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枝败叶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枯枝败叶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4264006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页数:144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 在我的所有作品中,我最满意的是描写孤独的书,《枯枝败叶》的主人公一辈子就是在极度孤独中度过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  ★《枯枝败叶》这个故事始于我对自己的回忆。回忆的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坐在大厅角落的一把椅子上。  ——加西亚·马尔克斯

内容概要

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1955年出版《枯枝败叶》。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加西亚·马尔克斯中文官方网站 http://www.douban.com/marquez

编辑推荐

  ★ 加西亚·马尔克斯成名作  ★ 《百年孤独》序篇  ★ 中文版首次授权出版,按马尔克斯指定版本译出,无任何删节  ★ 从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起,我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加西亚·马尔克斯)海报:

作者简介

★ 马尔克斯唯一正式授权,首次出版
★ 从写《枯枝败叶》的那一刻起,我所要做的唯一一件事,便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作家,没有人可以阻拦我。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序篇 :“ 马孔多的礼拜三,正是埋葬魔鬼的好日子。 ”
《枯枝败叶》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作,描述了马孔多镇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被视为“已具备《百年孤独》的雏形”,也开启了马尔克斯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图书封面


 枯枝败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2条)

  •     相同的人名和事物:马孔多——受工业文明冲击但顽强抵抗的原始小镇恶风——最终将卷走马孔多原始文明的工业文明/垃圾上校布恩迪亚梅梅尸衣密闭的房间有相似性的东西:九月如期而至的骄阳和一连下了十一年四个月零八天的雨无论十三年还是一百年都未曾改变过的人的生活界吃草的大夫和吃石灰的丽贝卡热烈地爱着,最后出走或变疯的梅梅和丽贝卡关在黑屋里的大夫和终日躲在实验室里做小金鱼的奥雷里亚诺以上仅凭记忆,也许不完整。
  •     天才未必天生但总是有先兆的。庸常如我者读卡夫卡总要咂摸半晌,加西亚•马尔克斯却灵光一闪:“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只是天才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日后的马尔克斯会被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和“拉丁美洲的弑神者”,但他发表于1955年的《枯枝败叶》毋宁说“弑神”,不妨看作其向欧美文学前辈的致敬之作。马尔克斯想要站得更高,望得更远,也须从立足且立稳巨擘的肩膀上做起。《枯枝败叶》的结构便显见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影响。小说有两个叙述层面:第一个为外在生活的线性层面,描述马孔多一家祖孙三代在某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第二个为生活表象下的心理层面,分别以外祖父、女儿和外孙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现实并勾连起过往的记忆。这两个层面相互叠加使故事辗转于各个时空点上,由此编织起一个绵密的叙述网,展现马孔多从19世纪末到1928年之间三十年的风云变幻,以小见大地折射哥伦比亚从内战到复苏再到物质和精神双重溃败的曲折历程。以半小时来书写如此众多的主题和事件,文章的“神”与“形”难免如掉线的珍珠那样散落一地,难以收掇。但马尔克斯通过将过去、现在、未来三种线索熔于一炉的办法,将之牢牢镶嵌在叙述的大框架中(这一写法在《百年孤独》中将被运用得如鬼斧神工般奇妙)。我们经常置身“现在”的叙述角度之中,然后,作者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孔多的初创时期,紧接着,作者又带领读者跳跃到另一个时空之中。这样的时空结构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比如第二章中,伊莎贝尔回忆十一年前与女佣梅梅的谈话,而梅梅则回忆起19世纪末主人公一家初到马孔多艰难的扎根史、小镇史,再接续到传奇般的个人史,最后经由个人命运的转折回到整个小说的“原点”,这个“原点”正是以一种融和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方式表达的:“她(梅梅)说,还有一件事是五年以后发生的。那天,她走进饭厅,爸爸正在吃午饭。她对爸爸说:‘上校,上校,办公室里有个外乡人要见您’”。本章到此收尾,而故事才刚刚开场,如果我们稍稍注意下,就会发现梅梅始终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叙事框架中,她在“现在”中是缺席的。没错,在“现在”中,梅梅已经不知所终,终至小说结束,她与书中各种人事一样,氤氲着谜一样的神秘气息。事实上,马尔克斯并不试图揭开各种事物的谜底。本书最重要的主人公,那个所谓的“外乡人”,名头始终是“大夫”却连个正经名字也没有一个,更荒唐的是,他在上校家蹭吃蹭喝住了八年之后,上校自己也从未过问他的名字和身世背景。这种理所当然见怪不怪的口吻为故事增添了一种邪门的味道,仿佛你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动机,这种缺乏动机的表述敷衍出一种阴郁、悬疑和恐怖的氛围,使我们不得不一再追问:马孔多人诅咒这个外来的大夫,是真的因为他的粗鲁无礼、淫荡下流、拒绝救死扶伤的薄情寡义吗?让我们回到“枯枝败叶”,这个马孔多居民对于外来者使用的恶毒字眼吧:“一堆由其他地方的人类渣滓和物质垃圾组成的杂乱、喧嚣的‘枯枝败叶’……‘枯枝败叶’冷酷无情,‘枯枝败叶’臭气熏天”。没错,追随“香蕉公司”而来的“枯枝败叶”败坏了小镇的安谧生活,然而,正是他们作为劳动力和资本源源涌入,才使战后荒芜一片的马孔多从村落发展到乡镇,从衰败走向繁荣。而马孔多本镇居民,却吊诡地作为一种保守势力扼杀了这种活力。更重要的是,小说也向读者暗示了这样一个荒谬的问题:“个体之恶”与“集体之恶”,孰是孰非?如大夫那样集各种罪恶于一身的个体固然令人不齿,那么,当罪恶细分至马孔多每一个居民身上的时候,罪恶是否可以被稀释得令人怡然接受?即使这样的罪恶从居民住屋窗帘那一条细细的缝隙源源向外投射,或者半夜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正义审判”的死亡告示张挂于大夫的家门之上?显然,马尔克斯泼墨书写“枯枝败叶”,却时时指向对马孔多既怜悯又憎恨的复杂感受。这块本来上帝赐福的土地到头来充满了悲剧,“爸爸在跌跛腿以后,不再像从前那样精力充沛,到处活动了。雷薇卡太太过着枯燥乏味、令人烦恼的守寡生活,整天守在永不停转的电风扇后面,盘算着那些缺德事。阿格达下肢瘫痪,病魔把她折磨得筋疲力尽……”书末伊莎贝尔的嘤嘤独语让人想起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两书皆以一种毛骨悚然的方式表达人性是如何在抱残守缺、冥顽不化中褪化为孤独的荒漠,这些人要么是如《佩德罗•巴拉莫》中复生的死人,要么就是《枯枝败叶》中行走的僵尸,他们都没有一点点活气。“家里的事并不听从我的指挥,而是听从另一种神秘力量的安排。这种力量左右着我们生活的进程,而我们自己不过是无足轻重的被驯服的工具而已。”老上校宿命论一样的念叨正是马尔克斯对现实中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可恨的是枯枝败叶可随暴风骤雨(革命、战争、动乱、经济崩溃等等)一扫而空,人性却僵化得有如岩石无可教化。到最后我们不得不问上一句,不知谁才是冷酷无情、臭气熏天的“枯枝败叶”?
  •     作为马尔克斯的“铁粉”读者,我读过《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等等,很熟悉马尔克斯的文学风格,可是《枯枝败叶》刚开始读,就觉得很难受,那种纯中文口语的“再创作”,那些纯中式思维表达,完全败了我读下去的胃口。真希望懂西语能看原文,就不受这个罪了。南海出版社应该下架这个版本。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不错,比较质朴的描述
  •     [2.5-2.7]像发生过什么,偏又无踪影
  •     后来他回忆起自己的处女作 还觉得最值得回忆 那就是他最有价值的时候
  •     看的心不在焉
  •     这是个坑
  •     不知所云 问题1:枯枝败叶指什么?问题2:上校说爱大夫? 问题3:后期小盆友视角一直不知道要讲什么 问题4:想表达什么?
  •     1、马孔多是个神奇的地方,尽管最后被大风吹消失了; 2、请给我来些青草,就是驴吃的那种青草; 3、文中的上校对应百年里的哪一个人? 4、我还以为是百年里的家族,其实不然; 5、三代人的视角短暂的一两个小时就将一个人的半生述尽,人啊就是那么不值得述说; 6、漫长的岁月与短暂的永恒。
  •     其实感觉很多点都很有故事都很可以再讲讲 还挺喜欢结尾的“该闻到臭味了。所有的石鸻鸟都要叫起来了”
  •     放在书柜里很多年,在今年初春的阳光里终于把它读完 。本书主人公大夫一出场就已死去,通过一家三代三个人不同的回忆,刚开始觉得大夫太渣,莫名其妙,但是随着回忆的缓缓地展开,大夫在那种无法抗拒的洪流下的深深孤独感,可能我们都一样。只是大多数我们顺应潮流,并享受其中。
  •     好看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非常不错,急用的书,建议购买
  •     熟悉的马孔多,香蕉公司。只是没有一处是轻松快乐的。
  •     又一个孤独之镇马孔多发生的故事,其实我一直觉得医生俨然已是圣人,介于人和神之间的存在。神不也是洞悉人的痛苦和孤独却无动于衷么,但是这不是因为神铁石心肠,而是因为神有无限的智慧,可是人总是困于自我之中。
  •     诶?
  •     小朋友的生日礼物
  •     主人公很神秘,但我似乎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     回过头来读这部处女作,一切都是熟悉的,开启了整个马孔多的世界的序幕
  •     不能因为作者是大神就给高分啊摔
  •     在一本书中看到别的书(百年孤独)的影子,感觉还真是奇妙。虽然没什么关联。
  •     “你也会这样的。你也会躺在一口满是苍蝇的棺材里。现在你还不到十一岁,可总有一天你也会这样的,被人抛进一口满是苍蝇的木匣子里。
  •     赠品赠品赠品
  •     每次读马尔克斯就想自己写东西,余华他们当年也一样吧……但懒癌晚期外加没有才华呢
  •     马尔克斯是不是也有个宇宙
  •     会有一直想读下去的欲望。可是,故事说到头,我都没太清楚中间许多许多的疑点。但仍然要承认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成功的引起我想看《百年孤独》的想法。
  •     短短几个小时发生的事情,引发了数十年的回忆,三个不同视角的叙述。“枯枝败叶”的到来,大夫与上校的孤独,朝气蓬勃到被时代所抛弃以至于混吃等死……读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也许根本没明白书中到底讲了什么,但孤独这一主题贯穿着全文,令人不免伤感起来。
  •     很后现代的多重叙事角度,很马尔克斯。读下来倒是觉得所有人终其一生都不被谅解。大夫就是在试图融进团体的迷茫与绝望,地域融化注定在一九零几年的时代不那么宽容。那里是拉美,不是美国。读完《百年孤独》回头读,真是似海明威的写作只写冰山一角,《百年孤独》是情节完整的畅销书啊。
  •     马尔克斯处女座。故事很简单,技巧初试锋芒。
  •     高三。一个沉闷的下午。
  •     马孔多的消亡似乎是从它的繁荣开始的。小镇的孤独,一代人的孤独,这该是不能抗衡的。
  •     没读懂,或许这就是一个奇葩的故事而已,这是老马唯一一部让我有点读不下去的书,其他的都是手不释卷。
  •     “人总是有准备的,自己冒的险,心里都有底。真出了什么岔子,那也是事出意外,力不从心。”
  •     以三代人不同的视角写对待一个人死亡的态度 挺有新意 算是百年孤独的warm up环节吧 期待百年孤独。
  •     伟大的尝试
  •     兴许是读得比较急或匆忙的原因,并未留下许多感受。
  •     没怎么读进去,多线交错、多个主角穿插叙事,有点混乱的感觉,作为马尔克斯的处女作,写作手法还有构造上都还不大成熟,不过后来的写作都能从这本中找到影子。
  •     执念一定要看马尔克斯的第一本书!熟悉的香蕉公司,熟悉的马孔多,但是对大夫这个人的了解还是不够。
  •     可是砸过第二下,窗居然应声开了。阳光一下子冲进来,如同一只猛兽破窗而入,一声不响地东跑西窜,淌着口水,四处闻嗅,狂暴地挠着墙壁,最后,在这牢笼里找了个最阴凉的角落,悄悄地卧了下去。
  •     挖坑不填的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真的不要再考验我的想象力了。快告诉我谜底!!
  •     不错的书,纸张上乘,印刷清晰。
  •     看不懂。早期作品文字还没那么成熟,但隐现后期华丽的风味。依旧喜欢他的文笔。
  •     还是无聊了些
  •     打卡,《枯枝败叶》完结,他还是那么忧伤、孤寂,我想起了马孔多节日的时候,人们发狂地焚烧纸币;我想起了像没头苍蝇般乱撞、目空一切的“枯枝败叶”,在浑浑噩噩的泥塘里滚来滚去的“枯枝败叶”,憧憬着挥霍无度的生活的“枯枝败叶”。我想起他们到来之前他的生活状况以及后来的变迁。他使用廉价香水,穿着一双擦得锃亮的旧鞋,身后像影子似的跟着那些流言蜚语,而他却一无所知。
  •     这本小说可以说是无数个故事开篇的集锦 看到最后也依旧不明所以 这更像是种练笔 虽不成熟却已弥漫马尔克斯式的孤独 大师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 要加油噢
  •     有想再读一遍的冲动
  •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成名作,描述了马孔多镇一家祖孙三代在一个大夫死后为其收殓的半小时内发生的故事,被视为“已具备《百年孤独》的雏形”,也开启了马尔克斯日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     一个从没在一个地方生活超过八年的人读马尔克斯的一以贯之的马孔多小镇是件古怪的事情。
  •     大夫是被时代抛弃的人,整个马孔多也是,都在慢慢等死。 大夫和整个马孔多一样,也想过改变以适应新生活,但凡事已经注定好了无法改变。 《枯枝败叶》中能看到日后作品中的影子,“孤独”“冷漠”是永远的主题。
  •     或是与童年的一些经历有触还是自己的思想的外延,读这本书的感觉似乎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消失过的隐秘的想法又自我流露出来。围绕着医生的死,马尔克斯写出了一种文化,写出了一种比死亡气息更让人窒息的孤独感,写出人类心理共有的隐秘的思维。如果说文字的质感有赖于译者,而思想的深邃却永远来自作者
  •     读起来太朦胧了。
  •     看不懂。 不太明白全书要表达什么。
  •     没有百年孤独的庞大家族故事,只有一个充满“枯枝败叶”的衰败小镇,一个六人交织的小家庭故事。有很多没有交代清楚的分支,但是可供自己合理推理和想象。读到文末,百年孤独时散发出的无力感和悲怆感还是油然而生,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罢了。28岁的马尔克斯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确实佩服。尤其喜欢文中每个人的心理描述,非常写实,人物塑造非常饱满。是否马尔克斯也是一个感性的人,才能把人的心理抓得如此到位,故而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和世界。
  •     我的大脑配置不足
  •     果然是处女作,生涩又饱含雄心,看得出后面作品的雏形。多角度叙事,三代人的同一个故事。吃草,机械娃娃,伊莎贝拉的骗子老公,金羊毛马孔多阿达第一眼看到大夫想到谁,那么多迷人的细节,以为会有什么秘密,到最后还是藏在底下了,不过说明白也就俗了。还是觉得一个中篇出一本实体书太糊弄人了。
  •     这书怎么写的乱七八糟的,本来人名就不好记,叙事手法还稀里糊涂的。这不是一本能够给人带来放松的小说,必须要集中精力反复看才能看明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