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44749231
作者:东野圭吾 (Keigo Higashino)
页数:276页

内容概要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2月4日大阪府大阪市出生,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曾在汽车零件供货商日本电装担任工程师,1985年以《放学后》初涉文坛,并一举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随即东野圭吾开始了专职写作。20多年来东野圭吾出版作品逾60部,屡获大奖。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其后陆续凭借《秘密》(1998)、《白夜行》(1999)、《单恋》(2001)、《信》(2003)、《幻夜》(2004)多次入围直木奖。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让东野圭吾迎来事业的最高峰,该书荣获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及当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的第1名,创造了日本推理文坛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奇迹。
东野圭吾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之后作风逐渐超越推理小说的框架。其创作力旺盛,让他跃居日本推理小说界的顶尖作家,而缜密的逻辑性和案件之下隐藏的深情,更让东野圭吾成为最受日本影视界欢迎的作家,多部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均大受欢迎。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尾声

作者简介

《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
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究竟,兄弟二人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将谜团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信》最早在“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周日版上连载,于2003年3月由每曰新闻社出版单行本。三年后被搬上银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铁二和泽尻英龙华担当主演。2006年底,与电影同期推出的文库本小说,一个月内即热卖100万册,创下了出版方“文艺春秋”旗下图书销量突破百万的最快纪录。


 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开篇的解说有剧透嫌疑,直接阅读正文更好。书中描述的是容易被忽略的社会问题:直面犯罪者家属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如同电影版不真实的设定,让我们感慨主角的悲催。当主角对另一个罪犯家属怨恨憎恶时,会发现,其实大家都一样。读东野圭吾的书一直有惊喜,巧妙的情节处理,入骨的人性挣扎,外加一个隐藏的要素,让本书结构上不下于侦探小说。时间上采用了渐进式,主角也没开挂,普通人生却因意外变得惨淡无比。但情节处理上,总有令人难忘之处,同样的节日在不同时间拥有不同意义,主角也成长改变着。这种从细微处观察主角变化的感觉挺棒的。信:1.发信:哥哥的主动咨询让信成为纽带,也让血浓于水的亲情不断经受社会的压力与考验,扪心自问,对比同情,我们更多的选择是躲避。不让自己卷入任何风险才是上策。2.回信:很了解主角的想法,毕竟我们看着他背负着亲人的罪挣扎生存在这个貌似平和的社会中,可回复的信件如同水中油花,每次滴入都会把周围搅动的一片狼藉,虽然很想融入进去,但信件维系的隔阂貌似成了无法跨越的障碍3.隐藏的信:这才是本书最大看点!读到这里,才豁然贯通之前的种种细节,让本书成为有一部烧脑佳作。这条被隐藏的线索,早已嵌入主线,毫不突兀的我便接受了这个设定。却让整个故事变得更有深度。梦想:之前看报道,说的是某女演员很傻,她参加跑男后,说游戏情节都是提前设计好的。这不亚于给其他选手啪啪打脸。但大众依然喜欢跑男,依然有人买账,高人气的节目让明星更火。再说日本漫画,《七龙珠》也是鸟山明听取编辑建议后中途修改成格斗漫画才大获成功的。可见,刻意营造的环境其实更影响成功率。书中主角也有天分,更愿意为梦想付出。不幸的是,他是全方位的被社会抛弃,不说机会了,连一丝可能性都被剥夺的他,又如何翻身。病态的社会:冷暴力是个新词汇,却准确的说明主角经历的一切。他在法律内部的空白地带徘徊,不曾有人带路,或许有些许路人与他擦肩而过,但更大的阻碍来自社会,这个自带规则的社会早已将一切隐患早早排除在外,却不曾考虑失去这些的人该如何生存下去。没有狗血的逆转,更没有惨烈的对抗。主角作为一个普通人,尽量平静的生活下去,虽然来自别人的鼓励多少起了点作用,对于社会,还是很难生出希望。东野圭吾为我们揭露出一个灰色地带,一片永恒存在的失落之地。无语的是,我们生活其中,却不愿过多讨论甚至假想。仿佛只是想象,也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话说回来,真要改变,仅凭几人的力量无疑做梦。最后的选择,大概会跟主角一样吧~平淡中,埋藏着一个个难忘的瞬间,这是本书带来的最大感受。
  •     东野圭吾的《信》选择了犯罪者家属的生存问题这一具有社会意义的写作内容,虽然没有以往精妙的推理桥段,但一样触及灵魂深处。父母双亡,相依为命的难兄难弟,哥哥为了弟弟的大学梦铤而走险,事情败落,弟弟为此受尽社会歧视,连同哥哥的罪行一同被道德绑架,被舆论挟持。故事以“信”的传送为纽带,每次展信都给弟弟武岛直贵对生活的期许蒙上一层阴影…直至最后,他终于为了守护亲人斩断与兄长的关系,虽然他的精神上不曾违抗血缘情深。正如结尾处所言:彼此,都很漫长啊…我同情直贵,他一生都将以犯罪者家属的身份被社会疏离。自己和哥哥身上流淌着的是一样的血脉,而世上的人们所畏惧的,恰恰是那血脉。他没有运气如平常人那样“堂堂正正”的生活,他也有运气,有为了他的前途甘于冒险的哥哥,他矛盾,在受益者和受害者身份间迅速切换,他代表一类人,那些无辜的犯罪者家属。同时,我认同直贵的境遇,恰如东野所言,歧视是某种意义上的公平。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歧视这种主观故意甚或有着相当冠冕堂皇和正气凛然的理由,就是通过群体性的歧视,将受害人及其家属因严重的罪愆所承受的痛苦,转嫁至加害人及其家属的身上,以显示公平正义的力量。对于杀人这样的罪大恶极行为,其代价必须是探触到社会道德伦理最深处的身心双重刑罚,这时就不得不用到“歧视罚”。这是维系社会秩序的诉求。但与此同时,另有一说,一位轻视自己的生命价值也弃至亲的社会存在于不顾的犯罪者,对于这样的家属他们实在太过无辜,一个人该在多大程度上去背负虽有血脉之亲却无感情之实的道德压力呢,我的答案:没有道理。东野圭吾通过《信》告诉了我们关于歧视的两个“真理”:一、歧视是本来存在且威力巨大的;二、歧视是理所当然必需存在的。而我的观点是矛盾的,我希望存在这种歧视去守护生活在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利益,以这种方式去遏制人心中的恶。同时,我也希望,直贵那样的人足够幸运,遇到池尾、白石这样的人去认同他们,让他们的人生也能够被温暖照亮。
  •     当我在《信》中读到“有歧视,是当然的事情”时,我不解甚至有点愤怒。在人的理性思维中,歧视是不道德的,那些歧视他人的人理应受到批判。但是,歧视真的可以消除吗?东野圭吾一直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中对社会问题的剖析以及对人性的拷问发人深省。第一次接触东野圭吾,是一部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由福山雅治主演的《嫌疑人X的献身》,为其中的诡计所折服,更被那份为了爱情付出所有的执着所感动。之后陆陆续续读了不少东野圭吾以及其他成名推理作家的作品,渐渐发现最爱的还是东野君那夹杂着些许推理元素的社会派小说。《信》的开篇没有设置任何悬念,哥哥因繁重的工作负伤不得不辞职,为了让弟弟直贵读上大学,铤而走险潜入民宅中偷窃,被发现后失手杀人,被捕入狱。而原本成绩优异的弟弟,因为哥哥的突如其来的犯罪,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不得不面对来自社会的偏见。直贵小心翼翼地挣扎与世间,将哥哥是犯人的秘密深埋于心中,于是在被问到家庭成员时,直贵坚称自己孤身一人。然而哥哥的来信带来了高墙内的思念,更给直贵带来了一次次的厄运,直贵不得不频繁更换住址与工作,不得不放弃音乐的梦想,不得不结束来之不易的爱情。信,是桥梁,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催化剂。《信》中出现的不仅仅有兄弟之间的家信,还有白石以弟弟直贵之名寄给哥哥的回信,也有白石寄给直贵公司社长的信,以及哥哥寄给受害人家属的信。书中出现的每一封信件都有着特殊的含义,而弟弟每一次的人生嬗变都离不开信。同东野圭吾众多的小说一样,《信》也被改编为电影,主演山田孝之同年出演东野圭吾另一部名作《白夜行》改编的电视剧。也许是受篇幅限制,电影对剧情做了诸多改变,直贵的音乐爱好变成了相声,当看到画面中观众被直贵的相声逗得捧腹大笑时,我却难以理解他们的笑点何在,或许这就是文化的差异。片中亦有不少烂俗的剧情,飞车抢夺、毁容、昏迷,让我在怀疑是不是在看韩剧。当然,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直贵回忆时那跳动的镜头,白石冒着被车撞的风险捡起被直贵撕成碎片的家信。直到电影结尾,直贵借助相声在监狱里讲出的那段话,我似乎才明白电影的用意。“他是我的哥哥,唯一的哥哥,不能把他当垃圾扔掉,他一直都是我的哥哥。”平心而论,歧视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歧视他人,也可能被他人无意识的眼神或者言语所伤害。歧视的链条就像首尾相衔的乌洛波洛斯蛇,周而复始,歧视他人的同时也在被歧视。在美国,种族歧视问题早已被拔高到政治正确性的层面,“严苛”的反歧视法律以及多年来的反歧视宣传,将“人人平等”嵌入到美国的价值体系中,然而歧视的链条真的就此斩断?明面上的歧视似乎少了,但是暗地里的鄙视却依旧阴魂不散。每当白人警察枪击黑人青年时,总会激起社会的躁动,可见在黑人的内心深处根本就不相信这个国家消除了种族歧视。在中国,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地域歧视,大到国家,小到省内,甚至是一个县、一个镇内,都可能存在地域歧视。曾经有段时间,偏见地图在网上很火,大家把自己对各省的印象描述到地图中,其中不乏存在“骗子”、“要饭的”、“小偷”、“妓女的故乡”等等明显带有偏见的词语。还记得进入大学时,有人问起我的故乡在何处,我回答后。他们一脸好奇地问我,那个地方是不是很穷、很乱,街上到处都是砍人的。我只得无奈地和他们解释,我的家乡经济是不太好,但是社会还是挺和谐的,虽然上个世纪曾出过在全国闻名的恶性犯罪事件,可那早已都是过去式了。听了我的解释后,他们直点头,过几天聊天时,却发现他们对我家乡的印象依旧没有改变。解释几次后,我也厌倦了,“对!我们那边是很乱,人也很剽悍,所以下次不要惹我”。其实歧视的存在不一定全是真的歧视。正如《信》中,直贵对自己遭受的不公待遇愤怒时,社长平野解释道。大多数人都想置身于远离罪犯的地方。和犯罪者,特别是犯下抢劫杀人这样恶性犯罪的人,哪怕是间接的关系也不想有。因为稍微有点什么关系,没准也会被卷入莫名其妙的事情中去。排斥犯罪者或是与其近似的人,是非常正当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正当防卫的本能。大家都搞不清楚,怎样和你相处才好。本来不想跟你有什么瓜葛,可明显表现出那种态度又不道德,所以才格外小心地跟你接触。也许这就是,反歧视。我们不可能了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也太复杂了。面对一个陌生人,我们只得将过去脑中固有的刻板印象套用上去,我们只能用这种符号化、脸谱化的简化机制来了解这个世界。只得用统计学上的数据来形成刻板印象,黑人犯罪率高,所以黑人都是好吃懒做、都是坏人;某个地方小偷多,所以那里的人都是小偷。而有些媒体唯恐天下不乱的哗众取宠,在某些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刻板印象,助推着歧视的泛滥。那如何面对歧视?在《信》中,直贵感觉自己因他人的区别对待同这个世界愈行愈远,社长平野则说出这段话。方法只有一个,孜孜不倦的一点点恢复与社会的相容性,一根一根的增加与他人联系的线,等形成了以你为中心的像是蜘蛛网一样的联系时,就没有人会无视你的存在了。而在罗辑思维中,同样有一段话。要破解地域歧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着手。要么把自己的人格扩大到无边弗界,要么把自己的人格收缩得非常独立。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当中的任何一点,那么就我们就会在地域歧视这锅烂汤中,煎熬着自己的生命。歧视的存在,理所当然。这是《信》中教我的道理。用约翰列侬的《想象》结束这篇文章,这首歌也是《信》中直贵最爱的一首歌。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你也许会说我只是在幻想,但不只是我这样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我希望某天你会加入我们,那样这世界就会融为一体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谁叫他哥杀了人?”导致“歧视是理所应当的”因为狱中哥哥的信“彼此,都很漫长啊!”家信的温暖,虽疗救不了困顿的生命,却印证着斩不断的亲情。我和狱中的刚志一样,依然憧憬着志贵再次拆开那一纸方笺的瞬间。
  •     难得的又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书,也是截止目前读过的东野先生的最不像推理小说的一本。极细腻的文笔描述下,压抑,沉重,现实,绝望,真实得可怕,但人性,善意,温暖,希望却无处不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不知为何总产生一种莫名的共鸣,或许如此直面真实得人性描写让每一个阅读的我们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是直贵,也许是歧视他的那些人,也许是寺尾……而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想到那句似乎并没太多关联的那句: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愿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即使没有,也请温柔相待这个世界!
  •     简简单单的故事,应该常发生,但却又不了解。杀了人的哥哥对弟弟的生活究竟会有多大的影响,简简单单的文字描绘出了现实世界。一直在努力做一个不带有偏见和歧视的人,但所谓社会主流意识观念对人的影响却又不可得知。不禁让人思考不同的价值观组成的社会与没有歧视偏见的社会是否矛盾。果真如此的话,没有歧视和偏见的社会真的只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吗?
  •     罪啊,老实人犯罪,弟弟也遭殃了。
  •     不喜欢平野,更讨厌自己和他态度一致的可能。
  •     人生只有一条不能回头的道路,所以如此无奈,又因此珍贵。
  •     三星半
  •     人生真是苦啊 因为觉得有些啰嗦最后有几十页没有看
  •     作为杀人犯的亲弟弟,背负着哥哥的杀人犯身份在社会中屡屡受挫,从入学到工作,从恋爱到孩子,想想也是,这个title对于普通人来说,过于严重,杀人对一般人而言都是遥远的事情,突然身边出现一个这样的杀人犯弟弟,谁又知道他是不是正直的好人呢,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无辜的弟弟背负了所有人的隔阂和猜疑。当弟弟自己受到别人无端的伤害时,还是没法接受伤害人家属的善意,这好像一个循环。于是选择跟哥哥断绝关系,又在见到哥哥的一刹那失声回忆起过去。牢里的哥哥通过信描述着他的想法,一时的错误酿成大错,有心悔改却也无力回天,毕竟伤害已经造成。
  •     歧视是理所当然的。
  •     东野圭吾的小说最令我动容的地方,是动机的简单纯粹,总是唯一。对我而言“唯一”立住了,人物歪歪斜斜也能差强人意不倒塌。
  •     如果这叫歧视 那么一切只属于亲人的情感都是假的
  •     之前没有关注到的 有关歧视的客观存在 犯罪的受害者之一是家属
  •     彼此,都跟漫长啊。
  •     贫穷是原罪
  •     看漫长的《地海传奇》穿插这本调剂,以为本书和东野其他的作品一样,前面越平淡无奇,结尾反转越惊艳,但我看到65%时明白,这不是一本推理小说。就像读《收获》和《人民文学》中勉强写在主打作品名单尾部的中篇小说,东野写的这类没有推理元素来衬托的小说,还远远不如中国青年作家来的细腻和深刻。
  •     原来和查案无关的…好吧,有点无聊
  •     没有推理,没有悬疑,结局也像没有说完的故事,情节平淡的都要怀疑这是不是东野圭吾的小说,也许这是东野圭吾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吧,关于社会性,关于犯人的亲属所遭受的歧视,作者通过别样的视角来说歧视是正常的,但又期望着一个没有歧视的社会.
  •     “没有歧视和偏见的世界,那只是想象中的产物。人类就是需要跟那样的东西相伴的生物。”这样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残酷,以及一些社会问题之无解。对于承受这一切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却又无能为力。但不管什么时候,人永远都有选择,是选择沉沦,甘于这一切强加你之身,还是如主人公直贵一般奋斗不屈呢,我想后者是个更艰难,更痛苦当然也是最好的选择。
  •     平野社长可能是个有故事的男人
  •     自从跟鸭梨在一起,我又开始看东野大叔了……伊坂君请等等我 终于看完。只能说,一般。对人性的挖掘不及恐怖麦克尤恩啊
  •     非常好,令我去思考犯罪、判刑、量刑之间的关系,也令我第一次感受到绝望
  •     故事没什么曲折,舍弃了推理和悬疑的部分,更多的是人性的讨论。
  •     因为只读过一遍,没有他人书评中的那些见解。希望日后再读。 “口是心非”这是我的感觉,也许为了政治正确,普世价值,我们说着正确无比的话,所行确又如此真实的忠于自私的内心,这是多大的讽刺,可又是生活的现实。
  •     其实是按推理小说买的。彼此,都很漫长啊!最后一句叹息,结束了一段爱恨情仇,但有开始了另一段爱恨征程。在刚开始读的时候,一直在心里谴责那些歧视直贵的人,想着我肯定不会这么干。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问自己,真的不会歧视这样的人吗?直到读到平野社长的话,被歧视是应该的,我才最终确定我肯定也会歧视的。这更像是人的社会属性,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认为对的结果,对于一个杀人犯的亲属,再怎么解释,他的身上都贴着和杀人犯的相关的标签。人们会从心底想远离他,但又怕伤害他,所以就有了书中写道的那堵墙,薄厚不同,但都会有的。对于“信”,贯穿书的始终。虽然直贵恨这些信,但是不可否认,正是这些信,他最后才没有丢掉这份亲情;虽然这些信带给了直贵灾难般的生活,但是也是这些信,让直贵更了解亲情,家书的重量吧。
  •     不是推理小说,压抑
  •     亲情的温暖,解忧杂货铺之后又一力作
  •     社会对于罪犯以及罪犯的家属是不会有太多的怜悯,就算有,也只是不愿与之有过多交集的同情。
  •     偏见→歧视。作者告诉我们,歧视是应该存在的,甚至深层次来讲,歧视是公平的体现... 为什么大家都说看了一本让人沉重绝望的书?而我觉得这很正常啊,可能是态度的问题吧。 今天又想了一想,歧视是一直存在的,不管是怎样的歧视,对于歧视带来的惩罚,取决于态度和选择,不过每种选择你都很艰辛。
  •     本来以为写亲情,后来又看到了比亲情更多的东西,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考,好像每本书,思考的内容都不太一样。
  •     简单的故事,发人深思。
  •     纯非推理小说。看完很沉重。有时候觉得血缘这个东西很伤,从胎中就要背负起重担。即使不是自己所做的事,也会被惩罚。受害者无辜,被牵连者也无辜。如果每个人只用担负自己所做的该有多好。
  •     最后兄弟将要相见的时刻,心脏都要跳出来。羁绊牵绊。
  •     2017.03.28 kindle
  •     打卡 4月13日
  •     值得深思
  •     没有悬疑,没有转折,没有大起大落,社会性小说,罪犯的家庭成员受到了歧视,无法工作,无法恋爱,无法让自己的女儿开心地玩耍,这样的歧视也是一种对罪犯的惩罚,又同时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些O(∩_∩)O
  •     曾经想过歧视这种东西真的能够消除吗。我觉得不能。
  •     东野圭吾总能用浅显文字分解人性,让人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顿悟生活意味。
  •     哎……看他的书,总觉得压抑,又幸福
  •     对于平野社长的话我豁然开朗,毕竟我也为人们对弟弟的歧视而感到愤愤不平,反问自己能否做到待这样的人如常人呢?我觉得我没有那么大的包容心会很害怕吧. 幸运的是弟弟不放弃生活所以生活给了让弟弟与平野社长见面的机会.
  •     看到最后直贵在千叶监狱想到了以前和妈妈哥哥在一起的时候,脑中浮现出那种咫尺天涯天各一方的场景,闷在胸口的感情,压抑的让人难受
  •     东野圭吾的作品总有这种绝望的感觉,黑暗像一面墙似的压过来让人喘不上气,对人性和伦理拿捏的非常到位,这本书虽不是悬疑推理,但依旧饱含东野的风格,只得一读
  •     “歧视是无法避免的”
  •     第一次在这个角度上看“服刑”和“歧视”的意义,在沉沉稳稳的文字下是生活里磨过一遍的苦难。
  •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熔炉》 关于歧视的谈讨确实很值得一看,但叙事些许片段化了……人物塑造也不够出色,翻译感觉不怎么对味?!总体来说还是可以一看的
  •     难得一本东野的没有悬疑的小说。很严肃地讨论了杀人犯家人的生存困境,不禁让人想到中国古代的连坐法颇有些道理。事实上小说让人感觉有些拖沓,完全可以压缩成中篇。
  •     满心以为会反转的,感觉东野转性了一样,一个悲剧和强行鸡汤
  •     我的身边如果有这样的人,我该怎么去对待他呢?
  •     主人公因为亲属犯罪,被同学和客人疏远,音乐梦想破灭,失去了恋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又因为秘密被警察说出被调到其他岗位,老同事告密让原本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打扰,甚至连累到了家人,最后在经历了放弃,面对以及决绝之后,再次踏上新的心路历程,如何对待犯罪家属,不同的读者也会有不同的观点。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