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杂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北窗杂记

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
ISBN:9787534923630
作者:陈志华
页数:463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目录简介:1、记国徽塑造者高庄老师;2、风格试论;3、北窗杂记;4、创新散论;5、读书偶感等。

内容概要

陈志华,1929年生于浙江,1947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习,1949年转入清华大学建筑系,1952年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讲授过外国古代建筑史,苏维埃建筑史,建筑设计初步,外国造园艺术,文物建筑保护等。主要著作有《外国造园艺术》、《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北窗集》、《北窗杂记》、《意大利古建筑散记》等。,翻译了《俄罗斯建筑史》、《建筑艺术》、《走向新建筑》、《风格与时代》、《二十世纪欧洲各国建筑流派的宣言和纲领》等书,还编译了《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和《现代建筑美学》等。

书籍目录

一把黑布伞——纪念梁思成老师85诞辰???????1
记国徽塑造者高庄老师?????3
风格试论?????5
北窗杂记[(一)~(六十五)????20
创新散论??????213
读书偶感?????216
读书笔记——前进与后退?????220
“寻根”及其他?????224
夜读偶得?????234
建筑与社会生活??????241
为我们的时代思考????252
卢斯《装饰与罪恶》译后记?????258
《走向新建筑》译后记?????260
柯布西埃与住宅和现代建筑——纪念柯布西埃诞生100周年?????270
《风格与时代》译后记?????279
关于现代建筑美学的一则资料?????287
卢那察尔斯基论柯布西埃?????290
看一看反面?????293
试析传统与遗产?????296
从风水书被禁说起????300
物惟求新????305
也说“赶时髦”?????306
曲阜的“巨资”?????308
备课笔记——关于建筑艺术???310
建筑艺术散论?????317
文士园林试论?????336
关于文物建筑保护???348
欧洲文物建筑保护的几个流派????353
留一方遗址废墟?????362
怎样保护北京的古都风貌?????368
假古董危言??????370
再说另一种假古董??????371
《宣南鸿雪图志》读后????373
《建筑与历史环境》中译本序????377
方法和理论——评拉波波特的《住屋形式与文化》???380
脉络与血肉——读《现代设计的先驱者》????383
史料与史学——读《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386
读《明清建筑二论》??????390
关于建筑史的研究和教学的随想?????397
“西化”小议?????400
赶紧培养健全的建筑学术界?????405
中国建筑的困境与展望?????412
请读乡土建筑这本书???420
难了乡土情——村落?博物馆?图书馆??????426
说说乡土建筑研究????438
乡土建筑的价值和保护????447
乡土建筑研究提纲——以聚落研究为例????454

作者简介

《北窗杂记:建筑学术随笔》所收的文章,前后将近二十年,覆盖了迄今为止的整个改革开放时期,因为都是针对当时建筑界的情况和问题而写,所以,它们具有相当完整的史料意义。《北窗杂记:建筑学术随笔》由陈志华所著。

图书封面


 北窗杂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合上发黄的书页子,心中竟有一丝怅然。合上的不仅仅是陈老师的声声呼喊与身体力行的乡土实践,还有无人响应与践行的凄凉。《北窗杂记》是陈老师1980-1999将近二十年的学术思想随笔,内容主要围绕中国建筑现代化、文物建筑保护和乡土建筑研究三大块,大力提倡中国建筑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文物建筑保护的国际化接轨以及中国乡土建筑研究的尽快展开。“摇旗呐喊”的同时收录了一些解决困境的探索与研究方法,可以说陈老师是尽其所能地为中国建筑、建筑史、文化史的健康发展而大力呼号。当然在乡土建筑研究这一块,陈老师也同时付出了及其艰辛的身体践行,只是本书涵盖的内容较少,《北窗杂记 二集》里的收录相较更翔实。刚开始的阅读是被那饱含激情的生动文笔所吸引,尽管对“钢筋水泥盒子”的强烈呼唤和对“大屋顶、小亭子”这些民族形式探索的绝对否定让我一时有些无法接受,但当陈老师将现代建筑下“住者有其屋”的民主理想和工业化趋势展示在你眼前、所谓“民族形式”下的封建与殖民思想和背后的高费用一层层剖析出来时,你不得不对那样的嬉笑怒骂深表敬意。批判中时时流露出来的强烈社会和历史责任意识,也无怪乎西方人将其称为“中国建筑界的鲁迅”。之所以特地引用西方人的话,不是陈老师批判的以外国人的论证来撑起自己可怜的信心,而是目前国内大部分不吃陈老师这一套。特地去了解了下陈老师的生平,原本将近退休之时,他已经是国内著名的外国建筑专家,会七八门外语,我们所熟知的《外国建筑史》、《走向新建筑》及《外国造园艺术》等都是由他翻译或撰写的,除了主流的西方建筑史,对苏联建筑的民主化进程也作了不少研究。“人已老矣”,却转投中国的乡土建筑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研究了一辈子外国建筑,老了却发现中国自己的东西没人搞”。而在陈老师看来,中国历史向来只记录帝王将相的上层历史,“《二十四史》不能代表传统文化的全部,那是帝王文化”;而“乡土建筑记载了下层老百姓的历史”,作为乡土社会的史书,正好补充了那半本历史。只是乡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陈老师呼喊了二十几年,为此失明的一只眼以及遭受的艰苦、冷漠与奚落,除了他在大陆销量不大好的一本本乡土建筑的记录,全都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大潮中淹没了。回到我们的《北窗杂记》,在为中国建筑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倡导中,有一个疑问我是始终存在的。现代建筑作为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象征,作为科学与技术新生产力下的产物,并拥有“为普通老百姓造房子”的伟大民主理想,为何会成为我们如今极其厌恶的“玻璃与水泥盒子”、“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除了现代主义后来发展中原始初衷的偏离与僵化,陈老师提出的“中国建筑的现代化,主要基于工具理性而不是价值理性”这一论点我还是非常认同的。他认为“恐怕在大多数建筑师看来,现代建筑只不过是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一种样式而已,并没有什么原则性。因此,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和中国的现代化一样,没有根本触动中国两千年来传统的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传统的核心,是维持传统的权威性的基本力量。”,其中传统的核心指的是“权威崇拜和祖先崇拜”,“权威崇拜”又包括“对体制、权力和资本的崇拜”。所以,我们的现代建筑不是在体制、权力和资本的指挥下用钢筋混凝土造政治性建筑、纪念性建筑和老板的建筑,就是用现代的力量来仿古、造假古董。而在空间组织和设计技巧上,我们又只是将水泥玻璃当作一种设计方法与设计样式,始终只是“仿了西方现代建筑的外形”,而没有用现代的建筑去解决现代的民主问题。作为普通大众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就是水泥玻璃的抗拒与冷漠,与大马路与展示性大广场一起,一步步挤掉了我们人性化的生活交往空间。当初的温暖似乎都已成历史,以致我们对木结构的温暖无比怀念。如果真要你回到简陋而缺少基础设施的木结构建筑中生活,大部分现代人还是相当不愿意的。而且,我们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无法解决我们当下的住宅问题,我们真的没有那么多居住地可以用来造房子了,要是人人都住木结构的别墅,中国就没有所谓的自然环境了。或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住宅也可以上天入地了,那时又会有另外的解决方式。在当下的中国城镇,钢筋混凝土的现代住宅为解决居民的紧迫住宅需求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而我们所缺乏的,正是现代建筑背后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普及。建筑背后的人,才是关键。而作为建筑师能做的,首先自己“要从封建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要有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意志,要有平民意识和人道情怀,要有强烈的创新追求和丰富活泼的想象力,要有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或许,我们该厌恶的,不是那些水泥玻璃,而是背后不合理的价值形态。同样,对于文物建筑保护、对未来建筑的探索、对于市场化和商品化对学术的冲击等等,书里都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许多需要我们去践行的观点。只是,呼喊归呼喊,You are nobody,在社会大潮下,不管是陈老师还是当年的梁思成先生,他们对于中国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也无能为力。我们一直在期待,等着我们这一代接受了民主化和科学化教育的人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时,中国的整个社会状况就会改观了。可是,当年建设部副部长“到2000年每个中国人有套房”的豪言壮语,在中国经济红火发展的轰鸣声中已然淹没,三十年后我们接受过民主化、科学化教育的这一代,大部分还是面对没有自己居所的现状。

精彩短评 (总计54条)

  •     集在一起,内容相似,有点疲劳
  •     陈老师的书,必须的喜欢啊,不错
  •     散
  •     算是第二遍了,语言朴实,内容真切
  •     装帧和印刷都不错的,得花点时间看~~
  •     图书馆04年版的一般很新,但这本书却被翻得破烂不堪...往往觉得越是受欢迎的书可读性越强...陈老师的建筑理念是保护文化古董,做时代创新建筑,反对假古董...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     发货速度比以前快,包装比以前好。当当,我喜欢。
  •     很很厚,很有底蕴,值得买和收藏
  •     老建筑人
  •     很好的文笔,很好的观点。不确定读过的是不是这个版本,早年读的记不清楚了。
  •     很喜欢,很有文化味道
  •     还不错~~值得推荐
  •     一共买了7本,书挺好的。很满意!
  •     建筑学随笔,不同的时代下的各种文章,结合时代去读,很有趣
  •     呕心沥血之作
  •     在看了陈老师的意大利,抱很大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但很多文章多好多年前,不合时宜,有点失望,
  •     陈老的文字犀利,很受启发,建筑风格论的问题至今尚未解决,对当今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     文字朴实又不乏幽默,平淡却又叫人难忘,娓娓道来的乡野调研生活如此的有趣、苦涩、美好、艰辛、纯真,叫人震撼,感动,惭愧,掩卷难忘。 高中报考建筑学专业,大部分还是冲着钱去的。我只能说,像我这样的学生太多,像作者这般的老师太少;或者可以肯定,若干年后,向我这样的建筑师仍是太多,像作者这般的学者越发难得。 趁着年少轻狂,朝向理想,扬帆起航,不管能不能辉煌。
  •     温故而知新——实在是陈先生的文章历久弥新。
  •     尤其是建筑学学者更应该读读,我喜欢文字,也爱建筑!
  •     这样的好老师越来越少了 真的真的真的很好 每个学建筑的都应该看
  •     还没读,想了解一下建筑学方面的知识,据说不错。
  •     买了好几本,只得收藏和送人的好书,作者是清华大学非主流老师,是个很特殊很特殊的老头。书值得永久收藏
  •     就是书太脏了 四本书包装的也是塑料袋子装就完了
    如果不注意物流包装和书的整洁 苦果子也就不远了!
  •     还没看,说是很不错。。。。
  •     记录了陈先生精彩的建筑人生.谈的虽是建筑,但又何尝不是人生的道理呢
  •     平淡而难忘 感动至深
  •     很好的一本书,评论很犀利
  •     书的感觉很不错,从建筑的角度出发,挺好的
  •     当年在学校看《建筑师》,里面有一个专栏《北窗杂记》,言辞犀利,又有深度,我几乎是每期都看的。作者的名字叫“窦武”,后来才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志华老先生。前一阵子成龙把一栋老建筑捐给新加坡,引起了很多争议,也引起了人们对消失的古建筑的关注。在一个节目中,陈老拍着桌子说:“问题是立法的人干什么去了?!有责任的人干什么去了?!而你批判那个演员干什么?!......你把故宫全部毁掉一个都不要,那你照样可以吃,可以住可以过日子吧,不会因为这个故宫烧掉了,中国就完蛋了,但是你这个这个民族还像这个民族吗?就是文化的问题......我才努力20年,那些东西就没了,二十年前那么美的东西就没了,还等什么!!”
  •     一位令人尊敬的教授二十多年的建筑学术思想随笔。里面批判的现象现在还在上演。
  •     对于那些不是建筑师的人,看看也是很有帮助的,有助于了解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的生存环境
  •     中国像这样的大师很少见啦,真正沉下来思考,关心社会,眼中有人的
  •     不错,是正版的书,很希望内容也很好很期待。。。
  •     其实我想知道,陈老师的笔名为啥叫窦武……
  •     两次都没来得及看,快二十年了!!!
  •     陈老师的文字中总能读出一种强烈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虽然这责任感中包含了部分精英意识。全书主要围绕三个主线:对中国建筑现代化的呼唤、对文物建筑保护现状的担忧与引鉴及自身对中国乡土建筑研究工作的一个引子。文风通俗而生动,又不时跃动出严谨的思维和宏大的历史观,这些在老一辈学术工作者身上体现的精神,敬佩之余心里颇有些哀伤。我们的学术,通向何方?
  •     很喜欢陈志华先生
  •     从书里很容易看懂陈老师在思想上的变化。前几年在争论国家大剧院的形式时,他说,有点不一样的东西,挺好。
  •     很细致,很朴实
  •     一看就是上了年纪的人写的 但还是有些真知灼见
  •     对待历史主观情绪太多,不变通不包容,大概也是老先生的可爱之处吧
  •     内容很不错 闲来读读 充实自己
  •     喜欢看老先生拉杂
  •     当代建筑界的一些体会,有时间可以看看
  •     书的内容很不错,非常满意。
  •     此书值得拥有,自己是建筑专业的,买来慢慢学习!
  •     同是建筑专家,虽然没有陈从周那样好的文字,但也举重若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和多方面的修养,开卷有益!
  •     很推崇柯布西耶啊
  •     如果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本书的内容着实很批判,尤其是关于“与传统决裂”相关的见解。虽然20年过去,现在有些问题何尝不是还存在着呢?这本书算是一个警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     每期载 在建筑师上
  •     那么多本书们就用一个软软的塑料材质的东西那么一包,真的是很不负责啊,把书的四周都弄坏了,这是新书也,叫读者看了作何感想,希望公司的包装能够用心点~
  •     这本书的珍贵不是他的思想深度和建筑成就,而是一颗建筑从业者真诚的心!~
  •     纯建筑的札记,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