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子的耳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聋子的耳朵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5-1
ISBN:9787806237847
作者:张承志
页数:236页

内容概要

  张承志,原籍山东济南,穆斯林。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组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后在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从事北方民族史和蒙古史研究。1987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化部从事专业创作。1989年退伍,现为自由作家。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1978年以来,分别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然、第二届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若干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95年获首届爱文文学奖。  迄今出版著作约六十部,主要有《黑骏马》、《金牧场》、《心灵史》、《一册三河》、《北方的河》等。

书籍目录

红与绿
旱海里的鱼
巴特尔和俊仨儿
东厢作高房
访谈东塬上
脆弱的城市
三下南阳
逝者的合作
秋华与冬雪
辨误与解答的时代
序跋抄
十遍重写《金牧场》
红军渡
四十年的卢沟桥
北与西
勾勒草地《十张画》
掩卷追怀亦邻真——兼以纪念翁独健师诞辰一百周年
时光白驹
追忆的苏木
阿尔善——谨把此文献给我的蒙古兄长
老友重逢
一路三叹
拾起沙粒
鱼游小巷
Olar
噢,迪丽拜尔
他与我
他人的尊严
白钢琴
彼岸的浪漫
微笑不语
港口印象
系在语言上的绳子
无助异类的亲戚——评王小强《文明冲突的背后》
凝视黑夜
未转播的闭幕式
Moray
地中海边界
聋子的耳朵
雄鹰飞过
编后跋语

作者简介

《聋子的耳朵》不知为什么使我牵扯了许多心思,好像它在我的书架上是个不足月的婴儿。或者是因为有一种认为大街上匪患滚滚的心理,所以本来是流水茶饭,我却敏感而警觉,好像随时准备拔出匕首,刺入无影之中的敌腹。
在一个失聪的年代,一切判断的根据,只是“内在的听力”。也就是说,拒绝强制灌输塞入耳朵的喧嚣声响,用人的另一种本能,去听取茫茫沉默中的哑语本音。我暗暗下了决意,从此侧耳倾听,不仅调动体内的潜在听觉,而且调动各样的异色语言。从底层到空间,从民众到邻人,按照听到的世界真实的指引,决定一介作家之落笔。

图书封面


 聋子的耳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媒体爆炸的时代,真相已经被他们左右。越来越多文明的传承将会因此断续。活下来的,也大都是阉割了的侥幸。作者的坚持,就是无声的滴血,因为很多东西已经不能改变他们的方向。所以就像得去自己撕下自己的耳朵,然后咽下。读完此书,得到的是一片安静,一片不为喧嚣的高度,这样可以反思过去,认识现在。多长个心眼,也多长个心耳吧。要去自己判断。
  •     记得是张承志说过,保证1-2年能出版一本书。然而从《鲜花的废墟》以来,好像已经过了很久了。终于在当当上发现了这本书,急忙订下来,急切盼望着能够到手。作为一位异质的作家,张总是在这个同声的社会里发着那似乎不合时宜的声音,生硬却又很坚定,总是那么让仇者痛亲者快。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中就缺乏着这样的声音和行动者。
  •     臧否现当代作家的《齐人物论》里有个假设:张承志即使拥有韩少功的综合素质,仍是张承志;韩少功一旦具备张承志的孤标胆气,顿会一飞冲天。张承志只能是张承志,是因为他有个不变、甚至宿命般的文化立场。这立场的选择,并不取决于张承志在知识上的判断力,而是一种种族认同。张承志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黑骏马》和《黄泥小屋》依然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文本。在文学语言上,他是拥有最高辨识度的一位,但他的重要性更取决于他独特的姿态。张承志对自己的精神勾画在小说《错开的花》(1989)中已趋于完整,他想象的人生四个极致——山海的探险家(内陆亚洲史考察者)、叛匪之首领(红卫兵缔造者、回民叛乱史研究者)、牧羊人(插队内蒙知青)、迷醉的教徒(穆斯林信徒),都在他的精神游历之中。1991年,张承志出版了很难归类(文学?历史?宗教?)的文本《心灵史》,用自己的激情感受,重构了中国回民哲合忍耶教派在十八世纪与官府抗争的历史。从此强化和清晰了其一系列的“血性理想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和“贫瘠土地情结”。这是从边缘处向汉文化中心发出挑战,这种挑战至少是“五四”后大范围公开表现的第一次。自近代中国面临民族和文化危机以来,先辈或引“西”,或改“旧”,基本都忽视了中华民族内部的异质文化资源,而张承志为知识人提供了一个极有意义的位置参照点。《心灵史》之后的散文创作,张承志站在民族信仰和“贫瘠土地上的底层人民”的立场上,嘲笑文化精英,抨击知识分子的堕落;赞美“任何异端、任何理想主义、任何美、任何新鲜的希望”。但以信仰之美,不能替代时代批判。“袪魅”后的现代,的确在金钱化、快感化、污浊化,但倒退寻“魅”(迷狂)的方式却是堂吉诃德式的。有文化人调侃:吃不准张承志到底只想当一名作家还是志向更加高远地想当一名光明教主。记得章太炎曾认为康有为比袁世凯更不可原谅,因为袁氏的称帝野心多少还算人之常情,康有为居然想当教主,那是无论如何不可原谅的。《聋子的耳朵》是张承志最新的散文随笔集。从以前的《荒芜英雄路》、《以笔为旗》到《谁是胜者》,书名已没有当年的悲壮和任性了。翻开书,发现这平静甚至有些禅意的书名,并不是因为批评家们的围剿让张承志韬晦其志,而是将坚持的姿态内在化了——“或者是因为有一种认为大街上匪患滚滚的心理,所以本来是流水茶饭,我却敏感而警觉,好像随时准备拔出匕首,刺入无影之中的敌腹。在一个失聪的年代,一切判断的根据,只是‘内在的听力’。也就是说,拒绝强制灌输塞入耳朵的喧嚣声响,用人的另一种本能,去听取茫茫沉默中的哑语本音。”成为这个时代最激烈的批判者的同时,张承志却拒绝与这个时代对话。假如一种宗教或团体并没有遭受严重迫害,并不必以激烈抗争的异端面貌出现。而张承志自觉承担起中东伊斯兰世界与欧美联盟抗争的苦难,在《凝视黑夜》(写于1995年)一文里对布什连任而愤怒,因阿拉法特的病危而悲恸。他从不掩饰其对苦难和殉道的渴望——某种圣战情怀。在我看来,堂吉诃德以骑士的方式在向非骑士时代挑战,而张承志以刺客的方式向眼前的大时代复仇。复仇的本质是一种私刑。“公刑”(或主流话语)愈强大,反而衬托出复仇“以义犯法”的悲剧审美意义。而民间对快意恩仇的赞美从来没有停止过,那是弱者对强权的一种震慑。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张承志让人震撼。我忍不住想骂他
  •     很高兴看到张承志的散文中的戾气终于在这本书里变得平静 上层次了
  •     寂寞荒芜路走过,只有放弃本来应有的耳朵,还原最原始的心声。作者诉说着来自心灵深处的审判。究竟什么是静噪,什么是对错。
  •     张承志的道德激情
  •     0810
  •     这是文化 还是装逼...好吧我是装逼
  •     张承志原来的作品都不错,是从什么时候他自己开始失聪了呢
  •     清澈。深入骨髓的清澈。
  •     与精英保持距离。 读完这本书,忽然觉得用黄纪苏老师那本书的名字才能更好地表达此时的心情。 是的,与精英保持距离。 这依然是充满看客与屠夫的时代。这依然是看客与屠夫主宰他人命运的年月。 但无论如何,都要与这些精英保持距离。 而牢牢地站在底层百姓中间,为他们呼喊,为他们赴命。
  •     2007年“青海-甘肃敦煌-新疆”之旅一路上阅读的书籍之一。人在伊斯兰,心更好感受到了这书的光辉。
  •     额,其中的一些文章很触动,破碎的城市和信仰的迷局很深沉,但很多文章不懂不敢兴趣不赞成
  •     牧童策划 重磅好书
  •     张承志——高中时我的思维影响者之一
  •     沉厚的书。
  •     借過之後搞丟 買了一本賠圖書館了 嗚嗚
  •     能感觉到是一个很特别、很有风骨的人,读他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背景。
  •     张承志的意义即便不属于现在,也一定会属于未来。
  •     我突然觉得张承志悲壮甚至自我牺牲式的民族认,如圣战般的边缘文化立场在这本书中如此隐忍和收敛,甚至有点让人不甘心的平静。
  •     信仰
  •     他的文字,能十分贴切的告诉我现实。贫、苦、寒、饿等等,现在的我,需要这些现实。似乎能,传达给我一些力量。他是关注别人(尤其是穆斯林)的痛苦的作家。愿意去收藏他的书。
  •     好的极好
  •     穆斯林
  •     张承志的东西清洌,但我现在总有种担心,可能是恐惧,不敢去验证这样的清洌是完全的吗?由内而外的吗?
  •     读张承志,能长些气力
  •     男性解读的文化总是过于沉重。。
  •     迷张承志的那段时间里一口气读完的几种书之一,高三或大一。
  •     比早期要好得多
  •     真是奇怪,为什么我最近看的书都找不到我看的那个版本……还是封面角度问题?orz……
  •     典型的张氏文风,总让我有一种凛然的感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