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燃烧的心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020082728
作者:[法] 勒克莱齐奥
页数:154页

章节摘录

  克莱芒斯多么希望这样的时光能够延续。照片上,佩尔旺什紧依在她身旁,胖乎乎的小胳膊向后扬起,想要去找姐姐的手,她腼腆地微笑着,却像是一副快哭的表情,皱着圆嘟嘟的脸。她还不太会说话,渴了说“喝喝”,想吃糖就会嚷着“糖糖”。这张照片,克莱芒斯从来都带在身边,甚至多少年后,当她在波尔多司法学校上学时,还用透明胶带把它贴在寝室墙上。这是佩尔旺什真实的样子,比随后的一切都来得真实。照片从冰箱上移到壁炉上方,直到被放到法院办公桌上,用笔筒抵着斜立在文件夹旁,由于日光照射邑渐渐发黄变硬。然而,从不,克莱芒斯从不将它放在相框里。照片上,T恤成了黄色的,白色墙面像是斑驳脱落了,还有那些杂草也枯萎了一般。而卡洛斯·昆图依然皮肤黝褐,加上他那头及肩长发,活像个希瓦罗人①。每当克莱芒斯看着这张照片,她仍能感受到街上的灼热,仿佛置身在那炙烤着扬尘大地的正午阳光下。经过史酷比的家,在稍远的街角处有个水龙头,妇女们排队等着打水,有拿平底锅的,还有些拿着用油罐加节棍子当手柄的自制水桶。克莱芒斯带着佩尔旺什来取水,可龙头周围黄蜂蹿飞使她害怕极了。下午放学后,在这儿,孩子们又聚在了一起,罗萨尔芭、皮娜、贝托,还有不上学的查维拉。流水只细细的一股,却是纯净的。一开始,埃莱娜用井水做饭,却引起了剧烈的腰痛,爱德华告诉大家,由于农场主们在这块土地上到处喷洒农药,井水已被污染了。这自来水有些凉,它源于镇子另一头的火山脚下。有时水会停流,人们说,在水道那边的新建街区里,富人们在花园里设游泳池,使得源头枯竭了。“复兴”、“天堂”、“梦想”,这些街区总叫着些诸如此类与它们毫不相称的名字。镇子里地势高的地方基本都缺水,圣帕布洛街区的水龙头前排起了一公里的长队,妇女们要等数小时才能接上水。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也算不上真正的苦差事。欢声笑语,嬉闹尖叫,还有各种游戏总是伴随着他们。人们接着水将一个个桶灌满。贝托骑上他那辆旧到车座直晃的越野自行车,将打得满满的水桶放在车把手上稳着往回骑去。街道尽头是一座老房子,一只蜘蛛猴被链条拴在庭院里。

前言

  春节时从法国回来,我的导师许钧教授给我推荐了勒克莱齐奥的一部小说集。他说书很有意思,请许方和我一起翻译。我当即答应了,因为之前翻译过勒克莱齐奥的《乌拉尼亚》,我一直很欣赏他关注边缘社会的世界情怀和举重若轻的简远笔风。  书名原为《燃烧的心及其它浪漫曲》,是一部由七个小故事组成的小说集。“浪漫曲”一词原文为romances,该词还有“抒情短诗”的意思。我想,勒克莱齐奥采用这样的书名,一则暗示作品篇幅之短,二来是为了强调这些小故事通篇洋溢的诗性,是他本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一种吟唱。这七个故事中,有些其实是作家生活感悟的片断和速写,时间上也常常存在断裂。不过,它们在主题上具有一定的共性,这就是对“存在”的思考。从故事发生的环境来看,小说人物有的生活在现代都市,有的生活在孤岛荒漠;他们既在“这里”,又在“别处”。他们都用脆弱而敏感的心体验着梦想、自由、孤独、迷失、幻灭,甚至是死亡。  《燃烧的心》描写了一对姐妹克莱芒斯和佩尔旺什的命运。从郁金香盛开的墨西哥来到热浪灼人的普罗旺斯之后,克莱芒斯见证了妹妹佩尔旺什的沉沦,作为少年犯审理法官,她却无力拯救同样失足的亲生妹妹,眼看着妹妹越陷越深,最后竟然被腹中孩子的父亲卖给了毒犯。除了感到心痛,克莱芒斯对妹妹爱莫能助。她很清楚,妹妹的不幸绝不仅仅是交友不慎造成的,根在社会,在人性。母亲的自私,家庭的动荡,环境的巨变,这些都是深埋在岁月中的祸根。勒克莱齐奥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描绘细腻情感的功力,同时也揭示出墨西哥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的冲突。  《寻找奇遇》是一篇手法“现代”的意识流小说,全文采用第三人称,描写了一位在新鲜激昂的青春理想与弊病丛生的现代都市之间徘徊游荡、寻找幸福和自由的十五岁少女一次颇为奇幻的夜行奇遇。小说中没有确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也没有真名实姓,行文走笔一直在真假虚实之间转换,乍读之下甚至有点像梦呓。

内容概要

勒克莱齐奥,一九四0年生于法国尼斯,一九六三年出版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勒诺多文学奖。至今已出版四十多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一九八0年,勒克莱齐奥以小说《沙漠》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国《读书》杂志一次读者调查中,被评选为当代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
二00八年,勒克莱齐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燃烧的心
寻找奇遇
孤独旅馆
三个冒险家
卡丽玛
南风
宝贝
译后记

作者简介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一部由七个小故事组成的小说集。这七个故事中,有些其实是作家生活感悟的片断和速写,时间上也常常存在断裂。但它们的主题都是对“存在”的思考,对世界和生命的吟唱,从中可以见出勒克莱齐奥对边缘社会的关注与对现代文明的诘难。小说中的人物有的生活在现代都市,有的生活在孤岛荒漠;他们既在“这里”,又在“别处”。他们都用脆弱而敏感的心体验着梦想、自由、孤独、迷失、幻灭,甚至死亡。
这七个小故事中的人与事似乎都曾发生在你我身边,平凡而真实,美好而残酷,轻盈而沉重……

图书封面


 燃烧的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没有刻意用这本书来打发时间,只是它正好比较薄而已。对于边缘文化的传达很特别令人印象深刻,跨时间的场景对比的手法之前一直以为是国内作家比较习惯使用。复杂的人名在看完短故事之后,依旧不知道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看了好几遍。内容比较灰暗,手法比较自然,插图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其它的都还不错的。
  •     这个短篇小说集并不是每一篇都很精彩,但仍然有好几篇写出了勒克莱齐奥那种独特的,轻盈而富有诗意的风格。风格是一个作家最重要,也是最难获得的素质。它让这个作家与众不同,把他从一堆人里分离出来。如何获得风格,可能是最难以进行科学表述的论题。因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作家所有构成要素的集合,抑或是他最重要的特点。它是全部,也只是重点。每个人其实只要完全地表达出自己,其实这就会是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但如何表达出自己,而且要诚实的不加隐藏,更难的是要以一种美的方式来表达,这都构成了这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的问题。我们其实很多时候,非常深刻地了解了一个身边的人,但对我们自己,我们却常常迷惑,无能为力。我们听任身体和灵魂不断地分离、交融,根本无法认识自己。因为我们的意识本身也是根植在这身体里,就像宇宙无法丈量宇宙自身一样,只有一个大于宇宙的尺度才能丈量它。我们常常看见我们的身体,在黑暗被孤独焚烧,但无法伸手相助。因为我们明白,正是我们才是让身体困在原地的原因。身体有它的规律,饱满,然后萎缩,它在时间的魔杖下翩翩起舞。它在我们恨它的时候,享受自己。它在我们爱它的时候,毁灭自己。它是永远囚禁我们的牢。像肋骨包裹的心脏。它恨我们的灵魂。它随时想把它撕成碎片。但这一切最可笑的矛盾是,我们却需要身体来表达和书写。正因为它是最不诚实的,它本身就是谎言,它有鲜红的舌头,它要吃饭,吃带血的肉。它需要欲望来兴奋它自己。所以这是没有几个能够写出份量的作家的原因。
  •     掩上这本有着精巧素描插图的书,我可以这样说,如果《诉讼笔录》是一本男书,那么《燃烧的心》则是一本女书。相比令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让-马·居·勒克莱齐奥成名的中篇小说《诉讼笔录》,短篇小说集《燃烧的心》显得清简很多,细腻很多,精致很多,阅读起来却同样不轻松。倘若真如那些分析家所说,这个作家二十六岁时的作品《诉讼笔录》,蕴藏了很多思想的精髓,那么,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完成的《燃烧的心》这一系列的短篇小说作品里,则便少了《诉讼笔录》里大踏步重落脚的尖锐长啸和压抑着的怒恨,多了温和的慈悲和仁厚的怜悯。《燃烧的心》呈现着一种举重若轻的爱怜,一种大慈大悲的同情。诺贝尔文学奖的常任秘书恩达尔曾经这样称赞勒克莱齐奥:“一个世界性的作家,一个旅行者,一个真正的流浪者。他不仅仅是一个法国作家,如果你们细心观察他的文化价值观,他穿越了自身发展的不同层面,并且将其他的文明、其他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写作中融为一体,而不仅仅是西方的”。这句评语在《燃烧的心》中体现得相当彻底,书中故事不过七个,却从欧洲大陆到南美岛国,寥寥的几个人物,却又穿行流浪在地球上好几个国家里,各个民族次第呈现,甚至包括中国人,勒克莱齐奥的确穿越了自身发展的不同层面,展示着拉丁的,欧美的,甚至神秘东方的不同的文化。而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七篇带着浓重诗意和散文体的小说集中,着重写的都是女性,特别是社会边缘的女性。他用温和委婉的笔调写他对这些边缘女性渴望自由和独立的怜惜,写面对世事艰难中,边缘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和坚强的意志,写老年孤身女子对青春的怀念,等等。他不仅写女性的柔弱和坚强,作为男人,他竟然直白地指出众女子的心语——“男人都是过客,痛苦都留给了女人”。让人不由想悲元好问之叹——“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书中的那些边缘女性有: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爱侣出卖而被人囚禁怀孕的叛逆少女佩尔旺什,自私自利不顾女儿的伊莲娜,有着自己幸福的却面对妹妹吸毒而无力拯救的女法官克莱芒斯,抓不住时间抓不住爱情的爱娃,离家出走“在黑夜中飘着”的十五岁的“她”,不肯舍弃故土而舍弃爱情的“最让我感动”的阿丽斯,离开故土流浪他乡沦为妓女而被人杀害的移民女卡丽玛,等等。那是柔弱的女子,那是无助的女子,那是迷惘的女子,那是承受着各种痛苦的女子,当她们各自从不曾在人世间得到爱怜时,当她们那颗女儿心煎灼时,却能一一在勒克莱齐奥笔下被倍加怜惜,被倍加同情。每一个故事都平凡而简单,阅读时,便会轻易地发现,同样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即便是那些我们不能及的大陆,却因人类共同的悲哀而被影响,产生共鸣。特别是与女性产生共鸣。这是一种可以让女性觉得有个人在耐心细心静心听自己的心声,且用温柔的手安抚自己没有安全感的灵魂,以及让那一颗因这个世道而吓着的、燃烧着的、备受煎熬的女儿心慢慢平静下来,归于低声抽泣,直到遗忘痛苦的慰藉。若说《诉讼笔录》让我看见了一个锐利思考的勒克莱齐奥,《燃烧的心》则让我看见了一个仁慈宽厚的勒克莱齐奥。他在《诉讼笔录》里揭示这世界上大方面的种种不公,却在《燃烧的心》里,精心地用诗意般的句子,为那些因不公而受到伤害的,行走在社会边缘,或者独立特行的女子们,解说、安抚、歌颂、以及疗伤。而这一面的勒克莱齐奥显得温柔仁和,让人觉得亲切。一如勒克莱齐奥在书中写道的:“人间事往往如此,当时提起痛不欲生,几年之后,也不过是一场回忆而已。”【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230893231&PostID=28275856&BlogID=150117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很好的短篇小说集
  •     之前有人说走神的读不得勒克莱齐奥,又或者勒的作品太平,大二上因为袁筱一的缘故读了流浪的星星后就没有涉猎他的作品。恰巧因为此书的译者前几周代课,决定读来试试。有几句话不知是写得好还是译得好,挺触动心灵的。
  •     第一篇最赞。
  •     漫不经心的描写,与其说是短篇小说毋宁说是随笔。关于小人物的悲欢喜乐,关于社会边缘人的存在状况;随笔性的遐思交给了小说人物去展开,而非作者自身。
  •     水准参差,风格迥异。“燃烧的心”和“孤独旅馆”最棒,“冒险家”就太平庸了
  •     人生百態,各走東西
  •     《寻找奇遇》。
  •     人間事往往如此,當時提起痛不欲生,幾年之後,也不過是一場回憶而已。
  •     很喜欢
  •     同名的那篇非常好
  •     火在燃烧,我们看得见,那如果心在燃烧呢?
  •     买给小妹妹的
  •     平凡而耐人寻味
  •     晚自修偷偷摸摸的躲着老师,然后看卡丽玛看哭不知道是夜晚还是女人,以及被她是自由的她走了戳的体无完肤,再以及作者你他妈一男的怎么写的一股子小女生气啊妈蛋但却出乎意料合我口味,去死吧我的少女心
  •     游走在边缘
  •     薄薄的一本,品相好
  •     有种拉美魔幻的色彩。《孤独旅馆》一文中也提到了不少拉美作家。但整本小说集的质量,挺一般的。人的思想剖析不够深入。人物较为扁平化,纯靠异域的风情、魔幻的语言与往昔记忆吸引人。
  •      2013-12-19
  •     有关存在的思考,你我又懂多少?
  •     这本才是武送的。。。哎、反正就是想他,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
  •     克莱齐奥大概就止于星星了。 ps:陈的译笔好些。
  •     读着能让人静下心来的书
  •     在这七个轻盈的故事里,勒克莱奇奥以法式的优雅和诗意捕捉了生活里最平凡最真诚的动人碎片。
  •     第一篇深刻
  •     越来越坚信人的不同绝对大于相同 没必要更没办法相互理解
  •     同时读得图尔尼埃和勒克莱奇奥的书,不得不说,更爱图尔尼埃。
  •     三言两语可以囊括大量信息量的短篇是好短篇。
  •     進來很中意的作品
  •     有几篇还不错,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但有些还是有些浮。挺适合作为飞机读物,轻便易读。 (37)
  •     一般了,有时贝壳有神性,有时没有
  •     总觉得翻译的并不好,整个文章有一种翻译腔,不流畅。而作者本身的构思,可能我并不经历边缘,我也并没有感受到很深
  •     勒克莱齐奥5星,翻译割裂扣一星。
  •     這水平都能獲諾獎,難怪京東上賣得比妮飄還便宜。
  •     对边缘世界的关注,轻描淡写见功力。几个小故事,每一个读来,感觉都指向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孤独。另外,译者的文学功底还不错,措辞挺舒服的,不像有些外国文学作品那样读起来佶屈聱牙。
  •     这个翻译 感觉全世界的乡下都把父母叫作爹爹阿妈
  •     有些女性存在状态的思考在里面,用一种悲悯同情之心写了几个女人的小故事,确实平凡而真实。这些故事可能超越国界超越文化的都存在着。散文版的轻盈。
  •     短小的故事,却发人深思。很喜欢作家对景物的生动描写和对氛围的极度渲染,以及对姑娘的心意揣摩都很到位,让人情不自禁身临其境般,感受起起落落,感受悲痛快乐,感受收获错过和失去。
  •     不喜欢里面赤裸裸的直接风格 十分真实 接受无能
  •     孑然一身者、沦落他乡者的故事,仿佛是有人拍拍肩指给你看,在不被人留意的后院篱笆脚缝隙处,有野蘑菇在生长。【封面和插图乍看以为出自我初中同桌在课本空白处的铅笔涂鸦。
  •     文未开头,第一句话就把我抓住了。【一座山燃烧了,都可以看到。一颗心燃烧呢?】
  •     短篇小说,比较意识流的叙事方式,有时意向大过情节,像是作者随意截取的生活片段和思考。翻译一般,但还能感觉出原作语言是富有诗意的。同名篇比较触动我,过去与现在互相交织,姐姐面对妹妹的堕落无能为力,但什么造成了妹妹的执拗和不幸?从交错的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和大环境的动荡对她的巨大影响,但作者表达生活的沉痛和悲哀又显得那么举重若轻,完全表达出篇首道出的意境,“高山燃烧了大家都会知道,心在燃烧的时候谁又会知道呢?”
  •     用词轻盈,充满同情…不喜勒克莱齐奥的叙述姿态…3.5
  •     短篇小说集,写的普通,读起来没感觉
  •     文学素养比较差,没有看出任何东西。
  •     最初看了美丽的《南风》很喜欢才决定看这本书,但没想到其他篇目跟《南风》差异都很大。《宝贝》完全没懂,而《三个冒险家》平淡得像纪实作品且翻译很奇怪,爹爹阿妈什么的。《孤独旅馆》和《寻找奇遇》有点近似,少女夜游中的意识流和老妪茶桌前的意识流,更像诗歌。《卡丽玛》和《燃烧的心》又有了故事,且都是沉沦的故事,尤其同名中篇十分感人,视角的转换也很自然,觉得很好。
  •     许钧老师大概找了两个研究生来翻译此书,前后分裂得可怕,这位叫许方的译者很差,陈寒还行。
  •     从来没有勇气堕落但却对性爱与致幻剂了如指掌 燃烧的心让我想起八十年代酷酷的洛杉矶还有中学时候写的蠢兮兮的短小说 喜欢南风那种秘境之美 生活hard模式好像也不过是那么一回事
  •     心在燃烧的时候谁知道呢?
  •     2008年诺奖得主,很温暖的一本书。
  •     还是那么温柔迷离、总想度一切苦厄的勒克莱齐奥,纤细善良的心灵倒映的文字还是那么惹人泣下沾襟,写给与命运倔强挣扎的你,写给千里万里、永不归来的你,永远定格在郁金香大街上手牵手的你,遥远迟缓涣散的思绪,就像那年在广岛街头行走的你,“雨季就要来了,该死的季节”“唉,那就是我的季节啊”
  •     “她只剩这些幸福的回忆,永恒回归的幻觉,还有必须立刻永远离开的不遮不掩的信念。无可选择,如此而已:几下轻轻的敲门声,一片沉寂,一具冰冷僵硬的尸体被送入遗忘。楼梯上,穿着白袍的天使眼神慵懒而残酷。在某张被人遗忘的独脚小圆桌上,茶已经凉了。”
  •     这种单一的抒情方式真让人受不了。不过《三个冒险家》还是好的。
  •     除了第一篇其余篇幅都极短,最短的也就一千字。
  •     沉重的故事却有轻盈的美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