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译注》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孟子译注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7
ISBN:9787532537600
作者:金良年
页数:317页

《孟子译注》的笔记-第9页 - 梁惠王上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从梁惠王的描述来看,梁国处境很不好(原本是一代强国魏国,兵败之后迁都才称梁国,再往前追溯,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四面环敌,国力已经开始转弱,他很苦恼。但是孟子给的建议,虽然说的没错,但未必适合解决当下内忧外患的问题,农民再怎么爱戴君主想要保家卫国,也不可能靠扁担打败专业士兵的,梁惠王要是真的这么做,无异于内服药作外用,最后肯定是要亡国的。
联想到柏拉图the seventh letter里,Syracuse 的君主聘请柏拉图为自己的政治顾问之后又请他教育自己的接班人成为哲人王,却没想到最后越搞越糟糕。
理论和实践之间到底缺了什么呢?是不是和亚里士多德说的pratical wisdom有关系?

《孟子译注》的笔记-第68页 - 公孙丑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这话说得,孔子七十二门徒之所以服孔子,那是因为他们是他的学生,是主动拎着腊肉上门求教的。当然了,如不是孔子有德,他们也不会服气的。但是以此来说明、比喻国家之间关系,是不是妥当?难道一个国家还要对着另一个国家摆出教育者的姿态,倾囊以授各种先进技术?对方是不是会当你傻?
再者,前文所说,不施行仁政而试图称霸的国家,必须依靠体量大,而有德行的君主,诸如商汤、周文王,国家小但照样称王天下。这又是替换了概念---前者称霸,那是实实在在把握了财政和军事大权。而后者的称王,只是名义上的,没有约束力的,因为如果要是有的话,又怎么会有后来的礼崩乐坏呢?

《孟子译注》的笔记-第8页 - 梁惠王上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注释里说,朱熹注释说一开始古人只是束草从卫,略似人形,之后的陶俑却益发像真人,孔子以为恶其不仁。注释进一步说,孔子认为制作陶俑来殉葬,开了很坏的一个头,再以后人们就用活人祭祀了,注释者认为这是孔子搞错了,先有活人祭祀之后才有陶俑代替。
此言差矣,用活人献祭肯定是不仁,但是用陶俑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还是存有要民众为自己差遣所用之意。按照孟子说的,施政者就是为民父母,哪里有父母去世了还要约束孩子陪自己一起的道理?本来活人献祭因为太过残忍所以大家动了恻隐之心免去,作俑者投君王之所好,还是保留了葬礼带走很多民众之财的习惯,这和率兽食人有什么差别?不论是孟子还是孔子,对于始作俑者的评价,不是纠结在于是不是活人献祭,而是仁心有没有被实践。


 孟子译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