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札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冲绳札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108033475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页数:185页

章节摘录

  与这首诗的作者相遇,也是在一九六五年春我的第一次冲绳之旅中。在去冲绳旅行之前,我对这位诗人略知一二。他是创立于一九五。年的琉球大学的第一届学生。那一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了大意为“美国的安全保障线是阿留申群岛、日本、冲绳和菲律宾”的演讲。就在同一年,朝鲜战争爆发,冲绳被重新委以赤裸裸的“美国安全保障”基地这样的重任。从学生方面来讲,作为琉球大学的缔造者之一,这位诗人的入学别具象征意义。他参与《琉球大学》的创刊,在那里除了发现作为诗人的自己之外,还逐渐意识到,在他的内心还有更为丰富的东西。  在核基地冲绳,通过在那霸市街头举办原爆展,第一次将广岛、长崎经历的原子弹轰炸的悲惨状况(有很多人从冲绳到广岛和长崎工作,被炸后返回故乡,他们的原爆症完全得不到专业治疗。他们是活的见证人,但却不能获得有关原爆症的正确知识。几乎所有的冲绳受害者都保持沉默。毋庸赘言,就在这种沉默中,在新的核备战基地冲绳,不少人没有得到赔偿就死掉了)。公之于众的,就是琉球大学的学生。冲绳民众在战后发起的第一次全面抵抗运动是一九五六年的土地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琉球大学六名学生受到退学处分,一名受到停学处分,其中就有四名是《琉球大学》的同仁。《琉球大学》就是这样一份杂志。  这位诗人离开琉球大学和《琉球大学》杂志,去了冲绳当地一家报社。我和他当时是在石垣岛见的面,那时他是报社分社的负责人。从在《琉球大学》上写诗的时期起,就创作以石垣岛为中心的各个离岛的风土记,到协助喜合场永珣氏完成《八重山民谣志》的一九六五年,他始终保持一贯的个性。  我对于冲绳回归运动的意义几近无知。诗人恳切地向我讲述:当时不仅在石垣岛,在冲绳本岛也都抱着难以摆脱的“回到母亲怀抱”的想法。然而,无论是纵观历史、结合实际,还是展望未来,这种想法都不过是一种欺骗。在诗人过去的同事里,有一个青年,他的父母中的一方出身本土。比起自己的冲绳血统,那个青年更愿意把自己身上属于京都或奈良的血统看作是自己血统的核心。诗人谈起这些时,绝对不激愤,但饱含着强烈的嫌恶感。诗人自己就有个出身本土、从事教育事业的母亲,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冲绳人身份能够正面接受的人,并且一直以石垣岛为据点来清楚地审视冲绳本岛以及日本列岛。  在日落后的一片黑暗里,仿佛让人感受着这样一种体验:柳田国男、折口信夫和伊波普猷的想象力,连同住在那里的民众的共同想象力一起,在黑暗及对面大海的涛声中完美地发挥着。八重山那个夜晚,我从诗人那里受到的感动至今仍然能够鲜活地复苏,栩栩如生。在冲绳,“五一”劳动节集会在白昼是被禁止的。进入夜晚,人们则开始集会庆祝。在听着广播里肆虐石垣岛的台风讯息——这讯息有可能是他用电报发出去的——的深夜,诗人所歌唱的黑暗中的“五一”节连同石垣岛上那绝对的黑暗,占据着我的内心,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挥之不去。在黑暗中旗帜飘扬。涂上漆的悲痛的旗帜带着同化在黑暗中的憎恨飘扬着。雨为了让夜更黑哗哗不止制造着比黑暗更黑的夜。

前言

  最期待的翻译  《冲绳札记》中译本的出版,我期待已久。当我听说该书已经译完的时候,内心满是喜悦。  首先,《冲绳札记》中译本是最早的外语版本。而这是一本对我非常重要的书。在还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开始写小说了。那时,我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把文学与自己的一生联系起来。  少年时期,母亲送给我一些书,我从中发现了小说。即便是孩子,也能感受到那不仅仅是娱乐之物。鲁迅的短篇让我理解了对人性的敬重。而我在大学开始学习法语的时候,以阅读让·保罗·萨特为主,也日益坚定了社会介入之心。  虽说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写小说了,然而我实在不能把握:通过自己的阅读学到的所谓“文学”和“文学家”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践行。而立将至之年,智力残障的长子诞生了。我打算与他共生,也决意去思考到那时为止自己作为小说家的生活意义。  于是就有了《个人的体验》这样的小说,接下来创作了《广岛札记》和《冲绳札记》这样的长篇随笔。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人类制造了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核武器,并且供以使用,也就是说,人类第一次面临灭绝的危机。但是我相信,在遭受原子弹轰炸的人们趋于康复的生活中,以及在人类存续的未来,仍有希望的出路。我就写下了这种想法。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废除核武器有多大的可能一直是我评论活动的主题。  而其中论述了我的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我在书中试图思考的问题是: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成立的?它果真强大吗?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别是在近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  于是我将焦点转向冲绳。在近代日本成立之际,那个一直处于特殊状态的独立国家琉球是如何被纳入日本这个国家的?在最初的情况调查中,我还接触到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他在中国的名字叫林世功,在琉球则被称为名城里之子亲云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论述了我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我在书中试图思考的问题是: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成立的?它果真强大吗?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别是存近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  于是我将焦点转向冲绳。在近代日本成立之际,那个一直处于特殊状态的独立国家琉球是如何被纳入日本这个国家的?  在这本书里,我写了日本近代化历史中冲绳和冲绳县民与日本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作为日本唯一地面战的战场的冲绳遭到美军袭击的冲绳战;我还论述了作为美军基地的冲绳以及由美国返还施政权的冲绳县民在战后的存续状态。  五年前,《冲绳札记》被日本政治右翼推上审判庭。在一审和二审中,我都胜诉了。现在正等待最高法院的判决。  在五年审判期间,法庭内有勇敢而诚实的证言,法庭外则对这些勇敢而诚实的证言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就是我被赋予信心的根据。  ——大江健三郎,本书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内容概要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5年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一个被森林围拥的小山村,少年时代在母亲影响下对鲁迅开始了此后不曾间断的阅读,大学时代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引领下沐浴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光芒,并由此走上了创作道路。1960年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使得“农村包围城市”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和中心之概念结合起来,最终演化为《万延元年的Footbabll》、《同时代的游戏》等诸多作品中的根据地/乌托邦。
1994年以《个人的体验》和《万元延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更强烈地意识到作家的责任,借助《空翻》、《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等作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并于《在自己的树下》、《两百年的孩子》等作品里表现了对新人、孩子和童子等未来之象征所寄予的希望……

书籍目录

序章 愤怒于死者的愤怒而哀悼
Ⅰ 日本属于冲绳
Ⅱ 《八重山民谣志》
Ⅲ 面向多样性
Ⅳ 内部琉球处分
V 苦世
Ⅵ 接受抗议
Ⅶ 战后一代的坚持
Ⅷ 日本的民众意识
Ⅸ “本土”实际并不存在
代译后记 当内心的法庭遭遇世俗的法庭

作者简介

作者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者在中译本序中说:“论述了我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这是一本长篇随笔,作者设图在书中思考这样一些的问题: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备是在紧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它真强大吗?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作者把焦点转向冲绳。那个叫琉球的国家是如何被纳入日本的?作者写了日本近代化历史中冲绳和冲绳县民与日本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作为日本唯一的地面战场的冲绳遭到美国袭击的冲绳战;他还论述了作为美军基地的冲绳以及由美国返还的冲绳县民在战后的续存状态。书中,作者不断追问:“何谓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这种“黯淡的内省”却被日本政治右翼批判为“自虐”史观。《冲绳札记》并因此被推上审判庭。

图书封面


 冲绳札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冲绳札记》是一本很不适合旅行携带的书,因为太沉重,一般人背不动,飞机恐怕也载不动。虽然事实上它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我还是“执念”的带着这本书去旅行,跟着旅行团参加了一场冲绳海岛“阳光之旅”——到底是阳光之旅还是伤痕之旅,我的心里始终拧巴。大江健三郎笔下的冲绳灾难过去不到半个世纪,即便今日,冲绳的命运并未改变,它仍然是太平洋最孤苦无依的孤儿。2007年,日本以“自虐史观”起诉大江健三郎,他们对曾经和正在给予冲绳的不公正待遇矢口否认——多么奇观的罪名,倾整个政权之力与历史对抗;美国的飞机依旧在冲绳上空盘旋,即便没有奸淫虏掠,全体岛民纳税供养异国大兵又是一种什么心情。同行旅人说美国在保卫冲绳的安全,我想问,这跟被迫交黑社会保护费可有本质区别?冲绳不是想像中那样忠贞节烈,他看上去有些放荡,“水清沙幼椰林树影”,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冲绳太美,美的让人一想到它的成长经历就感到不踏实。阳光灿烂的没心没肺,大海清澈的毫无城府,各行各业热情谦逊,甭管什么肤色来了都能宾至如归。冲绳像所有的孤儿一样,自打知道了人世的凶险和自身的处境,谄媚与乐天就刻在了脸上——前者用来讨百家饭养活自己,后者缘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活一天算一天,多活一天就是赚了,没有主义缠身,没有情怀困扰,因为他妈的主义和情怀从来就没救过他们的命,甚至要了他们的命。罗大佑有首歌我每次听到都如鲠在喉热泪盈眶,那就是《亚细亚的孤儿》。“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孤儿台湾何其有幸,有吴浊流为其写下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有罗大佑为其翻作慷慨一曲,有侯孝贤为其定格《悲情城市》。而茕茕孑立的冲绳,除了已经被谋杀或自杀的独立人士,除了被本土骂为叛徒的大江健三郎,他一无所有。文学意义上的孤儿,一旦转化为战略意义,就成了弃子。孤儿与弃子,乍闻是对同义词,他们担当的历史命运却千差万别,孤儿尚且缠绵悱恻,弃子何止血雨腥风。冲绳,茫茫大海之上的冲绳,一张平常时期十三不靠的闲牌,在关键时刻显然是掌握牌局的人手里不假思索的弃子,首当其冲的炮灰。没有大陆与她一衣带水,甚至没有祖国与她虚情假意——谁是祖国,谁是冲绳的母亲。太平洋上空的天问。海棠花瓣一样的巨型帝国回答了。明治时期第二次“琉球处分”,日本侵占孤岛,岛上义士漂洋过海来到北京,请求宗主国主持公道,大清无力自保,冷漠以对,琉球人在北京挥剑自刎。渴望并最终占有它的日本帝国回答了。冲绳“荣幸”地成为保护日本本土和天皇的第一道防线,并接到命令,为促成圣战,冲绳岛民在必要时要自杀以节省粮食。1945年3月,成千上万岛民收到了祖国的礼物:两枚手榴弹——一枚杀死美军,一枚杀死自己。拒绝自杀者,或被日军扫射,或被推下美丽的海边悬崖。战后接管它的和平使者美利坚回答了。冲绳少年成为恋童癖、同性恋大兵的勾引对象,那霸海湾成了放射性元素的垃圾场,冲绳成为从朝鲜战争持续到越南战争的战场,成为贮藏美国核武器的基地。冲绳不遗余力地要回归那个曾经赠予他们手榴弹和刺刀的大和母亲,1972年终于得偿所愿。可日美这两位亲爱的后妈,相逢一笑泯恩仇,早就背地里商量好了冲绳核密约:美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携带核武器进入冲绳。广岛地狱近在咫尺,冲绳,欢天喜地回家的傻孩子,就这样成了谈判桌上的弃子,随时可能在险恶母亲的谈笑间灰飞烟灭,倾国倾城。祖国,母亲,多么肉麻的一对关联词。冲绳最大的悲剧就是始终没有看清母亲的嘴脸,始终对那些凶狠的母亲一次次的动了真情,可是谁又忍心指责一个孤儿寻找并投向母亲怀抱的冲动?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冲绳,哪一位亲爱的母亲能够回答你,这是什么道理。大江的一句评述让我反复默念不能自已:“极权主义造成的罪恶无法用友情去宽恕,用爱去容忍,当然,那罪恶也无法用恨去复仇。”我不知道能不能把冲绳的遭遇归结为罪恶两字,世世代代的被遗弃,被欺骗,被血洗,恨是一个无力的动词,罪恶更是一个单薄的名词。冲绳的海美的惊艳,宝石一样熠熠生辉,如同冲绳岛民的铜色的热带皮肤,洋溢着健康和乐观。看着这样的海,不禁想原谅上帝,如此美艳不可方物,就算是神也难抑冲动在这里留下一下私生子,于是就有了孤儿冲绳,任人宰割无处求救的孤儿冲绳。悲伤,屈辱,死亡,恐惧,“是酸性的侵蚀,它们在丰盈的肌肤之下,挖掘着伤痕”。那些情绪随着上一代人的死去已经无处喷薄,只化作清凉的海浪,在承欢侍宴的海滩上,汹涌而来,黯然退去,周而复始,一唱三叹……大江在《冲绳札记》中引用了岛上一位友人的诗句,尽管由于翻译必定流失了一些文本的美感,但仅仅体会诗中的意象,就感到心弦遭到悲怆的撞击:从那天起/故里在南方的海里/化作一条蛇/蛇 在原子弹的剧痛中麻木/惊恐藏身之际/无法在故里居住的我们/站在祖国的街角/变成凶猛的雄鹰/怒视着南方的天空然而你抬起头,看不到凶猛的雄鹰,只看到美军战机在漫天晚霞中起起落落,还有庞大的摩天轮,印满了cocacola的腥红标志。走在冲绳的土地上,我一直矫情地试图寻找冲绳的灵魂,那不曾被战火泯灭的倔强灵魂。然而始终不得要领。直到离开冲绳的那天下午看了一场充满商业味道的琉球故国打鼓秀。她们打鼓的动作夸张而充满力量,与盛唐说唱俑的姿态不差毫厘,鼓点震耳欲聋。这是只属于热带民族的奔放,只有在海上拼杀出来的人种才发的出这样的嘶吼,为自由而嘶吼,因嘶吼而自由。那些女孩子,小小的身体爆发出惊人的声音,因为喊的太卖力,面部扭曲像是要哭出来,在现代场景中看到这样的脸很滑稽,难免忍俊不禁,闭上眼听到他们的声音,却又催人泪下——这才是琉球人,这才是冲绳,太平洋上的激流岛,我终于找到它本源的脉络。然而这样血脉贲张的灵魂已经被杀死了,眼前的一切只是幽灵与化石,提醒着他们的死去,他们被大汉族的繁文缛节王冠加冕杀死,被大和族的法西斯主义杀死,被美利坚的轰炸机和放射性污染杀死,被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消费所消解和杀死。我看到一个已经死去的民族,在舞台上呕心泣血地敲打着生命的强音,徒劳无返地召唤着远去的灵魂,自由,自由,为自由而鼓与呼,鼓与呼却唤不回自由。离开冲绳时天色已晚,飞机钻向了远处的乌云,冲绳列岛在蓝黑墨水一样的大海中即将变成一串无言的省略号,我想起四天前抵达的时候,夕阳无限好,舷窗下的海浪像凝固的旋律,白色的浪花为冲绳镶着蕾丝裙边。在没有尽头的大海上,她显得茫然无助,美丽而凄凉。天可怜见,孤儿冲绳。
  •     读罢大江健三郎的《冲绳札记》,总觉得自己要写一些什么,因为对象是冲绳,一个曾被我们称作琉球的地方,一个向中国朝贡500年的属国而属于日本尚不足150年的地方,那里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让我充满无数的遐想,当年去日本的时候,也本打算去冲绳的,只是无奈囊中羞涩,最终作罢。我在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冲绳看看,带着对冲绳历史的追寻、带着对曾经尚氏王朝首里城的向往、带着对冲绳住民的诸多疑问,去了解这个位于北纬27度以南曾经的王国。之所以会读这本具有报告文学性质的札记,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它的作者——大江健三郎。日本史上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一个通过文学参与政治的社会活动家,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诺奖,也无不因为他的犀利的笔端、透彻的描写揭露日本政府的软弱、腐朽、堕落,还有虚伪。《冲绳札记》诠释了这样的一个日本和那样的一个冲绳,“此”和“彼”绝对不是一体的,或者本不应该是一体的。首先还是应该从冲绳的历史(也可以说成是冲绳的苦难史),对远古的冲绳以及它的住民来源于何处,不是我想了解的,那是考古学课题。我关注的是,自明朝以来的600余年的冲绳史,之所以说起明朝,是因为在明朝时琉球正式接受了明皇帝的册封,作为朝贡体制下的属国而存在。琉球就这样平静地经历了明朝、满清,“平静”是因为他没有外敌的干扰,除了几年一次的朝贡,算是琉球王国的正式外交交流。但是,这个小国不断遭受台风、海啸、风暴潮、海上通商中的船难的打击,还好存活了下来。17世纪以后,琉球不断受到德川幕府下萨摩藩(今日本九州岛最南部的鹿儿岛附近,位于日本本土的最南端)的武力侵扰。随着清政府的日益式微,最终经历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一步步的将琉球非法占有,在这一过程中小小的琉球群岛甚至经历过被三分的命运,日本等提议琉球北半部分归日本、中部还是琉球王国、南部归于清政府,1879年日本正式废除琉球王国的称呼,建立冲绳县,琉球王国就这样消失在世界政治版图中。二战期间,冲绳作为日本境内唯一的战场(日本称之为冲绳保卫战)经历了日美之间最血腥的几次战役,硫磺岛保卫战、冲绳登陆战役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神风特攻队、敢死队,十万冲绳县民为了给军队提供粮食最终被迫选择自杀的命运,大江氏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记载:“从今以后部队将进入迎击美军的长期战。为了不妨碍部队行动,为了向部队提供粮食,民众需要英勇自决”。(上地一史:《冲绳战史》),以冲绳民众之死作为抵押来赎回本土日本人的生,皇国治下的冲绳曾经是这样的。日本战败后,冲绳曾经短暂的成立过一个名为八重山共和国,但政权仅维持了一个星期,随后它便进入了被称为“占领期”的时代,一直持续到1972年的“冲绳返还”。大江氏著文的背景正式在冲绳返还之前的最黑暗的时期,很明显他是带着日本人的意识发出扣问的,“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以“冲绳”来检讨“日本”和“日本人”,也许读者会反问,难道冲绳不属于日本吗?大江氏正是将“冲绳作为他者”贯穿文章的始终,事实上冲绳之于日本确实是他者,也许现在仍然是这样。冲绳的他者认识,战前即已有之,毕竟它曾经是一个王国,有着不同于日本的语言和文字,所以战前的冲绳是基于史实上的他者,战后的冲绳则是基于事实上的他者。大江氏用一连串的反问进行冲绳作为他者的证明。战后的日本本土在美国的保护下实现了和平、稳定,但是它的稳定正是以冲绳付出混乱、恐慌的代价生成的,在美国的占领下,冲绳遍布美国的军事基地,冲绳持续不间断地度过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负责执行越南轰炸任务的B52战机每天轰隆隆地划过冲绳的天空,美国在冲绳布置了核装置,冲绳县民每天生活在核阴影之下;冲绳附近美丽的海域不能享受游泳、捕鱼,因为美军的核放射污染已经波及这些海域,270多名小学生因此罹患皮肤病;在日本“举国”(当然不包括冲绳)都在享受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幸福感的时候,在日本“举国”都在为东京奥运会(1964年)和大阪世博会(1970年)而感到骄傲的时候,冲绳县民仍然不能不承受“核”、“战斗机”、“基地”的阴影,同时为下一次争取稍高一点的工资和权益的罢工做准备。所以,大江氏将文章的第一章命名为“日本属于冲绳”,大江氏这样说道:“日本国和日本人试图钻入核保护伞、毒瓦斯保护伞或者细菌武器保护伞里去,仰仗保护伞的威力勉强生存。如果不打算否定这种固定观念的话,日本就属于作为那保护伞的支点支撑着巨大黑暗的冲绳。”(p.44)“在核战争时代拥有冲绳这样的核基地(拥有将遭到歼灭的一百万人的肉体所支撑的核基地),多少可以加固本土的核保护伞这座暧昧主义城堡。”(p.51)在意识形态上,冲绳也接受着来自本土的排斥。不知不觉中,就生成了“冲绳——本土”这一对概念,概念本身已经将冲绳作为了一个例外来看待。某报纸用醒目的大字“抢劫公寓一亿元 冲绳混血青年”,为何要突出“冲绳”二字?本土的日本人只看到冲绳的例外,却没有看到在“昭和盛世下冲绳的贫困”。本土的年轻人调侃道,“你们(指冲绳青年)那边有那么多美国军队,日常用语是不是英语?”,全然忘了冲绳曾经属于日本,也即将回归日本,这无疑在冲绳县民的伤口上撒盐。札记中引用了东江平之的经典概括指出了冲绳的“差别意识”,“对冲绳人而言,弄情初次见面的对象是冲绳出身还是其他府县出身通常来说极为重要。如果知道是冲绳出身,地域差别等等几乎不成问题。一旦知道对方是‘本土’出身,意识上的差别将超过现实的差别。此后,至于那个人是青森县出身还是山口县出身则不成问题。相似的东西总被认为比实际上更为相似,反之,不同之物则被认为比实际上更为不同。”(p.148)哪怕是在战前和战争中,冲绳也没有被认为是跟本土相同的存在,冲绳县民被称为“土著民”,战前军部称呼他们的南方殖民地——菲律宾、印尼等地的住民为“土著民”,不幸的是作为日本领土的冲绳人民也被称之为“土著民”。冲绳当地的剧团艺术家这样谈到冲绳人的日本认识:“回归祖国的运动不能不成为叛逆祖国的战斗。老一辈虽然强调自己是日本人,实际山他们对此抱有最深的怀疑。我对于是日本人之类的话既没有强烈的认同,也没有强烈的怀疑。年轻人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国家的本质就是国民,就是自己。”(p132)冲绳于1972年返还日本后,自然不在札记的范围内,我想补充说明的是:当今的冲绳依然是日本对外战争的最前线,日本最精锐的自卫队依然部署在冲绳,小小的冲绳岛有美国的41个军事基地,占冲绳全岛面积的20%;当今的冲绳依然是日本最不发达的地区(不是之一,而是唯一),2009年日本东京的人均收入是480万日元,而冲绳则是240万日元,只有东京的二分之一;当今的冲绳依然是日本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依然是社会市民运动最频发的地区,这些运动夹杂着对日本的恨和对美国的恨,还有对和平的祈愿!最后以“冲绳创造社剧团”规章的前言作为文章的结束:让这个时代为我们所拥有所有的屈辱是我们的所有的悲痛是我们的在这痛苦的坐标轴上来创造明确的梦想(p.127)[日]大江健三郎:《冲绳札记》(陈言译),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0年版。
  •     回哈尔滨过年的飞机上看的。我最喜欢大江的地方还不在小说——虽然他的小说我也看得进去,而在身为左派知识分子的种种用心。正直善良,毫不吝惜才能和心力,总是为了卑微的人的尊严而投入着全部的感情和思考。这种真诚和勇敢,是我,以及我更喜欢的许多作家都缺乏的东西,因此让人肃然起敬。731部队的首席科学家靠主动把全部研究资料提供给美军而被免于追究战争责任。后来美军在冲绳除核基地外,还建立了生化武器的基地,用作对越战争以及对苏军备竞赛的桥头堡。日本政府因为对美日军事同盟关系的屈从,对美军直接统治冲绳所带来的社会和生态灾难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等于是为了本土的利益把冲绳出卖给了美国。虽然我从不认为就中日战争、包括731部队在东北所犯下的罪行来说,日本人民(包括冲绳人民)是完全无辜的,但世界上没有人就应该遭受这些。从所谓“琉球处分”到冲绳战再到战后,这一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从日本的“国家利益”这个角度来看,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但是它无疑极其丑陋。以强权作为游戏规则的世界史,本身就是极其丑陋的。因为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所以我才觉得大江先生的呼喊值得尊敬。他使人在面对世界的丑陋荒芜之时产生有同伴的温暖感觉。我也不是追星的人,不过我确实为曾经到现场听过大江先生的演讲、并以提问的方式对他的工作表示敬意,而深感光荣。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深刻。
  •     供参考
  •     这种书不适合我
  •     纠结要不要去
  •     略沉重。敢扒皮的作家和学者。
  •     我心如琉球常思归故里
  •     薄薄的一本書,卻太沉重。沖繩,琉球,尷尬的蝙蝠身份。
  •     反正还是看不太懂【x
  •     翻译不好看的头疼,写的挺啰嗦的。
  •     粗略翻过。关于好多历史的事情还不太懂需要再看背景材料。但是大江那种略带矫情的反思真的触动人心。去日本第一站一定是东京或冲绳,感受极端的极端,圈外的圈外。我一直这样想。
  •     说实话,看的不是很懂
  •     意外的是一本很沉重的书…
  •     翻译还能再烂点儿么!”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     滞重而虚脱。。。
  •     冲绳,需要更多了解。
  •     好书,可惜翻译略渣。。
  •     “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     第一次读大江健三郎的文字是痛苦的,痛苦有痛苦的领悟。
  •     琉球岛民的自觉自省的辛酸历程,大江以批评的语调呼吁本土民众认清冲绳岛民的内心状态,读之不免想起琉球岛悠扬的民谣,富有特色的三弦。。。
  •     行文比小說更瘀窒,但可能非關翻譯,讀至譯後記豁然開朗。
  •     从他身上我看到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做到的历史担当。他对于冲绳和日本的思考对于我们思考中国以及台湾问题都有帮助。
  •     日本人的历史观真奇怪
  •     看着这本书之前已经有过心理预期,会是一本不怎么愉快的书。满纸都浸满了民族思考的情绪。对于即将到来的冲绳之旅,我必须把这些情绪割裂,却应该没那么容易,反复触发,思考着人及其对立的人的关系。人是爱阶级的。
  •     琉球的丧失,将是中国的最大遗憾之一。
  •     没想到出发前看了这么一本事关民族性在政治和历史夹缝里裂变的严肃的书,可以和今村昌平《诸神的欲望》做对照。第一次读大江,觉得有一点影影绰绰的啰嗦,或许和此书诞生的时代背景(1969)和作者对鲁迅式杂文的推崇有关。
  •     没看完,我觉得大半原因是翻!译!太!滥!!擦,这水平翻得跟我也差不多了,还敢翻这种难度的东西
  •     大江你颠来倒去到底在写些啥……
  •     3月12日开始读。3月14日读毕。薄薄的一小册子,书写的是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对有关冲绳岛的记忆与反思。贯穿全书的是作者对于“何谓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的日本人?”的沉重思考。中日关于钓鱼岛纷争乍起之时,大江健三郎投书媒体,发表自己反对政府行动的态度。出于对大江的尊敬,我从书橱中找出这本书。意外的是,这本书不是一个小说家的笔法,也不是历史学家的写法,而是一个低调的、充满着谦卑自省的人的絮絮叨叨的叙述。这本书也勾起了我对于台湾史的一些记忆,我终于得知那个在总理衙门跪了三天三夜请清政府出兵琉球,最后绝望横刀自尽的琉球青年原来叫做林世功,琉球名叫做“名城里之子青云上”。在日本,大江健三郎是一个异数,代表着良心,一种反省的力量。
  •     笔触有动人之处,自虐史观是认识自我的必经之路,请正视每一段惨烈的回忆。翻译还好,但是读起来还是很别扭啊。
  •     略翻
  •     “诸君之国琉球啊,应该独立!去创建诸君的政府吧!”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独立的机会!大江50年前揭露的种种冲绳问题,到现在依旧!日本不是冲绳,琉球却成了日本的二等公民!
  •     所有的边疆有着共同的命运。一直用西式思维,抱着强烈意志写作的大江健三郎,读起来是很累的。但是恐怕世界上也只有德国、日本和俄罗斯这样的战斗民族才有如此坚强到变态的意志力,让非战斗民族叹服。
  •     曾经的轨迹。
  •     书中作者不断追问“何谓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这种话读一遍有点发人深省的味道 但读了无数次后我就开始怀疑作者是不是有精神问题了 对于一些问题钻的太深也许不是件好事 这本书的文字太过艰涩聱牙 读起来真累
  •     看到突然冒出来的美国兵,原躲在龟甲墓后的冲绳老妇人蹦了出来,唱起了“唐船道伊”,就那么在田间狂舞起来,歌词的本意似已无关紧要,几近癫了。
  •     文笔有些晦涩,一贯暧昧的文笔个人评价是负面的;冲绳之于日本,如同新藏之于中国,大江氏所言'中华思想'式感觉始终存在着,而当今对'国家'的定义及国家存在的既定事实导致这种'中华思想'式感觉存在的必要性又始终存在,理性思考与人性道德在此碰撞摩擦,人类个体的集合方式由此走入死巷。
  •     2.21 前一段看大江访谈,很佩服他学术的认真与对儿子的关怀。这本书主要是大江对冲绳的思考,很严肃,但读起来有点缺条理。被抛弃,被利用,冲绳的遭遇让人又气又难过。
  •     从独立的国家到被日本收编到被美国接管到“回归”日本,冲绳经历了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轮流转化,成了日美博弈的牺牲品。冲绳和北海道都是明治政府成立后被划入日本的。北海道是日俄博弈的棋子,但是政府的同化策略是鼓励日本人涌入北海道进行开发,而对冲绳则是-本土人歧视冲绳&要冲绳人自杀殉国,叹
  •     小小的冲绳,在近代承载了三国的苦难
  •     翻开发现不合口味。还是找一本《胚胎奇譚》来救。看书绝对是一种情景复制的享受,遗憾我不是学术,深沉而愁苦的人。
  •     封面真是美爆了!不过内容对我来说有点枯燥 感觉他想说很多东西但是不能直说 这种感觉特别的不好!不过的确让我思考了很多 想到之前去冲绳的时候 内种超级灿烂的阳光和海居然隐藏了这么写黑暗的部分 真是有种说不出来的诡异感。不知道现在冲绳人怎么定义自己的身份呢?【后记反而更清楚嘛
  •     正因为有着大江这样的良心,才不用怕这个国家走上歧途
  •     形势如此接近的一片大陆和一座裸岛。
  •     “如何能成为一个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冲绳人与日本人,冲绳人的事大主义,日本青年人的伪罪恶感,对冲绳未来的担忧,所有这些,不一而足,构成了大江不同于大多数日本人的历史观和价值感。
  •     随意浏览了一下,讲日本二战反思,看不下去
  •     那段历史,冲绳的付出,今天才懂。
  •     读起来怪怪的,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     反思 2016-8-5
  •     不了解冲绳及冲绳战,不过作者在文中已经借友人之口对这本书做了评价,"我不得不在你这篇迂回往复的文章中找出被害妄想的征兆"。『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日本人的日本人?』中国人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中国人的中国人?
  •     是一本关于日本人反思冲绳问题的作品集。这种政治问题说多了都是泪,尤其是冲绳这种曾以琉球国的附属国身份存在的团体。对于朝鲜越南这些地方而言,独立终究是一件好事吧。今天的冲绳实在太没有尊严了。关于罪恶的讨论也很深刻,提到阿道夫希尔曼以公众绞刑的形式来减轻德国青少年的罪恶感,这一点,比那个下跪的勃兰特更让我觉得震撼和伟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