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故事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东方故事集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7-12
ISBN:9787542626653
作者:(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页数:123页

章节摘录

  王福脱险记  老画家王福和他的弟子林,沿着汉王国的大路漫游。  他们走得很慢,因为王福晚上要停下来瞻仰星星,白天则观察蜻蜓。他们行李很少,因为王福喜欢物体的形貌,而不是物体本身,他觉得世界上除了画笔、中国的漆瓶和墨水缸、绢卷轴和宣纸以外,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占有。他们很穷,王福要用他的画去换一份小米粥口粮,蔑视钱币。他的弟子林在装满画稿的口袋重压下,弯腰曲背,必恭必敬,仿佛他肩负着天穹,因为在林看来,这个口袋装满了白雪皑皑的大山、春水浩荡的河流和夏夜月亮的玉盘。  林生来不是适于跟在一个对黎明和黄昏百看不厌的老人身边,浪迹四方的。他的父亲是黄金兑换商;母亲是一个玉器商的独生女,玉器商把财产留给了她,由于她不是儿子而抱怨。林在一个因富有而万事如意的家庭中长大。这种深居简出的生活使他变得很胆小:他惧怕昆虫、打雷和死人面孔。十五岁时,他的父亲给他挑了一个媳妇,娶过来时她非常漂亮,他想到为儿子谋得了幸福,在他到了夜晚只能用来睡觉的年纪,也就感到欣慰了。林的媳妇像芦苇般娇弱,像乳汁般稚嫩,像唾液般甜美,像泪水般有咸味。林成亲以后,他的父母十分知趣,竟然撒手人寰,他们的儿子孤单单待在漆成朱红色的家里,只有总是挂着笑容的年轻妻子和每年春天开出粉红花朵的李树陪伴。林爱着这个心地纯净的女人,有如喜爱不会失去光泽的镜子,喜爱一道永葆平安的护身符。他常常光顾茶馆,附和时尚,适当帮助卖艺者和舞女。

内容概要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在法国文坛,名气远大于杜拉斯,她是法兰西学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院士,其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哈德良回忆录》和《熔炼》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尤瑟纳尔坚信,历史是一所“获得自由的学堂”,是对人类进行哲理思考的跳板。因此,她特别青睐历史,她的虚构作品漫游于古代、文艺复兴时期以及20世纪初的广大空间;若用现代的文论言语表达,尤瑟纳尔的全部作品都是互文性的杰作,充满着今与古、此与彼、我与他、灵与肉、具体与抽象的对话。

书籍目录

译者序王福脱险记马尔科的微笑死去女人的奶源氏亲王的黄昏恋迷恋过海洋女神的男子燕子圣母院寡妇阿芙罗迪西亚砍掉脑袋的迦利马尔科,克拉列维奇之死柯内琉斯·贝尔格的悲哀后记

编辑推荐

  《东方故事集》由法兰西学院350年来第一位女院士玛特格丽特·尤瑟纳尔叙写神秘东方;著名翻译家,郑克鲁,精心翻译,推介。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法兰西科学院三百五十年来的第一位女院士,作为历史小说家,达到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尤瑟纳尔踏上创作道路时,写的就是历史小说。《东方故事集》文笔优美,叙事简洁,有的以神奇取胜,有的以惊心动魄而富有魅力,有的以形象感人,五光十色,熔于一炉。这十篇小说确是精品。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尤瑟纳尔选取了中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印度、日本的故事、传说和神话作为这些历史小说的题材。尤瑟纳尔并不止于从东方的传奇和神话故事中猎奇,她更重视这些故事中蕴含的哲理意义,以她的话来说,要从中挖掘“不可分割的思辨观点”。正因如此,她有时加以改写,有时加以引申,有时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想象,以致改变了原有故事的含义,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东方故事集》描写爱情的故事最多,包括《马尔科的微笑》、《源氏亲王的黄昏恋》、《迷恋过海洋女神的男子》、《寡妇阿芙罗迪西亚》,《砍掉脑袋的迦利》也可以算在内。《东方故事集》描写母爱的小说只有一篇:《死去女人的奶》。

图书封面


 东方故事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王佛脱险记》中主人公林的认知转变——王佛带来的“视域融合”及其对异域写作的解构解题:研究底本(包括人名和引文等),主要参考了刘君强的中译本(收录于《东方奇观》,漓江出版社,1986年),个别处参照郑克鲁译本(《东方故事集》,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简称“郑译文”;必要时回到尤瑟纳尔的原文(Œuvres Romanesques,Gallimard,1982)。解释标题。在《王佛脱险记》中应该存在三个层面上的“视域融合”:其一,故事层面,具体体现在《王佛脱险记》的主人公之一林在遇到王佛之后,他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几乎是发生了颠覆性的剧变;林的转变提示我们寻找西方文艺观与传统中国思想的“视域融合”,这是第二层面;最后,在《王佛脱险记》的文本与读者(尤其评论家)之间还存在着第三层“视域融合”,关于“中国题材写作”,甚而更广意义上的“异域写作”,往往令读者有一种写实的幻觉(评论者们追索其“本事”、来源、流变等即其表现),但是文本本身的一些细节却可能在有意无意中解构“异域写作”,《王佛脱险记》恰好是一个例子。一、林的转变林最初是一个富家子弟,而且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人,或者说是东方人形象。但是,在偶然(从整个文本来说又是“必然”)遇见王佛之后,林的人生发生了剧变,其中最关键的转变在于林认识世界的态度与角度产生了剧烈的震荡。这种认知上的转变,或者说王佛教会林的第一件事,同时也是二人视域的第一次融合,发生于酒楼上,王佛指点林观察醉酒人的表情、肉块的光泽和酒渍的形状颜色,这对于一个分享传统中国生活方式之视域的年轻人来说无疑好像是新世界的第一缕曙光。中国文学作品中从来都不缺乏酒肉,但是这些酒肉更多只是一种“修饰”,当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这里只有作为概念的酒,甚至酒的杯数都是“虚”的,不会有人关注酒杯上是否有凹痕,不会有人留意醉酒人的嘴角是否吊着口水,更不会有人煞风景地去描写酒渍的形状和颜色;同样,当梁山好汉吞下大盘牛肉时,他们只求口腹之快,至于牛肉从某个角度看去像什么,光线从哪里射来使得牛肉显出什么颜色,也不会有人留心注意。而经过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洗礼,在尤瑟纳尔时代的作家们看来,对于细节的深切关注,事无巨细地描绘,已经是理所当然的,甚至细节才是重点。所以王佛的关注点与林的注意点本不在一处,但经过王佛的“教育”,林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观察世界的新角度。尤瑟纳尔将没有遇见王佛之前的林描述为“一个胆小的人”,尤其“害怕昆虫、雷电,怕看死人的面孔”。实际上,在后文中,林在少年时惧怕的这三种事物,他都不再惧怕,甚至可以勇敢直面。这一方面可见尤瑟纳尔走笔之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考察林在认识上的转变。就在林邂逅王佛的决定性的那天晚上,王佛观察蚂蚁的行进,而林也随其观察,而林原本害怕昆虫的厌恶之感“化为乌有”。我们应该追问,为什么嫌恶之感全部消失?也许,林在认知新的旧世界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一种单纯的快感,亚里斯多德《诗学》第四章中说人对于摹仿作品会有一种快感,即便是最可鄙的动物形象,因为这实际上是“求知”的过程。如果以这个角度来看,林实质上是在重新认识自然甚至整个世界,而在这个他未曾体验过的事件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求知的快感,从而冲淡了他原本的恐惧和厌恶感,他原有的视域被打破了,而带来这种视域破裂及迁移的,无疑正是王佛,或者说,王佛代表的那种世界观和艺术观。当然,这些都是水面下的冰山,尤瑟纳尔并没有明说。再看雷电,林原本惧怕闪电大约因为在古代中国,闪电雷鸣地震月食等自然现象往往被视为上天对帝王和帝国的警示,被赋予超自然的意义,林对于闪电的惧怕实际上可能是尤瑟纳尔安在林身上的一个中国典型的符号 ,王佛在暴雨中指点林“欣赏闪电铅色的斑马纹”(郑译文),对于受到启发的林而言,雷电不再是上天的警示,倒成为了审美的对象,林从此不再害怕暴风雨,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再说死人脸,典型的中国人是不愿意直面死人脸的,因其不祥,但是在王佛的引领下,林不仅不再害怕死人脸,甚至只顾冷静地为王佛调色,以一种“零度写作”的方式破除了死亡的神秘性和某种不可言说性。这种将丑的、恶的事物转化为审美对象的行为,难免令人想起波德莱尔等人,但是也就在这种联想中,王佛和林开始渐渐褪去他们的东方“气质”“特性”,似乎掺杂进一些模糊的西方因素。在遇见王佛之前,林的视域相对而言是比较传统的、无个性的、中国化的,中国许多古典小说中的少年主人公,往往就是如林一般,出身于商人家庭(或者文人家庭),生活无忧,自然地继承遗产(几乎从来无需担心金钱),无人约束,金屋藏娇。我们不知道尤瑟纳尔是否受到译成法语的中国古典小说(尤其三言二拍)的影响,但至少从中国古典小说的角度来看,尤瑟纳尔给予林的人物设定,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套话”或者“陈词滥调”。但是,一切都颠覆了,因为王佛出现了。王佛固然也是一个“符号”,我们可以看出,王佛身上带有浓厚的西方文艺观的痕迹(这种痕迹本身也是复数的),即便所说错误,那也没关系,因为我们都能发现,王佛相对于林毕竟是一种异质的存在,也就是说,王佛与林原本各有各自的视域,在相遇之前,它们几乎没有重合之处,而视域的融合正有赖于这种差异。最终,王佛用自己的视域引诱林的视域变动,并在崩溃后几乎彻底接受了自己的视域。总而言之,“林顿悟到:王佛适才送给了他一颗全新的灵魂和一种全新的感觉”,故事中林的转变仿佛说明,林从传统中国式的认知转为西方现代审美式的认知。二、西方文艺观的浸入不单是王佛和林的人物设定,在文本中的确存在着西方文艺观的痕迹,而它们可以说是圆融在整个故事中的。具体而言,文本中渗透着摹仿论的气息,也存在着艺术高于现实论的痕迹,以及重视色彩的画论特点等等。以下简述之。王佛为了观察醉汉而在小酒店里喝酒,在林的家里又忘我地观察蚂蚁沿着墙壁缝隙前进的过程,这些行为都透露出柏拉图甚至前柏拉图思想家以来的摹仿论的痕迹。而且,蚂蚁也是西方文学思想中常见的一种动物,《伊索寓言》中蚂蚁的故事家喻户晓,亚里斯多德将蚂蚁视为政治动物,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也讨论过蚂蚁等动物的组织与“利维坦”的区别等等。又,皇帝在跟王佛交流的时候表示,皇帝曾经试图在现实中寻求画中的世界,这基本也是艺术反映现实的摹仿论立场。与之相反,中国传统艺术主要追求的是“言外之意”,讲究的是画作之外的意境,所以一个中国式画家绝不会将一幅山水画与某山某河仔细对照(虽然西方亦有印象派艺术等等,但其基底仍然主要是摹仿论的)。关于尤瑟纳尔个人的整体文学观,先引用《哈德良回忆录》中的如下文字——“[从书籍中获得的材料]也许比我在自己一生变化多端的环境中所收集到的材料还要多……在后来,人生又使我弄清了书本所阐述的东西……诗人们把我们带进一个比赋予我们的这个世界更加广袤或更加美好,更加炽热或更加温暖的世界之中……” 。如果我们将这具有王尔德式风格的句子视为尤瑟纳尔本人的文学观,并与《王佛脱险记》中的一些细节对照,也许会有有趣的发现。在小说的第二段中,尤瑟纳尔说王佛“爱的是物体的形象而不是物体本身”,法文原文为“aimat l’image des choses, et non les choses elles-mêmes”,如果换为柏拉图式的术语,王佛爱的实际上正是作为摹仿的摹仿的艺术品(l’image des choses),而不是作为理式之摹仿的实物(les choses elles-mêmes),这恰好与柏拉图式理论背道而驰(柏拉图认为艺术品次于实物),但也正好呼应了所谓唯美主义者对于柏拉图式理论的反动,简而言之,就是王佛在现实与艺术之间似乎更倾向于艺术。小说接下来提到林背负的装满画稿的口袋里放佛有整个宇宙,其意义也很明确,概言之即艺术的价值高于现实,现实的天地被收服于艺术世界中。当皇帝告诉王佛,“最值得统治的帝国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王老头通过成千的曲线和上万种颜色所进入的王国”,更是直白地将艺术世界捧在现实之上。总而言之,无论尤瑟纳尔在文本中透露出的文学观究竟是否为唯美主义式的,或者尤瑟纳尔是否王尔德的信徒,这些或许都不那么重要,因为至少现实与艺术的关系这一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论题无疑渗透在这些细节中,提示着读者《王佛脱险记》并非一个纯然的中国文本。西方文学观潜入中国故事,这种视域的融合造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并因此也更丰富的文本。最后,尤瑟纳尔在小说中多次提及作画过程中王佛和林对于颜色的重视,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虽然并非不重色彩,但确也不像西方绘画那样重视颜色的比例调和等等,也就是说,王佛也许是一个不够典型的中国画家形象,他的身上渗入了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林在认知转变的那个晚上,惊奇地发现自家房屋的墙壁并非他原本认为的红色,而是好像“快要腐烂了的桔子那样的颜色”,这种对于颜色的认知的深化,除了陌生化效果的作用之外,也折射出西方绘画艺术对于颜色的细致认识。当王佛和林被粗暴的士兵逮捕时,王佛注意的却是士兵衣袖与外衣的颜色不协调。当林被杀,本应悲痛欲绝的王佛却情不自禁地欣赏起林“留在绿石地面上的美丽猩红的血迹”,颜色在这里仍然是关键的吸引因素之一,甚至具有令人忘却死亡的力量,这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王佛和林抛弃产业在外“流浪”的生活,在尤瑟纳尔笔下似乎具有一种“诗意”,至少尤瑟纳尔是以一种不反感的态度提到他们的“浪迹天涯”。但是对于一个正统的中国诗人、书法家或画家来说,“流浪”往往不是一件积极正面的事情,经常充斥着苦痛与无奈,或许称得上中国第一个“流浪诗人”的屈原反复抒发的不是流浪之自由而是流离之艰辛,后世“穷而后工”之类的表述背后基本上也是辛酸和无奈。与此不同,尤利西斯的流浪是一切文学或诗意的起点,堂吉诃德的流浪牵引出所有的意义,流浪意味着新的世界,象征着创造的过程,这迥异于中国古典的观念。总之,我们能够发现,在小说文本中,一个中国故事渗透了西方文艺观的一些断片,这意味着在文本层面也存在着中西视域的融合,与故事层面的视域融合相呼应。三、异域写作的自我解构如上所述,在《王佛脱险记》的故事和文本中,可能存在着东西视域的某种融合,那么,随之而来的疑问就是,那么像《王佛脱险记》这样以异域人物和故事为题材的文本,其焦点是否都不尽在异域,或者更大胆地提问,是否所有的异域写作都不完全是在写作异域?如果我们以中国研究者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外国作家创作的关于中国的文学文本,它们的意旨是否可能不全在中国本身(暂且不论中国“本身”是什么)?至少,《王佛脱险记》证明,一个中国题材的文本难免会渗透着写作者自身的非中国的观念或其所处时代的某些意识,即一个中国题材的文本总是东西视域融合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纯粹的写实文本,或者说,并非仅仅是将一个中国故事“翻译”成外文而已。此外,一个中国故事中的异质(比如西方文艺观的痕迹)可以帮助我们揭穿“实录”之类的假象,这些异质在现身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解构了文本的“真实性”,也就是说,中国题材写作在发生的同时,它或许也在进行着自我解构,表明这并非纯粹彻底的中国题材写作 ,并将焦点转向写作本身。实际上,这种解构恰恰表明了一种平等的关系(而非西方中心主义式的不平等关系),即在文本中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的东方与西方之别,更没有高低之分,有的只是不同视域之间的混融。而且,我们都意识到,作者可能是将某种思想散入文本中,而承载这种思想的当然可能是一个西方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东方的故事,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作者实际上是在表示,东方故事同西方故事一样可以承载某种思想,波德里亚可以用庖丁解牛来作为例子,当然也可以使用西方的东西来举例,我们与其批评波德里亚曲解了庄子,不如承认在这里也存在着一种平等,即只有同等有效的材料,而没有东西之分别。中国的研究者在遇到外国人的中国题材写作时,似乎经常持有这样一种态度,即批评他们笔下的中国不够真实甚至是虚假的,进而以百试不爽的“东方主义偏见”为其定性。但是,当研究者们激烈批评某某作家误读甚至曲解中国并因此成为“西方中心主义者”时,我们可能正是弄反了,因为在他们的文本中或许根本就不存在西方与东方的问题,而只有艺术的形而上的问题而已。当然,我们的文学批评处于一个被“殖民”、“去中心”、“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等术语统治的时代,虽然这些术语曾经作为反对某某中心主义的有力武器出现,但如今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它们曾经反对的对象而逐渐成为新的逻各斯,所以我们实在有必要警惕被新的权威裹挟着做出“过度阐释”(当然同时也意味着不充分的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说,或许“中法文学关系”“中英文学关系”的标题或许并不那么准确,因为诸多看似明显的影响与被影响和反影响关系,实际上可能只是一种“幻觉”,因为对于外国的写作者来说,中国的文本并非那个唯一的选择(the chosen),而恰恰是基于偶然的另一种自我投射。附记:罗兰巴尔特在《符号帝国》中说,“东方是无关紧要的,只不过提供出一套特征……”。
  •     《东方故事集》(我更喜欢译作《东方奇观》)在我包包里放了一周,我出门上课带着它,在出租车上带着它,在KTV里也带着它。描述书里的故事实在太邪恶了,不描述我又心痒难挠,看书的时候我时时刻刻忍不住想象那是电影:既然《奥兰多》可以拍成绝佳的电影,《东方奇观》也当然可以!是的,一看到《东方奇观》我就想起《奥兰多》,后者是我最喜欢伍尔芙的一本书。《奥兰多》就像一大把光彩熠熠的廉价宝石,混合了猫眼石,云母的碎片,羽毛和水晶,我喜欢《奥兰多》的速度,它让我觉得在飞舞疾驰,在狂欢痛饮。《东方奇观》没有那么快,更耐人琢磨,尤其到了最后的几篇,更要停下来,在经常停驻的笔触前沉默,反复回味,在残篇断简的故事里幻想:如果继续写下去,将会怎样?无意中看张永义的书,说其实尤瑟纳尔和伍尔芙两个人会过面,彼此都提到对方,虽然很矜持:一个是苍白的,尚未年老的,仍旧好看的女人,一个是穿着黑色裙子,绣着金树叶的女人。《奥兰多》写的是传奇,《东方奇观》写的也是传奇,上一回和严歌苓谈到传奇,故事中的“传奇”:人们对故事有一种本能的期待,就是想听到传奇,惊奇,奇观,这是故事最原始的本性,也是最伟大的本领。回避故事的“故事”本性是刻意的,但是仅仅为此去兜售奇观吗?去夸大传奇吗?在奇观和传奇之外,要书写的恰恰是“平淡无奇”的东西,最棒的作品,是将传奇化入无奇,让无奇在传奇之上盛开。我又想起那个下午,坐在沙发上,穿着银灰色亮闪闪外套和黑色裙子,苍白的,一边用吸管喝着啤酒,一边说话的严歌苓。
  •       《王佛脱险记》无异是尤瑟纳尔《东方故事集》中最优秀的,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放置当今,仍是一座屹立在高处的山峰,只能参照,不可逾越。  读过这篇小说的两种版本,一种是从北京文学55年时所推出的名家名著评点书系之《菊花的幽香》里,由林白推荐,另一种是郑克鲁所译的《东方故事集》,译为《王福脱险记》。前后两次深读,读后总感觉郑译本不及前一种译文流畅、优美,或许是先读时留下的那种印象不容易被涂改吧。  这是一篇关于艺术追求的文章,点缀王佛师徒奇异艺术之旅的绚丽斑斓的颜色,在阅读之始即大量蜂涌而出,强烈的视觉与心理撞击让人几乎窒息在这个不同凡响的女作家笔下。  开篇即让我感动的是那个林,放弃锦衣玉食跟随王佛寻找大自然的“美”。他毕恭毕敬,无怨无悔,在他身后的口袋里“装满了白雪皑皑的山峰,春水滔滔的江河和月光皎皎的夏夜。”在这篇文章里,王佛不仅代表着一个画家,你可以把王佛看做是任何门类艺术世界的代表,对艺术虔心追求不夹一毫的杂质。王佛“爱的是物体的形象而不是物体的本身。”。这种美,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美。  美的极致也是在这种美被毁灭时,“林的脑袋从他脖子上掉了下来,就好象一朵断了枝的鲜花。侍从们搬走林的尸体。王佛虽然悲痛欲绝,却又情不自禁地欣赏起他徒弟留在绿石地面上的美丽猩红的血迹来了。”王佛对艺术的痴迷,使他忘记失去徒弟的悲伤,红色的血迹在这里像一条华丽的丝带,将王佛又拉入艺术的王国,最后,这条红丝带又围在起死回生林的脖子上,与老王佛永远消失在刚刚由王佛他自己制作的蓝天般的海洋里。瑰丽的想象,超凡脱俗的意象,又是让人敬畏的残酷。无法想象尤瑟纳尔当时在写到这一情节时,是怎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以唯美的笔法对自己心爱的人物进行这么冷静残酷的描绘。  也许,这是一个大作家需要的勇气与素质:无论何时,既要与自己的人物融为一体,又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悲剧性的人物,那就是被锁进艺术天地出不来的大汉天子。这个大汉天子很有意味,怎么看也像是尤瑟纳尔自己想象的“中国天子”,而不是纯粹的中国天子,其实这有什么关系呢?艺术本身的最大价值与魅力就是超越时空,超越国界的。这个大汉天子从出生起就被圈养在“美”的空间里,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呼吸到的,完全是艺术中的精华,由此他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的,等到他登基后走到现实,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他觉得是王佛的画作欺骗了他,他一边向往王佛画作中的世界,一边愤恨王佛所创造的那个世界,那是他永无法得到与拥有的世界。于是他要杀死王佛。这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尽管他残忍的杀死了林,并要挖去王佛的双眼,但对他却怀有深切的同情。他与林分明是同一个人,只是一个遵从艺术的召唤,一个迷失在艺术中无法自拔而又心有不甘。  从这部短篇我开始知道并喜欢尤瑟纳尔的,四处收集她的资料、评论,了解得越多越入迷,这个法兰西第一位女院士像会施魔咒的女巫,在她隐居的美国东北海岸的芒特德塞岛撒下了蛊,将她的名字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也许用女巫这个词似乎不大敬,但除此无法形容对她文字的喜欢。尤瑟纳尔是个非常全面的作家,中性的笔触使她具有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素质。除了她的《东方故事集》外,至今读过的其他作品只有电子版,好象老天在这件事上专门和我过不去,我所能去的书店包括出差经过的外地书店,竟然遍寻不到,连网上订购当当和卓越都缺货。而读不到纸质书籍,那几乎不能算做是读书。深以为憾!

精彩短评 (总计91条)

  •     知道尤瑟纳尔,是通过王小波。可惜的是,如今尤瑟纳尔的书几乎绝迹,找了很久才找到这一本。正如王小波所言,想象力极为丰富。
  •     主要是看中了这个翻译的人才买的,不过,叙述方式不是很适应,感觉怪怪的。
  •     敢不敢翻译的这么烂
  •     充满丰富想象力和神秘色彩的故事
  •     印象最深还是花散里,隐忍的寓言,彻彻底底的东方爱情故事。
  •     翻译君你好,翻译君再见!
  •     可能是翻译问题,觉得没什么深意
  •     版本不推荐
  •     故事里的东方。
  •     字大行稀啊。。挺喜欢开篇的《王福历险记》,似曾相识,应该以前在别的什么地方读到过。#2013读书记录#
  •     故事是五星啊!但这是什么软译本…
  •     翻译不灵
  •     翻译真的很烂 读罢“意犹未尽,得耐咀嚼”是给尤瑟纳尔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和文学功底的
  •     对于西方人来说东方具有神奇的魅力。过去的文学中东方主要指中近东。而尤瑟纳尔笔下的东方具有更为广泛丰富的异国色彩。不仅有希腊、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的传说,而且还出现了中国、日本、印度的故事。书中的十个短篇小说篇篇都是精品。尤瑟纳尔作为一个学者型的文学家,并不是以猎奇的眼光去看待东方。而是能够超出狭隘的地域、民族界限,站在相对的立场上,肯定多元文化中各自合理的成分,以研究与思考的态度去对待东方异域。关注东方的精神美、精神力量;不同国度、民族、文化体系中的风采和精华。她的《东方故事集》因此具有了盎然的思想情趣与隽永的哲理。郑克鲁的翻译即使并不最好,却没有掩去尤瑟纳尔的光彩,绝对是值得咀嚼的法国现代文学佳品。《王福脱险记》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中国题材的故事。尤瑟纳尔浪漫地使艺术战胜了现实,并使现实世界里的人物看到了艺术家跨越现实的神奇力量。作者试图告诉我们,艺术是建立于现实之上的世界,而信念足以通达那里。而不懂现实的人不可能对艺术忠诚,也终将被抛弃在艺术之外。这篇小说包含着奇妙的情节、童话般透明的人物、以及宗教信念般的情怀,足以使那些领略过艺术之美的人动容。《马尔科的微笑》好色是男人的普遍倾向。马尔科的那个微笑,就是一个好色的微笑。马尔科的“品位”很高,他一贯注重色,非美色不爱。这从他如何对待那个官吏遗孀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嫌厌这个“半老徐娘”,就是因为她没有姿色,长得丑,尽管她对他逢迎备至。正是他的冷漠与粗暴的罪了这位官太太,她把他出卖给了他所对抗的土耳其人。与此相对照,是美色当前时他的那一个微笑。这是一个不要命的微笑。当时,他被敌人捕获后躺在地上装死,以等待时机逃命,敌人正围着他,紧紧盯着他,他脸上只要有任何一丝表情,就会使他送命,但当美丽的少女出现在他眼前时,他就不顾一切后果、不顾生死地露出了一个微笑。这是一个勇敢的微笑,是一个情不自禁、难以自持的微笑。它象征了世上男性对美色的欣赏和向往;象征着男性在美色面前能够鼓起多大的勇气,能不在乎多少危险、险阻,爆发出多少惊人能量。这个微笑几乎在所有男人的性格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存在着,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共性。小说以短短的篇幅,把男人的这种共性浓缩在一个微笑里,的确是性格小说的佳品。《源氏亲王的黄昏恋》这个短篇里尤瑟纳尔揭示出了男权至上与女性卑下的古代东方的爱情形态。尤瑟纳尔的描写无疑带有一种辨析性的嘲讽,可以说是对此种东方爱情心理的绝妙的批判与考察。《寡妇阿芙罗迪西亚》作为一篇爱情小说,这个短篇对阿芙罗迪西亚与情人的爱情,几乎没有作什么直接的描写,主要只见抢劫、凶杀、村民的复仇、强盗身首异处的尸体暴晒于烈日之下等等似乎无关的情节,但所有这一切都集中导致阿芙罗迪西亚抱着情人头颅的纵身一跳,正是从这一跳里,一种强烈、勇敢、执著的逆抗性的爱情突现了出来,在这里,主题表现显示出了最大的力度。这完全不是文明社会里柔和优美的爱情故事,它发生在落后野蛮的山区,它充满了剽悍暴烈的力与残忍血腥的罪恶。为什么尤瑟纳尔会对一个如此带有野味与腥气的故事感兴趣?她特别看重的,是这个凶狠的强人一爱起来就把情人的名字刻在自己胳膊上的那股傻劲。这个背离了妇道的女人一爱起来就情愿为这男人赴汤蹈火的勇气。在她看来,这中强烈、粗犷、充满了力度的感情表现,由于在温文尔雅、苍白纤细的现代文明人身上越来越少见,反而显得更为宝贵,更值得被引入艺术表现的领域。《燕子圣母院》涉及的是一个重大的信仰问题:天主教一直把希腊的多神教视为应予消灭的异端。在这种狭隘的宗教狂热中瑟纳尔用一个轻巧有趣的故事,让水
  •     想看看原版
  •     故事着实太迷人了,但是翻译真的让人吃惊!郑克鲁老师,您能解释一下:“他们很穷,王福要用他的画去换一份小米粥口粮,蔑视钱币。”这样的句子是什么鸡巴毛意思?还有:“这些不幸的人快要淹死了,虽然这还不是即成事实。我没有料到,有那么多的海水,居然能把一个皇帝淹死。怎么办呢?”这又是鸡巴毛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     这本书字很大,同时手感很好,在这个折扣下很超值~里面的几个故事写得非常出彩,推荐《王福》和《源氏》两篇
  •     《王福脱险记》
  •     这是玛格丽特犹瑟纳儿的作品,初次翻译为《东方奇观》。很好,尤其时《死者的奶汁》
  •     
  •     无意中看到《失恋33天》中主人公黄小仙的一句台词,说啥世界上最肮脏的是人的自尊心,但没有它又活不了等。。。说是尤瑟纳尔说的,有点好奇,搜一下,吓一跳,大有来历啊,且是我等喜欢的法兰西作家,看看侃侃
  •     【2016059】人家对大瑟瑟这本短篇集超级期待的好吗?而且我们大瑟瑟是出了名的学识广博且文笔优美好吗?然而这译本真是够了啊,里里外外都不怎么体面,封面丑爆,翻译浮草,“他是我村里最富裕的农民之一的儿子”,郑先生您到底在想什么……您自己看着不难受吗?回头二刷,读漓江版/(ㄒoㄒ)/~~
  •     这个版本真的醉了……
  •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     个人觉得比她的《哈德良回忆录》好多了。
  •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笔下的东方故事改编中国、印度、日本东方古国的传说,巴尔干的谣曲,希腊的传闻。中国老画家王福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一章,你可以感受到西人眼中的东方韵味,从文字描写的细节之美中感悟到精致。而印度女神加利的故事中纯洁的女神头被安放在娼妓的身体上倒是呈现出某种印度宗教文化的视觉。日本的故事竟然是关于源氏物语的,改写出另一种情感风味。
  •     尤瑟纳尔的书我是要买的,这个小故事挺好
  •     已到货,等了四天哦,还行吧!准备开始品读
  •     几个小故事,瞬间结束,西方人眼里的东方故事。
  •     翻译还敢再烂一点吗。看过8几年版的王佛,太喜欢,看得快要能背,最后找了这短篇所在的小书,只有这个译本。结果一看,第一篇王佛的翻译简直让人不忍卒读,看一句叹一句。之后几个故事因为没有对比所以较好接受,看了两遍,在译者七零八落的语句里拼凑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看出原先的故事骨架还是很精彩的,但是皮肉被翻译得实在是不能再烂。
  •     王福脱险记神了
  •     让我知道,人的想象力有多美~
  •     1、源氏唯一忘记的是自己的名字;2、《伊利亚特》中缺少阿基琉斯的微笑。3、上帝是宇宙的画家,可是他不仅仅画风景,还有苦难。
  •     尤瑟纳尔前期所写的这些小说,我觉得优点是灵气明显,想象丰富,处理上的变化大。但是文中的形容词过多,这是一个缺点,不像她后来的作品形容词少了,文字技术上显得老辣。这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福历险记。
  •     有点特别的文体,叙述。
  •     以前读过《源氏亲王最后的爱情》很有新意。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不一样的角度。
  •     短片,奇异
  •     印刷质量太差,看不下去。与服务无关
  •     读尤瑟纳尔,好过瘾!
  •     外国人写的东方故事,很精彩。是我喜欢的女作家推荐的书。
  •     看了简直为之惊艳,和上一本啃的尤瑟纳尔比这本显得平易近人多了,至少表面看来。但越细思越击节,几乎每一个简单的故事里都包含一个博尔赫斯式的迷宫,美感惊人,逻辑的脱节造成的错落就如戏谑一般,却比真实更真实。她仿佛在这种安排中抓到了“那个东西”本身。至于很多人挑刺的翻译,因为没看过老版所以不好比较,我感觉这版也很不错了……
  •     翻译还想不是很好。还有书破破的
  •     是个讲故事的样子:想象力,诡厄,意外,惊讶……种种好处,都在里面了中国和日本故事写得很美,诗歌感的(苏童,大明宫辞之类估计都是跟这儿学的),东南亚西亚的叙述文字风格就差异很大,简直象情节离奇但语言平实的民间故事后来想这是为什么?古代中国\日本的审美还是影响较大的缘故吧!BTW,字真的很大,读起来超爽,眼睛放松的说,哈哈
  •     我不懂法语,也没看过旧版。这版的翻译是有些地方不通,但是文气还是流畅的,不妨碍对我的震撼。
  •     尤瑟纳尔所说的东方比我们概念略大,于是这里的故事除了中日印外,远及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但其实发生地不那么重要,因为故事的已被赋予新的寓意,爱情中蜕生出人间大爱;最喜欢《源氏亲王的黄昏恋》,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却刻画了男人的自以为是与女人的智慧,花散里最后的泪水是一辈子痴恋的辛酸寂寞
  •     早年的书装帧真不咋地…
  •     译文确实有种“虚胖”的感觉,味不对。
  •     有瑟纳尔的书是必看的,这是她的短片集,只看到第一篇就被迷住了。当当送货也很给力。
  •     让人想背下来的好书。
  •     想起了谢阁兰的《画》
  •     文笔很美,三观很糟
  •     有四五篇都很精彩,最喜欢的还是《王福脱险记》,美到眼泪掉下来。
  •     玛格丽特的才华真是如珠光片影般闪耀动人,简洁的文风,优美的行文,动荡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意味悠长的结束……
  •     2012-10-20 如果只有《源氏》《燕子圣母院》《海洋女神》《迦利》这几篇的话就是五星了。
  •     这本是帮同事买的,她说是正版
  •     法国人眼中的东方是什么样子呢?那些叙述东方故事的他者视角,也是很有意思的啊。
  •     “节制而智慧”
  •     有时也粗制滥造。送来的书也品相奇丑。直接就想扔**桶。
  •     很喜欢这本书,印刷的字很大,挺好的
  •     每个故事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写得非常唯美,令人为之动容。
  •     作者太会讲故事了!薄薄一本书读出了多少个世界啊!
    纸张和设计也很好。
  •     精彩有深度
  •     觉得翻译力图做到含蓄蕴藉,但是没有完全做到,因此读起来隐隐不快,好像是吃一个馅儿不大的包子,一口吞下去觉得太饱,细细咀嚼又没有那么香。
  •     尤瑟纳尔
  •     不得不说中国的那个故事吓到我了OTZ
  •     最喜欢《王福脱险记》、《源氏亲王的黄昏恋》的结尾,《砍掉脑袋的迦利》的主题,但翻译不佳。
  •     译得不好。通顺是通顺 就是美感少了点。没让人有想读第二遍的欲望。买之前看过另一版本的《王佛脱险记》。翻来覆去的看。抑扬顿挫,像诗。比如开头有一句
    “因为在他看来,这只口袋里装满了白雪皑皑的山峰,春水滔滔的江河和月光皎皎的夏夜。”而这个译本是这样的:
    “因为在林看来,这个口袋装满了白雪皑皑的大山、春水浩荡的河流和夏夜月亮的玉盘。”
    虽说两句的差别就在最后那7个字~但是第一个最后一个字用了去声 押韵了很多。咋的一分析就这么古板= =
  •     最喜欢《王福脱险记》,《源氏亲王的黄昏恋》,《燕子圣母院》,《砍掉脑袋的迦利》 因为《王福脱险记》入的坑,简直惊为天人,太他妈好看了!尤瑟纳尔是天才!不谈别的,尤瑟纳尔在这些小说里展现出的灵气就非同寻常!
  •     朋友推荐的情节奇幻细细品来满有味道的不错
  •     虽然看到歪果仁写到东方都觉得好笑但这本里头最爱的是中国的故事(有点神笔马良?
  •     挺好看的。翻译的确不太好,但也不至于像某些评论说的没法读,扣一星吧。
  •     如题不过可以原谅西方人和东方人的理解是有差的翻译也有点小错
  •     首先要说,就内容而言,这本书我很喜欢。尤瑟纳尔的这个短篇集子大约十几年前就看过了。一个西方女子以其东方想象或理解而演绎的东方故事,实在是别有一番意味。十几年前的那个窄窄的袖珍本,不是理想的收藏版本,所以,看到当当的三联书店版,就毫不犹豫的下了订单。收到书后很是失望,版本规格特别,既非小32开本,亦非大32开本,且字体“庞大,感觉是给老花眼看的。实在是怀疑,这还是三联版吗??真想付之一炬!!!
  •     喜欢这种纯粹写故事的文笔,适合睡前阅读
  •     我是在书店买的,专门帮她在这里又订了一本西方人眼里的东方故事,视角独特,华美得令人惊叹不过某些粗线条的男人不一定喜欢,我老公就说不好看,欣赏不了
  •     都还不错,尤其是《失去头颅的迦梨》和《源氏亲王的最后一次爱情》,但东方人读起来仍嫌韵味不足
  •     一直想读她的书,是一本好书
  •     前两篇非常精妙,非常好看,后面的算是还可以,看着看着睡了一会
  •     说说显著问题吧,一翻译得一塌糊涂,读起来拗口还不说,而且严重阻碍理解故事本意;二字体很大,看起来像中老年人读本,纸质也不好。总体感觉就是很难读下去,但是透过这样烂的翻译还能窥探出原文引人入胜的意境…
  •     这么晦涩的翻译都感觉故事不错,翻译好点能五星
  •     翻译得比较差
  •     我一翻开就惊呆了,10.5磅字,1.5倍行距,我自己做同人小说都不敢这么骗页数的233 故事本身很隽永,译者挺微妙的,有几句很美,有些段落又根本读不通,偶尔还会强行押韵不知道在想什么……
  •     此翻译太烂,要读漓江出版社刘君强版或人文社罗芃,或林青版
  •     尤纳瑟尔,还是从王小波的作品中知道的,卡尔维诺也是这样。
    这本书的精彩程度还未领教,原因是我还没有收到货呐。
    当当网5月13日提醒“已发货,注意查收”,半月已经过去,我等得热情都快没有了。
    以前,北京发货,二星期内准能收到。现在,郑州发货,怎么省内的到慢了?
    真是东方故事啊,当当的问题,还是中国邮政的问题?崩溃……
  •     现在我更倾向于阅读故事本身,所以它带来很大的满足感。
  •     安静温婉的叙述,黑暗中的讲述者。。但是翻译很烂,三星因为翻译
  •     字很大,书很薄,但故事挺有意思
  •     用西方的语法讲东方的故事
  •     有几个故事真心不错,听说翻译不好.读起来感觉有点拗口...下次找另一个版本来看看...
  •     批评一下狗屎翻译
  •     语言很飘逸,古典。翻译实在不够功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