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安排好的道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没有安排好的道路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5
ISBN:9787222034402
作者:谢泳
页数:312页

内容概要

谢泳
男,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
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学报编辑。
1986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
1989年后在山西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
1995年起在黄河杂志社任编辑。
现为黄河杂志副主编。
1989年前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工作,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当代报告文学。著有《禁锢下的呐喊――1978至1989年的中国报告文学》(1992年自费印刷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论文集 1996年山西北岳文艺出版社)
1989年后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主要方向是储安平与《观察》周刊。著有《〈观察〉研究》一书,未出版(《逝去的年代》中收有主要部分)。
1996年后主要从事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著有《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1998年湖南文艺出版社)
目前正在从事有关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工作。撰写《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史――1951至1952年》

书籍目录

第一辑历史记忆
我们有没有自由主义传统
再说自由主义的传统
胡适的一些旧事
两个不同的文人群体
杨联�为什么生气
由顾准的一封信想到王芸生
胡适与《大公报》
胡政之和《大公报》
怎样理解胡适
胡适为什么要批评资源委员会
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
从院士到学部委员
陈寅恪当学部委员
胡先�为什么没成为学部委员
王力先生的屈辱
梁思成百年祭
遥想清华当年
一二・九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周一良五十年代的思想倾向
第二辑文化批评
回到傅斯年
鲁迅研究是一个学术问题
对“鲁迅如果活着会如何”的理解
换个角度看余秋雨
如何理解张平
青春写作
为什么不要爱情
《收租院》是侵犯人权的证据
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从《他们的岁月》到《我家》
为什么总不要最好的
最好的出局
如何培养现代政治精神
刊名中的文化精神
学术著作的文风
学者的评价问题
学者的气度
教育的失误
从院系调整到大学合并
梅贻琦的高明之处
没有安排好的道路
最是文人不自由
“汉阳事件”与现代新闻制度
读《杨尚昆日记》
尊重常识
好文章都在网上
流行歌曲的意义
和解
青年与中年
进步
大学扩招好
门当户对
剽窃是如何发生的
手边的几本文学辞典

作者简介

《没有安排好的道路》作者谢泳是一个怀旧的人,目标直指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惨痛的一段经历,文中一个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走向死亡的故事,不是虚构,而是精神之生与死的悲剧:一群杰出而伟大的知识分子的血和泪隐藏在纸页的背面。

图书封面


 没有安排好的道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书,很多时候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的,并没必要说看那些书店中美名的一生要读的多少多少本书之类。有鉴于此,好像不应该对自己的学生们推荐什么书目了,大凡自己推荐者,多少有些抵触情绪,这是人之常情,也在所难免。只有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能读下去的去,不对别人,对于自己就是好书,即使坏书,读多了自己也会看出其中的破绽。同时,读书还会发生连锁反应,一本接着一本,基本上没完没了。再者,我读书选择书的时候会看作者和出版社,近来,看了谢泳的书。出版社我比较喜欢的自然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新星出版社等。我觉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书比较人文气息,所以,自以为很有品味。当然,这次这本《没有安排好的道路》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每个地方的都会有自己的“人民”出版社,也比较喜欢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专辑。没有安排好的道路,乃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文章中的一句话。在本书的内容上,有不少与《胡适还是鲁迅》中重合的部分,着重还是讲述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关于自由主义的传统,作者认为,我们是有着自由主义传统的,那就是上世纪胡适他们那一帮人。作者列举了1948年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选举,其中人文组中,郭沫若和马寅初赫然在列。要知道,当时是国民党政府的研究院,而郭沫若与马寅初的政治倾向是左倾的,并且,他们两人还对国民党的政权进行过猛烈的抨击。可见,第一届院士选举是成功的,是少有意识形态和政治权力干预的。而到了1955年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的选举上,政治权力干预的色彩就加重了。并且,在新政权中意识形态部门的人大部分都是学部委员了。可见,历史是在进步还是倒退,还是轮回。通篇完毕,对于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建国之后,有的留下,有的离开。对于留下和离开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命运。作者用翁文灏为例子,旨在阐述假如胡适留在大陆会是怎样的结果,翁文灏作为地质学家,建国之后,很多次连选民的资格都没有,列为右派,并且,必须要骂蒋介石。而翁老先生也有自己的人格,他们那一代人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我自责还不行,还要骂别人呢?可能,这就是为了达到一种意识形态上意淫的效果吧!这一点,在任何专政的政府都如出一辙,李敖在台湾下狱的时候,记录了国民党审问犯人有趣之处,本来没有贪污的人,非要逼供说人家贪污了,还有就是非要编造一个与审问人员自己编造的一样的数据,于是,审问人员问,你贪污了多少?那人根本没贪污啊,就信口说100万。审问人员不高兴了,说,不对,继续说。于是,就说200万。审问人员,还说,不对,多了。那人真是上火啊,于是,再往下减。一直说道了50万的时候,审问人员才喊停。口中还自慰道:早说不就得了,免得受皮肉之苦。真是叫人哭笑不得。我想到这一幕,突然觉得当时的自我坦白书跟这个一样吧,异曲同工。所以,翁老先生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和信任,自己的儿子也在迫害中死去。试想,他们留下来是这样的结果,胡适留下来还会好吗?他的儿子胡思杜留在大陆不就是跳楼自杀了吗。可以说,留下来的都没有建国之前取得的成绩大,当然有些个例,那就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从1952年院系调整,其实就是分和拆。故意把那些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拆散掉,取消了法学和社会学。而学法和社会学,当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北朝阳,南东吴,子不待说。那些法学界的精英,钱端升、萧公权、梅汝璈等人,社会学方面费孝通、潘光旦、吴景超为代表的,至此,他们的研究戛然而止。诚如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说,社会科学即使仅仅是揭示某种现象,某种机制,它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批判性。任何专制的政权都不会容忍他们的存在。果不其然。作者不由发出感叹,为什么我们总是不选择最好的呢?哈耶克也说,为什么总是最坏者当政?我们有很好的院士制度传统,我们不要,非要建立学部委员会;我们有好的大学制度,我们非要拆散,90年代末又搞合并。简直一个有病。文中还有一个疑问,就是假如鲁迅活到50年代会怎么样?没有经历,我们只能猜测。按照毛泽东的话,那要看鲁迅听不听话,他会选择坐牢继续写,或者沉默不言。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毛泽东会把鲁迅的文章跟鲁迅是接受了马克思的世界观结合起来的。毛说,鲁迅的文之所以这样,就是是因为接受了马克思的世界观,对马克思的世界观有了透彻的把握的结果。假如鲁迅地下有知,真不知该如何啼笑皆非呢。鲁迅那句,革命不是叫人死,而是叫人活的。言犹在耳。可是,没有被老毛接受并在文革当中实践。历史已经过去很久了,直到今天,人们才豁然发现,原来我们丢弃的太多太多了。史学界不把傅斯年、顾劼刚放在眼里,现在又呼吁:回到傅斯年。哎!早这样多省事啊,像那个审讯人员的口吻一样,不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吗?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大学读的,真心不记得内容了……
  •     so good
  •     人类历史从来不是明确指向某一个方向的.
  •     史料学派+重新认识胡适+回忆录是不可靠的
  •     继承才能开拓?
  •     一些文章中史料的引用与《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重合较多,或许是因为题材相类而史料不多的缘故。不能否认的是,其中的许多观点很值得读者深入思考、甚至学者深入研究。另外,从中也可拾取一些可供进一步阅读的书目、作者名录。
  •     作者史料不足,翻来覆去就是胡适选院士的例子,而且分析也不全面,对着同一个例子永远得出胸怀啊,容忍啊之内的总结。同时作者论证不严密,证明问题的存在花了8成篇幅,就迫不及待地开出一些自由派的陈词滥调做解药。最后,文人通病,题目起的天大,靠抒情喊口号结尾。
  •     高中翻到一口气读了几遍,很喜欢,此前对这些人的了解都是历史课上一笔带过的几句重要性。读了这本书觉得他们还是有血肉的,历史是有实质的
  •     在一定意义上,作者和李辉是写现代人物,特别是文化界人物最认真,有想法的2个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