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契诺之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堤契诺之歌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32742332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页数:253页

前言

  欧洲十九世纪初期科学上的发现,冲击人文思想,浪漫主义随之兴起,成为当时的主流,人们转而注意深奥不可测的大自然,收集民间歌谣、童话,进而创作“艺术童话”(Kunstmarchen),生活因诗人的想象力而变得更加多彩多姿。  大约一百年后,二十世纪初期科学工业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生活享受,达到前所未有的丰盛。然而,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不是欢娱和幸福,相反的,科技结合了物欲,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让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和诗人作家重新反省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  人生的低潮·写作的高

内容概要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译本序前言 生命当如是在堤契诺重生山隘山村农庄午歇红屋罗卡诺之春南方夏日畅饮秋之森林冬日,寄自南方的一封信在阿尔瑟纽屋舍·田园·园篱堤契诺的教堂小径为谷中工厂作画堤契诺夏夜暮色中的屋容湖岸南方之夏夏日黄昏在堤契诺森林酒馆昂格罗的圣母堤契诺的圣母节漫步暮色中诗人黄昏所见深秋独步罗卡诺遥望意大利暮霭画者之乐水彩画日正当中夏日终曲雷雨前的一瞬秋天——自然与文学早春的湖谷与妮娜重逢风萧萧之夜返乡五月栗林色彩的魔术作画悼老树之死眺望谷中之湖对比百日草盛夏我的邻居马里奥红亭屋中漫步入秋夏末夏秋之际老公园堤契诺秋日一九四四年十月桃树清扫烟囱的小工人堤契诺之冬对堤契诺的感谢一九五五年日记二则清晨时分蒙塔娜拉四十年秋雨南方陌生之城鸟一个堤契诺人的故事

编辑推荐

  《堤契诺之歌:散文、诗与画》中配有30余幅由作者本人绘制的水彩画和钢笔画,这给作品增添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简介

《提契诺之歌》是黑塞作品中的精髓,它是一本散文、诗歌集,亦是作者对他在此之前所有作品的艺术理念、创作方法和哲学思想的归纳、总结和诠释,被许多专家和学者看做一把开启黑塞思想之门的钥匙。
书中配有30余幅由作者本人绘制的水彩画和钢笔画,给作品增添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书封面


 堤契诺之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黑塞在《堤契诺之歌——散文、诗与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窦维仪译)一书中,在第一篇(写于1931年)里如是描述自己的生活:“这幢美丽的房子对我意义深远。就某方面而言,这是我曾拥有或曾住过的房子里,最美丽,最与众不同的。当然,房子并不属于我,整栋大房子里,我只租下其中四房的小公寓,我不再是房子的主人或一家之主,不再拥有房子、孩子及仆人,不必寻找狗或整理花园;现在,我是个一贫如洗的小文人,一个衣衫褴褛、神秘兮兮的陌生人,以牛奶、米、意大利面维生,秋天在林子里捡栗子当晚餐,老西装穿得磨出了边。然而,我的实验成功了。虽然这几年来,日子并不好过,但这段时光是美好的、丰富的。仿佛从多年梦魇里醒来一般,我尽情享受自由、空气、阳光、寂寞,以及创作。”这段话像鸟儿一样,轻盈无比。透着对读者的信任,给予读者的自由,仿佛宣告,将呈现作者心底澄静世界,原原本本。文字里浸满因孑然一身和清澈孤独予人的诱惑:除了代表自己,不再扮演任何身份;褪去作为社会人的外套,穿戴起自然界任一生物皆有的个体的神秘。以一所房子作为生活、创作灵感、生发想象的土壤的文人,常能见到,譬如叶芝的巴里利方堡,莫里斯的红屋,甚至也许算得上柯布生命晚期的马丁岬斗室。这是乡野里,个体楔入泥土的点。在瑞士的堤契诺,黑塞租下的这所美丽房子,对他而言也许意味着栖息的巢穴,意味着收纳梦的坚固堡垒,意味着触碰自然的自己的手指。在一战前后辗转的经历,促使黑塞的生命疾速转向。一战期间,他曾迅速从志愿军变为反战者,寻找和维护他心目中的德国;成立“战俘辅导中心,自行编辑、发行慈善杂志”。直至这折磨人的奋斗毁了他的个人生活。1919年,黑塞来到堤契诺,主动选择了乡间,选择了孤独,选择了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而堤契诺也慢慢给予了黑塞治疗与营养,给予使他能够如同一棵树般生长扎根的土壤。这本散文集记录着黑塞实践乡间生活的体验,时间跨度从1919年到1955年。文字里每每将文明与乡野做着比较。我疑惑在乡间的隐居者,仍屡屡被文明社会的余波惊扰且忧虑。也许这正是诗人必有的敏感,和永远浇不透的块垒吧。黑塞生于1877年,比叶芝晚生12年,比柯布早生10年。叶芝钟情于艺术的神话;柯布钟情于为人类缔造未曾有过的光明;黑塞在深深介入战争的折磨之后,选择在瑞士乡间隐居,变成一棵树。而究竟什么是一个可能据以存在的点?是将自己楔入乡野,还是躲在物质洪水里佯装世界已被淹没?陶渊明是东方隐居者的典范,诗里总有着情感、时空和自然交错的场景,仍能在今日被每一个人分享和体验,而没有任何隔阂。最喜《停云》,意蕴往复不尽,“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东园之树,枝条再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陶渊明隐居,虽不是为了躲避现在的机器和物质,但目的之一也许便是为着贴近自然的神性,而自然的神性正是与彼时的文明并肩而行。正如我们的文字从诞生伊始便是为了占卜,为了与自然共处。当陶渊明在等待朋友的时候,窗外正是“八表同昏,平路成江”,也许案上正是读《山海经》后挥毫写就的诗稿。如果不是将自己楔入乡野之中,便是尝试寻找乡野里更为精致的文明,使其同存于生活理想的图景。我们于今日,也依着这条小径去寻觅,或许也会有一个不坏的答案。
  •     《堤契诺之歌》,赫尔曼.黑塞的隐逸之作,秋天之作,清凉之作。1914年,一战爆发,数以万计的人,在战争机器的碾压之下丧命,黑塞本人当然是反战的,可是他的和平呼声,在以爱国之名而行的侵略战争中,无疑非常的不合时宜。他被质疑,被唾骂,被疏离。为了避战祸,还有压顶的人文灾难,他跑到小镇堤契挪,过起了田园生活。一个反站的德国人,躲开同胞的敌视,卸掉父亲和丈夫的名号,远离喧哗躁热的名利纷争,杜绝交际,隐居山林,坐看繁花,漫步小径,在石头碉堡里喝杯农家自酿的葡萄酒,停步倾听教堂弥撒的钟声悠扬,用半天时间观察蝴蝶与蛇,速写堤契诺的古老浓庄,紫色的暮霭,金绿的桑树,日落时碟翅般斑斓的山谷,沽蓝色的澄净湖泊。在旭日初暖的森林里,散个小小的步,游个泳,顺便捡拾一些小小的落地的栗子,采集一些野蘑菇,塞进裤子口袋里,回去烤了做晚饭吃。甜醉的夏日之后,秋雾初弥,微微的寒意中,他可以用一上午的时间,去观察一朵云彩的变化,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调颜色,画底稿,把它落笔成画。再用几千字将它细细描摹。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没有一点阅读疲劳。却好象是在做精神瑜珈。天边飘过一朵慢吞吞的云,它变成一朵花,变成一匹马,最后这些温暖潮湿的云团,全部汇成雨滴,落在欧洲大地上,最后奔腾入海。他写夏天去森林野足,一进林区,就是扑面而来的暖香,那是被晒暖的树木的清芬,进入腹地,浓荫蔽日,这时,树林的呼吸是又绿又凉的……我喜欢他这些纤细入微的工笔文字。这是一颗安静清凉的心,才会有的观察象素。黑塞本身是诗人,画家,氤氲诗情,浓稠的画意,自然美化了文字的意境。但更重要的是,他比我前两天看的怀特,更有情绪渗透力。好的作家都是高妙的舞者,你跟着他的文字舞步走下去,他的每个手势,都让你松弛。让你进入他的氛围。一本休憩之书,黑塞彼时人到中年,已经进入了生命的秋天,热情降温,对抗性的情绪也凋落了,只想韬光养晦,把所有的精力都节省下来,内向的营养自己。他抵触工业文明对田园生活的毒化与污染,他鄙夷那些没有忧国意识,自行享乐的暴发户。但也止于轻讽而已。“是的,鹅肝酱很好吃,但是你们的享受,都是这样的肤浅可笑短暂,与我为伴的事物好多了”,哈哈,虽然穷的穿补丁裤子,黑塞的傲骨可是不减分毫。黑塞喜欢自诩为一个流浪者,哈哈,流浪最迷人的地方,是它位于两点之间,永不抵达。黑塞总是徘徊在两个理念之中。黑塞看见了一个漂亮姑娘,啊,他心动,他情动,但他绝对不行动。他渴望家园的温暖,想置地买房定居,又怕失去孤独的自由 。他没有稳定工作,没有固定的阵营,没有某一流派的堡垒可供他栖居,去躲避污蔑和中伤。在国籍上(他被纳粹开除了国籍,因为反战的缘故,这个我不太能确定,是他啊还是雷马克,亦或他们俩?盼博学者告之),在精神上,在地域上,他都是个流浪者。他最喜欢爱兴多夫的一首诗:“匆匆,安详时分瞬间即至 我也将随之休憩,头上 美丽、孤寂的森林簌簌作响 即使在此地,我仍是陌生的异乡人”也只有一个注定要离去的异乡人,对让自己疲倦的双足,漂泊的心短时休憩的地方,用了恋恋回眸的视角,才能把堤契诺这个“他乡”写的这么美吧。(其实他后来还是在瑞士定居了,不过此书中的文章,很多都是17到31年间的,那时的心绪,还是流离的吧)
  •     黑塞在堤契诺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他与老树、山岩为挚友,沉浸在田园风光中,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的这本《堤契诺之歌》如田园牧歌般清丽脱俗,像一泓清泉缓缓流过人的心灵,让人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宁静和清新。他企图超越理性,以浪漫主义的心态,将堤契诺营造成为一个理想的乐园,他赞颂那里的一草一木,赞颂那里的春夏秋冬。堤契诺收容了想黑塞这样的流浪者,给他了灵感,在那里作者借创作来舒缓痛苦,那里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更是心灵的归宿。热爱文学的人,总是能抛却人世间的种种烦恼,潜心阅读,或是潜心创作,黑塞正是这样。在堤契诺的居住条件是简陋的,但他却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新安顿下来,在遭遇了重大挫折,经过了苦苦思索,黑塞在堤契诺获得了重生。那里的山隘是一片净土,尚未被人入侵,黑塞在那里小憩,使自己的呼吸与自然相应和,那里有湛蓝的的湖水,也有浓郁的芳香,使他更深刻、更内敛、更具独特的眼光。孤石断崖是他内心的写照,有一种孤独感,有一种追寻力。在堤契诺的山村里,黑塞开始了他热爱的流浪生涯,他随意地游弋着,捕捉着美丽的景色,捕捉着心灵的瞬间,爱情无法实现,他便把那种情感投注于山川湖泊,融化于自然,形成于博爱。人不可以选择生活,但可以选择生活方式,黑塞选择了诗意的栖居我躺在天空和湖水的尽头,听风吹白杨树的歌声,潇洒而又惬意。作者再度来到着遥远的异乡,却有重返故乡之感,大概是由于堤契诺与他的心灵更加契合吧。诗人的内心是矛盾的,它既渴望安定的家,又渴望漂泊,也许堤契诺最适合他,这里既有独特的风景,又有独特的安宁,既可以满足他游玩的的心,又可以给他以家的温馨。诗人认定人生中曲折迂回的路才是自己的归宿,在这条路上,他只有不悔。春天的堤契诺在诗人心中是纯真的,他仿佛能听到绽开的花朵向他呼唤,阳光也是温和的,萌发的一切让他感受到了轻松和释然。人生苦短,诗人曾经想在那里找个小庄园,定居下来,做做农活,闲适地生活,我们经常把生命变得复杂,却忘记了简单才是生命的本真。诗人热爱田园,每一寸土,每一寸呼吸,都让他沉醉,都让他沉迷。诗人喜欢漫步在小径,这是一种情调,总让他沉浸于小径深处优美的风景——玫瑰、芦苇、和小舟,如同他自己的心路,乘着小舟,穿过芦苇去寻找玫瑰,那一瓣心香已早在心中。小径引领他进入的是另一个时空,没有污染,只有静谧。提契诺的夏天有明朗的轮廓,诗人便用语言把他勾勒出来,他让作者的心燃烧,脉搏热烈地跳动,作者把创作的欲望比作是瘦马,不辞辛劳,直到精疲力竭。在夏季,作者先潜到清凉的湖水里,然后再到炙热的沙滩上烤干,反复多次,来感受生命的痛苦和刺激,激情与低潮。堤契诺的秋季是静美的,历尽沧桑,方见绮丽。诗人绽开的花,却结出苦涩的果,但他依然用微笑来面对风雨。生命之秋,爱与思念,成为永无止息的艺术之源。堤契诺的冬季,树叶落尽,更为辽阔,更为优雅,诗人正是在这美丽的四季轮回中感受到了生命的轮回。堤契诺的教堂隐藏在山林深处,是艺术、文学、学术的圣地,黑塞的心在那里得到了净化,尽管他只是个异教徒。漫步在暮色中,诗人与自己的心灵更加贴近了,他感觉到人世的丰饶,如此具有吸引力。在暮色里,他看到一对情侣,黑塞精辟地指出——“友情成为爱情,爱情又成为命运。”诗人喜欢与云共处,看云卷云舒,沉浸于这种充满童稚的游戏,颇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隐逸情怀“。他用画笔留下稍纵即逝的风景,无论是姹紫嫣红,还是风月无边,用精神来治愈肉体的痛苦。然而现在的堤契诺正被现代文明所侵蚀,金钱将战胜道德,理性经济将战胜田园之乐。黑塞崇尚古文明,因此对这样的变化会感到失落和伤感,他的悲观主义让他想捍卫这一片净土,但是力量太微弱。人们沉浸于他们建立的现代文明中,那是一种野蛮和掠夺,淳朴的自然正在被人类异化,也许有一天,堤契诺的自然风景将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将是人类文明所制造的垃圾。也许堤契诺的美丽景色只能在黑塞的《堤契诺之歌》里得以保留,这一片珍贵的“桃花源”也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成为失落的田园。

精彩短评 (总计63条)

  •     阅读此书的时候,堤契诺的风从书中吹来,可以闻见那儿的花香,看见那些美妙的山坡。让人完全放松身心。非常好的一本书,很喜欢那种感觉,淡淡的,充满哲思!
  •     所谓黑塞看得多了也就那样。。。
  •     从那以树皮和木头制成的乐器里吹出的音乐,足以歌颂蓝色的风景、艳红的秋、袅袅的轻烟、远方的村庄、微微反光的湖水,以及牛儿、泉旁的村妇、褐色的蝴蝶、红色的康乃馨。那简单原始的旋律忽高忽低,令人想起诗人维吉尔与荷马;那旋律表达对诸神的谢意,以及对土地、青涩的苹果、甜美的葡萄酒、粗糙的栗子之尊崇;那旋律赞颂蓝、红、金黄交错的湖谷的轻爽及远方高山的宁静,歌颂都市人不知道、也想象不到的生活,那种生活既不粗犷、也不可爱,没有深奥的哲理和英雄式的生活方式,但却深深吸引着每个有人文素养与英雄性格的人,因为那是失落的故园,因为那是最古老、最永恒的人类生活方式,是最简朴、最虔诚的农夫生活,是一种勤劳努力的生活,但生活里没有匆忙,没有烦忧,因为这种生活的基石是虔诚,是对土地、水、空气、四 季、植物、动物活力的信仰。
  •     高中最爱的书,留了几章,舍不得读完。
  •     散文日记另一角度的黑塞。你的墙上挂满了你的画,你觉得没有人比你画得更好。我也想在这样的悠长假期里画画,然后挂在房间里自乐,并且十米以内不让人靠近。
  •     啊,初二的我。
  •     以一种不令人厌烦的语气描述平淡日常,细节刻画整体来说是精致的,但偶尔失控、用力过猛...当然也可能是翻译的措辞过于俗丽。并不总是流畅而扣题,但不加干涉的缺憾似乎好过步步为营的狡猾。
  •     在熬过了一次物理化学考试之后,感到灵魂的极度干涸,去了趟图书馆,结果发现了这本书。怎么来说,我现在不太想读散文,而偏向于读作家的长篇小说。因为我觉得长篇的小说更能体现这位作家的核心思想。但是这本黑塞的散文集又一次如甘霖一般滋润着我的心灵。我估计,黑塞已经是我前进的一盏明灯,并且会一直照亮我前行。这本散文集讲到了他在瑞士小村庄提契诺的生活,每天与自然相处,拿上他的行军椅,挑选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始作画。在这篇散文集中,不仅有大量的诗歌和散文,还有好些黑塞的水彩画。黑塞的画作线条比较圆润,用色饱满,或许体现出已经到老年的诗人的心态。在散文里有大量的景色描写,同样还有黑塞典型的哲思。在这里他表达了他强烈的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特别是美国文化为代表的流行文化的厌恶。他赞美歌颂平凡的牧民。批判着这个病态社会
  •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川流,最后总会汇集在一起,北极冰海与尼罗河终会一起转为潮湿的云。这古老而又美丽的平衡,平添此刻的神圣之感;对于像我这样的游子而言,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
  •     天真而又严肃的哀愁。
  •     “如果对世界不抱太大的希望,反而安静仔细地观察它,总是会有些收获的,这是世间宠爱的成功人士所不知道的;观察是至上的艺术,是一种精致、有益且有趣的艺术。”
  •     平实的散文却体现着作者强大的文学功底,黑塞就是这样,可能他的文章包括小说读起来没有那么多绚丽的笔墨,没有那么多让人感到震撼的地方。但是他的作品却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人生,平淡之中的韵味。ok
  •     宁静的提契诺呵
  •     甚合我意,恣意随性
  •     很美,自然的哲学。 不止一次让我怀疑,他是我这辈子多么幸运能遇到的朋友。 跨世纪交流。时常让我感动流泪。
  •     我理想中的书!还是黑塞的,崇敬.
  •     尽管我又乱又躁 可这本书真的好美
  •     教你如何把偷看女生戏水说得一本正经~
  •     最爱的黑塞。
  •     在天还未亮的从南京赶往上海的高铁上开始读这本书,想起了那个从苏黎世前往堤契诺州的清晨。相似的时间,带着的却是截然相反的心情。这种对比而来的反差,引发了更多的体悟和共鸣。……读到后来越来越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到那种文人式的自负和不满,真是挺符合前一阵子的状态的。
  •     高二上学期,在豆瓣阅读看了一小部分,想买实体书来着QAQ
  •     黑塞的文章总是那么具有诱惑力!
  •     非常优美的文字和宁静的心境,人与自然的交汇又不失生活气息.百读不厌.
  •     反现代性
  •     把我荒原狼黑塞和在轮下黑塞生生翻译成陆琪黑塞我实在是受不了。
  •     还是最爱悉达多和荒原狼。不过喜欢男神的画呀!
  •     第一篇简直想要背下来,就是那种淡淡的美感,
  •     不舍得读完的书
  •     拿到书时候很开心,质量不错,画测也很好,可惜只打九折。看书时候,刚发生5.12地震,心中宁静全无,感伤。。。。。
  •     他的散文如清新的风景画,在水彩画一篇里写自己童年时痴迷于钓鱼,如今却体会到画画带给他的快乐。
  •     画的都好萌啊... 不过还是喜欢他的小说, 那些内心有着致命的炽热, 永远不能安稳的角色.
  •     黑塞的隐居之作。我啊,不是那个知名作家黑塞,不要给我贴什么浪漫骑士的标签,我是个幼稚的欲与森林为兄弟的诗人啊。醉心于我的娱乐之中(唯有精神)。“我就是有点自以为是,既不去柏林,也不去慕尼黑。”(233,要不要这么可耐~)
  •     越读越喜欢,想摘抄的段落数不胜数,还会不由自主的朗读。
  •     做一个欢乐的悲观主义者
  •     记得高三阅读分析里用过他的文章。那时有一句话击中了我,大致是说人在远方才能更深切感受到故乡的所在。这本书里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然而,我天生并不是忠实的情人,我用情不专。我爱上的不是女人,而是爱情。流浪者天生如此。流浪的冲动和浪迹天涯本身就是一种爱情、一种情欲。旅行的浪漫,一方面无非来自于对冒险的期待,另一方面则是潜意识里的冲动,想将官能上的欲望升华,任其化为烟云消失无踪。我仰赖奇迹出现。倘若有人想找寻奇迹、引导奇迹、协助奇迹发生,奇迹反而会从身边溜走。我的宿命,是漂浮于许多互相牵制的极端中,与奇迹擦身而过。我的宿命,是永不满足于饱受流离之苦。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我才会感觉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真义。作家总能把我们这些小老百姓表达不出及羞于表达出的东西勇敢地写出来。
  •     哲学家在搞文学时对美学方面的描述
  •     《红屋》
  •     如同白昼在早晨与夜晚指尖出现一样,我的生命就在流浪的冲动与对家的渴望中度过。也许,有朝一日我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将流浪与异乡藏诸于新,将景致留驻于新,无须只为了亲自体验而流浪。也许,我能把家乡藏在心中,不再眷顾红屋与花园,心中自有故乡。如果真的能如此,生命将截然不同! 倘若有人想寻找奇迹、引导奇迹、协助奇迹翻身,奇迹反而会从身边里走,我的宿命,是漂浮于许多相互牵制的极端中,与奇迹擦身而过。我的宿命,是永不满足并饱受流离之苦。 无法达成的目标才是我的目标,迂回曲折的路才是我想走的路,而每次的歇息,总是带来新的向往。等走过更多迂回曲折的路,等无数的美梦成真后,才会感觉失望,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读这一本没有园圃之乐的酣畅,作者内心的心理比较强,跟自己较劲的感情色彩浓烈。依然是好书。
  •     黑塞是最爱的作者 没有之一
  •     黑塞真的是超绝可爱,对夏秋之交的缅怀和把握有好大的篇幅,清凉的画面感和浓稠的诗性。
  •     文笔清新隽永!
  •     一如既往的好。但不喜歡黑塞說都市人如何如何不好,既是非我族類不理睬就好,何必多費唇舌。| 最後的馬里奧——「對克勞蒂幼稚的迷戀已經結束,當春天她再來到小村莊時,他平靜地看著她,覺得自己已變成另一個人。」生命里突然明白一些事的無可奈何,是這樣平心靜氣的。卻不是苦澀,也說不上解脫,是好像那一切從未曾有過的恍然和空空落落。
  •     必须得说,这是一本很美的书,黑塞那些美好恬淡的文字跟他的水彩画搭配在一起,阅读起来非常舒服.
  •     黑塞的世外桃源。
  •     文笔清新典雅,画风亦如是。呵...虽然他自认为是诗人,但不得不说,相比于泰戈尔和狄金森,他的诗并不多出彩,算不得诗人;相反,他的画却是十分温柔,完全可称真正的画家。
  •     我宁可去做一个流浪者,一个荒原人,也不要牺牲心灵,做一个尽职尽责的绅士。
  •     “然而,世界上所有的河流,终将汇集在一起,北极冰海与尼罗河终会一起转为潮湿的云。”
  •     比金蔷薇更好
  •     内观期间,虽然被告知不应该看书,可我还是选了黑塞的这一本看了,与自然的对话,孤独而又美好
  •     很舒服的一本书
  •     像酒一样的白开水
  •     果然是黑塞。感觉比瓦尔登湖棒。
  •     还是不太喜欢随笔,另外也不喜欢陶渊明,六十岁以后再看吧
  •     三星半
  •     一句话,开始了黑塞的世界“你不是爱情的终点,只是爱情的原动力;我将这爱情献给路旁的花朵,献给玻璃酒杯里摇晃着的晶亮阳光,献给教堂的红色圆顶。因为你,我爱上了这个世界。”
  •     这个翻译比园圃之乐要好 但书买不到了 希望能买到带彩图的- -
  •     刚开始还有些失望及不以为然,真是天大的误会。老者何等幸福,炉热,酒红。
  •     清新的文笔,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心灵的歌者美丽的诗作。无论是文章,诗歌和绘画,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精品。带着自然的气息,令人愉快的好书。
  •     译者的水平不敢恭维,可书又贵。不开心
  •     堤契诺是瑞士南方、靠近意大利边境的一个山间小地,黑塞的大半生都在这里渡过,是他的归隐之地,我们读到的多数作品都是他在这里写成的,《流浪者之歌》、《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等等都是。1907年,黑塞曾在堤契诺停留,但当时并未引起他的注意。近十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黑塞离开他自己成立的战俘辅导中心,来到瑞士南部,逗留的十几天,他感觉内心更悲伤,眼中看到的世界更显灰暗。后来,他在写给一位画家朋友的信中说道:“在这里虽享有安宁、温暖的夏日,但内心却不平静...我先前失去平衡,自从狰狞的大战以来,更是每况愈下...阳光、茶花、散步无法治愈我。这些都是自欺欺人。” 后来,辗转反侧,黑塞在结束了第一段婚姻之后,选择在堤契诺安定下来,基本上是归隐式的田园生活,直至余生。
  •     我们这样的人总爱将爱情深藏,只因爱情无法实现;我们总将本该献给女人的爱,任意投诸村庄、山岳、湖泊、偶遇的孩童、桥上的乞丐、草原上的牛群、鸟儿和蝴蝶,我们将爱情与爱的对象分开,对我们而言,爱情本身已经足够
  •     几度泪流。。
  •      2013-05-03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