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精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师用书 > 大学有精神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21
ISBN:9787301150771
作者:陈平原
页数:312页

章节摘录

  上编 远行留“背影”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以无锡国专为中心  在晚清学制改革大潮中,朝野间对于“开学堂,育人才”很快形成共识;分歧在于如何看待源远流长的书院。“时局多艰,需材尤急”,无法生产坚船利炮的书院,其教学宗旨及培养方案,非改不可。于是出现了三种颇有差异的选择:一、整顿书院,增加西学课程(胡聘之等);二、保留书院,另外创设讲求实学的新式书院或学堂(廖寿丰等);三、请皇上发布诏书,“将公私现有之书院、义学、社学、学塾,皆改为兼习中西之学校”(康有为等)。取消书院,以便集中人力财力,发展新教育,这一“兴学至速之法”,从郑观应最早提出,迭经胡炳棻、李端棻、康有为等的一再奏请,终于成为最高统治者的谕令,通行全国。其问虽有反复,但秋风日紧,大树飘零已成定局。  清末民初的教育改革家宁愿纵论缥缈含糊的“三代之学”,而不想涉及近在眼前的书院之利弊得失,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比如,不愿意“穿新鞋走老路”,或者担心旧体制因而“藕断丝连”等。可这么一来,传统中国的教育精神,被高悬云端,无法介入20世纪初极富激情与想象力的制度创新。

内容概要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美国哥伦比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美国哈佛入学以及香港中文入学、台湾大学等从事研究或教学。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研究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一、二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等奖(2002,2006)、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干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

书籍目录

我的“大学研究”之路——代自叙上编 远行留“背影”  中国大学百年?  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  大学历史与大学精神  六位师长和一所大学  教育史上的奇迹   附录一 小说家眼中的西南联大下编 荷戟独“彷徨”  弄花香满衣  应是绿肥红瘦  大学公信力为何下降   附录二 我为什么反对一流学者当校长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之道”   附录三 陈平原、饶毅教授共话北大发展  桃李春风一杯酒  当代中国人文学之“内外兼修”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陈平原教授对年对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体制的思考,体现了一个人文学者对大学教育的关注和思考,对当前的大学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图书封面


 大学有精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大学的一些文章,包括“远行留‘背影’”和“荷戟独‘彷徨’”两编,隐含了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彷徨》两个书名,上编观历史,下编谈现实。全书不是很有趣,考据味较重,正文约一半页码都有脚注,书末还列出了一大串参考文献,而不是讲各所大学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  书中多次提及西南联大,其最大的“学术成就”是它的成功的本科教育。北大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清华的教授治校(严格要求)、南开的应用实干(坚忍不拔),三者合起来,去弊存精,形成了西南联大的精神和校风,在体制上,以清华的教授治校贡献最大。20世纪中国高教的奇迹是私立学校南开的迅速崛起。  作者认为,当前教育部管大学要“抓小放大”,对水平较高的大学给予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对于教学、科研水平不高的大学有必要制定标准,加强管理,促进其提升。当前人文学的真正危机不是其在大学中的地位相对下降,而是被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工科或社会科学的模样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造。
  •     作为一个研究高等教育的学生,吸引我的不是教育学方面的名著,包括那本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也是过了好久才看的进去。陈平原的文字很好,书的介绍写到: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虽然看一个的文字多了,总会发现他有一些惯用语句,比如“元气淋漓”、“别有幽怀”、强调“趣味”和“旨趣”等,但是还是不妨碍我对陈文字的喜爱。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很多人都有大学的经历,却很难得静下心来细品大学的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听陈先生谈他对大学精神的认识,可以作为一种思索的参考。
  •     因为爸爸的关系,终于读完了。。。深感自己的寡闻
  •     说实在话真本书适合那些想对中国大学的目前现状有所了解的的人读读,个人读了一遍还是受益匪浅的,作者的文字功底以及思想等都很好,值得一读。
  •     还没有开始读,不过据说此书获奖了应该不错!
  •     很喜欢陈平原老师的书,这本书也得也相当经典,强烈推荐
  •     太学术了点...reference好多...最impressive的是讲西南联大那一段...难怪这么多人有联大情结了...
  •     若以一句话概括此书的特色,可谓“作者的感慨更加深沉,而笔调愈发轻松”。作为“陈平原大学三书”的最后一部,此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大学观”,与《老北大的故事》和《大学何为》既是一脉相承,又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能将“深沉”与“轻松”熔铸一炉,功力使然,境界自现。
  •     这本书结构略显松散,整体质量不及《大学何为》。陈平原老师的立场和思路还是可圈可点的,同时也还存在不少可供商榷之处。
  •     刚读完的时候来豆瓣找,还没有这本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被书的名字所欺骗。
  •     陈平原教授的经典之作,研究大学发展史很有必要读一下
  •     陈平原是个学者,不是个文人,他的书还不错
  •     缺乏诚意。因为是陈教授各地的演讲和论文的集合,因此观点重复甚多而且只是蜻蜓点水。对几所大学的剖析很有见地。人文学者的情怀和一股被忽视的悲愤贯穿始终。
  •     在图书馆借回来看完之后上网买回家收藏。中国大学应该有精神,可惜理想和现实总是差距很大。所以很感伤。我们的大学,什么时候能真正成为精神的家园?也许,是政府不再干预、过渡管制、言论自由的那一天吧。
  •     大一新生应该好好看一看
  •     比较考据学,一般读者很难有毅力认真看完。
  •     依我浅见,人世间一切场所,唯有大学最适合于做梦、写诗、拒绝世俗以及容纳异端。——陈平原
  •     近十年前的反思,现在看来仍戳中痛处。(尤其最后一篇)
  •     了解大学,真正的大学所在
  •     一本常读有益的书
  •     还是嫌太过冗杂,删繁就简一些会更好。
  •     发货及时,图书品相好,当地买不到,快递的态度也好,由于我经常买书,所以能够给我送到手里,赞
  •     平原同志的书历来是不错的,还没有看完,但是相信感觉,hehe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