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北京文学节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集:白先勇(卷)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集 > 首届北京文学节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集:白先勇(卷)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807160267
作者:白先勇
页数:301页

内容概要

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书籍目录

永远的尹雪艳
国葬
梁父吟
思旧赋
游园惊梦
秋思
岁除
花桥荣记
一把青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玉卿卿
孤恋花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金大奶奶
寂寞的十七岁

作者简介

白先勇先生多年来以其精湛的小说艺术为中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小说集《台北人》和《纽约客》以独辟的视角,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系列海外中国人的形象,堪称中国部分社会史的一个形象化缩影。这些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并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观念、技巧进行创造性的自然融合,同时注入了作者独具的历史悲情和文化乡愁,达到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长篇小说《孽子。等作品,真挚大胆地探索人类边缘生活状态,拓展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纯文学表现的缰域。独特的生活领域,独特的人生经验,独特的精神境界,为中国文学创造了独特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长期以来,他的作品深受华人读者喜爱,对当代华文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书封面


 首届北京文学节获奖作家作品精选集:白先勇(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既然找不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之影碟,好歹也借书来瞅一瞅。这一看不要紧,又淘到个宝,心里满是欢喜,这个周末闲时可以读读他的小说,倒也是些乐趣。看到白先生的相片,就会想起某次被同学拉去看昆剧的讲座,那时曾亲眼见过真人,当下就觉得这个人够细腻白净。读这本书时,偶然发现一两篇同性恋题材的作品,才突然觉悟,上网一寻证,果然白先生是如此。这也印证了人不同寻常终有其原因的理论,撇开这个不谈。大致白先勇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讲民国政府败退,那帮大陆撤去台湾的将领贵族们官场红人之落寞生活,自然不乏舞女歌伎;一是讲那些在美国漂泊的华人的艰辛和迷茫,异国文化的冲撞以及身份的追寻。都是好故事,都是牵着好些情在内的。很难想像,作为白崇禧之子,白先勇经过了怎样跌宕起伏的生活,这又是多么精彩的人生!他在书后的《蓦然回首》里提到过自己的成长故事,桂林长大,辗转流连南京、香港、台北、纽约,见上海人说上海话,见广东人说广东话,见老乡说桂林话,再加之普通话、英文,也难过他可以把旧上海的人们描写得那么绘声绘色,和语言还是分不开的。母亲去世第四十一天启程赴美,父亲后离世,连面都没来得及一见,后来亲密爱人久病去世,这些都是大伤痛,也才能练就好文笔。就像白先勇所说,人生中有好多痛苦忧愁,作家文人的专长就是用文字把它们写出来,并写得恰到好处,让读者在文中读到自己,同感油然而生,对痛苦也就释然开来了。此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当属最后那篇《少小离家老大回》,讲的是白先生若干年后回大陆桂林老家之旅程所见所感,以及些许回忆。不知怎的,自己读着仿佛也走进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心中。走了这么多年,当年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们才俊们拼得头破血流,壮气豪肠地要去谱写历史,到头来,却无一边可达成理想。而再回首,留下的只是些讲不尽的沧桑和沉甸甸的过往,终得返回故时家乡,却依旧地亲切。
  •        其实《玉卿嫂》和《城南旧事》还是很有些共同之处的,同样是儿童视角,同样写了爱情,也同样因为儿童的无知天真而误打误撞造就了些因果。儿童视角是诚实的,即便十岁的孩子并不懂大人眼神里的愁怨和情思,但他们看到的世界更纯粹,也更直接而真实。有时候也会觉得当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悲剧时,也能少些痛处,多些希望。   爱情不是天道酬勤,玉卿嫂怕就是没明白这一点。她显然爱得太用力了,她真是什么事都替庆生想得周周全全的,连一个毫子都舍不得用的她,全部的钱都留给庆生,再苦再累也是为着心里的那份期待,为了攒够了钱一起离开,一起生活。只是她不懂她付出再多又有什么意义,不过是给了庆生更大的压力和最终导致的一场叛离。连荣哥儿都能感受到庆生的窒息感,极大的愧疚和内心的不肯妥协交织成痛。而身在其中的玉卿嫂或许懂得,但她无能为力,她只能更用力去对庆生好,用爱去限制他。一边是对庆生的无限柔情,一边又是对渐渐不听话的庆生的限制,只是再用力得箍着庆生的颈脖咬他的膀子,她也只能拥有他暂时的肉体。   最后玉卿嫂用最极端的方式占有了庆生的身体,显然对她来说,庆生就意味着爱情和希望,而这也就代表了她不可失去的全部。只是我觉得,当生命只剩下一个依赖和寄托时,本身就是一桩悲剧。
  •     《玉卿嫂》毫无疑问,在白先勇笔下玉卿嫂长得是美丽的,对爱情和生活是极度向往的,然而,她的爱情让我感到恐惧,无法想出在平时的生活中安静的如莲花一般的女子骨子里居然有火山爆发一般的热量爱,让人窒息。她很爱庆生,很爱很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任劳任怨,为他付出一切,甚至是她生活的动力,是她的世界,使他的生命。而恰恰是这样的爱,让庆生感到害怕,压抑,透不过气,或者说庆生根本不爱玉卿嫂,只是把她当做生活的依赖,经济的来源,因为庆生吃的用的住的统统都是玉卿嫂给的,他在玉卿嫂面前就像一只小白兔,心惊胆战,坐立不安。庆生长得很漂亮,玉卿嫂不喜欢他出去,想让他整天呆待在房间里,视他为自己的物品,自己的禁脔,所以当庆生喜欢上了其他年轻的女子时,正是她这种畸形的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他们做爱的时候,玉卿嫂把庆生杀了,随后自己也随他而去。玉卿嫂爱的失去了自我,所以当她发现庆生要远离自己的时候,才用这样极致的方式——死亡,让自己用死亡很庆生在一起,认为这样就会永远在一起了,谁也抢不走庆生了。为何不看开一点呢?不过就是一个男人么,但是这个男人是她的信仰,当她的信仰已不再时,生活也随之枯萎。生无可恋,不愿麻木的活着,死亡是最好的选择。既然活着无法在一起,就选择一起死亡,这或许是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爱到极致爱到疯狂的诠释吧。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其实《玉卿嫂》和《城南旧事》还是很有些共同之处的,同样是儿童视角,同样写了爱情,也同样因为儿童的无知天真而误打误撞造就了些因果。儿童视角是诚实的,即便十岁的孩子并不懂大人眼神里的愁怨和情思,但他们看到的世界更纯粹,也更直接而真实。有时候也会觉得当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悲剧时,也能少些痛处,多些希望。
      
         爱情不是天道酬勤,玉卿嫂怕就是没明白这一点。她显然爱得太用力了,她真是什么事都替庆生想得周周全全的,连一个毫子都舍不得用的她,全部的钱都留给庆生,再苦再累也是为着心里的那份期待,为了攒够了钱一起离开,一起生活。只是她不懂她付出再多又有什么意义,不过是给了庆生更大的压力和最终导致的一场叛离。连荣哥儿都能感受到庆生的窒息感,极大的愧疚和内心的不肯妥协交织成痛。而身在其中的玉卿嫂或许懂得,但她无能为力,她只能更用力去对庆生好,用爱去限制他。一边是对庆生的无限柔情,一边又是对渐渐不听话的庆生的限制,只是再用力得箍着庆生的颈脖咬他的膀子,她也只能拥有他暂时的肉体。
      
         最后玉卿嫂用最极端的方式占有了庆生的身体,显然对她来说,庆生就意味着爱情和希望,而这也就代表了她不可失去的全部。只是我觉得,当生命只剩下一个依赖和寄托时,本身就是一桩悲剧。
  •     好人好书
  •     到位。
  •     最早读到的白先勇就是他的游园惊梦,其实也说不上来它好在哪里,但是读完之后就印象深刻,从此他就进了我的未读书单。喜欢读南京,读他笔下那些我去过和没去过的地方。居然还写到了绿柳居。 可惜在南京这么些年,就没有正经听过一次昆曲,唯一一次听到还是在苏州,正是《牡丹亭》的《寻梦》。再读此文后,我还专门搜了《牡丹亭》来听,可惜梅兰芳的带子太老,音质画质都大打折扣。唱词还是美,但是情节不喜欢。小说的融合很妙,有园,有角,有戏;把这些东西放到一起,无需多言,就有一种美感。写得还是高深,小说本身没有那么好看。不过拿到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他是白崇禧之子,很惊讶。很羡慕他的家庭,读他关于父母的回忆,就可以想见他们对孩子们的影响。 值得一读,但非我菜。视角和叙事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     很喜欢白先勇的小说。
  •     最初读是他的《永远的尹雪艳》,辗转欢场风华绝代,尹的旧上海做派,是台北遗老思而难再得的旧梦。
  •     人生百味
  •     最喜欢的作家
  •     用词用句还挺狠的。
  •     这样算是读过了吧。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了
  •     金大班的最后一页 寂寞的十七岁 台北人
  •     以前看过一本白先生的书,觉得不错,就买了!看完了感觉有点沧桑,有点凄凉...
  •     永远的尹雪艳啊!
  •     基本收录了白先勇的所有中短篇小说。就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白二三十岁时候的作品,反而对芝加哥之死之类的不敢冒。很惊讶他那么年轻时候就能写出那么老辣的文字,内涵也是十分高远的。
  •     最近流行一句话,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势均力敌,《玉卿嫂》恰恰是两方的不对等,爱而不得。
  •     并非想象中的好看。只不过凭此了解一些人的生活
  •     不喜欢,每篇故事都浸透着低沉抑郁的心情,最后都只剩下寂静的死亡,看得人很不舒服。或许他的文笔很好,或许他经历的东西很多,但是我只能说:不喜欢。
  •     只为金大班
  •     白先勇笔下的情,特别喜欢他笔下的女子,独特的魅力,自主的人格,活得很泼辣,活得很潇洒
  •     说实话,没太懂。
  •     中意《玉卿嫂》。那种无奈,反而将泪水变成了包袱。
  •     我比较喜欢按人头来看书,白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     生活的痕迹总是在生命最阴暗的角落里闪光。
  •     三星半
  •     南邮图书馆的。
  •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西方现代文学手法的完美结合。
  •     最喜欢的是《芝加哥之死》和《谪仙记》(李彤之死= =)。书末的《蓦然回首》里讲了几部小说创作的机缘,《芝加哥之死》是离开芝加哥之后写的。留学生对一座城市的绝望写成小说也确实,让另一个“留学生”读着凉飕飕的。 《一把青》写一个嫁给飞行员的女学生如何“适应’死亡的故事,叫我联想起姨夫钢厂里那些每年都有的事故。读过《陆犯焉识》再读《夜曲》就没多大意思。
  •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都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女性的悲剧,《玉卿嫂》这篇也是如此。前半部分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在刹那间结尾之后还是让我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爱情对玉卿嫂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她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用在身子孱弱的庆生的身上,给他安顿住所,缝衣补被。这样的女子虽然外表柔弱却有一颗追逐自己的爱情的勇敢的心,即使现实残酷。寄人篱下遭人欺负的生活境遇也未曾消磨她坚强的内心,她向庆生不断描摹着心中也许已经规划好的未来他们的幸福生活。
      对于爱情的抒写,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不乏“求之而不得”的典型爱情模式,《玉卿嫂》也不例外。结局玉卿嫂和庆生倒在血泊之中的惨状虽出乎意料但仔细想想似乎也是必然。她与一般希望找个家境殷实的人家嫁了的一般姑娘不同,她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爱情,在现实生活的不如意的囧况下庆生成了她坚定地活下去的希望,她所构造的那个未来新生活是她努力劳动、生活的动力,仿佛是一个美好的梦指引着她往前。最后当庆生抛下她另寻所爱时,玉卿嫂心中的梦霎那间碎了,心也就跟着碎了,希望没了,这种冲击使她绝望,也许也由爱生恨,选择了死亡。
  •     最爱游园惊梦和寂寞的十七岁
  •     十七岁的寂寞。。
  •     白先勇的定位。很不错的一个选本。
  •     除了《玉卿嫂》,几篇写舞女的小说也极出彩!
  •     正因为他是台北人,只可惜他是台北人。
  •     他的很多小说我都喜欢
  •     书的质量好,文章也相当不错.
  •     我找不到 玉卿嫂
  •     2011.5.5~2011.5.10 大学的时候,真的很认真,会为了一门课中的几节课去找十本,甚至几十本的书回来啃,也许对我来说欣赏不来,但是总会看到一些不同的世界。
  •     女性形象塑造的很灵动
  •     他的短篇小说大多描述新中国后从大陆到台湾的国民党军官或者舞女的生活状态 如果对这个时代和这个人群感兴趣 推荐一读~
  •     曾经一个阶段很喜欢白先勇
  •       《玉卿嫂》
      毫无疑问,在白先勇笔下玉卿嫂长得是美丽的,对爱情和生活是极度向往的,然而,她的爱情让我感到恐惧,无法想出在平时的生活中安静的如莲花一般的女子骨子里居然有火山爆发一般的热量爱,让人窒息。她很爱庆生,很爱很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任劳任怨,为他付出一切,甚至是她生活的动力,是她的世界,使他的生命。而恰恰是这样的爱,让庆生感到害怕,压抑,透不过气,或者说庆生根本不爱玉卿嫂,只是把她当做生活的依赖,经济的来源,因为庆生吃的用的住的统统都是玉卿嫂给的,他在玉卿嫂面前就像一只小白兔,心惊胆战,坐立不安。庆生长得很漂亮,玉卿嫂不喜欢他出去,想让他整天呆待在房间里,视他为自己的物品,自己的禁脔,所以当庆生喜欢上了其他年轻的女子时,正是她这种畸形的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他们做爱的时候,玉卿嫂把庆生杀了,随后自己也随他而去。
      玉卿嫂爱的失去了自我,所以当她发现庆生要远离自己的时候,才用这样极致的方式——死亡,让自己用死亡很庆生在一起,认为这样就会永远在一起了,谁也抢不走庆生了。为何不看开一点呢?不过就是一个男人么,但是这个男人是她的信仰,当她的信仰已不再时,生活也随之枯萎。生无可恋,不愿麻木的活着,死亡是最好的选择。既然活着无法在一起,就选择一起死亡,这或许是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爱到极致爱到疯狂的诠释吧。
      
  •     生老病死,寻常文字,尽显生活之悲辛.台湾文学为我们的文学视野又开启了一扇窗.
  •     印象最深的是玉卿嫂,一个女人实在不该对男人有那样强的控制欲,所以不可避免导致悲剧的结局
  •     读完第一篇尹雪艳 就被深深震撼了 赶紧跑来打五星
  •     这个版把白先生好文都罗列一遍,精选的名副其实。
  •     都好看的
  •     值得一读
  •     恩,我爸说对了,我看书就半本半本的看。这又是~
  •     寂寞的十七岁 看得我好心酸~~~好心疼~~
  •     白先勇印象,不仅仅只有青春版牡丹亭
  •     像鲁迅那个年代的故事。
  •     不宜冬日不宜睡前,要在炎炎夏日里读
  •       1.
      写小说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
      白先勇和张爱玲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反复地写自己生命中的沧海。也许还得加上曹雪芹。
      
      2.
      白先勇父母的婚姻算是相当完美的吧,也许跟宗教信仰有关。在那个年代,真是难得。尤其跟蒋介石比起来。
      
      3.
      近两年来越来越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
      
      比如建国以后,
      
      40、50年代的人几乎全部命运坎坷,少数后来靠个人奋斗或出身熬出头的自然收益倍增,但是仍然痛失青春,所以他们或她们值得拥有;
      
      60年代的人如果有个好出身(清白、有收入、重视教育即可)或者个人比较上进,则可以不怎么走弯路,在正当时的年纪做该做的事,如果读了龙凤学校的本or硕,又具有战略眼光地留在本土发展或早早归国,必然倍受组织器重成为重点培养对象,顺顺当当走到如今纷纷占据各行各业柱石的位置,留在国外的也早已轻松中产或中上产;
      
      70年代的人算是建国以后至今命好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
      
      再比如民国时候,
      
      《谪仙记》里面四个女孩子论出身教育背景个人容貌才干,未必不强过宋氏姐妹,可惜生时也晚,最后能在美国上中产已经算是同时代人中的好结局了。
      
      以上种种,不是命又是什么呢?
      
      4.同时代人,也人各有命。待会再说。
  •     比较喜欢后几篇,文风是种淡淡的贵族落没的颓败之气,有种五光十色但又不浮于表面的感觉
  •     最后的贵族.白先勇以他不平凡的经历以及童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创作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中短篇文学作品,揭开了末落贵族逃离大陆后神秘生活的一角,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了解那个时代的世态炎凉.
  •     “你還在做你娘的春秋大夢呢!”最好的詮釋。白先勇的同性戀情結書中隨處可見,得心應手。無望鄉愁讓人不禁想起李敖的“意淫大陸”,那些有著慘淡的人生的大眾。
  •     重读了遍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谪仙记,于是要再次感叹白先勇单凭这三篇就可以在中国文坛留名了,怎么能够写得那么好。无论是中文的应用,人物,调子,叙述者的声音,回忆和现实的切换,盛衰转眼的不悲叹。明明那么泥泞却毫无恶意。找到第四篇非常喜欢的,花桥荣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