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涅阿斯纪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埃涅阿斯纪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6-01
ISBN:9787805679297
作者:(古罗马)维吉尔
页数:386页

内容概要

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Publius Vergilius Maro),通称维吉尔,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据一个关键地位。他生活在欧洲古代文明的结尾、基督教即将对欧洲开始其统治的时期,他的历史地位颇像生活在中世纪和近代之交的但丁的历史地位。他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史诗,在他手里,史诗脱离了在宫廷或民间集会上说唱的口头文学传统和集体性。他给诗歌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它新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具有历史感和思想的成熟性。他是一个自觉的艺术家。他可以说是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作家。这些特点已为一般所公认了。

书籍目录

译本序 —— 维吉尔和他的史诗《埃涅阿斯纪》┉┉┉┉┉┉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附录 ┉┉┉┉┉┉┉┉┉┉┉┉┉┉┉┉┉┉┉┉┉┉┉┉
特洛亚与希腊世系表 ┉┉┉┉┉┉┉┉┉┉┉┉┉┉┉┉
卷七至卷十二两军对垒表 ┉┉┉┉┉┉┉┉┉┉┉┉┉┉
专名索引 ┉┉┉┉┉┉┉┉┉┉┉┉┉┉┉┉┉┉┉┉┉┉

作者简介

维吉尔的主要作品是《埃涅阿斯纪》(以下简称《埃纪》)。早在他写《牧歌》(6.3)时,他就曾动念要写史诗,到写《农事诗》(3.8—39)时,他已决定要写,并以屋大维为中心人物。还在他写作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期待,抒情诗人、麦克纳斯文学小组成员普洛佩尔修斯(Propertius)在《哀歌》(2.34)里写道:

罗马的诗人们,还有希腊的,你们让路;
一部比《伊利亚纪》更伟大的作品正在创造。

公元前二六—二五年,屋大维正出巡西班牙,写信给维吉尔要他把“初步计划或有代表性的段落”寄给他。他大约从公元前三〇年他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写作,直到公元前十九年去世,才完成初稿。他准备再用三年时间退隐到希腊和小亚细亚进行修改,然后研究哲学,但没有如愿。在他离开意大利去希腊之前,他曾嘱咐友人瓦留斯,如果他发生什么意外,就把这部史诗焚毁。他死后,瓦留斯和图卡作为遗嘱执行人,遵屋大维之命,把它整理出版了。
《埃纪》共十二卷,按故事说,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各六卷。也有人把它分成三部分,各四卷。分成两部分的理由是前半仿《奥德修纪》,写埃涅阿斯的流浪;后半仿《伊利亚纪》,写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的战争。分成三部分的理由是第一部分以特洛亚的陷落和狄多的悲剧为中心;第二部分是过渡,写埃涅阿斯到达意大利,结盟,准备战争;第三部分写战争。从故事结构看,固然可以分成几块或几片,但是中心人物还是一个,贯串始终,故事本身还是有连续性的。
故事按史诗的规格要求,从中间开始(in medias res),而不从开天辟地(ab ovo)(贺拉斯:《诗艺》。)说起。史诗一开始,特洛亚人已经过七年海上漂泊,正离开西西里往北向意大利进发。但尤诺同他们作对,命令风神刮起大风,把他们吹到了南面的迦太基。迦太基女王狄多热情款待他们。埃涅阿斯的母亲,女神维纳斯也不想让儿子再流浪而希望他在迦太基定居下来,因此叫自己另一个儿子小爱神丘比特促使狄多对埃涅阿斯产生爱情。在筵席上,狄多请他讲述他七年来的流浪经历。
卷二卷三倒叙埃涅阿斯从特洛亚失陷到抵达迦太基的经过。卷二写特洛亚的沦陷,希腊人用木马计进了特洛亚,一场血战,老王见杀,埃涅阿斯背着老父,携着幼子,妻子跟在后面,逃出城去。中途妻子失散牺牲。这卷写的是发生在一夜之间的事。卷三写他七年漂泊,写他处处想安家立业,写他的迷误和祈求神的指点,写他所历的艰险以及父亲在西西里的去世。他在几处都遇到特洛亚战争的幸存者,勾起他痛苦的回忆,而以他遇到赫克托尔的遗孀安德洛玛刻和她的丈夫赫勒努斯一段最为动人。
卷四写狄多和埃涅阿斯的恋爱和结合。但是尤比特遣神使去警告埃涅阿斯不要忘记建立家国的伟大使命,要他立刻离开迦太基。他决定牺牲个人的安乐,向狄多陈述必须离去的理由,并断然登舟而去。狄多再三设法想把他留住,但未能成功,她在悲恨之中饮刃自焚而死。狄多之死引起过历代读者的同情之泪(包括青年时代的圣·奥古士丁)。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一处明白地说过埃涅阿斯也同样爱狄多。
卷五,特洛亚人又回到西西里,在这里举行了赛会,祭奠埃涅阿斯的亡父安奇塞斯。一起流亡的特洛亚妇女因为长久找不到安身之处,怕再继续过流亡生活,绝望之中,开始焚烧船队。火被尤比特扑灭。埃涅阿斯决定让不愿再流亡的人留下,其余的继续跟他去寻找意大利。中途,舵手帕里努鲁斯堕海身亡。
卷六,特洛亚人终于到达了意大利。他们在枯迈(在今那不勒斯以北不远,至今有一个山洞,传说是埃涅阿斯下地府的入口。)登陆。埃涅阿斯遵照赫勒努斯(3.441ff.)和父亲(5.722ff.)的嘱咐,去找女先知西比尔。西比尔带他下到地府(这情节仿《奥德修纪》,又为但丁所用,并以维吉尔为向导。)会见亡父,他的父亲指点给他看他的后裔——罗马国家的一系列缔造者。埃涅阿斯回到地上,决心更加坚定。在地府,他遇到帕里努鲁斯、狄多、代佛布斯,再一次经历了过去的痛苦,暗示过去的痛苦已成过去,要向前看,要前进。
卷七,埃涅阿斯一行继续沿海岸北行,抵达第表河口。拉提努斯王热烈欢迎他们,他认出埃涅阿斯就是神所说的、注定要和他女儿结婚的那个异邦人,于是答应了婚事。但他女儿已同图尔努斯有婚约,尤诺又从中挑拨,挑起了战争。全卷以列举图尔努斯一方的意大利诸将领的阵容结束。
卷八写埃涅阿斯到未来的罗马城址上居住的阿尔卡狄亚王厄凡德尔处去求援。厄凡德尔引他参观了他的都城,展示了未来的罗马城,并派他的儿子帕拉斯率军援助埃涅阿斯。维纳斯恳求她丈夫伏尔坎为埃涅阿斯造一面盾牌,其上镂刻着罗马历代大事直至屋大维时代,目的在鼓励埃涅阿斯作战。其中伏尔坎锻造盾牌一段十分精彩。
卷九,当埃涅阿斯去求援之际,特洛亚营寨被图尔努斯包围,特洛亚两名武士突围去找埃涅阿斯,半路牺牲了。图尔努斯杀败特洛亚人,只身闯入营寨,寡不敌众,跳入第表河逃脱。
卷十,埃涅阿斯由帕拉斯陪同回到营寨,在交战中,图尔努斯杀死了帕拉斯,剥下他的剑带作为战利品。埃涅阿斯在盛怒之下杀死了许多敌人,暂时获胜。
卷十一,埃涅阿斯准备帕拉斯的葬礼,双方达成停战协定,各自埋葬阵亡将士。这时拉丁阵营有反战情绪,图尔努斯表示要和埃涅阿斯单独决战。这时,埃涅阿斯发动进攻,战事又起。女英雄卡密拉来支援图尔努斯,战死,拉丁军大败。
最后一卷写图尔努斯再次要求与埃涅阿斯单独决斗。双方明誓立约。但鲁图利亚人破坏约定,发动进攻,埃涅阿斯受伤,一场大战又爆发。维纳斯把埃涅阿斯的伤治好,他又投入战斗。双方杀人如麻。这时在天上的尤比特要求尤诺不要再阻挠特洛亚人,他们达成协议,让罗马人和拉丁人联合。埃涅阿斯在追赶图尔努斯时把他刺伤,本想不杀他,但见到他佩带着帕拉斯的腰带,怒从心起,终于把他杀死,结束了战争。
《埃纪》从形式上说是史诗,有动作,有英雄,但从性质上说,它同荷马史诗很不一样。有人称它为“废墟文学”(Trümmerliteratur)和“建设文学”(Bauliteratur),指出它与荷马史诗不同的一个方面,它不是歌颂英雄行为和流浪冒险的。有人称之为“遵命文学”(commandperformance),它确实是配合屋大维提倡斯多噶道德和复兴宗教的政策的,因为恢复宗教信仰,信奉罗马神祇,可以箝制思想,而歌颂罗马创业的艰难和今天的强大,也可以鼓励“爱国主义”。燕卜荪说:“蒲伯(Pope)说,甚至《埃纪》也是‘政治吹嘘’(political puff);甚至诗中朦胧如梦的、无所针对的、普遍存在的忧郁也是故意制造的,来支持奥古士都。”(William Empson: Some Versionsof the Pastoral, Chatto & Windus, 1935, p.3.)为什么要写得忧郁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艾仑·波(Poe)曾证明,忧郁是最富于诗意的情调。”(同上书p.13。)也就是说维吉尔的史诗完完全全是为政策服务的,连其中的情调,即使不是假的,也是一种手法。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史诗是为政策服务的,但情调完全是诗人独有的,这只要比较一下当时一些同样歌颂屋大维的诗歌就会明白,甚至可以说对屋大维是有所批判的,这点下面还要谈到。
艾略特认为这首史诗是“古典作品”的标本,因为它有两个特点:历史感和思想的成熟。(T.S.Eliot: What isa Classic? Faber & Faber, 1945.)更多的文学史家和评论家都同意《埃纪》是一首民族史诗,罗马事实上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与希腊城邦的分散局面不同,罗马人有一个大一统的感觉。主人公也和希腊史诗中的英雄不同,“英雄”的概念改变了,希腊史诗的英雄一切行动都出自个人打算,阿奇琉斯因个人恩怨而决定参战或不参战,奥德修斯历尽艰险,表现的是个人才智,回家的目的是达成个人的家庭团聚;而埃涅阿斯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建立一个新民族、新国家,个人幸福(愿意死在故国、屡屡不愿前进、狄多的插曲)必须经过斗争而牺牲掉,他不是个人英雄而是民族英雄、领袖、组织者和民族象征。他象征屋大维所提倡的道德,有些行动甚至是以屋大维的行动为蓝本的,例如他身上体现的虔敬(pietas),一是敬神,服从神意,一是对人群(家族、民族)的责任感,由此衍生出他经历的千难万险和种种流血牺牲的动作。因而他不像希腊史诗英雄那样有个性,相反他必须泯灭个性,他可以说是一个不是英雄的英雄,即与以往英雄有所不同的英雄。他是神的工具,神的意志的执行者,个人意志必须服从神也就是命运的意志。《埃纪》中的这种使命感是希腊史诗或希腊化时期的史诗所没有的,而成为维吉尔以后欧洲史诗的基本内容,所以说维吉尔在欧洲文学发展中占一个中心的、关键的地位。
但《埃纪》和荷马史诗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的情调,它充满疑虑不安、悲天悯人以至忧郁,使他成为一个如前面提到的“万事都堪落泪”的诗人,(凡有可以一掬同情之泪的地方,维吉尔从不放过。如9.480ff.,欧吕阿鲁斯的母亲千辛万苦随儿子逃离特洛亚,不想儿子竟战死,维吉尔费了些笔墨描写她如何哭悼。10.758,尤比特在天宫里看到双方这种无谓的疯狂的杀戮,看到这些总有一天要死的凡人受这么悲惨的折磨,很是怜悯他们。维吉尔也同样不放过一切强调命运的机会,例如10.706写密玛斯与帕里斯同日生,但一个死在故土,一个却死在异乡,都是命中注定的。)而荷马史诗则是乐观、勇武、率直以至凶狠。这原因也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思想的成熟”吧。正因为他多思,所以他才多愁,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在思想感情的深度方面超出所有他同时代的诗人。贺拉斯的社会讽刺诗,普洛佩尔修斯、提布鲁斯、奥维德的爱情诗,相形之下就显得十分浅露。丁尼生(Tennyson)的《致维吉尔》一诗有两行说得很好:“人类不可知的命运使你悲哀,在你悲哀之中有着庄严,”点出了他的特色。
他的这个特色也可用人情味来说明。十九世纪英国批评家阿诺德盛赞维吉尔和莎士比亚是两个最能给人带来“甜蜜与光明”的诗人。(MatthewArnold: Culture and Anarchy, chap. 1.)他说他们“灵魂里最突出的是甜蜜与光明和人性中最具人情的一切”。不管我们对人性论持什么不同的看法,维吉尔的“人情味”是实际存在的。史诗的情调和早期作品一样有时使人联想到陶渊明。萧统《陶渊明传》说他“以为彭泽令……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在《埃纪》卷三里,安德洛玛刻临别送阿斯卡纽斯几件衣物,对他说:“你是这样像我的孩子阿斯提阿那克斯,现在只有你能使我想起他的容貌来。”在卷十二里,诗人在描写战争的百忙之中特意写一个被图尔努斯杀死的青年,“他原来以捕鱼为生,家里很穷,但从来不想依附什么权贵,他的父亲种几亩租来的田地”。维吉尔怕战争,陶渊明也有“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的诗句,异患也就是兵灾凶厄。两人也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种人道的、人情的、向往小康的精神状态,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有雷同之处,很值得研究,也正是这种思想贯串此后的欧洲文学,直到今天。
维吉尔虽然师法荷马,但结果可以说改变了史诗的性质,因此不能以荷马的特色要求维吉尔。早在三百年前,德莱顿曾做了如下的公允的比较:“维吉尔气质安详、稳重,荷马狂暴、激动、充满了火。维吉尔的天才在思想得体,文字多采,荷马则思想迅速,语言自由。”“我们这两位诗人在气质方面既如此不同,一个火暴、血性高,一个滞涩忧郁,这就使他们各有不同的卓越之处。”他们塑造的英雄,“阿奇琉斯暴烈、急躁、报复心重……埃涅阿斯则忍耐、考虑周详、关心他的人民、对敌人仁慈、永远服从天命”。(Prefaceto the Fables.)

图书封面


 埃涅阿斯纪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Norwegian Wood他的长矛——那挪威山上采伐来可做巨型旗舰樯桅的巨松比起来就只是一根细枝短棍——金发燊译弥尔顿《失乐园》第一卷,第292—294行《失乐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册,第15—16页有趣的是弥尔顿描写的是被上帝逐出天堂的撒旦,他的长矛“用来支撑蹒跚的步履”,而《埃涅阿斯纪》中瞎眼巨人波吕菲姆斯Polyphemus拄着的“一根截短了的探路的松枝”正是“用来稳定摇晃的步履”。他的话刚刚说完,只见从山顶上牧羊人波吕菲姆斯本人拖着巨大的身躯在羊群中像往常一样走向海滨,好可怕的一个怪物啊,丑陋、硕大无比,惟一的眼睛已经失明。他手里拄着一根一根截短了的探路的松枝,并用它来稳定摇晃的步履;毛茸茸的羊群伴随着他,这些是他苦难中惟一的安慰,只有它们能给他一点欢乐。杨周翰译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第三卷,第655—670行《埃涅阿斯纪》译林出版社,第77页两个中译本的翻译恰好地体现了弥尔顿来源自维吉尔和更早先的荷马。在《奥德赛》中,库克洛普斯(Kuklops,即Kuklopes的单数形式,特指波鲁菲摩斯Poluphemos——被奥德修斯捅瞎者。Poluphemos或译波吕菲姆斯。)树段截成的手杖让人联想到“配备二十枝划桨的黑船上的桅杆”。对于熟悉造船和航海的荷马(或奥德修斯)来说,用桅杆表示树段的长短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从“树段”、“桅杆”自然就到了“海船”。库克洛普斯睡躺的羊圈旁横倒着一根粗大和青绿色的橄榄树干,被他截砍,以便风干后作为手杖使唤,看来总有一根桅杆的长短,矗指在宽大、乌黑的货船上,配备二十枝划桨,穿行在汪洋大海——这便是树段的长度,用眼睛判断陈中梅译《奥德赛》第九卷第319—324行《奥德赛》译林出版社,第270页长矛/手杖与树段/桅杆这两者在诗句中构成了明显的比较关系,它给予读者的印象是一种对等可比概念。不过从逻辑上来看,就两种事物之间关系而言,可以适用于任何其它事物;但是,由于这两种用于比较的事物是认识的客体,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集中反映出某些具体的观念,或者说诉诸于心智;又因为这两种事物通过一种抽象的关系(其对等的意义上)彼此联系于阅读时序中,读者势必从诗句中所出现的两种事物的这种联系中,激发出一种意象,尽管这种意象还是模糊的,不那么确定。在阅读过程中,这种意象会进一步得到强化。因为存在着感知的连环,这一意象在文学作品中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流传下去。当读者再次阅读到类似的比喻时,通过不可避免的联想过程,意义尚未明确的长矛/手杖与同样含义不定的树段/桅杆之间的关系便以不同于我们平时能见到的那种普通树干的形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奥德赛》《埃涅阿斯纪》中的那些字句而带来的烙印,这种印象非常迅速地出现在读者的头脑里,使他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由比喻本身所迫使他作出的理智意义上的调整反应。简言之,读者面临着过去的印象而无法自拔、搅扰其中,而罔顾《奥德赛》中是将桅杆般粗壮高大的树段制成了手杖,《失乐园》则是将长矛与巨大松树制成的桅杆相比。
  •     一、 人物关系从人物关系图,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埃涅阿斯是维纳斯的儿子,是神之子。普里阿姆斯是特洛亚(罗马神话称特洛亚,希腊神话为特洛伊)的国王,那么同时,埃涅阿斯还是国王的女婿。所以,由这双重身份,埃涅阿斯承担起带领人民逃离特洛亚、到罗马建立新的国家的使命是非常合适的。普里阿姆斯的子女中还有这几个,需要表一下,赫克托尔是特洛亚的军队领袖,帕里斯(Paris,别翻译成巴黎)就是拐骗了海伦的那个。另外,代佛布斯在帕里斯死后,娶了海伦,所以希腊人很生气,后来城破后他死的很惨。卡桑德拉是普里阿姆斯的女儿,她的故事比较有意思。阿波罗是太阳神,也是预言之神,他爱上卡桑德拉。卡桑德拉利用阿波罗的爱情,在骗取了预言的能力后就拒绝了阿波罗。阿波罗恼羞成怒,但是又不能收回承诺,于是阿波罗在这份礼物上附加了惩罚:卡桑德拉能预言一切,只是没人相信她的话。在国家有灭顶之灾时,也没人相信卡桑德拉的话,太杯具了。埃涅阿斯的目的地是回到祖先出生的地方。关系图上,他的祖先一个是条克尔,出生于克里特岛,一个是达达努斯,出生于意大利。达达努斯是天神朱庇特的儿子,从这个关系上说,阿涅阿斯也是朱庇特的后代,难怪天神一路照顾。从关系图可以看出,埃涅阿斯与左半边的阿伽门农、阿克琉斯有相同的祖先。在意大利,埃涅阿斯与拉丁人作战时,与厄尔德尔达成同盟关系。希腊人和特洛亚人本是亲戚,他们之间的战争是内战,关键时刻还是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共抗外敌的。二、 回归路途埃涅阿斯带领特洛亚人逃离后,来到提洛斯岛。提洛斯岛,是太阳神阿波罗的诞生地。这个岛在雅典的东南方,是个很小的岛,现在有太阳神庙,为希腊的旅行景点之一。在提洛斯岛,埃涅阿斯得到了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谕,告诉他带领人民回到祖先出生的地方。埃涅阿斯错误的以为他的目的地是条克尔的出生地,克里特岛。他们到了克里特岛后,遭遇了瘟疫。这时,他们明白了,神是让他们回到达达努斯的出生地,意大利。他们又没有听取卡桑德拉的预言,真杯具。《埃涅阿斯纪》这部史诗,有神话的成分,同时肯定也有历史的成分。克里特岛是欧洲早期的文明诞生地,可以猜想,克里特岛的居民一部分向东来到小亚细亚,建立了特洛亚,一部分向西跑到了意大利。当然,实际的迁徙肯定复杂的多,在那个时代,地中海上的航行已经非常的通畅,希腊、小亚细亚、北非和意大利这些地方,交流非常的频繁,各种来回的迁徙都是可能的。从克里特岛出发,埃涅阿斯奔向西西里岛,在接近西西里岛时,尤诺来捣乱,不愿看见罗马建国。埃涅阿斯被风吹到了迦太基,就是现在的利比亚。这时,埃涅阿斯的母亲来帮忙了,维纳斯吩咐丘比特,让狄多爱上埃涅阿斯,避免迦太基人对埃涅阿斯不利。在狄多爱上埃涅阿斯后,朱庇特出来捣乱,命令埃涅阿斯别缠绵了,给你在意大利安排好婚姻了,赶快走吧。为情所困的狄多选择了自焚。这导致了后来的布匿战争,这是后话,不在本书描写。埃涅阿斯离开迦太基后,顺风顺水的回到意大利,联合厄尔德尔,战胜拉丁人,实现罗马建国。
  •     埃涅阿斯纪,要不是有谷歌输入法的帮助,我还是不能记住这个奇怪的名字。据说这本书讲述的是罗马先祖的历史,我却只记得罗马的开国祖先是关于狼孩什么的。后来读了这部史诗才知道埃涅阿斯比他们还要早很多。西方的史诗,毋宁说史诗(诗经中的某诗)是不怎么好读的,还好翻译的作者把它处理成“诗句+小说”的形式,如果你只想读个大概又可以向人吹嘘自己读过此书,可以挑着那些诗句线索读完即可。宏大的叙事有时真的可以催人忽略,于是诗人有意无意地在其中穿插了一段经典的爱情故事。蒂朵女王为了埃涅阿斯而自杀,并种下千年的诅咒。看来我还是不够全身心的投入去看的缘故吧,我在感动的预设心理下也仅仅激起了些许的涟漪。还是老师说的对,古人过富于感情了,竟然在此文字前潸然泪下。千年后的我触动的情感也算得上是一种现代人的呼应?而当埃涅阿斯终于杀死了苦苦哀求的对手时,我读到了友情的力量,而没有感受评论家们所说的一些负面的批评。你要想着我的勇气,而运气之类的事情,你还是去请教神吧。

精彩短评 (总计51条)

  •     如果我能够打动天庭,我也将大闹地狱
  •     只为了翻译一部短篇,而一口气读完了这部经典!
  •     多亏杨周翰依据情节在翻译中划分了片段,要不然耐读性会差很多,但也遗憾散文体译文体会不到诗体的华美。作为一本史诗,宏观场面完全被琐碎取代,可能是维吉尔没来得及修改就去世的原因,书中充斥着大量无意义、务必要的片段和抒写。但丁《神曲》从创意到写作,仿自此书第六卷。埃涅阿斯创建罗马城的经历、各方的战斗都凸显了神对人的支配权,神权的比重大大增加,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维吉尔此书的写作目的(为屋大维力证)。要读懂《神曲》,必先读此书。
  •     精彩壮阔
  •     我居然忘记评分。虽然言必称希腊,实际文学上古罗马的影响更加直接,这部埃涅阿斯纪也叫作伊尼德,维吉尔的作品。感情上更为细腻,特别是爱情部分。对男孩子更加关注,所以男人在维吉尔的作品中显得更美。对了,它也是一部比较早、影响比较大的政治宣传作品。
  •     译本序写的真好,更加明白布洛赫《维吉尔之死》的用意了
  •     为何此书中文版10年多都不再版呢?!!!!!!!
  •     英雄牺牲的战争描写让我热血上涌,对牺牲的仰慕让我想象自己成为一个战士在纷飞的炮火中如鲜花一样绽放。
  •     欧洲文学选读课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维吉尔用力挽狂澜、卓绝超群的笔调记录的整部史诗,也不过围绕祭祀与战争这两件事。深深为其宏大豪迈的笔调折服,英雄主题永不落幕。叙事安排已经技术性极强地安排了插叙倒叙,华丽修辞令人绝倒、远非荷马时代模式化的修辞范式可比一二,风格崇高直追古希腊悲剧家气概。最难得的,是维吉尔笔下流露出的人文气息,家内伦理的亲情流露(对比一下《荷马史诗》中佩涅洛佩与儿子间呆板生硬的情感关系)、每一个战士个体存在价值的深挖(战争史诗往往中太多正义盲点与个体价值的遮蔽)、乃至在后半部分,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漫长鏖战的过程中,维吉尔执着于追问战争的意义:“尤比特啊,我们这些民族将来时要永远和平相处的,你为什么要让他们这样相互残杀?”——祭祀贯穿全书,命运却不能再解释战争的意义。
  •     狄多女王之死仿佛是那些无情的诸神,玩弄着美丽的狄多,让她的爱化作灰烬;仿佛是背负着特洛伊伟大的复兴的使命的埃涅阿斯,不得不抛弃这偶然而来的感情,即使是对他如此疯狂的狄多;仿佛是维吉尔只为伏笔罗马城最大的危险,于是要在这里牺牲如此刚毅的女王。但是,在这个诸神统治的时代,在这里即使是埃涅阿斯也只是唯唯应诺的时代,一个勇敢的女子,用于追求的属于自己的真爱,不顾神与人共同的阻挠,这又是何等的值得称颂。她最终怀恨死去,只留下对埃涅阿斯的诅咒和对诸神的愤慨,又是对她何等的不公。更多的狄多女王这样的人的出现,才灭亡了诸神的统治,让人才意识到自己的是世界的主人。地中海的波涛该称颂狄多,罗马屹立的石柱该为狄多忏悔,而天庭的诸神,更是该被这一个凡间女子的伟大的对爱的追求,感到震颤和不安。《埃涅阿斯纪》中的朱庇特《埃涅阿斯纪》中的朱庇特作为众神之王,与其他神是不同的,似乎是命运之神和其他神之间的调停,时而有自己的性格,时而有代表威严的命运。可能和《埃涅阿斯纪》恰好存在于这样一个多神和一神的过渡时期吧。两种思想同时在影响着诗人,在作品需要时,朱庇特便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另一些思考埃涅阿斯逐渐走向在意大利的胜利的过程,就是他自己不断加深对于神的信仰的过程。刚刚在嬉戏中灭亡了埃涅阿斯的祖国的希腊诸神,终归会夺走一些阿捏阿斯对其的信任,神的命令,埃涅阿斯也并非完全的听从。但是在各种历险之后,埃涅阿斯越发相信诸神的语言,更加认识自己的命运的安排,并且坚决的服从命运,最终,他取得了胜利。在《埃涅阿斯纪》中,两个和命运抗争的代表,狄多和图尔努斯,都最终被命运灭亡了。他们对于命运和神的服从,远远没有埃涅阿斯坚决。命运和神的意志,更像一种集体的品格,狄多和图尔努斯对于个人的理想的追求,让他们背离了这种品格。而埃涅阿斯,则是这种集体品格的完美代表,但是,却因此丧失自己。http://socrates.bloggerspaces.com/2007/03/blog-post_2003.html
  •     尼玛的!我终于看完了!!里面基本所有的人都叫×××斯,名字搞那么长一串是要闹那样!感觉故事像没讲完似的,两个人打完了就over了,说好讲特洛伊的灭亡和罗马的建成呢?下周陈先生的课布置本轻松点的书吧...
  •     妈呀要考试了。
  •     好,但更喜欢伊利亚特和奥德赛。aeneid对我来说太“完美”,因而也有点“无聊”。好像一心只有要到意大利。相比之下伊里亚特更暴力,英雄并不完美,但就是迷人。
  •     期待一个诗体译本。
  •     Tu regere imperio populos, Romane, memento hae tibi erunt artes ---- pacique imponere morem parcere subiectis et debellare superbos
  •     埃涅阿斯的性格真的是平淡得像一张纸,整个故事怎么看都像是propaganda的工具。最要命的是,拉丁语原文难哭了!你怎么不上天!妈蛋!
  •     不太好的譯本,筆力平庸,敘事奏節糟糕透頂,行文無詩味,譯者的資質很平庸
  •     从阅读体验上,要胜过奥德赛,在所有读过的史诗里这是目前最喜欢的,每个人物个性都刻画的如此分明,这个翻译也很喜欢。只是实在是太悲伤了,特别是几个女性角色~
  •     看得人热血沸腾,堪比《荷马史诗》
  •     狄多死后故事好像可以结束的样子。
  •     纯粹当成小说来读了,翻译之后没诗歌的形式了
  •     太牛逼了。不过读书笔记是在第四卷开始做的。。。但是维吉尔怎么能用神灵解释一切呢。
  •     累
  •     好吧,我承认这是古罗马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     文学上它是完美的
  •     赫拉当反派人物的传统古已有之,嗯,我要习惯……
  •     罗马时代史诗的人物不再像荷马史诗中的那样孩子气了。维吉尔的人物多了些情感“万事俱堪落泪”。个人来说,比起荷马史诗,《阿尔戈英雄纪》,还是更喜欢《埃涅阿斯纪》 杨的翻译似乎对史诗的处理多了一点奥维德式谐谑,不知道是否为维吉尔对史诗的演进
  •     故事好,翻译的也好
  •     一本不错的书。2011.9.17
  •     想找一本书让自己安静下来,找到了!字字堪落泪。
  •     庄严平正地不真实。维吉尔仿佛刻意回避激情而试图以一种更平漠的态度表现命运,但缺乏了绵绵用力的激情,持这种态度的埃涅阿斯却更像被价值真空后的原则绑架的躯壳。“不可知的命运使你悲哀”,但我总觉得这悲哀还不够有力和深重。
  •     只读完了半本,前六卷,心水。
  •     小心细致的维吉尔远不如天真自由的奥维德,同是杨周翰先生的译本,也是一本味同嚼蜡,一本如饮甘醇
  •     通过创伤寻求的光荣的归宿
  •     众神尚且为命运支配,人类则更只是玩物罢了
  •     前六卷与后六卷可分别看做微缩版的奥德赛与伊利亚特,由此很能够说明我在阅读时的心情…………顺便记一笔:口头传统中的叙述方式和“初”字法似乎不无联系,究其所由,与史诗类作品的时间轴有关系?
  •     基本上是模仿荷馬史詩來撰寫羅馬史詩
  •     较强的理性意识,集体意识,责任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
  •     因为书评对这书有点兴趣,有时间再看!
  •     交论文来不及啃的中译本wwww
  •     维吉尔的笔很容易把人带入情境。对特洛伊战争的描绘是我所看过的描绘战争的翘楚,狄多三章也显示了非凡的基于对人性深刻理解的情感力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学题材常常注目于女性的贞节,从海伦到珀涅罗珀到安德洛玛克到克吕泰涅斯特拉与狄多。
  •     我自己都想不到我读了这个= =那时候一边读一边被朋友喊小老头...可是真的很好看嘛~所以我喜欢世界史多过【消音】╮( ̄▽ ̄)╭
  •     超好看!读完以后想去读荷马顺序是不是反了?看完以后并不觉得埃涅阿斯是个英雄,只觉得是个渣男……斯多葛派的倾向虽然很明显,但是神其实也在顺从命运的安排吧?似乎在诗人看来命运是超越神存在的更高的原理……印象最深刻的是象牙门的部分,虽然其实只有两句话,战争的部分写得也很棒……但为什么全书的主角是埃涅阿斯,却在图尔努斯之死处戛然而止……
  •     更喜欢前半部分,美得不得了。后面打仗的部分真是没啥意思。
  •     埃涅阿斯纪/(古罗马)维吉尔(Vergilius,P.M.)著;杨周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6 (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书名原文:Aeneidos ISBN 7-80567-929-0
  •     旅行的意义
  •     埃涅阿斯真不值得歌颂
  •     Dido's tragedy is indeed moving.
  •     流畅优美,但是并不恢弘大气
  •     翻译很强悍啊。语言很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