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叫你读硕博士》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谁叫你读硕博士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7562448273
作者:赖祥蔚
页数:231页

国内读研还是很现实的

文科生呢,很现实,就是给老师当小工,很没意义,忍辱负重两年混来一纸文凭,或者更多人是无可奈何或者大势所趋的选择,又或者舍不得象牙塔。

非整理笔记

1.通过不断学习去确认自己的兴趣2.先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做一个客观评估,再朝这个方向去寻找自己的第二专长3.硕士班选课应与论文一起规划,选修课程应该配合自己的论文需求4.论文题目应结合兴趣与就业考虑

要怎样才能快快乐乐的成为一个前途美好的研究生?

要怎样才能快快乐乐的成为一个前途美好的研究生?2009-06-16 07:16:32 湛缨  要悲观的思考,快乐的生活   外表的伊壁鸠鲁,内心的苏格拉底   研究生最幸运的是在研究领域里找到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最不幸运的就是“飘刀”谈到的某研究生直到答辩了还不知道自己想研究什么。

落九枝花

我们经常用“万事如意”去祝福别人,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想即便如意了,其中又有十之八九并不称心。心和意打架是常有的事,那个小和尚想山下老虎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注释,想女人称心,但师父说那是吃人的老虎,想是不行的,于是半夜在那纠结了。自古位于中国利益金字塔上端的官僚体系是通过考试进去的,当年高考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大学生理想的就业是削尖脑袋挤到铁饭碗行列。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还是倾向于学历,书中有黄金屋,还有颜如玉嘛。这些理性的、社会后天给的价值观就是意,有多少人去追求高学历是为了如意?如意了,如果不称心,那也是个麻烦事。有一些人,书读得不爽,想退学,又在那挣扎要不要退学,心和意在打架,那些感性的、subconscious的东西,被压抑久了,然而理性的,如意的价值观力量又如此强大,于是纠结着纠结。好像很多人找对象,遇到个心动的,却客观条件不达标,找到个如意的,却没感觉,那有不打架的道理。有多少人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在做选择的时候,如果心和意不能兼顾,我想更多的人会选择意。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选择,或许会是一个蝴蝶效应,或者在不断的选择中,积累成蝴蝶效应,改变自己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际遇。闽南话里有一句俗语“生一子,落九枝花”,用于形容生孩子对女人身体影响之大,选择读硕博士,又何偿不是落九枝花。

有人念完研究所之后身价大涨,今非昔比,但是也有人在获得了硕士文凭之后还是前途茫茫。

猜猜看,国内现在有多少研究生?我在演讲时经常问这个问题,多数人猜测的数据,都低于实际情况,不少人猜的数字甚至不到标准答案的十分之一。每当我公布真实数字,很多人往往瞪大眼睛,他们的神情诉说着同样的疑问:真的有这么多吗?不但真的有这么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当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编制200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2009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比起2008年将会增加5 %,而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则会增加1.7%。回顾来看,从1978年邓小平批示恢复研究生教育至今,短短三十年,已经培养了一批高学历大军。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大军大多数是在后面几年才培养出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显示,1978年的研究生有10934人,1980年倍增为21604人,到了1985年翻两番成为87331人,到了2000年再度翻两番成为301239人,2003年又翻一番成为651260人,2006年又翻了一番,突破百万大关,成为1104653人,来年又增加超越150万,这个数字,放眼世界,仅次于美国而已。研究生的总数增加惊人,反映的正是招生数年年增加。这个情况早在2001年开始研究生的扩大招收政策以前已经存在,但2001年之后更加严重。招生数多,报考数更多,几乎每年都增加20%。根据报导,2006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高达127万人,创下纪录,尽管2008年首次出现报考人数下降的情况,但是120万人的这个数字仍然相当可观。总共有一百多万人正在研究所深造,每年还有一百多万人想要加入报考,这使得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现象。既然是流行,不免会有很多人盲目追赶流行,加上研究生教育成长速度飞快,于是出现许多值得思考的现象,包括学历贬值、研究生质量下降、高学历等于高失业率、甚至学以致用变成学历无用等等引发各界关注与讨论的问题。尽管存在的问题很多,想要报考研究所的人数依然众多。值得警惕的是,有人念完研究所之后身价大涨,今非昔比,但是也有人在获得了硕士文凭之后还是前途茫茫。关于研究所,到底该不该念?该念什么专业?要出国吗?去什么国家或地区?怎么选学校?怎么报考?怎么选指导教授?怎么选课?怎么选论文题目?如何写出好论文?更直接一点问:要怎样才能快快乐乐的成为一个前途美好的研究生?每当有人问起这方面的问题,我总是以这本书的书名反问:是自己?是父母?是师长?是女友?是人云亦云?是就业顾虑?是太有闲情逸致?还是真想力求上进?这本书在台湾出版时,引起许多的回响,不但新闻媒体特别做了报导,因此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再刷,许多大学图书馆也特别加以推荐,更获选为当年的「台湾出版Top1」,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帮助许多读者解答了面对研究生教育的疑惑。就在上个月,还有读者因为读到这本书而感到获益匪浅,特别写了信来道谢。这几年,看到内地的研究生教育也遭遇了台湾这几年的类似问题,甚至情形更加险峻。因为笔者这几年几次走访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的多所大学,深感不少大学生与研究生正陷于升学的彷徨之中,希望这本十万字的小书,可以发挥指南针的功效,让读者们从学海中找到正确方向、满载而归。恰好重庆大学出版社愿以前瞻的眼光,将拙著印行为简体版发行,出版在即,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陈进先生请我为本书的简体版作序,内心非常高兴。当然,也欢迎内地读者多多交流,不吝给予赐教。  《谁叫你读硕博士》?想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也就解开了自己的疑惑,甚至可以解决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问题。这本书透过访谈的方式提供一些参考答案。当然,对于每位读者而言,领悟必然各有不同。正如香港电影《食神》中曾出现过的一句少林方丈经典对白:「施主,这个问题应该问你自己。」

非整理笔记

社会需求。从趋势去观察,思考将来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什么样的人才是将来这个社会所短缺的,因为短缺常常都是热门的原因。王冠雄建议想考研究所的学子,可以先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做一个客观评估,再朝这个方向去找寻自己的第二专长,如此一来,一定会发现原来兴趣、求学与工作,可以有非常完美的结合。做到这一点,能力自然就比其它人更有优势,在这多元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就会有更多筹码去开创前程。「固然将目标设高,在实际执行上会碰到某些困难,但也就是因为这些困境让我们接受历练、也让我们成长。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羡慕的,大风大浪的人生也没有什么让我们退怯的。因为否定了自己的能力而画地自限,终将无法激发出自己的潜能。」其实在指导教授的选择上,不一定要去找大师级的学者,因为与大师学习固然可以给自己很大的帮助,但大师级人物因为社会地位高,往往十分忙碌,而没有很多时间可以解决研究生的问题;反之,如果选择比较年轻的学者担任自己的指导教授,有问题想要与他讨论请教随时都可以找得到人,或许这样的收获会更大一些。阅读与题目是互为因果的结合,读了越多资料就会发现越多的问题,也是因为去思考了这个问题,才会知道接下来还要读些什么书。当然,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当成题目,研究生必须去思考题目的「问题意识」,亦即这个问题是否有什么意识存在?是否值得去深入探讨?而不是先有了答案,再将题目结合以完成此篇论文。有没有搜寻数据的方便快捷方式呢?指导研究生一向认真严谨的王冠雄面露微笑说:「当然没有快捷方式,研究生自己必须一步一脚印去寻找与消化,这个时候最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办法,所以下工夫去找才是上上之策;而且在找的过程当中,你会阅读到许多相关知识,或许不能写进你的论文当中,但是却可以启发出你其它的想法,给你不同的面向、不同的观点,这些数据对论文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应该多多思考自己在其它方面的专长,勇于跨领域学习。因为有了更多彼此相关的专长,竞争力自然就会相对提高;但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就是这些专长必须是真正专精,而非专而不精、似懂非懂,这样才能相互融合,真正整合。」补习对于考研究所有没有帮助,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客观来看,补习班的最大帮助只是在于搜集资料与解说教材,如果学生主动积极,大可自行搜罗研读,那么就不需要花冤枉钱去补习;反之,对于被动消极者,则补习有一定的帮助,因为补习班可以产生压迫学习的鞭策效果。「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对于想出国念书的成年人来说,应该了解自己追求的目标,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因此面对任何挑战都要事先准备,真的有心追求高深的学术训练,当然要自己决定,并且一切自己动手。遇到不懂的事可以多问、多看、多参考,请教有留学经历的热心老师或学长、姊不是更好吗?学生都分不清楚「学习英文」与「阅读英文教科书」两者之间的差别,他常常在课堂上告诫学生,千万不要用学英文的方式来研读英文教科书或听英文讲授的课程,因为这样很容易让文法或字汇阻碍你的学习兴致。反之亦然,也不要冀望用英文教科书或英文讲授的课程来学习英文,因为这样学到的英文会比较浅白,不够优雅许多人的学位论文写了很久仍然无法完成,主要原因多半是因为下笔太过匆促,结果边写边改。庄伯仲比喻这就和盖房子同样道理,没有先画好蓝图就匆促施工,结果一定会边盖边打掉,花了很多时间才勉强完成,而且还乱七八糟。对于当前许多想要继续升学的大学生,钮则勋提出了具体的规画建议:第一、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时,就要审慎思考自己将来的生涯规画,确认目标,勇往直前;第二、在三年级下学期时,便要有步骤的搜集资料做准备,并且开始行动。当然,对于锁定的几所目标,除了要依据自己的兴趣之外,还要考虑当时的报考率或考试科目等,因为这样才符合成本效益。钮则勋提出他的看法:「可用共同科目做一个依据,如果多念一个科目可以多报考一些学校,假设念四科共同科目,可以报考五个学校,那么这也是一种增加上榜机会、避免落榜的好策略。」在搜集资料方面,列出所有可能出题的老师和他们开出的书单,或是直接去打听出题老师历年来的「万年书单」,并且实地去听课,也可以跟有上课的同学借笔记参考。「根、茎、叶」钮式独门准备法  由于研究所考试要阅读的资料非常多,为了妥善准备,钮则勋十分强调信息的重要性,因此他提出自己在数据整理上的几个步骤,并且以独特的「钮式论述」见解将整个过程分成了「根、茎、叶」三个部分,由小到大分别叙述:  一、叶:将所有搜集到的资料做重点摘要。除课本之外,还有各个老师在学术期刊、报章杂志所发表过的文章,全部都做详尽的摘要。  钮则勋认为,做摘要是最基本的功课,包括detail(细节)事项,在做摘要时要掌握几个诀窍:一是弄清楚书里的篇章架构;二是在一小节的文章中勾出六个重点,挑出最重要的精华句,因为摘要就是重点中的重点。至于老师发表过的文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那是他们对其专业领域所提出的剖析与见解,一字一句都可能会成为考题的一部分,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二、茎:将之前所做的摘要做汇整,并把相同主题汇整成集。  钮则勋指出,汇整摘要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这期间必须对数据做全盘了解,并且将之融会贯通,完全纳为自己所用。此外,还要将每本书中的摘要互相对照,相同的主题及内容也要再做一次统整,最好还能进一步做到触类旁通,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根:把摘要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和观念做成小卡片的形式,这样才方便拿来做复习。「一旦确定门是开在这里,就没必要再去多开其它不必要的窗,只要目标明确,人生的路上就不要有其它选项,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有犯错或失误的机会。」在布朗大学,林宜敬随时都警惕自己,必须要敲开牵绊他、限制他的旧有思想,让自己的大脑重新有个突破和创新的思维;林宜敬描述当时为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只好不断做脑力激荡,「当时只要有想到什么还不错的idea,就会马上写在笔记本里。」他说在解放思考的过程中,还要训练自己不断让自己往不同的思维模式方向去思考,渐渐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力。美国学生对于上听不懂或是不清楚的地方,都会直接公开举手发问,而教授也会不厌其烦的反复解释。但在台湾,许多学生与老师把发问视作是一种应该避免的冲突,也有一些人误认为发问的学生一定是比较笨或是上课不专心,而这都是很不健康的认知。事实上,唯有在课堂上不断发问与讨论,学生才会培养出对问题的洞察力,也才会养成用脑思考的习惯。回想起出国深造的那段时间,依然坚定认为:「那真是一个充满挑战,自我成长最快速的时期。因为有了那一段经历,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碰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都不会感到惧怕!」至于毛泽东,原本军队少、装备不精良,却敢与蒋中正所带领的强大国民党军队抗衡,甚至一度溃退到陜西的窑洞里,只剩下不到三千人的残部,但毛泽东却丝毫不放弃,愈战愈勇,终于反败为胜。

先问自己

看到豆瓣上有这本书的介绍很是有吸引力,慕名到图书馆借来读,却有些失望。那感觉就像一个美丽的大气球,到了手里忽然就“砰”的一声爆了,很快翻完就还回了图书馆。要怎样才能快快乐乐的成为一个前途美好的研究生?这个问题真的是要先问问自己才好。


 谁叫你读硕博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