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教师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过去的教师

出版社:教育科学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7504139658
作者:商友敬
页数:316页

章节摘录

  一 从私塾到学堂  齐如山先生(1887-1962)是民国时代的文化名人,读过私塾、考过科举、学过外文、搞过外交、编过戏剧, 晚年在台湾,写过不少谈掌故的书。他有一本《中国的科名》,是我所见的谈科举考试最精彩生动的一本书,其中有个人的亲身经历,所说翔实可靠。此书的《附录》 中有一篇《学馆》,全面讲述各类私塾的情况,但是太长,我们选择其中第三节《七十年前小学童》,可以大致了解19世纪末华北地区(齐先生是河北高阳人)私塾的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况,也算是“触摸一下历史”。有道是“树从根上起,水自源头来”, 由此而能进入“新式” 的“学堂”, 了解新教育制度下教师的来龙去脉。  七十年前小学童  齐如山  日前接到编者的一封信,说四月四日乃儿童节*,嘱我把我儿童时候的事情,写出些来应应景。我看完该信,立刻发了一个猛省,回头一想,儿童时候,所做的事,仿佛跟昨天做的一样。再一想,我已经75岁了。  从前说相声的人,常有一套笑话,甲问乙曰:你今年多大岁数?乙答曰:已经70岁了。甲说:喝,你一晃已经70岁了吗?闻者必然大乐,因为70岁之久,怎么能够说一晃呢?其实我今天想起来,真可以说是一晃,可也真可怕。为什么呢?因为这70多年,可以说是白过了,什么也没有学,以后再想求学问,其奈老了,来不及了。古人云,恒言不称老,意思是自己称老,太骄傲而无礼貌也。但是老了总是不能小的。戏词中有这么几句话,说是:  老了老了,可就不能小了,要想小了,可就费了事了。

前言

  年轻的老师们,你们太忙了。我看你们每天忙忙碌碌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应付一份一份的考试测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是太辛苦了。如果能抽点时问读些书的话,也是去背那些为考学历而不得不背的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那又是一重苦恼和负担。  你现在打开的这一本,不是习题集,不是教学参考书,也不是进修辅导书,这是一本“闲书”,是闲下来没有事的时候读一读的书,它可能会引起你的兴趣,甚至会引发你进一步的思考。这本书说的是半个世纪以前,你老师的老师(叫“太老师”)或是比他们更早的老师,他们是怎样教书的。

内容概要

  商友敬,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退休教师。江苏镇江人。参编有《新语文课本》等。

书籍目录

一  从私塾到学堂  七十年前小学童(齐如山)  七十年前的开笔(聂绀弩)  启蒙年代的歌声(节选)(李太山)  化尘残影(五则)(金克木)二  小学之道  我在小学(梁实秋)  回忆新育小学(季羡林)  忆小学乡土教育(费孝通)  终身受益的小学教育(焦菊隐)  1斤认识的几位先生(节选)(楼适夷)  我的小学(汪曾祺)三  名校名师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张清平)  夏丐尊在春晖(钟子岩)  忆恩师(张维)  学得轻松活泼(钱学森)  文化课教学的成功典范(孙念台)  南开教我学文学(韦君宜)  长忆吾师(孙开远)  激情孟夫子(朱永福)  评卷的魄力(王铨)四  西南联大群师谱  上学记(选萃)(何兆武)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名师(许渊冲)五  名人忆师  怀念我的老师(苏步青)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    绵绵师魂谁继?(张思之)——追忆战时中学生活片断何谓素质教育(资中筠)——忆母校天津耀华中学  童年的老师(陈从周)  华老师,你在哪儿?(王蒙)六  语文老师的影响  我有过这样的老师(陈志华)  往日的镜子(潘旭澜)  无尽的感激(谢冕)  中学《国文》琐忆(邵燕祥)  我在二中学语文(杨乃济)  读书·作文·老师(程树榛)  我们当年学语文(王元骧)  语文老师的影响(杨永善)七  夫子自道  师友杂忆(节选)(钱穆)  六十多年关系中的感想(徐中玉)  学文杂忆(蒋仲仁)  流年碎影(节选)(张中行)八  一代宗师  为青年说弘一法师(丰子恺)  悼丐师(丰子恺)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启功)——陈垣先生诞生百年纪念  我的老师齐白石(娄师白)  燕园名师顾随先生(周汝昌)  我是吴宓教授,给我开灯!(赵瑞蕻)——纪念吴宓先生辞世二十周年

编辑推荐

  《过去的教师》以作者们个人之目力所及,搜寻出半个世纪以前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之事迹,大部分都是他们学生的回忆,小部分是名师的自述。选编在一起,有着那个时代教师的共同特征,也许能呈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人风貌。

作者简介

《过去的教师》讲述在过去的岁月,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国新式教育伴随着国门开启、民族自强和全球发展而一路走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到“教育救国”的历史洪流中,承启了世界教育的优秀成果,开创了现代教育本土化的艰难实验,谱写了中国新式教育一时的辉煌。这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守望的财富与指引的明灯。

图书封面


 过去的教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每个人从幼时渐长,多是走的上学求知这条路,老师是这个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求学时,总有自己欢喜或畏惧的老师,总是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聊起老师的八卦,带着捉狭和偷乐的情绪。现在的教育着实艰难,总听见改革不断的声音,所指引的方向却晦暗不明。但教师,一直在教授知识和引导为人两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过去的教师》一书,通过大师作学生的回忆以及一些名师自述,展示了一个到半个世纪前的授学风貌和师者风采,也能从中提炼出值得今人借鉴的经验。“沈心工与学堂乐歌”一章讲的是学堂乐歌的科目设置和内容变迁。1898年戊戌变法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鼓吹维新,倡言废科举、办新学,学堂乐歌成为新学课程。20世纪初,冯友兰父亲任职总务长的新式学堂是当时张之洞推行新政的一部分,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教授外语,但这位科举出身的父亲还教孩子们唱一种新式歌曲:“天地泰,日月广,听我唱歌赞学堂。圣天子,图自强,除却兴学别无方。”冯友兰晚年的回忆录里这样记录:“我们这些小孩也学唱这个歌,其实也无所谓唱,因为本来没有谱子,只要大声念,再把腔拉长一点,就算是唱了。”真正的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是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教的《男儿第一志气高》,乐歌课老师沈心工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创作此歌,开创了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先河。采用日本童谣《手戏》的曲调,用文言文和白话文反复填上不同的歌词,开始了学生、也是中国教育的音乐启蒙。书里还有一章是讲启功回忆陈垣先生教他教书的事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不可对立”,讲的是和学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万不可有偏爱、偏恶,万不许讥诮学生”,讲的是教师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可采取精神压迫法惩罚学生;“批改作文,不要多改,多改了不如你替他作一篇”,讲的是要给学生以发挥自主能力的空间。这些“上课须知”是今天的老师也应该学习的职业素质。近代教育者在约束学生之前,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和严谨的态度为表率,故不批评学生、但学生自生惭愧,不苛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从被动灌输变成主动求知,如今也是人们找寻的积极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不用刻意追求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形式创新等等,只要一颗真心为学生,一身正气做表率,一生实践得真知,自然桃李满天下。
  •     午后,大风。漫步在空荡荡的图书馆,偶然间翻到这本书,只看了前言就决定借回好好品读。“年轻的老师们,你们太忙了。我看你们每天忙忙碌碌地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应付一份一份的考试测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是太辛苦了。如果能抽点时间读写书的话,也是去背那些为考学历而不得不背的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那又是一重苦恼和负担。…… 这本书说的是半个世纪以前,你老师的老师(叫“太老师”)或是比他们更早的老师,他们是怎样教书的,他们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的,他们是怎样安身立命、治学、做人的。观察他们,如同用一架望远镜,看天上的一颗颗星星,明亮儿透彻,看了以后,你也会想到:哦,将来我也许会同他们一样,在学生的眼里闪闪发光。……”我想起了我的老师,我亲爱的,敬重的,难忘的老师。
  •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商友敬先生不是我普通意义上的老师,因为我没有进过他的课堂,听过他的课。但商先生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商先生的书房就是我的课堂。教学内容就是聊天。商先生交游广、记性强、识见深刻,从时事政治、文史动态,到名人轶事、旅途见闻,总之,天南海北大千世界无所不谈。每次从老师家中走出,脑海里就是一个词——如坐春风。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商先生,我就不成为现在的我。我和商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十几年前,之前,只是在报纸读过先生的教育杂评,印象很深。当好友提出引见时,我高兴极了。那时,商先生还没有书房,书都放在过道间里。商先生和我们紧挨着坐在里面,笑眯眯地介绍自己的藏书。到了中午,商先生带我们到弄堂口的小饭店里吃饭,四菜一汤,边吃边聊。饭店老板走过来打招呼说,今天商老师又请学生吃饭啊。商先生老来得女,我刚认识先生时,他女儿还是小学生。有一次见到了,商老师指着我对女儿说,叫叔叔。我惊得连声说,不可以、不可以。要知道先生比家父还要长五岁呢。商先生与我们这些晚辈、学生交往,平易谦和,赤诚相待,视我们为朋友。因为平时工作忙碌,我很少打电话过去问候先生的起居。但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电话,起首第一句总是,朱煜啊,好久没有见到你啦。在忙什么啊?然后就是谈最近看了什么好书,或者把刚写好的比较得意的文章在电话里读给我听。我们在工作上、生活上遇到问题也都愿意跟先生说。我们说过算数,他却都记在心里。能帮忙的就尽力地帮。先生知道我贷款买房,见了面总要问还款压力大不大。一个师弟独自在上海求学,境况清贫,商先生不仅送书送衣服,还托人帮着落实工作单位。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有一天,我去看先生。他笑眯眯地说:“最近我做了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先生经常用这样的话语形容他的工作),编了一本书,叫《过去的教师》。我写了一篇前言,给你看看。”说着,就从桌上拿起几页稿纸和一叠书稿校样递给我。第一句话是“年轻的老师们,你们太忙了。”在忙什么呢?“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应付一份一份的考试测验”。与现在的教师比较,过去的教师也忙,不仅忙,而且苦。物质不丰裕不说,世道还不太平。“但是,从这一篇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活得很充实,很自得。为什么充实?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胸中的知识,是真理,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应该传承给下一代的,而不是刻意变成题目化为分数换取文凭的知识商品。为什么自得?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从事的是一项救国利民、造福下一代的伟大事业,他们是一个受所有人尊重的教师。”“过去的教师”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呢?商先生这样定义:他们认识这个世界,认清了这个中国,明白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向往着中国的未来,他们知道自己在中国社会和历史上的位置,当然也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于是他们就站在那里教书,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这就是过去的教师,我们的“太老师”们的形象。如果说,前言中的这些话是抽象的,那么书中的几十篇文章则让其中的道理变得具体化了。比如,启功先生介绍陈垣先生提供给他九条教学建议。第三条说,以鼓励夸奖为主。不好的学生,包括淘气的或成绩不好的,都要尽力找他们一小点好处,加以夸奖。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科学的学生观。要尽力找出学生的优点,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面对淘气的孩子。教师先得真真切切地爱学生,才能专心去观察他们的言行,在种种的淘气之外找出好处,并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发扬,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做不到这一条,就不能走上讲台。但做一个好教师,只是爱学生还不够。杨永善先生这样回忆自己的语文老师,“……她要求我们首先是认字,要会读、会写、会用,学过的字要记住……解决记不住生字的办法是自己查字典,最好不要问,查字典不仅准确,而且能加深记忆,不容易忘掉……”关于写字,这位老师说得也很好,“如果写给别人看的字,草率杂乱,难以辨认,那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作者很喜欢语文课,因为老师“差不多每个月总有一次给同学讲小说。每次讲一本小说,不超过两节课的时间,都是经过她浓缩和提取最精彩部分来讲的,很吸引我们,我们听完之后都会去借原书来看。”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是有福了。因为他们有着扎实的学科功底,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我对王元骧先生的戴老师的教学尤为感兴趣——“戴老师除了选教了一部分课文外,还针对时弊,选了一些名家名作以及当时报刊上发表的优秀作品,由他自己刻写、油印出来,作为补充教材发给我们……当时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也很少,除了作文之外,其他作业几乎没有……我们不仅有大量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自由想象来进行写作。如果在习作中发现有好的文章,戴先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评,还要班级学习股长以墙报的方式刊登出来,在同学之间进行观摩和评比,并参照我们平时的阅读与作文情况来评定我们的语文课成绩。这样,就把课内与课外、老师教学与同学自学、阅读与写作完全融为一体了。所以,对于语文课,我们都学得非常轻松、愉快、自由、自觉,没有丝毫的强制和压力,从没有想到要怎么去应付考试,或为了考试去进行学习。”一激动竟然抄了这么多。这位戴老师的教学实践,用当下的话来说,不就是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吗?戴老师获得了成功。这是必然的。因为他的举措符合学科本质,顺应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遗憾的是,类似的探索、实践在今天不容易找到了。这就是我们和过去的教师之间最大的区别——我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教学勇气、课程建设的勇气,而变得屈从、妥协,甚至还为此找到看似很合理的理由:有些问题不是一线教师可以解决的。商先生去世前一个月,抱病在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亲近母语”课题组的活动并作演讲。他讲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全靠我们自己救自己。”问题客观存在,全靠外力来解决改变,几乎不可能。一线教师没有能力改变全局,但在自己班级里做一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实验,完全可行。虽然会很辛苦,但这值得,也必须。今天我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有了点收获,明天就能让周围的同事也来尝试,后天便会有更多的同行加入进来。那样,我们的力量便能从微弱走向强大,变化就不会再遥不可及。只要坚信自己行动的价值,我们一定能像“过去的教师”那样“站在那里教书,挺直地站着,上对历史文化负责,下对莘莘学子负责”。回想起来,和商先生的闲谈中很少有如何做教师的话题。可是在与商先生的交往中,我真正懂得了应该如何当老师。读完《过去的教师》更是明白了先生的风骨实际上其来有自。商先生出身世家,历经磨难,却百折不挠,终身读书反思,乐观地面对人生,保有着一颗难得的赤子之心。他是一位具有典型传统读书人特质的现代知识分子。商先生去世一周年之际,几个师兄弟聚在一起搞了一个追思会。会上,我回忆道:“商先生化疗之后在家休养。有一天我去看他。他对我说,把家里很多民国版的旧书都卖了,以后不会再看了。我知道你喜欢周作人的书,给你留了一本。我接过来一看,是一九四五年初版的《苦口甘口》。一个读书人开始散书了……”说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起来。一直以来,我把先生的那次送书看作为一个仪式——传授衣钵的仪式。或许这样的说法不准确,但我始终认为是那个意思。商先生最后留给我的几句话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小孩子的事情做好。小孩子最重要,耽误不得……”尽管我还没有传承的能力,但当下如何做教师这样的大题目,我却是想得很清楚了,并且在认真地实践。2009年9月5日

精彩短评 (总计60条)

  •     内容较为充实,但是浅了些。 总体还是可以的
  •     感觉还不错,期待阅读
  •     那时一个充斥着饥饿、穷苦、黑暗和动荡的年代,是在我们的印象中让人无法生存的年代,可是还有那么一群人,执著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人性的光辉照亮了众多的心灵,在极其贫乏的物质生活中传承着文明。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人已经化作星光闪耀在历史的长空,让仍然在尘世的我们看来,只能感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往,然心向往之”。
  •     梅贻琦:大学不是有大楼而是有大师的学府。
  •     老师鼎力推荐的好书,要好好读
  •     了解一下过去的老师,对比一下今天。形象的历史
  •     很好的一本书,看看我们的老师的老师如何做人,很好
  •     多为名家笔墨,内容引人。
  •     看过,感动!我以后也会当老师,学习学习前辈们的精神对我来说很重要。要当老师的都应该来看看,发行量不大,才5700册左右,现在的应试教育让老师都变成了机器!为什么,我们不学学那些大师们!!!!我以后决不会进入应试教育体系。。。。。。。。。
  •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教师越来越缺少个性了?我们还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吗?这不是我们教育的幸事.
  •     很不错,就是想买的
  •     书很不错,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
  •     值得一读!感概良多啊!
  •     那个年代的学生真幸福——有幸遇上这样的老师们
  •     此书乃为学生者为缅怀其师所作,亦有夫子自道。所录者,有旧时宿儒,亦有新式学者;有佚其姓名者,亦有名师大师。虽年已久矣,十之八九均已作古,然彼皆存于学生之笔下,存于学生之记忆乃至灵魂之中,非仅其学问也,更因其人格之光芒也。此乃为师者之大幸也。余当以此自勉,然,或竟余之一生,亦不能达也。
  •     隽永,温醇
  •     与过去对话,与过去的老师对话,为未来的老师探索。
  •     很不错的一本书,收集了很多名师的教育经历,感动在过去的岁月里,老师们是那么有志,那么用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才华。
  •     狠喜欢
  •     参加教师读书推荐会,一个同事推荐的,觉得不错,买来看看
  •     缅怀我那逝去的梦想~~
  •     仔细想想能遇上他们是多么的有幸,可惜不是我
  •     真的是过去的,太远了。现在没多少那样的老师了
  •     传统教师身上的文化精神,让人感动啊。天地君亲师。此言不虚。人人都可以读读,寻找那熟悉陌生的文化精神。
  •     纸质一般,不过书不错,内容是重点
  •     书都不错~
  •     过去的老师--真正师者矣!
  •     前言朴实、真诚
  •     过去的教师,没有一切的电子影像,也没有好的物质条件,就是爱的力量让教育的力量长存
  •     喜欢那个年代的那些人,在他们身上能够体会叫做风骨
  •     以前很不喜欢这种“拼凑”类型的文集,但这本书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在工作中总是面临不少困惑,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想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可事实上收获很大,散文娓娓道来,一位位教育者呈现,以前的先生,是今日的火炬和明灯。 致敬。
  •     一直都想知道过去的教学状况,总算找到了
  •     过去的教师都是大师。文章短浅,读起来温馨可人。可以窥见那时教师的为师为人之道。
  •     老师,家长,学生看后都能受到触动的好书
  •     之前看评价就不错
    翻了目录觉得很好
  •     很喜欢,蛮吸引人的。
  •     看了3遍
  •     我不怀疑教育需要一定的行业规范,提升整体水平;但现在的教育被“分数”统一指挥着,就成了扼杀大师的机器。过去的教育未必都好,但书中收藏的点滴故事却告诉我们什么环境更有利于培养大师。
  •     全书尚未看完。仅仅读了几篇便感叹不已,真是一本好书。比如苏步青先生的《怀念我的老师》,写得感人至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名教师对学生人生的重大影响。毁人或成人就在教师的日常教育行为中,是数学教师出身的杨校长帮助苏先生实现了人生的重要转折,为我国造就了一位大数学家。而那位在小学期间差点毁了苏先生学业的教师的教育行为,确实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深刻地反思。还有资中筠先生的《忆母校天津耀华中学》一文,文中说到了赵君达校长对办学思想的坚守,对学校课程的坚持,对我们今天如何办好学校的启示极其深刻。
  •     不够精彩,偶尔几往篇有感动。
  •     我是现在的教师
  •     这是在图书馆借的书,其实自己也不是没有想过当老师,但这也同样是路漫漫的选择,一步一个脚印才可以,那是终身的奋斗,至少现在要加倍努力!充实自己,感谢这本书让我能够静下心来,毕竟现在太浮躁了。
  •     不错,挺快。
  •     xihuan zhidei goumai
  •     优美的文字让我相形见绌,良好的品德让我无地自容。追忆大师,缅怀经典。
  •     吾爱我师
  •     嘿嘿嘿~~帮老师买的,老师说就是这本~
  •     看看过去的教师,对比现在的教师,就可以知道差异了。
  •     书的内容是喜欢的。可惜这么好的书,封皮、前面整整20页被尖锐物摁破了…… 。书的包装是完好的,包装时就已经破了…… 。
  •     自已也在教书育人。看了这本书,跟知道什么是好老师。受益匪浅!
  •     俱往矣,博古通今,引今人深思。
  •     每个成功的人都会记挂着一个人,就是对他影响深刻的人,这个人大多是老师。《过去的老师》值得一读。
  •     这本书很棒的。家里的儿子十岁,也喜欢这本书。因为上面讲的都是名家名人回忆小学初中的老师的故事,很有趣。我们一家人都喜欢。
  •     过去的教师值得我们的尊重,鉴古方能知今!
  •     收录的文章还可以再精简一些。最喜欢有关西南联大的那几篇。
  •     过去的老师是理想,现在的老师是职业。
  •     羡慕书中这些过去的教师和学生们!他们的坦诚、负责、他们的充实、自得,他们的治学、做人,都值得我们学习。
  •     收集的很多名人对老师的回忆。推荐《上学记》
  •     可以看到以前的教师出彩的地方,值得学习
  •     虽然质量有些粗糙,但是内容详实,民国时期的教师风采,至今让人怀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