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故乡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42648101
作者:黄健
页数:307页

内容概要

黄健,湖北随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
微博:http://weibo.com/huangjianhust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忧郁的故乡
无声地来,无息地走
黄村的打工青年
林阿姨的故事
景区的水村
来凤印象
西江行记
第二辑 农民的观念
好事难办
农民为什么不合作
时间感
电视的影响
自觉性
生育观念
送礼之变
一张账单
杀年猪
小商贩的角色
土地情结
啃老一代
家庭养老改朝换代
苗寨老人
第三辑 乡村的阵痛
后村调查
宋村试点
干群关系
大规模土地流转
规模化经营
家电下乡
最牛公章与村级民主
偷鸡事件
粮补政策
农业工
农民与市场
谈谈田野工作
后记

作者简介

童年,因为回不去才让然怀念。而故乡,因为回不去了,才让人忧郁。
一部《忧郁的故乡》写尽那些让人怀念、令人心酸的人和事。
童年时代的欢乐时光和美丽故乡才是我所记忆的故乡,才是我的精神故乡。如今,它变了,变得我开始不太熟悉不太认识甚至不太喜欢,为此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忧郁。也正是这种忧郁,迫使我重新仔细地审视故乡,同时审视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试图利用那些变迁时代留下的蛛丝马迹来重构一个故乡的图景。而这些审视和重构的努力变成了今天的文字,我期待在文字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乡,并重塑我们的精神家园。
田野的感受,乡土的追忆,思想的凝聚和学术的尝试,是这本文集呈现给读者的样态,这样一种样态虽然略显青涩与原生态,却包蕴着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才俊在学术门槛内外的求索,对之,我们充满欣喜与期待。
——吴毅(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故乡的沉沦,不止是一个人忧郁。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本集田野调查、研究报告与散文笔记于一体的书一次又一次把我带回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彷佛置身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田埂上,触摸到荒凉,也感受到希望。
——杨恒均(著名作家与时评人)


 忧郁的故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其实以前的“故乡”也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
  •     想起在家乡上高中时,夏日放学夕阳西下骑着车子悠闲地骑着,欣赏路边不知名的小野花,于我来说这是难忘的故乡的回忆。可如今回去,那条路早已被挖得坑坑洼洼,野花也不知所踪,失去了夏日故乡的一道美景。读罢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释怀。时间匆匆,童年已逝,青春不再,成熟的我再看故乡,心里七滋八味,心中所感都在这本书里被作者展现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却不想逝去的故乡。
  •     这是我大半年来看的最认真的一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部分治愈了我无法进入深阅读的顽疾。如同读小说时,读者会幻想成为其中某一位主人公,经历种种令人唏嘘的人生际遇无法自拔。在读本书时,我发现它的代入感也非常强——我时常觉得书里所谈到的人、故事、甚至一些场景都是我或者很多人经历过的感受到的甚至是挂在嘴边但是无法深刻表达的。故乡是每个人心头的一块病,是焦虑也好,牵挂也罢,无论如何它都因承载了你生活的最初而在你的心中铺下了最原始的印记。因而,写故乡念故乡的题材并不少见。但是能够将个人命运故乡之变与整体时代的变迁联系起来,并且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抽丝剥茧般的讲述其中的种种道理和逻辑,则需要扎实的社科功底和写作能力。本书的作者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之后城市的生活经历以及时间的流逝带给了他对于故乡之变最直观而深刻的感受。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学博士,他显然明白,“故乡的沉沦,不止是一个人的忧郁”。因而作者没有仅仅去写自己的故乡,而是大量的取材于他亲身的调查经历——湘西苗寨、豫东平原、安徽肥北……长期的社科文史的训练以及实地调查使得他能够在表层的叙事之下有着更为精准的判断和把握。丰富的调查经验为本书引入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感情的故事,而作者本人的科学素养又使得文章严谨而深刻,文笔流畅而易读,这使得本书能够在相似题材中别具一格。写故乡离不开“人”和“故事”。本书第一辑,作者选取了家乡的“郭爷”等人的故事来开篇,平平淡淡的叙事手法写尽了一个起伏跌宕的一生。大约是因为普通人的生活也如郭爷一样,在他者的眼里就是“无声的来,无息的走”;然而更重要的是,郭爷的一生——从文革时期的鼎盛骄傲到后来的孤苦凄凉乃至最后“像狗子一样死去”——背后都有着宏观的时代背景作注。这种对普通人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悲悯贯穿全文,并交织于社会的历史变迁之中。作者也是一个对生活有着非常敏锐洞察力的人,他总是能够从生活中的小细节或是在不经意的聊天中捕捉出蛛丝马迹,并好像是会瞬间移动般的在微观和宏观、个人与社会中自由穿梭。其中有一篇很有趣,讲到了作者在故乡经历的偷鸡事件——奶奶家的鸡大晚上的被偷了。这种事情如今在农村很常见,条件好的就在院子里或者门口按上摄像头,而大部分农家就只能认倒霉以后多加注意。似乎一个家庭被偷只是一个家庭的事,村民最多加以道德上的谴责和增强个体防范意识。而在作者看来,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农村的狗因为总是误伤人也养的越来越少了,这两种无形的防卫震慑力量都没有了。再加上村委会力量的弱化和对派出所的信任度底,村庄基本的安全稳定力量已形同于无。 “偷鸡事件发生了,这不仅是单纯的一个小事,更是一个信号。可以说,它是对村庄安全漏洞的挑战信号。村庄安全网破损或丧失后,现代理性的冲击使村民个体化,无组织的状态是村庄安全的又一大隐患。小偷的再次出现,无疑是发现了这其中的漏洞,可以说,这是偶然,也是必然”。这种从小事之中见大局的分析方法在文中非常常见,而且精彩、深刻,让人过目难忘。可以说,全文都在讲述一个“变”字。故乡在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如生育观念、养老观念、送礼观念……与之变化的还有家庭关系、亲朋邻里关系、干群关系等等。在作者的眼里,故乡的这些变化是令人忧郁的。比如传统的长者为尊的观念消失了,夫妻为轴心的家庭关系取代了父子为轴心的家庭关系,故乡老人的处境堪忧,不仅得不到子女的尊重,还要操劳着年迈的身躯通过打工,或种地来养活自己。比如基层组织弱化,村民集体资产缺乏,治理能力下降,干群关系紧张,农民也很难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争取公共利益。在读这些章节时,我时不时会联想到自己的家乡,在作者的分析和判断中,我也学着把自己家乡的故事连城了一条线,这是让我非常欣喜的一面,但同时,心情也会像书名一样“blue”——对于太多的社会变化,我们多么的无能为力!当然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令人担忧的,也并非所有的传统都是值得怀念的。但是身处环境之中,我们往往随着洪流而下而无所知觉,更无反思。倘若能够深刻理解故乡的生活环境,理解这数十年来的种种变化,待到孙子孙女问起时,能有条不紊的给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乡,也算是我们这群异乡客对故乡的一种传承吧。本书是作者以长期田野调查和亲身经历所写的文集,所以在整体结构上略显松散。但是每篇小文章都围绕着一个小主题,又能够自成一体。从整体来说,文章的语言不是很学术,讨论却很深入,有非常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因而无论是对有志于学的社科人或是对于农村问题感兴趣的人,再或是故乡对童年心有戚戚之人,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一丝启发或慰藉。作者还是一个年仅26岁的年轻人,希望他能够在他喜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小故事讲大道理,里面又充满了失去故乡的情怀,田野材料与理论的贴合度挺强的,总是试图在回答一些终极问题。
  •     农村有太多值得研究,也有太多已经研究过了!
  •     每个人的故乡都不同,但是大家的故乡都有一些共同点,从这本书里就可以发现我们故乡的一些共性,故乡在远方,我们在城市里求学工作生活,或许以后就很少回去了,但是总忘不了那深埋在记忆里的故乡童年,回不去的时光,可以从书里缅怀。
  •     好看好看好看!
  •     作者的赠书,喜欢黄健师兄,在我成长的过程,他为我答疑解惑,这也是我收到的第一本作者赠送的书,珍藏之。书中的家园故乡,使我想起当初,小学三年级就背井离乡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对故乡人事物的想念。多年后,当我再回到那片故土之上,更多的是感慨。乡园情渐渐淡了,只黄师兄还在这条路上深耕。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斗胆说,黄师兄不妨更大气大胆一些。但我也深知,踏实的基础是迸发的前提。
  •     没有自己期望的那样好,其实就是一些随笔的集合,也可能是我对它的期望太高。
  •     那些差点被遗忘的故事,通过作者的笔,一个个鲜活起来。人在变,故乡也在变,而在本书中,这些琐碎的人和事串联起了我们这一代人故乡的变迁史。
  •     作者毕竟年轻,很多遣词造句读起来不太顺畅,散文不像散文,论文不像论文。
  •     整本书可读性不高,不像是用心编纂过的样子,文章编排混乱,语病及错别字不少。说是乡野随笔,但真正有价值的几篇形式上却是研究论文的写法,读起来枯燥无味,还时不时提两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政客之影,却无文人之情。总体来说比较失望,但有幸一窥中国乡村之图景,初识田野调查之趣味,也算是心满意足。
  •     2016年7月20日读毕,这本书相比王磊光《呼喊在风中》更接地气,就是部分内容存在重复,中间部分文章的按排还是互相衔接的。我读后的主要收获是:(1)观察农村村委会不同条件下(政府资源投入与否、税费取消与否等)的治理模式,是一个不错的视角,这可以帮助去观察计划生育政策取消对于村委治理的影响;(2)作者关于农村市场的分析,还是有一定启发的,一些观点和价格理论有相合之处;(3)作者关于农村居民在不同政策条件、不同领导风格下的选择的分析,其实和城市单位中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控制与反控制、信息对称与否、激励有效与否等视角;(4)作者那篇关于公章的文章,写成了政治哲学文章,如果写成田野调查,分析“为什么村委让公章分为多人共管,这怎么实现的”,那么这篇文章会更有意义;(5)如果保证被调查者的隐私问题。
  •     可读性很强,很有美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