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病隙碎笔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
ISBN:9787540458287
作者:史铁生
页数:24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写剧本的时候明白,之后常常糊涂,常会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其实谁也有“我怎么这么走运”的时候,只是这样的时候不嫌多,所以也忘得快。但是,若非“我怎么这么”和“我怎么那么”,我就是我了吗?我就是我。我是一种限制。比如我现在要去法国看“世界杯”,一般来说是坐飞机去,但那架飞机上天之后要是忽然不听话,发动机或起落架谋反,我也没办法再跳上另一架飞机了,一切只好看命运的安排,看那一幕戏剧中有没有飞机坠毁的情节,有的话,多么美妙的足球也只好由别人去看。 二 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有时候我设想我的墓志铭,并不是说我多么喜欢那路东西,只是想,如果要的话最好要什么?要的话,最好由我自己来选择。我看好《再别康桥》中的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徐志摩先生,那未必是指生死,但在我看来,那真是最好的对生死的态度,最恰当不过,用作墓志铭再好也没有。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但既然这样,又何必弄一块石头来做证?还是什么都不要吧,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让寂静,甚至让遗忘,去读那诗句。我希望“机长”走到我面前时,我能镇静地把这样的遗言交给他。但也可能并不如愿,也可能“筛糠”。就算“筛糠”吧,讲好的遗言也不要再变。 三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或许“铁生”二字暗合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但按照某种说法,这样的不死其实是惩罚,原因是前世必没有太好的记录。我有时想,可否据此也去做一回演讲,把今生的惩罚与前生的恶迹一样样对照着摆给——比如说,正在腐败着的官吏们去做警告?但想想也就作罢,料必他们也是无动于衷。 四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五 坐上轮椅那年,大夫们总担心我的视神经会不会也随之作乱,隔三岔五推我去眼科检查,并不声张,事后才告诉我已经逃过了怎样的凶险。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那次摆脱了眼科的纠缠,常让我想想后怕,不由得瞑揖默谢。 不过,当有人劝我去佛堂烧炷高香,求佛不断送来好运,或许能还给我各项健康时,我总犹豫。不是不愿去朝拜(更不是不愿意忽然站起来),佛法博大精深,但我确实不认为满腹功利是对佛法的尊敬。便去烧香,也不该有那样的要求,不该以为命运欠了你什么。莫非是佛一时疏忽错有安排,倒要你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唯当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就算是求人办事吧,也最好不是这样的逻辑。实在碰上贪官非送财礼不可,也是鬼鬼祟祟的才对,怎么竟敢大张旗鼓去佛门徇私舞弊?佛门清静,凭一肚子委屈和一沓账单还算什么朝拜? 六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做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给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约伯于是醒悟。 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倘其预设下丝毫福乐,信心便容易蜕变为谋略,终难免与行贿同流。甚至光荣,也可能腐蚀信心。在没有光荣的路上,信心可要放弃吗?以苦难去做福乐的投资,或以圣洁赢取尘世的荣耀,都不是上帝对约伯的期待。 七 曾让科学大伤脑筋的问题之一是:宇宙何以能够满足如此苛刻的条件——阳光、土壤、水、大气层,以及各种元素恰到好处的比例,以及地球与其他星球妙不可言的距离——使生命孕育,使人类诞生? 若一味地把人和宇宙分而观之,人是人,宇宙是宇宙,这脑筋就怕要永远伤下去。天人合一,科学也渐渐醒悟到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这样,问题似乎并不难解:任何部分之于整体,或整体之于部分,都必定密切吻合。譬如一只花瓶,不小心摔下几块碎片,碎片的边缘尽管参差诡异,拿来补在花瓶上也肯定严丝合缝。而要想复制同样的碎片或同样的缺口,比登天还难。 八 世界是一个整体,人是它的一部分,整体岂能为了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图?这大约就是上帝不能有求必应的原因。这也就是人类以及个人永远的困境。每个角色都是戏剧的一部分,单捉出一个来宠爱,就怕整出戏剧都不好看。 上帝能否插手人间?一种意见说能,整个世界都是他创造的呀。另一种意见说不能,他并没有体察人间的疾苦而把世界重新裁剪得更好。从后一种理由看,他确实是不能。但是,从他坚持整体意图的不可改变这一点想,他岂不又是能吗?对于向他讨要好运的人来说,他未必能。但是,就约伯的醒悟而言,他岂不又是能吗? 九 撒旦不愧是魔鬼,惯于歪曲信仰的意义。撒旦对上帝说:约伯所以敬畏你,是因为你赐福于他,否则看他不咒骂你!上帝想看看是不是这样,便允许撒旦夺走了约伯的儿女和财产,但约伯的信心没有动摇。撒旦又对上帝说:单单舍弃身外之物还不能说明什么,你若伤害他的身体,看看会怎样吧!上帝便又允许撒旦让约伯身染恶病,但信者约伯仍然没有怨言。 撒旦的逻辑正是行贿受贿的逻辑。 约伯没有让撒旦的逻辑得逞。可是,他却几乎迷失在另一种对信仰的歪曲中:“约伯,你之所以遭受苦难,料必是你得罪过上帝。”这话比魔鬼还可怕,约伯开始觉到委屈,开始埋怨上帝的不公正了。 这样的埋怨我们也熟悉。好几次有人对我说过,也许是我什么时候不留神,说了对佛不够恭敬的话,所以才病而又病,我听了也像约伯一样顿生怨愤——莫非佛也是如此偏爱恭维、心胸狭窄?还有,我说约伯的埋怨我们也熟悉,是说,背运的时候谁都可能埋怨命运的不公平,但是生活,正如上帝指给约伯看到的那样,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敬就给谁特别的优惠。 十 可是上帝终于还是把约伯失去的一切还给了约伯,终于还是赐福给了那个屡遭厄运的老人,这又怎么说? 关键在于,那不是信心之前的许诺,不是信心的回扣,那是苦难极处不可以消失的希望啊!上帝不许诺光荣与福乐,但上帝保佑你的希望。人不可以逃避苦难,亦不可以放弃希望——恰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上帝存在。命运并不受贿,但希望与你同在,这才是信仰的真意,是信者的路。 十一 重病之时,我总想起已故好友周郿英,想起他躺在病房里,瘦得只剩一副骨架,高烧不断,溃烂的腹部不但不愈合反而在扩展……窗外阳光灿烂,天上流云飞走,他闭上眼睛,从不呻吟,从不言死,有几次就那么昏过去。就这样,三年,他从未放弃希望。现在我才看见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信心。三年,那是一分钟一分钟连接起来的,漫漫长夜到漫漫白昼,每一分钟的前面都没有确定的许诺,无论科学还是神明,都没给他写过保证书。我曾像他所有的朋友一样赞叹他的坚强,却深藏着迷惑:他在想什么,怎样想? 可能很简单:他要活下去,他不相信他不能够好起来。从约伯故事的启示中我知道:真正的信心前面,其实是一片空旷,除了希望什么也没有,想要也没有。 但是他没能活下去,三年之后的一个早晨,他走了。这是对信心的嘲弄吗?当然不是。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许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名人推荐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莫言铁生是中国当代最有灵魂的作家。无论见其人,还是读其文,我相信人们都会有一个感觉:铁生的生命真是太健康了。健康的生命,第一元气充沛,富有活力,单纯,开朗,第二善于同感,富有同情心,平等,善良。铁生就是这样,身体的疾患没有给他的生命带来一丝悲苦和阴郁。他是中国当代唯一可以称作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倘若没有铁生,中国当代文学将是另一种面貌,会有重大缺陷。在这个灵魂缺席的时代,我们有铁生,我们真幸运!——周国平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贾平凹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当得起“伟大”这个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史铁生的去世,就像我们中国文学界的某一根支柱倒了。史铁生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他已经拿了中国的精神诺贝尔奖。——许纪霖 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陈村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蒋子丹对他,死亡就是临近的,问题是他怎么度过每一天,而且每一天并不是愉快的。生命、灵魂,对我们是闲聊,对他就是生命必须面对的问题。——王安忆在一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度,一个连宗教也大多的投资着来世福乐的世俗化国度,铁生有价值的饥渴却没有特别的神学崇拜。他的思考仍然充满着活泼知识而没有偏执迷信,他的言说仍然平易近人而从不故作虚玄,但他的理性足迹总是通向人生信仰的地平线,总是融入一片感动和神圣的金色光辉。在这个意义上,《病隙碎笔》几乎是一个爱好科普知识的耶稣,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风琴乐声中阅读的童话,是一种在尘世中重建天国的艰巨努力。——韩少功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内容概要

史铁生(1951-2010),著名小说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最具人格力量的作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至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

书籍目录

病隙碎笔1 001 病隙碎笔2 055 病隙碎笔3 105 病隙碎笔4 143 病隙碎笔5 155 病隙碎笔6 211 

编辑推荐

《病隙碎笔》编辑推荐:史铁生最具灵性光辉的生命笔记。读史铁生,不可不读《病隙碎笔》,这是史铁生的最重要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最受读者喜爱的当代散文经典,在深刻的困境中,重新寻获信心与爱。读史铁生,如读我们自己,走失的心会安定下来。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病隙碎笔》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病隙碎笔》(之六)荣获首届老舍文学奖,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作家作品。史铁生夫人陈希米亲自审定,精美装帧,典藏之选。我想,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皈依无处。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联通,隔离的心魂要重新聚合,这样的路上才有天堂。这样的天堂有一个好处:不能争抢。

作者简介

《病隙碎笔》内容简介: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散文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生命哲理,被誉为中国文坛最美的收获。长篇哲思抒情散文《病隙碎笔》是史铁生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身患尿毒症后,在透析治疗间隙坚忍写作的生命笔记。是他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探索关于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在幽默旷达的行文中,史铁生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照亮了黑夜中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的人生疑难。

图书封面


 病隙碎笔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史铁生的文字是充满了魔性的,那种苦难中对于生活与生命的思考总是深深的击中我们的灵魂;没有做作,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安静。这不是一篇书评,仅仅是史铁生文字的一种分享。当然,摘章断句总给人一种人生格言的感觉,最好还是去读原作。1.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2.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3.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4.世界是一个整体,人是它的一部分,整体岂能为了部分而改变其整体意图?这大约就是上帝不能有求必应的原因。这也就是人类以及个人永远的困境。每个角色都是戏剧的一部分,单捉出一个来宠爱,就怕整出戏剧都不好看。5.刘小枫先生在他的书里说过这样的意思:人与上帝之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很要紧。否则,信仰之神一旦变成尘世的权杖,希望的解释权一旦落到哪位强徒手中,就怕要惹祸了。6.前些天听一位学者说,他在考证文革时期的暴力事件时发现,出头作证的只有当年的被打者,却没有打人的人站出来说点儿什么。只有蒙冤的往事,却无抚痛的忏悔,大约就只能是怨恨不断地克隆。缺乏忏悔意识,只好就把惨痛的经验归罪给历史,以为潇洒,以为豁达。好像历史是一只垃圾箱,把些谁也不愿意再沾惹的罪孽封装隐蔽,大家就都可以清洁。7.我说过我不喜欢“立场”这个词,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和“立场”很容易演成魔法,强制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文革中的行暴者,无不是被这魔法所害——“我们”要坚定地是“我们”,“你们”要尽力变成“我们”,“我们”干吗?当然是对付“他们”。于是沟堑越挖越深,忠心越表越烈,勇猛而至暴行,理性崩塌,信仰沦为一场热病。8.所以,良心的审判,注定的,审判者和被审判者都只能是自己。这就难了,自我的审判以什么作标准呢?除非是信仰!或者你心里早有着一种善恶标准,或者你就得费些思索去寻找它。这标准的高低姑且不论,但必超乎于法律之外,必非他人可以代劳,那是你自己的事,是灵魂独对神的倾诉、忏悔和讨教。9.一家一面旗,都说自己替天行道,冷战热战于是不亦乐乎,神明与神明的战争并不见得比群殴来得文明。10.这也许荒诞。荒诞如果难逃,哀叹荒诞岂不更是荒诞!荒诞如果难逃,自然而然会有一种猜想:或许这人间真的不过是一座炼狱?我们是来服刑的,我们是来反省和锻炼的,是来接受再教育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11.我想,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是属物的,是现实。爱情属灵,是梦想,是对美满的祈盼,是无边无限的,尤其是冲破边与限的可能,是残缺的补救。每一个人,每一代人,人间所有的故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但究其底蕴终会露出这两种消息。现实与梦想,理性与激情,肉身与精神,以及战争与和平,科学与艺术,命运与信仰,怨恨与宽容,困苦与欢乐……大凡前项,终难免暴露残缺,或说局限,因而补以后项,后项则一律指向爱的前途。12.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说: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13.自由,也不仅是对强权的反抗,更是对人性的质疑。文学因而不能止于干预实际生活,而探问心魂的迷茫和意义才更是它的本分。14.仇恨的最大弊端是仇恨的蔓延,压迫的最大遗患是压迫的复制。15.君不见“文革”时的“表忠心”和“狠斗私心一闪念”,其坏何源?就因为人说了神的话。2013年11月14日,该是身患小病,仿着史铁生的书名,胡诌了一篇文字,今日读来唏嘘不已。近来,小病不断,遂有所感;盗用史铁生人生笔记《病隙碎笔》之书名,胡乱涂鸦纸笺,权为消遣。身有所患,必是诸多不便;身之疼痛,自是引起无数遐思。因行动不便,便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许会有所得。感冒许是最为广泛的病了吧,无可比拟的流感——虽不致命,却使人难以精神,一幅病恹恹的样子实属无奈。五官科的鼻自是首当其冲,不闻众生味,在窒息中期盼着通畅——曾经被忽视的事物立马受到重视。叔本华说过人在快乐时总是不以为然、不知其所以快乐;而在痛苦中却是悔之莫及——人的悲观来自于苦痛,有切肤感受的苦痛。因此,诸多不曾留意过的感想便在苦痛中顿悟。诚如感冒,应是我们的生活太顺,总该时不时的感受一下苦痛,不至于太得意忘形。这与我们留在记忆深处的往往是我们最艰辛的时光相印证——病,是上天的一种恩赐。换季之际,气候干燥,自是容易上火——肝火旺盛,必有所泻才是;只是不曾料到是嘴——享人世百味,该有所偿也是题中之意吧。人,应务虚,太燥,必受炙烤之苦。病中,不沉迷应是最真的态度——诚如史铁生,没有抱怨,而是在透析的间隙写下自我哲学的感悟;那是在怎样的痛苦中一种毅然的坚守?我不为沽名钓誉,也不是附庸风雅——在病中,该是乐观点的——毕竟,我还活着——我还可以去珍惜我曾经忽视过的事与人。这一切幸亏只是一个分号,而不是人生的句号——否则,思考,只能在遗憾中消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不曾料到我如此幸运——感冒、上火后还有小小的腿残。这是我的错,太得意忘形总该为自己的狂妄买单的——追求速度,终于感受到了不能骑车、不能肆意行走的失落。人生不可能太圆满,在激情四射的时候伴随的总是下一刻的冰冷——清醒,一剂猛药,打掉太多的虚荣与无知——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在病中,豁达,不是娇柔做作,而是心中的淡然一笑……中国人一直避讳生死这个话题——而且关于生死的论证一直也是“父母在,不言死”。但,我们终须晓得,人生无常,死不可避免——关键是你选择以怎样的态度去迎接死亡。史铁生说过死亡是最盛大的节日!何其深刻的领悟,没有他那种经历的我们太多的时候也只是无病呻吟罢了——懂得了他,也就明白活着是最大的幸福——懂得,还在于珍惜。无常是常态,那么不要等到一切都失去时再后悔;身体亦是如此,善待自己的身体、善待自己的灵魂——人生不过一二,切莫悔之晚矣。想来,我们的亲情、友情、爱情等都是需要经营的;不是刻意的做作,而是珍惜与善待——懂得了这一切,又有什么可迷茫的呢?人生可以美得如此意外,即使拥有疾病、死亡——我们却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态度去对待,结果自是相差甚远,心也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人,喜欢对比,尤其是与身边的人来对比——而,这一切又显得多么无聊。若要对比,须有一种大胸怀——目前,战争不断,死亡与饥饿充斥在世界那些落后的地方;我们有什么不满足的,又有什么不去努力的呢?若是嫌此话略显假大空,那想一想中国目前那些极端落后的地方——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专业的教育,没有太多我们所有的东西!小病亦何忧,小事亦何惧——我们太多的忧愁放在一种大背景下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因此,自我的定位决定着我们的态度与未来;建立一个大坐标,便有勇气去看淡一切无足轻重的事物。不管是读书,还是行走——总该是有所感有所悟的。即使是零落漂泊的一片落叶,有所想终是不失赏美之心的表现。太匆匆,也不甚好;虽言想与不想,人还是那样的活着,只是,活的方式会有所差异罢了。病隙碎笔,感谢命运对我的恩赐与眷顾!
  •     对史铁生先生的印象,最初就是那篇在高中语文读本中的《我与地坛》,只是记得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写作的先生的内心独白等等,对内容却一点都不记得了。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位好友读《史铁生散文集》的读后感,被文字的温暖所感动。突然觉得,现在的自己的状态,特别需要从先生身上汲取力量。本来打算搜索的是散文集,却偶然看到了这本《病隙碎笔》,毅然决然入手。在病隙的碎笔会是什么呢?又会带给我怎样的力量?拿到书时,首先温暖我的是腰封上的字“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再打开封面,看到先生面朝阳光坐在轮椅上,戴着方形的眼镜,眯着眼镜微笑的照片,图片下是一行文字“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从这句开始,心被治愈。一篇接着一篇看下去,从先生的文字中透出睿智、温暖、明晰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时而低头深思,时而蹙眉不解,时而会心莞尔,时而“原来如此”,时而大呼过瘾。就像是一位亲切的师长,诉说着生命的奥秘,告诉你,生活要怎么去度过。先生说,“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一种,甚或算的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在别人劝先生去求神拜佛时,他说“不该以为命运欠了你什么。莫非是佛一时疏忽错有安排,倒要你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唯当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这让我想起大二时一位讲论语的老师说过自己的一位学生,去拜佛时不求健康平安或钱财好运,而是求拥有“把握自己的力量”。这把握自己的力量,只能求自己给予。生活“从来就布设了凶险,不因为谁的虔诚就给谁特别的优惠。”只有,不断提醒自己要有“把握自己的力量”,进而以醒贪迷。在行走向前的路上,什么是生命的意义?纵观全书,先生认为当你去问生命的意义时,你就已经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是被给予的,而是被提出的”。“自从我学会了寻找,我就已经找到”。“皈依无处。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联通,隔离的心魂要重新聚合,这样的路上才有天堂。这样的天堂有一个好处:不能争抢。……皈依是一种心情,一种行走的姿态。”这样向前,走着的状态,寻找,尝试,不恣意此生,不执着来事,永远向着天堂的方向,这就是彼岸吧。在这条路上,等待着爱的参与,带着爱愿,寻找心魂之所向。为自己的心魂找一条活路,在汪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船。至于答案,也许到最后才能得到,不断的问为什么和怎么办,不断的寻找,直到死去。“神说既是从那儿发出,必只能从那儿听到”。“灵魂,必当牵系着博大的爱愿”。在“一个无爱的人间,谁都难免于中饱受折磨,健康长寿唯使这折磨更长久。因此,爱的弘扬是这种意见看中的拯救之路。”曾经一个为老师说,人生就是用来实现爱和价值的。深以为然,感受爱,实现价值,是要寻寻觅觅的必经之路。先生在书中有很多对于爱的描写,有写感情,也有写更大的爱愿。“人,都在一个孤独的位置上期待着别人,都在以一个孤独的音符而追随那浩瀚的音乐,以期生命不再孤独,不再恐惧,由爱的途径重归灵魂的伊甸园。”病隙碎笔六篇,是对生命、人生、苦难、信仰、爱情、道路的思考。不断的深入分析,总有些语句烙印入心,反复咀嚼。这是一本不时应看看的书,提醒自己,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世界如此之小,我们注定无处可逃!”到时间的最后还有死亡等待着我们,而活着的问题,到死都不会停止。所以,不要去想能够一劳永逸,不要想眼前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必顾影自怜,命运并没欠你什么,生活就是这样。所有的逃避和拖延,最终总要面对。而我从来相信的就是去做,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委屈,为什么是我?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矫情,已经很幸运了,比起其他人不知道好了多少,为什么还总是自怨自艾?为什么还要不停的自我安慰和自我鼓励?接着就是不断的问自己,是不是自己不够勇敢才这样?是不是自己在逃避现实,给自己借口才这样?为什么不去行动,非要等到事到临头才开始懊悔?为什么想的太多却做的太少?这样的自我埋怨和自我安慰一直循环往复……依史铁生先生的经验来看,“不断地这样说给自己听,用自我委屈酿制自我感动,那不会有别的结果,那只能是自我囚禁、自我戕害,并且让‘不可能理解’的人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自虐者自虐而束手无策”。命运并没有欠你什么。不要自虐了。“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
  •     每次心情低落时候都会翻开史铁生的这本书,很逗,这书里像是有魔力一样,每读一次我就有不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新生。促使我,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心流,而不是选择逃避。人这一生,必然会有很多欲望,物质欲、控制欲、权力欲…总之,每个人巴不得自己就是上帝,能够掌控整个世界,可现实总会让你低头,明白自己是多么小的一颗铺路石。一、关于爱情以前的自己经常因为爱情迷茫,最重要的是痛不欲生变成了常态。还有什么比彼此深爱却要眼睁睁看着心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更让人痛苦的事呢?我时常感叹,也许我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吧,上帝给了我幸福,又横刀夺爱!让我如何不愤恨?!多少个彻夜不眠的夜晚,多少次眼泪湿润了枕巾,多少次不愉快的争吵,多少次痛苦的心路历程。时至今日,我还是不敢说,我放下了,不在乎那个人了。我不敢。这本书真是一本良药。在我最痛的时候,让我感受到了止疼药的好处。爱情并非单纯的是肉体的关系,爱情讲究的是心灵的敞开,性只是爱情的形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爱情,根本上是讲求共同经受磨难,危难之时互相帮扶,共同享受精神的欢愉等等。看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之前对爱情的理解真是过于片面,根本侮辱了爱情这两个神圣的字眼。终于明白了精神之我的重要性。二、关于残疾原来我也是个残疾人。一直觉得自己很健全,只是情绪里老是蕴藏着自卑和不自信,总感觉有什么东西阻碍自己前行,且总是归咎于自己的懒惰…人的不可能、受限制即是残疾,残疾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你总是有做不到的事。在残疾部分,我有以下几点领悟:1.自信只有在经历苦难的过程中才会不断体现。约伯的自信发人深省…人真是个奇怪的生物,对于好的事情总是记不住,可是对于坏的事情却总是印象深刻,所以总是有人说自己真倒霉如何如何,其实此刻的自己总是最幸福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不会增添一个“更”…2.人是一堆热情的堆积。这句话说得真是让我无法反驳,因为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么多热情去做一件事情?做完之后洋洋得意,随即又陷入低谷。无限循环。3.人生的意义不是被给予,而是自己提出的。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这一生的意义应该是什么呢?想了很多次都得不到答案。这本书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是向内寻找的,而不是外在的。那我内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我告诉自己,从内在的看,我要不断的超越自己,我要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开始,直至净化自己的灵魂。很赞同作者的观点,科学可以直接继承,可是人生的意义必须要自己经历,穿过激流,渡过险滩,爬上山巅你才能明白这意义到底是什么。三、关于作者这是一本多么让人震撼的著作。来自于一个残疾人的心路历程!他的内容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身残志坚。他真的是将生命的意义从自己的内在中深深地挖掘了出来!这意义与他个人是反思、是记忆、是心路历程,于他人而言是借鉴、是参照、是学习的榜样!既然每个人都是残疾的,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向作者这般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心流,坚定地爬上自己的巅峰,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呢?!我会努力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找,而在向内的建立。
  •     越哲学,越絮叨。(病榻上读完,觉得自己的境界还是差了一些,还想不了这么深。)
  •     我的天呐!史铁生到底是哲学家还是辩论家还是哲学辩论家还是文学家还是……?跟绕口令一样,有时候读不懂就停下来思考一下,还反应不过来就返回去重新读一遍,还不懂就只能放弃了~想说即使这样,还是激起了我们许多的“拍案而起”的共鸣,下一本书,打算拜读一下史老的《我与地坛》。
  •     关于信仰,关于爱愿。
  •     对人生的思考还算靠谱,没有撒鸡汤,思维比较辨证。
  •     他的心灵广袤而丰富 正应了他自己的一句话 就算肉体消失 有些痕迹也会永远留于世间
  •     “唯当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
  •     活得特别通透的一个人
  •     断断续续读了好久的一本书
  •     透析那段,看得真难受。
  •     书好 内容顶呱呱~
  •     我们残疾但可以拥有爱情 爱这从未寂灭的心魂
  •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不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才明白端坐的日子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的时光。终于明白,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任何灾难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个“更”字。
  •     沙河读。史铁生将作品由文学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一本书。
  •     特价的时候屯下来的书,还没来得及看
  •     读了多遍了,这几年几乎每年都会重读此书一到两遍,每遍都有很多新的感触。尤其是感觉快遭遇中年危机了,真是越读越有味道。
  •     意识流作品,某些部分近似梦呓,浸透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他告诉读者,“希望”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肉身和精神以外,还应有心魂的存在。
  •     看不太懂
  •     是不是身体健康之人的苦难都有些庸人自扰呢?至少比起身体不方便之人 我们的烦恼能解决的可能性太大了。这可怎么办
  •     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生命有了意义!
  •     病隙碎笔
  •     班级书架拿的,看得有点沉重…
  •     p7-p26 行与路是一致的;在批判他人时亦不要自视清高;在抗争的同时也要学会忏悔(我认为他这段还在说zf
  •     高中 人生观问题
  •     神作。陷于轮椅,作者能做到不多,但不包括思考,正相反的是,他将这件事做到极致。
  •     史铁生关于信仰和人生的观点是很进步的,大多数与自己的一致。人性的光辉即在其中。
  •     要花一生品读
  •     没有那么多的大俗大雅,没有那么多的称心如意;残酷的事情,柔情的笔调。走出了《我与地坛》之中那种天地不公的感慨,悲伤更多的变成了戏虐,一种命与生俱来的自省。字里行间读不出令人产生距离感的东西,反而在字句间渗透出比这个冬天更令我寒冷的感悟。产生了一种从心里面透出的疼痛感。史铁生,一个用轮椅丈量生命尺度的人。每每读起他的文字,总有一种仿佛隔世般地沉重感。 2017.01.19 凌晨
  •     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      “我想,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
  •     有的人在生病时是绝望的,而有的人却能看透一切,史铁生属于后者。这本随笔写于另一个年代,然而看问题非常的透彻,读过之后也是大彻大悟。他的文字不仅限于表面,更是发人深思的产物。其实读一遍并不是那么好消化,需要继续品读,理解更深的一个层面,受教了
  •     碎笔。
  •     年过不惑的人是应该停止追逐认真思索一下人生中的一些命题了,这次卧床静养和这本《病隙碎笔》正给了自己一次机会。该书是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抒情散文集,笔触智慧而安详,是作者以生命的追问方式来不断捕捉思想的火花而写成的。和史铁生的其他散文一样,这本书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如何活出生命意义等普遍性的精神难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一句话: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了意义…
  •     上帝与世人之间确实保持着永恒的距离。《病隙碎笔》初读觉得乏味,感觉只是些病人感悟之类的絮叨话,但每日坚持翻读二三十页便渐渐在其中看出蕴藏的灵性光辉,关于宗教的实质,关于信仰的意义,关于人生的真谛,这是一部散文长篇,确实值得跟随史铁生的脚步来一次思想长跑!
  •     他算是把人生、生活、生命这几个问题给颠来覆去,看个彻彻底底了。
  •     在没有系统的神学、哲学、伦理学框架下,作者简单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描写了对于人间百态——苦难、爱情、追求的种种看法,稍无趣,却也叫人放松了心情。最喜欢封面的这句话“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
  •     当我做透了一道题,我才能把它讲给人听。想来史铁生也一定是看透了人生,才让我读的明白。但还需要多读,总结反思,才会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     病中的思考才是真正的对生对死的辩论。
  •     2017,3。总体来说最爱第一部分,大概是因为和现在的心情多少有些契合,看到了能给我安慰的蛛丝马迹吧。看完的整体感觉就是一本非科班哲人的哲学思想,有直白的,有小绕的,都是认真的思考,不像当下的味精鸡汤。他又何其幸运,想着那么多如此这般的人不具备“特殊”的能力而活着...几个轮椅能中一个铁生?老人家,你的记忆和消息不知被撒播到了人间何处?
  •     有些人生你不去体验又能说些什么。
  •     我们太看重了白昼,又太忽视着黑夜。生命,至少有一半是在黑夜中呀——夜深人静,心神仍在奔突和浪游。更因为,一个明确走在晴天朗照中的人,很可能正在心魂的黑暗与迷茫中挣扎。黑夜与白昼之比因而更其悬殊。
  •     读后对于信仰有新的认识 人信以为真的东西,其实都不过是一个神话;人看透了那都是神话,就不会再对什么信以为真了; 可你活着就得信一个什么东西是真的,你又得知道那不过是一个神话 旁批是败笔,出版社想的太多 后面的章节有些拖沓了
  •     作者将自己病中的痛楚与迷茫写下了,坦坦诚诚地写作,写出自己苦与乐,这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     喜欢出版社配的原稿的图,作者娟秀的字迹写在方格纸上。这么多的碎笔,与其说是写作,倒不如说是一种智力的锻炼,与自我的问答。很难看出受到了众多磨难的人写的沧桑口气,大部分都是与常人无异的话题。虽然有些观点不能认同,读起来情节也无,但是还挺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属于作者自我的文字。
  •     讲道理,史铁生算不算是一位被低估的作家?
  •     “铁生”,带着钢铁般的坚毅生存下来,生活下去,字里行间带着活明白了的透彻与深刻。这本书把人从日常琐事中拉扯出来谈及精神领域,谈及人生的终极问题,字字句句都带着升华。
  •     因为高中课本里提到作者的一句“那位导演说至少我让观众哭了,可是让人哭让人笑都太简单不过了,并不需要劳动艺术大驾”于是去买了来看。第一次看散文,竟然没有半路弃书而去,让我仿佛真的以为我是热爱文学的人了。
  •     有些神棍,很多作者说不清的问题最后都扔给神(上帝),偏向佛教的我看得很不舒服。
  •     久耽于病床,确实有点不谙世事了。
  •     几乎每天都会无端冒出"我是谁"之类无解的问题,可能是在洗头的时候,在吃晚饭的时候,在关上家门的那一瞬间。我不知道这样的自问是否有意义,每天也都在试着给出不同的答案,试着和很多有同样疑问的人在书中对话,现在明白了,通往终点的路没有尽头。但没有终点也不是失去希望,因为要知道,自己一直都在路上,这旅程便是希望。
  •     2017.1.6。 一七年第一本
  •     肉身只是一个有限的皮囊,唯有心魂充满理想与自由。心魂若向往天堂,便把天堂视为行和路吧——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
  •     哲学类散文一直都很头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