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道德情操论

出版社:商务国际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801037916
作者:亚当·斯密
页数:268页

章节摘录

  骄傲的人总是拼命逃避地位比他们高的人,而爱慕虚荣的人则拼命接近这些 人。爱慕虚荣的人大概认为大人物的光环总会照耀到自己身上,于是他经常游走 在君主的宫廷和权臣们的沙龙间,摆出一副马上就会得到肥缺的小人得志的嘴脸。 他会因为成为大人物宴会的座上客而欣喜若狂,这增加了他向人炫耀的资本。上 流社会的各色人物(能影响舆论的大人物、学识博古通今的人、广受尊敬的人) 都是他拼命讨好的对象。一旦社会形势变化,风头偶然对他最好的朋友不利,他 就会忙不迭地躲开他的朋友。而对那些有能力引荐或提拔他的人,他则会不择手 段地取悦他们,无论是吹嘘、附和还是阿谀奉承,哪种手段有效便用哪种。他们 阿谀拍马的技巧非常高明,经常不露痕迹,常使被拉拢的人感觉十分轻松愉快。 其实,如果他没有那些肥缺和提拔,生活会更加幸福,只要他懂得如何享受这种 幸福即可。反之,骄傲的人并非对谁都彬彬有礼,也从来不拍他人的马屁。  虽然说所有的自我吹嘘都是无稽之谈,但虚荣心却常常让人感觉轻松愉快, 这似乎是一种温柔敦厚的情绪。相反,骄傲却是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情绪。虽然爱 慕虚荣的人经常会说假话,但那些谎言基本没有什么实质的危害,主要是为了提 高自己的身份,而非故意贬低他人。而骄傲的人大多不愿意自己堕落到撒谎的境地, 但一旦他撒起谎来,就会产生危害了。对于其他人来说,骄傲的人不管是否撒谎, 本身都是为了贬低他人。对于那些身处高位的人,骄傲的人会把他当成尸位素餐 的小人,并因此愤愤不平。在谈到他的时候,骄傲的人都会以一种敌意和妒忌的 态度来贬低他的长处。一些揭发身处高位之人的短处的流言蜚语开始传播的时候, 虽然这种谣言大都不是骄傲的人编造的,但骄傲的人却很愿意相信这些话,然后 添枝加叶地传播它们。爱慕虚荣的人就算编造最恶劣的谎言,我们也大多会一笑 置之;但如果骄傲的人恶意地说谎的话,事情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骄傲和虚荣都是比较让人反感的情绪。那些被我们评价为骄傲或者虚荣的人, 我们喜欢把他们的道德水准定在一般人之下,而非一般人之上。不过我还是认为, 这种思维习惯恐怕会误导我们。通常来说,骄傲和爱慕虚荣的人的智慧绝大多数 都是远远高于普通人的。如果我们把他们和他们自我吹嘘的标准进行比较,他们 自然是达不到吹嘘的水平的;但如果把他们和其他同类的竞争对手作比较,他们 就会大大高于一般水平了。这两种人都有与其相伴一生的美德,骄傲总伴随着诚 挚、直爽、荣誉、正派、坚定的友情和坚忍的事业心;虚荣通常伴随着仁慈、礼貌、 滴水之恩报以涌泉等美好愿望,这种慷慨通常是虚荣心以全部动人色彩表现出来 的。在17 世纪,敌人和竞争对手常常指责法国人爱慕虚荣,西班牙人则被批判为 太骄傲。但这在旁观的外国人看来,前者是可爱的人,而后者则是受人尊敬的人。  虚荣心和爱慕虚荣是贬义词,它们从来都不是夸奖人的用语。我们在谈起一 个人的好处时,有可能说他是因为虚荣心之故才会有如此多的好处倒更适宜些。 或者可以这样说,他的虚荣心带给别人更多的感受是高兴,而非反感。不过,大 多数时候,我们还是会把虚荣心看做他品质的一个缺陷和可笑之处。  有的时候,“骄傲”这个词会被人当成一种赞扬。我们常常说某个人非常的 骄傲,从来都不肯做低三下四的事情。在这里,骄傲与一种高尚的行为联系在一 起,密不可分。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世事洞明的伟人,他在描述一个人的高尚品质 时,就着重刻画了一种特色,这种特色,在长时间以来常常被用来形容西班牙人。 他们对所有下决心去做的事情都经过严密的考虑,所有的行动都是从容的,甚至 是迟缓的;他们的声调庄重,谈吐审慎,步伐举止从容不迫。  骄傲的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他们认为自己的品质已经尽善尽美了,不再需 要任何的提高。这种人自然不承认而且拒绝一切的进步,从小到老,他们那对自 己优点的自信到了狂妄的地步,这种自高自大会一直伴随着他。如哈姆莱特所说, 他死也不会忏悔和受临终涂圣油礼,从而带着所有的罪孽归天了。  爱慕虚荣的人则不同,他们对具有那些受人敬佩和尊重的品质充满了渴望, 这是一种对光荣与尊严的真正狂热。这种狂热就算不是人类天生的情感中最好的, 也肯定是好本性之一。虚荣心通常是希望过早取得本该以后才能拥有的荣誉。假 设你的儿子只有二十五岁,正是一个花花公子的年纪,即便他现在只是吹嘘自己 具有,或者说拼命而徒劳无功地希望具有那些聪明和高尚的品质,也不必对他丧 失信心,因为他完全有可能在四十岁的时候,成长为如他希望的那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虚荣心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正是教育事业的秘诀所在。微不足道的小本 领固然不值得夸耀,但不要让孩子因感觉对现实有重要意义的才艺遥不可及而失 去信心。鼓励他的追求,并为此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只有他热切地追求这些目标, 他才可能真正得到它们。在他们没有完全掌握它们的时候,他会装得如成人一般 成熟,大人不必因此发脾气。  我认为,以上就是骄傲和虚荣心的不同特点。不过,骄傲的人通常也是爱慕 虚荣的,爱慕虚荣的人多数也通常是骄傲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况。正如对自 己评价过高的人,也希望他人这么看待他自己;希望他人高看自己的人,对自己 的评价也难免言过其实。这两种缺陷经常密切联系,有时还交融混杂在一起,幼稚、 傲慢不逊、让人难以接受的骄傲常常和肤浅、夸大其词、喜好卖弄的虚荣心结合, 使得我们分不清它到底是何种品质,到底该叫做骄傲还是虚荣。  一些品质不比普通人优秀的人,不是高估就是低估自己。虽然说他们不一定 是什么高尚人士,但也会努力让自己表现得胸怀宽广和蔼可亲,和他们交往也未 必会不快乐。在与一个和蔼可亲之人打交道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觉得如鱼得水般 的自在。但如果这个貌似和蔼可亲的人胸怀并不很宽广,与之交往的朋友们虽然 怀着友好的情感对待他,但却无法发自内心地尊敬他,那么,他会认为,朋友在 怀疑他所处的身份地位与他应得的并不相称。朋友的友好情感,无法满足他对获 得尊敬的渴求。因为没有超凡的鉴别能力,他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更优秀的事实, 因此,他对别人的评价也不会超过他的自我评价。这种情形下,他会转而亲近那 些对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做任何质疑的人。这些人通常是些愚蠢的无耻之徒。他 利用他们的单纯和无知,凌驾于他们之上,其实他根本没有资格这么做。这些人 可能会忍气吞声地忍受他一段时间,但是,一旦他的身份地位不保,这些人便会 将他踩在脚下。此时,他回想起原来那些朋友的好,他终于觉醒,从此学会了谦 逊朴实,学会了如何公平地对待友好朋友,但此时的他已经从一个充满朝气的年 轻人慢慢变成一个牢骚满腹的老人了。  而那些天分不足的人,则通常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这一般会导致他们沦为傻 瓜。只要人们不怕麻烦,稍微关注一下傻瓜们就会发现,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绝对不会低于那些没有被看做傻瓜的人。许多傻瓜从小跟着聪明人一起读书上学, 也磕磕绊绊地学会了读、写、算。而许多没有被归入傻瓜之列的人,虽然幼年具 备了良好的教育条件,任何时间都可以学习,且即使到晚年仍然有足够的时间和 精力去补习那些少年时没有掌握的技能,但他们还是没有学会读、写、算里面的 任何一项。他们总跟岁数、身份与地位与自己相同的人作比较。对一个骄傲的人 来说,如果自己被人质疑的话,他会站出来维护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而傻瓜却 总觉得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胜过自己,因而缺乏这种勇气。他因为受到蔑视,心灵 深处的强烈自卑感总是挥之不去。他认为自己永远都猥琐不堪,甚至不敢面对面 地跟人交谈,就算别人非常谦虚,他也还是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也有一部分傻瓜 是因为思维能力的麻痹迟钝而缺乏维护自己地位的本能。但有些傻瓜则不是因为 思维水平低,也不一定缺乏骄傲,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别人。任何平等、善 意和彬彬有礼的待遇,都没法让他相信他可以挺起腰杆、平等对话。假如他敢相 信自己,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和谈话非常流畅,并且丝毫也不缺乏条理。  因此,良好的自我评价最能使自己得到幸福和满足,也最能给公正的旁观者 带来愉悦。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人,也最容易从他人那里得到令他自己满足 的尊敬。这种名至实归的评价是最令人满意的结果。  反之,骄傲或虚荣的人无论怎么样也无法得到满足。骄傲者总觉得他人的名 誉名不符实而自己怀才不遇,终日怨天尤人。虚荣者害怕他那些凭空的吹嘘被人 揭穿而永远惴惴不安地过日子。那些道德情操貌似很高的人,其美誉多半也有夸 耀的成分,主要是靠难得的才性和好运才没有露底。他可以欺骗老百姓,但骗不 了和自己相处已久的哲人。百姓们的赞美他可以不在乎,但哲人们的评价他是不 能不留意的。他希望得到哲人们的青睐,但老担心他们已经看穿了自己玩的把戏, 甚至根本瞧不起他故意端起来的架子,从而使他彻底垮台。他先是暗中防范警戒 着这些哲人,最后则开始公开、猛烈地进行敌视行动。于是曾经给他带来过无尽 开心的友谊,也成了永远的过去。  无论是骄傲的人还是虚荣的人,都总不太招人喜欢,所以,人们通常低估他 们的品质。不过,就像除非我们受到了过分的人身侮辱才会勃然大怒一样,一般 情况下,我们是不会跟他们翻脸的。为了不惹麻烦,我们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对他们的蠢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对于那些低估自己的人,除了极少数睿智 而开明的人士外,我们大多数人会像他们自己一样,甚至比他们自己更过分地对 待他们。这不仅是因为那些低估自己的人比高看自己的人更阴暗,也是因为我们 因他而受到了更多不合理待遇。所以,过分的骄傲总比无原则的谦让好。不管对 于当事人本人还是旁观者,过高的自我评价总比过低更让人舒服。  总的来说,与其他感情、情绪和性格相似,人们自我评价的情感,只有能让 公正的旁观者感觉适宜到位时,才能使当事人和旁观者都感觉愉快。相反,如果 旁观者感觉不舒服,当事人本人也会有同感,不管这种不舒服是由于情感的过多 还是不足引起的。  ……

前言

  译 序  亚当·斯密和他的《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1723 ~ 1790),历史有名的经济学大师,他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是 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而伟大的经济学专著。该书建立了“富国 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奠定了西方经济理论的基础,斯密 因此被尊为“经济学之父”。在《国富论》的光环下,他的伦理 学巨著《道德情操论》虽不那么耀眼,却也同样引发了学界对 经济社会的道德情感研究热潮。  《道德情操论》阐明了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 理思想,在论述狭义的伦理学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广义的道德 哲学的体系框架。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本书中, 斯密更看重《道德情操论》,并且倾尽毕生精力修订它。斯密的 伦理学体系可以用“情感、秩序、道德”这三个词来概括,如 果情感论是斯密伦理学的出发点,秩序论是斯密伦理学的核心, 那么道德论则是斯密伦理学的归宿。经过对数个英文原本考察 后发现,在第二版之前,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重点研究情感 如何可能形成社会秩序,这个秩序如何令人放心;在第二至五 版,斯密关于情感的讨论开始逐渐向良心问题转化,逐渐脱离 了休谟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走向了义务论,这为他走向美德 论的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到了第六版,斯密保留了早年的同情 心和公共秩序论,其他内容则做了大幅删改扩充,他以异乎寻常的热情研究道德 体系,最终形成了他的道德伦理学。  学界对《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之间的关系的解读歧见纷呈,有学者认为《道 德情操论》是一部倡导利己主义的著作,或认为《国富论》讲“利己”,《道德情 操论》讲“利他”。连美国著名经济学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也说:“不读《国富论》 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 但对利他主义的体系,也就是基督教那套将仁爱、仁慈等利他的精神视为道德的 唯一合法动机的体系,斯密认为这仅是一种被表面现象证实的观点,可见斯密亦 非一个盲目的利他主义者。与亚当·斯密同时代的德国学者首先掀起了关于“斯 密问题”——亦称“斯密悖论”研究和辩论的热潮,后来这种热潮席卷了全世界。 二百多年过去了,有关“斯密悖论”仍没有一个公认的解答,“斯密悖论”迄今为 止仍是学界“悬案”。综上所述,这些学者无一例外地忽视了《道德情操论》的丰 富内涵。笔者认为斯密的主张,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利己主义,也不能简单地归 结为利他主义。其实,斯密力图构建的道德体系,已经超越了利己主义与利他主 义的两极对峙,他在寻找我们关于利己和利他等种种情感动机产生的根源。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考察了人类各种情感和美德,并把美德分为两类: 第一类美德出自于:“如果要达成的目标比关心个人健康、财富、地位和名望等更 加崇高和伟大,那么小心翼翼的贤明行为也经常恰如其分地被称为审慎。当我们 把审慎用在一个勇武的将军身上、一个英明的政治家身上、一个高级议员身上时, 出现在这里的审慎都与英勇、善良、维护正义这些更伟大更显著的美德紧密地结 合在一起,并且用恰如其分的自我克制维系着这一切的平衡。这是审慎的最高级、 最完美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艺术、才干以及各种可能环境下最适宜的行为方式。” 但斯密又说:“当审慎与其他恶行与坏品质结合时,则会加剧恶行,令那些恶行 更加臭名昭著。如果恶棍有机敏灵巧的审慎,这虽然不能使他避免被猜忌,但却 能使他避开追捕和刑罚……审慎和其他美德的结合,就构成了最高尚的人格品质, 不审慎和其他恶行结合,则构成了最卑劣的人格品质。”  第二类美德则涉及他人利益,这类美德主要是仁慈和正义。仁慈和友好的情 感,主要包括同情、宽容、善良、怜悯、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重等。斯密认为正 义是比仁慈更加重要的美德,这是因为:“我们对另一种美德的遵守并不依赖自由 意志,而是凭借暴力的保障,违反它的人会成为众矢之的,遭受惩罚,这就是正义。 违反正义的人总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并且会确定无疑地伤害他人。”斯密认为 “人间支配者的暴力与不公,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祸害”,这颇似老子之言:不患寡 而患不均。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剧了人们内心的贪欲,个人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 个为利益厮杀的旋涡中,道德情感沦丧的危机正袭卷着人们,在此情势下,正义 显得尤其重要。正义的一般准则也成为斯密最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第七卷中, 斯密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斯密认为,除正义之外的其他道德或情感,都无法用量化的准则来判断是否 适宜。正如本书第七卷之言:“……怎么才能在各种情况下用准则来确定微妙的正 义感,究竟从什么地方开始变成无意义的良知顾虑?在什么时候保密和保留是为 了掩饰,在什么时候佯作无知令人愉快,在什么时候蜕变为可恶的欺骗呢?自由 大到什么程度,仍然是得体的行为?又从什么时候起,自由变为轻率的放荡行为 呢……”由于斯密最重视正义,因此他不遗余力地研究关于正义的一般原则,他 认为:“国家体制与政府利益左右,会使该国的法律正义准则偏离自然正义准则。 而一些国家的人民粗鲁野蛮,使自然的正义情感无法达到文明国度里的准确和精 确程度,他们的法律也粗俗紊乱。在其他国家,虽然人民生活得以改善,这使他 们承认那些精确的法律,但是缺陷多多的法院制度却妨碍了一切正式法律体系的 确立。”因此斯密极力推崇制订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正义原则,且这些原则 应最大可能地接近自然正义,以使各个国家的成文法都以该原则为基础。但斯密 也认为,即使真正巨细靡遗地罗列出各种一般正义原则,法官或各种变化也还是 可能导致判决结果背离正义。  斯密之所以建立这样一整套学说,和他生活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18 世纪的 英国,市场经济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飞速发展,中世纪之前被禁锢的个人的经济 动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人们追求利益和权利的愿望十分迫切。这位现代经 济学的奠基人发现了人类两方面的事实:一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在追求行为的 利益最大化;二是每个人本性里都具有天然的同情心、正义感和寻求其社会行为 “适宜性”的道德情感。人之所以能够悲他人之所悲,乐他人之所乐,是因为人具 有情感互通和心理联想(移情作用)的道德本能,它和人自私自利的本能同时并 存于人的本性中。斯密一方面肯定了人们追求自身利益和幸福的合理性;另一方 面又强调这种追求必须是适当的,也就是必须符合社会一般正义规则,而不是毫 无节制地追求贪欲。  彼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基督教那套以“仁慈”为核心的道德哲学体系 已经无力维系社会的道德体系。社会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道德学说:一类学说 坚持原有的伦理观念,对腐败、奢侈、欺骗盛行的社会风气焦虑不安,认为经济 的发展将使整个社会伦理衰败,道德情操堕落,人类文明衰退;另一种学说则为 私利和各种罪恶辩护,这以孟德维尔的“个人恶行就是公共利益”说为代表。孟 德维尔认为人本性邪恶、自私、专横而狡猾,是自私的本性促使人为了需要劳动, 从而创造财富令社会繁荣。贪婪、虚伪、欺诈、损人利己等恶行正是经济活力之所在, 一旦人类摈弃邪恶,社会就会萧条。在孟德维尔看来,那些被人夸耀为美德的东 西只不过是谄媚和虚荣的产物,所有公德心或爱国心,都不过是本性为了欺瞒世 人赢得荣誉的产物。  对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斯密既试图肯定市场的繁荣和工商业的进步,又试图 为美德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作出论证。所以,为了批判孟德维尔的学说,斯密在《道 德情操论》中,专门就“抹杀一切善恶的纯粹利己体系”作了论述。斯密认为:“它 也许没有导致更多的罪恶,但它却令某些罪恶表现得更加厚颜无耻,那些宵小之 流肆无忌惮地公开承认自己有无耻至极的动机,道德败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斯密继承了斯多葛学派的道德哲学思想,把“内心平静”而不是“物质享乐” 看做人生幸福的重要标志。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是本书核心,因此, 斯密格外强调“自爱(self-love)”绝不是“自私(selfishness)”。斯密既肯定了利 己心的社会作用,认为“自爱”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又认为“自爱”决不能跟“自私” 混淆。“自爱”是启蒙社会里个人行为的出发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而 “自私”则是指为了追求私利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它能将社会带入“一切人对一 切人的战争”。  斯密的伦理思想产生了远远超越单纯伦理学或单纯经济学理论的“效用”: 与其他伦理学家常用的道德批判相比,这种经济学家的伦理透视,使斯密的道德 情操理论更真实可信。不读《道德情操论》,就难以明白《国富论》的思想精髓。 时至今日,它对当今人类社会的情感、秩序和道德来说,仍然不失为一部经典的 分析之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  ——温家宝  世界思想史上真正杰出的著作之一。对于我们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来说,堪称一份具有深远意义的全球宣言,其影响之深广及现实指向令人惊叹。  ——(英)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已”,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已”。  ——(美)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人们只看到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视经济人的谋利心理和行为,强调“自利”,却相对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操论》中所重视的社会人的伦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从而曲解、误读了亚当-斯密学说。  ——(英)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  昨天,有三个主教光顾了米勒的书店想买几本《道德情操论》,并问了关于作者的问题。彼得伯勒的大主教说他在一家商号过夜的时候,那儿的人把这本书夸成是世界上最棒的书。  ——(英)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  虽然我敢说您已听到《道德情操论》问世以后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但我觉得还是必须将霍姆带来的消息告诉您。他向我保证说,此书在知识界已经人手一册,由于其内容和文体都使人满意,因此受到广泛赞扬。  ——(英)威廉·罗伯逊  我们不能忘记《国富论》的作者就是《道德情操论》的作者。如果我们不了解后者的一些哲学知识,就不可能理解前者的经济思想.  ——(英)埃里克·罗尔  在维多利亚时代到来前,即使是《国富论》也没有超越它的影响力。  ——(英)《真实的亚当·斯密》詹姆斯·布坎  亚当·斯密一生中非常看重《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他的《国富论》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亚当·斯密去世前曾经想把《国富论》这本书烧掉,单独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国富论》会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样被胡乱打开。  ——(中)邹恒甫

内容概要

  亚当·斯密(1723~1790)
  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伦理学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岁赴牛津大学深造,但在牛津大学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了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随后于1778年任苏格兰海关税务司司长,1787年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一举成名,轰动学术界。1776年3月出版了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亚当·斯密最突出的个性是他的“心不在焉”:舞会上认不出自己的舞伴;早晨在花园散步,沉浸在思考中,回过神时已经离家15英里,而且身穿睡袍。正是这份“心不在焉”造就了他在学术追求上的毕生专注。

书籍目录

第一卷  论适宜感  第一章  论同情    1  论何谓同情    2  论彼此同情的快乐    3  论我们自审是非的判断方式    4  对上节的分析    5  论可敬可爱的美德  第二章  论各类情感的适宜程度    引言:表现各异的情感    1  源于身体的各种情感    2  源于思维习性的情感    3  论不友好的情感    4  论友好的情感    5  自爱情感论    6  处境顺逆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7  论野心的起源以及等级的分别    8  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风气对道德情操的败坏第二卷  功过感与优缺点论  第一章  论功过感    引言:何谓功过感与优缺点    1  奖赏应受到感谢的行为,惩罚应得到怨恨的行为    2  符合情理的感激或怨恨的对象    3  行善与施暴跟同情的关系    4  对前几节内容的扼要回顾    5  论行为功过与优缺点  第二章  论正义与仁慈    1  两种美德的比较    2  正义、自责以及对优点的自觉    3  论心灵构造的效用第三卷  论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引言:命运与后果    1  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2  命运影响所及的范围    3  情感出轨的终极原因    4  自我认同和不认同的原则    5  论尊崇值得赞扬的品质,摒弃该受谴责的品质    6  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7  自我欺骗的本性以及基本原则的起源和作用    8  论上帝的法律——道德基本规则的影响和权威    9  责任感何时应该是我们唯一的行为规则,何时应该得到其他情感动机的支持第四卷  论效用对是非功过感的影响    1  论适宜外表赋予艺术品的美及影响力    2  论适宜的外表赋予人的品格与行为美,以及这种美在什么程度    可以得到发自内心的欣赏第五卷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是非功过的影响  第一章  习惯和时尚对我们关于美丑看法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惯和时尚对道德情感的影响第六卷  论品德  第一章  论个人的品质对自身幸福的影响,兼论审慎    引言:品德如何影响幸福  第二章  论品德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1  我们的本性根据何种次序来关注个人    2  论本性致使社会团体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3  兼济天下万物的善行    4  论自我克制    5  结论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第一章  关于道德感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  论美德的本质    1  论美德以适宜为本的体系    2  论美德以审慎为本的体系    3  论美德以仁慈为本的体系    4  论抹杀一切善恶区分的纯粹利己主义体系  第三章  论各种关于是非判断原理的体系    1  论是非感源于自爱的体系    2  论是非感源于理性的体系    3  论是非感源于道德感知力的体系  第四章  论不同学者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作者简介

《道德情操论(全译本)》内容简介:亚当•斯密一生贡献了两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后者是第一本现代经济学著作,其问世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然而,斯密本人却更为看重自己的《道德情操论》,他把《国富论》仅看做是《道德情操论》思想的继续发挥。《国富论》他修订3次,而这本《道德情操论》,他却在30年间修订出版了6次,直到逝世前还在病榻上殚精竭虑地做着第6版的修订工作。
《道德情操论》贯穿始终的是“同情”二字。在该书中,亚当•斯密重新定义了“同情”:同情不再仅仅指感受别人的痛苦,还包括感受别人的快乐,同情是对一切情绪的共鸣感受。全书以同情为基本原理阐述了正义、仁慈、克己等道德情操产生的根由及其特征影响等,对后世的伦理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图书封面


 道德情操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书很棒,很喜欢这个书的排版好
  •     书印刷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不过究竟翻译的有多好,需要慢慢读过之后才可以评价!
  •     朋友推荐的,很不错,经典就是经典!
  •     年度最爱!
  •     很好的一本书,发人深思
  •     还没读,朋友推荐说是很好的书,听过很久的,一定要好好读一下
  •     经典啊,真不错
  •     还未来得及拜读!
  •     经典著作,值得收藏。包装印刷都很好,很喜欢
  •     亚当斯密的名著,不可不读,所以要挑有名的出版社买,商务精装不错的版本。
  •     很好的书。组织者
  •     理论性很强,道出人性的本质值得一读!
  •     蛮不错的书,经典
  •     挺好的,一次买了两本,都不错,物流也可以!
  •     内容就不说了 书的质量还挺不错的
  •     不厚的一本小书,还未开始阅读,书皮是硬质精装的感觉,不错。
    下面的文字摘自百度百科:《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的经典著作,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     书很好,很好,真的非常好
  •     硬皮 字稍小 但印刷很精美
  •     拿到后书面破破烂烂的,感觉非常旧像是陈货。封面很脏塑封破损,书都被晒黄了。再换一本好不到哪里去,也是被晒黄的封面。
  •     结合这本书,再去读《国富论》,很好。
  •     买道德情操论是为了配合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而读的
  •     经典,如同论语于中国古代社会
  •     书的背面有褶皱,这是我第二次遇到这种问题了 不知道是物流,还是书本身的原因
  •     不读《道德情操论》 就不可不能真正了解 市场经济!
  •     正版好书,值得一看,印刷、装订、纸张都很好!
  •     老爸正在努力阅读中~~~
  •     书很不错,很喜欢。效率很快,昨晚10点订的,今天早上就到了。总体很满意
  •     能学到很多,感悟很多。不愧是经典
  •     印刷不错,我之前看过别的版本,只是为了多读几遍才买的,翻译方面各有千秋吧,总体很好
  •     内容深入浅出,内涵深远,建议大家看看
  •     封面已经明显发黄,一看就是保存不当的那种,封面因为是硬皮的,挤压也很严重。相当不满意
  •     翻译得比较努力。时间紧,看得比较累,写得有些絮叨了
  •     非常好的书,经典.
  •     讨厌对文段的标识 主观的道德伦理评述 适合给中小学生看
  •     正在拜读大家作品,值得去反复研读
  •     送货快!好书!满意!
  •     还没有拜读,值得细细研究
  •     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同学要的,她说还不错
  •     很著名的书,做事先做人,做高尚有德之人。
  •     读了几页,还没有全部开始读,不过就读过的几页,感觉还是能让人认真思考的。朋友的老师推荐。
  •     很不错,包装精美,品质保证!
  •     送朋友的一本书,但是好薄
  •     还没看完,书读起来有些困难 但内容不错 要慢慢看
  •     好时光
  •     作者水平不错,写的很有感染力
  •     比较有些年头了。要求不能太苛刻。不然反历史。总结的有些对现在还有意义。对短命的社科来说不容易。
  •     和国富论一起必读书目
  •     正在读,此书和国富论一并是经济学之父的代表作,读了一章,受益匪浅
  •     纸质黄,字体小。糟蹋了这个经典之作。
  •     为什么这一本比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薄许多?
  •     是本经典,正在阅读
  •     要强迫自己,凝神读书
  •     需要反复阅读理解,读书千遍,其意自见。
  •     书倒是很好。但是送来的时候皱了
  •     一个经济学家能够站在经济和人性的双重角度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书中有些问题有些过时和归于上帝,但是任然有很多发光的思路。
  •     国富论是经典,古典的经济学;道德情操论也是经典,貌似和经济学的理论有矛盾之处哦,不敢想象这会出自同一个作者之手笔。道德情操,真的要好好地学习啦。
  •     超级喜欢~感觉有点像心理学
  •     完全乱来的翻译,买了这本看不下去又买中央编译局的~记得里面多次出现了宝马车这类词汇
  •     亚当斯密思想的另一面。最后几章看不懂。
  •     非常值得细细品读
  •     好书 无论你在哪个领域 我都推荐与你 装帧不错
  •     打开塑封后发现书边受严重损毁凹进去好多。 而且白皮是后加的本身的皮是暗色的>
  •     亚当斯密的经典之作,翻译的很好
  •     书很好,绝对经典,翻译的也不错。读起来很难懂!
  •     不愧为一本能够流传百年的书,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反思。
  •     封皮难看了点
  •     不用我多讲了,这就是一本经典的好书,用来深度的看。
  •     经典,不必解释。但是好像现在能静下心来看的人不多了。
  •     要考四级了,买的书大多都没看,包装很好,手感也不错
  •     这本书的装帧很精美,很喜欢,很适合收藏。内容也比较详实,但是要提醒的就是,书的字体稍微有一点小,但并不影响阅读。是读者很不错的选择!
  •     那个翻译,请切腹谢罪。有没有仔细校对修改啊!!!
  •     大师的作品,今人值得好好品读!
  •     有空可以读读
  •     亚当斯密的书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     帮同学买的,她说受益匪浅啊
  •     温爷爷推荐,读
  •     非常NB地说,不看这个译本不知道神马是翻译神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