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水慢慢流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清溪水慢慢流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47304303
作者:乐黛云
页数:25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鲁迅、尼采、茅盾 鲁迅与尼采思想上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尊鲁迅为“中国的尼采”,也有人将鲁迅的特点概括为“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托尼即托尔斯泰与尼采之谓。鲁迅认为19世纪末叶,西方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动,变动的原因首先是观念的变化,是当时的“大士哲人”要“矫十九世纪文明之通弊”,“于是淳焉兴作,会为大潮,以反动破坏充其精神,以获新生为其希望,专向旧有之文明而加之掊击扫荡焉”。在这些“大士哲人”中,最杰出的就是“深思遐瞩,见近世文明之伪与偏”的尼采。鲁迅在文章中引用了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话:“反而观乎今之世,文明之邦国矣,斑斓之社会矣,特其为社会矣,无确固之崇信,无作始之性质,邦国如是,岂能淹留?”“无确固之崇信”就是只重物质而无精神上坚定的信仰,“无作始之性质”就是不少人随波逐流,无独创精神。尼采的这段话正是鲁迅把19世纪文明的通弊概括为“物质”和“众数”的由来。 针对这些通弊,鲁迅认为当前要务就是要“张灵明”而“任个人”。“张灵明”就是强调发扬人们内在的主观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能够“勇猛奋斗”、“虽屡踣屡僵,终得现其理想”,而“尼采,伊勃生诸人皆据其所信,反抗时俗,示主观之极致”,最高理想则在尼采所希求的“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超人”,和易卜生所塑造的“多力善斗,即忤万众不慑之强者”。“任个人”就是反对服从多数,无视个人特点。鲁迅追溯了19世纪以来个性主义发展源流。从力主个人主义的斯蒂纳、叔本华、契开迦尔到易卜生,最后还是归结到尼采:“若夫尼采,斯个人主义之至雄杰者矣。”鲁迅在写了这些话的十余年后,到了五四时期,他仍然认为尼采是“偶像破坏的大人物”,他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手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而“旧象越催破,人类便越进步”。但这时鲁迅已感到尼采的超人“太觉渺茫”,虽然他仍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但也不必等候那“炬火”,而应该“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五四”以后,鲁迅仍然在许多著作中提到尼采。例如1929年,把尼采、歌德、马克思并列为伟大人物,1930年因尼采的著作只有半部中文译本而深感遗憾,1933年,在鲁迅的《由聋而哑》中,他又用尼采创造的、与超人对立的“末人”这个概念来说明阻断青年与外界的接触,“用枇谷来养青年,是绝不会壮大的,将来的成就且要更渺小,那模样可看尼采所描写的末人”,他大声指责企图进行思想统治的人正是“要掩住青年的耳朵,使之由聋而哑,枯涸渺小,成为末人”。直到1934年,鲁迅才和尼采有了明显的决裂。在《拿来主义》中,他说“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照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前言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宾州天普大学的傅伟勋教授策划了一套《当代学人学思历程》,意在带动年轻一代的治学热情,希冀改变金钱至上主义的偏差。他的约稿信要求“自由自在地抒发个人的研修心得、撰著经验、自著介绍、生命体验,对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项的反思,甚至研究过程的挫折感或失败经验等等”,他相信这样的著作必能有益于社会,带来深远的启蒙意义。他的想法甚得我心,因此应邀担任了第一批撰稿人,并于1995年交稿,在中国台湾出版了《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套十五本的《当代学人学思历程》未能在大陆出版。    时日飞逝,傅伟勋教授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深远立意却始终在我心中。当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约稿时,我即欣然同意,遂在《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的基础上写成这本《清溪水慢慢流》。与前书相比,这本书篇幅大约增加了一半,主要是集中在学术新发展、个人生活情趣、对北大故人的怀念等方面。    海明威说,人生是一条小溪,从峻峭的山峰嬉笑着、喧闹着欢快地往下流淌,流过曲折的山谷,流过低洼的湿地,也流过黑暗的地下洞窟,慢慢流进宽阔的大河大江,最后,慢慢地、平静地流向广阔无边的大海,无所依恋地融入包容一切的宇宙的永恒。本书的标题即取其意。    乐黛云    2011年8月19日于北大朗润园

内容概要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兼任教授;曾任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5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7年,自1989年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编中法合办的《跨文化对话》杂志。曾开设“比较文学原理”、“西方文艺思潮”、“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方和西方”、“比较诗学”等课程。
  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简明教程》、《中国知识分子的形和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主编有:《跨文化个案研究丛书》14卷、《中学西渐丛书》6卷、《迎接新的文化转型时期》2卷、《跨文化对话丛刊》26卷等。

书籍目录

前言
上篇:人生自述
 思想性格的萌生
  父亲与童年
  蓝色的天堂
  困顿与转机
  山城中学生活一瞥
  沉浸在西方文化的海洋中
 初出家门
  北上求学
  我赶上了旧北大最后一站
  新旧之交
 阶级斗争
  “爱国”:多少事借你之名以行
  土改:第一次灵魂的搏斗
  我突然成了“极右派”
  我不“认罪”
  一个难忘的春节
  “史无前例”
  空前绝后的草棚大学
 重返北京大学
  20世纪最了解中国的人
  最看重全民思想的自由与自觉的声音
  肯定信仰和宗教的必要性
  要个人有自由选择之权
  开辟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问
  鲁迅、尼采、茅盾
  事实就是事实
 大洋彼岸
  哈佛印象
  在美国,先看说明书
  伯克利的阳光
  卡洛琳一家
  我的第一本英文学术著作
  知识分子是一个含混的概念
 新的学术生涯
  在自己的国家里自由地走来走去
  我只想潜心读书和教书
  走向世界
  接受与影响
  阐发研究
  新批评派
  结构主义
  精神分析学
  叙述学
  阐释学
 我与“文化热”
  中国文化书院:一个新的民间学术团体
  现代意识
  扩大比较文学视野:关于中国和欧洲的两场现实主义论战
  关于主题和意象的探讨
  中国文类学
  文学与自然科学
 从“文化热”到“国学热”
  后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剧变
  “野蛮精悍”的新鲜血液
  我的研究兴趣也转向了传统文化
  关于中西诗学对话的思考
  第一部《世界诗学大辞典》
  文化转型与文化差异
 第三次再出发
  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
  80岁的回顾
下篇:情感之维
  情是幸福之本
  情感之维
  人文素质是什么?
  母亲的胆识
  塑造我的五本书
  我的五字人生感悟
  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
  我们的书斋
  美丽的治贝子园
  忧伤的小径
  我心中的山水
  我的选择我的怀念
  献给自由的精魂
  怀念马寅初校长
  三真之境
  魂归朗润园
  永恒的真诚
  一个冷峻的人一个热忱的人
  学贯中西的博雅名家
  李赋宁先生与中国比较文学
  透过历史的烟尘
  “啊!延安……”
  绝色霜枫
  他与死神擦肩而过
  从不伪饰,总想有益于人

编辑推荐

《清溪水慢慢流》是乐黛云的情感散文和怀人散文集,主要是集中在学术新发展、个人生活情趣、对北大故人的怀念等方面。

作者简介

海明威说,人生是一条小溪,从峻峭的山峰嬉笑着、喧闹着欢快地往下流淌,流过曲折的山谷,流过低洼的湿地,也流过黑暗的地下洞窟,慢慢流进宽阔的大河大江,最后,慢慢地、平静地流向广阔无边的大海,无所依恋地融人包容一切的宇宙的永恒。《清溪水,慢慢流》的标题即取其意。
《清溪水,慢慢流》是“东方学人自述丛书”之一,是乐黛云的情感散文和怀人散文集。

图书封面


 清溪水慢慢流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绝对正版 很喜欢 谢谢
  •     乐黛云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老奶奶。呵呵

    不懂她的学术研究,只看过她的《四院沙滩未名湖》。她的自传似乎没在大陆出版。

    我最喜欢其中写汤用彤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极有深情,两代知识分子是非常不一样的。汤用彤老先生真的是非常有意思,乐黛云与汤一介结婚,在简单的婚礼上宣布与公公婆婆划清界线,汤老听了只是平和地跟着鼓掌。

    汤用彤的涵养功夫真是不得了。我读过《汤用彤学记》,除了佩服之外就是觉得汤老先生很有意思,他的沉默很有意思。
  •     有人生自传,有学术简评 ,有回忆文章。
  •     废名、王瑶的遭际让我伤感,但最触动的我的还是那个老裁缝。
  •     本书曾在台湾出版,题为《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与台版相比,大陆版又增订了近一半的篇幅。因此也可以看作是继《To the storm : the odyssey of a revolutionary Chinese woman》与《我就是我》之后的乐黛云先生的第三部自传。
  •     喜欢看这本书,这个作者很好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