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诺芬的苏格拉底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61785454
作者:【美】列奥·施特劳斯
页数:169页

书籍目录

中译本前言(彭磊)
1998年版前言(布吕尔)
编者弁言(布鲁姆)
前言(施特劳斯)
《回忆苏格拉底》
一 反驳控告
二 苏格拉底作为同伴们的施惠者
(一)这人自己
(二)亲人们
(三)友人们
(四)渴望高贵之物的人们
(五)下降
(六)卷四
《苏格拉底在法官面前的申辩》
《会饮》
附言
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施特劳斯对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申辩》、《会饮》三篇解释,是施特劳斯研究色诺芬的重要文献。

图书封面


 色诺芬的苏格拉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近花了近一周的时间来读施特劳斯,这两天读到他的晚期作品《苏格拉底与阿里斯多芬》、《色诺芬的苏格拉底》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辞》。这几部书,被布鲁姆看做是施特劳斯的晚年定论,但是这种娓娓道来,又反复辨析的文风,并不是很容看懂。不过,我到是觉得其中有一个情节值得聊一聊。一在法庭上,控诉人指控苏格拉底向城邦引入新神。对于这个指控,柏拉图和色诺芬都记录了下来,想来应该不会有假。但紧接着的指控是说,苏格拉底败坏青年人的品德。这两个指控,在苏格拉底和我们眼里都能辨别出其中的矛盾。如果说,苏格拉底引入新神,就意味着他是相信神灵的。第二个指控说他败坏青年,这其实暗示苏格拉底是一个无神论者,因为在传统的社会,有信仰意味着有道德,无信仰等于无道德,败坏青年的只能是那些没有信仰,缺乏道德的人。这个两个指控前后矛盾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指责苏格拉底信仰新神,另一方面又认为他不信仰神灵。这样的指控,被苏格拉底清楚地指明了矛盾所在。虽然,苏格拉底为自己成功地进行了辩护,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个疑问,苏格拉底信仰的究竟是怎样的神明?苏格拉底并不讳言自己拥有与众不同的信仰,他称其为精灵。这里需要注意,精灵并非原初意义的神明,而是在苏格拉底行为处事过程中出现的声音。就像在法庭上,明明知道激怒法官们会被判处死刑,但是他还是听从了精灵的指引,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杀般的言辞。因为,他相信精灵的指引是正义的,因此即便会导致自己死亡也在所不惜。二在苏格拉底这里,我们看到了对自己有利和正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选项。也就是说,对于自己有利的事情,也许并非是正义的事情。反过来说,这就暗示了对于大众有益的事,也许会产生对自己不利的后果。这个区分,其实在苏格拉底的自我申辩过程中反复出现,他指出城邦中有为了金钱而教授修辞术的智术士们。但是,苏格拉底虽总是喜欢与青年人在一起讨论,但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教育青年人。苏格拉底可以宣称自己为城邦做了很多事,但是并没有因此向大众收取报酬,这就将自己与收钱的智术士区别开来。他是如何向大众提供服务的呢?他将整个城邦比作一匹马,昏昏欲睡,而他自己则是一只牛虻,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城邦及其人民应该保持良好的道德。做这件事的后果,就是城邦对苏格拉底提出控诉。我们这时候可以追问苏格拉底,如果他知道城邦将要起诉他的话,他应该如何进行选择。我想,苏格拉底会说,作为城邦的牛虻,这是精灵要求我做的事,也是正义的事情,我不会因为不利的结果而不去做。三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是城邦,就一定会存在城邦对于哲人的指控。前者认为后者多管闲事,总是操心什么道德的事!当然,我相信大多数城邦的公民,也同样会感觉到苏格拉底的讨人嫌。但是,对于哲人来说这就是他对城邦应该尽的义务。只有如此,他才完成了自己灵魂的正义。那么,我们也应该追问,为何在城邦维持正义这么难?难道,大多数公民缺乏道德意识吗?这就涉及到城邦中秩序问题,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城邦就是他们获利的工具,他们为此可以不择手段来破坏礼法。但是,他们必须面对在城邦不断提醒公民需要保持道德良知的哲人。所以,这些人会千方百计用歪理为己辩护,颠倒黑白,宣称人们只要成功,就可以不择手段。任何道德都是虚伪,他们批命攻击哲人的道德,而自己又将道德踩到地下拼命践踏。我们不妨看看他们宣称的新道德是什么?他们认为,正义是权力者的利益,为此他们拼命地追求权力,想尽办法追求权力,向城邦的主人谄媚,从而获得城邦主人的垂青。当他们获得了城邦主人的青睐后,就会露出凶残的獠牙,向住在同一个城邦的公民喷洒毒雾。进而向哲人下毒手,污蔑其不信城邦诸神,反而引进新神。这句话何其恶毒,他所谓城邦诸神不过是权力者的化身而已,苏格拉底所崇信的不过是作为个体的良知而已。在权力面前,如何保持个人的良知,这诚然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些利益熏心者,则以顺者昌逆者亡的态度来处理与人的交往。在他们眼里,任何向公民教授良知的哲人都是在败坏青年的道德。结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城邦,有城邦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城邦与哲人的矛盾,权力与良知的冲突。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追问,自己究竟应该选择内心中良知的呼唤,还是应该追随城邦中权力的叫嚣。自古仁人志士,在面对权力的屠刀面前,往往舍生取义,在今日善恶尚不难辨,但选择已然难矣。若权力者自称良知,则哲人无所逃遁于天地之间矣!然自古以来,权力者莫不称孤道寡,曰圣曰贤,在权力天理面前,能够谨守道德良知何其不易!然而,苏格拉底可以慷慨赴义,自古慷慨悲歌之士亦多矣,故道之所在,义之所在而已,非道能弘人,实人乃弘道而已。此时此地,且反复吟诵:人不知而不愠,无乃君子乎!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在这部书中,施特劳斯讲解了色诺芬的《回忆》《申辩》和《会饮》三个文本,通过对于其中苏格拉底形象的描述,刻画了一个回避哲学,专注美德与城邦的政治哲人。可以说,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辞,都是对于审判的辩护——在城邦中为哲学辩护。
  •     研究苏格拉底,可以吸收色诺芬的思想,个人觉得有些参考价值
  •     家政是治国,中国人可能认为治国齐家,但是希腊人将女人与奴隶剥离出人的范畴,这种看法就荒诞了。
  •     特喜欢的书。
  •     苏格拉底的精灵还是命神呢。除了错别字以外,翻译上觉得有些句子很难理解
  •     早期撕掉了
  •     Via刘玮
  •     封底“在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三位作家笔下”一句,透着强烈的喜感。也许写前言的作者也试图通过玩笑来“显示他的智慧”。施特劳斯通过梳理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法官面前的申辩》、《会饮》,解读了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形象。同时也可以将施特劳斯的解读视为对以上三篇文章的注疏。通过发现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别无二致,重新为在人们心中蠢笨的色诺芬形象进行正名。因为施特劳斯不自觉地采纳色诺芬的“隐微写作”手法,致使文本的阅读难度增加。出版说明中提及施特劳斯复兴苏格拉底问题,从而迫使人们面对自己的生存德性问题以面对西方文明危机。中译本前言亦是解读后的一个写作,同样的上升下降结构,柏拉图与色诺芬不同,“异乡人的杀手”不会去描写顶峰。同时引出叙拉古人的疑案。布吕尔前言亦为线索。
  •     文章写的非常好,但是要用心读的懂。
  •     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给了我们关于古典哲人的另一幅面孔,据说色诺芬同马基雅维利的关系密切,色诺芬究竟是什么人?汉语学界鲜有相关资料,刘小枫教授独具慧眼,不仅组译了施特劳斯的色诺芬撰述,而且将色诺芬的主要作品,尤其是将《居鲁士的教育》介绍给汉语读者,有助于我们更为丰富地理解哲人苏格拉底。
  •     初看普普通通,似乎仅仅是对《回忆苏格拉底》的疏解,看不出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其文字底下藏着的深意,只有反复揣摩才能见端倪。
  •     2015秋季学期
  •     施特劳斯的总体倾向暗示——他的著作也表明——,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尽管在描绘的时候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其实则一般无二。这项研究是在澄清某种失去的自然世界的现象,因为诸现代传统已然掩盖了这种现象。施特劳斯反思阿里斯托芬和色诺芬,就是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审视一位看似很好理解因而难以理解的苏格拉底。这位色的苏其实很类似于阿里斯托芬笔下的埃斯库罗斯,针对雅典帝国修辞而亢龙有悔,在教化大众时并没有意识到大众与他们之间已经产生了不可弥补的分裂 。又或者说,他提供的是施公笔下的第二种哲人——中苏。而柏拉图笔下的苏则更像是《圣经》中的上帝,经历了少年、中年、壮年、老年的生命全程,往往是后来写的对话录更呈现了早期的苏格拉底,其中苏格拉底的智性发展勾勒了一出出哲学事件,表征着苏格拉底时刻。
  •     仔细读过《回忆》后再跟随施特劳斯的线索可以找到一些他的提问的疑似解答,封底的介绍有很要命的错误……
  •     看这本书,要同时参阅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