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读书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伍尔夫读书随笔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49605217
页数:253页

章节摘录

  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你只要凭自己的天性、凭自己的头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了。我觉得,只有你和我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我才有权提出我的看法或者建议,而且你也不必受我的看法的束缚,以免影响你的独立性。因为,作为一个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对于书,谁又能制定出什么规律来呢?滑铁卢战役是哪一天打起来的——这种事当然会有肯定的回答;但是要说《哈姆雷特》是不是比《李尔王》更好,那就谁也说不准了——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拿主意。如果把那些衣冠楚楚的权威学者请进图书馆,让他们来告诉我们该读什么书,或者我们所读的书究竟有何价值,那就等于在摧毁自由精神,而自由精神恰恰是书之圣殿里的生命所在。我们在其他地方或许会有常规和惯例可循——唯有在这里,我们绝不能受常规和惯例的束缚。  不过,为了得到自由,当然也得对自已有所限制。我们不能愚昧而徒劳地浪费精力,为了给一盆玫瑰花浇水便把半个院子全浇湿。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准确有力地把握对象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图书馆里可能首先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我们的“对象”是什么?粗粗一看,很可能是乱七八糟一大堆:诗歌和小说、历史和回忆录、词典和蓝皮书一一各种各样的民族、各种各样的年龄和各种各样性格的男男女女用各种各样的文字写成的各种各样的书,全堆放在那些架子上。窗外有只驴子在叫,几个女人在水槽边闲聊,小马驹在田野里奔跑……我们从哪里开始呢?怎样才能在这一片混沌中理出个头绪来呢?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从自己所读的书中得到乐趣?  说来似乎很简单:既然书有种类(如小说、传记、诗歌,等等),那么我们只要分门别类地找出它们理应给我们的东西就可以了。然而,却很少有人会根据书所能给我们的东西来读书。我们读书时,大凡都头脑不太清醒,目的不太明确;要不就是苛求:小说一定要写得真实。诗歌一定要写得玄虚,传记一定要美化传主,历史一定要迎合我们的先入之见。而我觉得,读书若想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开端,就必须先把这样的成见统统驱除掉。我们不应该对作者发号施令,而应该设身处地为作者设想——成为作者的合伙人和同谋。要是你一开始就心存疑虑或者要求苛刻,那么你就不可能从你所读的书中读出尽可能多的意蕴。反之,倘若你尽可能地敞开自己的心扉,那么,一打开书,你便会从那隐晦曲折的字里行间,从那些难以觉察的细微迹象和暗示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而当你沉浸于书中并不断熟悉它之后,很快就会发现,作者给予你的东西,或者试图给予你的东西,其实是相当明确的。  ……

前言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女作家,也是20世纪西方最杰出的女作家。她和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一起,被称为“四大意识流小说家”。她享誉世界的“意识流”小说,如《达洛威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等,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但除了是个杰出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还是个杰出的散文家和评论家。在她的散文和评论文章中,有许多是她的读书心得与感想,通常都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因此也可称为“读书随笔”。我在这里选了近30篇这样的随笔——当然,是我认为最好的——内容涉及如何读书、书与女性、名家名作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看法等方面。  “关于读书,”弗吉尼亚·伍尔夫明确表示,“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你只要凭自己的天性、凭自己的头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了。”因此,尽管她谈到了如何读小说、如何读传记和回忆录、如何读诗歌,但谈的都是她自己的体会,决无充当导师的意思(她始终只把自己看作“普通读者”)。然而,一个人的切身体会,恰恰更能使别人从中得到启发。譬如,关于如何对待一本书,她说:我们既是作者的同伙,又是作者的审判官,“作为同伙,我们对作者的态度应该是宽容的——无论怎样宽容也不会过分;作为审判官,我们对作者的态度应该是严厉的,而且无论怎样严厉,也同样不会过分”。既是同伙,又是审判官;这很有启发——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若能先当作者的同伙,然后再当审判官的话,那么我们对作者的评判,在某种程度上不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评判吗?而一个人若能自我评判,不是说明他已有所长进了吗?我们常说“开卷有益”,也许道理就在这里。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还是个自觉的女权主义者,所以在她的读书随笔中,有一部分就是有关女性问题的。她一直想从历代学者所写的书里找到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她最后发现,这是徒劳的——对女性,历代学者不是漠不关心,就是嗤之以鼻。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她问道——为什么男人总是拥有财富、权力、名誉、地位,女人却一无所有?难道女人真的不及男人吗?根本不是。女人不及男人的假相,恰恰是男人一手制造的。其实,只要有可能——她断言说——男人做得到的,女人也能做到;在未来,一定会有女性莎士比亚!那么,现在的女人应该做什么呢?她说:女人应该有自己的空余时间、一小笔由她自己支配的钱和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房间——这是最低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由此才有可能进一步谈论女性的其他权利;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确实如此。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20世纪初为女性提出的这三种最低要求,如今已到了21世纪,是不是所有的女性都真正得到了满足?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些文章还是值得我们大家都来读一读的——不仅是女人,还有男人!  当然,弗吉尼亚·伍尔夫读得最多的还是文学名作。她不仅研读经典作家如泉田、笛福、斯特恩、筒·奥斯汀、勃朗特姐妹、哈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同时也非常关心和她同时代的一些著名作家如康拉德和n H,劳伦斯的作品。对于名家名作,她当然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而且往往非常精辟,但即便是对于小说,她其实也不像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的那样,好像她对一切非“意识流”小说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加以诋毁。她有时确实会批评出自名家之手的名作,但这只能说她直言不讳——谁说名家名作就一定是毫无缺点的?再说,她自己也是个名家,而对自己的作品,她也同样直言不讳,曾多次说到她对它们并不满意,有些地方甚至写得有点荒唐可笑,等等。  除了名家名作,弗吉尼亚·伍尔夫还大量阅读当代作品——即使是三流作品,她也读。她不仅读英国当代小说,还读了不少美国当代小说;不仅读当代诗歌,还读当代随笔。这样的广泛阅读,实际上已使她能高屋建瓴地对当代文学作出评价,但她还是很谦虚地把自己写的这类文章称为“印象”、“漫谈”,或者“观感”。她的“印象”其实非常深刻,并非真是浮光掠影的印象;她的“漫谈”其实非常中肯,并非真是东拉西扯的漫谈;她的“观感”也并非走马观花似的略略感受一下,而确实是有感而发。  最后,为了更全面一点,我还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日记中选了一些和读书有关的段落。从这些段落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她读过哪些未曾在正式发表的文章中提到的书,同时也能了解她私下里对有些书和有些作家是怎么想的。  这里译出的29篇长短不一的随笔,主要选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前出版的三部重要散文集,即《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和《自己的房间》;日记(19181941)选自弗吉尼亚·伍尔夫去世后由她丈夫编辑并于1953年出版的《一个作家的日记》。

内容概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
英国作家。在小说领域,以其非线性叙事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伍尔夫以小说创作最为人知,其中尤以《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两篇为甚。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就艺术理论、文学史、女性写作、权力政治等主题提笔书写,拓展文脉。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伍尔夫尝试过多种形式的自传体创作形式,以绘画手法构思短篇虚构作品,并且,终其一生与亲友往来通信,才情卓然。

书籍目录

前言
Ⅰ 关于读书
读书的自由与限制
怎样读小说
怎样读传记和回忆录
怎样读诗歌
怎样评判书的优劣
读书的价值与目的
Ⅱ 书与女性
关于女人的书
书里的两种女人
女性莎士比亚
勃朗宁先生如是说
女性与小说
女性写作的局限
人生的冒险
文学与性别
Ⅲ 名家与名作
读《蒙田随笔》
读《鲁滨孙漂流记》
斯特恩的《感伤的旅行》
简·奥斯汀的《沃森一家》
《简·爱》与《呼啸山庄》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
契诃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的小说
康拉德的小说
D. 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
Ⅳ 博览与印象
英国当代文学印象
美国当代小说漫谈
现代诗剧观感
读英国现代随笔
V 日记选(1918—1941)

编辑推荐

  怎样读小说?怎样读诗歌?读书有何价值?书里有两种女人?有没有女性莎士比亚?女性写作生来有局限?托尔斯泰的小说好在哪里?《简·爱》和《呼啸山庄》有何缺陷?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那就听听弗吉尼亚·伍尔夫——“20世纪最佳女作家”——如何说。

作者简介

伍尔夫读书随笔(精装版),ISBN:9787549605217,作者:(英)伍尔夫 著,刘文荣 译

图书封面


 伍尔夫读书随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2012年9月23日开始有强烈的想读读伍尔夫的冲动,不是因为高中的那篇课文《墙上的斑点》,(又有哪个混口饭吃的语文老师,能热情洋溢得跟我们讲讲伍尔夫呢,有这点闲情,不如多做几道选择题,下次月考能再上一个排名,好多拿点奖金),而是在看过电影《时时刻刻》以后,多么羞愧啊,喜欢上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执着于文学的女人竟不是因为她的作品,而是电影;可又有什么好羞愧的呢?不都是艺术吗,文学说到底也是一种艺术啊。(我更喜欢称之为搞艺术,而不是搞学术。对“学术”这个词有种隐隐的排斥感,总觉得这个词语言太正统,缺少灵气)之后,电影成了我最爱的电影,却与伍尔夫没多大关系。伍尔夫于我的魅力,足以让她走出银幕。她面容清秀,却端庄大方。淡雅的眉,一双略微凹陷而显得敏感忧郁的眼睛,小巧又高挑的鼻,与整体极为和谐的薄唇,身材高挑,偏瘦,穿着一条有些褪色的长裙,向我走来,走进我心里,在窗前的书桌旁坐下,戴上眼镜,翻开笔记本,皱起了眉· · · 而整个过程我嗅到了满身情欲。对有些作家,像里尔克,有幸能拿起他的作品,随手一翻,便可感知他内心的善与爱,感到伟大,再浮躁的心也能安静下来。只想着能与他在乡间小路上走走,聊聊天。你当然明白,并不能从这样一场对话里获得什么指导,因为“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明天起来,一切天性和凭着自己头脑总结出来的东西又会回来,你永远是你自己的导师,也是你自己要克服的障碍,然而每每回想起这场对话,就好像旱季里下了一场大雨,整颗心都更饱满了些。而对于另一些作家,像伍尔夫,即便我还没有读过她写的任何东西,就能敏锐得感知到:对了,就是她,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她呀!竟然哭了,不是因为感动,而是过于兴奋了,心里面好像从来未曾如此热闹过,以至于无法静下心来,先和她好好得地谈场恋爱,一心只想着做爱。里尔克对于我来说, ”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这个世界比起我的,更美好更明亮,足以分我一点光,让视力不大好的我能够心情悠闲得好好观赏。而伍尔夫于我,就像是她读D.H.老伦斯的书信,”大概是我和他实在太像了——都想走自己的路,遇到的是同样地难题。所以,我不可能心情悠闲地读他的书信,而是心烦意乱的。”在没认识伍尔夫以前,我总是想,为什么小说非得要这样写呢?要有那么些面容具体的人物,要充斥着那么多比生活更为跌宕的羁绊?还得困于时间的因果?为什么我不能只描写主人公的一天,其实一天就足够了呀,或者说只描写3、5分钟的场景? 这样闪闪烁烁的印象总在我脑海里漂浮,我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抓住它们,固定它们。因此,发现伍尔夫的小说时,我就知道,我终于抓住它们了,我想要的就是这样的小说啊!我恨不得一心多用,火力全开。可到现在《达洛维夫人》,《海浪》,《到灯塔去》都只开了个头,三分之一是因为翻译,三分之一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还有三分之一呢?呵,我没有一笔闲钱能让我买那么多书,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更没有一间自己的房间。甚至还在忧愁,以后买来的书该放到哪里啊?我那狭小的寝室。于是,只从网上买了本《伍尔夫读书随笔》,藏在枕头底下(被检查卫生的阿姨看见是要扣分的呀),在思维还算清醒时随手拿起来翻翻。而这样一本书,却让我更爱她了,以至于在写下这些时,我还在害怕:万一伍尔夫看到这些,会不会生气呢?会不会又就开始心烦意乱?又有些高心:她一定也能对我敞开心扉,要不然“我怎么能从那隐晦曲折的字里行间,从那些难以觉察的细微迹象和暗示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呢?”伍尔夫在大英博物馆那巨大的穹顶里面的一缕思想中的一丝,轻轻地飘到了我面前,我多想以自己还很瘦弱的感受力抓住这一丝啊,装进心里,装进脑海里。还没伸手呢,就嗅到了满身情欲。
  •     1 读 蒙田随笔能兴之所至地讲述自己,能把自己灵魂中的不安 骚乱 乃至缺陷,不管什么都和盘托出者只有一个 蒙田。“我知道什么?”。2 读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在其中始终保持着他所特有的透视力和平衡感。3 斯恩特的 感伤旅行半透明体 他的文笔精准无比4 简奥斯汀的 沃森一家文笔辛辣的讽刺家 判断与洞察力5 简爱 与 呼啸山庄勃朗特其所做的似乎是先把我们所熟悉的男男女女都撕成碎片,然后又把那些已无法辨认的碎片重新组合起来,同时赋予它们以不寻常的生命力。对她来说,肉体是多余的。6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哈代小说里没有某种令人愉悦的东西;他小说中的光芒是向外投射的,首先是一大片昏暗的荒原和一棵棵在暴风雨中摇摇晃晃的树木,然后回到房中在炉火边看到零零星星的互不相干的一些人物,本是孤身一人。但令人惊奇的是,当他远离人群而孤苦伶仃时,他的个性越鲜明,越突出。7 契诃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的“灵魂”既不接受逻辑法则又不遵守艺术规律。陀的小说如灵魂之汪洋大海,要是我们情不自禁地被它吸引进去就会在里面团团旋转至晕,且晕且惊喜。8 托尔斯泰的小说 伟大再适合不过。9 康拉德的小说文笔独特 风度翩翩10 D.H.劳伦斯的 儿子与情人由于对自己出生的不满,劳伦斯总有一种强烈冲动。以其独特观察视角,思想会直接闯进他的头脑,就像一块石头投进河中,而词句,就像急速浑圆晶亮的水珠,四处飞溅。11 E.M.福斯特的 小说面面观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非常喜欢伍尔夫对女性作家的思考,非常独特有趣。
  •     我喜欢伍尔夫这个傲娇的姑娘
  •     各种英国经典作家作品的评论,真挺好的。书与女性,这一部分适合女孩子看,我就跳过了。
  •     很理性的一些 随想,很喜欢里面假如莎士比亚有个妹妹里面的讨论,莎士比亚不可能在终日劳作无法思考的劳动阶层诞生,思想是必须建立在物质丰裕的前提下的,思想超前所在的时代是一种痛苦,假如莎士比亚有个妹妹,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以及社会意识启蒙状态前提下,最容易的生活模式就是选择自我了断,另外后面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总结很精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题是灵魂,而托尔斯泰的主题是生活,女神棒棒哒~
  •     一个女人, 首先是一个人, 要有自我,才懂得爱他人。
  •     评论的很不错,翻译的文笔也很好
  •     伍尔夫是个可爱的女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