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英风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铁骨英风

出版社:张光彩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2-01出版)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09813928
作者:张光彩
页数:333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胸怀壮志求真理    张启龙出生前后,中国正处在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黑暗年代。帝国主义强迫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强占或租借中国大片领土,取得在中国驻军、筑路、开矿、办学、传教等特权,控制中国海关、外贸、财政、交通和金融等命脉,大量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资源,进而在中国加紧划分势力范围,怂恿清廷编练新军,疯狂进行侵略和掠夺。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中国人民更加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反抗外国侵略和清廷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著名的有义和团运动,抗击沙俄入侵东北,抗击英军入侵西藏和辛亥革命战争,给予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有力打击。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等封建军阀所篡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在华利益,竞相支持实行封建割据的各系军阀,造成各军阀间的长期对立和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和痛苦。张启龙出生后,也同广大的穷苦百姓一样,饱受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战乱之苦,以及贫困生活的煎熬。    一、浏阳河畔农家子    湘东大地,山川秀丽,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建立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在古越族文化和楚文化的哺育下,崇文尚武,群雄迭起,文人辈出。境内巍峨的幕阜山、罗霄山脉绵延不绝,蜿蜒的浏阳河、汨罗江奔流不息,广袤的肥田沃土,养育着世代勤劳勇敢善良的人民。    浏阳县位于湘东湘江支流的浏阳河畔,西靠省会长沙,北依平江,东临江西,南接醴陵。三国时吴置刘阳县,隋代废置并入长沙县,唐朝改置浏阳县。清凌凌的浏阳河由东北斜向西南汇入湘江,流经浏阳全境,全长达400余里。据《浏阳县志》载:“浏阳全境,长329华里,宽200里。”按直线距离计算,该县城距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家乡湘潭160里,距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的家乡醴陵仅140余里。浏阳县四面环山,峰峦叠翠。山川、丘陵、盆地交错,连云、九岭、大围山三大群山坐落其间,星罗棋布。登上大围山主峰七星岭,可以鸟瞰长沙城全景。山中林木葱茏,溶洞众多,浏阳河倒映着群峰的雄姿和竹木的倩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县境东南的文家市是革命圣地,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曾在此会师。    浏阳县藏龙卧虎,英才辈出。古时不说,仅近现代以来名人便不胜枚举。早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进入湖南时,浏阳人民就积极响应,很快组织了万余人的“天地会”予以有力的策应,曾在这里安营扎寨。这里是著名戊戌维新派领袖号称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家乡,他曾在此创办“兴算馆”、“群萌学会”,倡导变法维新。这里是辛亥革命的将领、武装起义的重要组织者和指挥者黄兴的祖籍,他的老家就位于浏阳河畔的凉塘镇。最先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先驱焦达峰、陈作新也出生在浏阳。五四运动后,出生此地的罗章龙和陈昌等八人参加了新民学会,黄建中等18人赴法勤工俭学。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军政要人潘心源、王首道、袁德生、张启龙、王震、宋任穷、胡耀邦、杨勇、李志民、寻淮洲、唐亮、李贞、张翼翔、彭珮云等,以及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李白烈士和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等,都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并走向全国政治、军事和艺术舞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建立丰功伟绩而名垂青史的。他们的文治武功、艺术才华和历史贡献,为这块锦绣的山川土地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浏阳的气候,具有冬季时间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高温多雨,光照强烈的特点。因此,适合农作物生长,物产丰富。农业、林业主要以水稻、油茶、竹木、麻类为主,特产以豆豉、夏布著称,烟花爆竹闻名遐迩。“浏阳河菊花石雕”和花伞更是工艺精湛,灿烂多姿,驰名中外。    公元一九〇〇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农历四月八日,一位男婴带着洪亮的声音呱呱坠地,出生在浏阳河畔永和镇澄潭村一所竹木掩映的普通农民家里。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张启龙。他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无比的欢乐与快慰。张家的祖上也和其他先辈们一样望子成龙,振兴家业,因为他是长门长孙,故取名启龙。    张启龙出生这一年,正是中国人民多灾多难,悲愤交集,痛不欲生之时。是年5月31日,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奥地利八国联军,无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联合大举进犯,不到三个月,接连攻陷大沽炮台、天津和北京等地。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出逃。与此同时,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司令,颁布动员令,大举侵华,在不到三个月内,血洗“江东六十四屯”,攻占哈尔滨、吉林、奉天、锦州等重要城市。中国人民和“义和团”、东北忠义军虽然进行了英勇抵抗,付出鲜血和生命,但因清廷的软弱无能和害怕民众,奉行一条“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投降路线,终于在1901年9月7日,由清朝大臣奕勖、李鸿章与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答应向列强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本息折合达九亿八千多万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军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大沽炮台等军事设施。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扩大与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表明清朝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走卒和帮凶。从此,政坛多变,国无宁日,偌大的中国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果实,老大天朝的子民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正是:    豆剖瓜分国体斜,如磐风雨闹群蛙。    争权挂帅吁流水,夺位换人叹落花。    世凯垮台形棘手,段曹联手势丝麻。    中山无力收危局,黎庶荒村听暮鸦!    张启龙家四代同堂,其曾祖父张伎惠带着张启龙的祖父张毓临四兄弟及全家老小10余口人,从浏阳县官渡镇沿溪乡逃荒到永和镇澄潭村落户。故乡如地狱,新域恶魔翩。该村当时有二三百户人家,土地几乎全被汤、杨两户大地主霸占,大部分农户失去田地,只有给地主、富农家当长工,打短工,生活极端贫困。张伎惠家来到这里人生地疏,举目无亲,为求生存,只得被迫接受汤家的苛刻条件,当了佃户,备受他们的欺压和剥削。随着社会的日益黑暗,家庭人口不断增加,生计日趋难以维持,于是只得“各析另馔”,全家分成四户。    P1-3

前言

二〇一〇年农历四月八日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启龙同志诞辰110周年。在此之际,谨以《铁骨英风——张启龙传奇人生》一书作为纪念。    张启龙同志,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在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榨下,在暗无天日和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从小就形成了正直无私、勇于反抗和同情劳动人民的个性,青年时代便接受进步思想,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春转为中共党员,后任永和区委书记和浏阳县委工运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中,他毅然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向井冈山进军中,因病返回浏阳,不久任浏阳县委书记兼游击队党代表等职,积极开展游击活动。自1928年冬,他历任红五军第二纵队党代表,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常委、湘鄂赣边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湘东特委书记,湖南省委办事处组织部长,湘赣省委常委,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湘赣省军区总指挥等职。在开辟湘鄂赣和湘赣苏区斗争中,他坚决执行毛主席“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发展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1933年,由于他抵制王明“左”倾路线,受到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职务的错误处分,虽免予死刑,仍遭到关押和判刑,并被迫离婚。1934年秋,他在任弼时领导下,以“戴罪”之身抱病参加红六军团西征,执行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的任务。同红二军团会师后,任红六军团供给部长。在万里长征中,历尽艰辛,千方百计筹措粮食等军需物资,尽力保证了部队供给。1936年秋,第二方面军党委恢复其党籍,让其改任红六军团统战部长、军团党委常委。    1937年到达延安后,张启龙相继任中共中央党校总支书记,马列学院总支书记,中央管理局长,中央党校第四部主任、抗大七分校政委等职,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张启龙任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代政委(后为第三五九旅代政委),当部队进至河南省后,因形势变化奉命率部转赴东北。在抗日战争中,他为培养党政军干部,筹建中央管理局,呕心沥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解放战争中,张启龙历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合江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黑龙江省委书记等职。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胸怀全局,团结省委一班人,放手发动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解放东北全境,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做出显著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张启龙任辽东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及政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56年当选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他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为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土地改革、支援抗美援朝、开展“三反”“五反”和整党整风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及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宵衣旰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8年起,张启龙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后任常务副部长),后当选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坚持公道正派的作风,注重对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对待犯错误的干部一看二帮,慎重使用。1962年,他根据中央批示,到山东、安徽等地搞甄别工作,对反右和“反右倾”中的一些错案进行了纠正。1965年,张启龙因支持浏阳县委编写《浏阳县革命史》受到错误批判,被贬到南京任副市长。虽然受到很大委屈和不公正待遇,但他能顾全大局,勤奋工作,尽力为市民办好事、办实事,深受民众赞扬。    “文革”中,张启龙受到林彪、康生和“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在被长期关押和批斗的逆境中,始终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和高级干部威武不能屈的崇高革命气节。粉碎“四人帮”后,他积极揭批林彪、“四人帮”一伙的罪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8年张启龙恢复工作,当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他虽年逾古稀,仍以一个老党员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参与党的纪检部门恢复与重建工作,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新时期的党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他主动要求退居二线,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不久又要求不再任中顾委员。此后,他以革命的乐观主义和顽强的毅力,边同病魔作斗争,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直到重病卧床,仍在关心党风党纪建设,对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犯罪行为深恶痛绝,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1987年6月3日,张启龙在上海病逝,享年88岁。他的一生是坎坷曲折而又奋斗不息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宝贵贡献的一生,是闪耀着共产主义理想光辉的一生。他为革命奋斗了63个春秋,他们一家有六位亲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可谓一门忠烈,让人肃然起敬!    他文武双全,能上能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党和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具有坚忍不拔的革命信念。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战斗多么残酷,生活多么艰苦,他始终坚信共产主义理想,勇敢地战斗在第一线,从不消极退却。他一生多次蒙受不白之冤和牢狱之灾,仍一贯相信党,相信群众,表现出为坚持真理不怕罢官、不怕开除党籍、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的革命精神。    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从不唯书、唯上,更不见风使舵,随波逐流。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敢于抵制王明“左”倾路线,结果遭到严重迫害。“文革”中,他也被打成“五一六”骨干分子,遭到关押和批斗,但始终坚持真理,同林彪、“四人帮”进行了英勇斗争。    他对革命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工作踏实,不图名利,不走过场,只求实效。任辽东省委书记时,经常冒着敌机轰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工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他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从红军时起他便身居要职,几十年来一贯以公仆形象出现,有功不居,严格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不搞特权,谋私利,生活十分节俭。一生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财产,只留下了一句“光屁股来,光屁股去”,让子孙享受不尽的金玉良言。有德于民民祀之,张启龙同志永远活在党和人民的心中!    本书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张启龙的家世生平、功绩和贡献,反映了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片断,弘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颂扬了我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团结友爱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是党政军民英勇奋战,流血牺牲换来的,后来人应倍加珍惜!这部书不仅是对张启龙诞辰11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一部进行党史军史学习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喜欢读它,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后记

为了纪念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启龙110周年诞辰,我花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了《铁骨英风——张启龙传奇人生》一书,权作是献给我心目中的偶像张老的一份礼物吧!    本书是根据张启龙日记、回忆文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余秋里所致《悼词》,参照《毛泽东文选》、《毛泽东年谱》、《彭德怀传》、《张闻天传》、《王首道回忆录》、《黄公略传》、《袁任远回忆录》、《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大典》,特别是《张启龙传》编撰而成的。张茂林不仅提供了大量材料,而且作了认真修改,充实了许多内容。郝银铭、张晓泮、张山环等亦阅读了书稿,对有关章节进行了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并对出版给予大力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家、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党的著名理论家邓力群欣然作序,为本书增光添彩。中央党史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本书格外垂青,抓紧办理出版事宜。军事科学院图书馆为本书提供了大量材料,李洪军同志热情联系出版。金少真同志义务打印书稿,出力不小。对此,我深表谢意!    囿于作者水平,书中错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胸怀壮志求真理  一、浏阳河畔农家子  二、聪颖好学求进步  三、以文结社播新文  四、入团转党闹革命第二章  在农民运动大潮中  一、“过激分子”建农协  二、一切权力归农会  三、“马日事变”后的英勇抗争第三章  秋收起义起风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  二、中共武装斗争方针的制定  三、赴南昌起义途中  四、秋收起义在三团第四章  湘鄂赣边建丰功  一、身染沉疴找组织  二、重操枪杆试身手  三、观音堂里智脱险  四、游击战中显神威  五、红五军第二纵队党代表  六、红色武装呈割据  七、在湘鄂赣特委和浏阳县  八、配合红三军团打长沙第五章  湘赣苏区开新篇  一、调任湘东特委书记  二、湘赣省委和省政府的成立  三、红军和地方武装的发展  四、抵制“左”倾土地政策  五、整顿财政,发展经济  六、纯洁组织,开展肃反第六章  蒙冤受屈见忠贞  一、湘赣省委的改组  二、被错误开除党籍  三、看守所中乐天派  四、被迫同李贞离婚第七章  随红六军团长征  一、“戴罪”随队西征  二、危急关头巧脱身  三、万里长征苦支撑  四、毛泽东关怀下的公正结论第八章  八年抗战在陕甘  一、一进中央党校  二、张闻天的得力助手  三、马列学院的审干工作  四、同傅平中喜结连理  五、组建中央管理局  六、二进中央党校  七、在整顿三风运动中  八、任抗大七分校政委  九、继承发扬抗大精神  十、率八路军第二游击支队南下第九章  创建东满根据地  一、任吉林省工委书记和军区政委  二、东满的复杂形势  三、主持召开拉拉屯会议  四、积极扩大武装力量  五、开展剿匪斗争  六、大力建设人民政权  七、反奸与清算斗争  八、减租减息与土改  九、东满的军事攻势  十、巧理财政渡难关  十一、热火朝天齐支前  十二、贯彻“七七”指示  十三、省委班子的调整  十四、满怀深情访故地第十章  建设东北的“小延安"  一、开展大练兵运动  二、加强部队思想教育  三、全面整顿党风  四、大力发展经济  五、纠正土改中的偏向  六、加紧培养干部迎接全国胜利  七、临别赠言意殷殷  第十一章  任职黑龙江喜迎新中国  一、认真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  二、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  三、改造旧城,繁荣经济  四、关心和支持工会工作  五、尊重与支持政府工作  六、转变党员和干部作风  七、令出法随见成效  八、执行政策不走样第十二章  援朝卫国建奇功  一、肩负重任在辽东  二、破除恐美崇美等错误思想  三、当好抗美援朝“大兵站”  四、水运岛歼灭战  五、开展反细菌战  六、稳准狠地打击反革命  七、开展整党整风工作  八、在“三反”、“五反”运动中  九、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  二、坚持正确的合作经营方针  三、听取毛主席的重要指示  四、向周总理提合理化建议  五、稳步改造农村私营商业  六、重视合作社干部队伍的建设  七、率团出访苏联和匈牙利  八、关于供销合作社作用的讨论  九、关于恢复供销社的建议第十四章  奉调中央组织部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大刀阔斧地甄别平反  三、组织工作的重要会议  四、对组织工作的经验总结  五、赴山西和新疆考察干部  六、选拔培养新生力量  七、会见越南劳动党监察工作考察团  八、遭诬告免职下乡搞“四清”  九、《浏阳县革命史》问题真相第十五章  十年动乱陷逆境  一、到南京市任职  二、大办农业见成效  三、“文革”初期不盲动  四、冲击批斗不屈服  五、康生派人揪至京  六、返回南京再被捕  七、总理批示获自由  八、逆境之中又丧偶第十六章  为人民鞠躬尽瘁  一、中组部斗争盖子的揭开  二、还历史真实面目  三、共产党的忠诚卫士  四、参与对“四人帮”的审理  五、为家乡人民办实事  六、不泯的精神财富  七、驾鹤西去后人怀  八、一门忠烈垂青史后记

编辑推荐

张启龙同志,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在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压榨下,在暗无天日和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从小就形成了正直无私、勇于反抗和同情劳动人民的个性,青年时代便接受进步思想,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张光彩编著的《铁骨英风(张启龙传奇人生)》叙述张启龙同志在披荆斩棘的艰难岁月里,为创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光荣历程。他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些为新中国的创建而斗争的英雄好汉们所走过的足迹。

作者简介

张光彩编著的《铁骨英风(张启龙传奇人生)》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了张启龙的家世生平、功绩和贡献,反映了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片断,弘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颂扬了我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团结友爱的精神。从中可以看出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是党政军民英勇奋战,流血牺牲换来的,后来人应倍加珍惜!《铁骨英风(张启龙传奇人生)》不仅是对张启龙诞辰110周年的最好纪念,也是一部进行党史军史学习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喜欢读它,并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图书封面


 铁骨英风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