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医生手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无国界医生手记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3
ISBN:9787535765666
作者:无国界医生志愿工作者
页数:191页

以痛苦之名-关于善意的告白

关注无国界医生(MSF)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7月7日是无国界医生日,微博上舒淇携手MSF做了一个美丽的宣传,而后说转发关于《无国界医生手记》这本书的介绍就有机会获得阅读的机会。我手气一向不好,从小除了餐巾纸和“谢谢惠顾”就什么都没抽中过,对于转发获奖然后得到赠书更是不敢奢求。在关注了无国界医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在市面上看到印刷出版的中文版MSF第一手资料。于是入手。无疑的,这是一本奇特的书。考究的铜板纸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的重量,更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而灵魂不能承受之重。这样一本沉甸甸的书端在手里,油墨印刷的味道依然,可故事里记叙着的那些遥远的生命或许已经随风而逝。书里集结了31个故事,或是医生护士后勤人员的日记,或是他们写给远在家乡的亲友的信札,或是他们回到祖国后写给曾经一起工作过的朋友的问候。无论是直面淋漓的鲜血也好,还是回忆呼啸而来的记忆也好,苦难,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字眼。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像,在同一个世界的彼岸,存在着一群和我们同样贵为神之宠儿的人类遭受着连卑微的生物都无法承担的不幸。无国界医生应征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修过热带病学,因为这个世界上最骇人最险恶的地方往往发生在这个神奇的纬度。一条线,切分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而徘徊在这条抉择之线两侧的,却是无辜而痛苦的人们。或湿热,或干涸,或蚊蝇成群,或饥谨度日⋯⋯从黑非洲拍回的照片中,见证最多的就是年轻的母亲怀里抱着一个骨瘦如柴,生死未卜的婴儿。若非是在美国见过胖嘟嘟的,非常可爱的,头发卷卷的黑人宝贝,我简直要以为是不是所有黑人小孩子出生之后都是一副瘦弱的模样。在那个尚未对世界苦难建立起概念的时候,同样种族不同生存环境下的孩子,竟然有天壤之别。北美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肥胖国度而被强制运动,而非洲的孩子则可能根本⋯⋯根本长不大。他们有着同样美丽的黑色眼睛,一双看遍大千世界炫丽缤纷,而另外一双注定只能仰望蓝天而干涸的挺到生命最后的一个瞬间。除去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的政治斗争和不间断的军火轰炸使得往昔的文明沦落成一片废墟。曾经,我怀着巨大的诚意仰视新月沃地,那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的灿烂之都;曾经,我带着无比的敬意匍匐在底比斯城下,那是我回不去的往世和光辉。文明遭受的苦难决不比承载它的民众少,但这种伴随时光而来的寂寥却是历史所无法诠释的悲哀。血路写成的中东格局,踩着尸首登基的先世帝王,到底牺牲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有人会说,历史前进的车轮必定留下车辙,沾满泥浆,而在人类文明前行的道路上,车辙印下的是斑斑血迹,是骨灰化为的齑粉!苦难。苦难环绕在整个世界,无论是自然带来的灾难也好,还是战争摧毁的家园也好,苦难太多,我来不及为它们恸哭,因为在眼泪滑出眼角的瞬间,那些生命已然灰飞烟灭,下一场灾难又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骤然现身,留下满地哀伤。在模拟联合国负责人权事务的整整一年里,我无数次在资料室哭泣,神明既然应允生命的降临,却为何不为他们绽放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不公平⋯⋯可空荡的教室没有人回应我,夜幕降临的香港也只有空调嗡嗡作响的伴奏。在这些生命化为纸上一个个干巴巴的数字的时候,又有谁曾经在乎过他们的存在?又有谁曾经知道他们也怀着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期盼活过,梦过,渴望过?这些数字只会作为当局向联合国索要资金的证明,而决不会是下一场灾难被扼杀的挽歌。书里说,非洲的小孩子出生之后只能以“星期几”来命名,长大一点才会给起名字,因为大多数人根本活不到可以起名字的那一天。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尚未开化的欧洲,发生在战火纷飞的战国,但在这个一部分人享受优越的现代文明的时代,另外一群人匍匐在生死线上,等待着死亡。如若这个世界上只剩下疾苦的明天,我也仍愿相信,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远渡重洋。这个世界上,总有像史怀哲、韦伯福斯一样的人存在。他们不仅出身优良,才华横溢,还拥有一颗悲悯的心。一些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置身于苦难之中,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而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一方晴空,救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灵。神也许不会现身拯救苦难,却会感召世上的某种良知,让这些人集结在一起,为着一个卑微而崇高的目的前进。为了另外一些人可以活下去,这些人离开了温暖的壁炉,凉爽的房间,奔赴世界上最危险最邪恶的阵地,在那片血染的大地上留下一种真诚。我相信人类的善良可以抵御一切,无论孤独,空虚,寂寞,惨痛,离别还是死亡⋯⋯神明启示的信念未曾衰退,它蜷缩在我们每个人心灵的角落里。在这个物欲横流霓灯幻彩的社会里,拢开一丝乌云。我以为,这就是良心。曾几何时,本着俾斯麦“利益才是一切友谊的根基”这一信条开始研习政治学,却走在半路被“Humanism”绊了个跟头。等我如同那些等待拯救的孩童一样别过头,仰望那遥不可及的苍穹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这世上的事,决不是可以拆分成数字量化那么简单的。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这纷繁复杂的变幻,我们有着自己的情感,有着自己的归属感,有着自豪感。各种各样的感情组成了一个健全的人,我们会痛,会哀伤,会笑,会喜悦。这样的感情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正是这样的感情,让我们组成了一个个社群,一个个民族,一个个国家,一个个文明⋯⋯我们所为之骄傲,自豪,动容的社会关系也好,文明古迹也好,都建立在这丰富而难以琢磨的感情之上。我们爱,我们恨,我们的情感构筑世界的模型,我们的理智敲开自然的大门⋯⋯于是,这个世界上才会有这样一批人出现,他们的名字被写在以色列的“国际义人园”里,他们的名字被收录在南京的档案馆里,他们永远活了下去,活在因他们的帮助而活下去的族群的记忆和血液里。这,就是良心最高的褒奖。MSF正是这样一个群体,一个良心的集合。其实最早无国界医生是法国在非洲开发殖民地的时候留下来为法国人看病的医疗团。后来为了教化当地人,开展成为一个无国界组织,但主要仍服务于殖民者。而到了20世纪,殖民体系崩塌瓦解之后,无国界医生组织才真正做到了“无国界之心”。参加到无国界组织的工作者们,太多时候都面临生死的考验。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肤色,学过不同的知识,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在一部分人类撕毁人性契约的时候,他们奔赴到那个苦难之地,凭借自己手中的手术线,缝合起一个民族的悲哀;凭借自己手中的纱布,擦干一个国家的泪痕。这样的努力无异于精卫填海,作用微乎其微。今天治疗好的伤患,明日又会在战场上丧命,死亡只是个迟早的问题,而他们却在和时间赛跑。我知道,如果理性的思考,人迟早有一死,今日救助了这个人,不知哪一日他就会死去,只是时间成本的问题,根本没有必要救助。诚然是这样,可人类不仅仅靠着理性而活。我们说“冷血机器”,可我们说“热血男儿”。换成英文,这个man就可以指代人类,而摸着自己跳动的脉搏,一个鲜活的,有感情的生命,又怎能对这种苦难无动于衷?社会越发达,理性话的程度越高,人类就更应当转向内心的情感而寻得安宁,否则终有一日遥被机械化的世界反向征服,而不得再称为人。透过无国界医生,我们也许看到的不仅仅是医疗的无国界,更是良知的无国界。手捧这本册子的你我,也许终生都没有机会参与到医疗工作中去,我们也许没有金钱没有知识够我们去远渡重洋到达一个苦难之地,如史怀哲一样将自己毕生的才华和知识献给那片土地,奉献一份微弱的力量。读罢这本册子,也许觉得痛苦,因为自己也许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让泪水一滴滴的掉在铜版纸上,看它变得褶皱如营养不良的皮肤。可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开化的社群里,我们有着自己的群体和社会,如果这31个故事可以唤起我们对于苦难的怜悯,关于善意的良知,那么这也许,已经是一种成功。透过已经获得启示而拥有悲悯于良心的个体,总会通达到有能力而无私的人的心里。无论是在索马里也好,在海地也好,在伊朗也好,在西藏也好⋯⋯当这样一股温暖的爱意如波浪一样荡漾开来,我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日,也终会到来。因为这是一份以苦难之名而告白的善意。

看到世界另一面

生活在幸福世界的我们,此时此刻,在地球令一边的人们可能经历令一种不同噶生活.更令人感动噶系一群无国界医生也在代表着"我们"奋斗在第一线.写实,动容.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在现代文明噶世界,竟然还存在感噶生存方式.难民,战争,饥饿,动乱,甚至屠杀,看似遥远噶事情,其实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遥远的身边.推荐感受一下遥远噶国度.

见证他人的苦难

刚刚过去没多久的七月七日,是无国界医生日。无国界医生,是不分种族、宗教和国别的医护救援组织。这个全球最大的独立人道医疗救援组织于1971年12月20日在巴黎成立,并于199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是一个由各国专业医学人员组成的国际性的志愿者组织,他们的工作目标是帮助世界各地需要医疗援助的人,为之提供迅速而有效的医疗服务。无国界医生坚持自行分配救援物资,以保证救济的及时以及确实送达。每年约有2000名志愿者在70余个国家进行医疗服务,而运转组织所需的资金主要由私人捐助,全球累计已有330万人成为了捐助者……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偶然得到的书。一个热心的网友从天津迢迢递来,她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着对于无国界医生的关注、敬佩和支持。无国界医生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之前自己的理解还是肤浅了。即使我了解他们的宗旨、支持他们的信仰,却远远不能体会到他们切身的感受。无国界,并不仅指对被援者无界,更是指施援者无界。所以这本《无国界医生手记》记录的是救援的艰苦,也是救援的欣慰,更是见证他人苦难的纪实。中国有句古话:医者父母心。义无反顾投身于无国界医生事业的人们,只有一颗慈悲的心还远远不够。在他们身上折射出的,更多的是人道主义精神,是以人为本的胸怀和信仰,更是医生救死扶伤、解除病痛的天职使命感。也只有这样的精神和使命,才可以打破人类社会的种种规条禁锢,为那些战火弥漫、疫病肆虐的地方,送去重生和复苏的希望。因为尊重人权,所以救援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雪中送炭的行动。每个人,无论他是什么种族、什么国籍、信仰什么宗教,都应该得到生存的权力。而对“无界”的理解,并非仅仅单向。作为施援者本身,更需要突破本身认识的种种芥蒂,比如种族、国籍、宗教……,这反而是比现实环境更为残酷的考验。到戈马应对霍乱疫病的路薏丝,在目睹了尸横四野的惨状和严峻难抑的病情之后,之前的自信转为悲观:“我很恐慌,问自己究竟有什么冲动,驱使我走到这地狱般的地方”。然而还有另一件事更令她不安,那就是被收容救治的病人当中,有很多参与过卢旺达大屠杀,杀害过大批图西族人的凶手”。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是非善恶的判断,医生也不例外。而医生必须要做的,是积极救治眼前的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挽救他们的性命。而在道理伦理的判断上,内心这样的冲突并不鲜见。志愿者们共有一个迷茫的,始终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为什么要为一些完全无法改变的制度,一些他们离开后可能会瓦解的事情付出那么多的汗水和努力?不少当地医护人员贪污为常,不理病人死活,连本地人都不愿意改善,他们能有什么作为?陈述华到达安哥拉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孤独、挫败,无望的痛苦和内心的愤怒。但当他拼尽全力救活了一个孩子,看到抱着他微笑着离开的祖父,他感受到自己每一分努力都得到了回报,每一分坚持都没有白费。所以他说:“人道工作的背后,障碍重重,许多是现实里无可避免的,会令人迷失,不复记得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参加,为什么要投身,除非你坚持,坚持去救助人。”有心很容易,实践却很难。而坚持,才是世上至难之事。将近四十篇手记,其实是透过医生们的双眼,见证了世界另一端的现实景况。看到了战乱的流离、贫穷的悲苦、人权的丧失和人道的泯灭,看到了苦苦寻找女友的卢旺达难民伊曼,看到了治疗了八个月也没有任何起色的塞拉里昂男孩阿布都,也看到了被种族冲突和战争摧残得万念俱灰,举枪自杀的科索沃农民阿里……在卢旺达的儿科医生扎朗尼亲眼目睹了胡图族对图西族血腥残忍的种族屠杀,连同无国界医生的员工也不可避免:“武装分子一一核查身份证,命令两族的员工分开站立,然后将武器交给胡图族的员工,逼令他们杀害图西族的同事——两族人本来是同事,好友,甚至是夫妇。一些人不愿下手,结果就被武装分子杀害了”。杀戮疯狂地开始。胡图族护士Sabine也被杀害了,因为她的丈夫是图西族人,而她怀着他七个月大的孩子;堆积如山的尸体被丢弃入河,每10秒就有一具尸体漂过;再也没有人需要接受无国界医生的救治,因为他们就在医生的面前被杀……联合国的维和部队被撤走,卢旺达陷入了一片黑暗。100万人被屠杀,而全世界袖手旁观。无国界医生最终也不得不撤离了。在卢旺达进行人道援助的行动,最终因人道本身的泯灭而结束。谁也无法阻止这场血腥残酷的屠杀,“当人类被滥杀——不分老幼妇孺,全都无法幸免时,人类所有理想的基础价值都会受到质疑。那么谁还有力量,抵御和制约如病毒般蔓延肆虐的仇恨与暴力?我们所无法亲眼看见的世界另一端的苦难似乎遥不可及,但你对连见义勇为都成为了顾虑,脆弱到受人质疑的当下定然有切身体会。“在人类集体意识里可能发生的最恐怖事情,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感觉麻木,和对旁观他人苦难的无动于衷”!如果冷漠成为整个社会的传染病,该有多么悲哀?能让每一个阅读到这本书的人重新感受到心怀悲悯、乐于奉献,或许,才是写下这些文字的无国界医生最大的愿望吧。七月七日,晴。

一点小感想

从红颜素心那申请来阅读的,确实是好书。谢谢你红颜素心。在看《无国界医生》过程中,感慨万分,几乎每读过一篇都无法马上进入一篇,它是那样的沉重……而看完后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觉得我的生活跟那样真实相比仿佛是虚幻缥缈的假象,空虚且无意义。尽管新闻总是提示我们哪里又发生战乱了,哪里又天灾人祸了,我却总是旁观者的忽略。就算在小说中描写的恐怖,电影上残忍的影像,我也只是围观。那些小说中描述的苦难、影视剧如越狱中的难民营一般的监狱,我自我安慰的以为那或许在世界上有可能但也不过是少数罢了,我又能做什么呢?看完书后,我才知道影视文学中的描述不过是经过了粉饰九牛一毛而已,而我已变成麻木自私的人。那些死伤的数据那样的庞大,在世界的另一个地方有些就在我们身边,那些痛苦比任何虚构作品中的要真实一万倍,不,一万倍也比不上,你无法衡量。那种真实的还原是任何杰出的小说家也无法做到的,因为你清楚的知道,通过图片和文字你亲眼看到了。这些事,难道我真的从没看见没听说过吗?南京大屠杀,中国历史上的那些,难道不也是吗?我只是“习以为常”的忽略,我只是当它们历史,我只当世界总有战争灾难,我又能做什么?那样的一群人,他们行动了,他们穿梭于贫穷、天灾和战乱。他们几乎无暇思考,每天就忙碌着,脑子身体超负荷的运转着。就像书中的一句话“在家里哪怕过上好几个星期,也不如在塞拉利昂一分钟的经历。”(p128-129)那不仅代表他们在不停歇的工作,也代表那些真正邪恶、残忍、恐怖的面貌。而我们在家中谈抑郁、痛苦、恶魔真像是笑话一般。他们面对着人性的最糟糕,我们夸夸其谈人性的丑陋。那样的人性真的只是在他人身上吗?那些残忍的非人的举动,我们就能归咎于他人的恶,就能归咎于他们的无知,就能归结于他们的贫穷与贪婪,就能归于一切我们以外的事物,就能归于他们的坏运气吗?曾看到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如果他人不自由,你自己的自由也不是真正的自由。或许他们的苦难一日不解决,我们的幸福与舒适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更是代表我们的麻木与自私。我还是不知道能做什么,就像我不知道在路边看到乞讨的人能做什么一样。我不可能看了一本书就改变,起码我想找到自己不虚伪的同情心,找到那驱使无国界医生行动一样的原动力。

他人的生命

他人与我,到底有什么联系?这个无数先贤追问过的问题,似乎总也无法清晰地表述。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曾在文章中把他人与地狱画上了等号,然而再去了解他的理论,又并不觉得悲观,相反有很多希望包含其中。他人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同样重要么?(是回到墨子、孟子、荀子还是杨朱?)一些法国人在1971年12月20日,为回答这一问题迈出了精彩的一步——第一个独立的,专门从事紧急医疗援助的人道组织“无国界医生”创立。我也是在几天之前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组织。一位朋友说说要送我一本书,并希望我为这本书写书评。这便是我刚刚通读了的《无国界医生手记》。她买了50本同样的书,要送给50个人。以前,我只知道她喜欢读书,当她告诉我这件事之时,我才意识到她的不同寻常。一、 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而不幸的是我们往往感受不到这种平等,这使我常常想起卢梭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也许平等只是童话般的理想,不平等才是残酷的现实。一些人却可以用理想照亮现实。他们用自己的专长、辛劳甚至生命去诠释与践行生命的平等。从地震灾后的尼加拉瓜到饥荒中的苏丹,从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到战争中的伊拉克,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生命既顽强又脆弱。陈述华医生在安哥拉挽救一个小婴儿的生命时,情况十分糟糕,以致于当地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摇头,就连陈医生自己也怀疑到底是在救活他还是延长他的痛苦。但是这小婴儿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然而在1994年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中,有50—100万人死去。我们且不去讨论生命的脆弱程度,仅就这个极端模糊的数字便可知道统计的粗略。这是真正的死无葬身之地,甚至有的人是否死了都没有人知道。无国界医生是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他人的看似与我们无关却又同样纯粹的生命。二、 志愿者无国界医生除当地员工外,以志愿者为主体。从“志愿”一词可以知道,他们需要舍弃的东西很多。他们为什么可以放弃这么多,而成为无国界医生的一员?李威仪医生的观点应该具有代表性:“作为一个骨科医生,日复一日在香港的诊症室内听那些因为在商场冷气间连续购物数小时之后脚痛的病人申诉,相比在战乱地区向一群每天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伸出援手,减轻他们的痛苦,后者的满足感实在多得多!”无国界医生的成员是医生也是战士,是正义的维护者,更是身处灾难者的亲人。他们是战士,不是毁灭生命的战士,而是拯救生命的战士。他们要战胜周遭的环境,他们要战胜远离亲友的孤独,他们要战胜目睹无数死亡后的精神压抑,他们要战胜病疫灾害或者战争。他们是正义的维护者。他们曾谴斥埃塞俄比亚当局强迫灾民迁徙及挪调人道救援物资作其他用途,他们曾谴责联合国部队加入索马里武装冲突的做法有违人道原则,他们曾呼吁国际社会对卢旺达大屠杀进行干预。卢旺达种族屠杀的见证者扎朗尼医生描述了惨不忍睹的一幕:遭屠杀者的尸体被丢弃在阿卡加拉河,每分钟有五六具尸体流过,也就是每10秒钟就有一具!他多次在国际法庭作证,终使种族屠杀者被判有罪。并且他指出未能中止这次屠杀的原因是国际社会的漠视,亦即无数国家的决策者在“我”与“他”之间画了一条不可逾越的线,这最终导致了联合国从卢旺达撤走了大部分维和部队。他们是身处灾难者的亲人。技术统筹员若斯深刻地体会到了波黑的马格莱人的感受:“他们很高兴见到我们给小镇带来食物、药物和饮用水,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从外面来和他们在一起。”在战争、自然灾害和病疫中,他人的生命与无国界医生的生命紧紧联结在了一起。三、 共同的期望郑伟医生在文章中提到了白求恩。但白求恩来到中国多少与政治立场相关。而“无国界医生不分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为身处困境的人们以及天灾人祸和武装冲突的受害者提供援助。”看了无国界医生的大事纪要,更加钦佩他们的行动。然而这也反过来表明了人类所经历的无数灾难。多么希望无国界医生尽量少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那意味着更少发生灾难。我想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期望。这么短的一篇书评,竟然拖沓了两三天的时间。知晓了无国界医生的招募条件后,意识到自己哪一条都不符合,只能写些东西作为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却又写得实在不妙。

被士兵看守的孕妇

在今天的中国,大多数怀孕妇女都会担心自己在分娩时是否会遭遇侧切,原因,因人而异。而在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地区,因为种种的原因,一个怀孕妇女的就医,也需要被士兵像看守犯人一样看守着,虽然,这个士兵并不坏。很难想像,在当地,面对相同问题的妇女面临的是如何的心理压力,虽然未能在其余处境上给予太多的帮助,但至少无国界医生,为他们带去了专业的医疗保障,以及最基本的生存希望!

好书

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更多的升华,就看看这本书吧。里面讲到的医生的很多感人的举动,要是更多人能看到,估计能影响到更多社会上的人对医生的看法,也许国内医生这个职业不会这么卑微和尴尬呢。不知道为什么说我的评价太短了不能发?难道是要长篇大论才叫评价吗?

无国界医生主要工作地背景

战乱塞拉里昂塞拉里昂共和国也成狮子山共和国,位于西非大西洋岸,与几内亚、利比里亚接壤。1961年宣布独立,之前一直为欧洲很多国家的殖民地,1971年成立共和国。1991年,福迪.桑科领导的“革命联合阵线”发动叛变。塞拉里昂内战爆发,全国人口近半流离失所。1996年政局较为稳定。人民党候选人艾哈迈德.泰詹.卡巴当选总统。1997年5月,科罗马少校发动政变,卡巴总统流亡几内亚。2000年塞政府与“联阵”签订停火协议,2002年1月塞宣告内战结束。因连年战乱,三分之一人口流离失所,2002年居民平均寿命34.5岁。苏丹苏丹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与埃及、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国家接壤。1956年宣布独立。苏丹北部以阿拉伯人为主,信奉伊斯兰教,南部以丁卡人、努巴人为主,信奉基督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丹南北方因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差异,苏丹南北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并引发了两次内战。2005年1月,苏丹政府同苏人解在内罗毕签署《全面和平协议》,结束了长达22年的内战。两次内战,致使上百万人死亡、逃离国土。安哥拉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与刚果、纳米比亚、赞比亚接壤。一直是葡萄牙的殖民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安哥拉人民解放阵线(简称“安解阵”)和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先后成立。1975年三组织内部发生武装冲突。同年11月,安人运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但是依旧内战不断。直至2002年4月,安哥拉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安盟最终签订停火协议,结束长达27年内战。近30年战事导致安哥拉100万人死亡,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流离失所。石油资源丰富的安哥拉贫富差距极具,政府腐败严重。无国界医生1983-2007年在安哥拉工作。卢旺达卢旺达位于非洲中部,与布隆迪、乌干达、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坦桑尼亚相邻。主要民族有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1959年胡图族推翻了图西族的统治。及后国内多次种族冲突,少数族裔的图西族人数以万计被杀,逃亡国外的达60万人。1990年10月,侨居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1993年8月4日,卢政府和爱阵在坦桑尼亚阿鲁沙签署和平协定,决定结束内战。1994年4月6日,胡图族总统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内战再度爆发,军队和民兵展开大屠杀,近100万图西族人与反对种族灭绝的温和派胡图族人惨遭杀害,其中包括约240名无国界医生当地人员(占当时无国界医生在该国各医院和难民营员工人数的70%)。 7月,爱阵取得军事胜利,夺取政权。胡图族人害怕遭到报复,大批逃亡。索马利亚(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自1991年西亚德政权倒台后,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武装割据,国家四分五裂处于无政府状态。加上旱灾引发大饥荒,导致30万人死亡,100万人逃亡国外,六成人口流失失所。负责保护赈灾粮食运输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陷入当地武装派系的混战,难以完成任务,于1995年撤出索马里。索马里至今内战频繁,国内流离失所者超过150万。海地海地历受多个阶段的极端暴力。今年当地仍不时爆发暴力冲突,不同的武装派系更曾与联合国维和部队交火。犯罪时常发生,当地治安恶劣。海地是西半球最贫穷国家,很多人无法负担医疗费用。无国界医生自1991年起在海地提供医疗援助。柬埔寨柬埔寨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1999年红色高棉结束游击活动,经历了20多年战火的柬埔寨终获和平。长期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另偏远地区、停战前的争战地区以及城市穷人,越来越不为主流社会所容。运作良好的医疗及后寥寥可数。无国界医生自1999年起帮助柬埔寨重建医疗体制。伊拉克继萨达姆政权于2003年3月被美军为首的联军击败后,伊拉克境内日益不安全,新旧矛盾激化,拍戏冲突升级。严重暴力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近自杀式炸弹爆炸事故,就从2003年的全年25宗,上升至2004年的140宗和2005年的478宗。全国近百名医生被杀或者移居海外,国内医护人手严重欠缺。一些武装分子视国际人道援助为西方军事与政治行动的一部分。2003年8月起,伊拉克出线连串针对眼珠人员的袭击。无国界医生坚守至2004年11月,终为避免本地员工与外来组织而生命受威胁,决定结束在伊的援助。但又另寻他法,在伊周边约旦河伊朗开设项目。灾害海地大地震2010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里氏7.0级。共造成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市、北川市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超过8万人死亡,1000万人无家可归。无国界医生在震后翌日抵达灾区。

我还可以做什么?

试读了两个章节,泪流满面。早就读过无国界医生一线工作人员的故事,以为自己会少流一些眼泪,原来没用的。也许,我们中的不少人每天都在埋怨自己生活在一个神奇的国度:自来水不及格,食品有毒,空气有超标的PM2.5. 但如果我们跟无国界医生去援助的地方相比,我们这里是天堂:不及格的自来水,还、依然是自来水,不用走几十里路去挑;食品有毒,吃了还不会马上死,而且还是有食物可以吃,不会饿死;空气中有污染物,但应该不会有流弹……那些地方的某些疾病,发达国家的医生都不会治疗,因为没见过,在发达国家没有那些疾病,绝迹了。有些死亡根本不应该发生,在中国都一定可以治好的。然而在那些地方,一点点小毛病都可能导致死亡。如果没有无国界医生去帮助他们,他们怎么能够摆脱病魔?一线工作人员,我没有资质去做;但做好我自己,可以:继续过减生活;继续做义工,帮助有需要的人。向无国界医生致敬!

無國界醫生手記

剛剛香港無線電視臺劇集《on call 36小時》播完不久,讓我回想起04年《天涯俠義》 抱住一些衝動看着無國界醫生組織新出版的《無國界醫生手機》這本書。這書講述了一班無國界醫生放棄了他們高薪厚職的工作崗位毅然參與無國界醫生的人道救援組織, 在救援的道路上寫下他們深刻的日記。在看這書裏每一個醫生,護士,後勤工作人員等,他們在人道灾难前線進行救援不容易,没有參加過的都感受不到當時的天灾人祸所造成的苦難,當看到他們對待這那些受着傷、病、痛、苦渴望着醫生治療的家人和受痛苦煎熬的病人,而我們生活着這優厚豐富的發展國家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在我們生活的另一邊卻有着飽受戰火的洗禮,天灾人禍,營養不良,病源的泛藍導致當地人生活的水深火熱,但他們竟然没有放棄自己的生命, 依然追求着生活的嚮往,帶來無限的意志力。這也推使無國界醫生的所有救援人員對這條支援遠方的生命綫上努力不懈。人道精神并非只是單純的慷慨或者善舉。人道不是口號,也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可以讓他們有尊嚴地活下去。

在水泥地上种花的人们

新居的电视电缆和网络都还没装好,能做的事情只有读书。花了两个晚上,读完《无国界医生手记》,这是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志愿者们写下的文字,关于他们参与无国界医生组织在世界上那些发生战乱、灾害、疫病的地区提供医疗援助的事情。没有说教、宣传、抱怨和炫耀,用十分平实的语言,讲述对生活在和平安定环境里的人们而言可谓耸人听闻的事情——那些地球上真实发生过,甚或还在发生的事情——尽管与我们隔着遥远的时空距离,却是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地球公民应该去了解的事情。阅读过程中,几度落泪,因为同情与悲悯,但凡具有正常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人,读到这些事情,不可能无动于衷。安哥拉奎托难民营,重度营养不良的小男孩康斯坦挣扎在死亡线边缘。由于血液中缺乏蛋白质,液体积聚在组织里,他浑身肿胀,浑身皮肤受压破裂。因为战乱,成年男子更易被反政府军杀害,所以康斯坦的父亲留在了难民营,让妻子带着三个儿子留在家里耕种那一小亩地。当他收到长子的口讯,说母亲和两个幼弟病重后,走了三天的路回到家,相伴三十多年的老伴儿已气若游丝,央求他带两个小儿子到医院。他留下垂死的妻子,带着两个儿子,又走了三天,返回奎托难民营,途中小儿子死去,他忍着伤痛把他掩埋在路边,带着另一个儿子康斯坦来到无国界医生的医院。康斯坦最终还是离开了,没来及去乘医生们承诺带他乘的四驱车。看着照片里他父亲扶着他接受医生诊治时,露出牙齿的笑容和饱含希望与感激的眼神,不由目中酸涩,泪意涌动。他步行往返六天,丢下垂危的妻子,将病死的小儿子埋在道旁,仍然救不了另一个儿子。伊曼的故事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屡见不鲜。胡图族人伊曼为避祸,与未婚妻一家远离祖国卢旺达,途中失散,伊曼一边为无国界医生工作,一边打听未婚妻一家人的下落。当他找到他们时,女友已经疯了,她到难民营时只剩半口气,在难民营中遭过强暴,并试图自杀。岳父不知去向,岳母求伊曼留下来保护家人。后来,女友死去了,伊曼辞去工作,决定与女友的妹妹结婚,与她一家呆在难民营。胡图族武装军人冲进无国界医生的医院,他们把图西族护士和患者带走屠杀。一位怀有身孕的护士是胡图族,但她的丈夫是图西族,她连同腹中未出生的孩子一起被杀害。真实的场景比电影《卢旺达饭店》所展现的更加残忍。这是无国界医生的亲历亲见。是怎样一群人,离开安逸舒适的生活,置身险境,志愿帮助地球另一端那些与自己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的人们,他们自己的话最有说服力。

幸福一定是种比较级

幸福是样比较级,当你苦恼着没有钱买LV包包,苦恼着该去哪里玩,苦恼着莫须有的感情问题,你不会想到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里,会有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饥不裹腹,衣不遮体,连基本的医疗都不能享受,甚至连他们的生命都会随时失去。人的降生来到这个社会上的意义是什么?拼了命的为了房子票子出卖了道德荒芜了梦想便是存在的意义吗?或者你会说,要出人头地,于是你埋首案头加班加点,得到了成功,然后呢?或者你还会说,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于是不休不眠用尽各种手段挣到了金钱,富可敌国,又然后呢?当金钱的炫耀膨胀自己的躯体,精神只会越来越贫瘠。人的一生短短数十载,追求的不过是路过人世的快乐。有了这么多的钱但依然不快乐的大有人在,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幸福所在:食物有多种选择、衣物琳琅满目、病了可以上医院、累了可以住酒店……《无国界医生手记》打开了一扇窗,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价值观念就是“帮助能获得快乐”,他们带我们深入那些陌生的国度感觉恐怖的地方。每一个志愿者都会告诉你不同的故事,都是关于与生命博斗的故事。从他们细致入微的描述里,可以看到正直的慈善机构是如何运作的,他们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在每一次排除了困难后,或者挽救了生命后都能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每个志愿者,都用不同的笔触来告诉你,他们遇到的故事。有的感伤,有的幽默,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他们拥有的心态。在我的家乡,人们最爱做的事是打牌,日也打,夜也打。我每次回去都很无所事事,我曾经想象过如果父亲没有决定出来,我们依然在这种环境下生活,那么在我临时的时候,回顾这一生,会感觉如何?在牌桌上渡过的一生是否是我来到这人世的意义?在我生活的城市里,人们为了生活而斗争,虽然他们衣食无忧但总想要得更多,为了什么?因为别人都有,你要是没有那你要么就是没有能力要么就是不正常。人们削尖了脑袋要和他人平起平坐。我也曾幻想,在我将死的时候,回望这一生,过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复制别人的生活,这就是我在人世走一遭的意义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钱花在哪里才会让人感觉幸福。钱花在自己身上会觉得幸福吗?会的!但时间很短,那种幸福感转瞬即逝。答案是,钱花在别人身上最幸福,接受馈赠的那个人的笑颜会让你一直铭记于心。给予是一种让自己幸福的行为。包括很多:为爱的人做饭织衣物;因为有能力才能去帮助弱小群体的满足感会让幸福感飚升。幸福必须是种比较级,虽然这是一种自私的想法,但是只有比较才会让你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生存的权利、丰富的食物、华丽的衣衫,这些幸福我们唾手可得,而对于无国界医生去帮助的人群来说,就是天堂!

看完后觉得自己幸福

从小一直接受各种红色教育,在各种红色宣传中耳濡目染成长,说自己是长在红旗下也合理吧。可是,我们一直像叛逆的孩子,不断的挑刺着这个那个,觉得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下多可怜啊——房奴、车奴、财奴、工作奴……各种压力好像把我们压的毫无幸福感可言。我们一起欢乐的吐槽着这些那些让我们不爽的事情,发泄着我们的压力,释放着我们的情绪,然后继续回到现实生活中,与生活作斗争,继续为生存努力……和平——最大的幸福 但是,读完《无国界医生手记》后,我有些想法和看法真的开始有了转变。第一次听到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时候,是TVB的一个电视剧《天涯侠医》,知道了非洲过得很苦很穷,很多人真的饿的很瘦很瘦。但是那仅仅是我一个感性认识,毕竟他们离我很远很远啊,《无国界医生手记》是由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志愿者写的,有些事描述他们的工作环境,有些事描述他们的心理变化,有些事描述他们的工作方式……从各个角度展示了无国界医生的全方面的状态,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这个组织,也更深刻感受到原来穷苦、战乱、不幸……其实很近很近,似乎伸手能够到。读着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苏丹南苏丹没完没了、柬埔寨也战乱20年,这些都是我出生之后发生在那些大陆上的事情。真的是太无知,认为世界就算有战乱也是那种打打闹闹过家家互相吓唬人的,世界大战那种恐怖的日子应该远去了,日子还是平稳安定的。但我真的错的很离谱——只要是战争就是毁灭性的,即使是局部冲突。“尸横遍野”不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你要长袖还是短袖?”,现在想到这句话还胆颤心惊啊!童兵打赌孕妇生男生女而剖肚取孩子而面色不改,这不是只有妲己商纣王这样的妖怪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吗?!真的,虽然从小到大听着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直到现在我现在真真正正的觉得“和平来之不易,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之重!生存线、温饱线,我真的懂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定义?!能有现在的社会现在给我们吐槽已经是一种幸福;真正理解了“在曲折中前进”的意思。诚然,我们确实不如那些已经成熟发达的国家,可是我们现在的问题也是他们曾经经历和面临过的问题,也是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治理或者控制的,也许我们吐槽的时候该正面些,多给些正面的期待,这样问题既能得到正视能促使改进但又不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幸福感;同时也希望那些战乱的国家不幸的国家能慢慢变好,至少和平。尊重——最难做到的事情对这本书还有两个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其一是志愿者真实感受着卢旺达大屠杀,并为此愤怒,可是对那些实施种族大屠杀的侩子手,他们仍选择了救治。其二是香港办事中心成立之初为组织筹募经费,他们放弃选择那种常见的富人聚会慈善舞会的形式,拒绝这种家长式的施与,毫不讲求意义、反省和觉悟,让有钱人心安理得。而是选择坚持自己普世团结的信念(普世团结:向大家不认识的,并非近邻,也没有任何文化或族类关系的人伸出援手。),明知更困难的方式去筹募经费,让筹款活动本身传达一些信息,在生活安逸、少有关心地球另一端发生的惨剧的社会大众之间,引起一些关注。这让我想到两部TVB的电视剧《On call 36 小时》和《怒火街头2》,我第一次发现电视剧情之外的其他事情。《On call 36 小时》是一部讲述急诊医生的事情。有一个场景我记得很清楚,鱼仔和一件头在面对救治两个病人,一个是不折不扣的坏人富家子,一个是大学生。鱼仔选择了那个值得救的大学生,一件头选择了那个富家子,因为他的救活率更高。正常人应该都会同意鱼仔的做法吧,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我们当然应该救值得救的那个。但后来听到这么一段话: 知不知道甚麼是"虎度门"? 做戏的人穿上戏服经过"虎度门"出台, 就代表另外一个身份, 我们也一样, 穿起医生袍, 无论病人有多讨厌都要尽全力去照顾他们, 医好他们, 这些就是我们的专业精神. 而且也如医生誓言所说: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的考虑介入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 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最高的尊敬; 即使在威胁之下,我都将不会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做违反人道的事情。这好像是无国界医生志愿者的信仰,人道行动位的是救助危难中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协助他们恢复自主能力,可以有尊严地活下去;无法挽救的,也使得他们得以拥有着人的尊严离世。《怒火街头2》中面对“会不会再次为公义而妨碍司法公正?”的问题,罗利亚的回答是“用非法的手段去为公义本身就是矛盾的。妨碍司法公正本身就是不尊重法律,那我凭什么去维护司法公正,去伸张正义。如果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要我在法理和道德二选一的话,我会选择退出那场官司。我不会在为道德而犯法。我要保持我的大律师执业资格,用律师的身份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刚开始看到这些的时候,觉得Law霸low了,但现在,我也认同了【道德判断真的不应该凌驾于法律原则】。我们不是上帝,我们的道德标准是用来规范约束自身的言行而不是用来对别人下定义的。对于涉及到他人的事情,我们更应该按规章制度办事,而不是自己的喜好,尤其像医生这样,手里都握着别人命的人。我知道一般人都很难做到这点,所以我佩服他们啊。尊重,真的不像说的那样容易的事情。理智——解决问题的大前提以前一直不理解,为啥我们国家总是严正抗议,严重抗议的,就是不打,喊两句有什么用?但现在我似乎懂了,也许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用暴力才能解决的。尤其对于现在钓鱼岛事件,更是感觉深刻。记得在反制日本的一系列行动中,国家宣布领海基线,而且提交了东海大陆架划界案等等系列行为,我相信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准备好搞定的。以前觉得政府提倡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觉得是懦弱的表现。现在才发现,也许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我还没有能力解决的时候,先把事情放一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发展经济,强大自我,等以后时机成熟在解决;但搁置并不是束之高阁,看这一系列的迅速反应的行为,相信是“台下十年功”啊。游行示威是表达立场,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可以展示力量的时候,但总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出现,那些捣乱的人看着多少像是披着爱国羊皮的狼,也许他们连“九一八”、“七七事变”这些具体是什么都不清楚。其实这点我也很惭愧,虽然听了很多很多年,很多很多遍,可像报道“小孩子不知道雷锋”一样荒谬无知,我到现在才牢牢记住这个时间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政治,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不懂,尤其是看完这本书之后,但我相信事物都是两面的。看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受益在于我愿意更正面去看问题,更阳光的去对待问题,心态更好,也就觉得更幸福。而且感觉到了处理事情的时候 ,要冷静思考问题,让思维先于情绪,理智优于感情,该坚持的寸步不让,原则是不能妥协的,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要想办法解决,毕竟方法总比问题多嘛。 .

坠落凡间的天使——致无国界医生国际救援组织

“她为什么不早点来呢,她如果早点来,就不会搞成这样了!”面对一个患有疟疾的孕妇,GIGI所扮演的义工医生在《天涯侠医》里如是说。而面对这样的死亡病例,他们更多的,是无奈。最近一直在关注无国界医生国际救援组。我曾问过老爸究竟有没有这种国际救援组。他告诉我,没有。我也一直以为这些人只在《天涯侠医》里出现。我想,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组织来活跃于战火连连的非洲,比如南苏丹,比如利比亚这些多战国家。但前些天,出于好奇,我还是搜索了无国界医生。我却惊喜的发现,真的有。连着看了两集旅游卫视的《行者——无国界医生》,深深震撼于他们那种无私又忘我的精神。我看着年轻的香港医生邹有铭无助的流泪,说,你见不到,你不来帮,真的没人帮到他们。我看着他奋力的抢救一个被流弹炸伤的妇女。当他当机立断要将病人转送到更加好一点的无国界医生医院的时候,却发现病人的病情突然间恶化。虽然,他已经奋力抢救了很长时间,但仍然是无效死亡。他告诉记者,其实这样的死亡病例在南苏丹是很普遍的,因为人们长达20多年没有就医习惯。拖延就医,于是小病变大病,大病要了命。我看着他站在镜头前,红着眼眶,却很努力的不让眼泪流下来。因为他知道,他没有太多的时间悲伤,他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下一个病患。于是,我看到了一个被火烧伤的孩子苦苦的挣扎着,叫喊着,出现在镜头前。而邹医生很小心,很仔细的拆开纱布。拆纱布的过程,是漫长的,因为这个孩子已经被烧伤了三个星期,伤口已经溃烂发炎,并且纱布已经和伤口粘合,拆不下来。只要大力撕扯纱布,就会弄痛孩子。于是,他不断的往伤口上淋麻醉剂和消毒水,试图让纱布湿透松动,以便更好的拆开。我看着孩子一被扯疼就大力挣扎叫喊,就觉得心疼。我想,身在前线的邹医生就更加的难过了。但是他必须按下所有情绪,耐心仔细的为孩子处理伤口。处理伤口的同时,他还要逗孩子笑,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经过长时间救治,孩子的伤口已经重新包扎过。孩子临走之前,他还不忘把孩子举过头顶,逗着孩子笑。他应该也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吧。而在他临走以前,不忘和之前交流过的朋友们告别。那些非洲的朋友与他握手,长者甚至摸摸他的头。他举起小孩子,抱在怀里,不肯松手。他留恋的说,在这里,他们没有计划,没有对人生的策划,连年的战火让他们学会活在当下。所以即使你救不了他,即使她的生命只有最后一刻,她对你仍然感激,会笑着跟你说谢谢,然后自己离去。往往他看着这样的背影觉得无力。在踏上归途的那一刻,我不知道邹医生心里是否有不舍。但,我想,他的义无反顾,他的悬壶济世,都会留在这片土地上。会让更加多的人知道,其实亚洲一样有这样医者仁心的医生。邹有铭只是一个代表。我想他代表了更多的是港人,更是中国人在这样国际组织上的认可。我记得看过另一集《无国界医生》中,有一个外国人问到那个义工,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而那个义工不卑不亢的回答,我是中国人。也许中国人在世界上的一些行为给外国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以致于人家不愿意承认中国还有仁义侠举。然而,活跃在前线的中国无国界医生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我一直认为他们是坠落在凡间的天使,只为了拯救那些无助的人而生。我为那些无国界医生骄傲,更为那些无国界医生中有着我们中国人骄傲!PS:这是去年7月份在看完《行者——初到南苏丹》的时候写的。不知不觉关注无国界医生已经一年了。。。。

对《无国界医生手记》的见解

也许是个人欣赏角度不同的缘故吧,总觉得中国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包括内地和港澳台)说的不彻底,有点遮遮掩掩的感觉。而外国的工作人员(比如那位瑞士和荷兰的朋友)就放的开了,观点犀利、透彻。虽说无国界医生是一个不讲究“政治”、“种族”等的组织,但是我想也总不至于连话都不敢说了吧。只是一味的报道表面的医疗现状如何的惨烈而没有对是非的基本评判,只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组织或个人利用(反正不管死伤多少人你们都会尽力去管的,那我为什么还要去改正缺点,有人给我兜底就行了呗)。不过,一切都源于了解。也许只有在了解后人们才回去思考更多。

无国界,无心界

这部《无国界医生手记》的初版叫做《寫在救援側面 —無國界醫生的故事》,在香港出版,此为其中文简体版。为此,本书的策划人特增加了几位曾在中国工作的海外人员以及参与无国界医生海外工作的首位中国的医生和首位中国后勤人员的手记。除此外,较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添加了一些近期的文稿。《手记》中,列举了大约30位无国界医生的书信、记录,配以照片,为读者呈现最真实的无国界医生的生活、工作以及心灵。离看完这本书已经有两天了,最开始的激动的心情也慢慢沉淀。这种沉淀不是感情的消失不见,而是像酿酒一样,在反复揉搓发酵后,变得醇实。人道救援这个词其实离普通人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虽然世界上有很多苦难,但是在为生活忙碌奔波的人们根本无暇顾及他人的不幸。对苦难的第一次震颤来自一本名叫《什么是什么》的书。虽然,通过作者倾注心血的描述,能感同身受到苏丹人遭受的厄运,但是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着实让人觉得苦闷和无奈。微小的如同蝼蚁的一个人能做什么?我很困惑。虽然总说积少成多,但是我也懂得杯水车薪的道理。然后,听说了无国界医生这个组织。最初,无国界在我眼中还是个很模糊的词汇。只是凭字面意思理解为加入者不分国籍而已。看过《无国界医生手记》之后,就明白自己的理解太狭隘了。首先是政治。虽然,对这些长期处于战乱的发展中国家,世界各国的援助一直都是源源不断的,包括物资、医疗等等。但是,当这些捐助是以国家为单位展现时,其意味也变得不那么纯正。更多的,沦为各国实施的政治手段之一,以树立本国善良人道的形象而已。这种高高在上的施舍像是富翁给过路乞丐的吃剩的骨头,其本身就是对平等的泯灭,当然更谈不上对人权的尊重。无国界医生,是完全建立在个人对公益事业和人道主义热衷的基础上,以每个人这样的单独个体为单位形成的组织。这些人完全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抱负自愿参与其中。因为加入无国界医生,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的政治、经济收益。没有那个国家会因为你做过国际志愿者就对你加官进爵。当然,这个完全靠慈善而经营起来的组织更谈不上可以发家致富。其次是宗教。我从没有想过宗教对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影响。毕竟,在中国,宗教信仰氛围没有国外那么浓郁,大多数人们只把宗教当做生活的附属品而不是必须。唯一真能的能与信仰挂上边的只有很少的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和更少天主教徒或者基督教徒等等。不同宗教信徒,也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生活,所以相安无事。后来,新闻、书籍,很多的途径让我意识到,宗教,甚至可以成为两国交战的源头像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而相冲突的两个宗教往往是水火不相容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也是造成苏丹等国家内战的主要原因之一。无国界医生中必定也有相关宗教信仰的人。但是在选择了这个组织之后,他们必须放下这些,对救助者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在我们普通人看来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对于以信仰为生命一部分的人来说,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再次是种族。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视。有种族观念大多将世界人种按照等级划分为白人、黄种人、黑人。无国界医生驻扎的地方的人们大多数是属于后两种。虽然国际上一直批判种族歧视。但是这种观念在很多西方人的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很多属于黄色人种的亚洲人,都觉得黑人是劣势人种。抛弃所有对人类有等级划分的观点,将你的病人视为亲人、朋友,这说起来容易实则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是在路边碰到衣衫褴褛的乞丐很多人还有皱着眉头避而远之,更何况无论是生活还是身体条件都远差于乞丐的难民们。一个生活安逸家教良好的人,会轻易的接受以为常年不清洁身体并且还携带传染病的黑人的拥抱么?但是,作为无国界医生,必须可以。然后是安全。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约240名无国界医生当地人员牺牲。2003年,美伊战争,伊美军为首的联军空袭巴格达期间,无国界医生2名国际救助人员和一名当地与昂工被伊拉克秘密警员带走。2004年,5名无国界医生救援人员,在阿富汗遇袭身亡。包括三名国际志愿者和两名阿富汗员工。工作地点多为武装冲突地区、战争前线、灾难发生地的无国界医生们,每天面临的不仅仅是物资紧缺、生活工作条件差等问题。这些跟性命之忧相比小巫见大巫了。不知什么时候危险就会降临,空袭、枪战、突如其来的逮捕,甚至今天睡觉的地方可能明天就被夷为平地。最后是精神。无国界医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只身来到救援地。生活单一枯燥,基本没有通讯设备,更谈不上娱乐设施。身处异国他乡,又因语言不通,除了当地向导也基本无法与当地人交流。除此外,要面对成千上百的病患,同时会时不时的有人死去。精神上的冲击不可想象。虽然一般救援队伍都会配备心理诊疗师,但是战争和死亡对人内心造成的创伤只能缓解却不能愈合。作为医生,作为一个为别人带来希望的人,自己首先就不能绝望。你不能将你的脆弱展现给你的病人,他们需要你的坚定支撑;你也不能将你的脆弱向同事诉说,他们需要你的微笑支撑;甚至很多时候你更不能对家人讲明你的痛苦,为的不让他们更加担心你的安危。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人的战斗。当流弹从耳边划过时你要强装镇定,因为你的恐慌必然会感染跟你身处同处的伙伴;当看到昨天还在活蹦乱跳的生命陨落你要抑制悲伤,因为你的悲伤会影响你作为一个医生的判断力。他们不是神明,只是一个个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许,有些人因为畏惧战火而离开,或许,有些人因为条件艰苦而放弃。但是,当他们提交无国界医生申请表的那一刻已经是一个英雄了。无国界医生,看似一个普通的算是职业的名字,所要承受的其实太多太多。但是他们依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为了什么?这是很多人都要问的问题。手记的一位记录人潘渊写道: “每当听医生说出‘脱离危险’这四个字,我都会感觉释然。这是一种发自心底的快乐。”医生,本就是拯救生命的天使。而无国界医生更是将拯救二字放大,他们带给那些人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治疗,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继续支撑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未来而奋斗的力量。给予本身也是一种得到。当你面对饥饿,必定珍惜饱腹;当你面对战争,必定珍惜安逸;当你面对病痛,必定珍惜健康;当你面对过死亡,必定珍惜生命。在带给别人健康的同时,他们的笑容同样会给你带来充盈的满足感幸福感。这就是意义。手记中的另外一位志愿者高永贤写到:“有次病人送来两个鸡蛋做礼物,我们5个人把它们平分来吃。没人敢独吞也没人好意思推辞,因为食物对当地人来说非常宝贵,明知我们有5人却只送2个,可想而知。他们已是倾囊相授。这样光荣的食物谁有舍得错过?”尊重和感激就是他们最好的精神食粮。很矫情的想起了艾青著名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每当我捧起这本书时,铜版纸带来的厚重感穿到我的掌心,同时,引得我不禁心潮澎湃。仿佛积压于心底的炙热斗志被激发,有种想要喷薄而出的欲望。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一种认同感,以来证明自己存在于世界上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不是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或者生活多么富足。而在于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价值有没有得到实现。如果你的梦想是去做调酒师,但是却成为了政府高官,尽管低位崇高但之于你却是失败的,你的人生还是可谓一片虚无。这就是为什么乔布斯在成为苹果掌门人后还去认真的跟着一大帮人做摇滚的原因。当你能抛弃所有纷杂的想法,以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为指引,就算面对的多么大的困难,你的内心也是坚忍不拔的。无国界,无心界。

坚强的心

(这篇书评是我一个好朋友写的,从雨枫书馆拿到这本书,背着到了沈阳,正好好朋友是学医的,说很早就想看这本书的,于是我把这本书留给了她。她认认真真看完,认认真真写了书评)这是一本读起来并不轻松的书,每个文字间透露出的真诚和坚强,每幅照片展现的疾苦和真实,眼睛一度是湿润的,甚至是无法承受的心灵震撼。让我这个生活在和平的世界,却整日为着所谓生活而奔命和叫苦连天的人,觉得那么的不堪和自惭形秽,它带给我的,是对自己生活工作和一贯认为的无聊世界的重新审视。生活中,每当在新闻中看到某个国家或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或战乱,有多少人伤亡、无家可归时,包括离我们现实生活最近的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都会叹息和无奈,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几个日日夜夜是在只要听到和看到关于那里的消息,无论好的坏的,都会热泪盈眶,感动不已中度过的。所以当面临生死和苦难时,我相信人的渴望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坚强。在看到“无国界医生”这个名称时,开始会理解为它是一个国际组织,用特有的专业技能来提供人道援助。当翻开这本书,看到那些志愿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见证这个世界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角落里生活在贫苦、战乱里的人们最真实状态,才真正理解它远远不止是一个国际组织。我更想把它理解为一个慈善组织,一个不只是用金钱和物资来进行援助的机构,而是一个不求回报,用它本身救死扶伤的职责和切切实实的行为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医生是一个被需要的行业,人只有在体会到被需要的时候,才感觉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才可以体味到真正的快乐。志愿者们在描述自己的经历时,都是那么的轻松和快乐,磨砺之后的淡定和镇静,而在当时,他们都会因为把一个生命从死亡线拉回来时,或者在完成一例成功的手术时,说出一个“值”,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回报和安慰;在面对一个生命的的消逝和众多疾患,也会有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感到挫败的时候,但却要用心的坚强的撑下去。在读每篇无国界医生的手记文字,在他们的笔下,认识和了解到以前从未有画面感的苏丹、塞拉利昂、孟加拉国、卢旺达等等,甚至仍旧不为人知的世界的某个角落里的,正在饱受着疾苦的人,其实我们的世界并不完满,并不都是美好。在日常生活中,一杯普通的白开水,一餐有时并不合口的事物,一件并不漂亮的衣服,在这些地方却是无比珍贵的,我们有意无意浪费丢掉,是多么的不应该啊。看他们和当地人们的合照时,都有感受到他们是痛苦并快乐着。我想他们快乐的源泉正源于此吧,尤其是看到照片里每个坚强的身影和微笑的模样,直观的印象会把我带入其中,仿佛是在纷繁的战乱和无助的痛苦中,看到了一抹和谐和希望之光。在物质贫乏,你争我夺,疾病肆虐的世界里,依靠一颗坚强的心和意念活着的人们,所迸发出的人性最本质的善良和纯真,是多么的真实和耀眼。在看完手记时,发现其中不乏女性志愿者,在这个女性还仍然被认为是柔弱群体和需要呵护的世界里,从事这份本来就艰苦和危险而被大多数家人不理解和担心工作,去和身在其中的人共同感受那份恐惧、痛苦、无助和希望,要通过怎样不寻常和更艰辛的努力,才可以做到,更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和怎样的决心,让她们做出这个决定和坚持这份信念,最终发现她们拥有着一颗对世界和生活热情而坚强的心,把它当做一份事业和理想去完成,从来不放弃,同样作为一个女性,我会为她们感到自豪。但从他们的文字中,却没有觉得他们因为可以解救人民疾苦,把自己当做伟大的救世主,而是把它看作是高尚却又平凡的事,没有高低贵贱贫富之分,而且从来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多,从来都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我是一个读了八年的医学生,做一个医生是我从高中时就有的理想,觉得医生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现在正在面临选择就业的问题,开始谈论起自己的专业,总会说它是一个最接近生死和人性的职业,看到新生命降临的喜悦,经受疾病折磨的挣扎,走在生命边缘的安详或无奈,患者家属的期待和绝望,都会动容,因为人在面对生死、疾病、痛苦的时候,都是没有功利性的,只有最单纯求生、求好的夙愿,而他们把所有的寄望都放在了医生身上,希望可以减少他们的痛苦,治好他们的病痛,所以医生都是善良的才对,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是单纯和简单的,一个需要一个被需要,他们希望得到健康,医生给予帮助达成患者的希望。在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这个职业时,会有很多的压力,觉得自己能力和经验不足,害怕有时所托。对于医生来讲,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有时因为现实的条件,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看到遭受痛苦和疾病折磨的人们,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也有挫败无助的时候,这本身就是对从事医生行业的人的考验和历练,我们本也是普通平凡的人,只有靠坚强的心和意志,才可以做着看来危险,困苦,充满挑战的事情-无国界医生。也羡慕他们把本是艰难困苦,劳其心志的经历,纳入自己的人生历程里,让自己的人生活得那么完整、特别、有意义。我们每个人,无论是生活在温暖安逸的环境,还是生活在灾难动乱的环境中,都会遇到逆境、选择、生离死别,都需要一颗坚强的心去面对,还好因为人的善良本性和求生欲望,会寄希望于美好和未来,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即使做不到无国界医生的高度和伟大,也会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这个我们共同生活和共同呼吸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清、净。

關注無國界醫生

看過很多關於無國界醫生的報道和很多志願者寫的書,我欣賞他們標榜政治中立的做法,因為每個人都有生存的權利,不能因為一些政治和戰爭的因素去剝奪他們的生命,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對於那些志願者義無反顧的遠走他鄉參與救治任務表示很深的感動。對於一直都處於醫務工作的最前線,面對現在頻頻發生的醫患糾紛,我更嚮往的是這種無報酬,根據信念去救治幫助他人的行為,呼籲更多的人,不論是醫生還是護士,還是其他的一個普通的人,盡自己的一份力去關注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MSF的精神和力量

简单而平凡,就是一个人向危难中的另一个人伸出援手,毫不在意彼此的种族、信仰或政治立场。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才是社会才追求的!人道援助无分界限。很喜欢这本书,看到人性的光芒,看到求援的信念,无国界医生msf,加油!

一群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主义者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难想象,在非洲大陆硝烟四起、战火丛生、枪支泛滥,到处充斥着孩子们的哭闹声和大人们呼救的声音……       当我们在写字楼不断的为金钱工作骂老板的同时,他们在逃避战乱;当我们在为名利不择手段的同时,他们却饥寒交迫;当我们生活安逸却依然被欲望膨胀的同时,他们已经失去家园、妻离子散,甚至失去生命。但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然有一群人为了这些幸存者奔走在战火中。他们无分种族、国籍、宗教、性别,坚持政治中立;他们只为人道救援,认为任何人都有生存下去的权力。他们就是无国界医生国际人道救援组织。       无国界医生于1971年由一群法国医生创立,是首个独立的专从事医疗紧急援助的人道行动非政府组织。这个组织遍布全球约80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国籍和信仰的人汇集到一起向着这个被人们看来脱离现实的目标不断的努力着。       然而,这条路并不平坦。很多无国界医生国际志愿者是不被理解的。他们的家人并不想他们以身犯险。一如书中李蕴玲的父亲,曾亲历战争逃难到香港,好不容易过上安稳日子。女儿李蕴玲居然想参加无国界医生到那些战乱国家去参与救援。他自然是不肯的。无奈李蕴玲去意已决,他也只能随她去了。那段不被肯定的日子里,李蕴玲和她的父亲一直保持着只字不提“无国界医生”的联系,只是闲话家常。但,李蕴玲能在信中看得出父亲仍旧不能释怀。直到1999年无国界医生拿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国际上被全世界人肯定。这位老人家才激动不已的致信给女儿,告诉她,他以他做无国界医生的女儿为荣。       当然,家庭带来的阻力只是无国界医生们所面临困难中的一部分。他们更多时候要面对的,是战火中身处险境的危险。       1994年在卢旺达,无国界医生们经历了种族清洗。而在这场种族清洗中死了251个当地的无国界医生工作人员。而面对这巨大的灾难,他们束手无策。目击者扎朗尼说,没有什么可以做了,这场为了人道的奋斗已经输掉了。他们本是为救人而去的。最后却亲眼看着原本相亲相爱的同事们被分成两个族人自相残杀。扎朗尼曾经试图保护他的朋友Sabine,但被告知虽然Sabine不是图西族人,但是她的丈夫是图西族人,她肚子里7个月大的孩子也是图西族人。于是那些胡图族人将Sabine杀掉了。扎朗尼带着失去挚友的悲痛回国,一直在为94年的卢旺达“种族清洗”做目击证人多次走上国际法庭。       即使这样无力,无国界医生们依然不肯放弃人道救援。哪怕在救援行动中,他们也曾愤怒和茫然,却依然不会停止。       曾宝玲说得好,他们好比园丁看准气候播种,每天勤恳的浇水,耐心的等候植物长大。而培训无国界医生当地人员一如这样的播种。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改变。       无国界医生是一群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记者,有的是出色的医生,但是他们都曾放弃过一段安逸的生活来到无国界医生的救援行动中参与危难中的救援。而在现实生活中,能保有理想的人并不多,坚持理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走下去。

写给亲爱的姑娘的一封信 【感谢你送我这本书】

亲爱的,你好!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我听说你买了这本书送给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无国界医生。我拿到这本书很久了,读得特别慢,读完很久也迟迟不能动笔写一篇书评,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一篇普通的书评,我翻动着这本书。心里想着,我给你写一封信吧,也跟你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故事,还有一些我在生活中学到的一些功课。曾经我是一个很麻木的青年,对于政治和经济完全不在乎。别人都急着出国留学,我却一点不在意。我总觉得中国的生活很好,每天我都可以只想着自己的小小世界,不曾有心力去为别人考虑。记忆里我有好几年的时间里,脸上很难有笑容,尤其是跟最亲近的家人在一起,或者独自一人的时候。我看到自己的照片,很多都是垂头丧气,驮着背,一点美好的样子都没有。姐姐看了说,看着真心疼啊。可是,我毕竟还是有饭吃有衣穿,跟书中的亲人们比起来,我实在太幸福了。我很幸运,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姐姐帮助和接纳了我,我来到了清华大学,渐渐有机会旁听一些课程。我认识了雨枫,成为雨枫的会员、店员,在雨枫听到了妈妈读书会,在读书会接触到和学习了国学,从最基础的《弟子规》开始,现在学习《论语》。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帮助和指导,我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加积极地学习和生活。在这四五年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自己在青春的时光里缓慢地成长。我终于不再怨天尤人,终于学会了感恩,终于开始把眼光投向了更宽广的世界。我开始维护自己内心的善良,开始在心里为更多的人开拓出空间。每一天,我会提醒自己去感恩,提醒自己可以为别人做些什么,提醒自己谨慎小心,不要伤害和妨碍到别人,更不要给别人添麻烦。我开始相信,一个人的心力是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每一天,这个世界,都可以因为每个人点滴的付出,而变得更美好一点。 如此,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我相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大抵都是这样的历程,都有这样的台阶要攀爬。有的人幸运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的人则需要更多人的帮助。特雷萨修女说,不要指责那些抱着孩子乞讨的人,她们现在就需要,现在就给予她们帮助。不必等待,不必迟疑。可是,很多都知道,帮助别人是需要勇气的。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在应当见义勇为的时候保持沉默。这个现象不是只有中国才有,并不是只有现在的中国才会冷眼旁观,其他任何的国家都有这样的群众,因为全地球的人类,都有着同样的心。而一个自私、自大的人,其实是没有心力去关注和帮助别人的。可喜的是,我们现在民间有很多人自发组织群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用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来净化人心,取得了非常美好的效果。今年4月底和五月底,我在北京房山区石花洞的修德谷传统文化研修班学习了两次,第一次是作为学员,第二次因为比较幸运,我去做了义工。台湾证严上人创办的慈济,培训时有讲到,义工,是做符合道义的事的人;志工,则是立志一生投身做符合道义的事的人。现在,看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做这些事,我自己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或许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要稍微有些不同,不可能一切都很完美吧。我们都共同在这个世界上学习各自的功课。稍微有些缺憾,是更好的生活状态。胡哲说,如果我没有四肢,可以使你们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幸福,那么我接受。我看到他一颗比平常人坚强百倍、乐观百倍的心,时刻在欢喜跳跃着。他为自己的存在找到了价值。我们每个人,也都在自己的道路上寻找着各自的价值。听说价值是在心里的,就像电影《第36个故事》里面说到的“心理价值”。我最近在微博上看到有一家如电影里一样的交换商店,很想去看看。或许,它给我们的生活添加了很多的信心。就好像,雨枫的存在,给爱读书的女人们一个很美好的归宿。也正如,这样一本《无国界医生》,让更多的人坚定信心。这些信心,可以支撑人们走很远很远的路。即使每条道路上的风景各自不同,但我们的心总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世界上少一些受苦的人们。无国界医生们,在做的是救人性命。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师和义工们,则是挽救人们的心。如今太多人,一心只想着挣钱,忽视了生活的幸福。每个人都在经历严重的信任危机。我自己也有体会,有时候很苦恼,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跟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感到父母对自己不信任。父母对子女的信任,是子女信心的源泉。这其中的道理,就像一棵树一样,父母是树根,子女是花朵结出来的果实。浇水要浇到根上,果实才能结实。现在人们因为没有老祖宗智慧的指导,生活得很辛苦,很凄惨。即使不愁吃穿,却精神压力极大,各种怪病上身,甚至丢了性命,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国民太多太多。我们看了十分心痛。我听说,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我渐渐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我相信世界上所有受苦的人们,与我同在一个生活系统中。他们受的苦,就是我正在受的苦。感恩慈济,我请到了竹筒,每日投入一点钱,日积月累,总有一天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感恩我们的传统文化,指引了我正确的人生道路。感恩您,感恩所有的无国界医生,以及所有付出的人。我们一起努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身体上受苦的人们少些折磨,让精神上受苦的人们少受些煎熬。这个世界上,多一个好心人,世界上就少很多的灾难。所以,有你,有我,有越来越多关注、关心、帮助他人的人,我们的世界,一定是越来越好的。最后,愿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愉快!愿光明和幸福围绕着你和你的家人。安心 感恩 敬上

我们要什么呢?

人性是最复杂的东西,闪念之间,会是魔鬼或天使呢?无国界医生们去过的战区、疫区、灾区,见过的难民、病人、灾民就每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这地球上。我忽然间发现,我们被这和平的环境娇惯坏了,浪费粮食、污染环境、懒惰、焦躁,却不去理会每天伴随着我们的战争、疾病和灾难。前些日子还看了一个纪录片《为什么贫穷》也提起非洲。有些人生而无辜,却要生在一个那样的国家,政客们不为人民谋福利,就是敛财,敛财,敛财,民不聊生。像极了某个时期的我们,我们的先辈们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我们太多人却麻木到什么都不做,就那么空洞洞地受着。而有些人,努力想改变却什么也改变不了。这世界就是这样的吗?政客真的都是骗子。

那个世界,这些人

我有个朋友在前一段时间转发了一个新京报的微博给我:【美国夫妇20年抚养900名中国孤儿】距北京70多公里的廊坊,有一处伤残孤儿们的家园“牧羊地”儿童村,住着80多个伤残孤儿。25年前,贝天牧和妻子潘姆拉来到中国当老师。1999年,他们辞去工作运营福利院。如今,他们已经为900多个孩子找到了永久的收养家庭,为3000个孩子做了手术。和这个微博配套的,是几张微笑着的温馨画面,即使那些孩子略有缺陷,也无法抵挡他们流露出来的那几分让人感动的温暖。朋友说,有空你就去看看他们吧,选个周末,去做义工,或者可以坚持下去,你不是一直想要为需要帮助的人做点儿什么吗?他又说,我看不了别人的悲伤~我的心承受不了,路边若是有个年老的乞丐,跪地乞讨,我一定是夺路而逃~他无疑是一个内心柔软而有敏感的善良之人,但是却不足够的强大和勇敢。而《无国界医生手记》里的那些书写者,却与他与我们有着区别:他们虽然柔软、敏感、善良,但是他们同样勇敢、坚强和无私。你看看这本书的插图,凝重不由袭来……当你看到那些你想都未曾想过的天灾人祸,若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在当时当地,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行动?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救助那些你身边的人,是否能够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面对自然的残忍,还有人类的渺小和脆弱?“当人性泯灭,失败的是你我每一个人。”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也不过都是人类涉足之处。不只天涯,哪怕近旁,似乎都存在着需要帮助的人。只怕,人们内心对帮助别人产生恐惧,对伤害别人变得麻木。

看到世界另一面

生活在幸福世界的我们,此时此刻,在地球令一边的人们可能经历令一种不同噶生活.更令人感动噶系一群无国界医生也在代表着"我们"奋斗在第一线.写实,动容.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在现代文明噶世界,竟然还存在感噶生存方式.难民,战争,饥饿,动乱,甚至屠杀,看似遥远噶事情,其实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遥远的身边.推荐感受一下遥远噶国度.

那些默默无闻的真心英雄-记录无国界医生的故事~

我想,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记录者。这些凌乱的文字并不足以记录下这些真心英雄对生命、对苦难的无奈,以及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但我想写下来,给自己留作纪念,纪念他们真实的存在于这世俗的人世间。 ——题记 关于曾思斌 从北京回来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感觉好像做梦一样认识了曾思斌,又好像做梦一样听他跟我讲述他的故事。 曾思斌出生在四川一户农村家庭。在他看来,他的家很温暖,因为父母对他的态度一直是信任的。他们从不过问他在外面做什么事,只要不犯法,只要是好事,只要儿子平安,这两位朴实的老人就是一种支持的态度。他曾说,他很早就已经工作了,二老对他很是放心。 16岁就出来打工的曾思斌经历了很多常人所从未经历过的事。他曾经被人骗到传销组织里差点出不来,用惊人的意志力熬过那段最艰苦的日子;也曾给酒店做过门童,由低做起,得到客户赏识,邀请他到外资企业工作;而他也曾放弃过高薪厚职,选择自己喜欢的导游行业,最终因了这个行业,阴差阳错的加入到了无国界医生国际救援组。 08年汶川地震,我们都记得那段举国同悲的日子。而由于地震的原因,曾思斌不得不停止导游的工作。在那段期间,他想我能做些什么呢?于是他和朋友一起到地震灾区去考察,是否能帮上忙。也许命运就是这样巧合,刚好无国界医生需要翻译。于是曾思斌利用自身优势毅然加入无国界医生的救援行列。 经过了那段参加救援的日子,曾思斌由当初一起工作的同事写了推荐信,到无国界医生那边参加面试,正式加入了MSF。 在加入MSF的这段日子里,他曾远赴南苏丹参加救援行动。那里的条件极其艰苦。我曾在视频上看到过他教一个非洲当地的MSF职工如何挖厕所。他必须要很详尽的把那个厕所的样子描述清楚,必须进行反复的沟通。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在南苏丹,由于战乱,大批难民向MSF涌来。他与当地管理食物库存的管理员说,发放那些压缩饼干给难民,请管理员清点库里的数量看看是否足够。为了避免发生踩踏事故,他还请当地的MSF职员围起一个栅栏,他们站在栅栏里面对外发放。但是即便是这样,依然有人担心拿不到饼干而哄抢。他最后只能拨打了当地的警局电话,请求警察增援。而做这些事情,其中所耗费的心血,是常人所想像不到的。 我清楚的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难走,而曾思斌要面对的那种传统的压力有多大。他曾告诉我,身边的朋友第一次听他讲述他在南苏丹做救援的事情,是很新鲜。但是,久而久之,他们就变得麻木了,甚至觉得他做的这些事根本改变不了什么。面对传统的价值观,他显得很无力。但是他依然是义无反顾一直往前走。他说,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我只是想做一些事。当下社会的人们认为赚钱越多就越是成功,而他却认为体现个人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知道是什么触动他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选择了漂泊;也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有没有为他今后带来困惑,我只知道眼前这个看上去朴实真诚的男子内心承载了一个强大的宇宙,足以抵抗世俗的眼光和扭曲的价值观。 我想这些文字并不足以记录下曾思斌的经历,也无法表达见过他以后带给我的震撼。只是更加坚定了我选择想要加入MSF的决心。

想起来的模联二三事

0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模联。记得是刚开学不久的一天晚上,我从旧校回宿舍的路上看到哈佛模拟联合国的海报。当时黑灯瞎火也不知道到底这是什么活动,只是看到这是一个可以去波士顿的机会。当时心里只是想好酷啊我要去波士顿玩。于是便报了名。什么都没准备竟然也过了第一轮面试。记得那年隔壁学法语的学姐也要去面,面试前的那个下午她一直抱着电脑查联合国的资料,而那时的我应该没上过一次联合国网站。面试问题里有两个印象很深:1. 你最不喜欢联合国里的哪个组织;2. 你最敬佩哪个目前仍然在世的领导人。第一个问题我说是WHO,因为那年香港的禽流感很糟糕。可事实是那个时候大脑里除了新闻里听过WHO之外对其他联合国组织一无所知;第二个问题我说的是刚刚过世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因为幸亏开学前的暑假看了《东方的女儿》。总而言之,2008年的时候我只是一心想去波士顿玩一圈,加上对国际政治并不反感,便误打误撞上了模联这条船。后来当然因为实力太弱没有入选去美国或者去北京的任何一个代表队,但经过四个月的训练,甚至后来四年断断续续的参与,我开始觉得模联似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二年的时候又报了名,记得面试的考官除了SA 的老师之外还有好多先前一年曾经一起训练的学长学姐。那年的问题只有一个还记得了:你觉得中国究竟应不应该享有安理会的否决权?后来那年成功入选了。2010年的2月如愿去了波士顿。那年的美国东部大雪成灾,本来应该在芝加哥转机之后当天就能到波士顿,结果愣是在芝加哥活生生延误了整整一夜。在芝加哥的那个晚上,熬着时差我跟我的partner说咱们再多写一点note吧,然而第二天飞到波士顿我才发现,哈佛在Park Plaza Hotel的主场好像更像是一个觥筹交错的社交场所。看到那些世界一流大学的同龄人高谈阔论,一时间我这香港二流学校的二流学生一下子并不知道如何是好。一起的partner后来也选择去social,剩我一个人顶在192个国家384个代表的DISEC(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步履维艰。其实这样的结果我是早有预感的。在学校第二轮筛选过后,很多入选美国或者北京的同学就已经一幅大功告成的样子。我当时还觉得应该更认真才对,没少逼着partner做research。现在看来真是too simple, sometimes too naive. 我早就该知道有太多人,无论在面试的时候说了怎样的理由,其实只是抱着去旅游一番的心态,就跟我前一年最单纯的愿望一样。然而更让人绝望的是开会的时候。那年的题目是Nuclear Weapon,被大雪困在路上代表英国的耶鲁代表队和不知去向的伊朗简直让四天的辩论变成一场无谓的笑话。坐在偌大的会场里,我走了好多次神。 最常想到的问题是,联合国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在模拟联合国的会场,我看到的是很多世界一流的学生在炫耀口才、知识面以及难以掩盖的显赫家世,一切看上去都金光灿灿。而对于我们这种酱油学校的人来说,能在CV上写上一条“Harvard National Model UN”似乎也是光彩照人。可是那些问题呢,留给谁来解决?模拟会场上签署的resolution没有任何执行能力,那联合国正式的resolution就能解决问题了么?现在在模拟会场闪闪发亮的名校学生,以后不就很可能是那些在联合国辩论的政府官员吗?会场上为了拖满时间所以只能不断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会开到第二天,我就已经知道,这次的模联已经彻底结束了。经历了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哈佛模联,回来之后心灰意冷,于是6月的时候便拉了一个也想再试一次的同学去了新加坡模联。安理会,英国,讨论的话题是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没想到同样的绝望如约在第二天发生。我完全看不到这样辩论下去的意义。尤其那次出现crisis的时候,有一个假设的情况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在当地强奸了妇女”, 这个情况被所有人忽略带过。我明白这个role play的游戏你就应该扮演好你所代表国家的政府立场,可是当现实中真的出现了类似情况,联合国会怎样做呢?无能为力。所以2010年的后半年主要都在想前一年的所作所为到底值不值。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个道貌岸然的骗子,一来打着去开会的幌子出国玩,二来扮演了那么多次无耻的“政客”,同时看到了曾经以为万能的联合国的无力。当出resolution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灾难发生的速度时,那时我觉得联合国简直一无是处。这样的抑郁持续了大半年,后来又想了很多次才发觉自己的局限。也许我在模联得到的并不是我希望的,但是2010年之后,我好像对这个世界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另一件事是已经做了学校模联的peer mentor之后的事。有个SA很重要的老师一直在面试里纠结一个问题:why would we take a student like you from xxx major? 我知道这个问题被问了很多人很多次,包括我自己在内,因为我猜在她心里,应该只有学国际政治和欧洲研究的学生才应该,也是“唯二”会对模联有兴趣的学生。而我一个学数码图像传播的人竟然出现在模联面试场里,在她看来应该像外星人一样了吧。所以2011年应运而生了一道关于网络犯罪的题,就好像学我们这科的即便是由衷对政治感兴趣,那也必须得感和科技有关的兴趣。小课友面回来跟我哭诉为什么一定要抓着“你是学数码图像传播的就一定要懂网络犯罪的议题”不放。其实我也不明白,我也觉得不应该。我对这个世界的苦难抱有同情,并不是出于我是什么专业出身。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一个被国家地域家庭学历背景定义的人。但即使我被无数词条定义了,我还是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关注那些苦难的地方和人。其实这就是今天看到潘渊那段的时候的共鸣。“真希望有一天,我们在中国将会有同样的社会环境:所有人,而不仅仅是学生,会认为志愿者的工作经历必须成为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所有的雇主,都会鼓励他们的雇员去承担社会上的志愿工作。”如果你问我会不会后悔将大学四年的几乎每一个周六早上和更多的夜晚都交给了模联,我一定说不后悔。虽然模联带给我更多的是看到这个世界假恶丑而不是真善美的机会,但我宁愿选择真相。我说模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仅因为它对能力的要求只有更高,没有最高,更在于你无时无刻不被所处理的问题进行着良心的考验。或许唯有坦诚地面对那些也许谁都无力回天的灾难,我们才能意识到自我的局限,人类的局限。我只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少花一些时间去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仅此而已。


 无国界医生手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