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影萍踪》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丽影萍踪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4
ISBN:9787806572924
作者:[美国] 迈克尔·坎宁安
页数:190页

清晨的厌倦,黄昏的恐慌

从三个女人的早晨开始细描,这视角本身就很讨巧。普遍有窥视欲的读者们都很想知道,女人们如何在早晨表达厌倦、恐惧和期冀,借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习惯动作,尤其是洗淑梳妆以及对镜时的一系列瞬间定格。或者也可以写,醒来的女人如何张着眼看窗外,刺眼、醒目、强势介入的庞大现实世界,如巨兽就守在外面,隔着薄窗帘,它血红的爪舌立即就要淹没她,如布朗太太,卧室外间的丈夫和孩子所代表和揭示的日常现实,已令她不堪重负。她很想在今天做一个了断。又或者,从幽暗转到幽暗、从梦到醒的不变时空,如伍尔夫太太,醒来也无非是径直从梦再到梦的重复,因为一大早来不及吃早餐和吩咐厨房女仆耐莉,来不及跟丈夫伦纳德多说几句话,端一杯咖啡,便要立即上楼开始工作,因为她已经想好了小说的开头。写作使生活成为一堆梦,从睡眠中延续出来的梦的尾巴:日常也是梦,白昼和阳光和光线跳格的窗,和手里的烟头、蘸笔以及咖啡杯,统统成为梦。身穿淡蓝色家居服,她坐进藤椅,写作思考的间隙喃喃自语。对于写作的渴望,可暂时催促她起床,走动,下楼,走向如梦的现实。等这最后的托付亦宣告破产,便到了弗吉尼亚毅然沉睡永久不醒的时辰。达洛维夫人却在一个六月的早晨,蓦然决定:我要自己去买花。一路经过橱窗商店广场街市,一路观摩细节,一路赞叹早晨和六月。推开花店的门,愉悦甚至略有亢奋地向店主人芭芭拉打招呼:早安!多美的早晨!因为今天她要为理查德的小说获奖开一个party。这是唯一一个迎接早晨的女人。然而无论她如何努力地迎接和善待这新鲜世界,失落和无力仍然接踵而至。据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一开头,弗吉尼亚匆匆离家,穿越狭长的、两壁坠满小花的小巷,来到河边,口袋里塞几块石头,就下水了,躯体顺着流水一路漂移。在留给丈夫伦纳德的信里,她说“我的确觉得我正再次发疯: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挺过这糟糕的时刻。而这次我将无法恢复”。她所不能忍受的正是这病情的反复。她晓得她仍可以再次恢复,但对于恢复本身,她亦厌倦。她等不到再次恢复,她已失去活着的耐心。“清晨的厌倦和黄昏的恐慌”,所以理查德坐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整个世界,这是下午,或许正是我们所说的黄昏,所有窗户都打开,光线照进来,将屋内一切都涂上厚厚一层诡异的明亮,理查德一边喃喃地赞叹着“多美的一天”,一边悬荡着吊在半空的腿,终于从这里跳了下去。弗吉尼亚结束了写作,送走了凡尼莎和孩子们,感到了黄昏的空荡,头也开始痛了。她决定出门,离开家,至少是散个步,总之要离开这个总是与炖牛肉、台灯和玫瑰花有关的地方,暂时离开生活一下子。原本打算赴死的布朗太太,又回来了。开车载着儿子里奇穿越黄昏,她感到希望、真实和重负同时回到体内,无论如何,她已决定用另外的方式逃离生活----出走。这正是有关于所有人出走的故事,方式各自迥异,愿望毫无二致:有人溺水,有人跳楼,有人服药,有人逃亡,甚至就连留下来的人,也只能以出走的方式留下,以另外的方式延续生活。因为时时刻刻,每个当下,可以同时是出走和归来。作者以意识流的笔锋为我们细描时时刻刻,也正是要我们清醒且觉知地观照每个当下,那么每个当下都是钻石,都熠熠闪光,都饱涵了出走和回归的双重慈悲。不必远行,不必跃向彼岸,正在此岸的幽暗洞穴中,正在此时此刻,超越界覆盖并俯望众生,恩宠无处不在。

那些流逝的时光——The Hours

其实我只是翻出了《Chicago》的原声,其实我只是贪恋“All That Jazz”的旋律,但是事情往往总有有不可预料的时刻,周期性的眷恋让我又看到了那两个单词——The Hours。总在一些时刻,你会想到一些事,Phillip Glass的钢琴声在耳边响起的时候,我就不愿再从这里面出去,那些熟悉的画面和文字又一次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我都不认为我真正的读懂了那本书,更不要能够深刻体会电影的含义,但是我觉得至少我在里面找到我所认同的一些事,一些不能鸣状的事。有关死亡,有关灵魂和有关那些肮脏的躯壳的事。三个女人,三个场景,一根细细的线将她们连在了一起,其实她们并不相关,她们只是带着相同想法活着的女人。在我看来,弗吉尼亚和劳拉的相似性更高,他们都是带着面具生活的人,想回到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但是却逃脱不了时间的束缚。她们一次又一次违背自己的思想,与现实妥协,到了最后终于跨不了自己心里的坎的时候,一个选择了自杀,一个选择离家出走。弗吉尼亚陷在自己所编织的世界不能自拔,她感觉自己就是笔下的达洛维夫人,她想象着自己如她一般在臆想中的世界生活着,这种生活是我们自己所设想的,也有美好的地,也有不如意的,但是单纯这个想象的时刻都是美好的,我可如同上帝一般操控这个世界,我能如上帝一般俯身倾视这片大地。而当我再次回到那个连我自己都无法掌控自己的世界以后,剩下的只有周身的失落。我们依附在那个我们不得不依附的肮脏去壳内,带着他人的意志活着。解脱,离开躯壳可以解脱吗?不能,因为我最基本的现实依附——这个驱壳已经消失的话,我还能怎样去感受那些我所认为的美好。所以,“克拉丽莎终究不是死神的新娘,她是一张上面躺着新娘的床。”当弗吉尼亚将石头放进自己的口袋,走下湍急的河流里时,或许她真的解脱了!那我们呢?劳拉·布朗的身份是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他的丈夫是归来的英雄,她的一切生活都人们艳羡的那么美好!而她呢?第一步的妥协就是与丹·布朗的结婚,随之而来的一些生活是他永远没有准好接受的生活,她被拖着向前,慌乱、惊恐、措手不及,没有学会走路的她被推向了万米长跑的起点线。孤单、恐惧、害怕,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我们害怕一些变得让我们更无能为力,我们害怕那些跑道边围观的人们看着自己拖着尚未发育完全的双腿在跑道上步履阑珊的前进着,我们更害怕那些世人恶俗的眼光,冷讽的嘲笑,我们会像一个被扒光了衣服人站在强光灯下……所以,我们只能佯装镇定地活着,用余光偷瞄着别人的举止,偷偷地学习活着!而这一切迟早会有分崩离析的一天,劳拉来到旅馆一个人幻想着自己被从地上泳出的水所淹没是前兆,而最终的出走便是结果!只不过,没有逃离驱壳的她最终还是回到那些无法逃避的跑道上,她还是有着留恋的东西。或许克拉丽莎才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在罪恶、疾病、死亡不断蔓延的城市,“她仍然爱着这个世界,热爱她的粗犷,它的永不破灭。”我们爱我们的城市吗?他是我们除了躯壳之外灵魂另外一个栖身之地,我们无数次的徘徊在街道边缘,看着川流熙攘的人群与车流,是否有一丝的留恋呢?我有,我的确有。我爱这座城市的清晨和夜晚,当我留恋的站在街道的边缘看着大家为着自己在自己的生活中尽情的舞蹈着的时候,我感觉到的是强大的生命力,它驱使我努力将自己也留在这片土地上,与之共舞。与我们最贴近的克拉丽莎都在努力的生活着,我们Why not?最爱的那句话是这样的:“带着一种清新的生命宣言向四面八方袭去……”这是克拉丽莎在六月的清晨出门买花时所感受到的一切。六月,初夏,某个早晨,带着疲惫回家的时候,这句话突然涌进了脑海,因为在我的周围,有着大树,花草,有着六月清晨的空气,不断的冲进我的肺里,复活、重生,就是这种感觉。而这座城市最美的夜晚却是在深冬十二月,雾蒙蒙的街景中,一切都如魔法世界的虚幻王国。空旷的街道,大楼仿佛都在云端,这座城市就是我的!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如果我没有了一切,我是否还有这座城市可以依靠,依靠我如此的深爱着这座城池?如果对于弗吉尼亚和劳拉是强烈的认同感的话,我更爱克拉丽莎,她在最艰难地活着,她与弗吉尼亚和劳拉都不相同,她丧失了更多的时间,奔波在更多的空间,围绕在她身边更多的人和事让她无力分身,或许她也渴望自己的世界,但是却无人与她分享,她总在努力走近别人的生活之中,甚至忘记自己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再或者,这既是她自己的生活。但我很喜欢她,无论对于那位将她称作“达洛维夫人”的理查德,还是对于自己的同性恋人萨丽,她总是为他们带去鲜活的气息。她的一切都是真心的,都是发自内心的,而这一切,都是现在我们所缺失得最多的!面对更多的痛苦与不幸,即便是死亡,在克拉丽莎心中,总还有着慰籍:当我们的生活之门迎着一切艰难和希望开启,并赋予我们想象中的一切,我们变开始拥有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尽管除孩子外,人人都明白:这以后的时日将黑暗得多,艰难得多,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珍爱这座城市,这个早晨,并对未来充满极大的希冀。惟有上苍知晓我们热爱它。——是的,有上苍知道我们一直爱着他就足够了!有的人死了,有的人仍然活着,继续生活在这未知的世界之中,正如弗吉尼亚所说的:“有的人死了是为了人们更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Contrast

生与死电影结尾处(原著中没有这个情节),作家弗吉尼亚和他的丈夫对话,伍尔夫问弗吉尼亚,为什么在你的书里,总有人会死亡。弗吉尼亚说:“Someone has to die in order that the rest of us should value life more. It's contrast.”劳拉·布朗这个自杀未遂、离家出走的女人仍然或者,而所有那些苦苦挣扎,欲随她生存的人却悉数死去。Daily routine Vs adventure我的一个朋友很不理解劳拉自杀的原因,她的生活看上去很不错,典型的20世纪中期中产阶级家庭妇女的生活。我想,让她绝望的恰恰是这种过于“舒适”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Time changes, but the daily routine still there.日复一日的常规生活让劳拉感到压抑,这不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所以,与丈夫相处,乃至与儿子独处,都让她感到压抑。而劳拉的儿子理查德,因为没有在正常的家庭中长大,导致性取向“小众化”(双性恋),作为诗人,他释放自己,从daily routine解放的方式就是创作,他向往激情炽热的生活,后来得了艾滋病,感觉得不到满足,自杀了。来到了21世纪,女编辑克拉丽沙,因为自己生活平凡(相比起她身边的朋友)而感到羞愧。downtown Vs countryside"But if it is a choice between Richmond and death, I choose death."---弗吉尼亚弗吉尼亚因为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所以,要在远离伦敦的安静的里士满修养,可惜,一个习惯于城市生活,身体留着伦敦血液的弗吉尼亚,她,怎能长期生活在里士满呢?虽然,回伦敦,那如恶魔般的头疼病可能会回来。伦敦可能意味着一种压力更大,烦劳更多的生活,不过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属于这种生活的,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该是怎样的生活,还是得怎样。虽然,最后弗吉尼亚还是自杀了。

一次结构之美

在昆德拉看来,艺术的历史与进步无关,它更多的是对未知的一次历险、一次发现,小说家的秘密也正在于此。而结构,这一将小说与其它文学形式区分开来的关键要素,与小说的美感密不可分,不仅包含着作者本身的风格倾向,亦是小说得以独立的身份标识。因此,一场对小说结构有所收获的探索,无异于向读者提供了一场与美感的邂逅。从这一点出发,迈克尔·坎宁安完成于1998年的第三部小说《时时刻刻》(Hours),无疑是作者基于其惯用的分角色叙事结构的一次成功实验。全文共分三条主线,分别叙述了处于不同时空、不同身份的三个女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天,以各自名字命名相应章节,按照几乎相同的时间轴线前行并交替出现:一战后的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市郊的休养期中,开始构思创作《达洛维夫人》;50年代的家庭主妇布朗夫人怀有身孕,正在阅读《达洛维夫人》,并努力为丈夫的生日准备;世纪末的中年女编辑克拉丽莎,为身患绝症的多年好友筹办一个庆功晚宴.....三条主线通过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固着在一个稳定的点上,形成存在之间的某种秘密同盟,在不同时空反复描绘三个人物各自的困扰,展开对生命与死亡这对对立命题的探讨,并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比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次敲击的钟声,跨越时空在不同章节中激起人物类似的反应或念头,以近乎宿命的方式,使小说主题延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缓慢前进,每一次敲击都能在更远处收获一声回响。然而,作者对结构的把玩还不止于此。尚未正式开场的序曲中,虚拟还原的一场由不堪重负导致的自我了断,弗吉尼亚·伍尔夫,没有过多预谋,长期繁杂思绪衍生出的仓促行为,将死亡的阴霾笼罩在整部小说上空,在偶然与必然的角落响起相同主题的变奏曲。总是一场场与生长久的对峙,像基氏所说的,“没办法继续活下去,通常就是人们的死因。你可以说是因为癌症、心脏病或倒在车轮底下,可人们真正的死因,是因为他们无法再活下去。”而作者于结尾处峰回路转地揭示布朗夫人与理查德的母子关系,让“达洛维夫人”与“布朗夫人”两条主线自由延伸后,最终汇集在一起,共同印证这场对峙的不同结局,不仅实现了小说形式上的完整,还使三条主线中人物间的呼应关系更为强烈,小说正式凝聚为一座关照生活本身的整体。小说向伍尔夫致敬的意图显而易见。这不仅仅表现为作者以伍尔夫为一条主线,合理再现出其生命中关键阶段的存在状态,借用她的视角与观念,释放作者本人对于诸多人类生活中重要命题的思索;更多的或许体现在对伍尔夫写作风格的移植上——伍尔夫认为,生活的真相在于不断变动着的人的精神世界,写作必须反映这一本质,因此作者记录和组织的,是从不同人物角度出发所经历的连续不断的观察与意识。这种内向性,亦体现在《时时刻刻》的笔墨倾向中,多用思维而非行动来构建人物及事件。比较有趣的是,“达洛维夫人”的章节,迈克尔·坎宁安套用了伍尔夫《达洛维夫人》的框架,让同样一组人物穿插在类似的情节点中编织各自的关系,在一个新的世纪复苏。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在对人物间关系作出对应调整的同时,作者也不忘将目光放在那些他自《末世之家》(A Home at the End of the World)以来便不断关注的命题上——同性恋、艾滋病、现代社会无法消退的疏离感,这些问题在小说人物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动作中,逐渐挥发出人性色彩的光辉,直至渗入人心。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布朗夫人这条线。不是因为这部分原创性最强,而是布朗夫人与生活的这场对峙,更容易联系起个体经验。一个文学女青年与一名家庭主妇在何处分离,又在何处有可能产生交集?固执己见的永不成功和认真妥协之后的失败,哪一个结局更加糟糕?继续生活下去,渐渐变老,有一样东西很重要,但它无可挽回地开始损坏、变色、腐烂、消失。分裂的漩涡中央,有些人把死亡看成一次拥抱。但更多人活着,不断寻求一个合适的视角与力度,平静地接受生活的逼视,最终沉醉于这场对峙,或许还能触碰到传说中的“幸福”二字。


 丽影萍踪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