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谈师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书信 > 汪曾祺谈师友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807134923
作者:汪曾祺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39年秋,汪曾祺进入心仪已久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师。众所周知,该校师生的教与学,是自由的。汪曾祺就经常晚上看书,白天睡觉,或泡在茶馆里。但该校的制度是刚性的,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汪曾祺本应在1943年毕业,因体育不及格、英文不佳,只得补学一年。对此,豁达的汪曾祺后来曾感慨地说:“我觉得不会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作家最多只能算是半个作家。这对我说起来是一个惨痛的、无可挽回的教训。我已经72岁了,再从头学英文,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奉劝中青年作家,学好英文。”经过一年的学习,两门功课过关。但这年毕业生要到陈纳德的飞虎队做英文翻译。他未报名,根据学校规定,只能算肄业。因之,他虽在该校学习了五年,并未获得毕业证书。以后,在填各种表格时,他只是写1939年至1943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汪曾祺虽未获得毕业证书,但在校期间,他读书之博之杂,让后人称道,加上受名师熏染,使其打下了丰厚的精神底子。他的大学生活,在其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书籍目录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沈从文的寂寞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一个爱国的作家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沈从文转业之谜
梦见沈从文先生
与友人谈沈从文
蔡德惠
晚翠园曲会
地质系同学
金岳霖先生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
西南联大中文系
唐立厂先生
闻一多先生上课
怀念德熙
未尽才
老舍先生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
才子赵树理
晚岁渐于诗律细
哲人其萎
林斤澜!哈哈哈哈……
遥寄爱荷华
铁凝印象
贾平凹其人
名优之死
马·谭·张·裘·赵
艺术和人品
裘盛戎二三事
难得最是得从容
名优逸事
谭富英佚事
关于于会泳
编后记

作者简介

《汪曾祺谈师友》所选是汪曾祺谈师友的文章。包括谈沈从文先生、西南联大时期的师友、建国后文艺界朋友、戏剧界友人四大块。其中谈沈从文先生的就有八篇之多,对理解沈从文其人、理解沈从文和汪曾祺的师生关系,是难得的资料。沈、涯的师生关系,是被传为文坛佳话的,他们也彼此珍视,沈从文说汪曾祺的水平比他高,汪曾祺也曾说他注定要成为沈从文的学生,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女士则说汪曾祺下笔如有神……

图书封面


 汪曾祺谈师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怀着仰慕沈从文门下的心情想看一位文笔上佳涉猎颇杂的老先生娓娓道来一些旧人旧事,期待算是部分达到了。尤其老先生详谈沈从文作品的一篇,谈西南联大旧识的数篇,以及少量谈戏的部分——作为一个戏曲门外汉,俺还能读的有滋有味。这种名人旧识回忆随笔看的并不多,虽然俺是一直很有兴趣的。基本上,此类随笔可供读者一种八卦的快感,其次,才是真的描绘当时当世的人情风骨、社会人格、那些大时代动荡变迁的侧影、大人物的细节微处,小人物的沉浮。。。失望的不在于作者而在编者,良莠不齐的有凑数嫌疑的选编,而且扎堆,很多前后篇幅的叙述有太多重复,都让人从对这本书的不满延伸到对汪老的唠叨絮叨的印象。所以,也许偶然看些片段的比买书更划算,印象更好。
  •     原来,汪曾祺与沈从文先生有师生关系,他们都是在西南联大的。在我的了解中,西南联大在中国大学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个个都是大家。据汪曾祺说,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是: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人去亦云,只抄书无创见。真让人羡慕的大学精神啊。我估计那时候的西南联大绝对能侪身世界著名大学之列。说汪曾祺。我相当喜欢汪的小说。我记得,几年前我买了一套《汪曾祺小说集》,一套三本,看得很过瘾。后来,这套书被一位同事借去,到现在没有下落。算了,碰到再买算了。当然,沈从文也是我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觉得沈从文天生就是一个写小说的料。这点,可以跟钱钟书来做个对比:比如《围城》,好则好矣,但总觉得比沈先生的《边城》缺少点空灵感,缺少点让人回味的余地。在我看来,钱钟书根本上来说,是个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不过后来,沈先生搞起中国服饰研究,也对中国服饰文化做了重大的贡献。我之所以喜欢上沈从文,一开始完全是种怪诞的念头。众所周知,我国领导上对意识形态的强调是相当下功夫的。证明这点的一个主要例子就是:我从读书识字起一直到高中毕业,我看的外国小说完全是法国、俄国的。比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再比如:雨果、妥斯水也夫斯基等等。因为这些国家都仿佛与我国领导上比较友好,因此,大家都只介绍这几个国家的,在课本上,在文学常识中,我们只能见到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介绍。对于中国的作家,除了鲁迅,仿佛就没有了。在这种文学的宏观控制下,我就只知道这几个作家的作品是好作品。后来,随着我长大,了解的事情多起来后,我才知道我的眼界是多么的狭隘啊。对沈从文先生也一样,因为领导上对他视而不见,而且还故意的打击他,这样就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慢慢喜欢上了沈从文的作品。题图上的这本书《汪曾祺谈师友》,说实话,不好。没必要买。里面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前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东西,很多应景之作,大煞风景。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客观公正,三星半足矣;汪曾祺自己也说,如果不是西南联大,他也不会走上写作这条路;我也是因为他是西南联大的,八卦心理驱使我读这本书。
  •     赵树理真逗。
  •     喜欢以简淡的笔法勾勒出一个人的风神,汪老好几篇在这方面都做得挺不错。
  •     最爱其中讲西南联大的部分~~~
  •     西南联大的故事有意思。寒假第二十四本
  •     汪曾祺眼中的沈从文;西南联大时候的故事。能感受到汪先生对于沈从文的敬仰之情。 但是,文章发表在不同报纸的合集。有重复、拖沓之感。
  •     買這本書不是因為喜歡汪曾祺的文章,而是為它的前八篇都是談的沈從文。太欣賞沈從文了,以至於一切和沈從文有關的文章都想搜來瞄幾眼。
  •     写的好,被写的好。知行合一。
  •     八卦大册
  •     栩栩如生
  •     当时在图书馆借的,最爱看西南联大的几个老师
  •     文章不错,但重复的有点多。
  •     跃然纸上
  •     汪老写的好,但是编者也太差了吧,好多重复的。
  •     若书单只在你眼下的这本,那下一本林斤澜。
  •     写论文的时候特意找了读的
  •     有些东西自己看时没有什么,别人一点出来,才发现通透明亮,当真好看
  •      I267/4061
  •     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沈从文(借木头的)
  •     只是为了不从三联书店空手而归才买的 后悔了“精选集”类图书少买吧,要买也只买自选集
  •     看得忘了吃午饭
  •     汪对其师沈从文感情至深
  •     隔段时间读读汪老,就没那么浮躁了
  •      汪曾祺
  •     汪老永远温润的文字
  •     师友相伴,人生何言苦
  •     本书文章分为四部分,一写沈从文;二写西南联大;三写自己交往的作家;四写京剧演员。汪的语言简洁而不失韵味,短句多三字一句或四字一句。西南联大的国文教材选文很有特点,《论语》选“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魏晋重《世说新语》,宋代选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应该对汪有影响。
  •     和「你好,汪曾祺」互为姊妹篇,觉得还是汪老写得有意思。 写沈从文、裘盛戎的选篇有段落重复。 和林斤澜的关系真是好得没话说,两个人在对方的文章里都是不同一般。
  •     雖然是東拾西湊的集子,依然很好。
  •     命运的坎坷,不能改变人的信仰。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大师涌现的年代,给人华丽丽的灿烂感。由于是把不同作品收集在一起,不同篇目内容有一些重复,尤其是前面,很大篇幅谈沈从文的时候。我最喜欢后面谈戏曲工作者的部分,很有趣。
  •     最近在地铁上刚读完,读得很快。汪曾祺对于老师沈从文的感情是无与伦比的,选文中有近四分之一的文章是谈沈先生,能看出汪曾祺对于沈从文作品的鉴赏,有些很有见地。回忆西南联大,同事友人作家,名优,写人记事都很简练,三笔两画,曲尽其形。汪曾祺说沈先生取法《水经注》,我想读读这部书了。
  •     治心浮气躁的良药
  •     汪老头曾说,在联大时,他和一个历史系的舍友住在一起却很少见面,因为作息时间正好错开,看《上学记》我才知道,原来那人是何兆武先生。
  •     醇厚绵长
  •     其实至少三分之二都看过了,那几篇新鲜的却还是真好看!
  •     老汪谈师友,老汪的师友个个都是大咖级人物啊。 《艺术和人品》写到方荣翔对待老师裘盛戎,执礼甚恭,好感人。 千古文章未尽才,悲夫。
  •     读了汪老的书,无比向往西南联大中文系啊。能在那样的地方读个大学,也是不憾此生。
  •     只能作为资料汇编来看,过于重复,收藏价值不大。这三星是给编者的。
  •     “我只记得有一次,一个假日,人多出去了,新校舍显得空空的,树木特别绿,他一个人在井边草地上洗衣服,一脸平静自然,样子非常的好。”
  •     喜欢沈从文,喜欢金岳霖。
  •     汪曾祺写沈从文既合理又合情。
  •     汪老写人好玩!
  •     谈师友
  •     汪老的书很耐读,语言感非常好
  •     虽然不少应景之作,重复的地方也颇多,也有取巧之处,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看的。2013.9.16
  •     西南联大那几篇真是百看不厌啊~~~=v=
  •     人老皆入佛。
  •     淡淡的味道;主要是为了读西南联大的部分,可惜内容不多;其余部分略读
  •     文笔真好,真懂沈从文先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