雪,其中的节段看了流泪!
  •     很真实,描写了一代伟人最后的悲惨岁月。
  •     家里的书架,摆放最多的就是历史书。如果有朋友和我一样喜欢历史类的书籍,我推荐你们看看《刘少奇的最后岁月》。这本书虽然是一本再版书,对比了一下原来的版本,这本的封面设计,以及对文字以及结构的设计,都更优化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已经读了两遍,很喜欢。每次读都有更深的体会。
  •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是刘少奇和王光美最后分离时留下的话。当我读着《刘少奇的最后岁月》,看到王光美同志写的回忆时,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在遭遇了那么大的空难,他还可以如此镇定,虽是悲愤,却是充满信心。也正是这种信念,支持着王光美度过最艰难的日子。党和国家终于为刘少奇平复了冤情,而他的那种信念却是我们现代的很多同志需要学习的。
  •     从小就听人讲起“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近来读了几本历史类的书籍,《刘少奇的最后岁月》是其中一本。那段艰难的岁月中,刘少奇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理想,孑然一身,让我深深感到敬佩。
  •     已经约评,期待中。。。。
  •     1898-1969,71年时光里,刘少奇做过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1966-1969,3年时光里,他又做过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答案。
    作为八零后,毫无疑问对于十年浩劫是陌生的。对那段时光的印象,我们多是来自于祖辈或是父辈的口耳相传。在口述中,祖辈和父辈自然要加上自己对那段时光的理解,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十年浩劫,也不是一段真正的历史。本书用非常客观的笔触描写了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年这十年浩劫的头三年,这也正如标题所讲,是一个国家主席的最后三年。
    对于刘少奇的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最早版的百元钞上的人头像,那些票票上印的是我们国家的四个伟人。我们这一代接受的教育是平反之后的教育,所以听到刘少奇这三个字,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国家主席、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甚至首次听到十年浩劫时候的事情,心头还是有些不太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这才渐渐明白过来。封面上的照片就是刘少奇一家,看着这一家三口,心头突然涌起一阵酸楚的感觉,因为读完本书我知道,接下来的时光就是这个国家主席的最后三年。
    在如此兄的提醒下,我注意到,本书是黄峥编著的。翻开目录,这才明白这个编著的意思。全书十四章,分别由十余个不同的人口述笔述完成。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记叙这段凄惨的岁月。在这十四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妻子对丈夫的爱恋,孩子对父亲的眷恋,下属对上司的关心,人民对主席的敬爱。这些文字无一不深深地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这是一本读起来相当压抑的书,没有办法,毕竟书中描写的正是一段压抑的时光,一个压抑的年代,一件压抑的事情。本书也是对十年浩劫的一个反思,十年时光令我们感到无比痛心。
    全书共三百三十六页,二十四万字,二十一点五个印张,厚实的大部头带给我们一段难忘的压抑时光,每一个章节无一不在考量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心头充满沉重感。书中每个章节写得都很真实,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毕竟这种以回忆录形式写出来的文字都带着叙述者最真实的感情的。本书最让我觉得难受的部分是第二章和第四章,这两个章节都是刘少奇的子女在怀念自己的父亲。从这两章里,我看到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以及一群孩子对父亲的依恋。抛却刘少奇国家主席的身份不讲,他还是个父亲,他的子女甚至还有未曾成年的六岁孩童。从一个孩子的手中抢走她的父亲,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啊。
    除了真实的感情之外,本书还非常客观地讲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加详实地了解到这场浩劫的始末,尤其是开始阶段。有关浩劫,不愿多谈,书中尽有,如无不太详实之处,还有更多的资料可供参考,这里就不再详细地剧透了。
  •     包装很好 态度更好
  •     还好,大体看看,内容不错,
  •     给爸爸买的,爸爸喜欢看,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
  •     一个民族要配得上它所经历的苦难。
  •     像有点不让人干活的
  •     让人尤其是我们这些文革最后出生的后代知道父辈们的经历是何等的不易,连一国的主席都难免真的要惜福,要好好生活工作为现在和未来。
  •     大国主席,这样的结局,令人反思
  •     好书,必须地看!
  •     向来对有关文革历史的书籍很感兴趣,可能是因为父辈作为知青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原因。这本书以刘少奇“身边人”的口吻回顾历史,往昔的画面一下子活了起来,跃然纸上,尤其是刘少奇的子女在回顾他们的父亲最后的往事的那段文字,让人心如刀绞。
  •     孩子快过生日了,今年我准备送他一本书。逛了很多书店,最后选择了这本《刘少奇的最后岁月》。“读史可以使人明智”——现在的孩子可以选择的书籍非常多,我还是非常提倡他可以多读点历史。而这本《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告诉我们一段真实的历史,一段回忆起来就会心痛的历史。黄峥长年来长期研究刘少奇,而且这本书是对他熟悉的人的角度来叙述的,更贴近真实的历史。推荐!
  •     就还行,没有什么特别感觉
  •     原装正品,很好!!
  •     好书!文革十年,一些领导人(包括刘少奇)的事一直是个谜,这本书通过记录刘少奇身边人的回忆,给我们一些线索,让我们依稀了解那个年代的事和人。
  •     三十多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象急风暴雨般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了正常运行,工检法被摧毁,不明真相的学生青年、群众组织,走上街头,开展了大大小小批判会、斗争会、声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无数正真善良的人遭受冤屈、打击和迫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刘少奇在这场运动中被迫害致死,溘然与世长辞之际,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独地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日,孤独地离开了人间。

    本书是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其它专家学者等人所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从各个角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我们全面认识刘少奇、准确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对这段刚刚成为的历史的历史,现在已给出了定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为了错误的目的,用错误的方法发动的一场错误的运动。人民共和国的主席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我们象看戏一样看待我们过去的历史,不能从灾难中总结并吸取教训,势必还会重犯以前的错误。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帮派,同样有官员的地方就有官僚主义,任何官僚主义毛病,都是所有的官员所共同拥有的,无论是中国的所谓走资派还是非走资派,是西方执政之类的“象党”还是“驴党”,有当权者的地方就难免有官僚主义错误,有官员就有官僚就有官僚主义乃至更严重的官僚集团,就象职业病一样,只是轻与重,多与少问题,用何种方法去制约与减少的问题。卢梭说过,有权利者,如不加以限制,无不滥用其权的。他的后辈韦伯也曾说:无限制权利,无限制腐化。西方行政机构或国家机器的官僚主义毛病,是可以通过国家法律与法律程序以及社会舆论的临督,来制约来解决的。而我们国还未具备这样的条件下来解决这方面的顽症,所以民众只能通过所谓的“文化大革命”这种形式去破坏再重建,以致使我们国家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空前的破坏,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刘少奇最后的岁月是凄惨的,这也是整个民族的伤痛,时间的流逝冲淡了人们的记忆,也能使人们更冷静地思考过去。
  •     “中国的赫鲁晓夫”、“党内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总头目”、“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人民的敌人”……!!!——谁会想到这些词语会用来形容新中国的国家主席刘少奇?!“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掀起,而刘少奇也马上遭到批斗与陷害,被隔离,与外界及亲人失去联系;重病中被裹在一诃被子里,运往河南五月含冤逝世。短短三年的时间内,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呢?致使一个国家主席竟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中你我将找到答案。非常好的一本书,推荐!
  •     我一直有兴趣文革的那段历史,呵呵,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这辈青年都有点爱挑党,挑政府的茬。当然,中国共产党“文革”这个错误,确实是真正错了,也值现在的领导人们,需要不时的引以为戒的。刚又看完了一本《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再次看这段沉痛的历史,看刘少奇所遭受的伤痛,心里很不是滋味。通过很多熟知刘少奇的人那得到的一些资料,非常有参考价值。很真实,很值得读。
  •     还不错,不过看着让人生气
  •     给老爸买的,说是不错,
  •     我是一名历史专业的学生,最近在写一篇论文。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刘少奇的最后岁月》。虽然对于那段历史我也略知一二,但这本《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却是一眼就被深深吸引,迫不急待地想读。它是了解刘少奇最后那段日子的最有参考价值的书之一。推荐!
  •     书本正在阅读中,内容不错,虽然有些已经接触过了。书从多角度展示刘少奇最后三年的一些内幕,值得一看。推荐。
  •     连续四天晚上读完黄峥的《刘少奇冤案始末》和这本书,每每动情时都声泪俱下,也在反思假若我生活在那个恐怖的年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想不出答案。
  •     缅怀曾经的主席!
  •     看的不是这一版,这版封面未必太催人泪下了。
  •     这是一部不错的书
  •     了解历史,可读性强。
  •     有些伤痛的记忆,如人身上的伤疤,害怕被揭。新中国成立但内部矛盾开始激化,明争暗斗,有许多开国功臣,就遭到了迫害。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成了反动派的矛头,于是有了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依然相信党、相信人民,坚决不妥协。看着《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心不觉得刺痛,也深感敬佩。那种不屈不挠,坚持理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了解刘少奇一本不错的书
  •     与刘将军生日同~(≧▽≦)/~可棒
  •     书好 到货准时 内容也好 值得一读
  •     对那段历史很感兴趣,但被历史教科书蒙蔽了,希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     看名人的一生,也许能从中领悟些什么
  •     走进了那个时代!
  •     在书店无意看到这本书就一念之间买了 看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关于那个时段刘少奇的悲惨往事 看到了妻子收到的处境 最后也落泪了几次 平实的一本书
  •     了解这段历史,必须的。
  •     一个国家主席,国家领导人,就这么杯最惨致死,民族的悲剧啊
  •     刘少奇一个国家主席落得如此下场,说明了什么?
  •     关键的时候他得瑟了,搞了一辈子地下工作,关键的时候栽跟头。
  •     信仰的力量
    评《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信仰的力量,在西方追求自由的艰险历程中显而易见同时印象深刻;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信仰的力量同样催生出一批批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不胜枚举。而在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中,面对各种迫害和凌辱,我坚信支撑他一直坚强下去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关于刘少奇冤案和文化大革命的定论早已有之,而更多其中的历史史实,可以在《刘少奇冤案始末》中得到。在这本《刘少奇的最后岁月》讲述的是刘少奇从国家主席到被迫害致死三年间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通过他的子女、秘书还有各种和他有直接关系的工作人员来讲述,让我们一遍遍回忆了那三年发生在这位国家主席身上的各种不公和冤屈,让我们一次次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公平和不正常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刘少奇的那句“好在,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不仅仅是给予了他和像他一样遭受到迫害的人的一丝安慰,更多的是彰显了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一种信仰和执着。或者说,在刘少奇的最后三年时间里,是他的信仰一直在安慰他、鼓励他、支撑他。

    政治本身包容万千,当然也存在藏污纳垢之嫌,纵观历史,多数人难于保全自己,而在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成千上万人成为了悲剧的牺牲品。刘少奇、王光美以及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人员都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折磨,其中的很少数人存活了下来。牺牲的大多数人,都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枪林弹雨中侥幸逃生的奇迹,而在那个所谓的和平年代死于“文斗”,对于国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而对于后来人而言,除了缅怀冤屈的干部、从历史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重新凝聚我们的信仰,集聚信仰的力量重新出发,文化大革命之后,改革开放开始,中国逐步走向发展之路,虽然个中也有曲折和不平,但发展和改革一直在持续着,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文化大革命的一种反思,对像刘少奇等同志的一种慰藉:只要坚持信仰,只要执着奉献,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有前途和希望。
    2012-1-30
  •     悲惨。。。。。
  •     在一个普遍缺乏法治观念和普世价值但走充满愚昧无知和个人崇拜的国家,人人都难以幸免于暴力,发人深思。
  •     《刘少奇最后的岁月》和《刘少奇冤案始末》一样,版权都归黄峥,只不过后者是“黄峥著”,而这本则是“黄峥编著”。换句话说,《冤案始末》是“专辑”,而《最后的岁月》则是“合集”。因为是“合集”,用到的材料就会更多一些,一些细节会更具体更翔实一些,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没有“专辑”那样主题集中。这本书里的很多材料都来自上个世界,有的甚至出自1980年。这样的材料对于一位真正关心历史的人来说应该并不会陌生,甚至可以说了无新意。而尤其对于看过《冤案始末》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就更不大了。
    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是《王光美谈刘少奇最后的岁月》,此文首发于1980年5月,距今已有32年了;而今天,王光美同志已经去世6年了,这么久的时间,显然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现在翻出三十多年前的老生常谈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王光美同志在晚年对刘少奇的冤案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对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样的态度,我们仍不得而知。
    书的第二篇是由刘平平、刘源和刘亭亭合著的《怀念我的爸爸刘少奇》同样出自1980年,甚至比前一篇还早,是发于1980年的4月,文末有一行作者注:“本文是应《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杂志之约而作”。而我们知道,《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是在1980年2月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中作出的,可见,上述两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相反,王光美和刘源在后来对毛泽东家人的态度、刘源对刘少奇的评价都没有呈现在这本书里,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与本书主题不符吧。笔者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王光美晚年对毛泽东的家人采取的是一个“宽容”的态度。实际上,这份“宽容”很有深意,如果是两个朋友之间根本就谈不到“宽容”。我相信王光美对李讷等人的“宽容”完全是来自她的本意和她善良的天性,但是在她心中究竟如何评价毛泽东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
    而刘源上将评价他的父亲刘少奇时曾说他父亲对“文化大革命”“很不认真,很不理解,很不得力”。我想这三个“很不”正是毛泽东要整刘少奇的原因,至少是怀疑刘少奇的原因。实际上,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不要说刘少奇不清楚,即使是事过境迁这么多年,也依然没有人能说清楚,发动“文化大革命”究竟要干什么,意义是什么?有人说就是因为毛泽东要整刘少奇,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存疑,至少在本书作者黄峥的看法,毛在发动“文革”——至少是在策动“文革”的时候对刘少奇还是信任的。而正是刘少奇“‘文化大革命’怎么革我也不知道”的表态才让自己成为了“文革”的对立面。而他一开始派出工作组、命令“不许武斗注意保密”等言行和毛泽东的“不怕乱”刚好形成反差。也从这个层面显现出,刘少奇关注的重点是国家的稳定与建设,人民的安康与富足,而毛泽东所关注的重点仍然是革命和斗争。从根子来说,刘少奇是一个理论家,是一个文人;而毛泽东则是一个革命家,是一个将军。当文人遇上将军,当时必然是文人失败,然而将军也往往会损失他的名誉。所以,刘少奇的冤案,是两位伟人的共同悲剧。
    黄峥认为,毛泽东在后来已经不能控制局面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我不知道毛泽东对林彪的叛逃采取的“宽容”态度是不是跟刘少奇的屈死有关,他已经失去了一位最好的战友,他不想再失去一次。而最后毛泽东在逝世之前说的那句“江青不堪一击”则极具讽刺意味。我个人猜测,毛泽东已经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只好把这一切做为身后世留给了后人,这可能是毛泽东一生当中的唯一一次认输,却输得最彻底。当然,毛泽东在晚年对刘少奇持什么样的态度,就像刘少奇最后对毛泽东的态度一样,已经湮灭在历史的迷雾中,再也无处觅迹了……
  •     快递很快,拿到《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了,书的质量也很不错。书还没看完,但已经深深触动我的心。当看着刘少奇,王光美,以及其他爱国人士,一次次遭受冤枉罪,我的心沉痛不已。好几次,我实在忍不住哭了。那是怎样的一段历史啊~希望历史不要重演。
  •      短短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国家主席被光身裹在被中运往异地“监护”,最后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
      “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总头目”和“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批判与陷害。1966年冬,刘少奇被隔离与批斗;1967年,彻底与外界及亲人失去联系。1969年,重病中的刘少奇被裹在一床被子里,运往河南开封“监护”;同年11月,含冤逝世。短短三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致使一个国家主席竟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
      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经过多方搜集与整理,精心编选了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专家学者等人所撰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读者准确了解历史、全面认识刘少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与视角。
  •     买给姥姥看的
  •     如果说看《刘少奇冤案始末》的时候我们还会为这位新中国的伟人叫屈喊冤的话,那当我们看到《刘少奇的最后岁月》时,你会觉得压抑,你会感到悲愤,你会想要发泄心中的怒火,你会觉得全身冰凉,你会有一种进入地狱的感觉,你会流下充满同情的泪,你会一次一次的震惊。

    从被打倒,到去世,三年多的时间,这位在战场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共和国统帅却没能安享晚年,没能经受住“四人帮”的折磨和严刑拷打,毕竟他此时已近70高龄了。满头白发苍,一腔热情和衷心被“四人帮”任意肢解和撕扯的体无完肤,终于在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逝世,一代伟人含冤离开了这个世界。

    纵然文革结束后被平反昭雪,但很多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扇你一巴掌再给你道个歉你或许都会生气,更何况这么大的冤案呢?妻离子散,生死离别,诉冤无门,黑白颠倒,彼此怀疑,邪恶当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不是他的子女站出来诉说曾经发生的一切,我们会在历史书本上看到吗?我们会从当权者的口中知晓吗?一切都是否定的,唯有我们自己去努力挖掘探寻。无论如何,那个时代过去了。我们可以放下仇恨,但是谁又曾愿意放过我们。

    书中有一个情节,让我看完后心惊胆战。在开始被打击时,或许刘已经看清了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提出卸甲归田,从此推出政治舞台,不问政事,但是那个人并没有点头。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新的历史朝代初定的时候,那些功臣因为担心功高震主,纷纷主动请辞,但没有几个会落得好下场。因为那些个人对你并不放心,即使你再没有东山再起的野心和机会。但如果追随你的部下也给你来个黄袍加身呢?不敢再往下想了。一个人真想治你于死地的话,你是躲不过去的,终究是没有躲过这场劫难。你想什么我知道,我只是不相信,不愿说出来,更不愿去怀疑,但最终还是发生了。以前不知在哪本书上看到的历史上文革期间的一个小事件。据说有一次下面报来的什么紧急情况,文件被送到了周恩来处,周觉事情在职责范围内,无需向主席汇报,就直接批文转发了。结果一次闲谈中与毛说及此事。毛突然阴沉着脸说:以后这样的事情要直接向我汇报。由此可见一把手的影响力。记得还有一次在路边看到一个摆地摊卖共和国开国领袖们油画的,只听他与一个路人聊天说:毛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时候就已经在提防他了。一直以为毛说的那句话是对刘的称赞,原来还有这一层意思。这又让我想起了毛对朱说的一句戏语“朱毛朱毛,我就是猪身上的毛,分不开的。”

    那一场据说因东北边境政治环境产生变化而引发的中央高层领导人四散开来的大转移,这或许是对把刘转移到河南开封最好的借口吧?他既已被打倒,为何又被划到中央高层领导人的圈子里呢?这是在掩盖什么呢?被隔离关押也就罢了,为何还要祸及子女、同事朋友甚至是伙夫司机呢?这不是赤裸裸地封建社会的株连九族吗?虽然没有即刻离开人世,但在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还有什么比活着更难受的呢?病了只是例行检查,向上报告却说病情无异常变化,一个人就那么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这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我们有信仰吗?我的信仰会被随时嘲笑或推翻吗?谁来证明我们的信仰?我们找不到答案。

    值得庆幸地是刘的很多子女存活了下来,他们会用自己的良知、自己的双眼所看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会重新弥补我们那段历史的空白,还历史本来面目,还父母清白。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发生那段历史,中国之今日会是什么样的呢?
  •     给妈妈买的,在这里买了很多书,还不错。
  •     一直知道这个党史上最大的冤案,只是不了解具体,就像书上说的那样,读此书为的是了解一点所在社会的当代史。
  •     我是一个八零后,没有亲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但经常听家中的长辈们提起,再加上课本以及一些相关报纸书籍的介绍,也有所体会。在书店看到《刘少奇的最后岁月》,竟有种亲切的感觉。买了一本,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太投入了,竟然没有意识到一下就看到深夜。很抓人,也很真实的一本历史书。对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刘少奇都很有帮助。
  •     怀念!
  •     关于文化大革命那段历史,众说风云。关于刘少奇的冤案,也是有很多版本,而很少有《刘少奇的最后岁月》这本书这样,通过离他最近的人来讲他的故事,他的最后的岁月,更真实可信。值得一读!
  •     以前也看过很多写关于刘少奇的资料,但看到《刘少奇的最后岁月》是读过的中,最喜欢的一本。精心编选了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专家学者等人所撰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读者准确了解历史、全面认识刘少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与视角。
  •     不知道现在的青少年们,对解放初期的历史有多少了解。刚刚收到朋友送的一本书《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内心的记忆被一点点唤醒。当年听闻一些故事,也亲身感受过那种氛围,但对于很多内幕,却知之甚少。这本书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刘少奇,更好地认知历史。
  •     悲催的国家主席,书还是不错的。
  •     鳳凰網的連載,1966-1969這段需要被記錄。http://book.ifeng.com/lianzai/detail_2012_01/10/11880218_0.shtml
  •     都是以前一些比较老的文章(比如八几年)
  •     具体史料和描述不多,重复内容较多
  •     这本书真实的再现了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对大家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     希望看到真实的内容
  •     昨天看另外一本书,说生命到最后其实就是“唏嘘”二字:叹息、落泪、无奈的、无声的哀伤——这正是我的感受。内心有长叹,到嘴边却无言。早上和老妈谈起,同感人生的跌宕起伏无法预测。(她说当年还小,根本不明白所谓革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是跟着人起哄。而那些已经成年,明辨黑白的人,则被抓起来了。。。看来,上帝不喜欢洞明之人,而需要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书里提到,当刘、王对造反派的逼问认认真真地作答时,得到的却是一片哄笑和进一步的刁难——没人在乎答了什么,就是要让人难堪,这是令人心灰意冷、支离破碎的摧残。同一时期挨斗的人,有的很快自杀了,有的选择坚持——我不会自杀的,除非把我枪毙或斗死,刘少奇说。然而,当坚持的结果大白于天下,我只感到内心的坠痛和指尖的无力。老妈过来开窗了,一阵轻风,吹过肩膀时却留下凉意。
  •     1980年2月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同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历史的阴霾从那一刻开始散去,留给我们的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民主正义生活的向往和努力。

    看过《刘少奇冤案始末》,除了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罪恶行径的愤怒和对刘少奇冤案终得雪的欣慰外,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原因导致“文革”十年动乱的发生呢?为什么堂堂的国家主席会在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南海被“批斗”至死呢?除了一些已有的历史定论外,这本书并没有对一些值得商榷具体问题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于是我翻开了《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希望能从这本更厚一点的书中找到更多的蛛丝马迹。所幸的是,通过刘少奇遗孀、儿女和机要秘书对刘少奇最后三年生活的回忆以及作者黄峥等人文章中公布的更多的文字材料,我探到了一些问题的分析依据(此处省略N个字)。

    作为刘少奇研究专家,作者黄峥在书中给出了许多他个人的观点,但大部分没有脱离历史定论的框架,尤其对于一些争议问题我持保留意见。对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阴谋陷害直接导致刘少奇之死自不必说,但我想造成“文革”动乱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时社会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极度发展。不可否认,毛泽东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伟大领袖,但正是这种对伟大领袖过度的“个人崇拜”造成了一系列历史悲剧。一方面,盲目的“个人崇拜”践踏了国家民主与法制,使一切制度法律形同虚设,让“最高领袖”所言无形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另一方面,“个人崇拜”的过度发展容易混淆“最高领袖”的视听,任何反对意见无从表达,容易造成“最高领袖”独断专行,即便犯了错误也无法自察。“为什么毛主席就不能说句话,使这位老战友得到解放呢?”这是机要秘书刘振德回忆文章的一句话,也是当时许多同情刘少奇的人们内心的想法。由此可见,即便是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家主席这样的二号人物的命运,也仅仅取决于“最高领袖”的一句话。这是何种程度的“个人崇拜”?又是怎样畸形的社会形态?在这样一切唯“最高领袖”之令是从的社会里,谁又能保证“最高领袖”的决策不是错误的呢?所以,“文革”十年动乱的发生,归根到底在于当时社会风气的腐蚀,在于对毛“个人崇拜”的极度发展。

    此外,对于“毛泽东到底何时产生打倒刘少奇的想法”这一问题,我与作者有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是在1967年3月,而我认为还应比这更早些。虽然作者提出了一些事实作为判断依据,但我仍觉得仅凭这些还不能下此结论。我更愿意联系历史事件,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状况出发来分析,而不仅是凭那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毕竟“事实”也只是人为的结果。我不在此谈论我的分析了,毕竟我没有“事实”上的依据,还容易产生“妄自度人”的嫌疑。而且最关键的,单单去掰扯这些历史细节并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最重要的还是从宏观上汲取历史的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对于今天我们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如何进一步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实现人民更大程度上的自由应该是当务之急的。
  •     买给老妈的书,她一直期盼了好久,昨天收到了,立马看起来,似乎还比较吸引人
  •     以前要让我读这类共产党啥的书,我不是特别有兴趣,翻来覆去,就那点事呗~而且现在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天下,写来写去,也不能说他们自己的坏话。呵呵~ 但是最近听朋友谈起刘少奇,很有兴趣地听了听。之后,从他口中得知了这《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于是自己也买来翻了翻,没想到党史会写得如此好看。而且这些都是真的历史,不错的书。推荐!
  •     刘少奇的悲剧和贡献
    刘少奇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领导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开国元勋,官至国家主席,一度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但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刘少奇受到批判,遭受人身摧残,于 1969年11月12日病逝。刘少奇的悲剧在哪里,如何由一位党中央二把手、国家主席而被批判致死?
    刘少奇之死同千千万万个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的生命一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悲剧。但是,作为中共第二号人物,刘少奇之死使得这种悲剧具有触目惊心的典范意义。他的死不仅充分地展示了当时中国毫无个体权利的制度现实,也是长期意识形态统治和个人崇拜发展到顶峰的结果。
    为什么位居一人之下几亿人之上,命运会如此惨烈?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后,我们通过很多传记,很多采访,很多档案后得到了非常多的信息。
    外部原因主要是:从1962年开始,毛泽东与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央一线,在对“三面红旗”的认识上,在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方针政策上,在社教运动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分歧。这种政见分歧本来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不难解决的。但毛泽东却把这种分歧视为马列主义与修正主义的分歧,由此导致刘少奇在政治上被打倒。
    而内部关键是,刘少奇和毛泽东争权的结果。毛主席退居二线后,感觉大权旁落,而刘少奇在一线的工作慢慢的做出了成就,党内威望也越来越高,很多大事已经不向毛泽东汇报和有意压制毛泽东,于是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权力平衡被打破,最后直接导致了刘少奇的被打倒。刘少奇一直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想法有着巨大的局限性。
    一、刘少奇没有军权。他是个身居高位而没有军权的政治家。毛主席是深切体会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张闻天主持了10年中央工作,但是,最终天下只能归于掌握军事的毛泽东。建国后,毛主席发现彭德怀难以驾驭不能与他保持一致时,立即提拨林彪为党的副主席,并很快取代彭德怀主持军事,确保军权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另外,军界很多人是周恩来几十年革命中扶持的人。刘少奇根本插不进军队去,在军队中没有势力。所以,当运动来临受到批判时,刘少奇的势力立即土崩瓦解。
    二、刘少奇没有坚固的同盟。刘少奇能够身居高位,其学识才干必然有过人之处。但是,他仍然是个没有团伙的人。他不像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他们的地位是个人拼出来的,而像刘少奇之类的政治人物,其地位恰恰是有的人想拉伙而将他推出来拉上去的,与毛周彭等人相比,其地位来的容易,不很费力。这也会引起他人的妒忌。正因为如此,其地位随时会受到来至暗处的挑战,一旦别人发现他不再是自己的同盟,其处境必然堪忧。
    三、刘少奇推行或想要推行的与公有制有背的作法在当时没有一点市场。其政策出笼于错误的时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革命者掌权,大家对刚被推翻的私有制社会深恶痛绝,并记忆犹深,大家正是年富力强,雄心勃勃,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大家革命的奋斗目标,任何与理想有悖的想法、作法,都会受到大家的憎恶,大家会群起而攻之。当刘少奇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想做出一点私有化倒向时,毛主席振臂一呼,仅一张大纸报,就引起全中国的共鸣,全国共讨之。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少奇同志的一生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为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呕心沥血。建国以后,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积极参与制定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代表党中央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主张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提高社会生产力。在六十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他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深切关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坚决支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并作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几十年过去了,在我国政治生活逐渐正常化的今天,希望永远不再出现文革,不再出现那一段动乱,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昌盛,我们的党越来越辉煌,我们的人民越来越富裕。
  •     最近在读《刘少奇的最后岁月》。书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举行了30万人的批斗会,批斗王光美,还有彭真、薄一波、陆定一、蒋南翔等300人“陪斗”。“盛况”空前,写下了“文化大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在批斗会上,一伙人拳打脚踢,强迫王光美穿旗袍、戴用乒乓球串成的项链。王光美坚决抗议这种人格侮辱,她说:“毛主席指示,要文斗,不要武斗!”要她承认是“三反分子”,她义正词严地驳斥:“我从来没有反对过毛主席,永远不反。”
    四人帮对刘少奇,甚至他的妻儿都进行了残酷的迫害,这段时间成为刘少奇一家最悲惨的日子。但他们依然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念,团结一心,很受感动。
  •     文革结束了,刘少奇的冤案也最终有了个了结,他终于清白了。但看过《刘少奇的最后岁月》,很长一段时间我还是愤愤不平。一个全心全意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人,却在他的人生最后岁月,受到如此的待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